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大举措,打造特色乡村小学素质教育
两大举措,打造特色乡村小学素质教育
西庄中心小学位于金寨县西部,与湖北省接壤,深处大别山腹地。我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因地制宜,创办了校园期刊《春芽》,在每日常规中新增经典诵读课,两项举措双管齐下,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2012年6月《春芽》创刊号刊出。《春芽》为我校自主刊发的校园期刊和留守儿童之家刊物,为双月刊,每年五期(暑假期间停刊),校园内部发行。《春芽》内容丰富,包涵 “我们的语花言朵”“校园新闻”“校园之星”“快乐留守”“展艺台”等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栏目。每期《春芽》都会出现在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学校办公室、留守儿童之家和学生书包里,另向部分家长赠阅。《春芽》本着“内容一律原创”的原则,所有稿件全部来自我校师生,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教育同行评价《春芽》是“乡村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先行者”,合肥爱心人士评价“每一期《春芽》都是一本精致好看的散文集”。
《春芽》不仅是我校师生展示风采的舞台,还是我校外宣工作窗口,承担着向学生家长汇报工作、向为学生资助的爱心人士汇报学习的任务。在我校的带领下,我镇兄弟学校纷纷效仿,办起了自己的刊物,为我镇各校园刮起了一阵浓郁的文化春风。
2013年秋学期,我校在每日上午增加“经典诵读课”,课长30分钟,保质保量,另外各班每周安排一节“经典导读课”,两课相辅相成,确保在小学阶段读完10本经典作品、背诵100首古诗。2014年春学期,经过三个月对《三字经》的诵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脱稿诵读,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其中故事、理解其中道理,在对话中运用部分诵读内容。学期结束前,我校举行《三字经》相关的诵读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多形式的活动,检查了诵读成果,也提高了学生诵读兴趣。2014年秋学期诵读内容为《弟子规》,相关诵读活动正在筹划和进行中。
小学重态度,态度在养成。《春芽》和“经典诵读课”都是我校对小学生学习态度和文化态度养成的一种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校将在实际校情的基础上,在乡村特色教育中努力求索。
第二篇:创新工作举措 打造特色党建
创新工作举措 打造特色党建
刘爱国
2011年以来,射阳盐场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开局年的各项工作大局,以“创新创优创一流,争先争效争贡献”为主题,以融入中心、服务发展、构建和谐、创先争优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先进性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显,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宣传思想工作效果显著
理论武装工作全面推进。为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年初,制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学习计划和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安排、学习纪律及学习要求。一是活化学习形式。通过 “三会一课”、职工大会、班组政治学习、形势任务教育、举办专题讲座、编发辅导材料等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好党委中心组、基层支部、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学习。开展了全员阅读活动,举办了7场形势任务报告会、2次法律专题讲座,组织12个支部进行交叉党课。二是丰富学习内容。重点组织学习了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创办了4期《射盐党建》;编发了12期《学习导刊》;发放了《精神的力量》、《创新的国度》等4本书籍,播放了5部电教片。三是组织专题调研。为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两级中心组成员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做调查研究,主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先后以东三工区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兴阳养殖区三轮承包的形式等10多个专题,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活动,共征集各类建议320多条,形成了20多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和130多篇心得体会,并有多篇文章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有力地促进了总体工作的顺利实施。
文化宣传工作载体丰富。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宣传事业,坚持以丰富的载体建设,凝聚力量、树立形象、唱响主旋律。一是以三情教育统一思想。围绕盐养生产、企业管理、和谐企业、精神文明等主题内容,开展了形势与任务教育,积极组织“三情”教育宣讲,为基层职工群众的学习进行专题辅导,受教2600多人次,为全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以先进典型鼓舞士气。积极开展当好主力军,给力“十二五”创先争优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安康杯竞赛,并在全场选树表彰了各类典型近百人次,制作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3期,介绍了9名党员的先进事迹,并通过优酷网进行了发布,通过典型的引领带动,在全场形成了强烈的创先争优氛围;三是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坚持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教育人、鼓舞人,先后在全场张贴标语820余条,悬挂横幅68条,组织征集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50多条,拓展了司旗、司微的运用范围,制作了企业宣传画册,举办了多场不同主题的文艺演出,提高了职工群众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以媒体宣传创树形象。扩大企业对外形象的宣传力度,2011年,在银宝通讯用稿368篇,银宝信息网用稿237篇,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苏盐科技》、《江苏安全生产》、《盐阜大众报》、《东方生活报》、《镜鉴信息网》、《射阳报》等报刊用稿65篇;制作电视新闻29期,近250多条,制作安全专题、工会工作及文艺活动专题片6个,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了射阳盐场各业生产的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为企业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重大庆典活动异彩纷呈。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了庆祝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开展了红歌演唱会。全场各支部共有22个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颂扬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歌曲节目参赛;召开了党建工作推进会;组织了党团员先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场共有268人参加了12种形式的奉献活动;制作了9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电视片;开展了“警示、敬业”教育活动;组织了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展,在参加省公司的书法、绘画、摄影等比赛中,射阳盐场有4位同志获奖,其中一人获得了特等奖;开展了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活动;举办了“庆七
一、创佳绩、颂党恩”知识竞赛,全场有18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使广大党员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激发工作的热情。
二、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强化
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全面落实2011年党建目标责任的,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两级双承诺制度。各支部在工作中做到了细化目标,落实责任,量化内容。使党员“三会一课”参与率达95%以上,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落实率100%。同时,为及时传播党建信息,反映基层动态,宣传典型做法,推广先进经验,该场创办了《射盐党建》,受到基层党员的欢迎和上级党委的肯定。
突出教育阵地建设。加强了党员活动的建设,为适应结构调整对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新的要求,加强了对党员活动室的配套建设和规范管理,使活动室都达到了八有的要求。加强了党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注重抓好党员科技文化、市场经济、海淡水养殖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并组织了10多次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加强了宣传阵地建设,投入20多万元,对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维修,增设了20套调频广播。并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义务奉献日”和“先锋工程”等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读书会、座谈会、讨论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依托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板报、橱窗等阵地,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场党委采取各种措施,严把入口关,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做到严格培养、严格审查、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做到“六不发展”。对新入党的人员全部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培训考试制、考察制、票决制、失误追究制等。全场共有9个支部11名入党积极分子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全场干部进行考察,培养“四有”干部队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了干部作风整顿月活动。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坚持月总结,月考核,全场共有八个单位(科室)被评为优秀格次,共发放奖励金近2万多元,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该场党委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射盐”活动主题,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富民、和谐稳定、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廉洁自律等方面,紧密结合“五好三强”创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利用《学习导刊》、《射盐党建》、《射盐新闻》、黑板报、LED字幕、悬挂横幅等载体大力宣传“身边人、身边事”,在全场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坚持抓后进与抓先进同步、找差距与找优势并举,推进党组织联建,形成了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干群同奋进的生动局面。
拓展党务公开范围。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现实要求。制定了公开的项目与形式,明确了公开的内容和范围,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范围,全场共向党内外公开各类信息48条。
三、党内主题活动扎实有效
党内主题活动富有特色。场党委在全场党员中开展“创新创优创一流,争先争效争贡献”主题活动。各支部根据单位的实际,分别确定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各具特色。
动力设备公司党支部开展“做优服务创一流,做精管理创高效”党内主题活动。突出开展了创优质服务、最佳管理、一流业绩、主副双赢“四创”活动,以“六比六赛”为载体,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经理管如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施工现场、工人操作场所、重要线路地段都是他的“第一办公室”。全体员工在内外工程施工中,放弃休假日,全力奋战在一线,争分夺秒抢工期,经常起早带晚,勤奋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
建筑工程公司支部一班人在场东三工区结构调整二期工程中,迎难而上、精心策划、科学安排、责任到人、严格奖惩,专门成立了工程施工指挥部,班子成员及施工人员坚持吃住在工地,放弃假日赶工期,先后完成了140万方的土方和100多个池塘建设工程的测量、放样、验收等任务;仅用20多天完成了17个未包出的池塘的34座进、排水闸的施工任务。
兴阳党支部在“万元岗”创建中,细化目标,实行了月跟踪、季考核公布的严格考核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创业致富工作,至年底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党员3 人,年收入5 万元以上的党员3人。党员陶乃龙、唐界两同志积极响应支部号召与他人合资参股搞致富项目,年底副业收入都实现了10万元以上目标。党员组长顾成亮同志工作之余承包河道搞养殖,年收入超4万。
农工商支部党员创建5万元以上党员岗4人。书记、经理王春光,率先垂范带头搞致富,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分会主席宋建荣,兄弟合股买水车搞起水产品运输,创收近5万元;党员孙正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寻求致富途径,与人合股淡水养殖,年收入逾5万元。
达阳支部党员个个动脑筋寻出路,不但在场内搞项目,还在场外寻求发展,支部书记申盛武动脑筋上项目,在县城开了孕婴用品门市,购臵了深层搅拌桩机,在射阳县洋马镇与朋友合作,收购、加工、销售菊花、棉花、大蒜、小麦等农副产品,在盐城与友人合股,投资汽车贸易和建筑工程等项目,每年获利20万元以上。他在编写场志的同时,于2011年的11—12月份参加了中国邮政银行盐城赛区《创富先锋》大赛,经过4个轮次18个环节的比赛,在全市10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四名,不仅得到了万元的奖品,还获得中国邮政银行授信千万元个人贷款信用。
扶贫帮困活动初见成效。场党委开展了百名干部扶贫挂钩和结对帮扶活动,各支部和党员干部与帮扶对象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场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都与一个贫困户帮扶结对。全场有70余名干部与50余名贫困户及落后单元结成帮扶对子。
沙港工区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贫困党员适度扶持,党员徐东海,由于缺少资金,除现有效益池塘发包外,工区借给他3000元开发了近30亩的两个屯水站,采取立体混养的模式,养殖白米虾,花蛤、螠蛏,沙光鱼,纯收入达4.5万元。
医院党支部积极做好党员带头致富和帮贫脱困工作。邵清华创办的“渔港贸易投资有限公司”全年实现利润近三十万元,为全院党员带了好头。帮扶对象陶圣华,在射阳县城近郊栽种梨树30亩,长势喜人,秋季收果5万斤,收入3万元。职工唐修华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精修各种家用电器、电瓶车,全年收入近2万元。
四、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2011年场党委修订重申了《射阳盐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射阳盐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明确了场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与各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9项目标,同时将责任追究的内容和考核奖惩的方法一并写入责任书,并实施责任追究。并以班子廉政建设这个龙头带动,使干部队伍廉洁意识和自律能力到得到有效提升。开展了特色廉政文化活动。该场以“六廉”活动,促进了干部廉洁从政。一是通读一套廉政书籍。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七一”期间,举办“学习党章、铭记党史”知识竞赛;二是组织观看电教片,确保党员干部参看率达95%以上;三是上廉政党课,各支部上廉政党课不少于两次。四是举办“廉政征文”竞赛评比活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撰写一篇以上的心得体会文章,并积极向《银宝通讯》、银宝盐业信息网等上级刊物投稿。五是学唱《全国廉政歌曲精选》曲目。六是开展争做“勤政廉政好干部、廉内助”活动,年内表彰了5名勤政廉政好干部、5名廉内助。
五、社会事业建设持续升温
文明创建水平有了新提高,场党委利用各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单位测评标准》,并以创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不断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再上新台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建设,培植先进文化,提高职工素质,塑造企业形象。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或进一步完善场内文明创建制度,把文明单位创建的内容和要求,融入企业管理之中,切实形成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运行机制。大力开展了“家庭文明——企业文明”等多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创建水平。在精神文明创建上,该场开展了“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者活动”,广大志愿者在活动中做各类好事达430件次。工会工作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坚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突出维权、参与、创新职能。进一步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队伍的战斗力。团青工作围绕全场中心工作,以加强共青团、青工委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青年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四”期间,重点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读书”系列活动,组织带领全场广大团员青年以读书的形式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计生工作继续实行“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的基调,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十步工作法”。全场计划生育率100%,期内综合避孕率100%,随访服务率100%,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98%以上,信息准确率100%,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98%以上。平安创建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以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落实工作责任制为抓手,以开展系列基层平安创建为载体,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被公司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老干部工作坚持认真落实“两个待遇”,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关工委工作紧紧围绕培育新一代盐场人、加快“强企富民”步伐的目标,发挥“五老”优势,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开展“五老搞五帮”活动,使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到基层。
第三篇:如何打造信州特色乡村
如何打造信州特色乡村
信州区农村特色建筑的核心应在两方面得到体现:一是在形式上应体现一定的风格特色,在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等方面有所体现。二是在本质上新农村建筑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协调。新农村特色建筑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具有地方特色,更要追求建设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适与生产生活的新型农村社区,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如上所述,我区新农村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一)应适应区域发展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规划设计,协调乡村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关系,整合新农村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优势条件,从宏观层面为信州农村经济发展定位。同时,应加强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注重挖掘农村自身经济发展及家庭经济发展的潜在条件,并将其逐项落实到空间规划之中,以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应与新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
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信州农村的空间规划要从区域范围着手进而分析其产业发展的前景,包括农业及其他第一产业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第二、第三产业项目、现代农村流通业等,为其在乡村规划出充分的空间。同时,在农宅设计中,考虑家庭产业发展,并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考虑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和农民生产培训等方面,使规划与信州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三)应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
设计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既要与信州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保护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又要注重延续地域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及乡村旧有的空间格局、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随着城市风貌的趋同,乡村负担着传承我国地域、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在信州农村的规划中中,应对其地域、乡土文化自己研究,反复推敲,并逐项落实到空间布局、景观规划、活动场所设计以及建筑风格和功能设计之中,使信州农村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出延续地域乡土文化的积极作用。(四)应尊重农村原有的伦理结构。
在信州新村建设中,往往由原来的几个自然村同时迁村并点。或以一个村为基础,其他几个村迁入组成。在规划设计中,应挖掘出自然形成的村庄社会秩序安定,人情较浓的社会伦理特征,规划中尊重原有村庄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市政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则统一规划,完善配套。是搬入新村的农民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又尽可能多地体会到愿有熟悉的生活氛围,从心理上避免陌生感,避免迁村并点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利于新村的社区安定,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应与农村生产活动相结合。
农村既是农民生活的场所,也是农民生产的场所。因此,农村规划应充分考虑农民生产活动。例如:农村规划布局,应有利于产业发展,要考虑农宅与耕地或者产业基地的距离;在交通组织上,要考虑生产用车的交通流线和存放场所;在新宅设计中,要考虑庭院经济的场地,家禽家畜的养殖场所,家庭的生产用房等等。规划设计之前,应对农民的生产活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使新农村规划不仅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更有利于农民开展生产活动。(六)应以改善居民生活为目标。
在农村规划中,应通过合理的规划居住用地,设计优美的景观环境,配置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符合农民生活习惯的农宅,并通过节能技术的采用,最大程度的降低农民生活成本的支出,达到改善居民生活的目标。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有一个高质量的规划设计。
农村建筑特色风貌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编制高水平,切实可行的规划,通盘考虑经济土地产业地域及自然人文特色,村庄原有社会伦理格局,农民生产生活等诸多的影响因素,并将其逐项落实到新农村规划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绿化景观等各个方面,同时规划出完整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要形成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农村民居保护观。
目前信州区农村居民已自发兴建了大量的民居,多数是近几年才新建或者翻修过的,有的民居还在建设中,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因此,本着适度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坚持民居的新建、改造相结合的保护观。对现状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予以修缮保护。对于村民当代自发新建的民居,质量、结构等方面状况都比较良好,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对其进行改造,延续传统民居的风貌,保持村落原有的乡村地域特色。而对现状质量差、价值不大且空置的民居予以拆除新建。(三)要充分恢复与利用赣派民居建筑元素。
传统民居是一种特色的文化符号,江西赣派建筑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信州乡村目前传统风貌建筑已经基本消失,建议对部分界面的建筑进行改造利用,恢复其传统风貌,置换其部分功能,使其成为一方特色,此外,对影响村庄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进行适当的改造,统一建筑风格,使得村庄整体呈现一种蓬勃的生机。因旅游发展或村民安置而新建的建筑物、街灯、招牌灯都应避免使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尽量节制装饰,保持质朴、简单的乡村氛围。(四)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创建独特建筑风貌。
农村建房特色风貌强调保留淳朴元素的同时,要发扬其文化特色,利用生态渗透,将新老元素相互融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穿凿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小村庄,也可以利用良好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链,在旅游时代到来的今天,打造特色项目,创建独特建筑风貌来吸引项目落户,增强竞争力。(五)要全盘考虑农村特色建筑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结构合理性。
对农村建房风貌重塑时要尽量保存现状较好的元素,如完好的门窗、墙面的贴砖、原有的坡屋顶等,因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收益,与当地环境和谐的建筑风貌,又要和改造的经济性和空间的实用性结合起来,使之为村民所乐意接受。改造的进行也不能够一味地满足视觉形象的需求,还更应该关注改造措施背后所带来的使用效益,如增加使用空间、保护建筑主体等。(六)要塑造有特色的整体空间环境。
村庄空间特色的塑造应从村庄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地域人文历史环境和时代发展中吸取营养,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自然山水田园是村庄大地所处的景观环境,以其自然的底蕴引导着村庄空间形态的塑造,应结合地形,依借田园风光,发挥自然特色。地域人文历史汇集了村庄最具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如老街、民居、宗祠、其他珍贵的文物建筑、名树古木、古井、作坊等,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人文历史环境,通过保护、延续和发展地域人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地域传统风格,突出表现环境的领域感和建筑文化特色。新颖的时代特色是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体现,应通过现代建筑、道路、小品来展现时代的特色。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特色素材的挖掘组织,避免众多农村千篇一律的空间形象,丰富村庄的地方建筑文化,对于村庄形象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秀美乡村”建设中打造农村建筑特色风貌,目前,信州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我们要进行阶段性打造,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信州区形成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特色风貌,保护与改造衔接,原有改造,新建统一规划,力求构建既经典又有看头,时间保持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打造劳动教育特色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
打造劳动实践教育特色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
宁乡县七里山中学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由七里山中学主办,于2000年由镇联校将原七里山农校房屋、田土等划拨给七里山中学。生产劳动基地6867.5平方米,其中水田、旱土、山塘共21亩;生产劳动基地用房556.32平方米,其中办公区162平方米,生活区158平方米,养殖区205.32平方米,厕所31平方米。近三年来,基地建设已投入资金近10多万元,接纳学生1000多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艰苦创业,基地已初步建成以劳技教育为主,科普教育、环境教育、法纪教育等并重的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是青少年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接受教育、探索科学的好去处。2004年被宁乡县教育授予“勤工俭学示范点”光荣称号,2005年被宁乡县教育评为“学生劳动实习场所示范基地”,2007年,被长沙市教育局评为”长沙市农村学校劳动实践示范场所”。
一、坚持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基地
在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前,学生劳动意识淡薄,不珍惜粮食,不知劳动艰辛,个别学生五谷不分,缺乏生物种养殖观念。我们在面临经费紧张、工作人员紧缺、教学教育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坚持本土化,因地制宜抓基地建设,坚持走区域性特色之路,一年一个重点,不断开展和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建成了目前的“三带五种二养”局面。“三带”即:有占地3亩、种植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卉苗木作物的花木绿化带;有占地7亩、实行立体种植的作物带;开挖出一个水塘放养鱼类、圈地套养鸡兔的养殖带,“五种”即:校园内荒地清理后,种香芋、板栗,租赁校外田地套种油菜、生姜,校内零碎地种花木,“二养”即:养鸡、兔、鱼。通过三年的努力,一个充满活力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已初步建成。如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已充满了勃勃生机,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必要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活化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掌握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更能使学生在亲近自然中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根据我们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中的反馈,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普遍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三年来,劳动基地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从建立初每批只能接纳一个班、只能进行简单传统劳动的规模,发展到现在能同时接待全校9个班级进行多种具有科技含量的活动的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素质教育效益。
二、不断拓展基地的教育功能
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技术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技术教育,而应该是德育、技术教育、创新教育与文明教育的相互统一,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与技术更新相互融合的现代教育形式。我们认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不仅仅要实现劳动实践教育的功能,为教育服务,同时更应该整合基地的教育资源,大力发挥基地的综合教育作用,拓展教育功能,实现以劳辅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促美的功能,使学生在基地有限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在基地建立之初就把建设目标确立为:通过努力,建成一个以劳动实践教育为主,集科普教育、环保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基地这一建设目标。在大力开发和挖掘劳技教学内容的同时,还筹资7万元建成“三带五种二养”格局。我们在建设绿色基地的同时,一是通过开垦荒地、香芋高畦犁底层育苗、祼露种植、倒立下种、薄土分层覆盖、薄肥勤施、不同生长期磷钾肥搭配和苗木嫁接、修剪及动物防疫,使学生领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科技的力量;二是通过在学生中开展种植作物、养殖动物种养知识培训、环境考察、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向学生们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创建青少年环保无公害教育基地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对地球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三是积极探索,把德育、美育、人文教育融合于劳动实践教学之中,组织了一系列以增强集体主义为目的的种养竞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基地各项活动的开展紧扣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许多同学表示,在基地实践中为他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三、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地建设机制
2004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后,我们积极探索和尝试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劳动基地做为该企业一个点,由他们负责技术指导,回收产品,从而减少风险,初步建立了一套基地运行管理的规范机制。实行自主经营创收为主,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补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基本解决了经费紧张的问题置办了喷溉等设施,基地建设逐年增加,大大加快了基地的发展。运作机制建立以来,随着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基地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据统计,基地每亩收入达3000元,年收入3万元。对出产的产品进行包装美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基地的建设已开始步入良性运行和发展的轨道,作为宁乡县教育发展的一个品牌和新的亮点,已开始显露出其特有的风采。
四、科研成果再造基地发展活力
教科研是先导,是基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实现课题化研究,是引领基地发展方向,开展基地资源优势,拓展基地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基地三年的发展历程一直坚持与教科研相伴,以教科研促进劳技实践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位,以实践教学促进科研课题深化,指导基地的建设发展。
基地发展的三年,也是教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成绩的三年。
几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使用教科研成果,用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研究和探索劳技教育新路子,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开展和实践课程设置上,主动探索适应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学生需求,创建教育特色上下功夫。我们先后自编了教案《黄牛养殖技术》、《板栗无公害种植》、《牲猪、鱼类养殖技术》,不仅推进了基地教学活动的规范开展,同时在教学中大力推进了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开展。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真正服务于教学的教科研才有生命力,只有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作用,基地建设才有不竭的活力。
几年来,宁乡七里山中学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在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点成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素质教育基地必须坚持基地的教育性,坚持基地功能的综合性,坚持基地的社会性、技术和课程的实践性,坚持基地建设发展的独特性,坚持基地发展方向的公益性。我们在基地建设中,深知距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去完成。在素质教育仍然在我国艰难前行的今天,我们必将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完善,努力把宁乡七里山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真正建成全市有影响的素质教育示范基地。
第五篇:南溪小学素质教育特色材料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万年县南溪小学素质教育特色材料)
万年县南溪中心小学
2013年3月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南溪中心小学素质教育特色材料 王岭之麓,万年河畔,有一座名儒撼世的古老村镇,这便是 著名理学家、南宋理宗皇帝的恩师柴中行的故里——风景如画的“南乡”。南乡,自古文风昌盛,英才辈出,宋朝名儒柴元裕创办的“松冈书院”,柴中行创办的万年四大书院之首闻名遐迩的“南溪书院”都居此地。传承历史,文明厚重,如今的南溪中心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秀美的南溪河岸。
始创于建国初期的南溪小学,1994年迁址村西,学校共历三次更名。现校有学生2732人,在编员工111人。学校以“创新每一天”为校训;以“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成长,家长高度满意”为办学理念;以“教有特色,学有特长,夯实基础,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在新任班子的领导下,学校注重书香校园的创建,信守文化立校的理念,着眼学校底蕴的积淀,搭建多边互动的平台。以培养雅儒学生,推行“十星”评价,注重养成教育,坚持“考教”改革,引进“高效阅读”,关注教师提升为工作重点。构建了学习的平台,研究的平台,展示的平台和交流的平台。学校立意高远,气凝方刚,清新馥郁,窗明几净,校园花草掩映,绿树婆娑。短短时间内便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1、全省创新发展年先进单位;
2、上饶市先进学校;
3、上饶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4、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5、江西省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6、连续九次全县校园文化、安全、卫生综合评估第一名;
7、全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二名;
8、全县小学生大合唱比赛第一名;
9、第三届(优德杯)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万年赛区一等奖
10、全县教学质量抽测农村组第一名……
一、规范管理,建设“纲”文化
各项制度是校本活动的“行动纲领”。南溪中心小学从08年秋季起出台了第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发展美好愿景。该“规划”从教师素质、教育信息、特长培养、学习文化、校舍改造等八大工程去运筹帷幄并着力运行。2011年又制定了第二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找准学校发展目标和方向,克服学校盲目发展,为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勾画蓝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南溪中心小学一直致力于以规范管理为依托,在细节上做文章。学校制定的《八条禁令》要求全体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以此在教师队伍中弘扬“三看”精神:领导把自己当牛看,把教师当人看,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教师业务考核方案》是学校管理文化中的“一根撬杠”,学校坚持铁心硬手抓常规,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过程要成绩;淡化考试结果,注重教师工作过程和细节,客观真实地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评价教师。《南小骨干教师奖励方案》则是学校制度文化中的另一朵奇葩,该方案两年评价一次,公开评价条件和评价流程,对受聘教师颁发聘书,每月增加一级工资,具备小学高级资格者可直接聘用,正面牵引,激励教师求新思变,奋力开拓。《南小高级聘用方案》更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定海神针”。该方案全面合理,切中肯綮,操作易行,科学透明,克服人为因素,没有暗箱操作分,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安心乐教,公平竞争意识,为学校布局谋篇和专业发展敞开了星空。学校制定的《教师管理制度》、《教导处工作常规》、《总务处工作常规》、《班主任工作常规》、《值日领导工作常规》、《值日教师工作常规》、《养成教育纲要》、《卫生校园评分标准》、《班级十星评选》等,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向规范化管理的迈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构建“纲”文化为学校全面发展提供强大行政推力。
二、内涵发展,打造“雅”文化
“层峦叠嶂青龙出,飞泉漱玉溪泛舟”,是描写南溪之水的内涵深蕴、清雅。南小籍以南溪水的高清淡雅打造“雅”文化,修儒雅之气,育高雅之人。
伴着经典成长,修文雅之风。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为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读书活动,努力构建教师的精神家园。学校先后投资三万多元,为每位教师购臵了《三字经》、《小学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等,每学期拿出一万多元为教师订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之友》、《人民教育》等业务杂志,同时举办师生共读,自训检测活动,促使教师与名著对话,与名师交心;借读书研讨,做微格讲座,使教师自我反思,互助成长,在引领中提升。
传承国学经典,育儒雅之气。学校将国学经典视为最本真的文化文本,将经典诗词、经典名言做成板块在廊道上展现出来,辅以班级文化墙上的中外名人、名言警句,个性班级建设等。2010年“承颂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的校本汇报演出典雅大方,博众群芳,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落实养成教育,做高雅之人。加强少先队建设,结合十星评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国旗下的讲话”、“大课间展示”,“国歌校歌大家唱”、“周三下午的学生社团活动”、“周五下午的班级汇演活动”等,把活动当课题来做,在如何抓实、抓细上下功夫。要求学生每星期做一件好事,养成某一种好习惯。把男生培养成绅士,女生培养成淑女,在校学生碰见老师或来宾都要举手示意并主动问好,培养学生修身养性,诚信做人,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
三、情德至上,发展“和”文化
南乡生态自然,民风淳朴,南溪河恢宏大气,来自百草山石,与风雨雷电共存,这种以“和”为美,和谐通达的品质在南小也 得到充分体现。
1、构建和美与共的人文情怀。坚持每周升降国旗及学生在国旗下宣誓活动。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文明祭扫,观看陵园图片和先辈的战斗事迹,牢记历史展望未来,培养学生胸怀坦荡和公平激进意识。通过重阳节爱老敬老活动,打扫街道社会实践活动,植树节植树护绿活动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团队精神,培养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2、建立和衷共济的处事情态。学校建立了“校长——行政室——教师”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各负其责,又协作共事,形成人人会管事,事事有人管格局。摒弃“事必躬亲,大小独揽”的管理理念。出席大型活动,教师必须统一着装参与升旗和宣誓,彰显庄重、规范和蓬勃;小型会议必须融汇贯通,形成民主统一意见及建议,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必须民主表决。确立“理解”“共荣”“协作”“进取”的教师价值取向和管理作风,建立简单的人际关系。相处即缘分,家和万事兴,培植向心力和凝聚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四、注重实践,传承“质”文化
南溪美在风韵,雅在内涵,和在品质,质在精神。南溪栉风沐雨百折不挠,它孕江河之细流,养大海之广博,这也是南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甘泉,这更是南小人奔涌不息的精神写照!
鲁迅的“早”字刻在桌上,南小教师的早字刻在“腿”上,南小教师上班朝起晨晓,七点左右大部分都会到达各自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形容南小教师一点都不为过。甘于清平,无 私奉献,这是南小教师特有的精神。
创设质朴清新的科教活动阵地。教研活动其实就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职业境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中品位和精神追求。学校以“活动平台锻炼人,主题发言激励人,校本研修推动人”为着眼点,以年级学科组为培训主渠道,力走教师幸福成长之路。教研处和教导处依据计划做好隔周工作安排,并打印提前下发到各村完小。每周教研活动必须安排1—2次,主要形式有: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村完小校长论坛,同课异构,优质课赛、试后分析会、师生诵读及讲故事比赛等。同时依据实际需要开办校本培训班,有远程教育资源讲座,课件制作培训,学科教材培训,教师朗读指导,礼仪常识讲座,教师职业道德讲座等。教研活动统筹计划,体现真质朴又丰富多彩。年级学科组的教师轮流做庄,参加对象充分演好自己的角色,将原生态教研、创新型教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励教师去做有方向感、责任感、约束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教师。
引进质感如诗的高效阅读课题。为了走出“高耗低效”的教育现状,努力寻求发展的晴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010年学校终于从《人民教育》上找到程汉杰“高效阅读”实验基地——内蒙古宁城县,学校急速委派四名教师前赴宁城县学习,并与北京总课题组签订了为期三年的高效阅读培训协议,北京课题组的鲁小宁和赵春林专程来校指导。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打造“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目前“高效阅读”在我校如火如荼展开,“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必将在南小引发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快乐学习氛围正逐步形成。
营造质韵延绵的校本文化窗口。校办刊物代表着学校的气质和神韵,它不仅是“名片”,更是单位的文化载体、教研基地、实践平台。我校校刊《泛舟南溪》和校本教材《奔腾的南溪》,从封面设计、彩页制作、安排插图等都力臻精美,让人捧读见微知著又余韵延绵。学校所有档案材料一律设计封面、印刷彩图,把每项存档都当作艺术精品来做。学校的岗位栏、文化窗、荣誉窗、升旗台、阅览室、值日快报、留守儿童室、电子显示屏等处处彰显着学校的精神风貌,给人韵味无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江西日报》、《上饶日报》、省教育电视台、万年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对我校教学特色进行过专题报道。学生周璨、彭慧灵参加全省“蒲公英杯”新人选拔赛表演唱获金奖;教师程雯茹、方爱琴、刘文达、徐爱萍等参加市县优质课赛捧奖凯旋;刘领永、刘成港、汪兰兰、柴英枝等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文章在市县教育刊物上发表;学生美术作品屡次被万年教育简报刊用。国家级课题《语文教学的课内和课外,阅读与积累》、《新课程背景下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申报立项并预期结题。自编校歌《展翅翱翔》及校操《踏浪》、校徽等,彰显着学校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一块块闪着耀眼光辉的奖牌是南小教育特色成果的充分肯定。如今的南溪小学正迈着矫健的英姿,高举“高效阅读”的大旗,昂首阔步,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