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全神贯注》教案 鲁教版
《全神贯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资料。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快速默读,说说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段资料中的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如果我说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人公罗丹。那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学生说。
(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雕塑家的?„„
(二)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是啊,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罗丹的挚友——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
1、读课题《全神贯注》。
2、同学们,什么是全神贯注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吗?(专心致志、聚集会神„„)
3、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能用“全神贯注”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
4、小结:你看,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件事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起来,读一读。
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邀请 挚友 径自 上锁 仪态端庄 叽哩咕噜 痴痴地 斯蒂芬·茨威格
指名读。
理解“挚友”。什么样的朋友叫挚友呢?(关系很好的朋友、患难与共的朋友、知己、至交„)
“径自”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径自”所在句子读一读,理解一下。指名说。(只顾自己„„)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齐读词语。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体验“全神贯注”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最能体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呢?(第二段)
2、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前后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起先情绪怎么样?激动。板书: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哦,你是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很激动,是吗?那你把他激动的情绪读出来。罗丹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更加激动了。板书:更加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这句话中让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词?越干越有劲,(说明罗丹改得很满意)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他做得很认真。)带着你的理解去读读这个句子。
罗丹的情绪还发生了什么变化?陶醉了。板书:陶醉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提示,我觉得他改着改着,不知不觉地陶醉了,表现在文中的哪个句中呢?
●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他工作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他如痴如醉地工作着,甚至忘记了有他的挚友在)
是啊,罗丹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工作着,大约过了一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直到这时,罗丹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板书:平静
3、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
(动作、神态等)语言描写在文中哪个句子?
你看,原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三、拓展训练,深化主题
1、是啊,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着被他所遗忘的挚友茨威格,怪不得给茨威格留下如此深的感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顺势出示茨威格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学生齐读。
3、小练笔:同学们,茨威格的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名言,使很多人受到启发。那么你能否将的感受写成名言呢?
4、指名学生交流,并命名某某同学的格言。
四、作业布置: ☆
1、选择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将自己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 模仿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罗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茨威格在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激动-更激动-陶醉-平静 动作、神态、语言
第二篇: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知音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解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
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解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读文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5.师:既然伯牙是个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伯牙所念——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指名背诵。
4.师生一起背。(邹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中访友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的心,去会晤“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山中访友》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犬吠(fèi)湛(zhàn)蓝衬(chèn)托仪(yí)式
凝(níng)望树冠(guān)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访问了哪些朋友?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交流明确:
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下面,让我们跟着,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小结:
这就是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这段文字写出了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_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A案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_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_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_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_亲)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第三篇: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日积月累
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日积月累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4、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5、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牧)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第四篇: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四大部分。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等栏目。
(二)学期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200个字,会写220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初步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3.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8次左右。
4.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能简要转述;能向人请教,与人商讨;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人;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上课思维比较活跃,积极举手发言,但也存在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的状况。经提醒后,会有短时间的改善。书写习惯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较随意的学生。个别学生作业拖拉现象也有较大的改进。
习作写话,要养成学生搜索素材、积累素材的习惯,培养认真检查所写的话的习惯,把每一句话写清楚,写通顺。
三、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
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
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二)阅读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
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还可以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
(三)口语交际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四)习作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注重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五篇: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定稿]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邢燕
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所教班级四十五名学生。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拼音不认识,因而一般的汉字学生不会读,更谈不上阅读和写作了。
教材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40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选读课文8篇。
教材有八个专题,每一个专题单元都有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都有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四篇文章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点连接话,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是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一些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者“阅读连接”,提供了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次要求识字204个,会写186个。要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查,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
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的。
教学目标
本册旨在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焦急、作文、综合性学习等的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的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识字方面
1.识字202个,会写186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字临摹字帖。
阅读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轻易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口语交际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名报地讲述见闻,并说车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作文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的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的2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 一 识字、写字教学
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绳子都注音,学生识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懂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做指导。在教学中,要是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选读课文总的生字,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随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做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之间间架结构,把字写的端正,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重在求质。对于要写的绳子、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巩固。
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其书写兴趣和爱好。二 阅读教学
本册既要完成中年级的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高年级的阅读做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有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的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泡语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精读课文,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要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思,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知道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一是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就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这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上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还要结合泡泡语的提示:比如《万年牢》中课文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是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题目,可以作为引领全文学习的思考题。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提出要求并酌情检查,通过引导和交流促进阅读,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更多、更广泛地阅读。三
口语交际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另外要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以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
在互动交流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的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另一个人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把口语交际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 5 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特点 1 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评改
注意:1 启发学生,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