第一篇:广告摄影教案(四))
第四节:商品摄影的进阶要求
这里所指的“进阶要求”,意指掌握了“基本要求”之后,商品摄影还可以做哪些努力,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一.美感掌握
利用衬景或色彩的搭配,使得整体构图符合视觉美感需求,使商品摄影达成促销的功能,是商品摄影另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影像处理
拜科技进步之赐,电脑已能完成许多“不可能的任务”,在商品摄影范围内,亦可借助于电脑,使影像作各种变化。商品摄影师不应排斥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更可以利用现代文明的工具,创作属于这一时代的影像。
(一)修理影像,去芜存箐
以往相片上有脏点,偏色或摄影上无法避免的反光或瑕疵,都必须在底片或相片冲洗出来之后,再在底片或相片上逐张的修片,不只困难辛苦,耗时费劲,品质也不容易控制。
现在则可以利用电脑来修整影像,修除瑕疵,调整色彩,加强阴影,去除反光等,只需要简单几个指令,即能做得又快又好。
(二)移花接木、影像融合
由于电脑影像处理软件中具备强大的影像处理能力,使得原本不可能出现的效果,能很“逼真地”出现在影像中。
(三)特效处理,新奇注目
电脑影像处理软件中具备各种特效功能,如马赛克、变形、砂目网点效果等,不胜枚举,使得你所拍摄的拍影作品有更多新奇创作的可能性。
三.广告设计
大部分的商品摄影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广告,成为广告物时,常在画面中加入其他的文字或图片;因此,在拍摄以前,画面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将来整体的表现,而最后所加上的字或图,也应具有增加原作的美感与完整性的作用,二者应相辅相成,互相搭配。
第五节:商品摄影的步骤
(重点)
一.被摄主体的挑选及观察
被摄主体看起来应完美无缺,例如要拍摄香皂,应该注意香皂正面是否完整无伤痕;包装纸盒的边缘棱线是否完好无褶皱;酒或化妆水等,内容物不可太少(最好都用新的)。因此,在专业摄影时,常会因找不到完美的被摄主体,而委请厂商特别制作。
拍摄以前,对被摄主体应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仔细端视被摄主体的各个角度,细心的找出最美的欣赏角度。
二.绘制草图
相同主体依不同的表现方式,可搭配多组不同的衬景,每一组衬景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摆设方式,在绘制草图时,可先在纸上逐项描绘。
在草图描绘时,同时画出采光设计
草图的绘制,不仅可以预示将来拍摄完成的概况,更可依此准备各种衬景及背景。
绘制草图的长度比例需与完成后的作品的长宽比例相同。
三.选择衬景及背景
依据草图,收集所需的衬景及背景,收集的过程中,有时会因现实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完成时,要有使用代替物的心理准备。
衬景及背景需能衬托主体,并配合得恰到好处。
四.被摄物摆置
依据草图,将若干被摄物摆放在大概的位置,并由相机的位置加以观察,以期接近草图上的构图。由相机取景器中仔细检视被摄物:
a.整体被摄物在相片中的大小是否恰当。
b.是否有重叠或不当线条出现。
c.能否表达出主体被摄物体的立体感或最美的角度。仔细对焦,以获得清晰的景象。
五.采光设计
根据被摄物主体的质感,决定主灯的光质及方向。
辅助灯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依实际需要增减所需光源。
仔细观察整体画面,注意光影效果,排除不当的阴影与反光。
六.测光
曝光正确是影像色彩真实再现的基本要求。
如若使用多灯采光,先分别测出各灯强度,调整各灯的强弱对比,最后再测出综合的曝光值,依此作曝光标准。
七.正式曝光
根据测光结果,调整光圈及快门数据,按下曝光钮,正式曝光。
若无十足把握或欲作各种尝试,可稍微调整被摄物之位置及光圈,多拍几张,再选择效果最佳者。
注: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书本上第一章中第二节广告摄影师的知识结构,第三节广告摄影的形式与作用(广告摄影的形式、数码摄影浪潮、广告摄影的作用)和第四节广告摄影的形象表达简单的对着课本给学生讲一下。
第二篇:广告摄影教案
《广告摄影》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摄影
实训学时: 26学时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课
编写大纲教研室/实训室:电脑艺术设计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解决摄影中的实际问题。
二、实训方式 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法 考查
四、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1.《摄影摄像》刘祚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参考书:《摄影基础》孙伟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8月。
五、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 实训项目一览表
六、实训项目内容及其要求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 实训一 影像美学基础 实训二 取景构图和艺术创作 实训三 摄影和摄像实践 实训四 影像后期制作
学时 2 4 16 4 项目类型 必做/选做 设计型 必做 设计型 必做 设计型 必做 设计型 必做
实训
一、影像美学基础(2学时)
【实训目的】:
掌握摄像美学基础。
【实训内容】:
美的属性的产生、影像与视觉、光线与形态、色彩的形式。
【实训设备】:
画室。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理念。
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
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图例。
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图形制作不够美观,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实训
二、取景构图和艺术创作(4学时)
【实训目的】:
摄影摄像拍摄技巧。
【实训内容】:
影像的画面、拍摄的角度与方向、画面的构图、摄影摄像拍摄技巧、摄影摄像艺术创作。
【实训设备】:
画室、相机和摄像机。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理念。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图例。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图形制作不够美观,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实训
三、摄影和摄像实践(16学时)
【实训目的】:
各种主题的摄影技巧。
【实训内容】:
风光、建筑、纪实、新闻、广告、人像、体育摄影和专题、各类摄像艺术。
【实训设备】:
画室、相机和摄像机。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理念。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图例。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图形制作不够美观,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实训
四、影像后期制作(4学时)
【实训目的】:
掌握图像处理技术。
【实训内容】:
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
【实训设备】: 计算机。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独立完成后期的处理。
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完成后期处理。
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不能完成后期的处理,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第三篇:摄影教案四
摄影教案
(四)照相机的基本操作与保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在运用相机时认真细致操作每一个步骤,做到无错误出现。平时做到注意对相机的维护和保养。
重点:正确保养
难点:相机装胶片 教学程序:
一、检查相机、装胶片和卸片
1、检查相机
在拍摄前应该检查相机是否处于待机状态,也就是是否马上可以拍摄且无任何故障。通常的方式是看相机电池是否有电,快门是否能够按动等。如果以上步骤没有问题,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装胶片了。
2、装胶片
照相机拍照曝光是针对照相机中的感光胶片而言的,可以说装胶片是拍摄的第一步,若胶片安装不当,会造成很多麻烦(如未装上冲出来一片空白),正确地将胶卷装入相机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装片就是装胶卷,分为两种情况:手动装片和自动装片。
(1)照相机手动装片过程将胶卷装入相机时应在背光的地方进行,切忌在阳光下装入胶卷。
第一步,拉出倒片旋钮,开启机身后盖,把胶卷放入机身内倒片钮一端的暗盒舱内,推入倒片钮。(机芯凸出一端向下)。
第二步,将胶卷片头抽出适当长度,插入卷片轴相应的缝隙中,扳动卷片扳手或旋钮,使胶卷头紧紧地绕在卷片轴上,并使片孔和输片轮上的齿啮合好,使胶片平整。
第三步,盖好机身后盖,然后按倒片钮所提示倒片方向转动倒片钮(此时不要按下倒片锁钮),使暗盒内胶片绕紧。
第四步,扳动卷片扳手,按下快门钮,上弦卷片并空拍两张,直到胶片曝光窗张数计数器出现“1”。
第五步,此后就可投入正式拍摄,每拍摄一张后,就应拨动卷片上弦扳手或旋转至终点一次,使已曝光胶片移离曝光窗。注意:卷片上弦,观察倒片钮,若倒片钮反转(或手感觉比较用力)说明照相机输片正常,若倒片钮不动,很有可能是片头从卷片轴上松脱,须打开照相机后盖重新安装。
(2)快速自动装片
有些新型136照相机具有快速自动装片功能,只要将暗盒装好,把胶卷片头抽出适当的长度往卷片轴上一放,合上机身后盖就可进行卷片。
3、照相机卸片过程
135胶卷全部拍摄完之后,需将胶片倒回暗盒内方可开启机身后盖取出胶卷。在倒片时需先按下机身底端的倒片锁钮,再按倒片钮上所提示方向转动倒片钮进行倒片。倒片时不应将片头倒入暗盒,以脱离卷片轴为准,当倒至片头自卷片轴上松脱时,手会感到比原来的阻力增大,即应停止倒片,以免将片头倒入暗盒内,引起暗盒出入口漏光。此后,避开直射光线,打开后盖,才可把暗盒取出。将片头卷至暗盒外面,立即放入保护盒内。注意:倒片速度不可过快,否则会出现静点斑。倒片时一定要倒完,严防刚倒至一半就误以为倒完而开启后盖。
二、照相机的持机方式及使用步骤
1、持机的姿势
一般地,手握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要求是:拍横幅照片时,应将两臂向上抬起,并贴紧胸部两侧,双脚站稳稍微叉开,双手握紧相机紧靠你的面部,眼睛紧靠取景器。右手握住照相机,用食指按压快门释放钮。左手应把握住(托住)镜头,同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调整对焦环进行对焦,这样边对焦边拍摄。拍竖幅照片,相机有两种持法。一种持法是左手托住镜头并用拇指和食指对焦,手臂靠近胸部两侧作为支撑,而将右手抬起,从上方握住相机一端,用右手的食指按压快门释放钮。
2、调焦距
调焦距准确时能在胶片平面上获得最清晰的像。摄影时,拍摄主体和拍摄点确定后,物平面通过镜头光学系统成的像不一定正好在胶片平面上,要使像平面与胶片平面重合,就需要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光学系统(镜头),改变其物距、像距或焦距以调整像平面的位置,这个过程称为调焦。调焦方法之一是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调节调焦环,直到从取景框中看到清晰的被摄体为止。调焦方法之二是裂像对焦,如下图所示:
调焦准确调焦不准
自动相机只要轻轻地半按下快门(不是完全按下),相机就会自动调节好被摄体的清晰度。
3、确定曝光组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后面的课程中再详细介绍。
4、快门拍摄
注意在按下快门前先把呼吸调匀,按动快门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因为用力太大而破坏相机的平衡,即使是轻微的晃动,也会造成拍摄出的图像不清楚。均速地按下快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相机在拍摄的瞬间是稳定的。
三、照相机与镜头的保养
为了保证相机在拍摄时不出现故障,平时应注意对相机和镜头的保养,这样才能使相机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尘——灰尘进入相机内部后就有可能损坏相机和镜头,缩短使用寿命,给相机的正常使用带来了隐患。所以,我们的镜头最好长期加戴UV镜,遇到有灰尘的地方应把相机收起。
●防水—— 在雨天、海边摄影时,要注意不要让水溅到相机上(特别是海水);在喷泉及瀑布旁边拍摄时,要注意风向,不要让水珠溅落到相机上。
●防震——有时我们没有给相机戴上相机套、而相机又与其它硬物相撞,或者使用者一时失手跌落相机,都有可能造成相机的损坏。
●防蛮力——对照相机的操作要轻柔,不可硬扳强摁,以防日久造成隐性损坏。操作不当甚至会当场损坏。
●防火星——拍摄电焊以及节日、婚礼燃放的礼花和鞭炮时,要注意防止飞窜的火花飞溅到相机上灼伤镜头、机身。
●防潮——如果长期把相机放置于潮湿的环境中,就有可能引起镜头发霉,轻则会造成通光量减少,重则会使产生大量霉斑,不能使用(特别是霉斑长在镜头中间时情况会更严重)。况且,过于潮湿还会腐蚀相机内部的电子元件。
●防曝晒、防高温——现代的照相机一般都带有TTL内测光装置,镜头长时间对着烈日会严重损坏相机的测光系统,造成测光元件老化,测光精度下降。有些高档相机内部还有大量的电子元气件,对着烈日曝晒会使相机的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甚至一时不能使用(但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坏)。小结:
1、要注意在装胶卷时的步骤,装好后注意照相机左面的把手是否随着过卷转动。
2、注意持机姿势,一端(右手端相机,左手端镜头),二收(两个手肘尽量往里收),三支(左手肘支在身体上)。这样保证相机可以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下拍摄。
3、注意相机的保养,注意保洁、防震,防止用手触摸镜头,使用电子相机时要注意使用环境。思考题:
1、在拍摄照片的时候,照相机的计数器在一张一张地走,但拍完后把胶卷拿去冲洗,底片上却什么也没有,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拍完36张胶片后,直接就去转动卷片把手卷片,却怎么也卷不动,这是为什么?
3、分别实际操作手动135相机及自动相机的装卷,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四篇:广告摄影教案(九)
第三节:光源的方向分析
(重点)
光源的位置及照射角度即为光线的方向,光线的方向决定受光面与阴影的范围及位置,会影响摄影的空间控制、立体感、质感与画面气氛,为摄影之重要技巧。
一、正面光
1.定义
又称“顺光”。光线向被摄物体正面照射,故能全面受光,但极少阴影的衬托,较无立体感。
2.正面光的特性
(1)立体全面受光,影像清晰。
(2)色彩均匀亮丽。
(3)缺少阴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可使用大光圈拍摄,使前后景模糊,增加深度感。
(4)强光直摄刺眼,使被摄人像表情僵硬,只需稍微改变脸部方向就能改善。
(5)极易产生暴光过度,需注意暴光值的掌握。
3.适用时机
a.顺光具有清晰描写之优点,但因缺少光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尤其当拍摄明亮的雪景或婚纱时,更易因曝光过度而损失影象层次。
b.但对于不会产生强烈反光的被摄体。例如衣服、布鞋等,顺光则可以清晰地表现层次细节。
二、斜侧光
1.定义
光线的分布,随着投射角度的移动,产生多样的变化,由侧面斜照过来的光源较富立体感,为商品摄影所常用。随着灯光与立体感位置关系之改变,可分为前侧光、正侧光、后侧光三种。
(1)前侧光:灯光在立体左前或右前方。强调被摄物体形态与立体效果时,较常使用。
(2)正侧光:灯光在立体左方或前方,着重侧面轮廓及被摄物体的立体表现。
(3)后侧光:灯光在立体左方或右方,以强调侧面轮廓线为主。
2.斜侧光的特性
(1)能制造阴影,产生立体感。
(2)反差适度,层次丰富,对质感的表现效果佳。
(3)色温调分明,便于营造气氛。
(4)不似顺光刺眼,人物表情较自然。
(5)若以硬光照明,明暗反差悬殊时,曝光难以控制,色彩表现不宜。
(6)容易出现生硬不雅的阴影,可用补助光降低反差来改善。
3.使用技巧
a.运用补助光时,多使用光量稍弱之冷光灯或反光板,并可使硬光柔化。
b.前侧光对质感的表现极佳,后侧光可勾勒轮廓,此种光影的变化对于立体的描写及气氛营造有极佳的表现,可多加利用。
三、逆光
1.定义
光线由立体背后投射,立体处于暗位,表现形态美感。
2.逆光的特性
(1)能强调立体轮廓线条,表现形态美感。
(2)立体正面位于暗部,得不到适度光亮会拍成“剪影”效果,具神秘美感。
(3)画面明暗反差大,测光不宜。(4)被摄立体易成剪影,如无适当的前景或背景衬托,画面易流于平板。
(5)光源容易直摄入镜头,造成光晕或迷蒙现象。
3.适用时机
a.背景深暗时,采用逆光技巧拍摄,会产生明亮的边光效果。
b.若正面以冷光灯或反光板补光,则主体与背景皆呈像清晰。
c.拍摄透明体时,使用逆光束光法,可得极佳的透明感表现。
4.逆光拍摄的表现方式
(1)剪影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主体形成黑暗的剪影效果,适合主体轮廓优美的表现。
(2)明晰法:以处于暗位的主体为曝光标准,让背景曝光过度。
(3)补光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处于明暗处的主体利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主体及背景都得到正确的色彩。是逆光下能同时兼顾主体和背景的束光法。但若补光过强,则会有不自然的表现。
四、顶光
1.定义:
光源位于主体上方,是一种特殊的束光方式。
2.顶光的特性
(1)恰似于正午阳光的照射方向,主体顶部受光,具有爽朗、光明、热烈之趣味。
(2)易使正面黑暗,宜补光改善之。
3.使用时机
a.主体顶部有特色,或主体上窄下宽,造型优美者。
b.适合拍摄透明物体,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其晶莹剔透之色泽。
c.顶光因与太阳光的方向相同,可获得极自然的气氛。
五、底光
1.定义
光源位于主体下方,也是一种特殊的采光方式。
2.底光的特性
(1)自然界中罕见此采光方向,光影效果异常,故具神秘诡异之感。
(2)影像下亮上暗,有减轻物体量感之效果。
3.使用时机
a.硬底光使用于透明体,例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主体晶莹剔透之色泽。
b.以柔底光拍摄人像,则产生透明亮丽之肤色效果。
c.但若以底光拍摄人像,则会因异常的光影效果,造成恐怖诡异的气氛。
第五篇:广告摄影教案(十二)(范文)
第二节:采光样式
(难点)
一.单灯及群灯采光法
(一)单灯采光法
在摄影的商品摄影中,使用单灯采光的情形很多,因为基本上,灯具盏数越多,越不容易控制,易造成混乱。
单灯采光时,此灯当然就成为主灯,依据被摄体的需要,主灯的方向可以是顶光、前测光、正测光或后测光,但应避免为正面光,因为正面光会抑制层次,使立体感尽失,是商品摄影的一大忌讳。
前测光可强调立体感与质感,是非常有效的光源,顶光符合“太阳只有一个”的原则,因此也是很自然的采光方向,将顶光稍往后偏则是“半逆光”的表现,具有明亮的特殊气氛。
由于单灯光源只从单一方向而来,容易使受光面的另一侧全暗,导致层次尽失,依次反光板和控光幕就成为单灯采光法最重要的搭配附件了。
控光幕使主灯扩散成柔光,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受光的另一面,是被摄体轮廓明显呈现,层次也就跟着出现。
(二)群灯采光法
有使因被摄体的体积较大或构图的需要,而使得单灯的光束显得过于狭小,此时可使用同一方向而来的多盏灯具,称为群灯采光法。
二.两灯至多灯采光法
两灯至多灯的采光法通常上一在描写被摄主体质感的主灯决定后,再视情况需要一盏盏加上去,例如阴影太浓了,无法用反光板补偿时,才加辅助灯;背景不够亮,或需特别表现背景时,才加上背景灯,认为主题轮廓需要有逆光,以产生“镶金边”效果时,才加逆光方向的强调灯,不加补充全体光亮的辅助灯。
有光线必然会产生影子,所有灯具都应考虑其光影的组合,多灯采光时一定要小心移动各光源的位置、角度及距离,仔细观察画面光影的组合,避免阴影产生或落在重要部位,必要时,需去除多余而只会产生干扰的灯光。
三.逆光采光法
当光源照射如玻璃类的透明体时,会因光亮差而产生浓淡不同的层次,这种层次感即是对透明体最佳的质感描写。
逆光采光时,光源容易直接进入镜头而产生“耀光”,因此较少采用直接光,常需在灯光前加上控光幕或压克力板,使光源扩散成柔光。
使用逆光采光时,最常使用的辅助器材是“摄影台”,珍珠面质感的白色压克力摄影台面,可以便逆光采光法时灯具由后方照射而来的采光方式。
逆光采光法光源可由正后方直接向主体投射;将灯具向上或向下移,使光源由后上方或后下方而来,都可算是逆光采光法的变化形式。这些形式都适合透明体摄影的采光。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灯具前加上彩色胶片,或以遮光板遮去一部分光源,使呈现出来的光影效果更具变化。
四.光棚环围法
所谓光棚环围法,乃是将被摄体四周用描图纸或市售组合完成的控光幕围绕,光源在描图纸外向被摄体投射,镜头由适当的位置穿透描图纸予以拍摄。
这种拍摄法常用于立体形态的金属器物,例如不锈钢锅具,茶具等。为避免其表面会反映周围景物,而形成棱乱的线条,我们也可以使用描图纸做成像“蒙古包”状的中空棚子,将被摄物围绕后,光源置于棚外向主体照射,光线穿过描图纸而扩散成柔光,金属器物表面只能反映白色的描图纸,形成均匀平顺的金属光泽。
相机穿透描图纸的位置需注意配合摄角的选择,并避免破坏被摄体表面的反映。
五.平面反光法
形态简单且平面化的反光体,只要使用“平面反光法”即可达到前述“光棚环围法”的拍摄效果。平面反光法有两种拍摄形式“
1.以大块白色反光板将灯光反射到被摄主体上。
2.在灯前放置一大片描图纸或控光幕。
不管使用反光板或控光幕,皆需掌握被拍摄的反光主体,能反映反光或控光幕的影像,也就是由相机的位置观看被摄物,其所反映的是反光板或控光幕的影象。
另外,我们可以在反光板或控光幕上贴上黑色纸条,则反映在被摄体的影像就会产生黑色线条,可加强主体形态的描写,产生更细致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