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法教案
《税法学》教案
第一章税法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税法及其调整对象,税收及其特征。
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
2税收三大特征: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
3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税法体系:是指构成税法全部内容的各种规范的有机体。
5税法调整对象:是指参与税务活动的个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1税收法律关系:是指通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及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2)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从形式上看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3)税收法律关系在涉及财产所有权方面具有无偿性。
(4)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不取决与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
3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征纳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1税法构成要素:(1)税法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和纳税主体。(2)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3)税目:是征税客体的具体化。
(4)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包括A定额税率B比例税率C累进税率。(6)纳税环节:是征税对象的征税点在社会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分布。(7)纳税与申报期限(8)纳税地点
(9)减税免税:包括A法定减免B特案减免C临时减免(10)违法处理
四、1税法分类:
A按功能与作用划分:实体税法,程序税法
B按征税对象划分:流转水产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C按是否转嫁划分:间接税法,直接税法。D按适用主体划分:涉内税法,涉外税法。
2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时开始征税的临界点。
3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第二章税罚的基本原则 重点掌握: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基本原则。
一、1税收的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准则,它包括税收的基本 原则和具体原则。
2税收的基本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2)税收效率原则
3税收的具体原则:是指在某一经济时期或某一经济时期内的部分税种适用的准则。(1)财政原则(2)宏观调控原则
二、1税法的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指导税法活动的准则。
2税法的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2)税法公平原则(3)税法效益原则
3税法的具体原则:是指在某些税法活动中所涉及的税法原则。它包括A实质征税原则B简化手续原则 第三章我国税法的沿革
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税法制度的内容。
一、1我国原税法制度存在的弊端:(1)税法制度不统一
(2)政府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不规范
(3)原税法制度已不能适应生产要素全面进入市场的要求
2我国现行税法制度的主要内容:(1)流转税法制度的改革(2)企业所得税法制度的改革(3)个人所得税法制度改革(4)其他税法制度的改革(5)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改革 第四章税务机关组织法 重点掌握:税务机关内部组织制度,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的职能,税务代理机构的组织制度。
一、1税务机关:是政府依据税收组织法律设立,专门组织和监督管理财政税收收入业务活动的专业性 政府机关。
2税务机关的外部组织制度:(1)财政与税务机关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税务机关(3)有关部门和单位与税务机关
3税务机关的内部组织制度:(1)税务机关的内部组织制度(2)各级税务机关的设置
(3)税务机关内部的职责分工A税务管理B税款征收C税务稽查D税务行政复议机构
二、1国家、省级、市级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略)
2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规定的代理权限和范围内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
办理税务适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第五章税务信息管理法
重点掌握:税务登记的主体制度,帐征凭证的设置制度,纳税的期限和方式制度。
一、1税务登记管理制度: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动、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变化进行登记,并
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
2税务登记管理制度包括:(1)税务登记的主体制度(2)税务登记的内容制度(3)税务登记的程序制度(4)税务登记种类制度(5)税务登记的使用制度(6)税务登记的检查制度
二、1收付凭证管理制度:(1)发票管理的主体(2)发票的印制管理(3)发票的领购和使用(4)发票的保管(5)发票的缴销
2纳税申报管理制度:(1)纳税申报主体制度(2)纳税申报内容制度(3)纳税申报方式制度(4)纳税申报期限制度 第六章税款征收管理法
重点掌握:税款征收管理制度,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制度,税款征收方式制度,税款征收措施制度。
一、1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税款收缴入库,是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归宿。
2税款征收方法:
(1)按照计算方法分类A查帐B查定C查验D定期定额征收
(2)按照缴库渠道分类A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B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C代扣代缴
代收代缴税款D委托代征税款E邮寄申报纳税F其他方式
(3)按照征收手段分类A纳税人自核自缴和自报核缴B税务机关强制征收
2税款征收措施制度:(1)加受滞纳金制度
滞纳金:是指有缴纳税款义务的纳税人不按时缴纳税款时,主管税务机关从滞纳之日起,按日
按比例加收的金额。(2)税收保全措施 税收保全:是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应征税款不能得到
有效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情况,为确保税款征收而采取的措施。(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4)欠税清缴制度
欠税:是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行为。(5)税款延期缴纳制度
(6)税款的退补和追征制度(7)减税、免税管理制度
二、1税款征收检查制度:是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法律制度。它包括:(1)税务检查原则制度(2)税务检查内容制度(3)税务检查程序制度
(4)税务检查权利、义务制度 第七章流转税法
重点掌握:流转税的特点,构成,我国增值税制度的特点与内容;我国消费税制度的内容。
一、1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依据,选择流转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征收的一类税。
2流转税的特点:(1)征税范围广、税源大。(2)收入及时
(3)以商品交换和有偿提供劳务为前提
(4)征税与商品销售环节和劳务提供过程有密切联系(5)不考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情况,一律采用比例税率(6)税额成为商品的价格或服务收费标准有机组成部分
3流转税的种类:
(1)依据计税依据不同分为A以流转总额为计税依据的流转税B以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的流转税
(2)依据征税环节的不同分为A单环节征收的流转税B多环节征收的流转税
(3)依据征收范围的不同分为A对商品和劳务普遍征收的流转税B对消费品征收的流转税和选择部分
部分征收的流转税
(4)依据计税方式的不同分为A从价计征的流转税B从量计征的流转税
(5)依据行使征税权力的机关的不同分为A由税务机关征收的流转税B由海关征收的流转税
二、1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额或商品附加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2增值税的特点:
(1)增值税只对流转额中的增值额部分征税(2)增值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3)增值税实行道道征税的原则(4)增值税设置有零税率
3增值税的类型;
(1)生产型的增值税
(2)收入型的增值税
(3)消费型的增值税
4增值税的税额计算(重点讲授)
5我国增值税制度的特点:(1)征税范围大(2)实行价外税
(3)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4)采用税款抵扣的方法计算应纳的税款(5)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6增值税的纳税人:
(1)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会计核算健全的企业和企业性 单位。
(2)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为:A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
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B从事
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
7增值税的征税范围:(1)销售货物(2)进口货物
(3)提供加工劳务、修理修配劳务
8增值税的税率:(1)基本税率——17%(2)低税率——13%(粮、油、水、气、煤;农药、农膜;图书、杂志、报纸。)(3)零税率——出口货物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管理
(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管理(3)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管理
(4)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时,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处理(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
(6)对代开、虚开专用发票行为的处理
三、1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2消费税的特点:
(1)消费税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2)消费税税率具有差别性
(3)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具有单一性(4)消费税的征收方法具有灵活性(5)消费税税负具有转嫁性
3消费税的作用:(1)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2)引导消费方向,调整消费结构(3)增加财政收入
(4)寓禁于征,限制一些消费品的生产 本章重点在于增值税的计算 第八章所得税
重点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1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纯所得额或总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的统称。
2所得税法的特征:(1)所得税为直接税
(2)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纳税人的纯所得额或总所得额(3)所得税是对人税,而不是对物税或对事税(4)以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为征收原则,对所得多、税收负担能力大的多征,反之少征,没有 所得不征
3企业所得税纳税基本要素:(1)纳税主体(2)纳税客体
(3)税率——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18%,所得额在3万元-10万元——27%,所得额在10万元
以上的——33%。
二、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第九章财产税法
重点掌握:财产税、房产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
一、1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特定财产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
2财产税的特征:
(1)财产税是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2)财产税多属于直接税(3)财产税多属于经常税
3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房产的
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4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原则而征收 的一种税。
5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屋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的面积
实行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6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契税:是在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时,向不动产取得人征收的一种税。
8契税的征收范围:(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土地使用权转让(3)房屋买卖(4)房屋增与(5)房屋交换
(6)以预购方式或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第十章行为税
重点掌握;行为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
一、1行为税:是指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的一种税。
3印花税的特征:(1)覆盖面广
(2)税率低、税负轻(3)纳税人自行完成
(4)交易双方均为纳税主体
4印花税的征税范围:(1)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2)产权转移书据(3)营业帐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征券交易税:是以特定的有价证券交易行为为征税对象,以证券的成交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第十一章税收责任法
重点掌握;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纳税人违法的责任。
一、1纳税主体违法行为的表现:(1)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的行为
(2)纳税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3)纳税人的偷税行为
(4)纳税义务人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而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5)逃避追缴欠税的行为(6)骗取出口退税(7)抗税行为
(8)欠缴税款的行为
(9)纳税人不配合税务机关的依法检查行为
(10)纳税人出现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行为 第十二章税收争讼法
重点掌握:税务行政复议的范围,原则,管辖,税务诉讼的原则。
一、1税务行政复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公开、公正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便民性原则
(5)有错必纠原则
(6)依法审查原则
(7)一级复议原则
2税务行政诉讼的特征:
(1)共有原则
(2)特有原则
3税务行政诉讼的判决;
(1)维持判决
(2)撤消判决
(3)履行判决
(4)变更判决
(5)行政赔偿判决。税法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税法是中央电大法学专业专升本之选修课,是法学专业一门专业课。为了促进学员自学,保证教学质量,探索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机制,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细则。
一、税法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由国家是定、认可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它是国家政治权力参与税收分配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它是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税收利益为根本任务的法律形式。税法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法学和经济法学专业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选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税制改革和国家依法支税的实际,反映近年来税收立法和税法学研究成果,力求准确阐明税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使税法理论和结构体系在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方面做到有机统一。
2.学习对象 法学本科在籍学员。
3.教学媒体及其内容 本课程由文字、录像教材等两种媒体构成。
(1)文字教材
徐孟州主编的《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省开课选定的试点法学教材,是教学与考试的基本依据。学员应当根据辅导教师指导的学习本课的方法,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自学,独立完成自学学时。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集中面授辅导一般不多于36学时,•学员自学一般不少于216学时(注:每学时为1小时)。
(2)录像教材
本课程省电大制作的录像教材8学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帮助学员了解本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强化学员的自我学习与检测手段。
(3)其他媒体
①省电大编写的《税法学学习指导书》省电大内部出版。
②参考徐孟州主编:《税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出版。
③省电大责任教师:《税法期末复习指导》。
2.教学基本模式 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学员自主确定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然后学员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其他媒体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小组辅导、集中面授辅导、个别辅导电子信箱、电话答疑、网上答疑等手段,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二、课程具体实施方案
1.学员学习模式
(1)学员制定自学计划。学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自学的需要,•主动咨询辅导教师自学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自主拟定本课程自学计划,安排自学时间;选择适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自学笔记,对重点疑难问题可以通过问题卡、电话或电子信箱咨询辅导教师或责任教师,并能独立完成练习。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员要按时参加学习小组自学活动,•做好自学小组记事簿。每次小组自学都要有主讲人介绍自己自学心得,交流经验,讨论疑难问题,通过协作讨论和自我测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时调控自学过程,自主完成自学任务,并把疑难问题带到面授辅导课堂询问教师.(3)参加集中面授。学员要按时参加36学时的集中面授辅导,•面授时应预习好课程内容,向教师提出咨询的疑难问题。缺少1/3面授学时者属于未完成教学计划,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4)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学习。学员要独立完成本课程的四次作业,•按省电大要求装订成册;作业不得抄袭或雷同,具体实施见形成性考核说明,学员还要完成案例讨论、小论文、模拟法庭、税法咨询、听审税法案例审判等课程实践环节的学习。
(5)收集学习信息。学员要及时通过电子信箱、•计算机网络收集本课程的教学信息、辅导材料、自测练习、期末复习等学习资源,特别是其他电大的学习资源。
2.教师教学模式
(1)发放自学辅导材料。税法学教学资源—高校或自考等渠道的教学资源可以借用。省电大提供的文字、录像等资源应当在开学初发到学员手中,便于学员自学。
(2)辅导学员制定学习计划与小组合作学习。辅导教师每周至少到学员自学小组辅导答疑一次。•辅导学员选择税法自学方法,指导学员制订自学计划;组织视听音像教材,策划案例讨论,答疑释惑等。
(3)视听教学与集中面授辅导。根据各办学点的实际情况,•把视听音像教学与集中面授辅导结合,采用下去巡教或相对集中,辅导课时,音像为8学时,面授不多于36学时,时间自行安排,把授课时间表报省电大备查。教师应按要求填写辅导进程表,辅导内容应包括:学法指导、课程重点、难点、疑点阐释、学科发展动态介绍,自测与练习作业指导,期末复习问题解答,应试技巧等。
(4)教学信息反馈。各办学点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信箱、电话、•信函与省电大责任教师及时沟通各种教学信息,本课程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学生的需求,期末复习信息等。
(5)作业要求与批改。税法学课程共四次作业,•省电大统一布置的作业—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按按电大税法学考核说明执行。
(6)教学实践环节。税法课程应用性很强,•每个办学点必须强化学员教学实践环节,如组织案例分析课、听审税法纠纷案的审判、模拟税法纠纷案的法庭等临床诊断教学法,培养学员税法实践能力。
(7)期末成绩考核。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与期末闭卷考试组成,•各占的比例按考核说明办;期末试卷百分制,然后按80%比例折合计入总成绩。期考题型如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五种题型。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25%,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35%,比较容易的试题占总数的40%。试题的特点:主观性试题占70%,客观性试题占30%左右;试题引导学员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重视提高理解与应用能力。
3.辅导教师的职责
各点的辅导教师应当符合中央电大改革试点项目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资格和能力,即法学本科毕业或从事三年以上的法学本科教学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开放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操作计算机。
(1)辅导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制订自学计划,•根据每个学员情况指导学员选择符合合同法课程特点的自学方法,进行自学。
(2)检查学员自学小组活动情况,•利用小组讨论或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实时辅导答疑;针对学员的学习问题提出教学建议或修正教学方法;省电大责任教师除参加中央电大教师培训会外,还要通过会议、网络或电子邮件开展师资培训;做好辅导进程记录。
(3)随时答疑释惑,布置、批改学员作业,登分备查。
(4)收集并传递教学信息。辅导教师应及时收集税法的最新司法解释、•典型案例、各高校网上远程教育本课程的资源,把这些信息资源经过梳理筛选再发给学员。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员法律实务能力。•辅导教师务必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法庭辩论、听审、实习等司法实践,训练学员法律实务能力。
(6)进行项目研究。辅导教师应不断总结改革试点项目的教学经验,•写出有份量的教学论文。
税法作业要求、本课程是统服课程,考核对象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选修税法的学生。
2、教材《税法原理》(张守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是本次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教材涉及的现行适用的法规也在考查范围之列。
3、此次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分数为100分。试题类型包括:
(1)名词解释——16%(2)判断并说明理由——25%(3)不定项选择--15%(4)简答题--30%(5)论述题--14%
4、复习重点 第一章税收初阶
1、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2、税收的分类
3、税收的原则 第二章税法总论
1、税法的概念和特征
2、税法的宗旨和原则 第三章课税要素
1、税收的特别措施
2、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 第四章税权分配
1、我国税权的分配 第五章征纳义务
1、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2、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章税法解释
1、税法解释的含义 第七章重复征税
1、重复征税的含义和分类
2、避免重复征税的具体方法 第八章税收逃避
1、税收逃避的含义和方式 第九章税收管理制度
1、纳税申报管理制度
2、税务登记管理制度 第十章税款征收制度
1、税款征收的基本制度(主体制度、征收方式制度、征纳期限制度)
2、税收减免制度
3、税收保全制度
4、税务检查制度
5、税务代理的概念
第十一章商品税法律制度
1、增值税概念和范围
2、营业税概念和范围
3、关税的概念
第十二章所得税法律制度
1、企业所得税概念和税率
2、个人所得税概念
第十三章财产税法律制度
1、契税概念
2、印花税概念 第十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税收复议制度
1、税务复议概念和程序 第十六章税收诉讼制度
1、税收诉讼概念和程序
2、税收复议和税收诉讼的关系
5、说明:对于本次考试涉及的题目类型和难度可以参见往届试卷和章节练习的内容。
最后,我想在这里和各位同学说一下,税法课程的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我相信经过一个学习的努力,大家在这门课程上都是小有所得的。从往届考试的内容和我们的期末复习中,相信大家都已经发现我们的考核是偏向于税法理论的,所以对于过于细致的计算的内容请大家不必惊慌,也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掌握一般的基础性问题就可以了。最后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 税法作业
一、税收及其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
税收有三大特征,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1)无偿性,是指国家征收税款后,对缴纳税款的具体纳税人不需要以对价偿还,也不必支付任何形式的直接经济报酬。(2)强制性,是指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凭借其拥有的政治权力,以法律或法令的形式规定征税者和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受征税对象的所有权属的约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3)固定性,是指国家征收税款,必须事先以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税率多少,以及如何计算征收税。没有税法明确规定,不得征税。
二、税法及其调整对象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部分、这里的税法是指广义上的税法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税法的调整对象
税法的调整对象,指参与税务活动的各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简称税务关系。税务关系包括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构成要素主要有 税法主体,征税对象,3 税目计税依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与申报期限。纳税地点,9 减税免税,违法处理,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对于征税机关、征税人员、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违反税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五税法的分类 按照税法的功能与作用不同进行划分,我国的税法可以分为实体税法和程序税法。
按照征税对象不同进行划分,税法可以分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和资源税法。按照税收是否转嫁进行划分,税法可以划分为间接税法和直接税法。按照税法适用的主体不同进行划分,税法可以分为涉内税法涉外税法和国际税法。
税法作业二
第五章税务信息管理法
一税收征纳关系制度
税收征纳关系制度是保证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税务机关向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征税所形成的征收与缴纳关系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税收分配关系制度和征纳程序关系制度。税收分配关系制度主要是指税收实体法;征纳程序关系制度主要是指税收程序法,税收分配关系制度主要包括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财产税法律制度和行为税法律制度。征纳程序关系制度主要包括税务信息管理法律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务信息管理法律制度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对征纳过程实施的基础性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制度、账簿凭证管理制度、纳税申报管理制度。
二、税务登记管理制度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动、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变化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税收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通过税务登记,税务机关能够全面掌握本地区纳税人的情况,有利于税务机关掌握和监控税源.合理调配征管力量.以减少税款的跑、冒、滴、漏。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纳税人计算税款的准确性,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征收人库。
三、会计账薄管理制度
账簿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连续地记录其各种经济业务的脚册或簿籍。它包括总帐、明细账、日记帐、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凭证是纳税人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他是税务机关进行财务监督、税务检查的主要对象,是确定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是否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重要凭据之一。账簿记录的直接依据,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的或填制的记帐凭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能否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账簿.依法取得和使用发票.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进行核算,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以,记帐凭证、完税凭证,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应纳税额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能否实施有效的监督。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确保国家税收的正确计征。
税法作业三
纳税申报管理制度
纳税申报制度是规定纳税人在发生法定的纳税义务后,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在规定的期限按规定的内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的书面报告的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第25条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请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纳税申报内容制度
纳税申报内容制度,是规定纳税主体纳税申报时所必须申抗的内容的法律制度。纳税申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内其次是随纳税申报表附报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纳税资料内。
每个种税都有相应的纳税申报表,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计税环节、什税方法不同,纳税申报表的格式也不同但各种税纳税申报表的主要内容一般都包括;纳税人的名称、税种、税目、应纳税项目、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计税依据、扣除项目及标准,应纳税额,税款所属期限等。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扣缴义务人的名称、被代扣、代收税款纳税人的名称或姓名、代扣、代收税款所属的期限、应代扣代收税款项目、适用税率、计税依据.应代扣、代收税额以及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应当申报的项目。
三、纳税申报方式制度
纳税申报方式制度,是规定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所必须采取的具体申报方式的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发生纳税义务、代扣代缴义务后.在其申报期内,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纳税。
四、纳税申报期限制度
纳税申报期限制度是规定,纳税上体必须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的具体时限的法律制度。税法采用两种方式规定不同税种的纳税申报期限。一是由单行税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另一种是授权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规定,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及其所应缴纳的税种等予以确定。两种期限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必须按照法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不得逾期。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申报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国家法定的公休假比可以顺延。税法作业四
一、税务检查原则制度
1、坚持依法检查的原则。
2、坚持年与有关部门配合的原则。
3、稽查机构的专业检查与征收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4 坚持专业化分工和监督制约相结合的原则。5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税务检查内容制度
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被查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减税、免税、延期缴纳、税款入库、账务处理等税收征管程序上的内容。
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票领购、使用、保管、缴销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被查单位发票领购、使用及结存情况,特别是对发票的使用及取得的原始凭证真实性、合法性检查。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执行税收实体法的情况及执行各种税收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每个税种税率、计税依据及缴纳情况。解缴。
三、税务检查程序制度
税务检查的程序主要包括选择检查对象、进行检查准备、实施税收检查和检查结果处理。首先,应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确定检查目标,选择税收检查的对象;针对选择的纳税人确定检查对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查阅有关资料;通过对检查项目的调查和核实,确定征收的结果;最终对存在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四流转税的特征
流转税和其他税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征税范围广、税源大。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作为计税依据的,只要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流转额发生,不管是否有盈利,就可以征税。流转税的这个特点确保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使国家的财政收入能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收入及时。流转税是伴随商品(劳务)交易行为的发生而课征的,发生一次商品(劳务)的交易行为,就可以课征一次流转税,因而收入及时。以商品交换和有偿提供劳务为前提。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和有偿提供劳务为前提的,充分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性质和要求。因此,流转税的税率与税目设计、纳税环节与方法等,都同现实经济的客观需要紧密相联,以具体经济条件为最终依据。
征税与商品销售环节和劳务提供过程有密切联系。流转税通常是在法定的销售行为或劳务活动完成、收入取得后加以征收的。
5不考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情况,一律采用比例税率。针对不同的人从事同一经济活动或发生同一经济行为,按照同一标准征税,这符合税收效率原则的要求。6 税额成为商品的价格或服务收费标准有机组成部分。流转税的税额都直接成为商品价格或劳务收费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值税虽然以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价税分离,但对最终的消费者来说,仍然价税合一。正因为流转税税额构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因此纳税人不是负税人,纳税人缴纳了税款之后,通过商品的流通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实质上,流转税是典型的间接税。税法学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税收 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主体 税率 起征点
二、简答题
1、试比较税法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的异同
2、简述我国税法制度改革的目标
三、案例分析
某托运站无证经营两年,未申报纳税,后经税务机关核查,责令该托运站限期缴清所欠税款,但托运站却逾期未缴清税款,税务机关遂依法定程序对其采用强制执行措施,扣押了其托运的部分货物,并查封了该托运站的一个仓库。托运站对此措施不服,以税务机关扣押的货物不属于托运站所有,且一个仓库的价值要超过其应缴纳的税款为由,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撤销税务机关的不当执行措施。
请问: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措施有无不当?法院应如何处理? 税法学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税务登记 纳税申报 自核自缴 税收保全措施
二、简答题
1、简述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范围
2、简述发票管理的内容
3、简述税款征收方式
三、案例分析
某大酒店在1995年至1997年期间,非法设置了两套帐簿,一套用来核算酒店的全部收支和经营成果,据此向主管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另一套帐簿则隐匿了大部分的收入,仅记载其中的一部分,平时即根据此帐簿所记收入来申报纳税。经查实,该酒店合计少缴税款及附加费7万元。
请问: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该酒店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应如何处理? 税法学平时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流转税 增值税 复式税则 销项税额 所得税 税收抵免 居民纳税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辆购置税 资源税
二、简答题
1、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2、个人所得税规定了哪些税收优惠措施?
3、财产税的概念、特征。税法学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行为税 屠宰税 偷税
逃避追缴欠税罪 税务行政复议制度
二、简答题
1、简述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2、简述纳税人抗税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3、简述税务行政复议的特征。《税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根据我国现行税法的规定,税收的权利主体是指()。A、国家
B、人民团体
C、公司
D、社会经济组织
2、税收法规由()制定。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政府
3、税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
A、税务检查
B、税款征收
C、税务登记
D、税收申报
4、根据有关规定,对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应当保存的年限为()A、1年
B、2年
C、3年
D、5年
5、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之后,扩大了经营范围,则纳税人应到税务机关办理()。A、开业税务登记
B、变更税务登记
C、注销税务登记
D、税务登记
6、设立税务师务所,应当有经税务机关审定注册的税务师至少()A、3名以上
B、4名以上
C、5名以上
D、7名以上
7、纳税人没有按照规定将财物、会计制度或财物、会计处理办法报税务机关备案的,必须处以()的罚款,情结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A、5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下
D、3000元以下
8、下列税种属于商品税的有()。
A、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B、车船使用税
C、关税
D、房产税
9、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以上的且财务制度健全的为一般纳税人。
A、100万
B、150万
C、180万
D、200万
10、减免营业税项目的决定权限属于()。
A、国家税务总局
B、地方税务部门
C、国务院
D、工商行政管理局
11、个人所得税是对具有纳税条件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A、法人
B、非法人
C、自然人
D、外籍人员
12、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比例税率。A、30%
B、33%
C、40%
D、45%
13、凡国务院部委级颁发的科学技术奖金都应当()。
A、免征个人所得税
B、征收个人所得税
C、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D、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同时征收资源税
14、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需要照顾和鼓励的,经()批准,可以实行定期减税或免税。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省级人民政府
D、税务总局
15、下列税种不属于财产税的是()。
A、资源税
B、消费税
C、印花税
D、契税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三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税法的本质必然要求税收具有三性,即()。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普通性
D、平等性
E、固定性
2、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税务代理机构可以是()。
A、会计师事务所
B、审计师事务所
C、资产评估事务所
D、律师事务所
E、财政局
3、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A、在境内销售货物
B、进口货物
C、娱乐餐饮业
D、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E、运输、建筑业
4、下列项目中免征营业税的有()。
A、残联举办的服务行业
B、残疾人员本人提供的应税劳务 C、养老院收取的老人入院费
D、养老院举办的对外餐饮业 E、寺庙出售的纪念品收入
5、下列项目中的()属于偶然所得。
A、中奖
B、中彩
C、咨询费
D、书画费
E、安装费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税法
2、税务代理
3、营业税
4、契税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税收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2、简述我国中央税和共享税的税种构成。
3、简述纳税主体的权利。
4、简述我国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5、简述我国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五、论述题(20分)
第二篇:会计税法教案专题
《税法》课程教案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单位:会计系
授课对象:本科层次会计专业 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使用教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2006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___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税法》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税收法规是我国现行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主要由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税收法律体系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要求学生:
1、了解我国税收管理体系;了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了解各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纳税义务人;了解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及缴纳;了解关税的征收管理;
2、熟悉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熟悉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关税等财产税、行为税税种的计算、征收管理及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的规定;
3、熟练掌握:税法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货物退(免)税、进口货物征税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收优惠以及税额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所得来源、确定应纳所得税项目、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税收优惠以及税额扣除;税收征收管理。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税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并能根据税法的原理、方法进行实务处理。
二、课程内容
学时:18周,共36学时
第一章 税法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税法构成要素的全部内容;理解税收和税法的关系;了解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学习本章后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各个税种中。
教学重点:税法的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对税率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税目,税率等要素的具体含义。
四、税法的分类
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目的税类等。
五、税法的作用
第二节 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税法的地位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民主决策的原则
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 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税法的制定
税收法规的法律级次
二、税法的实施
第五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
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税法的分类。
二、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第六节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二、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三、税收执法权限的划分
四、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属于国税系统征收的范围,属于地税系统征收的范围。
第二章 增值税法(8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一般纳税人认定的标准,熟练掌握增值税的计算;理解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熟悉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规定;学习本章后使学生具备能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进行增值税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七种特殊销售行为的销售额的确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
教学难点:对价外税的理解,视同销售行为。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一、征税范围
现行增值税的基本征税范围以及属于征税范围的一些特殊项目和特殊行为,包括视同销售的几种特殊行为。
二、纳税义务人
第二节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二、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认定办法。
三、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税率
基本税率,适用低税率的货物,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
二、销售税额的计算
销售额的确定,七种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三、进项税额的计算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算应纳税额的公式,时间限定以及几个重要规定。
五、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及进口货物征税
一、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适用范围
三、出口退税的计算
四、进口货物征税
第四节 税收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期限
三、纳税地点
四、纳税申报
第五节 增值税发票的适用及管理
一、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二、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三、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四、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五、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六、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的处理
第三章 消费税法(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消费税的计算;理解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学习本章后使学生具备能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进行消费税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销售、委托加工等环节消费税额的计算。教学难点:销售额的确定,已纳税款扣除的计算。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一、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消费税的税目。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消费税的税率
消费税的三种税率形式
二、销售数量的确定
三、从价定率计算办法和从量定额计算办法
计税依据,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四、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
兼营、兼有不同税目、套装产品等情况的税务处理规定
第三节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含义
二、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
三、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第四节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委托加工的含义
二、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
三、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四、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已纳税款的扣除
第五节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一、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消费税政策
二、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的计算
三、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六节
税收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期限
三、纳税地点
四、纳税申报
第四章 营业税法(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熟练掌握营业税的计算;理解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了解营业税的减免。学习本章后使学生具备能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进行营业税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营业额的确定,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教学难点:营业税征税范围的确定,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一、纳税人
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判断营业行为是否为境内的依据。
二、征税范围及税率
税目,税率
第二节
计税依据
一、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一、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目应税行为
二、混合销售行为
三、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
四、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
第四节
税收优惠
一、起征点
二、税收优惠规定
免征及减免的有关项目。
第五节
税收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期限
三、纳税地点
四、纳税申报
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1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基本征税原理,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三档税率的适用范围,掌握该税种的特点。了解这是一个附加税,是一个特定目的税。
教学重点: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税率,计算。
教学难点: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一、征税范围
二、纳税义务人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税率
二、计税依据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征收管理
一、税收优惠
二、纳税环节
三、纳税地点
四、纳税期限
五、纳税申报
第六章 关税法(1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关税的基本征税原理,掌握关税完税价格的审定,具备根据具体经济业务正确计算关税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确定
教学难点:进口货物成交价格的调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对象及纳税义务人
一、征税对象
准许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
二、纳税义务人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
第二节
进出口税则
一、进出口税则概况
二、税则商品分类目录
三、税则归类
四、税率及运用
进口关税税率,出口关税税率,特别关税
第三节
关税完税价格 一、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
二、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其制成品,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货物,运往境外进行修理或加工的货物。
三、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四、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中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保险费的计算
六、完税价格的审定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从价税
二、从量税
三、复合税
四、滑准税
第五节
关税减免
一、法定减免税
二、特定减免税
三、临时减免税
第六节
关税征收管理
一、关税缴纳
二、关税的强制执行
关税滞纳金的征收,强制征收。
三、关税退还、补征、追征
第七章 资源税(1学时)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目
资源税的7个税目,不属于征税范围的项目,单位税额。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课税数量
确定资源税瞌睡数量的基本办法和特殊情况瞌睡数量的确定。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税收优惠
减税、免税项目,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
第三节
税收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期限
三、纳税地点
四、纳税申报
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1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具体判定标准,了解有关该税种纳税义务人的有关规定,熟练掌握扣除项目、税率、计税依据的有关规定,能够正确进行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理解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了解纳税期限及纳税地点的规定。
教学重点: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增值额的确定,税收优惠。
教学难点: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及征税范围
一、征税范围
二、征税范围的界定
征税范围的判定标准
三、对若干具体情况的判定
出售、继承、赠与、出租、抵押、交换、投资、合作建房等具体情况是否属于征税范围的判定。
四、纳税义务人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税率
特殊的税率形式,超率累进税率
二、应税收入的确定
三、扣除项目的确定
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费用,与房地产转让有关的税金,其他扣除项目。旧房及建筑物转让的扣除项目。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增值额的确定,运用超率累进税率计算。
第三节 税收优惠
一、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二、对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三、对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第四节
税收征管
一、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增收管理
二、纳税地点
三、纳税申报
第九章 企业所得税法(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理解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的关系;了解税收优惠、资产的税务处理。学习本章后使学生具备能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进行企业所得税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教学难点:准予扣除项目的标准,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对象
所得额的确定原则,与会计利润的区别联系。
第二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税率
三档税率
二、收入的确定
收入确定的基本规定,收入确定的特殊规定
三、准予扣除的项目
准予扣除项目的基本范围,部分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
四、不得扣除的项目
五、亏损弥补
亏损弥补的含义,弥补年限和弥补来源的规定。
七、关联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八、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使用范围,征收办法。第三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二、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三、递延资产的扣除 第四节 股权投资与合并分立的税务处理
第五节 税收优惠
第六节 税额扣除
一、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的计算,定率抵扣的办法。
二、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分回利润的还原,税收扣除抵免额。
第七节 税收征收管理
一、征收缴纳方法
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终了汇算清缴。
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
三、纳税地点
四、纳税申报
第十章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该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熟悉不同地区适用的税率,掌握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掌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
教学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税率的优惠,生产性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再投资退税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计算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业务人及征税对象
一、纳税义务人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和虽未设立机构场所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然所得的外国企业。
二、征税对象
包括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的含义。
三、税率
企业所得税率,不同地区的优惠所得税率,预提所得税率。
第二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
应税的经营收入的一些具体规定。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三、准予列支的项目
借款利息、交际应酬费、技术开发费、捐赠等扣除项目的具体规定。
四、不得列为成本、费用和损失的项目
五、对若干专门行业或项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具体规定
第三节 自产的税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二、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三、递延资产的摊销
四、存货的计价
第四节
税收优惠
一、减免税优惠
特定地区直接投资的优惠,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能源、交通等项目的优惠。
二、再投资退税
不同再投资方向的退税比例,退税额的计算、管理。
三、亏损弥补
四、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
第四节
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境外所得已纳税款扣除的有关规定及计算。
第五节
关联企业业务往来 第六节
税收征收管理
一、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
二、纳税
三、申报缴纳的具体方法
四、纳税申报表
第十一章 个人所得税法(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所得来源地的认定、应税所得项目,熟悉各项所得的适用税率,能够熟练进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并对有关税收优惠和境外所得税额扣除,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扣缴有一定的了解。教学重点:个人所取得的各项收入的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计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一、居民纳税义务人
居民的含义、纳税义务,临时离境的标准。
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非居民的含义、纳税义务。
第二节
征税范围
一、应税所得项目
十项所得的具体内容和确定。
二、所得来源的确定
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判断。
三、税率
各项所得适用的税率。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一、费用减除标准
各项来源的收入税法均规定了具体的费用减除标准。
二、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三、每次收入的确定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
将所得用于捐赠的,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规定的比例。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其他所得
十二、应纳税计算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包括年终奖、年薪、特定行业职工工资、退职费等等特殊问题的计税规定。
十三、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第五节 税收优惠
一、下列各项个人所得税,免纳个人所得税
二、下列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六节
税收征收管理
一、自行申报纳税
需自行申报的情况及纳税期限、申报方式、申报地点。
二、代扣代缴
代扣代缴的范围,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代扣代缴期限。
三、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的范围及有关管理规定。
四、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第十二章 其他税种(4学时)
教学目的:将教材中的财产税、行为税合并一章讲授,有助于税种之间的联系和理解。主要掌握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及计算,熟悉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的征税范围及有关规定,掌握契税的征税范围及计税依据、纳税义务人等税制要素,了解各税种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教学重点:印花税的计税依据、税率,房产税的计算,车船使用税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契税的征税范围。
教学难点:印花税税率,车船使用税的计税依据。
教学内容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纳税义务人
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土地使用权共有、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等特殊情况下纳税义务人的确定。
(二)征税范围
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内的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
(三)征税依据
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具体确定的办法。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实际占用应税土地面积×适用税额
(四)税收优惠
免缴土地使用税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减免的土地。
(五)税收征收管理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纳税申报。
二、房产税
(一)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二)征税范围
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三)计税依据和税率
从价计征的计税依据与税率,从租计征的计税依据与税率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房产余值的确定,年租金收入的确定。
(五)税收优惠
(六)税收征收管理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纳税申报。
三、车船使用税
(一)车船使用税的征税对象
机动车,非机动车,机动船,非机动船。
(二)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率,计税依据,对车辆税额和船舶税额的几个具体规定。
(四)车船使用税的税收优惠
(五)税收征收管理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纳税申报。
四、印花税
(一)印花税的纳税人
立合同人,立据人,立帐簿人,权利许可证照的领受人。
(二)印花税的征税对象
十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印花税的税率,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四)税收优惠
(五)税收征收管理
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印花税的缴纳方法,印花税票,印花税的违章处理。
五、契税
(一)契税的征税对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应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二)契税的纳税人
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契税的税率,契税的计税依据,(四)税收优惠
契税优惠的一般规定,特殊规定。
(五)税收征收管理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纳税申报。
第十三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税收征管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关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以及纳税申报的有关规定,掌握税款征收的具体方式和税款征收制度,特别是熟练掌握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具体性是和适用条件。了解有关法律责任的内容。教学重点:税务管理,税款征收方式,税务检查。
教学难点:税收抱拳于强制执行措施的形式及适用条件,偷税等妨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三、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四、税收征收管理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税务管理
一、税务登记管理
开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税务登记证的作用和管理。
二、帐簿、凭证管理
帐簿、凭证、发票的管理以及税控管理。
三、纳税申报管理
纳税申报的对象、内容、期限、要求、方式,延期申报的管理
第三节 税款征收
一、税款征收的原则
二、税款征收的方式
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委托代征税款,邮寄纳税。
三、税款征收制度
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制度,延期缴纳税款制度,税收滞纳金征收制度,减免税收制度,税额核定和税收调整制度,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欠税清缴制度,税款的退还和追征制度,税款入库制度。
第四节 税务检查
一、税务检查的形式和方法
二、税务检查的职责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一、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二、扣缴义务人违反帐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四、对偷税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
五、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六、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七、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八、抗税的法律责任
九、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十、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十一、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
十二、非法印制发票的法律责任
十三、有税收违法行为而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
十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
十五、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法律责任
十六、不移送的法律责任
十七、税务人员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
十八、渎职行为
十九、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二十、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第六节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一、纳税保证
纳税保证人,纳税担保范围,纳税保证责任,纳税担保书的填列内容,纳税担保时限。
二、纳税抵押
可以抵押的财产,不得抵押的财产,抵押办理程序。
三、纳税质押
动产质押,权利质押,质押的处理
四、法律责任
本课程参考文献:
1、李金龙主编,《税收案例评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樊虹国、满莉编著,《新避税与反避税实务》,中国审计出版社,2003年6月;
3、高金平著,《纳税疑难案例精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9月;
4、王曙光主编,《税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5、傅广军主编,《新会计制度下的税务案例》,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年1月;
6、吴坚真主编,《税法与税务会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7、苏春林主编,《税法及纳税操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执笔人:易茜
2006年10月25日
第三篇: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负责人:
二、学时与学分:
三、课程性质:选修课
四、适用专业:会计
五、使用教材:王莉主编.税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4
六、参考书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4
2、纪金莲主编.《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
七、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八、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税法》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主要讲授的是指纳税义务人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为了其财务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设立、经营、投资乃至消亡的过程中,所做的纳税方案选择。《税法》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认知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税收筹划专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该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拓展培养人才的领域,寻求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学习和掌握税法、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联系我国的经济实践和税收环境,掌握税收筹划的技巧和具体税种的筹划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税收筹划需要。
十、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税法总论
一、教学内容
1、税收的概念
2、税法概述
3、税法的构成要素
4、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税法要素,尤其是最基本的要素、核心要素;熟悉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的区别;了解税收法律关系。
三、重点、难点
1、税收的特征
2、税收的职能作用
3、税法的概念特征
4、税法的构成要素
5、税收的实体法与程序法 第二章 增值税
一、教学内容
1、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增值税得出口退免税
4、增值税的发票管理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熟练掌握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熟悉进口货物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了解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熟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三、重点、难点
1、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2、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3、当期销项税额与当期进项税额的确定
4、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第三章 消费税
一、教学内容
1、消费税概述
2、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纳税人和税目、税率
3、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熟练掌握自产自用、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税额的计算;了解消费税的征收管理;熟悉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三、重点、难点
1、新的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以及税目税率设计
2、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3、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混合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4、自产自用、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
一、教学内容
1、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
2、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的基本法律内容
3、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教育附加的计算
4、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
三、重点、难点
1、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范围以及税率
3、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教育附加计税依据以及优惠政策
4、城市维护建设说的计算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
一、教学内容
1、企业所得税概述
2、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熟练掌握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的范围、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包括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少额;正确确定收入总额;熟练掌握准予扣除的项目和不准扣除的项目,以及扣除标准;熟悉资产的税务处理,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重点、难点
1、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2、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4、税收调整的增加额、税收调整的减少额、收入总额
5、准予扣除的项目和不准扣除的项目,以及扣除标准
6、资产的税务处理
7、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
一、教学内容
1、个人所得税概述
2、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3、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4、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所得来源的确定;掌握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规定;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各纳税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了解相关项目所得的税务处理,熟悉征收管理的内容。
三、重点、难点
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以及税率的规定
3、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的计税依据
4、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5、应纳税额的计算
6、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第七章 其他税法 关税
一、教学内容
1、关税概述
2、关税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税目、原产地规定
3、应纳税额的计算
4、征税管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熟练掌握关税征税对象的范围、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包括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少额;正确确定收入总额;熟练掌握准予扣除的项目和不准扣除的项目,以及扣除标准;熟悉资产的税务处理,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重点、难点
1、关税的特点
2、关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4、税收调整的增加额、税收调整的减少额、收入总额
5、准予扣除的项目和不准扣除的项目,以及扣除标准
6、资产的税务处理
7、应纳税额的计算 房产税
一、教学内容
1、房产税的纳税人
2、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3、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4、房产税的减免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房产税的计算;熟悉房产税的减免。
三、重点、难点
1、房产税范围
3、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4、房产税的减免
一、教学内容
1、印花税概述
2、印花税的基本法律内容
3、契税概述
4、契税的基本法律内容
5、契税税额的计算
6、契税的征收管理
7、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印花税和契税的特点,作用,征税范围及减免。
三、重点、难点
1、印花税、契税的概念及特点
2、印花税、契税的征收范围
3、印花税、契税的计税依据及税额的计算
土地增值税
一、教学内容
1、土地增值税概述
2、土地增值税的基本法律内容
3、土地增值税的计算与征收
4、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了解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三、重点、难点
1、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3、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
4、土地增值税的计算 车船使用税
一、教学内容
1、车船使用税概述
2、车船使用税的基本法律内容
3、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车船使用税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熟悉车船使用税的减免规定。
三、重点、难点
1、车船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2、车船使用税的计税依据及税额的计算
3、车船使用税的减免规定 资源税
一、教学内容
1、资源税概述
2、资源税的基本内容
3、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资源税的税收优惠
5、资源税征收管理
6、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资源说的税收优惠,了解资源税的征收管理。
三、重点、难点
1、资源税纳税人、税目的规定
3、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4、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八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一、教学内容
1、税务管理
2、税款征收
3、税务检查
4、法律责任
5、综合案例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税款征收的有关规定;熟悉税务管理要求。
三、重点、难点
1、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2、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
3、税务检查的主要内容
4、法律责任
十一、课程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会计学专业教学和实践。为确保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和业务处理方法,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实验课以及综合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灵活地处理实际业务。
第四篇:税法实验教案
《税法》
实 验 授 课 教 案
实验
一、税务登记与开具增值税发票
实验名称:税务登记与开具增值税发票 实验项目编号:0001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了解税务登记流程,掌握增值税发票填开要求及注意事项 实验要求:99财经网---网中网 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及增值税模拟开票系统。实验内容:
1、税务变更登记
2、税务撤销登记
3、领购增值税发票,读入增值税发票
4、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5、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填开增值税普通发票
实验环境: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及增值税模拟开票系统 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增值税专业发票开具对象
实验
二、增值税计算与申报
(一)实验名称:增值税计算与申报
(一)实验项目编号:0002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掌握不同企业不同业务增值税的计算,包括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实验要求:掌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实验内容:
1、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
1)一般购进业务进项税的计算 2)进项税转出的计算 3)销项税的计算
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3、营改增企业增值税的计算 实验环境:网中网 税务会计课程 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进项税转出业务,特殊销售的销售额的确定,视同销售规定
实验
二、增值税计算与申报
(二)实验名称:增值税计算与申报
(二)实验项目编号:0002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增值税申报的资料要求及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 实验要求:了解申报表主表及附表结构,熟悉各个栏目的含义及填写要求,能完成指定企业的增值税申报。
实验内容:
1、填写增值税申报表主表
2、填写增值税申报表附表
(一)至(四)
3、填写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
实验环境: 99财经网-厦门网中网 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增值税申报表及附表的数据应该对应。
实验
三、消费税计算与申报
实验名称:消费税计算与申报 实验项目编号:0003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增消费税的计算及申报资料的填写。
实验要求:了解申报表主表及附表结构,熟悉各个栏目的含义及填写要求,能完成指定企业消费税的申报。
实验内容:
1、消费税的计算(从价税的计算,从量税的计算,复合计税)
2、消费税申报资料的填写
实验环境: 99财经网-厦门网中网 税务会计及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 实行复合计税的商品消费税的计算
实验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一)实验名称: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一)实验项目编号:0004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练习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实验要求: 掌握企业计税收入的确定,准允扣除的项目及其扣除标准的规定实验内容: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实验环境: 99财经网-厦门网中网 税务会计及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 计税收入的确定,准允扣除的项目及其扣除标准
实验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二)实验名称: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二)实验项目编号:0004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掌握企业所得税月度(季度)预缴申报表的填报实验要求:99财经网---网中网 税务会计及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 实验内容:
1、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2、不征税收入和税基类减免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
实验环境:99财经网-厦门网中网 电子报税模拟教学及税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 利润表及科目发生额之间的关系
实验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三)实验名称: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三)实验项目编号:0004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掌握核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新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实验要求:99财经网---网中网 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及税务会计课程。实验内容:
1、核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申报
1)按收入核定 2)按成本核定
2、新企业所得税的申报
实验环境: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及税务会计课程 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 核定征税的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实验
五、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
实验名称: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 实验项目编号:0005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知识,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实验要求:99财经网---网中网 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及税务会计课程。实验内容:
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
2)、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承租所得税的计算 3)、劳务报酬及稿酬所得税的计算 4)、其他所得所得税的计算
2、年收入超12万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 实验环境:电子报税模拟教学课程及税务会计课程 考核方式:提交作业及实验报告
注意要点:11项不同的个人所得计算所得税时的扣除标准。
第五篇:经济法与税法教案
第一讲 经济法概述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经济法的概念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调整的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经济实体在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经济管理关系即纵向经济关系。包括国家(国家机关及其授权组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宏观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企业等社会组织自身的微观经济管理关系,比如税收、金融、物价调节、土地规划等等。
(二)经营协调关系
经营协调关系,即专指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横向经济关系。这一概念与经济协作关系概念不同,它包含着经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竞争关系。大体上说,经济法主要调整由国家计划制约的、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或涉及全局利益的。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经营协调关系。横向经济关系包括经济联合关系(如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经济协作关系(联营中的合同型联营)和经济竞争关系。
(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是指在企业等组织内部各组织之间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主要指有关内部领导体制、经济责任制、内部承包、内部经济合同、经济核算制等方面发生的关系。
(四)涉外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关系,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比如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五)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三、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的本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阶级性;二是指它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律属性。中国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体上也体现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其不同于剥削阶级法律的应有的阶级性。我们所述的经济法的法律属性,是经济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本质和功能。
(一)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首先,经济法在调整对象上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环节和部门。其次,在调整方法上综合运用行政的、民事的乃至刑事的调整方法。
(二)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整具体经济关系,促进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三)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 :经济法是保护个体利益和社会全体利益相结合的法律。
(四)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传统的行政法的主旨思想是“行政权力本位”。传统民法是以个体为本位,以权利为主导,即以“个体权利本位”作为自己的主旨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是以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的。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要首先对社会负责。在对社会尽责的基础上享受权利、获得利益。社会责任本位绝不是什么“企业义务本位”。因为它要求国家和企业都要对社会负责。“社会责任本位”思想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四、经济法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部门规章
(六)司法解释
(七)国际条约或协定(限于我国参加制定或认可的)
五、经济法的体系
经济法的体系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经济组织法、市场运行法、经济保护法和经济监督、调控法。
第二讲
经济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经济法律关系 一、概述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关系经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调整后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须由此三个要素构成。一个经济法律关系必须首先有参加者(主体);参加者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确定彼此享受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此即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参加者通过设定权利义务所要获得的财物,所要实现的行为,即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构成经济关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1)、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2)、经济活动主体:这类主体主要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个人。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
1、权利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施一定的经济行为。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实现时,有权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机关给予强制力保护。
2、义务
(1)义务主体必须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
(2)义务主体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3)义务主体不依法履行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和特征
(一)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经济内容分
(二)按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性质分
(三)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分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组织的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
第三讲
合同法
教学目的:了解合同及合同立法概况,理解并掌握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直至终止全过程的基本制度,明确合同法的重要作用。
一、合同概念
(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分类:
1、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2、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3、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4、主合同与从合同。
二、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法立法概况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合同法的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守信原则
三、合同的订立
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一般情况下,承诺生效时合同即为成立。
四、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1、合同一般应具备的条款:合同内容即为合同条款,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
2、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为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二)合同的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
五、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口头形式 书面形式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 合同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
六、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即指缔约人因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和他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害,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七、合同效力概述
合同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强制力
八、合同履行概述
(一)、合同履行概念: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活法规定,全面适当的完成各种承担的合同义务,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
(二)合同履行的原则
1、适当履行原则
2、协作履行原则
九、合同履行的基础规则
十、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十一、合同的保全
十二、合同的变更、转让及终止
第四讲
金融法
教学目的:了解金融方面的立法概况及的基本内容
一、银行业监督管理概述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主体:
1、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
2、地方政府、各级有关部门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对象: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含在境外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监管的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独立监管原则;国内外协同监管的原则;审慎监管的原则。
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督管理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变更、终止的批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的审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任职资格的审查。
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常性监督管理:非现场的监督管理;现场检查;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措施
要求报送及责令披露有关信息;基于审慎监管的措施:现场检查;责令限期改正;监管谈话;接管或重组;撤销;对相关人员采取的措施。
五、中央银行概述
(一)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充当着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种角色。其全部资本有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二)职责范围 两个部分,一是依法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二是履行一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三)组织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反而分支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
六、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业务
(一)主要业务内容:货币政策;经营国库;代理经营政府债券业务;银行间清算业务;人民币管理:印制、发行管理、流通管理、残币管理。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限制
七、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会计:财务预算制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直接的检查监督;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检查监督;信息监督管理。
八、法律责任: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行为;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法律责任。
第五讲
税法的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税法及其调整对象,税收及其特征。
一、税收
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2税收三大特征: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
3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 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税法体系:是指构成税法全部内容的各种规范的有机体。
5税法调整对象:是指参与税务活动的个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税收法律
1税收法律关系:是指通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及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2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2)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从形式上看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3)税收法律关系在涉及财产所有权方面具有无偿性。
(4)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不取决与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3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税收法律关系征纳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税法构成要素:
(1)税法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和纳税主体。
(2)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目:是征税客体的具体化。
(4)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包括A定额税率B比例税率C累进税率。
(6)纳税环节:是征税对象的征税点在社会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分布。
(7)纳税与申报期限
(8)纳税地点
(9)减税免税:包括A法定减免B特案减免C临时减免
(10)违法处理
四、税法分类:
A按功能与作用划分:实体税法,程序税法
B按征税对象划分:流转水产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C按是否转嫁划分:间接税法,直接税法。D按适用主体划分:涉内税法,涉外税法。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时开始征税的临界点。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
第六讲
税罚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税法的沿革
教学目的: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税法制度的内容。
一、原则和具体原则
1税收的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准则,它包括税收的基本
2税收的基本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
(2)税收效率原则
3税收的具体原则:是指在某一经济时期或某一经济时期内的部分税种适用的准则。
(1)财政原则
(2)宏观调控原则
二、1税法的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指导税法活动的准则。
(1)税收法定原则
(2)税法公平原则
(3)税法效益原则
2税法的具体原则:是指在某些税法活动中所涉及的税法原则。它包括A实质征税原则B简化手续原则
三、1我国原税法制度存在的弊端:
(1)税法制度不统一
(2)政府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不规范
(3)原税法制度已不能适应生产要素全面进入市场的要求
2我国现行税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1)流转税法制度的改革
(2)企业所得税法制度的改革
(3)个人所得税法制度改革
(4)其他税法制度的改革
(5)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改革
第七讲
税款征收管理法
教学目的:税款征收管理制度,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制度,税款征收方式制度,税款征收措施制度。
一、1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税款收缴入库,是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归宿。
2税款征收方法:
(1)按照计算方法分类A查帐
B查定
C查验
D定期定额征收
(2)按照缴库渠道分类
A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 B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 C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D委托代征税款 E邮寄申报纳税 F其他方式
(3)按照征收手段分类A纳税人自核自缴和自报核缴B税务机关强制征收
2税款征收措施制度:
(1)加受滞纳金制度
滞纳金:是指有缴纳税款义务的纳税人不按时缴纳税款时,主管税务机关从滞纳之日起,按日按比例加收的金额。
(2)税收保全措施
税收保全:是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应征税款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情况,为确保税款征收而采取的措施。
(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4)欠税清缴制度
欠税:是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行为。
(5)税款延期缴纳制度
(6)税款的退补和追征制度
(7)减税、免税管理制度
二、1税款征收检查制度:是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法律制度。
它包括:(1)税务检查原则制度
(2)税务检查内容制度
(3)税务检查程序制度
(4)税务检查权利、义务制度
第八讲
流转税法
教学目的:流转税的特点,构成,我国增值税制度的特点与内容;我国消费税制度的内容。
一、1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依据,选择流转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征收的一类税。
2流转税的特点: 3流转税的种类:
二、1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额或商品附加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2增值税的特点: 3增值税的类型;
4增值税的税额计算(重点讲授)5我国增值税制度的特点: 6增值税的纳税人:(1)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会计核算健全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2)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为:
A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
B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7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销售货物
(2)进口货物
(3)提供加工劳务、修理修配劳务 8增值税的税率:
(1)基本税率——17%(2)低税率——13%(粮、油、水、气、煤;农药、农膜;图书、杂志、报纸。)
(3)零税率——出口货物 9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
(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管理
(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管理
(3)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管理
(4)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时,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处理
(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
(6)对代开、虚开专用发票行为的处理
三、1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2消费税的特点:
(1)消费税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
(2)消费税税率具有差别性
(3)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具有单一性
(4)消费税的征收方法具有灵活性
(5)消费税税负具有转嫁性 3消费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