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告摄影教案(十四))
第六章:商品摄影画面分析(重点)
本章将从“摄影构图形式分析”、“主体形态的掌握”、“衬景的搭配”、“色彩的表现”、“完美的商品摄影条件”等五个角度,探讨商品摄影的奥秘。
第一节:摄影构图形式分析
商品摄影的构图形式包括:线条方向、色彩搭配、明暗处理、质感表现、摄角选择、直幅或横幅、美的形式、完形心理学、主题明确等。
其中“明暗处理”与“质感表现”已在前面之章节中论述。本章将就其余“线条方向”、“色彩搭配”、“摄角选择”、及“主题明确”等部分详加说明。
一.画面中的线条
画面中线条的作用可分为两方面来讨论:“分割画面”与“线条的个性”。
(一)分割画面
拍摄时,常常会遇到如地平线、辽阔水面等水平线,或柱子、树干等较高的垂直线,如此,会有画面分割的现象。不管水平或垂直线,切记不要将线条摆在正中间,以免将画面呆板地分成两半,而不知重心在左边或右边、上面或下面。
1.垂直分割
容易形成垂直分割的高瓶子,可将它放在画面的一侧,形成侧三角形的构图,使画面不至于太过呆板,并可增加画面的疑聚力。
2.水平分割
画面中常会出现阶梯、地平线、水面等,如果这种分割画面的水平线无法避免时,也千万不要将它摆在正中央。我们应依据何者是画面中表现的重点,来决定水平线在画面中位置,让表现的重点占有较大的空间。例如重点是云彩时,则让天空较大;重点若是海面时,就让海的面积大过天空。
(二)线条方向
线条可分为直线、横线、斜线与曲线,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个性,会让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手表、领带、笔等长条状的商品,皆可自由的在画面上摆置,而构成各种方向的线条。了解线条个性并善加利用,即能赐予被摄物各种不同的性格。
1.垂直线
垂直线具有雄伟、明确、强固的性格,令人联想到高楼或大柱子。
拍摄男士领带或手表,采用垂直线最为合适,可凸显男士坚毅的特质。
女士的化妆保养品,瓶瓶罐罐大都需垂直摆置(否则内容物会流出来)也会产生许多垂直线条,我们可利用旁边的曲线衬景,减弱垂直线条的刚强性格。
2.水平线
水平线是安静、稳定、平和的,令人感到沉静,并联想到海洋及平原,具有稳定构图效果。
3.斜线
斜线具有动感以及不安的特性,处理得当可以创作出活泼、愉快的气氛。但对角线的配置容易将画面一分为二,较不合适。
若将地平线拍成歪斜的状况,会产生不安的气氛,采用时应小心谨慎。
4.曲线
曲线具有温和、柔软与变化的动感,常可引导人们的视线,迂回地在画面中流动,增加停留的时间。
二.直幅或横幅的运用
人像摄影一般多采用直幅,故直幅构图又称“肖像构图”;横幅可以表现辽阔的视野,又称“风景构图”,但这并不表示人像必须直力而风景只能横幅构图在商品摄影中,直幅或横幅要如何选择,完全是要看主题的需要,因此按下快门以前,不要忘了转动你的相机,在取景器直接比较看看。
(一)直幅
直幅构图有高耸、强力、逼近之感,能强调主体本身量感与气势。例如描写高楼、大树或人物等直力物体时适合使用。
(二)横幅 横幅构图比较安静、深沉、宽广。因此在描写视野广阔的自然风景,或物品众多的场合,比较适合使用横幅构图。
三、美的形式
关于美的形式原理,在平面设计上有许多讨论与说明,因限于篇幅及主题,我们这里取与摄影构图较相关的三项原则加以说明运用。
(一)律动
又称反覆,相同或类似的物体,在画面上重复出现,就会产生律动的美感,这种一再出现的效果,具有强调的功能,并可形成强势的统一。
商品摄影时,摆设3至4个类似的物品,重复出现的色彩或形态即可造成律动效果。
瓶瓶罐罐的保养品,高低错落地排开,亦有律动之美。
(二)均衡
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画面中形成稳定的状态即为“均衡”。造型、色彩及质感所形成的重要感,彼此互相调配,皆可产生均衡的美感。
在造型方面,形状的大小、方向、位置均会影响画面均衡;色彩的明暗、浓淡、轻重,也会影响画面均衡效果。
(三)调和
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之间,彼此在质与量上皆具有秩序及统一的效果,并且令人感到安静与舒适者,即为调和知感。
四.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GestaIt PaychoIogy)是由学者安海姆(Arnheim)所提出,他利用力场(Forces)的观念来描述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件的效果及作用。
完形心理学的定义是:在一件设计完好的作品中,我们的视觉将画面中的各种力量组合成一个自我完满而动力平衡的整体,这个“知觉立场”是由作品内容形式中的形、色、空间、时间、光线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而组成了整体的动力结构,使得画面中的每一部份都能彼此呼应影响。
(一)动力平衡与知觉恒常 1.一个设计完好的画面,是一个“动力平衡”的知觉立场,因此任何元素的改变,都会影响整体效果,以及各部分的本来特性。
2.当我们认定这是毛种事物时,即使眼睛并未看见正确完整的形象,我们的知觉仍会将其修正或补足,这种效果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动力平衡”与“知觉恒常”这两个重要的完形观念,在视觉设计中,可以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二)视觉设计中的完形效果
画面中物件的安排,除了对各物件元素大小、颜色、位置,须要求构图的平衡完整外,更应考虑彼此交互作用的效果以目的。
牵一发会动全身,当我们增减或改变了任何物件时,同时也必须考虑并调整其他物件的关系位置,以便达成新的动力平衡,维持整体完形的结构。
画面中的各元素均具有其作用效果例如图像不仅能装饰画面,更具暗示、烘托的情景气氛。而这些感觉、气氛、情景效果,都应在设计者的预料与掌握中。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色彩三个方面,例如:背景中身影模糊的小孩,“当然”具有正常的五官,也“当然”比镜头前的洋娃娃高大;餐盘即使被画面截去了一角,我们“仍可理解”它是一个完整的圆形;黑白照片中的苹果“当然”是红色的,绝不会是黑色的。
换言之,画面中的景物(尤其是衬景)只要足以让观赏者判断出那是什么就可以了。这种知觉恒常的完形效果,可以让我们在设计画面构图时,获得灵活的弹性。
第二节:主题形态的掌握
商品摄影作品中一定有主角,这主角我们称为“主体”,是“主要的被摄体”之意。要掌握主体的形态,可由“形态的分类”与“掌握要领”两方面着手:
一、主体形态的分类
主体可分为“固定型”与“可变型”两大类,其拍摄技巧分析如下:
(一)固定型
外形固定,正常情况下无法做任何变形者。例如罐装化妆保养品、硬质提包、酒瓶等。
拍摄这类主体较为单纯,不大须为主体的外形变化伤脑筋,只需寻找主体较美的角度加以发挥。首先要对主体做细部观察,从主体的上、下、左、右仔细的加以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动作要慢、心思要细,一面观察一面思考可能的拍摄角度。
商品本身的标签要朝向正面、清楚呈现、身上的瑕疵加以掩饰隐藏,这些简单的小动作,可提高商品及摄影作品的价值感。
(二)可变型
外形可随意变化,能够细部调整的被摄体。如布料、手表、软质背包等。
这一类被摄体会因为摆法的形式不同,而呈现不同表情,拍摄前应仔细摆设。
衣服的褶皱所呈现出的线条,在画面上都有引导视线流动的功能。
手表表带或弯或直,可呈现曲线或直线等不同的性格特质。
拍摄背包时,背包里面要不要放置物品?置入多久?还有背带怎么摆放?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
二、掌握形态的要领
摄影时要掌握主体的形态。需做到下列三点要求:
(一)正确表达外形
清楚而正确地传达外形,是商品摄影的首要任务。未能将主体外形正确表达的摄影作品,在商业宣传上并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实地拍摄时,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未将外形正确地表达出来,以至令观赏者产生误解。为了正确表达外形,我们应该注意:
1.避免使用光角镜头近距拍摄
镜头焦距小于35mm,并采用近距拍摄,画面容易呈现夸张的透视感。靠近镜头的物体,会有夸大变形的效果,远离镜头的物体,则有不正常的变小状况,被摄体因而变形走样。
2.注意采光的效果
光源的高、低或硬、柔,使被摄体呈现不同风貌。高光源及硬光因反差较大,易造成被摄体边窄的视觉效果,使被摄体看起来较修正;低光源及柔光,使被摄体有膨胀感。
3.选择适当的摄角 使用一般观赏的角度来拍摄,可正确掌握物体形态,并具有平易近人的效果。例如日常使用的碗盘杯瓶,较适合平摄且俯仰不超过15度角;而天花板上的吊扇或灯饰,宜采用仰角拍摄。
仰拍有高茸强力之感,仰拍有渺小透视之感,若采用不同于平日视觉经验的角度拍摄,则容易令人对产品的形态或大小产生误解。
以上三点论述,只为强调如何拍出物体的正确形态,但若要表现不同于平日的特殊视觉效果,则另当别论。
(二)强调商品美感
展现商品外形的美感,可提高其价值感,增加商品被购买的机会,也是商品摄影的重要目的之一。
掌握前述固定型与可变型两大类的拍摄技巧,找出被摄体最顺畅、最优美的拍摄角度。
配色、构图时,都应以表现主体为首要考虑,其他衬景则是烘托之用。
(三)主体分量足够
利用各种技巧,强化画面中的主体,将主题明确呈现,避免观赏者将衬景误认识主角,才能正确传达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义。欲强调主题分量,应注意:
1.将主体安排在视觉焦点处
所谓视觉焦点处有两种方法产生:
(1)线条的交叉点或成锐角处
画面中物体的轮廓、纹理,会形成或明显或隐藏的线条,每一条线都有引导视觉移动的作用,主体应放置在线条集中之处,使视线疑聚在主体上。
(2)三分律的交点
所谓三分律,又称:“井字构图”。就是将一张照片的每一边三等分,用直线连接,使成一井字形,主体的位置应放在四线的交点上。这是使用最广、历史最久的构图规律,宜多利用。
四个交点的选用,应视主体的方向、摄角的选择与画面的设计而定。
2、主体所占面积够大
若将主体拍得太小,画面周边留空白太多,不但容易使画面力量不够而且也难以明显表达主体的质感,因此让主体所占面积够大,也是掌握主体形态的要领。在构图时,决定被摄体在画面上的大小,只要以主体作为考虑即可,周边衬景是否全部置入画面中则不那么重要,有时候故意剪裁衬景,而未将其完全呈现,是为了强调主体,避免喧宾夺主!
第二篇:广告摄影教案
《广告摄影》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摄影
实训学时: 26学时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课
编写大纲教研室/实训室:电脑艺术设计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解决摄影中的实际问题。
二、实训方式 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法 考查
四、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1.《摄影摄像》刘祚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参考书:《摄影基础》孙伟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8月。
五、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 实训项目一览表
六、实训项目内容及其要求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 实训一 影像美学基础 实训二 取景构图和艺术创作 实训三 摄影和摄像实践 实训四 影像后期制作
学时 2 4 16 4 项目类型 必做/选做 设计型 必做 设计型 必做 设计型 必做 设计型 必做
实训
一、影像美学基础(2学时)
【实训目的】:
掌握摄像美学基础。
【实训内容】:
美的属性的产生、影像与视觉、光线与形态、色彩的形式。
【实训设备】:
画室。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理念。
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
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图例。
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图形制作不够美观,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实训
二、取景构图和艺术创作(4学时)
【实训目的】:
摄影摄像拍摄技巧。
【实训内容】:
影像的画面、拍摄的角度与方向、画面的构图、摄影摄像拍摄技巧、摄影摄像艺术创作。
【实训设备】:
画室、相机和摄像机。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理念。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图例。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图形制作不够美观,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实训
三、摄影和摄像实践(16学时)
【实训目的】:
各种主题的摄影技巧。
【实训内容】:
风光、建筑、纪实、新闻、广告、人像、体育摄影和专题、各类摄像艺术。
【实训设备】:
画室、相机和摄像机。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理念。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图例。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图形制作不够美观,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实训
四、影像后期制作(4学时)
【实训目的】:
掌握图像处理技术。
【实训内容】:
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
【实训设备】: 计算机。
【实训要求及成绩评定】: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能够独立完成后期的处理。
成绩评定:A
得当的运用所学知识点,制作有特色的作品。成绩评定:B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够完成后期处理。
成绩评定:C
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点,不能完成后期的处理,作业速度慢。成绩评定: D
第三篇:广告摄影教案(九)
第三节:光源的方向分析
(重点)
光源的位置及照射角度即为光线的方向,光线的方向决定受光面与阴影的范围及位置,会影响摄影的空间控制、立体感、质感与画面气氛,为摄影之重要技巧。
一、正面光
1.定义
又称“顺光”。光线向被摄物体正面照射,故能全面受光,但极少阴影的衬托,较无立体感。
2.正面光的特性
(1)立体全面受光,影像清晰。
(2)色彩均匀亮丽。
(3)缺少阴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可使用大光圈拍摄,使前后景模糊,增加深度感。
(4)强光直摄刺眼,使被摄人像表情僵硬,只需稍微改变脸部方向就能改善。
(5)极易产生暴光过度,需注意暴光值的掌握。
3.适用时机
a.顺光具有清晰描写之优点,但因缺少光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尤其当拍摄明亮的雪景或婚纱时,更易因曝光过度而损失影象层次。
b.但对于不会产生强烈反光的被摄体。例如衣服、布鞋等,顺光则可以清晰地表现层次细节。
二、斜侧光
1.定义
光线的分布,随着投射角度的移动,产生多样的变化,由侧面斜照过来的光源较富立体感,为商品摄影所常用。随着灯光与立体感位置关系之改变,可分为前侧光、正侧光、后侧光三种。
(1)前侧光:灯光在立体左前或右前方。强调被摄物体形态与立体效果时,较常使用。
(2)正侧光:灯光在立体左方或前方,着重侧面轮廓及被摄物体的立体表现。
(3)后侧光:灯光在立体左方或右方,以强调侧面轮廓线为主。
2.斜侧光的特性
(1)能制造阴影,产生立体感。
(2)反差适度,层次丰富,对质感的表现效果佳。
(3)色温调分明,便于营造气氛。
(4)不似顺光刺眼,人物表情较自然。
(5)若以硬光照明,明暗反差悬殊时,曝光难以控制,色彩表现不宜。
(6)容易出现生硬不雅的阴影,可用补助光降低反差来改善。
3.使用技巧
a.运用补助光时,多使用光量稍弱之冷光灯或反光板,并可使硬光柔化。
b.前侧光对质感的表现极佳,后侧光可勾勒轮廓,此种光影的变化对于立体的描写及气氛营造有极佳的表现,可多加利用。
三、逆光
1.定义
光线由立体背后投射,立体处于暗位,表现形态美感。
2.逆光的特性
(1)能强调立体轮廓线条,表现形态美感。
(2)立体正面位于暗部,得不到适度光亮会拍成“剪影”效果,具神秘美感。
(3)画面明暗反差大,测光不宜。(4)被摄立体易成剪影,如无适当的前景或背景衬托,画面易流于平板。
(5)光源容易直摄入镜头,造成光晕或迷蒙现象。
3.适用时机
a.背景深暗时,采用逆光技巧拍摄,会产生明亮的边光效果。
b.若正面以冷光灯或反光板补光,则主体与背景皆呈像清晰。
c.拍摄透明体时,使用逆光束光法,可得极佳的透明感表现。
4.逆光拍摄的表现方式
(1)剪影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主体形成黑暗的剪影效果,适合主体轮廓优美的表现。
(2)明晰法:以处于暗位的主体为曝光标准,让背景曝光过度。
(3)补光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处于明暗处的主体利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主体及背景都得到正确的色彩。是逆光下能同时兼顾主体和背景的束光法。但若补光过强,则会有不自然的表现。
四、顶光
1.定义:
光源位于主体上方,是一种特殊的束光方式。
2.顶光的特性
(1)恰似于正午阳光的照射方向,主体顶部受光,具有爽朗、光明、热烈之趣味。
(2)易使正面黑暗,宜补光改善之。
3.使用时机
a.主体顶部有特色,或主体上窄下宽,造型优美者。
b.适合拍摄透明物体,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其晶莹剔透之色泽。
c.顶光因与太阳光的方向相同,可获得极自然的气氛。
五、底光
1.定义
光源位于主体下方,也是一种特殊的采光方式。
2.底光的特性
(1)自然界中罕见此采光方向,光影效果异常,故具神秘诡异之感。
(2)影像下亮上暗,有减轻物体量感之效果。
3.使用时机
a.硬底光使用于透明体,例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主体晶莹剔透之色泽。
b.以柔底光拍摄人像,则产生透明亮丽之肤色效果。
c.但若以底光拍摄人像,则会因异常的光影效果,造成恐怖诡异的气氛。
第四篇:广告摄影教案(十二)(范文)
第二节:采光样式
(难点)
一.单灯及群灯采光法
(一)单灯采光法
在摄影的商品摄影中,使用单灯采光的情形很多,因为基本上,灯具盏数越多,越不容易控制,易造成混乱。
单灯采光时,此灯当然就成为主灯,依据被摄体的需要,主灯的方向可以是顶光、前测光、正测光或后测光,但应避免为正面光,因为正面光会抑制层次,使立体感尽失,是商品摄影的一大忌讳。
前测光可强调立体感与质感,是非常有效的光源,顶光符合“太阳只有一个”的原则,因此也是很自然的采光方向,将顶光稍往后偏则是“半逆光”的表现,具有明亮的特殊气氛。
由于单灯光源只从单一方向而来,容易使受光面的另一侧全暗,导致层次尽失,依次反光板和控光幕就成为单灯采光法最重要的搭配附件了。
控光幕使主灯扩散成柔光,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受光的另一面,是被摄体轮廓明显呈现,层次也就跟着出现。
(二)群灯采光法
有使因被摄体的体积较大或构图的需要,而使得单灯的光束显得过于狭小,此时可使用同一方向而来的多盏灯具,称为群灯采光法。
二.两灯至多灯采光法
两灯至多灯的采光法通常上一在描写被摄主体质感的主灯决定后,再视情况需要一盏盏加上去,例如阴影太浓了,无法用反光板补偿时,才加辅助灯;背景不够亮,或需特别表现背景时,才加上背景灯,认为主题轮廓需要有逆光,以产生“镶金边”效果时,才加逆光方向的强调灯,不加补充全体光亮的辅助灯。
有光线必然会产生影子,所有灯具都应考虑其光影的组合,多灯采光时一定要小心移动各光源的位置、角度及距离,仔细观察画面光影的组合,避免阴影产生或落在重要部位,必要时,需去除多余而只会产生干扰的灯光。
三.逆光采光法
当光源照射如玻璃类的透明体时,会因光亮差而产生浓淡不同的层次,这种层次感即是对透明体最佳的质感描写。
逆光采光时,光源容易直接进入镜头而产生“耀光”,因此较少采用直接光,常需在灯光前加上控光幕或压克力板,使光源扩散成柔光。
使用逆光采光时,最常使用的辅助器材是“摄影台”,珍珠面质感的白色压克力摄影台面,可以便逆光采光法时灯具由后方照射而来的采光方式。
逆光采光法光源可由正后方直接向主体投射;将灯具向上或向下移,使光源由后上方或后下方而来,都可算是逆光采光法的变化形式。这些形式都适合透明体摄影的采光。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灯具前加上彩色胶片,或以遮光板遮去一部分光源,使呈现出来的光影效果更具变化。
四.光棚环围法
所谓光棚环围法,乃是将被摄体四周用描图纸或市售组合完成的控光幕围绕,光源在描图纸外向被摄体投射,镜头由适当的位置穿透描图纸予以拍摄。
这种拍摄法常用于立体形态的金属器物,例如不锈钢锅具,茶具等。为避免其表面会反映周围景物,而形成棱乱的线条,我们也可以使用描图纸做成像“蒙古包”状的中空棚子,将被摄物围绕后,光源置于棚外向主体照射,光线穿过描图纸而扩散成柔光,金属器物表面只能反映白色的描图纸,形成均匀平顺的金属光泽。
相机穿透描图纸的位置需注意配合摄角的选择,并避免破坏被摄体表面的反映。
五.平面反光法
形态简单且平面化的反光体,只要使用“平面反光法”即可达到前述“光棚环围法”的拍摄效果。平面反光法有两种拍摄形式“
1.以大块白色反光板将灯光反射到被摄主体上。
2.在灯前放置一大片描图纸或控光幕。
不管使用反光板或控光幕,皆需掌握被拍摄的反光主体,能反映反光或控光幕的影像,也就是由相机的位置观看被摄物,其所反映的是反光板或控光幕的影象。
另外,我们可以在反光板或控光幕上贴上黑色纸条,则反映在被摄体的影像就会产生黑色线条,可加强主体形态的描写,产生更细致的光影效果。
第五篇:广告摄影教案(十一)
第三节:被摄体分析
(重点)
从商品被摄影的角度来分析被摄体,基本上是依据“质感”来分类的。“质感”原来属于触觉的范围,又称“材质感”,美术的术语则称“肌理”或“物肌”。
摄影则将“质感的表现”定义为:利用摄影手法,有效地将物体表面特有的感觉描述出来,使人由观看相片即能看出触觉应有的感受,例如粗糙、光滑、柔软、坚硬、冷热等。
清楚而忠实地描述各种物体表面的质感并不容易,因此在商品摄影上,依据光线被材质反射、穿透或吸收的情形不同,将所有的被摄体大略分为三大类:
1.反光体
2.透明体
3.吸收体
虽然这样的分类并不能涵盖所有物体表面的特性,但因灯光是描述质感的重要功臣,所以这样的分法可以帮助我们有系统地了解采光技巧,进而将质感忠实再现出来。
这样分类的另一个难题是:许多商品并不是由单一种材质构成,例如金属的表现配上皮革的表带,透明的玻璃香水瓶,其瓶盖是金属制品。
在拍摄多种材质的商品时,只要把握:1.重要的 2.大面积 两项原则即可。例如拍摄手表时,当然以反光的表面为主,而香水则以透明体来处理即可。
一.反光体与半反光体
反光体能将周围景象反映在其身上者,例如不锈钢器具、电镀制品、光滑的塑胶、汽车等。半反光体则是指表面非常平滑的物体,例如皮革、珠宝、磨光的木制品等。
(一)反光体与半反光体拍摄要领
拍摄与反光或半反光体可使用相同的概念,因为重点都是要处理物体表面的反光。例如里珍珠之类的反光体,若未能做出反光,则看起来就只像是黑色的色块,而不像珠宝了。
但由于反光体会反映周遭景象,故应着重于遮断这些不必要的投影,而半反光体只要利用扩散光,将平滑的质感作大面积的光,以表现反光体的质感。
(二)反光体的拍摄技巧
1.光棚环围法 光棚环围法适合较立体的反光体,因为这种采光法可以完全遮断周围景象,避免投射在被摄体上,光源的处理有时并不需要很均匀,以便在反光体表面形成明暗层次。
2.平面反光法
平面反光法适合较平面化的反光体。
3.喷雾法
在反光体表面喷上专用蜡(又称消光剂),可消除,周遭反映投影。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单省事,缺点则有:
(1)容易失去反光面特有的质感。
(2)可能引起化学反应而伤害商品。
(3)商品质的摄影作品不适合使用此种方法。
4.遮盖法
使用大毛刷,沾取化妆用的蜜粉,扑在反光体上,使用量的很多,视反光体表面纹理而定。
5.偏光镜
在镜头前加偏光镜,即可减弱反光体表面反映的投影。
二.透明体与半透明体
如水晶、玻璃之类,可透过物体,清楚看见其背后之景象者都称为“透明体”;而如玻璃,塑胶制品等,可看见背后光影的变化,但不能看清景象者,称为“半透明体”。
(一)透明体的拍摄要领
透明体与半透明体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透过”光线,而非“反射”光线。因此采光方式以偏后侧的逆光,表现物体晶莹易透的质感为拍摄重点。
(二)透明体的拍摄技巧
通常配置白色压克力板的摄影台,以逆光表现。
背景以白或黑为主。花色背景或被摄体后面有其他物品时,容易产生干扰的情形。
采用黑色背景时,可利用两侧照射的光源,描写透明体的轮廓边线。
使用有色背景时,可在瓶身背后立起一张大小,形状比被摄体略小的白色纸片作为衬纸,以呈现被摄体的原色。
如需前侧补光以增加亮部效果时,可利用遮光的技巧,使灯光变成长条状,以避免光源在透明体上形成混乱的反光。
透明体的各指纹及毛屑很容易被察觉,拍摄时应特别注意清洁。
利用使用色素或水彩,可以调处比酒、果汁更亮丽的色彩。
(三)半透明体的拍摄技巧
与反光体的拍摄观念相同,利用经扩散或反射的柔光,将正面的光滑质感表现出来。
辅助灯的位置不管高度如何,只要处于被摄物后方,皆可表现其透明感。
三.吸收体
简单的说,除了反光体及透明体之外,其他不会反光也不会透过光线的物体,皆可以归类成“吸收体”。例如布料,绒毛玩具,以及皆有粗糙质感的木制品等。
(一)吸收体的拍摄要领
吸收表面不象反光体或透明体那样光滑,常会有凹凸的情况,使用硬光能造成比较强的明暗对比,产生明显的纹路,因此我们常采用侧面方向的硬光来拍摄吸收体。
表现吸收体质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影像要非常清晰锐利。“清晰锐利”严格来说必须掌握对焦、景深、快门震动、底片解析度、镜头解析度等条件,这对一个业余的摄影人士而言,并不容易!
(二)吸收体的拍摄技巧
(1)以侧面方向之硬光为主灯。
(2)另一侧使用反光板。
(3)影像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