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复小姜再霞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姜再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生字和词语卡片结合课文自学生字。
2、在组织的活动后能领悟到文章想要告诉的道理。
3、学习把心放到文章中去的读书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2、理解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
教学准备: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1、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2、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老师奖勇敢者一颗勇敢星)那你在设读之前愿意给你的伙伴提几点要求吗?(我想请求大家帮我听错音,我哪儿读得不好你能读给我听吗?)
3、我呀,真羡慕你们,又有礼貌,帮助伙伴又那么认真。
4、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的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5、从大家的表情看,读文已没有障碍了。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把你认识的字从你准备的卡片中挑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6、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其中4个红色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7、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红色字卡,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信心写好吗?
(1)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2)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对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2、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吗?
3、你在学习生活中和伙伴之间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4、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班级的实际设计这堂课,意在把学生带入崭新的课堂,使他们亲身体验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竖立起坚定的信心,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学生。
第二篇:《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第一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把文读流利,知道文写了一什么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字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树叶。(黄色)的银杏叶,(绿色)的梧桐叶,(红色)的枫叶,(蓝色)的叶子,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我们学习19,(板题,学生举手一起写)蓝色的树叶。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生字、自由读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认读。
3、去拼音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4、读生字。(学习两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1:学生先读词语后读单个的生字,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词语中认字容易些,把生字拎出来认反而难一点。)
(设计意图2:虽然这两个多音字不是本需要重点掌握的,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的其他读音,在生活中遇到也能正确地发音。)
、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识字,也利于学生保持专注。)
三、正确流利地读文、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要求正确朗读。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
2、同桌合作读文。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纠正,便于读正确。)
3、小组比赛读文。(老师要适时鼓励)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文读正确流利。)
4、提问: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情?(师根据生所说的进行板书及小结)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初步感知文内容,学生说不完整也不紧要,因为学生才处于二年级上学期,说到主要人物也行。)
四、指导写字(由、术、注、吐、、铅)
、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再一次巩固,重复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利于加深印象。)
2、观察生字结构。
3、重点指导:铅
4、师强调写字习惯后,生写字,师巡视指点
(设计意图:这个步骤跟我们的题研究有关。)
.评价
(设计意图:多让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五、布置作业:
读文,思考:林园园看到李丽画了蓝色的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第三篇:《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专题
教材分析: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且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所以教学时,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他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注意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那么你们在夏季看见的是什么颜色的树叶?
(2)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颜色的叶子吗?(板画蓝色树叶)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吗?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19课蓝色的树叶。
二、探索与讨论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画生字,想一想,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都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那现在你根据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下生字,等一下,老师找一名小老师来领大家学
师:谁愿意当一次小老师领同学们学习这些生字。
师:我们生字都学了,下面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带有感情。
师: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在同学读课文时,其他人注意听,评一评。
师:读课文时,她们的对话应该出怎样的语气?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平时有没有这样的情节。
师: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一句应该怎样读?
谁来读一读?谁愿意挑战她(他)。
师:出示投影,像这样的句子,你会说吗?
(1)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吗?
(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师:这样的句子同学们都会说,说明同学们平时都用到了,同学们都很有礼貌。
师:下面我找一名同学读课文,读到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你读到这时,你想对林园园说
师:通过这几名同学读课文后,下面找几名同学分角色诵读课文。
谁愿意读?其他人注意听,评一评。
师:刚才是一组女生,下面我找男生读,评一评哪组的最有感情?
师:两组同学读得都不错,其他同学下课要多读课文。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与拓展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与质疑
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树的图送给李丽。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绿色
蓝色
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需要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
指导朗读
先是自读课文,因为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然后,找同学读后,生生评,对于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应重点指导,过程中安排了挑战读,对读的好的给予鼓励,读对话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示应读出相应语气。
课文指导读过几遍后根据课后读读说说仿照说句子。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第四篇: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李
梅
一、激趣引入
课件: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树叶。(黄色)的银杏叶,(绿色)的梧桐叶,(红色)的枫叶,(蓝色)的叶子,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
1、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2、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老师奖勇敢者一颗勇敢星)那你在设读之前愿意给你的伙伴提几点要求吗?(我想请求大家帮我听错音,我哪儿读得不好你能读给我听吗?)
3、指名读,开火车读。
4、从大家的表情看,读文已没有障碍了。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闯迷宫游戏课件)
5、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变字魔术课件)
6、大家的办法这么多呀,老师现在带你们去爬山好不好?有没有信心爬上去啊?(课件爬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顺,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美术课上)并随堂学习“术”、“课”。
(2)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事?(李丽、林圆圆)
(3)讲了她们之间的什么事?(李丽向林圆圆借绿铅笔而林圆圆舍不得把蓝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的事。)
(4)谁能把刚才的那一段话连起来说一说。
(二年级的孩子对概括整篇课文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在这里我用几个小问题分散他们的难度,最后再让他们连起来说。)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第1——2自然段课文。
2、李丽遇到了什么困难?林园园帮助她了吗?
3、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哪?
4、你在学习生活中和伙伴之间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五、口语练习
例: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第五篇:19课《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口头组成。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生字生词,会写10个生字。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提问导入。问、同学们,平时你们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蓝色的树叶”。
2、读懂课题。(1)出示课题,读课题---蓝色的树叶
(2)师: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你看看课文下的小树叶。过渡语:为了很好的学课文,我们还是先学习生字。
2、学习生字
(1)自读词语。屏幕出示生词。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由于 美术 铅笔 景色 拿走 课桌 注意 削皮 皱眉 惹人爱 铅笔盒 吞吞吐吐(2)认读生字。
A、用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学生认读。
这些生字朋友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读一读。术
铅
惹
吐
桌
盒
注
削
皱 由 笔 景 拿
B、用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C、小组合作互相学习识记生字。
D、小游戏----摘葡萄(说出识记方法后摘下生字葡萄)(3)学写生字。
用投影仪投影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正确掌握下面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部首,并利用生字组词。
A、读一读,观察难写字、易错字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B、重点观察。
①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②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③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右上第二画是横折弯。B、指导书写:先描红,再把生字正确地抄写在田字格里。C、评价:
①自评
②同学评
③教师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李丽画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9个生字,学会写了10个生字,并学会了正确朗读课文和本课的生词。课文中李丽画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文中的两位小朋友你喜欢谁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蓝树叶。问: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习这课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的疑问,学习课文,找出理想的答案。
(二)老师讲蓝树叶的故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老师讲故事。思考:这篇课文讲谁和谁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色的画笔呢?我们一起先学课文的第1自然段。
(三)细学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划在书上。(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4)指名说答案。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2)观察图2。问:林园园看什么?脸色怎么样?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3)观察完图后,讨论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4)指导朗读。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问:李丽向林园园借画笔,林园园愿意不愿意借给她,你从哪看出来的?
(2)看图1。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
(3)指导读对话。(有语气)
过渡语: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
(2)问: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画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李丽听了之后说了什么?
(3)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
过渡语:当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林园园听后借给李丽铅笔没有?我们继续往下学。
5.学习第4自然段。(1)自学第4自然段。
思考:①林园园说话时用了三个什么词?说明什么?②当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她又说什么了?怎么说的?③“皱着眉头”说明什么?
(2)分小组讨论3个问题。(3)指3个小组汇报结果。(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自然段。
6.指3名同学每位同学读一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指名回答问题。
(四)读全文(分角色)。讨论:林园园做得不对,你应该怎样做?
7、老师看板书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