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学苑新报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讲练结合多媒体 课
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各种矿物的图片,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学苑新报
一、金属资源概况(板书)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含量
二、铁的冶炼(板书)
1、铁的冶炼史
2、铁的冶炼
[探究与活动] 铁的冶炼
讨论:如何将铁矿石炼成铁?以赤铁矿为原料可能使用的方案: 方案一: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方案二: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方案评价:
方案一:要使Fe2O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2O3分解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成本太高。
方案二:比较切实可行,讨论:选用什么物质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讲解:H2、C、CO等都符合条件,考虑经济效益等因素,一般选用C或CO 反应原理Fe2O3 +3CO==3CO2+2 Fe 多媒体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多媒体演示:高炉炼铁过程。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高温
学苑新报
讲解:课本例题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之比。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先算出纯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解题过程:见课本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第4、5题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资料一: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 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与年产量的20%----40%。资料二: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 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如下图所示(不包括今后新探明的矿物储量,一些国家的金属储备和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讲授新课
讨论:
1、金属腐蚀可给我们带来哪些灾害?
学苑新报
2、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发展意味着么?
四、金属资源保护
1、金属的腐蚀
[活动与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讨论:
1、它们生锈的先后顺序如何?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的作用。那铁锈能否也能起到保护里层的铁?为什么?
说说看:你了解铁制品腐蚀的条件,那你对铁制品的防护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
2、金属的防护
①把铁制品放在非酸性的干燥环境中。②为其穿一层耐腐蚀的外衣。
讨论:
1、对于金属资源,除了采取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使金属资源得到保护呢?
2、弃金属的回收有什么意义? 回答:
(1)可节约金属资源;
(2)由于金属冶炼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回收废弃金属并再利用可节约能源;
(3)降低金属制品的成本,可方便人们得到物美价廉的金属制品;(4)可减少重金属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等。
3、金属资源的保护(1)防止金属腐蚀(2)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3)合理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代用品(5)物尽其用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 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 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教材由常见的金属矿物照片以及资料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而全世界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铁,因此,教材很自然的转入到对铁的冶炼的讨论中。
“铁的冶炼”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炼铁的实际情况结合例题介绍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
“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接着教材中以图示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形象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教材中简要地介绍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等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教学策略分析]
1. 关于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的教学以及我国冶炼铁的历史等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
2. 做好[实验8—3],并将它与炼铁生产的主要化学原理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炼铁例题介绍化学方程式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解题思路,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
3. 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探讨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验成绩的基础上,可以由各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从中引导学生如何由自己的实验来分析归纳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4. 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教学,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并结合起来“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课前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金属资源的文字描述等。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材料。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的能力。
展示材料、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
由小组分别展示收集的资料。
〈过渡〉
金属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生展示材料,交流信息,讨论、小结:
地球上金属资源很丰富,我国矿物储量种类齐全。在所有的金属中,含量最丰富的是铝,而提取量最大的是铁。由课上来展示收集的成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 体 实 验 相 结 合、原 理 实 际 相 联 系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了提取量最大的是铁,那么铁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介绍〉
1.我国古代炼铁图——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
2.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的发展——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利用多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设问〉
人们是如何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呢?
〈演示实验〉
介绍炼铁的原理
P17页—[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小结〉
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碳、石灰石。
2.炼铁原理:
3CO+Fe2O3 2Fe+3CO
2观察实验,描述现象,思考原理,完成化学方程式。
由设问把学生心中所思明朗化,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求知方向。
〈过渡〉
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是含有杂质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然会涉及到杂质的计算问题。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解题过程见板书设计)学生思考:铁矿石、生铁、钢等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思考含有杂质的物质如何来进行计算。
归纳解题思路 通过例题的方式,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小结〉
解题思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
P23页习题4、5 完成整个解题过程。
学生练习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严瑾的思路,严瑾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严瑾的学习习惯。
设问导入(第二课时)
〈导入〉
大家知道吗?我们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然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学生阅读P18页最后一段内容。由一个简单的设问和一个具体的数字,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金属资源的保护中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属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
设计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
提前一个星期就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探讨“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小组或个人等方式活动,同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于课前完成实验。让学生再次体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与结论。
展示结果、归纳辨析 〈汇报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辨析实验结果〉
〈引导分析〉每个小组的方案的优劣。挑选出一个比较完美的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见板书设计 由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
展示实验结果,作简要的分析
将实验所得的结论进行分析,推断铁生锈的条件。
学生讨论、分析、对比,形成共识。
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整个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学会进行实验评介的方法,和进行筛选实验方案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实验、运用知识 〈教师小结、投影〉
1.铁生锈的条件:一要在潮湿的空气中(即有水),二要与氧气接触。
2.实验要点:如图P19页8—23,试管2中的蒸馏水应煮沸冷却后再放入铁钉,然后再倒入植物油进行液封。试管3应烘干后再放入铁钉,再用橡皮塞塞上。学生回顾实验步骤,记忆实验的要点。分析结束后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注意细节,严瑾的实验态度。
〈引导讨论〉
我们知道了铁生锈的条件,那么如何来防锈呢?
〈讨论分析〉
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什么防锈措施? 分小组讨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归纳防锈的思路: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使它们不再具备锈蚀的基础,就能防止铁制品生锈。
讨论、分析、交流 从防锈方法的确定,结合上学期学过的灭火方法的确定,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运用知识的思路: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或破坏反应的条件—达到某一目的。
讨论分析、形成意识 〈过渡〉
金属的防腐可以有效保护金属资源。
〈引导讨论〉
1.金属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保护金属呢?
(多媒体展示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
2.如何来有效的保护金属资源呢?
〈小结、投影〉
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
1. 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金属的回收利用
3.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 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观看多媒体,理解金属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讨论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让学生学会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金属资源:丰富与有限。提高学生的资源意识。
同时利用金属资源的回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金属回收的活动中去。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提高、运用知识 〈总结〉
学完本课题,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作业〉
1.P22页习题:1、2、6
2.调查与研究:你家的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的情况和回收的价值,对今后如何回收金属废弃物提供自己的建议。学生阅读书本,思考并回答。
课堂练习
第6题和调查与研究放在课后。学完本课题,让学生有时间再整理本课题内容,使知识形成脉络。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2O3 2Fe+3CO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2Fe+3CO2
160 2×56
800t x
=
x= =560t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实验报告: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或方程式
2.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
3.防锈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二)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 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金属的回收利用
3.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 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
第三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专题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涉及面较广,包括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及计算金属的保护和利用,既有知识内容又有环保资源人是情感领域方面的内容本课题内容常见金属资源图片以及金属元素在地壳含量表格引入,简单介绍了我国资源情况,人类对地球上金属资源利用来自金属冶炼,其中冶炼量最大的是铁,很自然引入到铁的冶炼的讨论。
教学课题
本课题本节课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由常见的从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表格引入金属的冶炼,“铁的冶炼”除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外,主要是通过实验,说明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通过录像简要介绍工业炼铁的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当中重现其中的主要炼铁原理。紧接着将钢铁的利用以及钢铁生锈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做引,使学生进入情境来探索钢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措施,最后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金属资源为什么要保护并且如何进行保护。而有关杂质计算部分则另外用一个计算的专题来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把化学原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内容,共包含两大部分内容:铁的冶炼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本课题共需2课时,此设计的是第1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方法;
2、知道钢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原理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明白钢铁生锈的条件,使学生学会明白金属资源的有限,并且了解如何 去保护金属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和现在我国钢铁产业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炼铁的过程、实验原理,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难点:实验室模拟炼铁的有关问题,钢铁生锈的条件探究
一、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情况:
从日常生化学生已学过前七个单元的知识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常见的金属如AlFeCuAgAu的认识 简单了解了其性能
学生能力情况:
学生对贵重金属比较熟悉对导线、电饭锅的材质也比较了解,两个班的学生思维能力较一般探究能力不是很强
学生心理:
迫切希望知道常见金属的性能和利用及保护措施。
二、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以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设计学生活动进行讨论,通过采集资料的处理和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与分析获得新的感悟;
第三: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铁的冶炼采用视频播放,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
突破重难点方法:
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任务,放置在班级中;铁的冶炼过程及防锈秀措施采用视频、多媒体学生互相讨论等形式。实验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
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
学生: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
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昨天我看到一条广告词“电话一响,黄金万两”,黄金和白银的单质在自然界中有吗?(稍停顿,学生说出之后),自然界真的有,有照片例证。
课题引入:[视频]展示教材中资料:图8—
15、图8—
16、图8—17,以铁矿石为例,如何将金属还原出来呢? 实验导入
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军事与科技也需要大量的金属,金属有广泛的用途,对于人类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对其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讲授新课
(一)、金属资源的存在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它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叫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
【提出问题】
1、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2、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系呢?
3、自然界中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过渡】目前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那么铁是怎样冶炼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铁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探究一:工业炼铁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等
2、引导学生对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等通过观察进行归纳。
在实际炼铁时,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在以后的专题中针对性练习。
探究二:实验室炼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6有关内容了解炼铁的原理,并且结合对工业炼铁的介绍,请学生继续观察实验室中简单模拟的炼铁。
1、讲解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描述有关实验现象;
(2)试验中有两个酒精灯,哪个先点燃,哪个先熄灭?
(3)在实验中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
(4)为什么加热氧化铁前先通一会儿CO?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先通一会儿CO?
(5)如何来验证生成产物是铁?
三、有关杂质方程式计算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练出含铁96%生铁质量多少吨?
师:强调将带杂质的混合物必须转化成纯净物方可带入方程式计算 导入课题
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实物导入,容易接受。
(三)金属的保护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以及现在钢铁产业的现状介绍,以及钢铁的广泛用途和重要作用的描述。同时通过 一段节目使学生认识到钢铁生锈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后果。所以我们对钢铁的保护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由此引入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探究三 钢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请一组同学展示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并参考课本中有关钢铁生锈的活动与探究,引起学生们对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思考,并且得到钢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我再次提出空气是种混合物,里面有多重成分,到底是什么成分起起重要的作用?引入学生对空气中什么成分使钢铁生锈。
探究四 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引起了钢铁的生锈?
再请一组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装置,并为大家解释装置的原理,并且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结合已学知识得出钢铁生锈和空气中的氧气密不可分。
3.通过刚才的两个探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谈论,得出钢铁生锈是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并且总结出防锈的原理。
4.通过刚才对钢铁生锈原因的探究和防锈原理讨论的结果,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防锈的方法。
5.在讨论一些常规的的方法后,请第三组同学来展示他们所了解到的一些不常见的防锈方法和他们所做的探究。
探究五 轮船用了在船身嵌入锌块的方法来防锈,可行吗?
通过他们利用在实验室找到的一些材料来进行的实验,他们只能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但是有更多的疑问在探索的路上出现。
6.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以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未知事物的热情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
五. 板书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 金属的存在 二 冶炼钢铁
炼铁:(1)原料:焦炭 石灰石 铁矿石
(2)设备:高炉
(3)原理:
三 金属的保护
1.铁生锈的条件:(1)水
(2)氧气 2.常见防锈方法:(1)喷油漆
(2)涂油脂
(3)镀别的金属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点评
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铁为什么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动画演示,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
第四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教学课题
本课题本节课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由常见的从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表格引入金属的冶炼,“铁的冶炼”除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外,主要是通过实验,说明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通过录像简要介绍工业炼铁的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当中重现其中的主要炼铁原理。紧接着将钢铁的利用以及钢铁生锈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做引,使学生进入情境来探索钢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措施,最后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金属资源为什么要保护并且如何进行保护。而有关杂质计算部分则另外用一个计算的专题来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把化学原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内容,共包含两大部分内容:铁的冶炼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本课题共需2课时,此设计的是第1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方法;
2、知道钢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原理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明白钢铁生锈的条件,使学生学会明白金属资源的有限,并且了解如何
去保护金属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和现在我国钢铁产业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炼铁的过程、实验原理,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难点:实验室模拟炼铁的有关问题,钢铁生锈的条件探究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以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设计学生活动进行讨论,通过采集资料的处理和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与分析获得新的感悟;
第三: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铁的冶炼采用视频播放,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军事与科技也需要大量的金属,金属有广泛的用途,对于人类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对其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讲授新课
(一)、金属资源的存在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它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叫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
【提出问题】
1、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2、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系呢?
3、自然界中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过渡】目前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那么铁是怎样冶炼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铁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探究一:工业炼铁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等
2、引导学生对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等通过观察进行归纳。
在实际炼铁时,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在以后的专题中针对性练习。
探究二:实验室炼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6有关内容了解炼铁的原理,并且结合对工业炼铁的介绍,请学生继续观察实验室中简单模拟的炼铁。
1、讲解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描述有关实验现象;
(2)试验中有两个酒精灯,哪个先点燃,哪个先熄灭?
(3)在实验中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
(4)为什么加热氧化铁前先通一会儿CO?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先通一会儿CO?
(5)如何来验证生成产物是铁?
(三)金属的保护.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以及现在钢铁产业的现状介绍,以及钢铁的广泛用途和重要作用的描述。同时通过
一段节目使学生认识到钢铁生锈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后果。所以我们对钢铁的保护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由此引入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探究三
钢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请一组同学展示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并参考课本中有关钢铁生锈的活动与探究,引起学生们对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思考,并且得到钢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我再次提出空气是种混合物,里面有多重成分,到底是什么成分起起重要的作用?引入学生对空气中什么成分使钢铁生锈。
探究四
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引起了钢铁的生锈?
再请一组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装置,并为大家解释装置的原理,并且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结合已学知识得出钢铁生锈和空气中的氧气密不可分。
3.通过刚才的两个探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谈论,得出钢铁生锈是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并且总结出防锈的原理。
4.通过刚才对钢铁生锈原因的探究和防锈原理讨论的结果,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防锈的方法。
5.在讨论一些常规的的方法后,请第三组同学来展示他们所了解到的一些不常见的防锈方法和他们所做的探究。
探究五
轮船用了在船身嵌入锌块的方法来防锈,可行吗?
通过他们利用在实验室找到的一些材料来进行的实验,他们只能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但是有更多的疑问在探索的路上出现。
6.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以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未知事物的热情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五. 板书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 金属的存在 二 冶炼钢铁
炼铁:(1)原料:焦炭 石灰石 铁矿石
(2)设备:高炉
(3)原理:
三 金属的保护.铁生锈的条件:(1)水
(2)氧气
2.常见防锈方法:(1)喷油漆
(2)涂油脂
(3)镀别的金属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C+O2===CO2 CO2+C===2CO Fe2O3 + 3CO===2Fe + 3CO2
高温
高温 点燃
第五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掌握废金属的回收和利用,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树立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学生掌握金属冶炼的基础上,对金属如何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作进一步的说明,学生对该题材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而且容易产生兴趣,例如教室的铁门、风扇的外壳、走廊的护栏、学生的桌椅脚、自行车、公车车身涂漆等,都涉及到金属的利用和保护,利用这些很容易把学生从上一节过渡到这一节。
学生已经知道铁生锈是跟氧气有关,对生活中的防锈做法也明白一些,但实际上又并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正好给了该课题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一周前布置实验的响应度和热度来看,正好符合这一设想。
化学最吸引学生之处就是实验,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本节课先让学生预习,并根据课本要求和提示,分组提前一周(铁钉的生锈过程观察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各自进行实验探究(没有试管的就用塑料或其它玻璃容器代替,没有稀硫酸的就用食醋代替,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都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动手真正体验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改变生活。在这个思路上通过课件资源,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再通过阅读——探究——比较——归纳——应用,逐步展开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适当地运用网络搜索工具,对教学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切忌原版照搬,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不断深化和提高。
利用好实验是调动学生,发挥其潜能的有效手段。这次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有许多好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没有试管没有硫酸,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同样达到了实验目的。这个反映了教师往往要舍得放手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想到的问题往往比课题要宽得多,布置课外探究能使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充电,延伸他的学习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