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教案

时间:2019-05-13 00: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工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工程教案》。

第一篇:基础工程教案

Foundation Engineering

础 工 程

教 案

课程归属: 交通学院 教学课时: 28学时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 教案作者: 程国勇 基础工程教案

(No.01)

课题:绪论、线性弹性地基模型、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方向,说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掌握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并了解它们的柔度矩阵。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 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难点: 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及它们的柔度矩阵。

讨论:何谓地基模型。

研究: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文克勒地基模型。(15min)2.讲解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15min)3.讲解分层地基模型。(10min)4.讲解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20min)

5.讲解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概念。(10min)

6.讲解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2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最常用、最简单的线弹性地基模型有哪几种?

基础工程教案

(No.02)基础工程教案

(No.02)

课题:地基模型概述、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基模型,了解合理的选择地基模型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掌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难点: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讨论: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参数及其确定方法。研究:几种曲线的线性变换及参数确定法。

四、教学过程

1.概述选择地基模型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10min)2.讲解文克勒地基模型中基床系数k的确定。(15min)3.讲解几种曲线的线性变换及参数确定法(双曲线、指数曲线)。(15min)4.举例分析计算参数。(10min)5.讲解进行地基模型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20min)6.讲解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2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计算题:计算地基的基床系数。

基础工程教案

(No.03)

课题:浅基础概述、浅基础的类型及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地基基础设计,了解浅基础的分类,掌握几种浅基础类型,了解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浅基础的类型。

难点: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浅基础的类型,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讨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区别。演示:几种浅基础的分类图片。

四、教学过程

1.浅基础概述。(10min)2.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0min)3.讲解几种浅基础类型。(15min)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浅基础。(10min)5.讲解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15min)

6.具体分析各种影因素对基础埋深的影响。(3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何谓补偿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原理是什么?

基础工程教案

(No.04)

课题: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及验算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及验算,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地承载力的确定及验算。难点:地承载力的确定及验算。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地承载力的确定及验算。讨论:何谓软弱下卧层?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的要素。计算: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四、教学过程

1.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10min)2.讲解地基基础设计的技术要求。(10 min)3.讲解地基基础设计的三种表达式。(20min)4.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5min)5.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5min)6.举例计算说明如何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2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何谓软弱下卧层?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的要素计算题:确定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及设计值。

验算地基承载力。

基础工程教案

(No.05)

课题: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地基的变形验算,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掌握地基允许变形值的分类及计算方法,了解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难点:地基允许变形值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地基允许变形值的分类及计算方法。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演示:地基变形特征的类型的图片。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

四、教学过程

1.讲解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尺寸确定。(15min)2.讲解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尺寸确定。(20min)3.用例题计算讲解基础底面尺寸确定。(15min)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地基变形特征的类型,并进行讲解。(15min)5.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并进行讲解。(15min)

6.讲解地基的稳定性验算。(1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变形控制特征有哪些? 计算题: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基础工程教案

(No.06)

课题: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理解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难点: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讨论: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演示: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破坏的图片。

沉降缝构造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1.讲解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10min)2.讲解上部结构刚度对共同作用的影响。(15min)3.讲解地基土性质与计算模型的影响。(15min)4.讲解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建筑措施。(10min)

5.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破坏的图片。(10min)6.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沉降缝构造示意图。(10min)7.讲解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结构措施。(10min)8.讲解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施工措施。(1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由于地基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建筑物裂缝有什么规律?

基础工程教案

(No.07)

课题:浅基础结构设计概述、刚性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浅基础结构设计的常规设计方法,了解今后地基基础设计的发展方向,掌握刚性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刚性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难点:刚性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和设计计算步骤。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刚性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和设计计算步骤。

讨论:地基反力分布假设有哪些?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 演示:墙下条形基础的验算截面图片。

墙下条形基础计算简图及配筋图。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浅基础概念。(5min)2.讨论地基反力分布假设。(5min)

3.讲解刚性基础的设计原则、构造要求及设计计算步骤。(10min)4.用例题计算讲解刚性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10min)

5.讲解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原则、构造要求及设计计算步骤。(15min)

6.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墙下条形基础的验算截面图片。(5min)7.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墙下条形基础计算简图及配筋图。(5min)8.用例题计算讲解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5min)9.讲解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及设计构造要求。(15min)10.用例题计算讲解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15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计算题: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基础工程教案

(No.08)

课题:柱下条形基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柱下条形基础的受力特点,掌握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难点:基础梁的纵向内力计算。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基础梁的纵向内力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和设计计算步骤。

讨论:倒梁法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过程和适用条件? 演示:倒梁法计算图图片。

文克勒地基上的基础梁计算图。

长梁的挠度、转角、弯矩、剪力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柱下条形基础的受力特点。(15min)2.讲解基础梁的纵向内力计算。(15min)

3.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倒梁法计算图图片。(10min)4.用例题计算讲解倒梁法计算基础梁的内力。(10min)5.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文克勒地基上的基础梁计算图,长梁的挠度、转角、弯矩、剪力分布图。(5min)

6.用例题计算讲解用地基梁解析法计算基础梁。(5min)7.总结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15min)

8.讲解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15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如何区分无限长梁和有限长梁? 计算题: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基础工程教案

(No.09)

课题: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的设计方法,并了解它们的构造要求。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筏板的内力计算。

难点: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内力计算。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的构造要求和设计计算步骤。

讨论:有限单元法计算弹性地基梁与弹性地基板内力与变形的主要步骤?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的节点荷载的初步分配(10min)2.讲解筏板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10min)3.讲解到楼盖法和刚性板条法计算筏板内力。(10min)4.讲解筏板基础的构造与基本要求。(15min)5.讲解箱形基础的构造与基本设计要求。(15min)6.箱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15min)7.箱形基础的截面设计和强度验算。(15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有限单元法计算弹性地基梁与弹性地基板内力与变形的主要步骤。

基础工程教案

(No.10)

课题:桩基础概述、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桩基础的发展及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掌握竖向荷载下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竖向荷载下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

难点:竖向荷载下单桩的荷载传递和荷载—沉降特性。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竖向荷载下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讨论:各类桩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演示:沉管灌注桩与夯扩桩的施工顺序图片。

单桩静荷载试验装置图。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桩基础概述。(10min)2.讲解桩的分类。(10min)

3.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沉管灌注桩与夯扩桩的施工顺序图片。(10min)

4.讲解各类桩的主要特点。(10min)

5.讲解竖向荷载下单桩的荷载传递和荷载—沉降特性。(10min)6.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单桩静荷载试验装置图。(10min)7.讲解竖向荷载下单桩承载力的确定。(10min)

8.用例题计算说明竖向荷载下单桩承载力的确定。(1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桩土体系荷载传递的基本方程及基本解答。计算题: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基础工程教案

(No.11)

课题:桩基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竖向荷载下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桩基沉降计算,负摩阻力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竖向荷载下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桩基沉降计算。难点:桩基沉降计算,负摩阻力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竖向荷载下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桩基沉降计算,负摩阻力的计算。

讨论:负摩阻力产生的机理?桩基的抗拔承载力如何计算? 演示: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图。

桩的正、负摩阻力图。

四、教学过程

1.讲解群桩效应的基本概念。(5min)

2.讲解分项群桩效应系数法确定群桩的承载力。(15min)3.讲解群桩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5min)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图。(5min)5.讲解负摩阻力产生的机理。(15min)6.讲解桩基沉降计算。(15min)

7.举例计算桩基础等效沉降系数。(10min)8.讲解控制复合桩基设计的基本概念。(1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负摩阻力产生的机理。

计算题:进行桩基础等效沉降系数计算。

基础工程教案

(No.12)

课题:水平荷载下的桩基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弹性单桩、单排桩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了解单桩水平静荷载试验确定水平承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基桩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难点:地基系数及其分布规律,弹性单桩、单排桩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基桩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弹性单桩、单排桩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讨论:刚性桩和弹性桩有什么受力变形特性。演示:桩水平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地基系数的几种分布形式图。

四、教学过程

1.讲解单桩水平静荷载试验确定水平承载力。(20min)2.讲解基桩内力和位移的计算的概念。(10min)3.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地基系数的几种分布形式图。(10min)4.讲解单桩、单排桩和多排桩的概念。(10min)5.讲解桩的计算宽度。(20min)6.讲解刚性桩和弹性桩的概念及受力变形特性。(2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桩的计算宽度如何规定? 计算题:弹性单桩的内力及位移计算。

基础工程教案

(No.13)

课题:水平荷载下的桩基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弹性多排桩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弹性多排桩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难点:竖直对称多排桩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弹性多排桩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讨论:单桩桩顶刚度系数如何规定。演示:多排桩的受力变形图。

四、教学过程

1.讲解多排桩的概念。(10min)2.讲解单桩桩顶刚度系数的确定。(15min)3.讲解竖直对称多排桩的计算公式及推导。(15min)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多排桩的受力变形图。(10min)5.讲解低承台桩的承台作用计算。(15min)6.讲解承台位移计算。(15min)7.举例计算说明桩顶作用力计算。(1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单桩桩顶刚度系数如何规定? 计算题:进行桩顶作用力计算。

基础工程教案

(No.14)

课题:桩基础设计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桩型选择原则,掌握基桩几何尺寸的确定计算,确定桩数及其平面布置,掌握承台的设计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基桩几何尺寸的确定计算,确定桩数及其平面布置。难点:承台的设计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基桩几何尺寸的确定计算,承台的设计和计算。讨论:何谓群桩效应。

演示:承台抗冲切计算图片。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桩型的选择原则。(10min)2.讲解基桩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10min)3.讲解桩数的确定及其平面布置方法。(10min)4.讲解桩身强度验算。(15min)5.讲解承台的正截面抗弯计算。(15min)6.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承台抗冲切计算图片。(10min)7.讲解承台抗冲切计算。(10min)8.讲解承台斜截面抗剪计算及承台局部受压计算。(1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何谓群桩效应?单桩承载力和群桩中一根桩的承载力有何不同?

第二篇:《焊接工程基础》教案2

《焊接工程基础》教案

知识要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合并 电弧焊基础知识

焊接的概念: 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加热或者加压,或者两者同时进行,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个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分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连接方法。

五、焊接电弧的构成及其导电特性

(一)电弧的组成区域:阴极区

10-4~10-6cm ;

弧柱区 : 阳极区

10-2~10-3cm 阴极区作用有:接受由弧柱传来的正离子流;向弧柱区提供电弧导电所需的电子流。

阳极区在阳极表面可看到的烁亮发光的区域,称为阳极斑点.阳极斑点会自动寻找熔点比较低的纯金属表面而避开氧化物,在金属表面游走。

弧柱区在弧柱中,与热电离作用相反,电子与正离子会因复合而成为中性粒子或扩散到弧柱外,这一现象称为去电离。在稳定电弧放电中,电离速度与去电离速度相同,形成电离平衡。

十二、熔滴过渡概念:焊丝(条)端头的金属在电弧热作用下被加热熔化形成熔滴,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脱离焊丝(条)进入熔池,称之为熔滴过渡。

十三熔滴上的作用力

(一)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一方面使熔滴形成缩颈,另一方面是熔滴的主要维持力。

与材料成分有关2

熔滴上有表面活化物质时,可以大大降低表面张力系数3

与气体介质有关 4

与熔滴温度有关

(二)重力:作用:平焊(推力); 立、仰焊(阻力)

(三)电磁力 :当dG>dD易过渡;dG

(四)等离子流力对过渡有利

(五)斑点力:电磁收缩力 ; 蒸气反作用力 ; 粒子撞击力。

(六)爆破力

十四

熔滴过渡主要形式及特点

自由过渡是指熔滴脱离焊丝端部后,经过电弧空间自由运动一段距离后而落入熔池的过渡方式。

接触过渡是焊丝端部的熔滴通过与熔池表面相接触而过渡到熔池中去

渣壁过渡:熔滴是通过熔渣的空腔壁上或沿药皮套筒过渡到熔池中去。

(一)滴状过渡1

形态电弧弧根面积少,斑点力大。2

形成原因推力:重力,等离子流力3

阻力:表面张力,斑点力4

形成条件:小电流,大弧压

(二)喷射过渡:1

形成条件:Ar或富Ar2 主要形式

射滴

亚射流

射流

1.射滴过渡1)

特点过渡熔滴的直径同焊丝直径相近,并沿焊丝轴线方向过渡到熔池中,过渡时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2)

过渡力推力:电磁力、重力、等离子流力

阻力:表面张力

3)应用焊接方法:铝MIG,钢脉冲MIG 2.射流过渡1)特点:熔滴体积小、过渡频率快,等离子流力大,粒子冲击力大,伴有“咝咝”声2)条件:富Ar,直流反接,I>I临

(三)短路过渡采用较小电流和低电压焊接时,熔滴在未脱离焊丝端头前就与熔池直接接触,电弧瞬时熄灭短路,熔滴在短路电流产生的电磁收缩力及液体金属的表面张力作用下过渡到熔池中。

短路过渡形式的电弧稳定,飞溅较小,成形良好,是目前薄板件和全位置焊接生产中常用的焊接方式。

(四)渣壁过渡形成条件:涂料焊条手弧焊,埋弧焊 十五 熔敷效率和熔敷系数 1 过渡到焊缝中的金属重量与使用焊丝重量之比成为熔敷效率,用ηm表示。

十七、焊缝和熔池的形状及尺寸

(一)焊缝形状 焊缝形状是指焊缝横截面的形状,一般以熔深B、熔宽H和余高a来表示。

十八、焊接条件对焊缝成形影响:1电流主要确定熔深;2.电弧电压主要确定熔宽;3.焊接速度重要参数

第三章

埋弧焊

一 1埋弧焊是 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焊丝自动送进的电弧焊方法。2.特点: 1)

生产效率高)焊缝质量高(气、渣联合保护)

3)劳动条件好(无弧光辐射,自动化操作)

4)适合于焊黑色金属和不易氧化的金属;厚板;长缝;平焊缝

第四章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三、气体选择遵循的原则: 对焊缝性能无害原则 2 改善工艺及焊缝质量原则 3 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原则 八 CO2电弧焊的冶金特点 :

(一)合金元素氧化CO2 =CO +1/2 O2。1)、与CO2直接作用2)、与高温分解的原子氧作用。

(二)脱氧措施及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脱氧剂 Al,Ti,Si,Mn等 强化 Si, Mn, Cr, Mo, V(焊缝低碳)。

(三)气孔问题 CO气孔—脱氧不足(形成原因?)。2 N2气孔—保护不良。3 H2气孔--污染。

第五章

钨极氩弧焊

一、1基本原理: 以钨材料或钨的合金材料做电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的焊接.2.应用 :无材料、位置的限制,一般适用于焊接板厚小于6mm的工件,或用于工件的打底焊,以保证单面焊双面成形。

第七章

电阻焊

一 电阻焊的基本原理 电阻焊是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同时对焊接处加压完成焊接的一种方法

二 1点焊 将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冷却后形成焊点

四热量及其传递?

五、金属材料电阻焊的焊接性是指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焊接性受材料特性、焊接方法、结构类型及使用要求四个因素的影响。

(一)材料的导电、导热特性

(二)材料的高温、常温强度

(三)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四)材料与电极粘损倾向

(五)材料的热敏感性

六点焊循环

1、预压(F>0,I=0);

2、焊接(F=Fw,0,I=Iw)、维持(F>0 ,I=0)

4、休止(F=0,I=0

七 对焊对焊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两种。

闪光对焊过程分析:

连续闪光对焊焊接循环由闪光、顶锻、保持、休止等程序组成。预热闪光对焊则在其焊接循环中上设有预热程序。

第九章 金属焊接性基础

一、金属焊接性的定义: 金属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 金属的焊接性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工艺性能;使用性能。工艺性能

:工艺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优质、无缺陷的焊接接头的能力。包括热焊接性和冶金焊接性两方面。

1)

热焊接性是指焊接热过程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及产生缺陷的影响程度,它用于评定被焊金属对热作用的敏感性。2)冶金焊接性是指冶金反应对焊缝性能和产生缺陷的影响程度,它包括合金元素的氧化、还原、蒸发、氢、氧、氮的溶解,对气孔、夹杂、裂纹等缺陷的敏感性。

使用性能:

使用焊接性是指焊接接头或整体结构满足各种使用性能的程度,其中包括常规的力学性能,低温韧性,高温蠕变,疲劳性能,持久强度,以及抗腐蚀性和耐磨性等。

二、影响焊接性的因素

1.材料因素

母材、焊接材料

2.工艺因素

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和焊后热处理等.设计因素

结构形式、接头形式、接口断面的过渡、焊缝的位置,以及某些部位焊缝的集中程度造成多向应力的状态等

4.服役条件

工作温度、受载类别和工作环境等。三

钢焊接性判据 : 1 碳当量法 冷裂纹敏感指数(Pc)。

四、常用焊接性试验方法 :

(一)斜Y形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法主要用于评定母材金属焊接热影响区的冷裂纹倾向。

(二)插销试验是测定钢材焊接热影响区冷裂纹敏感性的一种定量试验方法插销试验的。

基本原理是:

根据产生冷裂纹的三大因素(即钢的淬硬倾向、氢的行为和局部区域的应力状态),以定量的方法测出被焊钢焊接冷裂纹的“临界应力”,作为冷裂纹敏感性指标。

第十章

合金结构钢及铸铁的焊接

二、合金结构钢焊接性分析

1、结晶裂纹

1)热轧正火钢不容易出现热晶裂纹;)低碳调质钢焊缝中的结晶裂纹倾向较小

。3)中碳调质钢有较大的结晶裂纹的倾向

2、液化裂纹主要取决于Mn/S比和含碳量。高镍低锰的高强钢种,液化裂纹倾向较大。此外,液化裂纹的倾向随热输入的增大而增加。、冷裂纹高强钢焊接时,随着钢种强度级别的提高,产生冷裂纹的倾向增大。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因素是: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接头的拘束程度以及金属的淬硬组织。

4、再热裂纹

5、层状撕裂

6、热影响区性能

1)、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

2)、焊接热影响区的软化

铸铁的焊接 1 铸铁焊接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1、铸造缺陷的补焊

2、损坏铁铸件的补焊

3、零件的生产

2铸铁的种类按照石墨形态与基体组织的不同,把铸铁分为以下几类: 1)、灰铸铁 2)、可锻铸铁

3)、球墨铸铁 4)、白口铸铁

5)、蠕墨铸铁 四

灰铸铁的焊接性、焊接接头白口及淬硬组织

1)

焊缝区焊缝主要由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组成,即焊缝基本为白口铸铁组织。

2)

半熔化区该区域很窄,温度处于液相线和固相线之间,其范围为1150~1250℃,是固相奥氏体与部分液相并存的区域。该区冷却速度快,有些组织转变为马氏体或莱氏体或二次渗碳体等,形成白口。

3)

奥氏体区该区处于共晶转变温度下限与共析转变温度上限之间,加热温度范围约为820~1150℃,此区无液相出现。加热后冷却时,如果冷却速度较快,会从奥氏体中析出一些二次渗碳体,在共析转变快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的组织;冷却更快时,会产生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由于以上的原因,该区硬度比母材有一定的提高。

2、焊接裂纹

铸铁焊接时出现的裂纹可分为冷裂纹和热裂纹两类。

1)

冷裂纹

(1)

焊缝中的冷裂当焊缝为铸铁型时,较易出现这种裂纹。当采用异质焊接材料焊接,使焊缝成为奥氏体、铁素体或铜基焊缝时,由于焊缝金属有较好的塑性,配合采用合理的冷焊工艺,焊缝金属不易出现冷裂纹避免措施:对焊件进行整体加热(550~700℃),使温差减小,降低焊接应力;采用加热减应区法降低补焊处所受的应力。

(2)

热影响区的冷裂纹该种裂纹多数发生在含有较多渗碳体及马氏体的热影响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在离熔合线稍远的热影响区。

避免措施:对焊件进行整体预热,使温差减小,降低焊接应力;

裁丝法

2)

热裂纹当采用低碳钢与镍基铸铁焊条冷焊时,则焊缝较易出现属于热裂纹的结晶裂纹避免热裂纹的措施:冶金措施:通过调整焊缝化学成分,使其脆性温度区间缩小;加入稀土元素,增强脱S、P反应,以及使晶粒细化等途径,以提高焊缝的抗热裂纹性能。工艺措施:采用正确的冷焊工艺,使焊接应力降低;使母材中的有害杂质较少熔入焊缝。

第十一章 耐热钢、不锈钢的焊接

二 不锈钢腐蚀失效形式

不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有均匀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开裂等五种。

第十二章

常用有色金属的焊接

1、根据合金的成分和生产工艺不同将铝合金分为两类: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成分小于D点的合金——变形铝合金。成分大于D点的合金,由于凝固时发生共晶反应,熔点低、流动性好,适于铸造——铸造铝合金。2、在变形铝合金中,成分小于F点的不能热处理强化——称为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而成分位于F与D之间的合金,其固溶体成分随温度而变化,可进行固溶强化+时效处理强化——称为能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

铝及其合金的焊接性 铝及其合金焊接时主要问题有:

1、氧化问题

2、热裂纹问题

3、气孔问题

4、高强度铝合金接头失强、弱化问题

5、耐蚀性下降问题三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较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焊缝成形能力差熔焊铜及大多数铜合金时容易出现难熔合、坡口焊不透和表面成形差的外观缺陷

(二)焊缝及热影响区热裂倾向大也易形成低熔点共晶。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都比较大,而且导热性强,热应力大。

(三)容易形成气孔

扩散气孔

反应性气孔

(四)焊接接头性能下降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性

(一)焊接接头的污染

(二)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三)容易形成气孔

(四)裂纹倾向大

第三篇:基础工程.doc

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天然土层的土质过于软弱或不良的地质条件,需要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建的地基。

当土层的地质状况较好,承载力较强时可以采用天然地基;而在地质状况不佳的条件下,如坡地、沙地或淤泥地质,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则要采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地基的设计

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

①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② 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

③ 地基无滑动的危险。

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结构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地基的种类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础下面承压的岩土持力层。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其节约工程造价。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改良的地基。当土层的地质状况较好,承载力较强时可以采用天然地基;而在地质状况不佳的条件下,如坡地、沙地或淤泥地质,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则要采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地基的处理

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

①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② 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

③ 地基无滑动的危险。

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人工地基处理示意图

在建筑学中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筑物的地基不够好,上层建筑很可能倒塌,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改善地基条件。

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中明确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的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对于地基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2.改善压缩特性

地基的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3.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的措施。

4.改善动力特性

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措施。

这些是基本的改善措施,如果要有坚固的地基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下几种地基的处理方法是比较实用的。

一、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实至密实。

二、预压法: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10m左右,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15m左右。

三、强夯法:强夯法是法国L·梅纳(Menard)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即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实践证明,经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5倍,压缩性可降低200~500%,影响深度在10m以上。

四、振冲法:振冲法是振动水冲击法的简称,按不同土类可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振冲法在粘性土中主要起振冲置换作用,置换后填料形成的桩体与土组成复合地基;在砂土中主要起振动挤密和振动液化作用。振冲法的处理深度可达10m左右。

五、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施工过程:定位—沉入到底部—喷浆搅拌(上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上升)—完毕

六、砂石桩法:振动沉管砂石桩是振动沉管砂桩和振动沉管碎石桩的简称。振动沉管砂石桩就是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规定的设计深度,夯管入土后,挤密了套管周围土体,然后投入砂石,再排砂石于土中,振动密实成桩,多次循环后就成为砂石桩。也可采用锤击沉管方法。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防止砂土振动液化,也可用于增大软弱粘性土的整体稳定性。其处理深度达10m左右。

七、土或灰土挤密桩法:土桩及灰土桩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成孔时,桩孔部位的土被侧向挤出,从而使桩周土得以加密。土桩及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土桩或灰土桩与桩间挤密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土桩及灰土桩法的特点是:就地取材,以土治土,原位处理、深层加密和费用较低。

用这些方法可以使地基比较坚固,但并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同样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中。近40年来,国外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发展十分迅速,老方法得到改进,新方法不断涌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如何提高土的抗拉强度这一思路中,发展了土的“加筋法”;从如何有利于土的排水和排水固结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发展了土工合成材料、砂井预压和塑料排水带;从如何进行深层密实处理的方法考虑,采用加大击实功的措施,发展了“强夯法”和“振动水冲法”等。另外,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地基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生产手段,如能制造重达几十吨的强夯起重机械;潜水电机的出现,带来了振动水冲法中振冲器的施工机械;真空泵的问世,才能建立真空预压法;生产了大于200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机,从而产生了“高压喷射注浆法”。[1]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承载力。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埋深0.5—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e)、天然含水量(Wo)、相对含水量(Wb)考虑。砂根据饱和度(Sr)和紧密度(D)决定,也可按标准贯入试验及钻探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埋深大于1米时,必须按下式校正:P=[σ]+ k1r0(b-3)+k2r(h-1)。式中P为计算承载力(吨/平方米),[σ]为按表查得的承载力(吨/平方米),r0及r为地基土持力层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容重,吨/立方米),k1及k2为安全系数,取2—3。人工地基处理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密实法、换土法和加固法三类: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图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图b)。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图c)。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影响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砂、黄土、杂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时噪声与振动较大。⑥堆载预压法:在堆积荷载作用下,使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⑦砂井堆载预压法(图d):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此外,还有挤密砂桩法和振动水冲桩法等。换土法

当地基持力层软弱,密集法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时,可采用换土垫层的办法处理土层。此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垫层(图e)。加固法

用加固法处理地基可分为:①化学加固法: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学溶液或胶结剂进入土层,使土粒胶结。所用浆液主要有:高标号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配制成的水泥浆液;以水玻璃为主加氯化钙配制成的水玻璃浆液;以丙烯酸氨为主的浆液;以重铬酸盐木质素浆等纸浆液为主的浆液。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水泥浆液;纸浆液虽加固效果较好,但有毒,会污染地下水。②高压旋喷法: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粒混合搅拌处理地基(图f)。目前多使用水泥浆液。为防止浆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钙等速凝剂。此法还可用于建筑物地基的补强。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渗透性较强的土层,利用一定的压力,把浆液通过下端带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胶结起来。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学溶液浓度、土壤渗透性和注液压力有关。对于渗透系数每分钟小于 10-6米的粘性土,压力注入的硅酸钠溶液要依靠电渗作用,才能进入土层空隙,这种方法称为电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还可用来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于加固已建工程。

第四篇:汽轮发电机基础工程(定稿)

汽轮发电机基础工程

编制单位:河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禹州工程公司

一九九九年五月

监理单位意见:

建设单位意见:

施工单位 批准人:黄道元

审核人:任全涛

编制人:张记山

(盖章)(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禹州电厂建设监理部)

(盖章)(许昌龙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土建工程部)

乔树红 余卫东

丁伟丽

鲁建国

一、编制依据„„„„„„„„„„„„„„„„„„01

二、工程概况„„„„„„„„„„„„„„„„„„01

三、施工准备„„„„„„„„„„„„„„„„„„01

1.技术准备„„„„„„„„„„„„„„„„„01

2.原材料准备„„„„„„„„„„„„„„„„01

3.机械设备准备„„„„„„„„„„„„„„„02

4.劳动力准备„„„„„„„„„„„„„„„„02

四、分布分项工程操作要点„„„„„„„„„„„„02

1.汽机基础定位、放线及沉降观测„„„„„„„02

2.钢筋工程„„„„„„„„„„„„„„„„„03

3.架子工程„„„„„„„„„„„„„„„„„04

4.预埋件、预埋螺栓、预埋套管、预留洞的

安装固定„„„„„„„„„„„„„„„„„04

5.模板工程„„„„„„„„„„„„„„„„„06

6.砼工程„„„„„„„„„„„„„„„„„„07

五、质量检验标准„„„„„„„„„„„„„„„„10

六、安全组织技术措施„„„„„„„„„„„„„„10

七、质量保证技术措施„„„„„„„„„„„„„„11

八、文明施工及成品保护„„„„„„„„„„„„„12

附图一

施工网络计划图„„„„„„„„„„„14 附图二

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15 附图三

底板钢筋支撑图„„„„„„„„„„„16 附图四

12.60米运转层梁上部双排筋固定支撑图„17 附图五

底板柱插筋加固钢管支撑图„„„„„„18 附图六

大块模板拼接及铁件安装图„„„„„„19 附图七

预埋件AP-1507~1511安装固定图„„„20 附图八

预埋套管SL-1500、SL-1511安装固定图„21 附图九

梁柱对拉螺栓加固图„„„„„„„„„22 附图十

基础底板砼浇筑示意图„„„„„„„„23 附图十一

行走式塔吊平面布置图„„„„„„„„24 附图十二

2#汽机基础垂直施工缝留设剖面图„„„25 附图十三

附图十四

附图十五

附图十六

2#汽机基础运转层垂直施工缝留设图„„26

2#汽机基础6.27m夹层垂直施工缝

留设图„„„„„„„„„„„„„„„27 基础底板温度监测点平面布置图„„„„„28 汽机运转层温度监测点平面布置图„„„„29

汽轮发电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汽轮发电机基础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及工程变更说明单(BVCI公司提供)。

2.《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和《火电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

3.《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BVCI公司提供的《总施工安装手册》。

5.《禹州电厂一期工程主厂房施工投标文件(第二册)》和《禹州电厂创精品工程土建施工实施方案》。

6.《简明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工程概况

禹州电厂一期(2×350MW)主厂房工程1#、2#汽轮发电机基础分别位于A~B列柱的③~⑧轴和 12 ~ 17 轴之间。基础平面尺寸为19.6m×35m,主要由-2.00m基础底板、6.27m夹层和12.6m汽机运转层三部分组成,为砼框架结构。

基础底板为整体现浇C35混凝土,板底标高为-4.00m,板顶标高为-2.00m,砼量约1280m3,施工作业时不得留设施工缝,并且按照《投标文件》和《土建施工实施方案》的要求,汽机基础工程±0.00m以上部位的构件必须采用清水砼施工工艺。

另外,根据投标时对业主的工期承诺1#汽机基座务必于99年10月底以前交付安装,2#汽机基座于99年12月份交付安装,具体施工进度及要求详见附图一。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审查图纸,熟悉会审纪要,明白设计意图,做好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和技术质量要求,掌握工程的特殊性。

②.根据施工总平面合理规划使用场地,确保现场施工文明有序。③.编制施工方案,做好网络计划。2.原材料准备

①.参照图纸,根据工程预算,做好备料工作、按计划组织进场,并 合理堆放和储存。

②.一次性不能进完的材料如水泥、砂、石子、粉煤灰、砼外加剂等还应提前联系好货源,组织好上述材料的补充进场和使用,及时向水泥厂家索要待进场的水泥样品,以便试验人员提前复验,做到水泥进场就能直接用到工程上,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③.主材要有出场证明书和材料复验报告,地材的选购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材料进场前应由物设科及时填写试验委托单交送试验室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3.机械设备准备

①.认真熟悉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和操作规程,配备齐全各种现场所需的施工机具。

②.施工前必须对各种机具设备如:HZ-25型砼搅拌站、JS-500型砼搅拌机、砼搅拌运输车、泵管、管卡、皮垫圈、振动棒、振动器等一一进行检修,该保养的保养,该更换的更换,确保各种机具处于良好待命状态,以便施工顺利进行。

4.劳动力准备

①.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在工程施工前及时到岗。

②.根据施工网络计划要求,各施工班组必须保证足额的劳动力,以确保工期的顺利实现。

③.实行班组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在大体积砼浇筑时,各施工班组必须遵守“接班人员不到岗,当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的原则。

四、分部分项工程操作要点:

1.汽机基础定位、放线及沉降观测(1).基础定位

首先根据主厂房控制网中“汽中”及“凝中”的控制桩用方向线法在地面定出两轴线的交点,然后在两轴线交点处架设经纬仪依次照准外围轴线桩检测中心夹角是否为90°00′00″,若偏差小于5",则调整到90°00′00″,然后在地面一定距离远处定出四点,以此为依据进行底板弹线和基础柱的放线工作。

基础柱拆模后,应依据厂区水准网点引测汽机间0m层专用标高,用红油漆“

”标志,作为上部传递标高的基准。

(2).上部结构的放线 上部结构施工时应将仪器分别架设在汽机专用控制点上,向底模及上部框架面投测。测设时首先在6.27m平台及12.6m平台“汽中”及“凝中”交点处分别搭设观测平台,将仪器架在交点附近,由两人对面站立操作仪器(为了保证仪器的稳定)用逐渐趋近法将仪器调至“汽中”两端和“仪中”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然后分别旋转经纬仪90°和270°向平台横向(凝中)两端投点,分别量取平台横向两侧所设之点,与地面向上所投的“凝中”两侧点的间距是否相等。若不等则需重新从地面投点,重复上述检查。若横向间距只差1~2mm时,则将“凝中”与“汽中”交角为90°00′00″,然后以此为依据测出高压缸、低压缸、发电机、励磁机横向中心线,并在底模上弹线,做好红漆“

”标记,供底模安装地脚螺栓固定架、预留孔、锚固板等用。

(3).地脚螺栓、预埋件、汽门座的安装测量

安装前首先应做好安装资料准备,验制好螺栓、预埋件、汽门座,并绘制安装平面图,做好编号,注明各部件与轴线的相关尺寸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尺寸等,写上螺栓及埋件标高,供安装测量时用。

根据测好的“汽中”和“凝中”、高低压缸等轴线标志,拉钢尺定出螺栓固定架和螺栓定位孔板的上部中心,并向零米以上引测标高,按设计标高逐个调整每一地脚螺栓的顶标高,使其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4).沉降观测

首先按规范要求在厂区布设三个专用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二等点),拟定施测路线,编制观测技术措施,绘制监测点布置图,配合建设单位建立二等水准网,检校仪器和水准尺,然后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程要求对沉降点进行观测,观测时应固定观测路线,同时固定人员、水准尺和测量仪器。

沉降观测应组成闭合环路,并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得出观测点高程值,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绘制代表性观测点的沉降过程曲线图。施工期间的观测次数应不少于6次,从建成到移交生产之前还要每月观测一次。

由于基础柱根部外围没有设计沉降观测点,根据规范要求增设观测点按附图二所示进行布置。

2.钢筋工程

①.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纪要和工程变更说明单配料成型,其规格、尺寸、质量应满足现行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钢筋表面应平直、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及片状老锈等缺陷。

②.钢筋加工前应仔细核对钢筋配料计算单,无误后方可下料。异型钢筋应先放大样,试配合格后方可大面积下料。

③.汽机基础底板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并在钢筋车间加工成型。施焊人员必须持证操作,模拟焊接合格后方可在现场施焊,并且按规定取样交送试验室进行材料物理性能试验,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操作。

④.钢筋砼柱钢筋采用锥螺纹钢筋接头,并将锥螺纹接头套管两端部与柱子主筋接触处周圈满焊,hf≥8mm,施工工艺和检验方法参见《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施工作业指导书》之相关内容。

⑤.现场钢筋应分规格、尺寸架空堆放整齐,以满足文明施工的要求。⑥.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自检和交接检手续。由工长填写分项评定和隐蔽验收纪录,并组织监理公司、建设单位及设计等单位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⑦.底板钢筋支撑系统见附图三,12.60米大截面梁上部双排筋固定支撑如附图四所示。

⑧.基础底板施工时柱插筋用单排架进行固定,单排架的立杆与底板内的支撑相连,其固定方案如附图五。

⑨.钢筋接头在同一断面上不得超过50%,相邻两钢筋对焊接头的距离应大于500mm且不小于35d的长度。

⑩.由于12.60米汽机运转层高大截面梁板内预埋螺栓、预埋套管及预留孔较多,原则上按施工图纸设计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局部采用闪光对焊接头。基础大截面通长柱中间只留一个锥螺纹接头,基础底板柱插筋顶标高分别为4.78米和3.23米,接头数量均占总断面面积的50%。

3.架子工程

①.架子搭设前,测量员必须根据梁、柱、板的几何尺寸依次弹出构件中心线、外边框线及脚手架立杆和横杆的定位线。

②.架子搭设时架子底部若为回填土则必须夯实,夯实系数≥0.93并在立杆下垫厚度不小于50mm木架板,按规定绑扫地杆。

③.基础底板上部应搭设500×500见方的满堂脚手架,并在外围周圈按规定搭设剪刀撑。

④.脚手架架板应满铺,禁止踏踩探头板,并搭设安全网进行周边封闭围护,确保安全施工。

⑤脚手架搭设完毕后,要挂牌标明搭设班组、维护负责人、使用期限、作用等内容,并经质检、安监、技术和生产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预埋件、预埋螺栓、预埋套管、预留洞的安装和固定 该工程每个汽机基座均有大小预埋件134块左右,预埋套管3个,预埋螺栓134根,RGS预埋管68根,而预埋螺栓又在不同标高平面上,要求依次埋设,在施工中如何才能将预埋螺栓、预埋套管和预埋件安设到正确位置上,并确保其安装精度是施工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保证预埋件、预埋螺栓的安装精度,在模板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编制螺栓、预埋件一览表,并注明编号、规格、荷载级别、数量以及埋设位置(尺寸和标高),并认真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安装。

(1).预埋件的安装

首先根据预埋件一览表在模板上用红漆标出预埋件的四角位置后再安装预埋件,安好后要逐个清点,仔细对照表格检查以防安错遗漏,并经质检部门、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①.结构侧面和梁底、板底预埋件的固定 采用埋件内侧钻孔焊接螺栓,用螺栓穿过模板和锚板并与螺帽相连的方法进行固定。根据该工程情况选用Φ12的螺栓固定,待砼成型拆模后卸去螺帽重复使用,并用气割将砼表面的螺栓切除,然后用手拿砂轮机将切缝磨平(见附图六)。

②.结构顶面预埋件的固定

确定预埋件为之后应先将预埋件的锚筋固定在上层钢筋网片上,然后用L50×5的角钢从纵横两个方面把锚板与周边加固钢管相连牢靠,以防发生位移,砼浇筑前还要在锚板上钻 孔排气,确保锚板下部砼的密实。

③.对于直接埋入砼中的大型预埋件可在其底部用固定架托住,通过焊在板两侧面4Φ12的钢筋穿过模板,用螺母进行固定,模板拆除后卸掉螺帽和木塞,用气割从对拉螺栓基部割断,然后用同标号的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补齐,确保内实外光(见附图七)。

(2).预埋管的安装

先在模板立面画出预埋管的位置,另外用50mm厚的木板作一与埋管内径大小相同的圆板,支模时将预埋管套在上面,通过对拉螺栓将圆板固定在模板上,在下部用L50×5支撑垫起(如附图八),模板拆除后对拉螺栓的处理方法同前。

(3).预埋螺栓的安装 螺栓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脚螺栓布置图,将全部螺栓分解成若干螺栓组(各螺栓组必须有牢固的连接)并绘成草图,标明螺栓型号、直径、长度、标高、螺栓之间的尺寸,以及基础纵横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供考虑布置螺栓固定架和安装、检查螺栓排距时用。对于同型号同直径同长度的地脚螺栓应编成统一符号,并在图上表示,以免发生错乱。

各组地脚螺栓应根据主轴线确定它的位置,这样既能避免误差累积,又可提高安装精度。但各螺栓组安完后,还需检查相互之间的尺寸关系,以防出错。

地脚螺栓安装时,首先根据轴线尺寸及安装图安置螺栓固定架,并用螺栓将固定架与模板连接牢固,然后将每个螺栓按标高、尺寸、初步安装,当尺寸误差控制在0~+4mm以内时再接着找正垂直度使误差在2mm以内,此时就可固定螺栓的上下部位,完成了螺栓的安装过程。预埋件、预埋套管和预埋螺栓施工时应依所绘制草图按顺序编号安装,并派专人负责,各工序之间应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合格后由公司质检部门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装公司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对预埋螺栓、预埋件及预埋套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浇筑砼。

砼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复验螺栓的垂直度、中心位置及标高,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

(4)预留洞口的留设

先根据设计尺寸用15mm厚的木板拼成易装拆式的自制木盒塞体,塞体要有一定坡度,并且塞体截面尺寸不得小于预留洞口的截面尺寸,根据预留洞口的定位尺寸和标高塞体就位无误后,上部用钢管固定于基础模板上,下部用8#铅丝从三个方向将它固定于钢筋网片上。砼浇筑初凝后轻轻敲击木模,在砼初凝前借杠杆或倒链拔出,操作时要掌握好拔出时间。木模拼制后还要在其外面裹一层塑料薄膜,以利木模拔出。

5.模板工程 ①模板的拼装

根据禹电投标文件的要求,±0.00m以上砼按清水砼工艺施工,故为了保证质量,砼梁柱决定采用普通钢模在地面上拼成大块模板,模板内贴12mm厚覆膜竹胶板的方法进行施工。普通钢模板之间均用Φ12mm L=25mm的螺栓连接(见附图六),模板背面用Φ48钢管加固,然后,在钢模板上内衬12mm厚的覆膜竹胶板,每隔2m在竹胶板上打一个眼,用平头螺栓将内衬板与钢模连接牢固。大模板采用吊装就位,竹胶板一次要配到主、次梁的梁底。柱子底部在立模前按柱尺寸大小作50mm厚的细石砼方盘,立模时在底部模板上垫海绵条,防止烂根现象发生。

钢模板内衬竹胶板之间的缝隙先用腻子填平,然后用单面胶带纸粘牢,在柱角部位的竹胶板需用切割锯切成45°斜角,使柱间拼接严实。

砼平台底板及梁底膜采用组合大模板上粘贴0.3mm厚PVC板,拼缝处先用腻子填平,再用单面胶带纸粘劳的方法进行施工。

所采用的大模板应进行配模设计,分成若干大块,按设计图纸绘配置平面编号图、组合图,逐块绘制大模板拼装详图,并注明尺寸、部位和标高以及应埋没的铁件、相邻模板处理大样图、拼接方法等,同时编制模板一览表,以便按图逐块制作和现场就位拼装,确保模板拼缝有规律,±0.00m以下构件由于是隐蔽工程可采用普通钢模板拼装,并在拼缝处粘贴单面胶带纸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但必须保证截面几何尺寸的准确。

②模板的加固支撑

每块大模板均采用机械吊装就位,具体操作时应使模板下端放平,用横撑校正其水平度及垂直度,并籍以固定,然后大块模板之间用50mm宽的泡沫塑料板条嵌缝,用Φ12的螺栓连接,角部上连接角模用螺栓固牢,柱梁模角部模板加固以前,按照设计倒圆角的要求,还要在模板内角放置“ ∟ ”形状的木线条,其正面用单面胶带纸包裹,背面穿22#铅丝沿板面45°斜角拉出模板外拴牢。

根据砼浇筑时模板侧压力Pm=88KPa,经计算采用 [ 20@500的槽钢作为柱箍夹具,柱中部沿小面方向还要设Φ16@500的对拉螺栓一道进行加固,详见附图九。

各平台及大梁底模,根据模板配置图,采用在支撑平台上现配现安装,校好平整度后,用高强粘结剂粘贴0.3厚的PVC板。

运转层大梁侧模采用钢管与对拉螺栓加固,竖向钢管宜按500mm布置,横向加固钢管也按500mm布置,加固好后用钢管斜撑与架子顶牢固,另对拉螺栓安装前一定要对其位置进行设计和弹线,确保螺栓在一条直线上。模板拆除后螺栓根部的处理方法同前,如附图九所示。

6.砼工程:

①砼浇筑过程中前后台值班人员必须加强通讯联络,密切配合,令行禁止,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②应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认真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基础底板砼浇筑顺序如附图十所示,且必须保证两台砼输送泵浇筑的区域同步进行,禁止出现施工缝。

③现场输送管敷设时,配管路线应简捷,尽量少用弯头。输送管在垂直方向布置时,应用支架将输送管固定牢靠,不得直接放在模板或钢筋上。

④输送管堵塞时,前后台施工人员应及时进行疏导排除,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确保砼不发生初凝,并将疏导出来的砼及时妥善处理。

⑤基础底板砼浇筑时,为防止砼在底板内流动距离过长而发生初凝现象,应在输送管出口前方适当部位用100×100方木或钢管进行逼挡,但必须保证初凝前取出钢管或方木。

⑥砼浇筑时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时必须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移动间距不大于30cm,直到表面出现浮浆且无气泡溢出时为止。不得漏振,在砼前后接槎处,应加强该部振捣,但也不能过度振捣以防止砼发生离析和粗骨料下沉。

⑦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埋件、预留洞口、预埋温敏元件及构件木线条处)的砼振捣应小心谨慎,防止因振动棒触动地脚螺栓、预埋件及预留洞口的模板而发生移位。必要时可先解开该部位的几根钢筋,振捣完毕后立即将钢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绑扎牢固。

⑧基础底板及转运层梁的砼浇筑应采取分层浇筑,层层递进的办法进行浇筑,并且使砼一次浇筑高度不大于30cm,符合BVCI提供的总施工安装手册规定的一次浇筑高度不大于50cm的要求。另外砼浇筑上升高度每小时需小于60cm。

⑨汽机底板基础砼浇筑时泌水处理方法:随着砼浇筑泵送砼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砼坡面下流到坑底,推进排向基础底板的另一端,最后沿模板高度方向上升形成小潭,集中排出。

⑩砼浇筑完毕时,应用标杆根据测定的标高赶平,并在初凝前后压光收面。砼的养护:基础底板、6.27米夹层、12.60米运转层梁板混凝土顶面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草袋,在塑料薄膜内加水,以防砼干缩失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侧面采取保温保湿法进行养护,最早拆模时间要在砼浇筑后10-15天。大体积砼的测温

由于汽机基础属于大体积砼工程,必须按规定进行测温,以掌握其温度变化,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防止发生温度裂缝。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大体积砼中预埋测温探头,并将各条测温线一一引出,甩出插头与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连接读数的测温方法进行测温。

根据绘制的各个部位温度监测点布置的示意图,在砼浇筑前逐个埋设测温探头,埋设时必须根据测温点深度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宜规格的测温线(0.5米、1.5米和2.0米三种规格)。埋设时要求留在砼外面的导线长度不小于20cm,预埋时可用钢筋作支撑物,先将测温线绑在钢筋上,测温线端部的温敏元件处于测温点位置,但不得与钢筋直接接触。在砼浇筑时将绑好测温点的钢筋植入砼中,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住,避免受潮,保持清洁。在砼浇筑过程中或施工上部结构时必须小心振捣,避免砸伤温敏元件探头或外露插头。

测温时应先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将各测温点的插头依次插入主机插座中,待读数稳定后主机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就是该测温点的温度值。读数完毕应把插头重新包好,避免损伤。

在砼浇筑过程中,还要按规定用JDC-2G型测温探头对砼的入模温度、搅拌水的温度及大气温度进行测定。测定时先将测温探头的插头插入测温仪主机插座,按下电源开关,将探头金属管插入被测物中,插入深度不少于总长度的1/2,一分钟左右在主机显示屏上读取的稳定数值就是被测物的温度数据。在测量砼入模温度时,为避免探头与拌合物中的硬物(石子等)过度撞击而减短使用寿命,可先用Φ10钢筋预插孔,再将探头插入孔中测温读数,但必须保证探头与砼充分接触,读数完毕应立即把探头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测温要求:第1~第5天

每2小时测温一次;

第6~第10天

每4小时测温一次;

第11~第15天

每6小时测温一次。

根据测温纪录绘制有代表性点位的温升曲线。测温人员在施测过程中,若发现任何一点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均应及时报告给主管领导,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砼温度变化符合规定。为确保砼的连续浇筑可通过建设单位与火电一公司、省建四公司等兄弟单位联系,关键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损坏可租用相关设备,以解燃眉之急。由于混凝土柱几何断面尺寸较大,在-2.00m、6.27m施工缝处可预埋l=600 Φ8@200(双向,外露300,两端弯钩)的插筋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由于在汽机间安装轨道式塔吊的需要,拟在2#汽机基础底板以上适当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一道(如附图十一至十四所示),甩出的梁板柱插筋需刷素水泥浆两道,以防止钢筋锈蚀。待塔吊退出1#汽机间以后继续施工余下的梁板柱混凝土。施工缝部位的模板支设前一定要将接槎处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充分湿润后撒同标号的去石混凝土砂浆30-50厚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并将接槎处混凝土振捣密实。泵送砼开始浇筑及临近结束冲洗管道时,一定要将管内积水集中排到指定的积水坑中,禁止直接将冲洗水排入混凝土浇筑构件中。

五、质量检验标准:

1.实测允许偏差: ①模板工程

模板接缝宽度≤1mm

轴线位移≤5mm

预留洞口底模标高0~-5mm

基础截面尺寸偏差±5mm 梁板柱截面尺寸偏差+4~-5mm

基础垂直偏差≤5mm 表面平整度≤2.5mm

相邻模板高低差≤1mm 模板对角线长度偏差≤3mm ②预留洞及预埋件

预埋管、预留孔(洞)中心位移≤2mm

截面尺寸偏差+5~0 预埋件平整偏差≤2mm

预埋件尺寸偏差+5~0mm 螺栓及螺纹长度偏差+5~0mm 预埋件标高偏差+1~-5mm 预埋螺栓安装中心位移≤2mm

垂直偏差≤5mm 水平偏差≤2mm 同组预埋件之间中心偏差≤2mm,一组预埋件定位偏差≤4mm,螺栓顶标高-2~2mm。

③钢筋工程

钢筋排距偏差±5mm

主筋中心位移≤3mm 箍筋间距偏差±10mm

对焊接头处弯折偏差≤2° 对焊接头钢筋轴线位移≤1mm

轴筋保护层≤2mm ④砼工程

轴线位移≤4mm

基础顶面标高≤5mm 垂直偏差≤5mm

截面尺寸偏差+4~-2mm 表面平整度偏差≤4mm 2.清水砼施工工艺标准: ①轴线通直、尺寸准确

②棱角倒圆成45°,线条通顺 ③表面平整、颜色一致

④无蜂窝麻面,无明显气泡 ⑤模板拼缝有规律

六、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1.在高处安装与拆除模板作业时,必须遵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工作人员应从木梯上下,不得在模板支撑上攀登,严禁在高处打闹。

2.高处拆模时,应划定警戒范围,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选择稳定可靠的立足点。拆模时严禁硬砸猛撬及大面积撬落或拉倒,也不允许从高处乱扔乱抛,应用绳索吊下。下班时不得留下松动或悬挂着的模板。

3.汽机柱模板支设时必须搭设临时安全稳定的工作台。

4.钢管脚手架的外围必须按规定搭设平网和围网,平网的外挑宽度不得小于2m。

5.脚手架的外围必须按规定搭设纵向及横向剪刀撑,立杆上下层应对直,其偏差不得大于10mm,立杆底部不能直接支于汽机底板上时应增设通长垫板。

6.柱大模板尽量在现场拼装,以减少运输量。否则模板运输时应放稳、垫平并绑牢。柱大模板拼装就位后应及时固定,防止倾覆。

7.汽机底板和高处作业时应搭设架子和马道,并钉防滑条,间距为300,必要时设立梯子供人员上下。

8.绑扎柱筋时应搭设临时脚手架,严禁依附立筋绑扎或攀登上下,过长柱筋应用临时支撑固定牢靠。

9.汽机底板或大截面梁钢筋绑扎时,马凳或加固支撑未固定牢靠时严禁人员上下。

10.较长钢筋运输或就位时应统一指挥,谨防伤人。

11.带电机具设备工作时发生故障,应先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HZ-25搅拌站发生故障时,断电源后还要卸去负荷后方可检修。

12.施工用电由专业电工操作,严禁私拉电线。现场用电机具必须安装触电保护器,并做到一机一台,严禁直接将电线插入插座,开关及插头应完整,绝缘良好,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照明。

13.现场施焊、振捣及打夯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14.6.27m夹层和12.6m汽机运转层的临边和预留洞口必须按规定进行周边围护、设标识或封闭。

15.其它未尽事宜参见技术交底和现场《十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十大纪律》之规定。

七、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测量人员测量放线后,必须由专人复测并经工长、质检员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实行钢筋成品、半成品出场合格证制和上下工序交接检制,上道工序达不到优良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现场水泥、钢筋及半成品存放时,应架空和防水覆盖,防止失效、污染和锈蚀,另外砼浇筑时必须采取防雨措施,在浇筑现场用彩条布搭设防雨棚确保混凝土质量。

4.在万能地坪上制作砼垫块时,基层应铺一层PVC板,以确保垫块裸露部分平滑,符合清水砼工艺要求。

5.大块模板的拼装必须连接牢固、平整,安装就位后逐块检查,杜绝隐患。

6.木线条内表面所粘胶带不得起皱,木条的固定必须顺直牢靠,接槎良好,必要时人要进入构件内部进行固定和粘贴胶带纸。

7.模板拆除后,应用磨光机将割掉的螺栓端头及模板拼缝处的毛刺磨光。

8.砼浇筑期间,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同时必须设专人负责看管模板和各种预埋、预留物,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否则造成损失要由责任人负责。

9.施工前,泵管、垫圈和管卡必须清理干净,逐个进行检查、验收。10.试验人员应按规定制做试块,并送交试验室进行物理性能试验,作为拆模板和砼强度评定的依据。

八、文明施工及成品保护:

1.各施工班组务必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建筑垃圾必须集中砌池存放,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卫生、有序。

2.杜绝工地长流水和长明灯现象。

3.各种周转工具、材料拆除后,必须清理干净,并分规格、尺寸存放整齐,严禁乱堆乱放。

4.认真保护测量标志和文明施工标识。5.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项目部制订的《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和《现场文明施工制度》规定组织施工。

6.实行工程会签制度,确保每道工序的完整性和对成品的保护性得以实施。

7.拆模和回填及运输钢筋时,必须认真保护构件面层,特别是边角部位,严禁砸伤和损坏。

8.各种预留洞口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必须采取封闭覆盖措施,严防杂物进入。

9.关键部位的砼构件拆模后,用塑料薄膜包裹裸露部位,严禁乱写乱画和损坏。

10.预埋螺栓验收合格后,必须抹上黄油,用塑料套管包住,并拧上丝盖。

第五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计算书

课 程: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 设 计 题 目: 独立基础和双柱联合基础

指 导 教 师:

张 吾 渝

专 业 年 级: 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方向)建筑(1)班

所在学院和系: 土木工程学院 设 计 者: 童 守 珍 学 号: 1000506007 日 期: 2013年5月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前 言

《基础工程》是《土力学》的后继课程,本课程是一本独立的课程,但是又于《土力学》教材的内容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际上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基础工程领域内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在设计与施工领域涌现了许多新成熟的成果和观点。本次课程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在老师以及同学帮助下,我学会了独立基础和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这队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设计是基础工程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基础的设计及其荷载配筋计算、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及荷载配筋计算,最后是地梁的设计。

由于编者水平,本设计中还存在很多错误和不足,敬请广大老师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3年5月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目 录

一、《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工程概况……………………………………………………………… 1 2.地质资料……………………………………………………………… 1 3.上部荷载……………………………………………………………… 1 4.设计要求……………………………………………………………… 1 5.设计步骤……………………………………………………………… 1 二.根据底层柱网平面图可知柱截面尺寸………………………………… 2 三.B-9轴处柱下设计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 3.1 初步确定基础尺寸………………………………………………… 2 3.2 验算荷载偏心距e………………………………………………… 2 3.3 验算基底的最大压力Pkmax………………………………………… 2 3.4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2 3.5 基础高度 ………………………………………………………… 3 3.6 配筋计算 ………………………………………………………… 3 四.钢筋混凝土双柱联合基础设计………………………………………… 5 4.1 确定基底尺寸……………………………………………………… 5 4.2 计算基础内力……………………………………………………… 6 4.3 确定基础高度…………………………………………………………6 4.4 抗冲切承载力验算……………………………………………………6 4.5 抗剪切强度的验算……………………………………………………7 4.6 配筋计算 ……………………………………………………………7 五.柱间地梁设计………………………………………………………………8 5.1 外墙地梁设计…………………………………………………………8 5.2 内墙地梁设计…………………………………………………………9 六.施工图的绘制………………………………………………………………9 七.参考文献……………………………………………………………………9 八.课程设计感想 ……………………………………………………………9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计算书任务书

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工程概况:

某中学五层教学楼,全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如图所示。2 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第一层:素填土,厚2.5m,γ17.8kN/m3; 第二层:砂砾石,厚7.0m,γ18.7kN/m3。上部荷载:⑨轴处

3.1 外柱:B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M64kNm,F3240kN;

D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M109kNm,F2471kN,;

3.2 内柱:C轴,基础承受荷载上部荷载M138kNm,F3055kN。4 设计要求:

4.1 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两柱联合基础; 4.2 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详图并编写计算说明书。5 设计步骤:

5.1 根据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50kPa确定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5.2 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底尺寸; 5.3 基础结构设计;

5.4 必要时验算地基沉降量; 5.5 绘制施工图。设计时间:2013年4月29日~5月15日。

土木工程学院10级建筑(1)班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PjF3240405kPa

,净偏心距:eM640.019m,F3240bl24基底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

PjmaxPjminFbl(16el)405(160.0194)416.5kPa393.5kPa 3.5 基础高度

采用C235混凝土,HRB400级钢筋,查得ft1.57N/mm,fy360N/mm2 3.5.1 柱边截面 取h700mm,as40mm,取h0660mm,bc2h00.620.661.92mb2m,P(lachbb2jmax220)b(2c2h0)416.5420.6(20.620.66)2(220.66)2

865.6kN0.7hpft(bch0)h00.71.01570(0.60.66)0.66

913.9kN856.6kN(可以)基础分两阶,下阶h1400mm,h01360mm,取l12m,b11m

,3.5.2 变阶处截面

b12h01120.361.72mb2m,Pllhbb2jmax(21201)b(212h01)冲切力:416.5(42220.36)2(21220.36)2

524.9kN0.7hpft(b1h01)h01抗冲切力:0.71.01570(0.60.36)0.36

538.1kN524.9kN3.6 配筋计算

3.6.1 计算基础长边方向的弯矩设计值,取截面

土木工程学院10级建筑(1)班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84.4106s1330.2mm2

0.9fyh010.9360660VV截面

V1Pj(bb1)2(2ll1)241405(21)2(242)24168.75kNmsVV168.751061446.7mm2 0.9fyh010.9360360比较s和sV,应按sV配筋,现于4m宽度范围内按构造配1412@250,实配面积为s1582mm2

四.柱下钢筋混凝土双柱联合基础设计 4.1确定基地尺寸(对称)

由架柱梁定位平面可知:l12700mm

1212l0(~)l1(~)2700900mm~1800mm

取l01300mm

3333则ll12l02700213005300mm

k12(F1F2)偏心距:el12.7138109(30552471)1035.4kNm 22k1035.40.187m

F1F230552471F1F2305524712.24m

l(faGd)5.3(514.56202.5)底面宽度为:b因偏心扩大,取b2.43m,不需要进行深度修正 所以基底尺寸为:bl2.4m5.3m

FKGK30552471205.32.42.5持力层强度验算:

5.32.4484.4kPafa514.56kPaPK

土木工程学院10级建筑(1)班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l(ac2h0)(bc2h0)(0.620.66)(0.620.66)3.686m2bm12(acbc)4h02(600600)46605040mm

FlF1Pjl3055434.43.6861453.8kN

0.7fthpbm1h00.71.431.050406603329.73kNfl1453.8kN

满足4.4.2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l(l12h01)(b12h01)(1.420.36)(1,420.36)4.49m2bm12(l1b1)4h012(14001400)43607040mm

FlF1Pjl3055434.44.491104.5kN

0.7fthpbm1h010.71.431.070403602536.9kNfl1104.5kN

4.5 抗剪切强度验算 4.5.1 柱边抗剪切强度验算

VF1bPcj(l0a2h30551042.6(1.30.60)20.66)698.7kN 0.7fthpbh00.71.431.024006601585.58kNV698.7kN

满足

4.5.2 变阶处抗剪切强度验算

VF11bPj(l0l2h(1.31.401)30551042.620.36)594.5kN 0.7fthpbh010.71.431.02400360864.86kNV594.5kN

满足

4.6 配筋计算 4.6.1 基底纵向钢筋

max880.99106s0.9f6604119.8mm2

yh00.9360

土木工程学院10级建筑(1)班

青海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实配:220 s628mm2

箍筋

8@10 05.2 内墙地梁设计:l6.9m,设混凝土保护层as35mm

荷载设计值:q1.353.90.27.50.30.62513.97kN/m 弯矩:11ql13.976.9283.14kNm 8883.14106受力筋:s454.16mm2

0.9fyh00.93605650实配:218 s509mm2

箍筋

8@10

六.绘制施工图(附)

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

基础详图(1:20)

地梁剖面图(1:10)七.参考文献

[1]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基础工程》第二版 中国建筑出版社2011 [2]刘立新 叶燕华.《混凝土结构原理》第2版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3]重庆大学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出版社 2012 [4]何斌 陈锦昌.《建筑制图》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八.课程设计感想

课程设计任务下发后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开始对本次设计的步骤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就是认真反复的复习老师所讲的基础的设计知识,另外又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阅有关规范,有条不紊的开始做设计。首先,我是报的很积极的态度对待本次设计,因为,这样的经历会对今后的毕业设计乃至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者。所以,我很认真的做每一步,反反复复的修改,一点点的将其输入到电脑里。在做设计期间,遇到很多很多问题,我发现我所学的知识还掌握的不牢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人在张吾渝老师的带领下,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课程设计。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更多电脑运用的方法和技巧给大四的时候做毕业设计积累了经验, 在此,首先要感谢张吾渝老师在本学期的悉心教诲,感谢她把知识无私的传授给我们,感谢她在本次设计中提供的详细解答,使我对此次课程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感谢许多同学的帮助,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我表示诚挚的谢意.童守珍

土木工程学院10级建筑(1)班

下载基础工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工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二 碳钢和铸铁的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 的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碳纲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

    基础工程验收报告

    基础工程验收报告 一.该阶段工程概况: 星湖春天花园二期70#73#楼工程由江苏星湖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南通市精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由南通华......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0号A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FK1598KN,MK365KNm,Vk120KN;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F2078KN,M455KNm,V156KN。 持力层选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08级土木工程专业1、2班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场地在钻孔揭示深度内共有6个土层,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1。土层稳定混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四班 学号:201103160430 姓名:王华瑞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 设计资料 10号题A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k=1598K......

    基础工程心得

    求实进取创业报国城建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工程》心得体会 因为专业需要,我们选修了《基础工程》这门课程,就我们了解,它是一门工程学科,专门研究建造在岩土地层上建筑物基础......

    基础工程学习心得

    基础工程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基础工程》,任何房屋都有基础,那基础工程的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基础工程这门课程也逐渐的有了更加深刻的......

    制药工程基础范文合集

    第一章 1、药物:药物是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作用或用以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一类物质。 2、制药工程的研究目的:①药物制备所用的包括生化反应在内的各类型化学反应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