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时间:2019-05-13 01:1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快速阅读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外探究、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第二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长行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鲁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复习总设想

(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2)、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复习总安排

第一阶段:从12月27日到1月8日,全面复习语文考试中的基础积累与运用、古诗文板块的考试内容。

首先,12月27日到12月31日,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课文中所要涉及到的知识点。这个时间段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复习内容确定在教材中的实记知识,即拼音字词、古文诗歌的背诵记忆,力求做到绝大部分的学生切实掌握,另部分学生基本掌握。

另外,元旦节三天假期,精选记叙文、说明文作为假期作业,进行专项练习。

其次,1月3日到1月7日,分专题复习“基础积累与运用”考试板块的相关内容,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第二阶段:从1月10日到 1月21日,进行“现代文阅读”板块的考试内容,我准备大胆取舍教材的复习内容,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三、主要措施与方法

1、单元与综合练习结合,分工到人,适时训练,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

2、分题型进行单项训练,主要是三大块:

(1)积累运用。此项内容注意印发一些资料,补充学生的积累,如古文阅读训练。语言运用、改错再做专项训练,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减少失分。

(2)重点搞好阅读理解的复习。课内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语段,注重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落实一个“规范性”。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①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两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②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期末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我准备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对课文中的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细化,以帮助学生横向、纵向进行记忆和理解。

(3)作文训练穿插进行(每周2个左右)。作文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概括叙述的空洞弊病,加强训练,充分利用日记进行片段训练,分写人、写事两类进行训练,同时印发一些优秀作文作为典型进行分析。另外,让学生会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让学生明确每一类文章的写法。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限时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初二语文期末复习力求做到精选精练,指导方法,双基训练与能力提高并重。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竹影》教案

教学目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内容;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竹影》。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差不齐

cēncī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2、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细读5、6自然段。)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师小结: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

18、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

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九、课后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精品教案 鲁教版

杜甫诗三首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这三首诗是杜甫在不同历史时期写的,学习时,在读读背背的基础上用心把握作品风格的变化,并体会作者远大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歌的背诵比较喜欢,但理解其中的语言及意境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应在 课堂上组织好合作与探究的活动,助其感悟诗中所含的意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增体味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准确掌握实虚词含义和用法。教学难点:诗歌的思想内容。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搜集杜甫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岳》

本课时教学目标

能背默前两首诗歌,流利翻译,把握诗歌主旨。授课过程

一、导语:(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甫的两首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两首诗,一起来感 悟一下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或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朗读,正音:(3分钟)

岱、夫、眦。

三、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诗歌。(4分钟)

四、学生分小组探讨字词、句子意思,教师统一订正:(7分钟)字词:

割:划分。决:裂。凌:登上。绝顶:极顶,最高峰。

诗歌大意:泰山到底有怎样的景象呢?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景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看那山中云雾迭起,禁不住胸怀激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总有一天我要登上那泰山的最高峰,放眼望去,周围的群山都会变得更加渺小。

五、简析诗歌:(8分钟)

1、背景:736年,诗人离开长安,到兖州(今山东)省亲------其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2、内容简析:

全诗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1)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一二句是远望所见。

三四句是近望所见:第三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第四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的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五六句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七八句含义: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3、主旨:这首诗歌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了诗人早年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春望》

六、生齐读诗歌,并正音:(2分钟)

抵、搔、簪。

七、学生再次朗读,试背诵诗歌。(3分钟)(不做硬性规定,看学生个人能力)

八、学生分小组探讨字词、句子意思,教师统一订正:(3分钟)字词:

城:长安城 感时:感伤时事 三月:几个月 抵:值 浑欲:简直 翻译:

国家残破,山河尚存,京城的春天凄凉,草木丛生。感伤时事看见花就想落泪,怅恨离别,听到鸟叫就心惊,战火连续几个月,一封家信值万两黄金。愁白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插不住簪子。

九、简析诗歌:(8分钟)

3、背景:756年,安史叛军攻下长安,唐肃宗即位,杜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俘虏,因官职低微,未被囚禁,本诗写、于次年三月。

4、内容简析: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背景,突出了荒凉的氛围。颔联:触景生情,寄情于物。颈联:表达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尾联:反映作者忧愁难解。

本诗分为两层,前两联以写景为主,后两联以抒情为主。

5、主旨:哀叹春城败象,表达诗人热爱国家,思念亲人,忧国忧民,渴望安宁幸福生活的愿望。

十、课堂练习(5分钟)

默写原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2分钟)准确掌握实虚词含义和用法。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导语(3分钟)

昨天,诗人杜甫带我们游历了雄壮的泰山,兵荒马乱的长安城,今天他还会带我们到一个石壕村的地方。那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发生了一幕人间悲剧啊!假如被搬演上舞台,一定会让全场观众哭成一片。

三、写作背景(5分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教师补充说明:这个背景使我们了解到,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的情况,而《石壕吏》讲述的这个故事是作者亲眼目睹的当时生活中真实的一幕。

(多媒体展示)

三、整体感知(12分钟)

1、字音:

壕(háo)邺(yè)戍(shù)逾(yú)妪(yù)咽(yè)

2、主旨

通过对石壕村老翁一家悲惨遭遇的叙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

3、篇章结构和段意

第一部分:(1段)故事发生:写差役夜里到石壕村抓人。

第二部分:(2、3段)故事经过:以差役的一呼一怒和老妇的一啼一苦,形象地表现了兵役制度的残暴,具体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

第三部分:(4段)故事结局:照应开头,写老妇被抓、诗人告别的凄凉情景。

四、精读研讨(15分钟)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时间(暮)地点(石壕村)事件(有吏夜捉人)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

老妇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或:妇(苦)吏(怒)作者(悲愤)

2、老翁为什么要“逾墙”?

明确:战争残酷、年老力衰。

3、“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老妇”的致词可分为几层?致词的内容是老妇一口气说 下去的吗?

明确:作者。三层。

第一层(前六句):听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应征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

一家人已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

4、事的结尾一段暗示了什么?你对独与老翁别作何感想呢?

明确:暗示老妇被抓服役。以我“独与老翁别”,写出了老妇被差役带走后家中冷落凄惨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的蛮横残暴,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诗人对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捕吏的凶残表示愤慨等。

五、拓展延伸(3分钟)

讨论:官吏来老妪家捉壮丁,如果要捉一个去,你认为谁去好?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谁都不该去。作者目睹了石壕村老妪一家人的不幸,它告诉人们战争使人民经受着太多的苦难,这不是老妪一家的不幸,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六、课堂小结(3分钟)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是一首心忧天下,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曲。哭唐的泪水,一半源于杜甫,走进杜甫就像走进一座大山。让我们永远铭记这首诗,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音乐声中学生齐背这首诗。

七、作业(2分钟)

A、课后习题 B、做本课《伴你学》

八、板书设计

石壕吏

杜甫 吏夜捉人→妇前致词→独与老翁别

吏(怒)妇(苦)作者(悲愤)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 www.5y kj.co m 《敬畏自然》教案 学习目标: 、加强字、词、句的积累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3、领悟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4、增强......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

    推敲语文教案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 感受体育》教案 鲁教版

    综合性学习感受体育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开放性原则。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死海不死》教案 鲁教版

    课评一:教学录相“死海不死” 初中生,年龄约在13~14岁之间;学生有一定知识和语文基础,对汲取知识态度积极,乐于思考。 二、授课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2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2鲁教版 教学设想:要“避免将语文教学引入‘研究语言’的误区,丧失‘学习语言’的本质规定。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内外大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短文两篇》教案 鲁教版(推荐阅读)

    《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枯叶蝴蝶》教案 鲁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枯叶蝴蝶》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