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案例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案例
教材简说: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篇幅较长,主要讲了西藏松赞干布向唐朝
求婚,唐朝皇帝考验使臣,允婚后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经历的众多坎坷,最后终于到达西藏,为
西藏做出巨大贡献。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阅读“预习提示”,明确问题及阅读要求。
二、依据课题展开谈话,了解故事背景。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四、重点导读,详略分明。
1、考验使者。
师:唐太宗时期,可谓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富裕。作为皇上的女儿,文成公主本来可以
在宫廷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她为什么要去西藏呢? 生:因为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第一自然段)
生:因为她想为少数民族人民造福。(已有后文的回答了。)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青藏高原的气候。
(有效阅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既是故事的开头,又是文章背景的一个介绍,了解青藏高原 的气候资料,为文成公主进藏途中遭遇困难以及理解文成公主的坚强和伟大埋下伏笔。)
师:可是,唐朝皇帝却不好说话,再说,谁舍得让自己的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呢?他给使臣出
了一些难题——
生:他让使臣把混在一起的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分开。生:还让他在500个姑娘中认出一个真公主。师:这些难题难在什么地方?
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从而体会到使臣的聪明。
师:其实,让真公主戴真花,也是别有用意的,鲜花不仅会吸引蜜蜂,也显示了公主的高雅,同时真花假花也寓意真公主假公主。
(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理解的
兴趣。)
2、进藏途中。
师导:唐朝皇帝见这些问题难不倒使臣,心里很高兴:使臣都这么聪明,他们的首领就更能干
了,同意了他们的求婚。可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同学们略读课文6
-13自然段,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艰辛。生:汇报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四次磨难:河流挡住去路,搭起内地桥;遇上沼泽地,撒羊毛走
过去;恶乌鸦谎报,修石头房子纪念松赞干布;背走乃巴山。师:如果是别人遇上这些困难,可能会怎么处理?
生:有河流的话,她可以让下人搭桥,一个公主怎么可以亲自搭桥呢?
生2:沼泽地可是很危险的,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踩不稳,有些地方还会把人“吸”进去,如果别人去拉的话,还会把人扯成两半。
生3:不过我看了资料,遇上沼泽地,人要赶紧平躺下来,可以避免越陷越深。
生4:文成公主又不是要救自己,她要让身边的人都过去呀,撒羊毛真神奇。
师:还有那恶乌鸦的谎报。少数民族地区在古时候向来被成为蛮荒之地,工作都没有人乐意去
。文成公主听到谎报,为什么不掉头回家呢?
生:是啊,文成公主真是个重感情的人,还没见过松赞干布,就纪念他,还那么难过,没有心
思梳妆。
生2:她忘不了自己的使命——还要帮助西藏的百姓呢!……
师:文成公主经历了许多许多困难,这4个故事只是一部分罢了。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你能
读出些什么?
生:我从“一条条”、“一座座”、“一程又一程”这几个词语读出了文成公主走了很远的路,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生2:我还从“终于”这个词也体会到了。
师:是的。去西藏的路由于气候和自然原因,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天路”。不过21世纪初,我们中国改写了这个历史—— 生:修建了青藏铁路。
师:是的。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可费了工人们不少的心血,有的工人,还牺牲在铁路
线上。它的成功,使我们祖国的骄傲。
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从后一句读到,因为经历了许多磨难,也算是考验了文
成公主的真心,松赞干布也更喜欢文成公主了,所以,“隆重”地迎接她,和她结成了夫妻。
师:那就让我们突出这些能体现文成公主经历坎坷的重点词句,有感情地齐读第13自然段。
(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主要故事情节,但脉络清晰,引导学生重点读懂情节,做到了长文短读
。)
3、解读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贡献。
师:孩子们,平时我们见到的结婚的姑娘也会带上嫁妆,她们的嫁妆一般是些什么东西?
生:家具,电器,首饰,衣服…… 师:课文成公主带的,却是—— 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
生: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可以去西藏耕种,让西藏的人们吃上更多的食物。
生2:耕种技术,可以教本地人自己学习种。
生3:匠、木匠、铁匠,也可以把这些技术传授给西藏人民。生4:人民学习更多的技术,变得更加文明。
师:的确如此,文成公主进藏,教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它技艺,也让西藏和内地的关系更为
密切。
(结合所见所闻谈不同,重点分析突出了人文教育的特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贡献。)
五、总结拓展。
引导学生读最后一然段,并交流了解的文成公主进藏的贡献等资料。
第二篇:文成公主进藏[范文]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左小凤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
2、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
3、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4、学完课文,可请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推荐读不同版本的“文成公主进藏”故事或其他民间故事。【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1 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交流,但不一定按此顺序):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
(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
(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
(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练习设计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哪一组讲得清楚,流畅。
第三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一盘农家菜,一番朴实味
——执教《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有感
感谢鄞州教师进修学校郁恩广老师和三门进修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能给大家上一节课,分享自己的一点教学想法。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这样外出上课的机会却不多,属于一头扎在一线,闭门造车,瞎折腾的人。这样的培训日子里,理应给大家上课的应该是名师骨干们,为大家呈现的往往是一个强大的团队精心打造的五星级满汉全席,饕餮大餐。而我,能为大家奉上的只能是自家的农家菜,也诚挚地希望简单实在的家常菜能让大家有另一番体会,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下面我简单地讲讲我这盘家常菜的烹制过程。
一、选材
因为郁老师说叫我上一节略读课,于是我就选了四下第八单元的课文《文 成公主进藏》。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有三点提示:感受故事长廊的魅力,进行复述,搜集更多的故事。本课的导读提示则是强调:了解故事的经过,并能简单地讲给别人听。一篇教材我们从多面角度来往往可以有多个教学抓点,多种教学策略。我想学生如果能学好其中一项本领,一课中完成一项任务已经是成功了。所以在教学设计伊始,我就提醒自己切记“面面俱到”,结果“捡了芝麻丢了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一项本领,突出一课一得。本课的重中之重则是训练学生简单复述,而这既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又要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能力,所以这也是难点。
二、烹饪
是清蒸还是红烧,取决于食材的特色,也决定着菜肴的风格。为了突出我这 家常菜的朴实,也着实因为我本身风格喜欢直来直去,和学生往往不会来事,通常是“不打太极,不会忽悠,不会装嗲”,因此我设计版块力求简单明快(不要迂回繁杂,省得把自己套进去拎不清),主要分为两个版块:
(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题目入手,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提炼出每部分的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组合每部分的内容来说一说故事的梗概。引导学生认识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把握其主要内容的重要方法,以后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这样运用。这一训练点,既是落实本单元园地中“我的发现“的一个知识点:在“我的发现”中教材以学习伙伴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然后把各部分的内容组合起来便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这一训练是因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为下面的有条理地复述,尤其是适当地加上故事的头和尾完整地复述故事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能把这一环节中概括关键词的方法运用到填表格提炼故事情节中去,那就更好了。一堂课的教学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经常加以引导和训练,学生提炼信息,概括能力一定会提高。
(二)进行简单的复述,从中初步体会文体特点。这个环节简单地分三步走:1.填表;2.复述一个故事;3.复述整个故事。
本篇民间故事,篇幅挺长,文成公主进藏途中遇到重重困难变成了一个个神奇的小故事。为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快速理清文脉,尽快抓住复述的方法,我没有给予文本太多的分析,因为我们是“用教材教学生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学教材内容“,因此,我帮助学生设计了一份表格,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复述的框架。
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让每个学生填写整个故事的表格,这里不但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考验学生书写能力,课上下来挺费时间,大概要用12分钟时间来完成。我很想让每个学生亲历每一个过程,但是无奈这是公开课,有40分钟的限制,要留有更多的时间落实本课重点。于是老师们在磨课中想了好多办法:要么只在课文中圈圈画画,要么让学生说说,表格由老师现场打印,要么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但是又担心有的忙得头头转,有的学生么机会参与,有的学生懒得参与)。最终我们觉得先保证一个学生读好一个故事,说好一个故事,掌握方法后举一反三,能说好整个故事,从而初步掌握简单复述方法。
在小组合作完成故事串讲后,我创设了“把故事带回家”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明白简单的复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这是本课学生学习的实践运用。因为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当然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我们经历过两次尝试所得:
1.在发现民间故事神奇的特点后,划出神奇的句子,读好,从而进行生动复述。但是后来想到阅读提示的要求是进行简单复述。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简单复述通常还有字数控制。老师们认为有必要把讲故事和简单复述进行区分。
2.作电影《文成公主进藏》的宣传,请同学们出招,从而强化进行简单复述,不是生动介绍,因为剧透不能太多,否则没人去看定影了。但是后来老师们又提醒,剧情介绍重在抓住故事的趣味性,吸人眼球的地方,而不在乎故事介绍的完整性。一语惊醒梦中人。
三、思考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我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立足学生。想到了薛法根老师的“三不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会的不教,学生教不会的不教。于是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他们自己真正想知道的问题,而不是忽悠学生为了提问而提问。在教学中,我省去字词的理解,只是提醒学生这类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意思可以去自己查资料解决,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我的另一个想法是:不但自己有单元整体教学的观点,也要引导学生树立单元整体自学的观点:引导学生把握单元导读,课文导读,课后问题及园地训练来展开思考和自学。
当然有幸聆听了蒋军晶老师的《文成公主进藏》及其指导的王慧琳老师的《文成公主进藏》一课,再对比自己的这课,我还有更多的想法。总之,事实告诉我们要把书本中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能力及素养,中间的历程是非常复杂的。有时我们的教学目光仅集中在这一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没有看到其间的真正思考、学习的过程,结果学生获得的不是方法、能力和素质,而仅仅是一个答案!
第四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
二、讲解课文
师: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生: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对,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生:四件事。(1)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2)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3)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4)把乃巴山背走。
师: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写了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聪明,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两个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都没难住使臣。唐朝皇帝高兴地答应了求婚。)
师: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
(文成公主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师: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师:理请课文的叙述顺序:
求婚(试使臣智慧)——进藏(出发——搭桥——撒羊毛——住石屋——神鸟抱吉祥——背乃巴山——进藏)——贡献(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
三、提出疑问;
(1)唐朝皇帝是怎样试使者的呢?(①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②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
(2)为什么“她断定这个带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只有一人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
(3)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人们喜爱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展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丰富的想象力。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快来找找。(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的变化。)
四、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是怎样的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五、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同步学习》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
第五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30*
文成公主进藏(廖志军)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豌豆、沼泽地、技艺、荞麦、血书”等词语。2.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3.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的经过;
2.在故事的阅读中感受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成公主的伟大。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西藏风光图片
同学们,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西藏就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吗?
2.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朝拜呢?(板书:人?神?)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留传在那儿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根据下面三个小标题给课文分成三部分。允婚——进藏——贡献
三、略读“求婚”,了解起因。
1.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王帝出了两个考题: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 2.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 3.师引讲文中内容:考过两题后,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四、研读“进藏”,讲述故事。
(一)一读“进藏”部分,正字音,说感受。1.请生读5至12自然段,一个学生读一个小故事。同时正字音:沼泽地、豌豆、吉祥如意、血书、达尤龙真等。2.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齐读)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文成公主进藏很不容易。)
(二)再读“进藏”部分,这一路,文成公主经历了哪些事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搭木桥、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1.悟得构段顺序,练习讲述故事:
1)出示第一个故事——搭木桥。请一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文成公主遇到的困难,再写她是怎样做的,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2)师小结:其实另外三个故事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3.练习讲述故事。
五、拓展补充,情感升华: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可是同学们,文成公主这一路上经过的事岂止这些啊?
1.出示补充资料:这一路,全长3000多公里,道路艰险,其中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容易迷路,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两年多才到达雪域高原——西藏。2.出示句子,感情朗读: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3.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文成公主?(聪明能干
勇敢坚强
坚持不懈
被人民永远怀念的 „„)
4.师小结:是啊,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奇女子!(板书:伟大)她进藏后,中原与吐蕃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争。她还教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纺织、酿酒等技艺。正如诗中所吟唱的那样: 出示诗歌:
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刻下你的姓名; 雄伟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你的子子孙孙。你带去了谷物和畜类,奠定了藏区丰产坚实的基础。你带去了工艺和医术,打开了西藏繁荣昌盛的大门。你带去了大唐的文明,给藏族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幸福。历史传播你的故事,雪山呼唤着你的名字—— 文成公主
当雄鹰飞跃浩渺的天庭,那就是你不朽的英灵!5.齐读最后一段。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6.总结: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藏族人民爱戴她,尊敬她,铭记她!正因如此,藏族人民把她当作神,所以也把她的故事神化了。这也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文学特点。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位公主,记住她的不朽功绩吧!出示:文成公主进藏是汉藏合壁的千古绝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故事,完成练习册。教学过程:
一、学生复述故事。
二、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允婚 搭木桥
30*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 撒羊毛 伟 大
修石屋写血书 爱 戴
背乃巴山
贡献
人
——
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