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枯叶蝴蝶》教案 鲁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枯叶蝴蝶》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 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教具准备: 《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生:美丽的 生:五颜六色的 生:五彩斑斓的 生:漂亮的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生:5只 生:7只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
(二)枯叶蝴蝶档案
师:那么,对于枯叶蝴蝶你了解多少?你预习课文的时候都查到哪些资料? 生:读自己所查的资料
师:同学们查的比老师还多,老师也查到了一些有关于枯叶蝴蝶的资料,请同学们集体读读(大屏幕显示)
师: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生:想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师:那么,今天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这篇文章不长,老师很想给大家读一下,大家想不想听?生:想
师:老师有3个要求。
1、标上段号
2、思考为什么它形似枯叶?
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师朗读完课文学生回答)
(四)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五)合作探讨 小组释疑
师:下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将问题记在卡片上。如: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六)让情感在对话的天空升华
师:通过同学们组内积极的合作、激烈的争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枯叶蝴蝶、人类、作者徐迟这三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下面请同学看一段采访: 教师拟定采访稿:
(1)枯叶蝴蝶,你很美丽,尤其是张开翅膀的时候,可是,为什么要阖上翅膀?(2)你知道吗?这种做法非但没有保护到你,还加重了你的灭亡?(3)人类,枯叶蝴蝶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视法律不顾仍执迷不误?
(4)徐迟先生,您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枯叶蝴蝶的灭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七)心灵对话的舞台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枯叶蝴蝶、捕蝶者、作者徐迟说什么?(一句最简洁的、最真诚的话语表达心声)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交流: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1)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2)人类,我想对你说:“------------------------。”(3)徐迟先生,我希望您:“----------------------。”
(八)放飞想象的翅膀
师:由枯叶蝴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写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提示:可多角度立意,可以抨击那些见利忘义者,可以联想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谈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
(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十)布置作业
作业:假如我是最后一只枯叶蝴蝶„„..我是一只寂寞的蝴蝶 秋风里 阖上我的翅膀 如同一片飘落的枯叶 我是那一只枯叶蝴蝶 并不想有人留意我的存在 我想逃开那些关注的目光 我向往着自由 向往着肆意的快乐 于是将我所有的美丽 换取了一身憔悴 枯萎 没有娇艳的容颜没有柔曼的舞姿 也没有轻如鲛纱的美丽翅翼 只有一个形象的 如蝶般凄美的名字 我以为这样刻意伪装 便会逃开所有猎射的眼神 以为和我周围的世界 浑然一色 便可以去自由的飞舞 但我 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 不是因为我的美丽
而是用来隐蔽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个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他们的真相。教学反思
《枯叶蝴蝶》是著名作家徐迟写的一篇哲理散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哲理美。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从而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章中,作者用鲜明的对比,既有枯叶蝶在阖起两张翅膀时的憔悴和张开翅膀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又有枯叶蝶和其它不伪装的美丽蝴蝶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但它并没有因此而逃脱人类的捕捉。从而说明装假作伪的行径瞒不过聪明的人。因此,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你想想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那些偷盗抢的罪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虽然曾经过着消遣的生活,可到最后他们的下场又是什么?是穷困潦倒?是监狱?还是下地狱?而那些为民服务的忠臣,那些为国为民做贡献、老老实实赚钱过日子的工人,那些富有爱心、善良的人们,他们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所以,做人要真。
最后,作者以“我要”、“我愿”表明自己的心迹,表现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有隐含着做人要表里如一,不需要伪装的道理。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作者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让人读了之后,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在执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坚持在语文课中要品读语言,让学生在品读中悟哲理,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思这节课,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加强了朗读指导,让朗读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生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上的写作特点,在不停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当然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自主的“学”,“学贵在质疑”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增设了“质疑解疑”这一过程,给学生一个“问”的平台,让思想在这里得到碰撞,本节课我对“对话式课堂”进行了尝试,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发散思维,张扬个性,学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捕蝶者对话(与全人类对话),当然也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的天空里,情感得到升华,在对话的天空里,联系生活中人和事,感受徐迟《枯叶蝴蝶》所含哲理。本节课的末尾,让学生畅谈自己所得收获,在这个环节我写了一篇下水文《假如我是最后一只枯叶蝴蝶》,本来是配乐读,结果没有播放出来,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调试好,工作上不够严谨,下水文(这首小诗)是为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感悟哲理,本节课在这里得到升华,学生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读中学写,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但由于自己的拖沓,加上本节课的容量过大,导致拖堂,这是在教学中最忌讳的错误,今后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一定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把教学任务安排到位,把时间利用好。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向老教师学习,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以便改善自己的课堂,促进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4课《枯叶蝴蝶》同步训练鲁教版五四制教案
第24课《枯叶蝴蝶》
课内阅读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枯黄的,()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练习
1.把下列关联词语恰当地填入文章的括号中。
因为
但是
因此
不是„„而是„„
2.仔细读文章中打有横线的句子,解释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1)特技:(2)行径:
3.判断。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说它“最珍贵”是因为: A.它美丽。
()B.它像枯叶。
()C.它美丽,阖起翅膀像枯叶。
()(2)“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①“这样做”指的是: A.第3自然段的内容。
()B.第4自然段的内容。
()C.第3、4自然段的内容。
()②“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这句话在这一段中的作用是:
A.承接上文
()B.启示下文
()C.承上启下
()
4.认真读打有“△”号的一个自然段,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4分)
(1)打有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枯叶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看出。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枯叶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和上一个自然段中的第一、二句都有联系。和第一句话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第二句话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话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并各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领会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2分)
枯叶蝴蝶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快要绝种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要绝对绝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可以分成三段(文章中已用“‖”线标出),请写出第二段段意。(4分)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想揭示什么?把他想揭示的内容在文中划出。8.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把体会到的内容写出来。(3分)(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燕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 2 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剀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剀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地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很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园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1)
(2)
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
4.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
5.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略)拓展阅读
1.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2.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3.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4.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5.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第三篇:枯叶蝴蝶教案用
《枯叶蝴蝶》教案 《枯叶蝴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细腻和议论精妙的语句。
2、学习课文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 装假作伪的危害性。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教具准备: 《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
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4、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5、第5段中“这样”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评价人的?
6、文章最后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三)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4、“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一句含义是什么?
(四)合作探讨 小组释疑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翅膀的两面指的是比喻人的内心和外表,做人要表里如一,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弄虚作假,遮遮掩掩)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3)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五)心灵对话的舞台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枯叶蝴蝶、捕蝶者、作者徐迟说什么?(一句最简洁的、最真诚的话语表达心声)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交流:(1)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2)人类,我想对你说:“------------------------。”(3)徐迟先生,我希望您:“----------------------。”
(六)放飞想象的翅膀
师:由枯叶蝴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写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提示:可多角度立意,可以抨击那些见利忘义者,可以联想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谈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
(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十)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列举大自然中其它珍贵的濒临灭绝的物种并就“怎样才能更好的爱护和保护珍稀物种”提几条建议或措施。
板书设计:
枯叶蝴蝶(徐迟)
光彩夺目(美丽本真)
物{
}人(表里如一,以诚待人)
枯槁憔悴(装假作伪)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枯叶蝴蝶-----装假作伪-----频临灭绝 人------装假作伪-------? 返璞归真
教学反思
《枯叶蝴蝶》是著名作家徐迟写的一篇哲理散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哲理美。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从而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章中,作者用鲜明的对比,既有枯叶蝶在阖起两张翅膀时的憔悴和张开翅膀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又有枯叶蝶和其它不伪装的美丽蝴蝶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但它并没有因此而逃脱人类的捕捉。从而说明装假作伪的行径瞒不过聪明的人。因此,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你想想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那些偷盗抢的罪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虽然曾经过着消遣的生活,可到最后他们的下场又是什么?是穷困潦倒?是监狱?还是下地狱?而那些为民服务的忠臣,那些为国为民做贡献、老老实实赚钱过日子的工人,那些富有爱心、善良的人们,他们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所以,做人要真。
最后,作者以“我要”、“我愿”表明自己的心迹,表现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有隐含着做人要表里如一,不需要伪装的道理。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作者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让人读了之后,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在执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坚持在语文课中要品读语言,让学生在品读中悟哲理,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思这节课,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加强了朗读指导,让朗读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生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上的写作特点,在不停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当然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自主的“学”,“学贵在质疑”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增设了“质疑解疑”这一过程,给学生一个“问”的平台,让思想在这里得到碰撞,本节课我对“对话式课堂”进行了尝试,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发散思维,张扬个性,学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捕蝶者对话(与全人类对话),当然也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的天空里,情感得到升华,在对话的天空里,联系生活中人和事,感受徐迟《枯叶蝴蝶》所含哲理。本节课的末尾,让学生畅谈自己所得收获,在这个环节我写了一篇下水文《假如我是最后一只枯叶蝴蝶》,本来是配乐读,结果没有播放出来,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调试好,工作上不够严谨,下水文(这首小诗)是为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感悟哲理,本节课在这里得到升华,学生读中学写,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但由于自己的拖沓,加上本节课的容量过大,导致拖堂,这是在教学中最忌讳的错误,今后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一定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把教学任务安排到位,把时间利用好。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向老教师学习,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以便改善自己的课堂,促进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快速阅读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外探究、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第五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长行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