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_含教材分析

时间:2019-05-13 00: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_含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_含教材分析》。

第一篇: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_含教材分析

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茶香四溢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四、教学设计(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一、教学目标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3.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阿、揉捻、干燥、加工成成晶等。c.茶具。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些是什么?(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2.探究学习。

(1)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③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置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创作建议:

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的生活用品。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 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厕的鱼作比较。(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j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 节日的徽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创意思路,探究和总结出徽标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思维途径,学会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不同的徽标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本课的学习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展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9)布置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2)课后,可以将你设计的徽标绘制在入场式的运动服上。

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 安全标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1.教材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标识。为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需要认识并熟知各种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每个标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通过色彩、图案、形状来区别各自的安全标识作用。安全标识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了简洁的标识方法来提醒人们安全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安全标识,提高安全标识作用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2.分辨标识。(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置。(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置?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4.学生作业。(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5.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置。

五、教学反思:

第五课 时钟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设计个性化的时钟。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日晷,通过日光影移动记录时刻。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 64-1642)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使人们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并计算时间,随后又发明了时钟,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时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现在,钟表的样式已是五花八门,计时越来越准确,形式越来越多样,用途越来越广泛,最先进的有原子钟、电波钟等。未来时钟的发展,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有朝一日传统样式的时钟消失了,但时间是永恒的。

教科书选取的一些时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可爱的时钟让学生认识时钟、欣赏时钟,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未来发展特点的时钟。

书中的时钟设计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二是让学生知道使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设计制造独特造型的时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时钟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教师)时钟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适合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时还是个小蜗牛的造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吃。(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近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同形态的时钟。(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时钟。(2)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钟。(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第六课 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随着历史的推移,“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在历史的沉淀中,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隋朝开始建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设计,增添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第一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语言,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讨论、欣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灵活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成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实用并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四、教学设计(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大零件库。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务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①观(事物特征)。②寻(局部特征)。③用(放大、缩小)。④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3)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4)欣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作品,寻找最巧妙之处。4.学毕创作.教师指导。

5.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五、教学反思: 第七课 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式。

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纸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3.体验纸版画创作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材分析

大自然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些千姿百态的植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它们让大地生意盎然,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因此,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和美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书提供了一组不同时期的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植物的个性化特征,发现植物细节的美,从中感受植物的勃勃生机。通过赏析画家王琦的作品《古墙老藤》,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植物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同龄人作品的赏析,又让他们从中明白,纸版画的特性更能表现出植物的立体感和动感。

教科书还提供了用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方法与步骤,图示清晰明了。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之间的前后穿插关系。创作中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表现植物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纸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纸版画的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纸版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有机玻璃板等)。教学过程

1.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感受植物勃勃生机之美。2.出示课题:生长的植物。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3-欣赏一组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植物的特征。

4.赏析木版画《古墙老藤》,说说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生长的植物的。5.学习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6.教师示范纸版画表现植物的基本步骤,强调应注意的事项。7.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9.展示评价。10.拓展延伸。

五、教学反思: 第八课 爱书藏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特点及其作用。2.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藏书票。

3.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为一体,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藏书票,并使学生掌握藏书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去用自己的方法标识自己的爱书。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型装饰画,表明书的主人是谁,同时也表达了书籍主人对所藏之书的珍爱之情。藏书票大都是以版画的形式表现的。课本中提供了不少的藏书票供学生欣赏,展现了藏书票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体现了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社会价值。

起源于德国的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小装饰画。翻开书,首先看到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衬的美丽的藏书票,这是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对于所爱的藏书能起到装饰的效果。书签也是读书时经常用到的,既实用又美观。小小的藏书票、书签的画面虽不大,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内容说,它可以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兴趣;在表现手法上,它可以是写实的、写意的、象征的、抒情的;在技巧上,它可以运用版画、水彩画、手工等技法;在形状上,也不限于是方,可以是圆,也可以是三角;在色调上,根据个人喜好可以自由创造,只要求对于书籍有美的装饰效果。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所使用,不仅仅起装饰作用,还标志着藏书者的所有权,表达读书人的心愿,更可使藏书留给后人作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资料。本课通过欣赏、制作藏书票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如果要学生在没有任何经验与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会影响兴趣。所以,必然要引导学生学习创作的思路与兴趣,将藏书票与读书的关系作为学生创作的兴趣与动力,使学生能够学习获取藏书票创作的灵感方法,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发掘藏书票与读书的关联和意义,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藏书票的构成及制作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用吹塑纸板印制或直接绘制。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富有特殊含义的藏书票。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四、教学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藏书票制作材料、用品(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藏书票实物展示。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看书,并且老师把自己喜欢读的书都好好地珍藏起来了。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想知道爱书人是怎样做的吗?(他们会在书内贴上一种小小的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小型装饰画,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小型装饰画的名字。这时板书“藏书票”,引出本课内容:爱书藏书。

(教学设想: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2.艺术探究。(1)看一看。

①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

(出示课件: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

教师进行简单介绍:全球最早的一张“刺猬藏书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现存于德国伊格勒,故又称“伊格勒藏书票”。此书票为木刻制版,图中是一只口衔野花的刺猬,在落叶上向前徐行。上端绸带上有一行“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德文,意思是告诫读书者切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人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不少书画文人对藏书票特别钟爱。这一枚藏书票就是1935年发表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一——关祖章藏书票。(课件出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票”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画面上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箧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书籍上还标有“书林”、“易书”字样。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教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②探究学习——分析藏书票的特点。

欣赏藏书票,提出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a.以方形为主,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b.图案简洁美观,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

c.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还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d.多选用版画形式,便于拓印。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藏书票的结构特点。)

③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a.藏书票的设计要有图案和文字(板书)。

b.图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藏书内容,藏书者的兴趣、爱好等,构图上力求简洁明了,内容上讲求主题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义。

c.文字可以用中文、英文、拼音等书写,包括设计者的姓名或“××藏书”等内容,文字简短含蓄。d.每一枚藏书票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并向学生介绍这一拉丁语的意思:我的藏书。(板书:藏书票的组成:图案、文字、EXLIBRIS)

④人们为什么用藏书票来作为自己藏书的标记?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讲出藏书票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促进阅读的价值等。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通过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2)印一印。

直观演示藏书票的制作。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教师讲解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随机出示课件,展示纸版拓印的技法演示): ①画稿、雕刻。

先在卡纸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画出藏书票的外框,在合适的位置写上“XX藏书”或“XX之书”和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字样。②上油墨。

吹塑纸上在印版处涂上油墨。(也可在彩色颜料中加入几滴洗洁精,利用滚筒滚均匀,上色进行彩印)③覆盖后背面用力磨压。

将图画纸覆盖在印版上,拓印出作品。

④小心揭起,签上印数、姓名和时间,完成作品。(3)赏一赏。

我们认识了藏书票,欣赏了优秀藏书票作品,也了解了藏书票的不同制作形式,印的种类有粉印、油印、胶印、水印,刻的种类有橡皮刻板、木刻板、金属刻板等。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为自己设计一张藏书票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几个同学一起来交流。①确定藏书票主题。通过集体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可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藏书票主题。如依据书的内容、个人喜好等。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②说说自己的藏书票的主题,准备用怎样的构思来表现主题,并用铅笔尝试几个小构图,教师对比点评修改后确定构思构图。

设计要求: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爱好。③学生选定创作构思构图,用色彩进行描绘或尝试吹塑纸板印,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做到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做好服务。)3.评价。

(1)各小组选出几幅藏书票参加展示。(2)作业点评:

①自评:设计者说出作画意图及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并说明原因。②互评:学生依照评价标准评判作业。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设想: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力)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和制作,请同学们回去以后选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精心设计适合它们的藏书票。并把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你心爱的书上,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让我们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教学设想:通过课后让他们亲手为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制作藏书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发学生爱书、读书、藏书的欲望)。

五、教学反思: 第九课 奇妙的点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点彩绘画艺术特点,简要分析点彩画的基本原理,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技能。

2.在欣赏分析名家点彩画作品的过程中,研究点彩画的各种画法,大胆地尝试,并创作一幅有趣味的点彩画作品。

3.体验和感悟点彩画的艺术之美,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并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形成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画法”、“新印象画派”和“分色主义”。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

春》和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科书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混合的效果,提示学生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铅画纸等。

(教师)画在透明塑料片上的黄色色点苹果、画在铅画纸上的蓝色色点苹果、课件、学生作业、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铅画纸等。教学过程

1.魔术导人,激发兴趣。

(1)教师变魔术。先出示苹果教具:蓝色色点苹果和黄色色点苹果。将它们叠在一起,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变出了一个绿苹果)

(2)共同探讨,寻找谜底。把苹果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仔细寻找看到绿苹果的原因。(当我们从一定的距离去看这些紧挨在一起的黄色小点和蓝色小点,我们的视网膜就产生了一个调色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3)这个变色魔术老师是从一位大师那儿学来的。他就是点彩派画家修拉。今天我们跟着修拉一起走进《奇妙的点彩》。

2.了解大师,欣赏名画,探究方法。(1)修拉和点彩画派的出现。

修拉,法国画家,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受画家保罗·西涅克邀请参加了印象派,在他们的影响下修拉开始对光与色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调色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灰色。于是他尝试着将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到绘画中,提出了分色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两种不同纯色的色点并置堆积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内就会产生一种比用笔调出的更明亮、更纯净的色彩。于是他便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而是直接运用原色小圆点进行作画。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安涅尔浴场》、《马戏团的一幕》、《喧闹》等,这些图画被称为点彩画.修拉也成了点彩画派的创始人。

(2)重点欣赏《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教师简要介绍《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画中画了些什么?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画中橙色的裙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影子,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的小点点组成的?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③整幅图画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美感?(3)体验与尝试。

用修拉的方法来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如一顶小帽子或者一把小雨伞等。(利用小号画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色点密密地点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体验变色的魅力)

(4)简要介绍另一位点彩派大师保罗·西涅克,欣赏其作品:《圣特罗佩港的出航》、《小镇海滩》、《大运河》等,体会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5)分析比较《纳蒂布港》与《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不同。

色彩方面:没有修拉那么严谨,必须用原色进行绘画色彩。西涅克的画色彩很亮,基本不采用黑色。

点的形状和数量:不像修拉那样必须用很小很小的小圆点,比较多地采用马赛克形状的大点进行作画,画面更加追求一种明快轻松的光色效果。(6)小游戏。

玩一玩:你能用你手中的笔来画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点呢?

说一说:这些不同的点,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探讨与思考。

课件出示一些同龄人的点彩画作业,讨论:

(l)你最喜欢哪一幅的内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2)这幅点彩画的主体不是很明确,谁可以想办法,怎么修改一下?(先说一说,再改一改)(3)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点彩画? 4.作业的要求及注意点。

(1)要求:用点彩画的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把课中的小练习进一步加工成一幅完整的作品。(2)注意点:

①主体物要画得大。

②轮廓线的点的色彩要和底色有明显的对比。

③颜料宜厚不宜薄,尽量不要往颜料中加水。

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紧密。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6.作业展示评价。

(1)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作品,谈谈哪件作品是你喜欢的。(2)选择几张特别好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3)选择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7.课外拓展。

欣赏了解后印象派及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搜集学生优秀的点彩画作品,布置点彩画作品展。

五、教学反思: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第十课 落日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2.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夕阳西下,落日发出漫天红霞。由于大气层整整一天都受到了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因此,日落的颜色比日出时更为亮丽。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形成暖色调。天空的色彩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这绚丽多姿的天空,带给孩子们无尽的联想。

教科书中选用了几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视角的落日图片:有水天一色的落日,有绚丽多彩的晚霞,还有以天空和山为主体的西湖雷峰夕照。这些照片上的天空的颜色各不相同:一幅以红色、橙色为主,一幅以红色、紫色为主,还有一幅则以黄色、橙色为主。教科书中展示了日落时天空中主要的几种色彩,大致讲清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日落时天空色彩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地点、不同天气、不同时段,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促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日落之美,领略大自然无限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对英国画家透纳的美术作品赏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感受用画笔来表现美,表达情感。通过欣赏、比较水粉和油画棒这两种不同媒材不同绘画方法表现落日美景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的方法及基本技巧。此外,教科书还选取了两张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这两张作品都较好地运用了暖色调,使画面中天空的色彩有了绚丽的变化,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欣赏落日的图片,说说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2)揭示课题:落日。2.欣赏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2)观察日落图片,找寻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3)思考:你还发现了哪些日落时的色彩?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4)欣赏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落日的好方法。

(5)小知识: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称为色调。描绘落日景色的画面因大量的红色、黄色、橙色等而显得十分温暖、热烈的色调,我们常称之为暖色调。(6)学习水粉色表现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学习用水粉、油画棒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落日的绘画技法。(8)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观察日落时的色彩变化,选择喜爱的工具,用暖色调表现一幅落日美景。(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视频的演示学画。(3)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评价。

以“落日”绘画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用暖色调表现了自己对天空落日的独特感受展开评价。

5.课后拓展。

五、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绚烂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掌握冷色调的相关色彩知识。2.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妙,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3.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看、赏、闻、想、悟、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城市亦或在乡村,不论皎洁的月色、闪烁的星星,还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都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美丽、动人。教科书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夜晚万家灯火披上绚丽的霞衣,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美化生活的能力,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科书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色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深层解读夜色,理解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之时,即是万物即将苏醒,新一天到来之时。此刻虽然沉寂,但是是一种积淀,光明就在前方等待。暗夜中既有绝望,又有如灯火般的希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运用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夜色的美感。

难点:构思夜景,用各种冷色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

四、教学设计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课前准备

(学生)夜景照片、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

(教师)视频、多媒体课件、摄影作品、自制色标卡、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夜色,体验夜晚所带来的美妙,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泛谈感想,“走”入学生当中)(2)展示照片——城市的夜景,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高楼大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生活、去热爱。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灯火斑斓,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3)板书课题:夜色

设计意图:随音乐播放一段从F1天到夜晚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起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2.深入感知。

(1)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景色的闩天与黑夜。

了解白天景色与夜色的异同。(生机与生动,和谐与对比)

(2)组织“找不同”游戏,展示另一组同一景色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要求:

①看谁找到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最多。

②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分析夜晚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板书:色调、冷暖)

设计意图:

a.了解更多夜晚景物的特点,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创作资源。

b.找出能表现夜晚的色彩,使学生了解夜晚色彩的特点,了解光赋予美丽的色彩,为学生表现夜景打基础。

(3)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板书:明度)

教师:天空、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多媒体演示黑背景与白背景上相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总结:深色的背景可以衬托浅的色彩,使它们显得更加明亮。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表现夜晚的颜色特征,引导学生感悟暗色与亮色的互相衬托作用,学会使用亮色与暗色的衬托方法。

(4)欣赏油画作品《夕星》,师生共同感受画家笔下夜色的魅力。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①教师简单介绍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②多媒体展示油画作品《夕星》,请学生从色彩、表现内容、技法上谈谈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理解。

教师:这件油画作品,从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是什么色调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技法?有何艺术特色?

小结:作品倾诉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依恋。蓝灰的色调、平衡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寂静的表现素材,皆描绘出作者对生命的淡淡伤感。淡雅、静寂、清澄,空灵而又富有东方文化的诗韵,净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这正是东山魁夷的心象风景画。3.实践探究。

(1)展示摄影作品《城市的夜晚》——找灵感,寻创作。

教师:遇此夜景,你如何表现?

学生找灵感,谈构思,教师小结:

①画面如何构图;

②画面用什么色调。

③如何选择适合表现内容题材的表现方法。

(2)展示步骤图,教师示范创作《城市的夜晚》。教师示范,点到为止。

小结:

用油画棒加水彩的画法。

①用浅色油画棒画景物、灯光、星光等。

②用水彩(深色、冷色)画天空、远景、大面积近景。

③调整、修改画面。

④用较厚的暖色画亮光。

设计意图:学习教科书中创作的表现方法,丰富创作手段,启迪学生如何创想、创作。(3)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准备的夜色照片。(逐步挖掘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这是哪儿的夜景?照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如何表现此夜色?

小结:画面内容组织和表现方法。4.作品欣赏。

多媒体展示优秀儿童画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彩运用、技能技巧等)5.创作表达。(1)临摹教科书范画。

(2)根据教科书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

(3)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晚。

要求:

①构罔饱满,形体概括。

②设色大胆,能表现出夜色所具有的独特韵昧、色彩效果。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6.作业点评。

(l)清学生集体欣赏夜景图,体会由每位同学作品汇集而成的集体大作品中产生的作用,感悟作品的整体美感。

(2)欣赏夜景图,用优美的语言对集体汇集的夜景作品进行描绘。(3)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个人作品。7.课后拓展。

(1)用冷色调表现不同的景物。

教师:除了用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你觉得还能用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来更加完美地诠释夜色的美?(2)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播放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万物苏醒的视频,进行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情感教育。教师:黑夜是黎明前的沉默,是每一个乍命成长的积淀,是人类精彩的历练;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何来成长?何为成功?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夜色中,以饱满的姿态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五、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亭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有诗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筑,他们或在亭中嬉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乐趣。画画亭子、了解亭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想必也很有乐趣。

教科书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资料的同时,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有名的亭子及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学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黑色记号笔。

(教师)水墨长卷、写生台、黑色记号笔、透明胶片、范画。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

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置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尤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3.结构探究。

(1)教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这美丽的景致搬到我们的课堂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亭子都有哪些基本结构呢?(动画呈现亭子的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基座)

(2)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的美)

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看,还有很多造型不同的亭子。4.平面图。

(1)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从空中俯瞰这些亭子,我发现了好多规则的几何图形,有方的,有圆的,有五角、六角、八角、梅花、扇形,各种各样。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亭子的平面是什么几何图形?

(2)教师: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了变化。5.教师示范。

(1)教师:这么美丽且有文化的亭子,老师真想来画一画!你们觉得应该先画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我们先勾画轮廓,注意抓住亭子的造型特征(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亭尖到基座),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如里面的瓦片。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得随意,涂黑要均匀。

(2)教师范作写生盒。6.学生创作。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1)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亭子,你们想画一座怎样的亭子呢?

(2)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你可以对四大名亭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家乡的亭子。

温馨小提示: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是白纸,而是透明膜,这种材质你就不能先用铅笔打底稿了。所以,落笔之前请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注意用线肯定、流畅。7.结束。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西湖为水墨背景的长卷上,透明膜上的亭子与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2)小结: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作业展示的背景)

五、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房间的一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房间功能的设计,掌握写生时对物体主次关系的把握。2.观察房间物体的摆放,通过有取舍的写生去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3.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借房间一角的绘画题材进行写生练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教科书中选用了一幅暖色调的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用高起点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重点,在写生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房间的一角,构图时,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通过写生,懂得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地写生或根据照片表现房间的一角,能够主次分明地表现房间的一角。

难点:对房间物品进行合理的取舍。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自己的房间,了解自己房间的布置、摆设,准备房间的照片、铅笔、勾线笔、彩色铅笔、画板、凳子。

(教师)搜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找好写生的场地,如图书室、体育室、卫生室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欣赏房间一角的照片。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2)学生同桌讨论,并讲一讲:摆设、特色和布置。

教师小结:一般房间的主要摆设:床、桌子、柜子、凳子,沿着墙边、窗边摆放家具和写字台„„。(3)学生扮演小小介绍员,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我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自己房间里度过的,那你了解自己的房间吗?

教师:你的房间里有哪些摆设和特色呢?请把你的房间介绍给你组内的同学。

学生回忆房间摆设,结合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巡视观察,个别辅导学生学会取舍,抓住重点介绍。(4)引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式介绍了自己房间的一角,接下来我们就用绘画的形式来介绍和展现我房间的一角,让大家更直观感受我们对自己房间喜和爱。

出示课题:房间的一角。

教师介绍: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2.深入感知,感受画家笔下的房间,学会如何画房间。(1)展示欣赏画家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房问,这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凡·高的房间。看了这个房间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一张简单又粗糙的大床,墙壁上歪歪斜斜地挂着几张纸片„„门是紧闭的,有一扇窗户„„整个画面以黄色为主,呈现暖色调。

教师:《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是一张用颜料创作的油画作品,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丁具、什么绘画方法能简单巧妙地将我们周边环境快速地记录下来呢?(2)展示线捕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学生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两张《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一张是凡·高画的油画作品,一张是其他画家所画的线描作品。线描是绘画中最为概括、最为简明的表现形式。

(3)指导欣赏照片和作品,两两比较,了解怎样画房间。

教师:怎样才能像画家一样,画出自己美丽的房间呢?

①用线流畅大胆。

②懂得取舍组织。

③黑、白、灰的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教师小结:画面内容大部分是按照片来画的,但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增减了一些摆设。

教师小结:线描画的要领是:用线流畅大胆,通过线条疏和密形成黑、白、灰的效果。在写生时,要根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这样能更好地突出主体。也就是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道理。3.线描写生创作。(l)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仔细观察房问的一角,通过增加或删减,大胆用线描的方式进行表现。(2)学生线描写生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将学生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加以规避。4.展示、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2)出示评画标准。①用线流畅大胆。②懂得取舍组织。③黑、白、灰的节奏。

学生根据评画标准,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作品,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得意之处,并说明原因。小结:请个别学生谈谈学习感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5.视野拓展。

介绍《房间的一角》不同的绘画方式、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你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你就能够用很多的绘画方法、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五、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线条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2.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线条的各种线形的变化特点及线条组合的方式,临摹或创意线条组合,进行有韵律美的构成练习。

3.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的线条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对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教科书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珠的蜘蛛网则飘逸连绵、纤细稚拙。教师可以精选更多自然界中纷繁变化的线条提供给学生欣赏。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具有美感形式的线及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并尝试怎样使用线条的排列与组合,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美感的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习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难点: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能在画面的创作中形成韵律美。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马克笔、纸等。

(教师)颜料、马克笔、课堂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2)互动交流,游戏导课。

游戏设计过程:①把颜料倒入水中。

②晃一晃盘子,使颜料浮起来。

③用牙签沾肥皂水,轻轻碰触水面,水面形成圆形波纹。④继续用不同的手势,在水面上划出各种线条。

⑤请小助手把准备好的纸放入水中,颜料自然贴合纸面,形成画面效果。

⑥把作品用投影仪进行展示。2.观察感受。

(1)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条,请两三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2)出示线条图片,观察有趣的线,进一步理解线的含义。3.我的线条。

小练习: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线。(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范画。

(2)学生练习,四人合作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线。

(3)学生展示:选四人在教师示范画上添加上自己最喜欢的线条,并给画命名:《我最喜欢的线》。4.线的韵律。

(1)出示拥堵的交通图片。

总结:我们现在的作品就像这个路口的状态一样,所有的线条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很有个性,但欠缺魅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力。怎样让这幅作品更具魅力呢?

(2)选取自然界中的线的韵律组合,搭配构成图片进行欣赏评析。5.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大师作品赏析,理解线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作用。(1)古今对比:马远和吴冠中。(2)东西对比:葛饰北斋和保罗·克利。6.作业展示。

(1)用新学的组合方式将《我最喜爱的线》合作完成。(2)展示合作作业,学生评述。

(3)小魔术:作业变灯罩。展示作业,师生赏评。(4)总结本课,引出课题,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 创造美的纹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自然纹理的美,对不同纹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受创造纹理的趣味,体验在创造美的纹理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很好地把美的内涵表达了出来: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的美术课。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的肌理,从而理解纹理一词,即事物表面所存在的线形纹路,并进一步领略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美的纹理,如动物身上的纹理、植物表面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纹理的魅力。原来美,其实就在身边!从而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本课选取了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作品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

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创造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愉快的创造纹理的过程。在讲解创造纹理的方法(如滴、吹、涂、喷、洒等)时可以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一种工具可以有多种方法创造出美的纹理,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创造纹理的效果,并注意在运用方法时掌握好用水量的多少。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及在大胆实践中掌握和发现不同的创造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领会创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学生应用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纹理,感受纹理之美。

难点:运用不同的创造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废旧报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吸管、废旧牙刷、铅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伸出大拇指观察,发现手指上的指纹,观察人身上的肌理,即皮肤上的纹理。2.理解纹理一词,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创造美的纹理。3.观察、欣赏。

教师引导: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纹理,在大自然中,美的纹理也有很多,让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投入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分别介绍动物的纹理、植物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美的纹理,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4.探究、分析。

(1)教师引导:领略了自然界中美的纹理,大家一定也想跃跃欲试,来创造美的纹理吧。

教师出示喷洒材料,局部示范创造纹理过程,从中发现可以用喷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2)教师提问:大家所带的工具材料里有水粉笔,怎样利用它来创造美的纹理呢?

(用涂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3)教师再问:这方法很简单,还能有其他创造方法吗?我们先试着利用水粉笔来实践探究一下,从中也许会发现一些新的创造方法。

(4)学生初步实践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步体验创造纹理的乐趣)(5)学生回答,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演示创造的过程。

教师引导:如何利用其他所带的工具材料来创造纹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6)教师小结: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可以用滴、吹、流、喷、印、刷、涂等方法来创造美的纹理。为了创造出美的纹理,我们在创造方法的运用上要注意颜料水量增减的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纹理效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创造纹理的方法,积累创作素材,以便更好完成创造)5.交流、创作。

(1)出示大师作品和同龄人的画品,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纹理作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6.展示。

(l)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内容,并互评作品。(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 瓶子变个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拓展多角度观察想象的视野,掌握瓶子创意美化的基本方法。2.通过欣赏、观察、构思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用画、加、填、贴等装饰手法,装饰一个瓶子。3.增强“变废为美”的美术创意意识,体验“美术改变生活”的学习快乐,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美术表现的触角伸展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废弃了的瓶子上,通过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等学习活动,使之经历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变废为美、变废为宝”的现代设计与创意精神。这一课不仅是《线条的魅力》、《创造美的纹理》的综合运用,更是一节融汇以往绘画、纸艺、拼贴等多方面所学的环保美术课。这一课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发现

并采用生活中像瓶子这样普普通通的媒材进行美术创意,打开“美术创意,无限可能”的学习视野;第二个特点是“独特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的观察想象、个性表现内容的构想、特别创意手法的选择等角度,提高学生美术创意表现的独特性与创造力;第三个特点是“社会性”,用装饰美化的现代设计精神展开融合“环保文化”在内的生活创意,有助于引领学生建构更加健康、更为低碳的社会价值观。瓶子创意装饰学习要重视学生关注生活、保护生活、美化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本课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观察想象、多形式创意表现的瓶子作品,而且提供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彩绘瓶子表现技法”的制作步骤图,更提供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同龄学生习作,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为主、创新思维发展为重的美术创意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至2个瓶子、水粉颜料、水粉笔、桶或各色彩色卡纸等在内的手工制作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瓶子若干、水粉颜料、笔、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讨论导入。

(1)引导学生“走向瓶子世界,寻找创意灵感”。创设“乱扔酒瓶”的视觉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如此处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理废弃的瓶子,这样做好吗?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叙说各种合理的建议,并随机引向“这样处理怎样?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可让瓶子变得更美呢”等的研讨,自然引出学习主题:瓶子变个样。2.观察想象,拓宽思路。

(1)引导观看造型各异的瓶子,思考:看着这些不同形状的瓶子,你联想到什么?(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变换角度去看瓶子,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瓶子进行构想:我能把自带的瓶子变成什么?鼓励学生各种大胆的想法,加强组内外的交流。

3.欣赏探析,寻找方法。

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对相应作品进行赏析:一是这些瓶子分别采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来进行创意?用这些方法装饰瓶子,你面临哪些动手操作上的困难?(教师在鼓励学生看步骤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就“刷底色”和“起稿方法”等方面,进行局部示范,以解决学生彩绘瓶子技法上的学习难点)你还有不同招法吗?二是你最喜欢哪件作品的创意?为什么?这件作品为你接下来的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4.个性表现,视觉创意。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角度联想法”、“用好合适装饰法”这两个办法,进行“瓶子变个样”的创意。5.展示赏评,成功体验。

(1)举办“创意瓶子博览会”,引导学生从构思的独特处、装饰的巧妙处等方面互相进行赏评。(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利用闲暇时光进行环保美术工艺品制作,以美化自己的居所或作为小礼品赠送给好友。

五、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 虫虫大聚会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并初步了解大自然中各种虫子的形体和色彩的特点,积累视觉经验。2.尝试用折剪的方法进行立体表现,学会一些简单的纸艺方法。3.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提高爱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大自然是天然的画室,其中各种各样的虫子以“多样的形体”和“丰富的色彩”成为学生积累视觉经验最好的资源。本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纸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和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选用了动画片《虫虫特攻队》的报帖,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表现对象的关注。七只形态各异的虫子实例图片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感受,进一步观察体会“形体”和“色彩”的特点。在欣赏评述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元化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分析、发现它们特殊的美感。教科书中还呈现了不同折剪法的步骤图例,清晰明了。这些图例构思独特,创意新颖,方法简单易学,可以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很好地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为完成作业打开了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法来进行立体表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纸艺中折剪的基本方法,学习立体表现有趣的虫虫。

难点:能抓住虫子的特点进行立体表现。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胶水、彩色卡纸、范例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虫点点》片段后教师揭示课题:虫虫大聚会,并设问:你还见过怎样的虫?介绍其形体和色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分析虫的形体与色彩,初步感受美感。

3.小游戏:请学生快速用线条画出看见的虫的形体轮廓,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得又多又能抓住特征。

4.引导学生小组欣赏各种平面表现形式的虫。

5.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怎样用纸材来表现立体的虫?学生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或观看教科书及教师的演示制作步骤,学习多种纸艺立体表现方法。

6.布置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式制作一只有趣的虫虫。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将虫的特征表现了出来?

9.拓展欣赏:纸艺大师用纸表现的作品。教师总结:创意无处不在!

五、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 良渚古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通过上网查询,还能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教科书通过“小知识”、“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1)出示PPT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3)提问:

①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

②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

出示PPT,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 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 300-4000年。经半个多世 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 溪、瓶窑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5)出示PPT,学生欣赏了解良渚文化分布区域。

(6)教师谈话,呈现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 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今天一起来欣赏良渚古玉,出示PPT。2.初步赏析。(1)提问: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①你见过良渚文化的玉器吗?在哪儿看到的? ②你认识哪些良渚文化的玉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呈现良渚文化的玉器及名称。③良渚文化的玉器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后教师谈话引导进一步欣赏探究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及特征。3.深入探究。

(1)欣赏“玉琮王”及神人兽面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个玉器叫什么?造型和纹饰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件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③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玉琮上神人兽面纹有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雕刻手法?为什么要刻这样的形象? ④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图案上部为人像,脸呈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三角形的眼角,宽鼻,用弧线勾出鼻翼,大口,露出两排十六颗牙齿。头戴宽大的羽冠,冠上羽毛呈放射状排列。双臂抬起,肘部屈曲,双手五指平伸插于兽面眼眶两侧。中部是兽面,重圈为眼,双目圆睁,两眼间有短桥相连,宽鼻,阔口,上下两对獠牙露出唇外。下部为兽足,双足呈爪状相对,爪甲尖利弯曲。无论人像或兽面,都有一种凶猛逼人的气势,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用了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雕刻技法。增加玉琮的神圣感、神秘感。(2)欣赏比较各种玉琮的异同,进一步了解玉琮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都叫“玉琮”,在造型和纹饰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PPT呈现):

相同: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间有圆孔。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不同:分单节和多节。转角处雕刻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有的精细复杂,有的粗犷简单。玉琮是良渚古玉的代表性玉器,是祭天地的重要礼器。(3)欣赏各种玉璧,了解玉璧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璧,扁平圆形,正中有圆孔,代表财富,也是祭天用的礼器。(4)欣赏各种玉钺,了解玉钺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钺,造型像斧子。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也是重要的礼器。(5)通过认一认、猜一猜,进一步了解其他各类良渚玉器及其特征。①教师逐一呈现PPT图片,请学生认一认、猜一猜玉器的名称。②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说说良渚文化古玉器的特征。(6)讨论总结良渚玉器的特点及成就。

①教师逐一呈现总结的类别:请学生说出其各自的特点。②总结呈现良渚玉器的艺术成就。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4.课堂尝试练习。

(1)练习要求:(在下列两项练习中自选一项)

①用萝卜、陶泥、彩泥等材料以雕刻的方式表现一件良渚玉器。②用线描的方式临摹或表现神人兽面纹。(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7.拓展欣赏。良渚玉器造型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五、教学反思: 第十九课 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2.看一看,感知体验。

啸秋小学备课资料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讲解画作相关信息。(作者、年代、题目含义等)(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图卷”。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教师实时演示)

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

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4.学一学,尝试实践。

教师示范国画白描法,学生在长条宣纸上自由临摹长卷中的人或物。5.评一评,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业组合成长卷形式,并添加背景,进行展示评价。6.拓展。

《清明上河图》摹本很多,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画家仇英仿本,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藏。还有清代乾隆年间由清官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的清院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

五、教学反思:

第二篇: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8最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阿、揉捻、干燥、加工成成晶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些是什么?(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2.探究学习。

(1)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臵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创作建议:

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第二课

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厕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j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第三课

节日的徽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创意思路,探究和总结出徽标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思维途径,学会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不同的徽标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本课的学习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密切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展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

(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

(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

(9)布臵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

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2)课后,可以将你设计的徽标绘制在入场式的运动服上。

第四课

安全标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标识。为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需要认识并熟知各种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每个标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通过色彩、图案、形状来区别各自的安全标识作用。安全标识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了简洁的标识方法来提醒人们安全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安全标识,提高安全标识作用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2.分辨标识。(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臵。(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臵?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臵。

第五课

时钟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设计个性化的时钟。

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日晷,通过日光影移动记录时刻。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 64-1642)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使人们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并计算时间,随后又发明了时钟,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时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现在,钟表的样式已是五花八门,计时越来越准确,形式越来越多样,用途越来越广泛,最先进的有原子钟、电波钟等。未来时钟的发展,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有朝一日传统样式的时钟消失了,但时间是永恒的。

教科书选取的一些时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可爱的时钟让学生认识时钟、欣赏时钟,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未来发展特点的时钟。

书中的时钟设计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二是让学生知道使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设计制造独特造型的时钟。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时钟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时钟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适合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时还是个小蜗牛的造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吃。

(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近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

(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

(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同形态的时钟。

(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时钟。

(2)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钟。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道理。

第六课

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随着历史的推移,“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在历史的沉淀中,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隋朝开始建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设计,增添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第一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语言,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讨论、欣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灵活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成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实用并重。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务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①观(事物特征)。②寻(局部特征)。③用(放大、缩小)。④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3)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4)欣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作品,寻找最巧妙之处。4.学毕创作.教师指导。5.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第七课

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式。

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纸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3.体验纸版画创作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些千姿百态的植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它们让大地生意盎然,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因此,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和美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书提供了一组不同时期的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植物的个性化特征,发现植物细节的美,从中感受植物的勃勃生机。通过赏析画家王琦的作品《古墙老藤》,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植物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同龄人作品的赏析,又让他们从中明白,纸版画的特性更能表现出植物的立体感和动感。

教科书还提供了用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方法与步骤,图示清晰明了。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之间的前后穿插关系。创作中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表现植物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纸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纸版画的造型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纸版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有机玻璃板等)。教学过程

1.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感受植物勃勃生机之美。

2.出示课题:生长的植物。

3-欣赏一组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植物的特征。

4.赏析木版画《古墙老藤》,说说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生长的植物的。

5.学习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6.教师示范纸版画表现植物的基本步骤,强调应注意的事项。7.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9.展示评价。10.拓展延伸。

第八课

爱书藏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特点及其作用。

2.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藏书票。

3.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为一体,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藏书票,并使学生掌握藏书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去用自己的方法标识自己的爱书。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型装饰画,表明书的主人是谁,同时也表达了书籍主人对所藏之书的珍爱之情。藏书票大都是以版画的形式表现的。课本中提供了不少的藏书票供学生欣赏,展现了藏书票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体现了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社会价值。

起源于德国的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小装饰画。翻开书,首先看到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衬的美丽的藏书票,这是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对于所爱的藏书能起到装饰的效果。书签也是读书时经常用到的,既实用又美观。小小的藏书票、书签的画面虽不大,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内容说,它可以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兴趣;在表现手法上,它可以是写实的、写意的、象征的、抒情的;在技巧上,它可以运用版画、水彩画、手工等技法;在形状上,也不限于是方,可以是圆,也可以是三角;在色调上,根据个人喜好可以自由创造,只要求对于书籍有美的装饰效果。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所使用,不仅仅起装饰作用,还标志着藏书者的所有权,表达读书人的心愿,更可使藏书留给后人作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资料。本课通过欣赏、制作藏书票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如果要学生在没有任何经验与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会影响兴趣。所以,必然要引导学生学习创作的思路与兴趣,将藏书票与读书的关系作为学生创作的兴趣与动力,使学生能够学习获取藏书票创作的灵感方法,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发掘藏书票与读书的关联和意义,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藏书票的构成及制作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用吹塑纸板印制或直接绘制。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富有特殊含义的藏书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藏书票制作材料、用品(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藏书票实物展示。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看书,并且老师把自己喜欢读的书都好好地珍藏起来了。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想知道爱书人是怎样做的吗?(他们会在书内贴上一种小小的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小型装饰画,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小型装饰画的名字。这时板书“藏书票”,引出本课内容:爱书藏书。

(教学设想:用设臵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2.艺术探究。(1)看一看。

①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

(出示课件: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教师进行简单介绍:全球最早的一张“刺猬藏书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现存于德国伊格勒,故又称“伊格勒藏书票”。此书票为木刻制版,图中是一只口衔野花的刺猬,在落叶上向前徐行。上端绸带上有一行“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德文,意思是告诫读书者切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人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不少书画文人对藏书票特别钟爱。这一枚藏书票就是1935年发表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一——关祖章藏书票。(课件出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票”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画面上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箧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书籍上还标有“书林”、“易书”字样。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教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②探究学习——分析藏书票的特点。

欣赏藏书票,提出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a.以方形为主,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b.图案简洁美观,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

c.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还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d.多选用版画形式,便于拓印。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藏书票的结构特点。)

③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a.藏书票的设计要有图案和文字(板书)。

b.图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藏书内容,藏书者的兴趣、爱好等,构图上力求简洁明了,内容上讲求主题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义。

c.文字可以用中文、英文、拼音等书写,包括设计者的姓名或“××藏书”等内容,文字简短含蓄。

d.每一枚藏书票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并向学生介绍这一拉丁语的意思:我的藏书。(板书:藏书票的组成:图案、文字、EXLIBRIS)

④人们为什么用藏书票来作为自己藏书的标记?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讲出藏书票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促进阅读的价值等。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通过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印一印。

直观演示藏书票的制作。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教师讲解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随机出示课件,展示纸版拓印的技法演示):

①画稿、雕刻。

先在卡纸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画出藏书票的外框,在合适的位臵写上“XX藏书”或“XX之书”和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字样。

②上油墨。

吹塑纸上在印版处涂上油墨。(也可在彩色颜料中加入几滴洗洁精,利用滚筒滚均匀,上色进行彩印)

③覆盖后背面用力磨压。

将图画纸覆盖在印版上,拓印出作品。

④小心揭起,签上印数、姓名和时间,完成作品。(3)赏一赏。

我们认识了藏书票,欣赏了优秀藏书票作品,也了解了藏书票的不同制作形式,印的种类有粉印、油印、胶印、水印,刻的种类有橡皮刻板、木刻板、金属刻板等。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为自己设计一张藏书票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几个同学一起来交流。

①确定藏书票主题。通过集体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可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藏书票主题。如依据书的内容、个人喜好等。

②说说自己的藏书票的主题,准备用怎样的构思来表现主题,并用铅笔尝试几个小构图,教师对比点评修改后确定构思构图。

设计要求: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爱好。

③学生选定创作构思构图,用色彩进行描绘或尝试吹塑纸板印,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做到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做好服务。)

3.评价。

(1)各小组选出几幅藏书票参加展示。(2)作业点评:

①自评:设计者说出作画意图及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并说明原因。

②互评:学生依照评价标准评判作业。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设想: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力)

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和制作,请同学们回去以后选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精心设计适合它们的藏书票。并把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你心爱的书上,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让我们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教学设想:通过课后让他们亲手为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制作藏书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发学生爱书、读书、藏书的欲望)。

第九课

奇妙的点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点彩绘画艺术特点,简要分析点彩画的基本原理,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技能。

2.在欣赏分析名家点彩画作品的过程中,研究点彩画的各种画法,大胆地尝试,并创作一幅有趣味的点彩画作品。

3.体验和感悟点彩画的艺术之美,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并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形成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画法”、“新印象画派”和“分色主义”。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

春》和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科书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混合的效果,提示学生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2.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铅画纸等。

(教师)画在透明塑料片上的黄色色点苹果、画在铅画纸上的蓝色色点苹果、课件、学生作业、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铅画纸等。教学过程

1.魔术导人,激发兴趣。

(1)教师变魔术。先出示苹果教具:蓝色色点苹果和黄色色点苹果。将它们叠在一起,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变出了一个绿苹果)

(2)共同探讨,寻找谜底。把苹果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仔细寻找看到绿苹果的原因。(当我们从一定的距离去看这些紧挨在一起的黄色小点和蓝色小点,我们的视网膜就产生了一个调色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

(3)这个变色魔术老师是从一位大师那儿学来的。他就是点彩派画家修拉。今天我们跟着修拉一起走进《奇妙的点彩》。

2.了解大师,欣赏名画,探究方法。

(1)修拉和点彩画派的出现。

修拉,法国画家,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受画家保罗〃西涅克邀请参加了印象派,在他们的影响下修拉开始对光与色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调色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灰色。于是他尝试着将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到绘画中,提出了分色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两种不同纯色的色点并臵堆积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内就会产生一种比用笔调出的更明亮、更纯净的色彩。于是他便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而是直接运用原色小圆点进行作画。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安涅尔浴场》、《马戏团的一幕》、《喧闹》等,这些图画被称为点彩画.修拉也成了点彩画派的创始人。

(2)重点欣赏《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教师简要介绍《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画中画了些什么?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画中橙色的裙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影子,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的小点点组成的?

③整幅图画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美感?

(3)体验与尝试。

用修拉的方法来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如一顶小帽子或者一把小雨伞等。(利用小号画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色点密密地点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体验变色的魅力)

(4)简要介绍另一位点彩派大师保罗〃西涅克,欣赏其作品:《圣特罗佩港的出航》、《小镇海滩》、《大运河》等,体会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5)分析比较《纳蒂布港》与《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不同。

色彩方面:没有修拉那么严谨,必须用原色进行绘画色彩。西涅克的画色彩很亮,基本不采用黑色。

点的形状和数量:不像修拉那样必须用很小很小的小圆点,比较多地采用马赛克形状的大点进行作画,画面更加追求一种明快轻松的光色效果。

(6)小游戏。

玩一玩:你能用你手中的笔来画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点呢?

说一说:这些不同的点,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探讨与思考。

课件出示一些同龄人的点彩画作业,讨论:

(l)你最喜欢哪一幅的内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题目?(2)这幅点彩画的主体不是很明确,谁可以想办法,怎么修改一下?(先说一说,再改一改)

(3)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点彩画?

4.作业的要求及注意点。

(1)要求:用点彩画的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把课中的小练习进一步加工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注意点:

①主体物要画得大。

②轮廓线的点的色彩要和底色有明显的对比。

③颜料宜厚不宜薄,尽量不要往颜料中加水。

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紧密。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1)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作品,谈谈哪件作品是你喜欢的。

(2)选择几张特别好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3)选择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7.课外拓展。

欣赏了解后印象派及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搜集学生优秀的点彩画作品,布臵点彩画作品展。

第十课

落日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

2.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夕阳西下,落日发出漫天红霞。由于大气层整整一天都受到了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因此,日落的颜色比日出时更为亮丽。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形成暖色调。天空的色彩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这绚丽多姿的天空,带给孩子们无尽的联想。

教科书中选用了几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视角的落日图片:有水天一色的落日,有绚丽多彩的晚霞,还有以天空和山为主体的西湖雷峰夕照。这些照片上的天空的颜色各不相同:一幅以红色、橙色为主,一幅以红色、紫色为主,还有一幅则以黄色、橙色为主。教科书中展示了日落时天空中主要的几种色彩,大致讲清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日落时天空色彩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地点、不同天气、不同时段,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促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日落之美,领略大自然无限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对英国画家透纳的美术作品赏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感受用画笔来表现美,表达情感。通过欣赏、比较水粉和油画棒这两种不同媒材不同绘画方法表现落日美景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的方法及基本技巧。此外,教科书还选取了两张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这两张作品都较好地运用了暖色调,使画面中天空的色彩有了绚丽的变化,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1)欣赏落日的图片,说说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2)揭示课题:落日。

2.欣赏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2)观察日落图片,找寻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3)思考:你还发现了哪些日落时的色彩?

(4)欣赏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落日的好方法。

(5)小知识: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称为色调。描绘落日景色的画面因大量的红色、黄色、橙色等而显得十分温暖、热烈的色调,我们常称之为暖色调。

(6)学习水粉色表现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学习用水粉、油画棒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落日的绘画技法。

(8)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观察日落时的色彩变化,选择喜爱的工具,用暖色调表现一幅落日美景。

(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视频的演示学画。

(3)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落日”绘画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用暖色调表现了自己对天空落日的独特感受展开评价。

5.课后拓展。

第十一课

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绚烂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掌握冷色调的相关色彩知识。

2.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妙,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

3.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看、赏、闻、想、悟、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城市亦或在乡村,不论皎洁的月色、闪烁的星星,还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都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美丽、动人。教科书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夜晚万家灯火披上绚丽的霞衣,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美化生活的能力,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科书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色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深层解读夜色,理解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之时,即是万物即将苏醒,新一天到来之时。此刻虽然沉寂,但是是一种积淀,光明就在前方等待。暗夜中既有绝望,又有如灯火般的希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运用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夜色的美感。

难点:构思夜景,用各种冷色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夜景照片、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

(教师)视频、多媒体课件、摄影作品、自制色标卡、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夜色,体验夜晚所带来的美妙,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泛谈感想,“走”入学生当中)

(2)展示照片——城市的夜景,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高楼大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生活、去热爱。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灯火斑斓,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

(3)板书课题:夜色

设计意图:随音乐播放一段从F1天到夜晚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起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2.深入感知。

(1)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景色的闩天与黑夜。

了解白天景色与夜色的异同。(生机与生动,和谐与对比)

(2)组织“找不同”游戏,展示另一组同一景色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要求:

①看谁找到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最多。

②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分析夜晚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板书:色调、冷暖)

设计意图:

a.了解更多夜晚景物的特点,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创作资源。

b.找出能表现夜晚的色彩,使学生了解夜晚色彩的特点,了解光赋予美丽的色彩,为学生表现夜景打基础。

(3)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板书:明度)

教师:天空、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多媒体演示黑背景与白背景上相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总结:深色的背景可以衬托浅的色彩,使它们显得更加明亮。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表现夜晚的颜色特征,引导学生感悟暗色与亮色的互相衬托作用,学会使用亮色与暗色的衬托方法。

(4)欣赏油画作品《夕星》,师生共同感受画家笔下夜色的魅力。

①教师简单介绍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②多媒体展示油画作品《夕星》,请学生从色彩、表现内容、技法上谈谈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理解。

教师:这件油画作品,从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是什么色调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技法?有何艺术特色?

小结:作品倾诉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依恋。蓝灰的色调、平衡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寂静的表现素材,皆描绘出作者对生命的淡淡伤感。淡雅、静寂、清澄,空灵而又富有东方文化的诗韵,净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这正是东山魁夷的心象风景画。

3.实践探究。

(1)展示摄影作品《城市的夜晚》——找灵感,寻创作。

教师:遇此夜景,你如何表现?

学生找灵感,谈构思,教师小结:

①画面如何构图;

②画面用什么色调。

③如何选择适合表现内容题材的表现方法。

(2)展示步骤图,教师示范创作《城市的夜晚》。教师示范,点到为止。

小结:

用油画棒加水彩的画法。

①用浅色油画棒画景物、灯光、星光等。

②用水彩(深色、冷色)画天空、远景、大面积近景。

③调整、修改画面。

④用较厚的暖色画亮光。

设计意图:学习教科书中创作的表现方法,丰富创作手段,启迪学生如何创想、创作。

(3)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准备的夜色照片。(逐步挖掘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这是哪儿的夜景?照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如何表现此夜色?

小结:画面内容组织和表现方法。

4.作品欣赏。

多媒体展示优秀儿童画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彩运用、技能技巧等)

5.创作表达。

(1)临摹教科书范画。

(2)根据教科书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

(3)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晚。

要求:

①构罔饱满,形体概括。

②设色大胆,能表现出夜色所具有的独特韵昧、色彩效果。

6.作业点评。

(l)清学生集体欣赏夜景图,体会由每位同学作品汇集而成的集体大作品中产生的作用,感悟作品的整体美感。

(2)欣赏夜景图,用优美的语言对集体汇集的夜景作品进行描绘。

(3)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个人作品。

7.课后拓展。

(1)用冷色调表现不同的景物。

教师:除了用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你觉得还能用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来更加完美地诠释夜色的美?

(2)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播放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万物苏醒的视频,进行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情感教育。

教师:黑夜是黎明前的沉默,是每一个乍命成长的积淀,是人类精彩的历练;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何来成长?何为成功?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夜色中,以饱满的姿态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第十二课

亭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有诗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筑,他们或在亭中嬉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乐趣。画画亭子、了解亭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想必也很有乐趣。

教科书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资料的同时,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有名的亭子及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学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黑色记号笔。

(教师)水墨长卷、写生台、黑色记号笔、透明胶片、范画。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

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臵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尤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结构探究。

(1)教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这美丽的景致搬到我们的课堂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亭子都有哪些基本结构呢?(动画呈现亭子的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基座)

(2)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的美)

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看,还有很多造型不同的亭子。

4.平面图。

(1)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从空中俯瞰这些亭子,我发现了好多规则的几何图形,有方的,有圆的,有五角、六角、八角、梅花、扇形,各种各样。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亭子的平面是什么几何图形?

(2)教师: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了变化。

5.教师示范。

(1)教师:这么美丽且有文化的亭子,老师真想来画一画!你们觉得应该先画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我们先勾画轮廓,注意抓住亭子的造型特征(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亭尖到基座),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如里面的瓦片。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得随意,涂黑要均匀。

(2)教师范作写生盒。

6.学生创作。

(1)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亭子,你们想画一座怎样的亭子呢?

(2)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你可以对四大名亭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家乡的亭子。

温馨小提示: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是白纸,而是透明膜,这种材质你就不能先用铅笔打底稿了。所以,落笔之前请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注意用线肯定、流畅。7.结束。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西湖为水墨背景的长卷上,透明膜上的亭子与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小结: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作业展示的背景)

第十三课

房间的一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房间功能的设计,掌握写生时对物体主次关系的把握。

2.观察房间物体的摆放,通过有取舍的写生去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

3.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借房间一角的绘画题材进行写生练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教科书中选用了一幅暖色调的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用高起点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重点,在写生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房间的一角,构图时,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通过写生,懂得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地写生或根据照片表现房间的一角,能够主次分明地表现房间的一角。

难点:对房间物品进行合理的取舍。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自己的房间,了解自己房间的布臵、摆设,准备房间的照片、铅笔、勾线笔、彩色铅笔、画板、凳子。

(教师)搜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找好写生的场地,如图书室、体育室、卫生室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欣赏房间一角的照片。

(2)学生同桌讨论,并讲一讲:摆设、特色和布臵。

教师小结:一般房间的主要摆设:床、桌子、柜子、凳子,沿着墙边、窗边摆放家具和写字台……。

(3)学生扮演小小介绍员,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我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自己房间里度过的,那你了解自己的房间吗?

教师:你的房间里都有哪些摆设和特色呢?请把你的房间介绍给你组内的同学。

学生回忆房间摆设,结合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巡视观察,个别辅导学生学会取舍,抓住重点介绍。

(4)引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式介绍了自己房间的一角,接下来我们就用绘画的形式来介绍和展现我房间的一角,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我们对自己房间的喜和爱。

出示课题:房间的一角。

教师介绍: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

2.深入感知,感受画家笔下的房间,学会如何画房间。

(1)展示欣赏画家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房问,这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凡〃高的房间。看了这个房间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一张简单又粗糙的大床,墙壁上歪歪斜斜地挂着几张纸片……门是紧闭的,有一扇窗户……整个画面以黄色为主,呈现暖色调。

教师:《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是一张用颜料创作的油画作品,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丁具、什么绘画方法能简单巧妙地将我们周边环境快速地记录下来呢?

(2)展示线捕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学生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两张《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一张是凡〃高画的油画作品,一张是其他画家所画的线描作品。线描是绘画中最为概括、最为简明的表现形式。

(3)指导欣赏照片和作品,两两比较,了解怎样画房间。

教师:怎样才能像画家一样,画出自己美丽的房间呢?

①用线流畅大胆。

②懂得取舍组织。

③黑、白、灰的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教师小结:画面内容大部分是按照片来画的,但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增减了一些摆设。

教师小结:线描画的要领是:用线流畅大胆,通过线条疏和密形成黑、白、灰的效果。在写生时,要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这样能更好地突出主体。也就是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3.线描写生创作。(l)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仔细观察房问的一角,通过增加或删减,大胆用线描的方式进行表现。

(2)学生线描写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将学生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加以规避。

4.展示、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2)出示评画标准。①用线流畅大胆。②懂得取舍组织。③黑、白、灰的节奏。

学生根据评画标准,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作品,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得意之处,并说明原因。

小结:请个别学生谈谈学习感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

5.视野拓展。

介绍《房间的一角》不同的绘画方式、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你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你就能够用很多的绘画方法、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第十四课

线条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2.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线条的各种线形的变化特点及线条组合的方式,临摹或创意线条组合,进行有韵律美的构成练习。

3.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的线条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对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教科书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则飘逸连绵、纤细稚拙。教师可以精选更多自然界中纷繁变化的线条提供给学生欣赏。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具有美感形式的线及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并尝试怎样使用线条的排列与组合,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美感的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习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难点: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能在画面的创作中形成韵律美。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马克笔、纸等。

(教师)颜料、马克笔、课堂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

(2)互动交流,游戏导课。

游戏设计过程:①把颜料倒入水中。

②晃一晃盘子,使颜料浮起来。

③用牙签沾肥皂水,轻轻碰触水面,水面形成圆形波纹。④继续用不同的手势,在水面上划出各种线条。

⑤请小助手把准备好的纸放入水中,颜料自然贴合纸面,形成画面效果。

⑥把作品用投影仪进行展示。

2.观察感受。

(1)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条,请两三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2)出示线条图片,观察有趣的线,进一步理解线的含义。

3.我的线条。

小练习: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线。

(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范画。

(2)学生练习,四人合作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线。

(3)学生展示:选四人在教师示范画上添加上自己最喜欢的线条,并给画命名:《我最喜欢的线》。

4.线的韵律。

(1)出示拥堵的交通图片。

总结:我们现在的作品就像这个路口的状态一样,所有的线条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很有个性,但欠缺魅力。怎样让这幅作品更具魅力呢?

(2)选取自然界中的线的韵律组合,搭配构成图片进行欣赏评析。

5.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大师作品赏析,理解线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作用。(1)古今对比:马远和吴冠中。

(2)东西对比:葛饰北斋和保罗〃克利。6.作业展示。

(1)用新学的组合方式将《我最喜爱的线》合作完成。(2)展示合作作业,学生评述。

(3)小魔术:作业变灯罩。展示作业,师生赏评。(4)总结本课,引出课题,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第十五课

创造美的纹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自然纹理的美,对不同纹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受创造纹理的趣味,体验在创造美的纹理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很好地把美的内涵表达了出来: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的美术课。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的肌理,从而理解纹理一词,即事物表面所存在的线形纹路,并进一步领略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美的纹理,如动物身上的纹理、植物表面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纹理的魅力。原来美,其实就在身边!从而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本课选取了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作品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

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创造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愉快的创造纹理的过程。在讲解创造纹理的方法(如滴、吹、涂、喷、洒等)时可以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一种工具可以有多种方法创造出美的纹理,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创造纹理的效果,并注意在运用方法时掌握好用水量的多少。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及在大胆实践中掌握和发现不同的创造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领会创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学生应用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纹理,感受纹理之美。

难点:运用不同的创造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废旧报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吸管、废旧牙刷、铅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伸出大拇指观察,发现手指上的指纹,观察人身上的肌理,即皮肤上的纹理。

2.理解纹理一词,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创造美的纹理。

3.观察、欣赏。

教师引导: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纹理,在大自然中,美的纹理也有很多,让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投入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分别介绍动物的纹理、植物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美的纹理,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4.探究、分析。

(1)教师引导:领略了自然界中美的纹理,大家一定也想跃跃欲试,来创造美的纹理吧。

教师出示喷洒材料,局部示范创造纹理过程,从中发现可以用喷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2)教师提问:大家所带的工具材料里有水粉笔,怎样利用它来创造美的纹理呢?

(用涂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3)教师再问:这方法很简单,还能有其他创造方法吗?我们先试着利用水粉笔来实践探究一下,从中也许会发现一些新的创造方法。

(4)学生初步实践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步体验创造纹理的乐趣)

(5)学生回答,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演示创造的过程。

教师引导:如何利用其他所带的工具材料来创造纹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6)教师小结: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可以用滴、吹、流、喷、印、刷、涂等方法来创造美的纹理。为了创造出美的纹理,我们在创造方法的运用上要注意颜料水量增减的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纹理效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创造纹理的方法,积累创作素材,以便更好完成创造)

5.交流、创作。

(1)出示大师作品和同龄人的画品,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纹理作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6.展示。

(l)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审美能力)

第十六课

瓶子变个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拓展多角度观察想象的视野,掌握瓶子创意美化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观察、构思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用画、加、填、贴等装饰手法,装饰一个瓶子。

3.增强“变废为美”的美术创意意识,体验“美术改变生活”的学习快乐,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美术表现的触角伸展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废弃了的瓶子上,通过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等学习活动,使之经历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变废为美、变废为宝”的现代设计与创意精神。这一课不仅是《线条的魅力》、《创造美的纹理》的综合运用,更是一节融汇以往绘画、纸艺、拼贴等多方面所学的环保美术课。这一课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发现

并采用生活中像瓶子这样普普通通的媒材进行美术创意,打开“美术创意,无限可能”的学习视野;第二个特点是“独特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的观察想象、个性表现内容的构想、特别创意手法的选择等角度,提高学生美术创意表现的独特性与创造力;第三个特点是“社会性”,用装饰美化的现代设计精神展开融合“环保文化”在内的生活创意,有助于引领学生建构更加健康、更为低碳的社会价值观。瓶子创意装饰学习要重视学生关注生活、保护生活、美化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本课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观察想象、多形式创意表现的瓶子作品,而且提供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彩绘瓶子表现技法”的制作步骤图,更提供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同龄学生习作,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为主、创新思维发展为重的美术创意学习。

2.重点、难点。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至2个瓶子、水粉颜料、水粉笔、桶或各色彩色卡纸等在内的手工制作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瓶子若干、水粉颜料、笔、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讨论导入。

(1)引导学生“走向瓶子世界,寻找创意灵感”。创设“乱扔酒瓶”的视觉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如此处理废弃的瓶子,这样做好吗?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叙说各种合理的建议,并随机引向“这样处理怎样?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可让瓶子变得更美呢”等的研讨,自然引出学习主题:瓶子变个样。

2.观察想象,拓宽思路。

(1)引导观看造型各异的瓶子,思考:看着这些不同形状的瓶子,你联想到什么?

(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变换角度去看瓶子,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瓶子进行构想:我能把自带的瓶子变成什么?鼓励学生各种大胆的想法,加强组内外的交流。

3.欣赏探析,寻找方法。

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对相应作品进行赏析:一是这些瓶子分别采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来进行创意?用这些方法装饰瓶子,你面临哪些动手操作上的困难?(教师在鼓励学生看步骤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就“刷底色”和“起稿方法”等方面,进行局部示范,以解决学生彩绘瓶子技法上的学习难点)你还有不同招法吗?二是你最喜欢哪件作品的创意?为什么?这件作品为你接下来的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4.个性表现,视觉创意。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角度联想法”、“用好合适装饰法”这两个办法,进行“瓶子变个样”的创意。

5.展示赏评,成功体验。

(1)举办“创意瓶子博览会”,引导学生从构思的独特处、装饰的巧妙处等方面互相进行赏评。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利用闲暇时光进行环保美术工艺品制作,以美化自己的居所或作为小礼品赠送给好友。

第十七课

虫虫大聚会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并初步了解大自然中各种虫子的形体和色彩的特点,积累视觉经验。

2.尝试用折剪的方法进行立体表现,学会一些简单的纸艺方法。

3.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提高爱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是天然的画室,其中各种各样的虫子以“多样的形体”和“丰富的色彩”成为学生积累视觉经验最好的资源。本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纸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和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选用了动画片《虫虫特攻队》的报帖,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表现对象的关注。七只形态各异的虫子实例图片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感受,进一步观察体会“形体”和“色彩”的特点。在欣赏评述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元化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分析、发现它们特殊的美感。教科书中还呈现了不同折剪法的步骤图例,清晰明了。这些图例构思独特,创意新颖,方法简单易学,可以很好地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为完成作业打开了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法来进行立体表现。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纸艺中折剪的基本方法,学习立体表现有趣的虫虫。

难点:能抓住虫子的特点进行立体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胶水、彩色卡纸、范例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虫点点》片段后教师揭示课题:虫虫大聚会,并设问:你还见过怎样的虫?介绍其形体和色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分析虫的形体与色彩,初步感受美感。

3.小游戏:请学生快速用线条画出看见的虫的形体轮廓,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得又多又能抓住特征。

4.引导学生小组欣赏各种平面表现形式的虫。

5.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怎样用纸材来表现立体的虫?学生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或观看教科书及教师的演示制作步骤,学习多种纸艺立体表现方法。

6.布臵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式制作一只有趣的虫虫。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将虫的特征表现了出来?

9.拓展欣赏:纸艺大师用纸表现的作品。教师总结:创意无处不在!

第十八课

良渚古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通过上网查询,还能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教科书通过“小知识”、“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出示PPT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

(3)提问:

①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

②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

出示PPT,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

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 300-4000年。经半个多世

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

溪、瓶窑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

(5)出示PPT,学生欣赏了解良渚文化分布区域。

(6)教师谈话,呈现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

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今天一起来欣赏良渚古玉,出示PPT。

2.初步赏析。(1)提问:

①你见过良渚文化的玉器吗?在哪儿看到的? ②你认识哪些良渚文化的玉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呈现良渚文化的玉器及名称。③良渚文化的玉器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后教师谈话引导进一步欣赏探究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及特征。

3.深入探究。

(1)欣赏“玉琮王”及神人兽面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个玉器叫什么?造型和纹饰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件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③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玉琮上神人兽面纹有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雕刻手法?为什么要刻这样的形象?

④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图案上部为人像,脸呈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三角形的眼角,宽鼻,用弧线勾出鼻翼,大口,露出两排十六颗牙齿。头戴宽大的羽冠,冠上羽毛呈放射状排列。双臂抬起,肘部屈曲,双手五指平伸插于兽面眼眶两侧。中部是兽面,重圈为眼,双目圆睁,两眼间有短桥相连,宽鼻,阔口,上下两对獠牙露出唇外。下部为兽足,双足呈爪状相对,爪甲尖利弯曲。无论人像或兽面,都有一种凶猛逼人的气势,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用了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雕刻技法。增加玉琮的神圣感、神秘感。

(2)欣赏比较各种玉琮的异同,进一步了解玉琮的特点。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都叫“玉琮”,在造型和纹饰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PPT呈现): 相同: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间有圆孔。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不同:分单节和多节。转角处雕刻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有的精细复杂,有的粗犷简单。玉琮是良渚古玉的代表性玉器,是祭天地的重要礼器。

(3)欣赏各种玉璧,了解玉璧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璧,扁平圆形,正中有圆孔,代表财富,也是祭天用的礼器。

(4)欣赏各种玉钺,了解玉钺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钺,造型像斧子。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也是重要的礼器。

(5)通过认一认、猜一猜,进一步了解其他各类良渚玉器及其特征。

①教师逐一呈现PPT图片,请学生认一认、猜一猜玉器的名称。②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说说良渚文化古玉器的特征。(6)讨论总结良渚玉器的特点及成就。

①教师逐一呈现总结的类别:请学生说出其各自的特点。②总结呈现良渚玉器的艺术成就。4.课堂尝试练习。

(1)练习要求:

(在下列两项练习中自选一项)

①用萝卜、陶泥、彩泥等材料以雕刻的方式表现一件良渚玉器。②用线描的方式临摹或表现神人兽面纹。(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7.拓展欣赏。良渚玉器造型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第十九课

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2.看一看,感知体验。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讲解画作相关信息。(作者、年代、题目含义等)

(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图卷”。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教师实时演示)

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

4.学一学,尝试实践。教师示范国画白描法,学生在长条宣纸上自由临摹长卷中的人或物。

5.评一评,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业组合成长卷形式,并添加背景,进行展示评价。6.拓展。

《清明上河图》摹本很多,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画家仇英仿本,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藏。还有清代乾隆年间由清官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的清院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本册共有18课,其中绘画课有:

1、我们的社区

2、恐龙世界

3、画中的线条

4、会动的线条

8、彩墨游戏

9、大嘴怪

10、中国龙

12、橙色的画

13、绿色和紫色的画

14、吃虫草 手工课有:

5、卵石动物造型

6、威武的盾牌

7、会变的盒子

11、吉祥图案

15、有趣的造型

16、一张奇特的脸

18、变垃圾为宝 电脑课 :

17、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欣赏课:清明上河图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热爱美术,自信心较强,创造力也较强,爱好生活,好奇心强。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立体图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运用间色进行绘画 ;用立体材料粘画,学习彩墨画;选用简单的材料,采用剪、贴、拼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学生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培养创新经省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教学目的、任务: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

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想象能力。促进人格全面发展,自觉的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五、教学课时

每节课1课时。

第四篇:新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

第一课植物写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表现植物特征及前后关系,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教学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学习材料:植物,有关植物的图片,图画纸,彩笔等。教学程序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展示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改进措施: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激发学生

第二课巧用对称形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在使用对称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

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应用对称形,使其具有美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拿出一个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这张纸有什么特点?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有对称的装饰花纹?

2、介绍总结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准两边一样。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2、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第三课放学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教学重点: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教学方法 :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画出课余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要生动,形象细致。

五、展示作业,简述创作思路。

第四课设计生活标志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能力和创作欲望。教学重点;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教学难点: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学习材料:标志相关书籍、彩色纸、打孔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各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这是什么标志?有什么含义?在哪里见过? 教师总结标志的种类和用途。

二、讲授新课

标志分类:商标、徽标、公共标志。标志用途:警示、识别、引导、提示。标志设计要领:简洁、概括、美观、易懂

: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3 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

4、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5、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第五课生命之源——水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在参加制作节水爱水的板报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收获劳动后的喜悦,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生活有多么重要,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宣传栏的装饰设计方法。

学习材料:彩色纸、各种绘画工具、剪刀、胶棒。一.谈话导入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1)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2)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第六课材质的美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教学方法:

一、导入课题

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出示课题:材质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湛,造型优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欣赏课件。

1、玉器

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2、石材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

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3、金、银

舞马衔杯银壶。唐,公元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锤击成型,两半焊接。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冲出一匹舞马。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

4、陶

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

三、小组展示各自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讨论:

1、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2、造型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

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

四、巩固、拓展、感悟、升华。

如果为我们学校做一件雕塑,你会用什么样的材料?为甚么?

第七课用彩墨画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画有初步的认识,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彩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创新积累,创作彩墨画。教学难点: 笔墨水分的控制及鸟的姿态造型处理。学习材料:中国画材料和鸟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音效导入:

播放鸟的音效,体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做有关观鸟的游戏:

1、谁的脚?(猫头鹰、仙鹤、天鹅)

2、谁的头?(老鹰、翠鸟、麻雀)

3、谁的尾?(孔雀、公鸡、喜鹊)分析为什么鸟类的形各不相同

总结:鸟类的生活习性不同造就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也不相同。

二、讲授新课:观察分析

1、赏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版示或挂图或标本分析麻鸟的基本结构和形体特点。

2、教师用简练、概括的饿笔墨演示表现鸟形体的全过程。

3、起稿领临两个动态,突出蘸色、用笔和结构的关系

轮廓线的勾勒适合用干笔,大块的色、墨及渲染适合湿笔;羽毛丰厚的地方用色墨结合,在墨上着色叫“色破墨”,色上施墨叫“墨破色”。

三、笔墨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干笔勾线 湿笔渲染 干笔皴擦 以色破墨 以墨破色

四、创作实践:

用彩墨画出自己喜欢的鸟,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五、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

2、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第八课用彩墨画鱼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2、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3、喜爱中国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教学难点:写意画鱼的笔墨技法,以及画面的构图。

学习材料: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鱼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那种鱼?说说它长的什么样。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分析鱼的结构,你认识鱼?他们的身体大体分哪几部分?不同的鱼各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

4、研究表现方法:提出问题,书中提示了两种画鱼的方法,你认为有什么不同?你喜欢那一种?

四、学生尝试画鱼,老师辅导,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五、作业要求:用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9、刻印的乐趣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2、运用刻印的方法制作贺卡、藏书票或书签。

3、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艺品,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图案细节的处理与安全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打开图书扉页,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发现了什么?

图书的扉页上贴着一幅精美的小画。上面印有和书有关的图画、人命和字母,图画的下面有铅笔写的签名。

二、讲授新课:

你们还想了解藏书票方面的那些知识?

学生:藏书票有什么用?英文字母有什么意思?藏书票有收藏价值么?怎么制作自己的藏书票?

教师利用课件,图文并茂的回答学生们的问题。板书课题:刻印的乐趣

三、演示制作:

1、教师演示:取一张和版一样大小的白纸,用铅笔画出自己的构思,写上名字、英文字母。将设计稿放在复写纸上描一遍,再将设计稿的背面朝上放在版上;用夹子夹好,拓印反稿在版上。学生学习的同时思考自己的构图。刻版:若是石膏板先用角刀刻图案。(木塑板先用圆刀。)学生学习。注意安全:刻版时,若右手走刀,左手总是在刀口的下方。为确保安全,左手可戴手套。

印藏书票:在刻好的版上用黑磙滚上油墨,附上一张彩纸,用勺磨印,印好后在图案下方用铅笔写上准备印的张数,以及这张是第几张、姓名、时间。

四、自主创作阶段:

学生学习、尝试。每个学生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引导学生创作,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阶段:

1、开展班级“藏书票交流会”,鼓励学生大胆宣传自己的作品。从构思巧妙,印制效果干净、整洁等方面评价。

2、各组间自由交流。谈谈设计体会。

3、收藏同学作品。

第十课 学农民画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2、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 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入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

三、探究实践

1、谈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

3、要求: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11、提袋的设计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展示自己的特色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的提袋的来历、特点、用途!

2、欣赏:展示提袋成品。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手提袋,体会它带给人们的感受

师:分别从图案、色彩、用途、造型、设计等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你一定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2、探究手提袋设计。

师:说说平时见过的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我们可以结合手提袋实物拆开后分析。)

3、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设计--材料--剪裁--折叠--装饰。(1)根据用涂设计手提袋长、宽、高,色彩及图案等

(2)折出基本形,在提手处可双折并内加衬卡纸增加强度。(3)牢固粘合底部、边部、底部也可加衬卡纸。

(4)打孔穿提绳,提绳内侧可加一短横小棒,增加提重。

三、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让部分学生说说他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说说大致的作法。(用挂历纸制作、把旧手提袋拆开后重新装饰、用有色图画纸以剪贴或绘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活动)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四、展示作品,交流互动。

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12、降落伞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2、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3、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通过学习拓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降落伞的资料、图片。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你们喜欢放风筝或者在户外放飞吗?(为什么?)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降落伞高空翱翔的片段。

师:请大家说说当降落伞在空中飘舞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十分美丽,给空中带来美)师:你们想拥有自己的一个降落伞吗?

2、出示课题:降落伞

三、新知探究

1、探究讨论:欣赏美丽的降落伞后,你知道降落伞的原理吗?(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降落伞的资料,以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讲解:降落伞是一个一度空间有阻力的自由落体运动系统。伞面的设计由于空气阻力的关系,降落伞就能缓缓的降落在地面上了。

降落伞又分为救生伞、回收伞、投物伞、阻力伞、航弹伞、伞兵伞、运动伞等。

四、探究实践:

师:怎样制作降落伞呢?看课本的制作方法。(分小组自学)

1、降落伞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圆形、方形、椭圆形、蘑菇形等)

2、想一想,用什么材料做降落伞?(彩纸、挂历纸、布等)

3、这些图案是怎样排列的?(可以运用中心对称式、轴对称式、扩散式、渐变式等进行排列设计)

4、伞面如何设计得美观?选用那些颜色和那些纹样?(花卉、水果、几何形、动物、人物等装饰图案)

5、降落伞的制作步骤?(设计--美化伞面--折叠--连接--安装)

6、伞的各部分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其实,降落伞的制作并不难,但做出一只与众不同漂亮的降落伞需要精心设计,注意图案大方,色彩丰富,注意边缘的装饰。

五、自主尝试,协作互动,完成制作。

1、了解了制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露一手?且慢,大家先理清思路。

2、自主尝试,小组合作。有困难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表现。)

3、运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来制作。

六、互动学习,促进发展。

让一些制作速度快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来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使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迪。

七、课后活动:

试飞自己小组的降落伞,出现问题随时调整。

第13课别致的小花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掌握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2.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3.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教学难点:

小花瓶的造型、重心的掌握。课前准备:

花瓶图片资料、陶泥、报纸、上下等粗的玻璃瓶(或厚纸筒、上下等同木棍均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及创作欲望。)

1、师出示一块紫沙泥,拿下一小块

(1)你们能很快地改变这一小块泥的形状吗?(2)学生活动

(3)学生出示自己变好的形状的紫沙泥。

(4)师:能告诉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把泥变成这种形状的?(捏、搓、揉、压等)

2、拿出一件小花瓶示范作品:

(1)你知道这件作品是用哪些方法做出来的吗?(2)生:„„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泥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板书:别致的小花瓶

三、讲授新课:

1、出示多件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造型和装饰的花瓶请同学们上讲台自由参观

2、你看到了哪些花瓶很有特点?

(请回答的同学将其挑选出来,再回答)

3、你认为这些花瓶的制作和装饰用了哪些方法?(生回答:捏刻盘„„。师板书)

4、师再拿出几种花瓶:这些花瓶制作都有特点,你认为还能用什么方法装饰它?师出示一些装饰别致新颖的作品向同学们介绍

5、师:刚才你们都说出了很多制作小花瓶的方法,看到了这么多别致的小花瓶,有趣吗?

6、师: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各种陶艺的花瓶。

出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陶瓷艺术作品(形状、造型、装饰作用等)

7、师:中国的陶艺文化源远流长,这么深厚的陶艺文化你们想不想也尝试着做一做?

四、学生练习:(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单独或小组合作,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花瓶。

五、作品展示:

1、示作品,集体评议

①创新

②技法

③功用

2、说说你是怎样做出来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所需工具

第五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2.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3.“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奥松板 镊子 尺子 铅笔 橡皮 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 美工刀 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3、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1)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

(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

(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4)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5.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5.色彩的明与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度的含义;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 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 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

2、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

3、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4、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5、揭示课题:明色和暗色

二、自学方法 尝试调配

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

2、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 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

三、教师演示 学生创作

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

师: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

2、出示未涂色的画面:

3、师提出作业要求:

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四、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

6.色彩的渐变

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重点: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教学难点: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教学过程(—)实验引入。

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沦。(三)欣赏书上作品。

(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

(六)布置学生作业

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 图案。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

3,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

4.布置作业 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七)学生作业。(八)作业 讲评,宣布下课

7.色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计:

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表演《歌唱祖国》歌曲演唱。学生进入课堂。二.导入

师:这个女孩是谁?她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么隆重的场合身穿红衣?有什么内涵和意义?(生:中国象征、喜庆吉祥、激动昂扬)

色彩的情感是否天生就有的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此共同的感受? 师:色彩和人类一样富有感情,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导入课题:多变的颜色 三.新授

1.联想色彩、感悟情感

师:说到红色,我们一般会联想到哪些事物?

生:火焰、太阳、血液、红旗、春联、窗花„„师图片补充。

师:看到这些图片,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在哪些时候我们喜欢用红色呢?红色的服装会给我们什么感觉?(结婚或喜庆的日子。热情、奔放、喜庆、热烈、有活力„„)红是火的色彩,表示热情奔放。在我国,喜庆的日子用红色,红色又是血的色彩,国旗用红色,因此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幸福、革命,另外它又象征着危险,因此红色被运用到了交通信号灯、消防车的色彩。同时红色有时也给人以恐怖的象征。

粉红色,充满使人怜爱的温馨,在人感觉世界里应该是一种冷静的热,理智的情。淡雅的爱,高洁的品。

由此可见,色彩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

2.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刚才我们共同探索了红色在生活的应用与其情感的产生之间联系。下面咱们分组进行色彩的情感的探索。

每组分配一种色相,进行讨论。要求组长统计出该色彩的联想事物和可能产生的情感特征。两分钟后依次汇报。

3.讨论结果展示: 4.小结: 四.作业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 五.评价交流·体验色彩情感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 2.作品交流,学生互评 3.典型作品,教师点评。六.拓展·深化色彩情感

课后建议学生从味觉、嗅觉等多方面联想中找出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8.我画的动漫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并学习描绘卡通形象。

2、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看似简单,但其幽默感,鲜明个性,思想内容均由外在形象体现,因此创意十分花费心思,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过程。

教学教具

1、师生共同收集的卡通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影像资料

2、学生画的卡通画作品

3、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以多媒体方式导入

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引入课堂教学。)播放卡通片《狮子王》,让学生很快进入卡通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二.以问题带出新课

1、什么是卡通?(答案很多:动画就是卡通;动画片中的动物就是卡通;小朋友喜欢的就是卡通;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欢的、非常好玩的就是卡通,等等,也有学生把个体称之为卡通)教师小结:通常我们把动画片中的形象称之为卡通。(这儿教师强调所有形象,即包括动物、植物、人物等)因而把动画片称之为卡通片。

现在我们又把漫画、连环画、插画以及电脑上的动漫都归纳为卡通,因而卡通现指青少年图形读物及动画影视等。

2、让学生讲讲自己喜欢那些卡通画?为什么?(在学生讲地过程中,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片)(这里学生过多的会回答是颜色、造型很漂亮;卡通片很好看,顺而喜欢主角;他的本事很大等。教师可指点学生怎样欣赏,从画面的整体到局部)

3、归纳出卡通画的造型特点(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答案来归纳)卡通画的造型特点:生动活泼、简洁、鲜明、夸张

4、简单了解现时卡通画的流行趋势(学生喜欢的卡通画大多为美国的、日本的),并激励学生树立对卡通画的爱好,以及我国弱势的卡通画,我们该做什么的问题

流行趋势:①.以美国卡通画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卡通画造型统称为国际式或美国式;②.自由式或独立式的欧洲卡通;③.以日本卡通为代表的日式动漫画,及影响周边韩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东方式卡通。

5、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资料(讲解,挑选,交换)

6、再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卡通画讲一下。

7、让学生临摹(在学生临摹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他学生的作品)

三、巡回指导 教师演示如何画卡通画

四、课堂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9.对称的美

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剪制蝴蝶,使学生掌握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全体,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 欣赏对称的形象(挂图)

目的:给学生初步印象。由学生总结出几幅图的组织形式上共同的特点是“对称”。2. 板书:对称

三、讲授新课: 1. 什么是对称:

(1)请学生根据对称的形象总结出对称的含义。

(2)教师小结:对称是指按一条假设的中心线或中心点,在他的上下左右或周围配置大小、形状、颜色相同,方向相反的纹样,这样做成的图形就是对称。

(3)辨认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目的:加强学生对对称的理解。(4)学生列举生活中对称的物象。2. 对称的美感:

(1)请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教师小结:对称的物象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庄严、稳定的美感。(3)板书: 的美(补充完整课题)——规则、整齐、庄严、稳定。

(4)欣赏:进一步感受对称的形式美。看书18页图片,投影片展示。3. 剪制作业的方法:(1)蝴蝶的总体认识:

颜色、花纹、外形左右对称(投影片展示)(2)剪制方法: a.对折卡纸 b. 画剪外形 c.对折彩纸 d. 剪花纹

e.粘贴(要求一一对应)4. 欣赏蝴蝶纹样,拓展思路(1)各组传看蝴蝶标本。

(2)没传看到和看完的同学看书19页的蝴蝶。(3)出示学生作业。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每人剪贴一张与别人不一样的蝴蝶,要求外形、花纹、颜色均左右对称。(2)动作快的同学可以动脑筋想办法,用手中现有材料稍作加工,是蝴蝶会上下飞舞。

10.那一刻的我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等连续的动作。运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的表现,构图的形式美感,色彩的大胆运用,画面的气氛渲染。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从周一到周五,同学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里的活动伴随着同学们健康成长,欢乐也常伴左右。想一想,你最留恋校园里的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体育课、运动会、节日联欢、课间活动等。

二、展开活动

1、老师这儿也拍摄到了一部分同学在活动中的镜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同学呢,他们正在干什么?(播放镜头)引导观看、讨论、表述画面所传达的内容。

镜头1——跑步 镜头2——跳远

2、现场采访镜头中的同学,请他谈谈当时的心情。

(被拍摄到的学生心情肯定很激动,何不安排个机会让他在众人的羡慕目光中表达他的内心感受呢。把他的激动传递给其它人。)

3、那一刻的我呀,欢乐无比,别让时间偷走了它,快,把它留下来!——可以用什么形式留住那一刻的我呢?

(除了摄影、摄像,还可用绘画的形式留下精彩的瞬间。)

4、出示学生优秀作品,感受美术表现中的“那一刻的我”。

①踢球——(根据相机中的踢球图片改变的蜡笔水粉画)人物动作的夸大,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

②掷垒球——(主要人物及垒球使用了剪贴效果,富有立体感)饱满的构图使画面显得热闹非凡,鲜艳的色彩烘托出了欢快的气氛。

5、校园中的愉快活动精彩纷呈,你还想留住哪一刻中的自己。同桌交换,评价练习,提出建议。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延伸活动

1、展示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从画面的构图、动态的描写、色彩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适当评述。

3、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作,对有个性的作品进行表扬。

11.走进春天

教学重点:“艺术的春天”与“自然的春天”的体验感受和评述。

教学难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表现春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特点。讲授新课:

组织教学:(播放课件片头)安排学生在表现春天的旋律(琵琶独奏《阳春白雪》)中走进教室。

一、定向导趣——“说”春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没有桃红柳绿的“春华”怎会有硕果累累的“秋实”呢?在这节课里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二、认知发现:综合欣赏——“艺术”的春天。

(播放影片)结束后提示:有何感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回味悠长吗?——春天是美丽的!

三、点拨导思:分析提高——“艺术”之美

问:在影片中出现了几种艺术形式?(出示片断提示)思考:他们各自的表现手段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接上板书): 文学:语言文字(出示春的文章字幕,简析)音乐:节奏旋律(播放配乐前奏,教师简介。)美术:造型色彩(出示影片中的绘画作品并简析)教师总结:

自然美是普遍存在的现实,而艺术美是自然美的集中概括,融入了人类的智慧和技艺,所以又高于自然美。

四、合作探究: 个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一首诗词或一段文章;

2、尝试评述一件作品(或文学或音乐或美术);

3、演唱一首歌;

4、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电脑绘画。

(出示多媒体文件,并提示电脑画及诗意画的创作)

各小组展开搜集讨论活动,教师巡回辅导学生的欣赏和创作。(播放音乐、美术、诗词综合片,间或分析提示)

五、展示与交流

1、请不同组的2——3名同学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作品,或朗诵或演唱或评述或出示作品,学生点评,教师鼓励,并对本课中同学们的学习表现予以表扬肯定。

2、要求课后发现、感受自然美,分析、体验艺术美。

在本课中,我们欣赏了大量的花卉风景摄影、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及部分文学(散文、诗词)、音乐作品(贝多芬《春天奏鸣曲》、中国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琵琶独奏《阳春白雪》),从艺术家们的伟大创造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独特艺术魅力!

12.平凡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静物画的构图方法和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形式。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受生命物质的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构图的原则:变化中求统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不同工具运用下表现日常生活用品的作品,并请同学们判断属于什么画种

橡皮:4B橡皮 素描纸等

2.关于构图: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构图方法

样式: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关于画面的中心位置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物体,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组合到一个画面里面。将画好的构图,进行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

板书设计 身边的物品 素描

(一)--构图

一、原则:变化中求统一

二、构图方法

三、样式

四、画面的中心位置 素描

(二)一、三大面:1背光面2正受光面3斜受光面(黑白灰的关系)二、五调子:1亮色调2灰色调3明暗交界线4反光5投影

13.吹塑纸版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2、让学生体会颜色的和谐之美,并创造出一些很有趣味的绘画内容。教学重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制版和上色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吹塑纸,让同学猜猜这是什么材料? 板书:吹塑纸版画

二、简介版画:

版画是刻刀或其它工具在平面板材上作画,它不同于一般绘画,刻制一块版画即可印出多幅同样的作品,版画主要分黑白两色和彩色的。

三、引入吹塑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一)水粉颜料印制的,称水粉印吹塑纸版画(板)

(二)用油墨印制的,称油墨印吹塑纸版画(板)

四、吹塑纸版画需要经过三个过程才能完成:

(一)自画

(二)自刻

(三)自印(板)

五、画前提示:

不论是油墨印还是水粉印都应选用细腻单层塑料纸板为好,新买的吹塑纸有一层油性物质,而粉印版画是水性颜料,往版子上涂色时会因为油水分离而产生水珠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制版前对吹塑纸板表面进行一番处理,可用毛巾蘸洗衣粉擦拭整个吹塑纸板表面,擦拭后再涂色时,颜色就会附上。

六、讲解吹塑纸版画

1、它是利用吹塑纸这种材料,用圆珠笔、5B铅笔或自制粗细不同的硬笔,竹笔在上面用近似篆刻中阴刻的方法,直接刻画出所需要表现的内容。

2、学生动手制版、自画、自刻,以摆好的静物为例,3人为一组制作,两个人制版,另一个人在水粉纸上涂底色(一般以黑色为好)。

教师作巡回指导,刻外轮廓纸选用较粗的笔刻,稍微刻重一点。

3、印制过程: A、固定一端。

B、涂上颜色,颜色不要涂得太多,注意留出轮廓线,颜色要浓要稠。

C、涂好一部分颜色后将画纸盖回版上,在相应的部位用手掌压扫,如印的效果不理想,可以重印。

(注:

1、涂色可以一次用沾有一种颜色的笔,将所有的部分一一涂好;

2、粉印除平涂外,也可采用又叠印的方法,产生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

学生动手涂色。

七:简介油墨印吹塑纸版画

14.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个别提问

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如何制作藏书票。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

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学生个别回答后 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2、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三、小结与评论

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15.设计文化衫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2、难点:找出适合的元素、符号、色彩,设计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检查学具准备等。

二、导入新课:(问题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1)同学们,今天有没有发现老师的衣服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穿了一件T恤,并画有老师的头像,很个性,我们又叫它文化衫)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三、讲授新课

1、下面我们先对文化衫作一些了解: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文化衫的资料,现在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文化衫呢?

2、赏析:结合图片欣赏并分析文化衫的文化内涵。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文化衫,看一看他们都向我们传递的哪些文化信息。(1)《敦煌艺术考察团队员服装设计》: 师问:主题? 生答:敦煌艺术

师问:绘制了哪些图案? 生答:飞天(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她们翩翩起舞、遨游太空,给人以美妙的想像。)

师问:色彩搭配? 生答:对比强烈、鲜艳

师总结:敦煌艺术考察团队员们的文化衫图案设计紧扣敦煌壁画的特点,图案设计采用了壁画中的飞天,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充分体现了敦煌艺术的魅力。

3、文化衫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设计原则)

(1)主题是什么?(旅行题材、文艺题材、节庆题材、纪念题材还是广告宣传题材等)(2)运用什么图案?(文字式、纯图式、图文并茂)

(3)如何搭配色彩?(色彩对比强烈的互补色、柔和协调的类比色及冷暖的搭配等)

4、启发构思

启发:如果能拥有一件可以展现自我审美标准和个性品位的文化衫?你喜欢具有什么图案的文化衫呢?(学生畅所欲言文化衫的图案构想)

提问:这些图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落实到文化衫上呢?

探讨文化衫图案的表现方法(印染、绘画„„)(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课堂实践

师:通过对文化衫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拥有一件既独特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衫了。那么就请大家动起手来,把自己的创意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吧!

16.千姿百态的帽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帽子,了解帽子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用写生的方式,较真实地表现帽子的形状、透视特点。

2、在欣赏、讨论、游戏等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

3、能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顶新颖、漂亮的帽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用写生的方式,描绘一顶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帽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审美和实用的角度,再设计出一顶新颖、漂亮、具有特殊功能的帽子。

教学难点

打破传统意识,设计出有新意的帽子。在设计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教学设计

1、导入、欣赏

提问:在你的记忆里,你都知道那些帽子,你最喜欢哪种?他们都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导入课题)

(生):军帽(军人的一种标志,具有威严感)安全帽(保护工人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帽子)护士帽(白衣天使的象征)

民族帽(维吾尔族的小花帽、回族的白帽等)凉帽(具有避暑遮阳的功能)

(师):教师加以补充,播放各类生活帽子图片。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探讨各式各样的帽子。板书课题:各式各样的帽子

2、写生、练习

(小结):千姿百态的帽子可以保护人的头部,美化人们的生活或作为职业的标志,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1)出示一顶常见的太阳帽或鸭舌帽,让学生观察鸭舌帽的形状、特征及作用。(2)对鸭舌帽进行写生基础训练,(从外形,结构,比例,透视等方面着手)(3)每组同学分为红、黄、蓝三队,用竞争加分的方式促使学生高效率完成任务,在点评中求进步。

17.会游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游的简易玩具并画出设计草图。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教学重难点:

1、了解会游的玩具的运动原理。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手工工具、能在水上漂的废弃物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的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能够在水中游动的原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一些会游的玩具的设计草图,说明它们的设计思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能够设计和画设计草图。

2、让学生分组商讨各种会游的玩具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如何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材料。

3、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与构思,画出设计草图并制作出一个会在水中游动的小玩具,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对玩具进行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力争设计制作出与别人不同的玩具。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欣赏,分小组将玩具放在水中游动,比比谁的玩具设计和制作的好。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去寻找更多会游的玩具,搞清玩具为什么会游的道理。

18.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

2、利用不同的工具绘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画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造型知识内容。

2、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电脑装饰画作品。

二、发展阶段

1、学习此课要涉及的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掌握笔刷工具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的设置方法。

2、让学生选用笔刷工具,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通过想象和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造型形象和画面场景。

3、利用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画图工具和方法,对形象进行一些变形操作,对作品进行画面处理,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的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的掌握WINDOWS画图程序的绘画技能。

19.光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

五、教学反思:

20.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教学重难点:

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

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2)经济上,统一币制(3)文化上,统一文字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 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

三、探索评价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四、课后拓展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下载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_含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_含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春节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

    四年级全册教材分析(推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

    【新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新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教 学 工 作 计划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四年级学生美术......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册

    1. 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神奇的工具 青春风采 奇特的视觉图形 让世界更美好 以刀代笔 中国书法 神奇的工具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电脑这一现代工具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初步学习用于美......

    浙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找教案www.xiexiebang.com 【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浙美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第1课云儿朵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