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时间:2019-05-14 08: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第一篇: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时间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习作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己读一读。

⑵ 指名读。

⑶ 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⑴ 自己练习读诗句。

⑵ 指名读。

⑶ 想一想:

四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⑷ 男女生比赛读。

⑸ 背诵诗句。

⑹ 抄写诗句。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第三篇: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古诗两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看注解,想象画面感知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交流。

2.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

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2、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

点。

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能对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并会运用排比句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

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板书: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附:板书◆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

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4、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

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

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

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

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课后小结:

第四篇: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

教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洞庭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

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的描写,十分逼真。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的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第三单元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通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第四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其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

2教学

课时。第五单元

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世界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

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1课时。第六单元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事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课时。第七单元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会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第八单元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

教学

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第五篇: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提升测试题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提升测试题,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字组词。

暇 瑕

洁白无()应接不()闲()

据 剧

依()()烈()说

澜 斓

波()斑()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野花

()的森林

()的大海

()的泰山

()的雪峰

()的石笋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双龙洞中的石钟乳真是大自然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波扩散出水纹。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水从山涧飞泻下来。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排比

E.引用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能不忆江南?()

3.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六、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浮天水送无穷树,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

3.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

4.几行红叶树,________________。

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桂林山水比做一幅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途中→洞口→________→孔隙→________→出洞。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草原,那不是一个童话的世界吗?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鹿群,像银河的繁星(撒 洒)在茂密的森林里;马群,像神仙的拂尘飘在参差不齐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绢落在晶亮的溪水边。

你一眨眼,放牧的小伙子唱着长调,骑着骏马过来了。天空中的百灵鸟和云雀飞舞着,鸣叫着,养马的小姑娘吹着口哨,迈着碎步过来了。

你再一眨眼,羊群从蔚蓝色的天边跑下来了,鹿群从深褐色的林海中奔出来了,马群从翠绿色的草丛中跃上来了,牛群从晶白色的溪水中狂颠过来了。

你又一眨眼,金光灿灿,那是金色的霞光(映 印)照在小伙子金色的腰带上;花儿朵朵,那是盛开的山丹花衬托着小姑娘花花绿绿的头巾。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边;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

这是谁写的童话?

1.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_________”从括号里画出恰当的汉字。

3.短文描写了大草原的哪些美丽景色?侧重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在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九、习作乐园。

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还是秋日的校园,喜欢自家的菜园还是公园的一角?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物写一写。

要求

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抓住景物最能吸引你的特点来写。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4.自拟题目,不少于3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提升测试题]相关文章:

下载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写好习作的几个方法,鼓励学生勤动笔、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2、理解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3、学习趣味语文,激发学......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窃读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板块训练主题: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1、山中访友 3、草虫的村落 略读课文:2、山雨 4、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二、教材分析 本......

    人教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A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ǎng hūfèng xì yì lì qí tóu bìng jìn ( ) ( ) ( ) ( )zhèn jìng zhào yào huī fùruò yǐn ruò xi......

    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日积月累

    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日积月累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四大部分。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定稿]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邢燕 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所教班级四十五名学生。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拼音不认识,因而一般的汉字学生不会读,更谈不......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第一单元 一、读读写写:洞庭无暇翡翠 船桨 攀登泰山骆驼 罗列屏障浙江 油桐 明艳溪流气势 仿佛臀部稍微额角擦伤 蜿蜒 依据凉爽高耸透射和谐 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峰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