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学习语文教学设计
背
影 教
学
设
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教材选择这篇经典课文作为教学文本是符合新课标阶段目标的,根据新课标中“对作品中感人的场景要立足文本,目标明确感知字里行间那种深沉与伟大的父子之情”
(二)}教材分析
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子之间那种真爱亲情,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内容是表现父子亲情的是学生熟悉的主题,而且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应该容易的多,文章采用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赏析词句的思路。
2.学会以抓住关键词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
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五)过程与方法:
1.解读课文,采用整体感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
2.采用朗读品味的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3.采用先自读文本,再补充背景的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八)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潜移默化,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面义──品味深层义。
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导入 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清贫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称颂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就是朱自清。这样一位在民族大业面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老师:第1~3段;学生1:第4、5段;学生
2:第6段;名师:第7段。
思考的相关问题:
(1)老师、同学、大师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
(2)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的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重要的时间、地点不能丢。)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奔丧之后,于浦口车站,父亲送儿子。【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巩固事件概括的方法。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分段讨论。1.作者眼里,他的父亲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
(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 举例:体贴、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
(2)请你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面到深层,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举例: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父亲还是“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爬得辛苦艰难的样子,正表达父亲深厚真挚的爱子之心。
(3)文字往往不能把所有情形都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留白,体会父亲的情感。举例:父子初见,见儿子簌簌落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处可以补充父亲的心里活动,理解其实最艰难的是父亲安慰儿子时的坚强、体贴、担当等特点。2.能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父亲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寻找儿子在送别之时和写文章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寻找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儿子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将情感逐渐细化,培养学生的赏析文字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是双向的。
(三)主旨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分析理解最后一段。
(1)你如何理解父亲心中所说“膀子疼痛厉害”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2)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掌握的朱自清父子的实际生活,体会父子之间的想念与依恋之情。2.联系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主旨。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站在时代的特点中品读文章。
(2)引发了人们怎样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当时人们的反响和现代人读《背影》的思考。
3.出示季羡林先生读《背影》的感言,与学生共读品味。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迁移到从古至今的其他名言或作品,体会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伦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基础。
【设计意图】
1.卒章显志,从文章结尾的剖析引向创作背景。
2.本文与背景、大家解读和其他文字的互文阅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写法探究
(五)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这样感人至深而又含蕴丰厚的文章,是怎样用文字传递这种深情和含蕴的呢?
2.教师小结:
(1)善于从生活的平凡琐事中提炼,福橘送吉祥、背影喻离别等,让文章意蕴丰厚。
(2)四个“背影”,两实两虚,反复呼应,首尾呼应,让深情在文中回环往复。
(3)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二者结合,感人至深。【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本课写作手法,为以后的写作指导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1.你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相似吗?结合生活事例讲讲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2.播放学生家庭的“父与子”温馨照片,讲经历,谈感动。
3.播放卜劳恩《父与子》中的几幅漫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到的父子之情。【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参考文本素材“《背影》同步检测”。2.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中品味生活。课外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背影》,然后写一件父母让你感动的小事。【设计意图】 1.基础检测练习。
2.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发现身边亲情并练笔。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敢说是上得非常成功,只能说是非常顺利,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尊重文体规律,要有文体意识,然后要尊重学情,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这节课始终围绕本文,紧扣文字进行解读,并没有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也比较注重把学生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和作者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有意识地相勾连。
要说遗憾,那当然有,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比如在学习作者的写作经验这一方面,本节课几乎没有涉及,实际上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的写法。但是教学反思给我们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是最有益于教学的事。
第二篇:华南师大网络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题目《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作学习,了解网络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
2、学习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设计网络学习主要设计哪些内容。教学过程
一:学习什么是网络学习
网络合作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借助于网络资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
它的特点是: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二:这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或者优点是什么。
1、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3、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三:网络合作学习的方法。网络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分别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类型。其中,“师生对话”和“同伴评价”在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如“师生对话”中,教师扮演的不是一般的“教导”、“总结”、“权威”的角色,而是“参与者”、“商讨者”、“问路人”的角色。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和深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的最终效果。而“同伴评价”则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同伴的描述、争论、对比中整理出正确的思路,感悟出学科的特性。总之,在诸多网络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
四:教师进行网络合作学习设计时应该注意什么。进行网络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精心选择内容2.恰当选用形式3.合理搭配人员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本身不复杂,亦即深度有限,但角度庞杂,具有开放性,覆盖面较广的情况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种观点,会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另外,对于虽然简单但是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一些涉及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一些单纯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和问题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总之,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这个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具有开放性、值得探讨的问题。(2)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3)涉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举例来说,比如语文课上讲有关明辨是非问题时,有一个老师就让学生讨论,把作业给同学抄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像这种问题很简单,指向性也很明确的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学习。还有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你的哪些隐私被侵犯过?这些问题也不宜于让学生合作讨论,比如你有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可以想象,学生就很难在小组中敞开心扉,也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这一点给我启发很大。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受挫折的经历吗?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同时,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能不能把挣大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等等,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在学生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逐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深化学生的认识。
最后,关于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再补充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预先没有设计合作环节,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无法达到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时教师也应该敏锐地把握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等等。总之,有关网络合作学习的看法及见解因人而异,它还在一个发展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第三篇:网络教学设计
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天津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张建智 [概述]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序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实际运用部分,因此,也为后续学习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主动探索与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一般规律.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4.情感态度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新安镇一中七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数学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学生熟悉网络教室的学习环境,能够顺利地运用vclass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让他们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策略选择】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
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主动探索与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人教课标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观察:教材第54页图6.2-1.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 意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可以看到,用坐标可以清楚地表示地理位置,由此引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的内容。由此点题——本课的学习内容是: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二、师生互动,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活动1: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
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 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
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
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应注意的问题: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
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活动3: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展示问题:(教材第62页,公园平面图)
春天到了,初一(13)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
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告诉了他们的位置.
张明:“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 王丽:“我这里的坐标是(200,300)”. 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
实际上,他们所说的位置都是正确的.你知道张明和王丽同学是如何在景区示意图上建立的坐标系吗?你理解李华同学所说的“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吗?
用他们的方法,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的位置吗? 让学生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 意图: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三、小结
让学生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意图:在归纳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前面的观察、探究来进行总结.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60页第5题、第8题.
意图: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采用“主动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教学中要注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键是确定原点的位置,确定比例尺是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环节,确定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建立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步骤.【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篇二:网络信息浏览教学设计
《网络信息浏览》
教学设计
重庆市小龙坎职业中学校
彭方中 2011年5月 22日 篇三: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教
学设计表 1 2 3 4 5 篇四: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作者:刘世银 性别:男 职称:小学数学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
教学内容:
安大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it世界”之话题三“走进网络”(p26-p31)。
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以及给人们学习、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2.了解上网的方法,知道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网址,学会利用网站学习。3.会利用中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的搜索操作。4.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理解沉溺网络游戏放入危害,从而能约束自己文明、健康上网。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教师出示“网”字,提问“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教师再继续出示“络”,提问“网络什么意思”。2.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去认识网络,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惊喜(出示课题:走进网络)。
二、认识网络
1.介绍网络的含义。
网络主要指“国际互联网”。它像一张包住地球的“大鱼网”。所有的电缆、光缆、无线电波就是这张网的“线”,在这些“线”上流动着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在短短的几秒时间跨过千山万水,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2.交流:你知道哪些网络?
师:现在了解了网络的概念,那你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网络、网址、网页吗? 学生说出几个网页名称、网址,教师选择性板书,引导:那怎么找到、打开这些网页、网址呢?
预设: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出示课件介绍ie浏览器;如果学生知道,则邀请学生上来演示,并在操作中讲解。
师解说:畅游因特网,我们需要通过浏览器这个帮手,常用的是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在电脑桌面找到这个 图标(或者在开始-程序里面找到也可以),双击(或者右击后点击“打开”)就打开网络窗口了,在这里可以输入你想要找的网址了。例如:
/retype/zoom/9f4f4608844769eae009eda4?pn=3&x=0&y=0&raww=327&rawh=108&o=png_6_0_0_452_469_162_56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08&md5sum=478c4fb8c940def3140dc4bb67d390a3&sign=8f0eaacd6d&zoom=&png=4650-60089&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鲸的生活习性 ”相关知识;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2008年北京奥运””相关图片;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四、文明上网 1.师引导:课上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上网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帮助,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一旦我们沉迷于网络之中,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伤害。那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会沉迷于网络之中吗?你们会文明、健康地上网吗? 2.引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全班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五、情感延伸 1.师小结:对,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中的一些优秀资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学习的得力助手,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2.跟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3.作业
(1)收集优秀网站,然后推荐给其他同学(教材p28)。
(2)书写感想:网络游戏我来谈(教材p31)。篇五:网络基础知识 教案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第一周 第1节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学会使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教学任务:学会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置资源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安排座位
根据学生人数安排座位。
2、上课要求
3、进入微机室的要求 1)、按照教师的安排有顺序的进入教室。2)、不准在微机室内大声喧哗,不准随便离开座位。3)、不准乱动机房内电缆开关之类的设备,防止触电。4)、正确使用键盘、鼠标,不要重击,以免损坏。按各类按钮要轻按不能乱按。5)、上课有事有问题要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方可进行。6)、下课时要轻轻的将键盘、凳子放回原处。然后一排排的有序离开教室。
4、微机室卫生要求 1)、进入微机室必须穿脚套。2)、不准在微机室乱丢纸屑。
二、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相信大家平时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你上网了吗?”,“我从网上给你发信息”??这个“网”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能帮我们做什么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三、新授内容
1、认识计算机网络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游戏”附件当中,有一个“红心大战”游戏。这个游戏不但可以和多个同学一起玩。做一做:四个同学一组,一起来玩“红心大战”游戏。
2、计算机网络能做什么
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数据通迅和资源共享。
共享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另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在自已的计算机上使用网络中软件、硬件或者数据资源。
做一做:访问其他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第1步:在windows桌面上双击“网上邻居”图标,打开“网上邻居”窗口,窗口中显示出整个网络中所有可用的计算机。
第2步:在窗口中双击任意一台计算机的图标,就可以看到这台计算机提供的共享资源。
第3步:在窗口中双击某个共享资源,可打开这个文件夹,查看其中的内容。
第4步:双击任意一个文件的图标,即可以打开相应的软件查看文件的内容。
四、合作交流 归纳概括
试试看
通过“网上邻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看网络中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练后互相讨论。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本课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能做些什么,为(转载于:网络教学设计)文件夹设置共享不但可以获得别人提供的共享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资源让他人共享。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能快速将文件夹设置共享,并且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二周 第1节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学会使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教学任务:学会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置资源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知识窗
把文件夹设置为共享资源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不但可以获得别人提供的共享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资源让他人共享。要想将自己计算机中资源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必须先将该资源设置为共享资源。
例如,将“张丽资源”文件夹设为共享文件夹的过程如下: 1)、找到d盘的“张丽资源”文件夹。2)、在“张丽资源”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共享”选项,出现“张丽资料”属性对话框。3)、在“张丽资料”属性对话框的共享选项卡中,单击选中“共享名”后面的框中出现了默认的共享文件夹名称“张丽资料”。4)、在“访问类型”栏设置访问权限。选中“只读”项,只允许网络用户读取和复制文件,不允许对原文件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选中“完全”项,允许网络用户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选中“根据密码访问”项,则根据网络用户输入的不同密码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二、巩固练习
1、说说看
你能随意看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的文件吗?
2、试试看
通过“网中邻居”,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查看网络中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3、练习后回答
玩“红心大战”游戏时,如果找不到四个同学还能玩吗?我们能不能和远在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玩“网上红心大战”?
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网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影响?
能过“网上邻居”,查看教师机中的“学习素材”共享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都是老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而准备的,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素材。
三、实践活动
完成p10的实践活动
第三周 第2节 神奇的因特网世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因特网。
3、学会启动和退出ie浏览器;认识ie浏览器,熟悉浏览器窗口的各组成部分。
4、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在学校的网络机房里,我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网上邻居”就可以浏览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内容,非常方便。实际上,学校的网络机房仅仅是一个小局域网,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大型网络——因特网。因特网上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一个精彩的世界,有人说通过因特网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下面就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因特网。
二、自主探索 探究新知
1、简介因特网
同学们经常听说的“上网”就是指访问因特网,因特网是由全世界的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络。因特网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它可不是一个“网络”,而是由世界上许多大小小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的,几乎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也有人叫它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因特网能有这么大的神通,是因为因特网上有许多计算机在为大家服务,这些计算机被称为网站。不同的网站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有的网站主要用来帮助大家收发信件,有的网站主要供大家发表意见,有的网站专门帮肋大家查找信息,有的网站可以辅助学习,有的网站可以教我们如何写作文?? 为了便于区别,因特网中每一个网站都有一个由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地址”,称为网址。例如:
说说看:你周围哪些人上过因特网?他们上网做什么?网络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单击任务栏中的ie浏览器图标,打开ie浏览器窗口。
在这个窗口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标题栏:显示浏览器软件的名称和当前正在浏览的网页各名称。
菜单栏:提供浏览器操作和设置的命令。
工具栏:提供浏览器的常用操作命令。
地址栏: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后按一下回车键,就可以浏览相应的网站或者网页。
网页显示区:显示网页的内容。
状态栏:显示网页在网站中的位置或网页下载进度等。
三、合作交流 归纳概括
1、说说看:比较浏览器和“画图”、“写字板”窗口,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地址栏 工具栏 网页显示区域 菜单
栏
状态栏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四篇: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浓浓思乡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学习诗词中借物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词中作者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词内涵,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课内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思想的双重深度与宽度。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课前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
2、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朝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3、北京资料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二、朗读诗歌
三、精讲点拨悟方法:
1、问题引入:
(1)词人在词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词人的感情寄托在哪?
(3)词人用什么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之情?
2、合作探究
3、小结写法:
四、主题阅读
1、现代诗拓展阅读。
(一)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说说这首诗作者把感情寄托在什么上?
(二)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舒兰(1931~),本名戴书训,笔名林青等,江苏邳县戴场村人,台湾诗人,一九三一年生。)
2、古诗拓展阅读。
(1)刚刚我们学习的诗歌中,诗人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古典诗歌中,有一种事物被很多诗人选取来表达自己的乡愁,你知道是什么吗?你能背出这样的诗句吗?
(2)
(一)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二)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三)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四)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五)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四、课堂延伸促发展。
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长相思》词的内容描述出来。
五、课堂总结
第五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上网利弊谈”教学设计
一、导入:(3分钟)
播放“中学生辩论会”短视频。同学们,视频中的同学们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同学们羡慕吗?(……)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今天,让我们一起也走上辩论台,展现我们的风采;同学们,网络是科学进步的产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困扰,作为今天的中学生,我们该怎样看待上网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辩论的相关知识。
2、对“上网利弊”进行简单辩论。
三、教学过程:
(一)、辩论知识介绍:(5分钟)
1、人员分为正、反方两方,每方推选4位辩手。
2、比赛程序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陈词阶段)
(1)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反方一辩陈词
(2)立证陈词(进一步阐述本方观点)
正方二辩陈词,反方二辩陈词 第二阶段(深入论证)
正反双方三辩对本方观点进行深入论证,同时可以抓住对方不足或谬误进行反驳。
第三阶段(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4分钟。
第四阶段(总结陈词阶段)
正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3、四轮论辩结束,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评出优胜一方,并对双方表现作出适当点评。
(二)发言流程:(3分钟)
1、团体论辩阶段: 正方一辩发言
反方一辩发言
正方二辩发言
反方二辩发言
正方三辩发言
反方三辩发言
各辩手此阶段主要任务:
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观点为主,也可拿出适当时间反驳对方的谬误。
2、自由论辩阶段:
正方任何一位辩手先起立发言,在他发言结束后,反方任何一位立即对其发言进行辩驳,双方依次轮流发言形成交锋格局。每位辩手此阶段发言的次序与时间、次数均无限制,但整队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
3、总结陈词阶段: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三)进行分组、推选辩手、准备辩词。(12分钟)
(四)对上“网利弊”进行辩论。(20分钟)
1、闪亮登场
主持人(教师)宣布活动开始,介绍辩题及评委,双方选手上场,各用一句精彩的话进行自我介绍语。
正方: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上网弊大于利
2、口若悬河
双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辩至二辩辩手对本方所持观点进行论述。
3、礼尚往来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三辩辩手进行深入论证或反驳。
4、乾坤已定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辩题理解,四辩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5、评委点评
评委出示成绩并针对双方表现,结合活动目标对双方场上队员,场下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着重从个人修养、口头表达,思维角度进行评析。
四、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本堂课我们了解了辩论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使用;其实,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成为同学们实现理想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剑,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泥潭,老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能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让网络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五、作业布置(1分钟)
以“网络”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