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2.但愿人长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阶段的中级阶段,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只是在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强化落实。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识字、能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揣摩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及其豁达的襟怀。4.感受文包“词”的特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5.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并初步学习运用描写感情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极豁达的襟怀。
难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案、自由读、小组检查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读、标、思、议、读等学习方式,加之资料引入、音乐渲染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3.借助拓展说话练习和相关诗句的吟诵,感受古人借月抒怀的文化情感。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案。(见后附件1)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案检查预习情况,针对性教学。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2.你们知道歌词的作者是谁吗? 3.交流搜集的苏轼资料:
苏轼,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这首词是在他41岁那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过中秋节时写的。
4.板题读题。
5.从题目入手,让生据题质疑。梳理: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案,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有五个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宝盖头的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宝盖头字的规律。(2)学生互评书写,练写写错和写的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认读理解。
出示词语: 观赏 埋(mái)头 品尝 形影不离 阴晴圆缺
宽慰 埋(mán)怨 心绪不宁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正确读词,强调“埋怨”的“埋”字读“mán”。3.检查朗读课文。
(1)前后四人为一组,由组长带领按照1到4号的顺序检查读书,互相纠正,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间展开挑战,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组织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读错或读断的地方。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在刚才读过的词语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苏轼情感的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借助具体语境初步理解“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用“心绪不宁”写句子。
(3)你能用上这三个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总结:抓住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自主学习感悟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从苏轼情感的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思念)从哪儿体会到的?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读出了苏轼情感的变化过程。(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这不同的心情背后,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五)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品读1-3自然段,感受 “心绪不宁”之思。
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是什么让苏轼平静的心绪变得不宁了?找出相关的句子。
(1)出示: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①交流。(佳节团聚、倍感孤单)深化点拨:这是一个家家团聚的中秋节,你能想象一下人们是怎么过得吗?(引导学生抓住“皓月当空”“欢欢喜喜”让生想象中秋节佳节,别人团聚的情景。)
此时的苏轼却是孤单一人,他怎能不思念他唯一的亲人啊!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齐读第二段。
(2)中秋佳节,苏轼想到了什么?
①结合苏轼的回忆,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具体表现。②从“聚少离多”、“七个年头”又体会到什么?
点拨深化:和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兄弟阔别多年,此时他的心里充满了对弟弟的无限思念,因此变得心绪不宁。
③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苏轼内心的这份浓浓的思念。
学生展示读——师生评析——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2.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埋怨”之思。(一咏三叹式朗读)
过渡:月亮渐渐西沉,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射了进来,那是一幅多美画面,苏轼躺在床上孤枕 难眠,不由得心生埋怨。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他在埋怨什么?你从中能读出他怎样的心情?
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1)学生交流.(无奈、忧伤、烦恼)(2)拓展深化: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亲爱的弟弟却远在千里之外,这轮明月,让苏轼想到了从前和弟弟、和父母一起过中秋的快乐时光。他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听到了„„
(3)是的,多少亲人团聚的欢乐时光都已远去,月圆人不不圆,他心生埋怨啊!引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4)月亮真的无情吗?(交流)简介背景资料:
此时他的父母、妻子都相继去世。想起这些过世的亲人,痛楚在心底撕咬着他。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济南做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山东诸城)后,相距并不太远,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刻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他怎能不思念他的弟弟?他怎能不心生埋怨啊?
再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5)孤独、悲伤的苏轼多么思念他的弟弟啊!,苏轼还会埋怨什么?引导学生将文中的省略号补充完整。
小结:明月呀!为什么不让我们相见呢?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感受这份思念之苦吧!配乐再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3.品读五六自然段,感受宽慰之思。
过渡:在万般无奈忧伤后,他的心情竟意外的得到宽慰,为什么?(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2)读上面句子,思考:苏轼想明白了什么?你从他的领悟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让生结合句中的“离、合、圆、缺、隐、现”几个反义词和“十全十美”“远隔千里”“美好感情”,体会他想开了豁达了。)
(3)悲伤、难过、痛苦、快乐本是人生的必然,没有一帆风顺的,刚才还是悲伤难过,而此时却能这样想,可见他是多么豁达乐观啊!这正是他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于是,苏轼把自己的领悟化作了这首著名的词。引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指导朗读半首词,在读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对这半首词的理解。
(5)五六自然段对比读,体会文包词的特点,深入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6)播放《水调歌头》朗诵视频。
小结:每一首诗词,都是作者独特心境的再现。本文作者就是用这样一篇文包词的形式,让我们理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亲情怀。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练习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2.写话练习: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创作以来,因其真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福,被广为传诵。尤其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千古名句。这里的“情”不单单指手足之情,还可以指指父子父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同学之情„„,同学们,如果让你把这句话送给一个人,你想把它送给谁呢?为什么?请简单的写下来。
3.课下搜集描写月亮的诗句抄写并吟诵,看古人在对月亮的描写中还表达了哪些情感?
(六)、板书设计:
中秋团圆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2、但愿人长久(思念)
埋怨 宽慰
聚少离多
无情)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
第二篇:但愿人长久教案
33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去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三、精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四、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五、板书设计
33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六、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第三篇:《但愿人长久》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2课)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㈡教师范读课文。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但愿人长久》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⒉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⒉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 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⒌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四篇:《但愿人长久》教案
汇报课教案 隋蒙蒙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歌赋的内涵和美感,了解古风之美。
2、学会深情演唱歌曲,能够移情入景,以景入情。
3、能够掌握本课基本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涵。教学难点:基础结构与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每逢中秋佳节,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浩瀚的星空,我们仰望明月,那一刻你是怎样的心情呢?你又有怎样的情感想要表达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对每逢中秋佳节,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幸福,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共赏一轮明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一首歌《但愿人长久》。同学们用心欣赏,说说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我个人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同学们看这首歌的词是宋代苏轼的词。其实我国古代的诗歌历来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词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古风新韵,或以月从诗,或以诗从月,充满了时代感与新鲜感。那本课的这首歌曲的词就是采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那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词,同学们朗诵一下,体会一下歌词的意境。
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曲意境)教师: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苏轼(PPT)
那这首词又有怎样的内涵呢?词的上片写望月寄思,幻想游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的,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和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全词全篇皆是佳句,绝唱至今。那结合着歌曲意境体会一下,想一想歌曲的情绪、速度、音乐结构?(PPT)
教师:情绪优美,中速、二段体。那接下来我们来逐句学习一下。学生:学习歌曲。
教师:我们来学习一下两个节奏型(PPT展示节奏型)教师:现在我们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共同演唱。学生:学习歌曲
教师:那同学们小组之间讨论,看看有没有你们不理解或者很难把握的句子。学生:有或没有(解决问题)
教师:那我还有一个问题,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和情景。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教师:乐句结束音又回到了大调的主音上,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的精神面貌。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既然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十全十美,那我们何不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处人处事坦荡荡,随遇而安,保持内心平静,一生乐观开朗,每个人天生不同,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简单生活,相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把一切困难和失意踩在脚下,学习是我们终身的伴侣,读书是快乐的,有了充实的头脑,就会创造出更充实的生活,就会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第五篇:但愿人长久 教案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2.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但愿人长久》。【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埋(埋怨)(埋葬)同学们,那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朗读、讨论)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板书:思念】
三、品词析句
(一)思念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第3段)
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手足情深”:“手足”原来指手和脚,比喻亲兄弟的感情深厚。)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微信聊天等。“各奔东西”是什么意思?(生:各自走向不同的地方,多指离别)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七个年头”说明分别之久,与上文的“手足情深”联系起来,足以体现出苏轼对弟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埋怨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板书:埋怨】
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眼睁睁)
你会觉得苏轼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苏轼究竟“埋怨”谁呢?(月亮,“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应该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应该这么圆、这么亮。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实则表达了他思念弟弟的强烈感情)
(三)宽慰
苏轼这么伤感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板书:宽慰】 “宽慰”是什么意思?(宽解安慰。课文中指因得到安慰而宽心。)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他换了一种想法,他转念想到了什么?看课文第5段,“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月亮的隐、现、圆、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苏轼将人间的悲、欢、离、合与之联系起来,认识到万事难以十全十美,也就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也突出了苏轼的可贵之处:能从惆怅和伤感中解脱出来,体现了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的情怀。
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正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什么意思?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四、总结、布置作业
至此,苏轼从“对弟思念”和“对月埋怨”中解脱出来,变得宽慰乐观,让我们看到了苏轼豁达大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美好情怀。
在课下的时候,同学们看下《水调歌头》的全文,感受下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