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复习的五个重视(“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

时间:2019-05-13 00: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现代文复习的五个重视(“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现代文复习的五个重视(“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

第一篇:中考现代文复习的五个重视(“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

“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五个重视

榕江县民族中学

林 勇

一、要重视现代文阅读的地位。

中考现代文阅读约占40分,接近总分的三分之一。这里有一个近五年的数据:2005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27分(满分120分);2006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42分;2007年黔东南州课课改区占42分;2008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42分;2009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40分。

(一)考题回顾:

(二)选材宽泛,考点面广。

(三)考题题型多样。通过对五份试卷的分析,发现题型样式很多,而且同一份试卷中,出现的题型基本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分析题目作用。例一:2005年课外:(关于波特的故事)

19、请你为这篇文章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你所拟标题的好处。(3分)例二:2008年课外:生命的姿势

17、联系全文,说说选文的标题好在哪里?(4分)例三: 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

17、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二)概括文段内容。

例一:2007年(非课改区),课内:(二)麦琪的礼物(节选)

9、选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地加以概括。(3分)例二:2008年,课外:《鞋错了人没错》

18、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3分)例二:2007年,课外:《牧蚁和蚜虫》

17、从短文来看,牧蚁为蚜虫做了哪些事?(3分)答:

三)明确指代对象。

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

7、“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例二: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

16、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四)梳理文章思路。

例:2008年,课外:《生命的姿势》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每一情节的概括限在15字以内)。(4分)

夫妇启程背儿登山——□□□□□□□□□□□□□□□——生命垂危给儿喂奶——□□□□□□□□□□□□□□□。

五)分析修辞效果。

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

8、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

例二:2006年,课外:《读“磨脑子”的书》

19、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你说说(2)段和(5)段中加点的词语“现成的肉”、“烂杏”各比喻什么,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六)品味语言作用。

例一:2009年,课内:《阿长与山海经》

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答:例二:2007年非课改,课内:《麦琪的礼物》

12、“她听到楼下梯级上响起了他的脚步声,她立刻脸色变白了”这句话表现了德拉此时什么样的心情?(2分)答:

七)赏析写作手法。例一:2009年,课内:《端午的鸭蛋》

15、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从中选择一种描写,举例句说明这一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4分)答:

八)按文本(文体)要求回答。例一: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

21、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例二:2007年非课改,课外:《犯错的的成本》 20、(1)段和(4)段各从什么角度来论证论点?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例三: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

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它有哪些特征?(2分)九)联系现实谈看法。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

10、文中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文段和禄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4分)

例二:2006年,课外:《读“磨脑子”的书》

21、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及一些说法,你赞同吗?请说说理由。(4分)

例三: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

22.(2)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3分); 答:

二、要重视课内重点课文。

对于现代文的考查,一般都是从课外选取阅读材料,从前几年的考试题来看,都有一个文段是课内的,不管是课内或课外,不管考题目如何多样,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课本这个“宗”,在复习时,要以重视课本的作用。

7-9年级语文课本,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梳理: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占约六分之一(包括童话、神话、寓言);诗歌约占十八分之一,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

通过统计,课内重点课文共58篇(含现代诗),要突出课本意识。各册教材重点课文梳理如下:

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1课: 第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 第二单元《理想》; 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 第四单元《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第五单元《风筝》(2006)、《羚羊木雕》; 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

七年级下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1课: 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四单元《社戏》《安寨腰鼓》; 第五单元《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 第六单元《猫》《斑羚飞渡》。

八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0课: 第一单元《新闻两则》、《芦花荡》; 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2009)、《背影》、《老王》; 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

八年级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0课: 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单元《雪》、《海燕》; 第三单元《敬畏自然》(2005)、《喂——出来》; 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2008)、《吆喝》。九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8课: 第一单元《沁园春雪》、《雨说》; 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雷家书傅》; 第三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

第四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200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8课: 第一单元《诗两首》、《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二单元《孔乙已》、《变色龙》; 第三单元《谈生命》、《那树》; 第四单元《威尼斯商人》、《变脸》。

三、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八种现代文阅读能力。

针对以上形势,我们认为,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重点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抓好课内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八种能力。

(一)基础辨识能力。

即文体阅读的基本识别能力,如能辨识各种文体、各种表达方式;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说明的各种方法,论证的各种方法;能辨识小说的要素等等。

(二)基本分析能力。

即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能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能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能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

(三)整体把握能力。

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四)概括提炼能力。

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五)语言品味能力。

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

(六)手法欣赏能力。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

(七)感受评价能力。

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展开联想或表述感想;探究文章难点,提出看法与建议,就文中内容进行想象等等。

(八)联想迁移能力。

即由材料中的知识内容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联想到所积累的诗词、名言、科学 知识、课文人物等等。

四、要重视答题训练。

为了让复习取得效果,我们在复习时,根据考点和题型,针对不同的文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答题训练。

(一)文章标题作用。

1.题型:

(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2.各种文体标题的特点:

(1)记叙文的标题。概括文章主旨;全文线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与文章内容照应;一语双关;体现文章主题;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

(2)议论文的标题。点明中心或论点。以论点为题,以论题为题标题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反映作者感受,也反映文章本质。

(3)小标题。形式新颖,条理清晰。反映文章的脉络结构,给人耳目一新。(4)严肃的文章标题必然引人深思伤感的标题也必然有着阴郁的色调。(投影)

3.课本例子: 《背影》:

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4.试题例子:

例一:2005年课外:(关于波特的故事)

19、请你为这篇文章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你所拟标题的好处。(3分)你拟的标题:如:大鲈鱼的诱惑;月光下的垂钓„„(1分,好处:陈述所拟标题的好处能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例二: 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

17、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②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答对其中一 点即可给3分)

另:

鸟中诸葛

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马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1.文题“鸟中诸葛”拟得好吗?为什么?

用得好,它用比喻说明了乌鸦是鸟类中充满智慧的物种,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意思。

(二)概括文段内容。

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1、要注意三个明确:

(1)明确对象,一般应该是主要人物;(2)明确要求,如字数、结构等;

(3)明确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

2、答题方法: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拼后加工归结。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人物形象分析概括(包括:人物性格;×××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物性格:

①根据人物身份、职业分类理解,比如:农民,勤劳、朴实、善良、憨厚等)。②根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分析。

×××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身份(职业、职务)。(4)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找中心句。试题例子:

例一:2007年(非课改区),课内:(二)麦琪的礼物(节选)

9、选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地加以概括。(3分)答:(3分)在圣诞节,德拉为了给杰姆买礼物,卖掉了头发,为杰姆买回了表链。(故事内容概括包含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各1分)例二:2008年,课外:《鞋错了人没错》

18、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3分)

智利计划与合作部女部长阿迪特在公务活动中穿了一黑一红两只不同颜色的皮鞋!例三:2007年,课外:《牧蚁和蚜虫》

17、从短文来看,牧蚁为蚜虫做了哪些事?(3分)

答:(3分)(1)为蚜虫搭巢。(2)带蚜虫一起迁徒。(3)保护蚜虫。(4)收集蚜虫卵,使之不会冻死,并帮助其孵化。(答对其中3点,即可给满分。)

(三)明确指代对象。

在指示代词前后一都能找到答案。试题例子:

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

7、“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并踩坏了小兄弟快要完工的风筝。例二: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

16、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

(四)梳理文章思路。

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第二,要了了解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第三,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等,都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准确把握说明的内容、顺序和写作思路。

试题例子:

例一:2008年,课外:《生命的姿势》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每一情节的概括限在15字以内)。(4分)

夫妇启程背儿登山——□□□□□□□□□□□□□□□——生命垂危给儿喂奶——□□□□□□□□□□□□□□□。

例二:2009年,课外:《无从的奖赏》

(2)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入下面的括号里。拾提包——()——()

还提包

送票据

由文本第⑧段中男孩留的纸条上的内容可以推断。

(五)分析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的作用,要注意两个方面:(1)修辞本身的特点;(2)结合句子语境。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3、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4、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6、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7、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答题的一般格式:修辞法的一般作用+对象+特点。

试题例子:

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

8、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

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知道做错事后沉重的心情。(2分)例二:2006年,课外:《读“磨脑子”的书》

19、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你说说(2)段和(5)段中加点的词语“现成的肉”、“烂杏”各比喻什么,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现成的肉”喻阅读时无须“磨脑子”的书。(或答:“现成的肉”比喻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亦可给分);“烂杏”喻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意思相症即可给分)。(2分)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他使抽象的说理变得通俗易懂,使文章生动活泼,增添文章的可读(只要说出一点表达效即可给2分。)

(六)品味语言作用。1.关键词的作用。

关键词语包括:有象征意义的词;有比喻意义的词;不易让人理解的词;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还有就是一些动词或副词。

题目形式: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A类:“××”词好在哪里?B类:“×”词能不能删掉?

A类答题方式: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放回原文,联系语境,上下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有时答案可能就在紧密相连的上下句,但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把信息筛选出来,进行整理概括

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类答题方式:四步:

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格式:

(1)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2)不能,删掉“×”词,句意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试题例子:

例一:2009年,课内:《阿长与山海经》

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答: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例二:2009年遵义,课外: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17.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3分)答:不能,(1分),因为“大约”表明温差是约数(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或:如果去掉“大约”就表明是确数1摄氏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必须有理由);答“不能,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没有具体分析给1分)2.关键句的作用。

关键句包括: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句内意义也是语境意义和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题目形式:试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从原文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试作分析。

答题思路:找到原句,读这句话大前两句和后三句,一般答案在此范围。

答题方向,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这句话在文中的结构作用;2.这句运用的手法及作用;3.这句话本身的意思;4.这句话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作用。(投影)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六种重要句子: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投影)

答题的一般格式:结构+内容。结构作用,上面已经有提到了,内容方面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2)从修辞手法上分析;

(3)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4)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试题例子:

例一:2008年,课内:《端午的鸭蛋》

15、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从中选择一种描写,举例句说明这一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4分)

例一:2009年遵义,课外:最美好的时刻

13.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3分)示例:语言生动(1分)。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1分)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1分)。(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七)赏析写作手法。

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不同的分类,这里简单的分成两大类:

1、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2、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伏笔、照应、夸张、想象、联想、设置悬念、托 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2、对比:作用是突出强调。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3、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4、伏笔、照应: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情节发展自然、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5、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6、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7、托物言志:能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8、欲扬先抑: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八)按文本(文体)要求回答。

一)按文本要求回答的题目多为提取或整合信息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可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然后到文本中去找与关键词相关的文段,然后从中提取或整合答案。

二)按文体要求回答的题目,多是用小说或散文(归属于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设题。

(先看投影再补充,比如)(投影)

1、小说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答题格式:

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暗示„„社会环境。结合具体语境:

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先看投影再补充,比如)

2.说明文: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1)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③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④打比方:可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⑤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⑥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⑨引用(名言、资料等):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⑩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投影)

如何做答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说明方法的作用可与这个段落的说明中心联系起来考虑。

②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是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而表示特征的语句常出现在说明方法的前面。

③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可以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中找出要说明的对象再加上特点即可。

(3)说明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按说明方式可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不管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它们的语言都要求准确、简洁、明晰。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叹词等。

(投影)

如何作答“语言准确性的题目”:

1、体会关健词语的限制、区别作用——注意作者在说明事物或解说事理时,在范围 大小、数量多少、时间长短、空间宽窄、程度深浅、次序先后等方面表达的分寸。

2、注意词语增删替改后的句意变化。

3、结合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回答。要注意以下这些词语: 表示范围:

有的(些)——表部分,还有大部分、大多数 一切、所有——表全部,无一例外 唯一——表只有一个,没有别的 表示程度:比较、很、稍微、最

表时间:在当时

表推测:可能、也许

表猜测:估计、大约、左右 3.议论文:

(1)论点、论据、论证。语言品味。作品感悟。命题角度:

一般从

1、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

2、找出论据并说明作用。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补充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

5、结合语境理解词句。

6、作品感悟(拓展延伸)。

(2)题型及答题方法:

找论点或归纳观点及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观点,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几个分论点。解答方法: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主要词语连接成句。(投影)

(3)找论据或补充论据(事例和道理)。

解答方法:事实论据(能用一句话事例论据:什么人+做什么(怎样)+结果怎样;知道事实的代表性――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等)

(4)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论证——解答方法:具体、生动地论证了„„的中心论点。②道理论证——解答方法:(引证)具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

③比喻论证——解答方法: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通俗易懂,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④对比论证——解答方法:突出(中心论点)的重要性。(正面:重要性;反面:危害)。

(5)议论语言的严密、准确(与说明文语言近似)。

多用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频率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地表达(往往、常常、一般、许多)使说话留有余地,避免绝对化。

(6)开头讲故事——解答方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论点(或论题),充当事实论据。

(7)开头引用名言——解答方法:提出论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试题例子: 例一: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

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它有哪些特征?(2分)

答:绿色技术(1分);能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无害。(2分)

21、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目前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而绿色能源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例二:2007年非课改,课外:《犯错的的成本》

20、(1)段和(4)段各从什么角度来论证论点?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从反面和正面来论证。(2分)反面事例说明了犯错付出沉重的代价,正面事例说明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终身受益。(2分)

(九)联系现实谈看法。

这类题目属于开放性阅读试题。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答题方式:

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不至于“走火”。

答题时还可以用“我认为„„。比如„„”。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试题例子:

例一:2007年非课改,课外:《犯错的的成本》

22、你赞成人们常说的“有错就改”,还是赞成文中那位老师的苛刻要求?请联系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主张。(4分)无论是赞成前者还是赞成后者,只要能够联系学生本人学习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即可给分。例二:2009年遵义,课外: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18.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①措施

②理由

示例1:少开车(2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分)。示例2:多植树(2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2分)。(提出措施2分,说明理由2分。措施不符合文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给分。)

五、要重视文本意识。

1、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2、重视对考查题目的认真解读。

3、看清题目要求,把题目带到文章中去(即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寻找答案)。

4、答案一定要回归文本。

第一层含义:答案尽可能用原文语句回答。(关键词、句)第二层含义:回答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也应结合选文内容。

5、要组织好语言答题,要求语言连贯,内容全面,要有要点意识,切忌拖泥带水,注意答案的规范。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注意问题间的提示、关联作用;不同文体,运用专属词语答题。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遍”阅读法。

第二篇:中考复习研讨会

湘乡市教研室

关于举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的通知

为提高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水平,研究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问题,经研究决定举办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科目:

九年级语、数、外、理、化、历、思;八年级生、地(3.13已完成)

二、参加人员:每所初中学校每学科只派一人参加

三、举办形式:听课、交流、讲座

四、时间、地点:

4月1日:生物、数学4月2日:外语

4月3 日:历史、思品4月11日:物理、化学、语文地点:名民:生、数、物、外、历、思、化;四中:语文

五、注意事项:

1、会议当天8:30前到达举办学校

2、会议签到,核发继续教育学分

3、会议统一安排中餐

4、注意行程安全

2014年3月25日

第三篇: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

浅谈新课标下历史中考复习方法

初三历史总复习可以说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是所有初三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有几点不成熟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浓缩要点法。到了九年级,课程非常紧张,一课一课,一本一本地再来一遍,时间显然不够,面对这样的问题,可采用浓缩要点的方法。对每一课的要点进行提炼,抱西瓜,丢芝麻,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复习“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可以抓住五大要点:⑴内战的根本原因;⑵直接原因;⑶内战的爆发及进程;⑷《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⑸内战的意义。这些要点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几本历史教科书中的要点逐一梳理,再按历史分期、题型进行归类,全部要点就得以浓缩。这些要点其实就是考点,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灵魂。

二、综合归纳法。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它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如复习历史上的地名、人名的读音与现代的读音不同时,可把初中阶段遇到的这类字予以适当集中,如:大月(ròu)氏(zhī)、吐蕃(bō)、龟(qiú)兹等;复习到民主革命时期救国救民的方法时,可由洋务运动、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且指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复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要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复习到资产阶级革命可从英国联系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复习到都江

堰可联系到大运河、三峡工程等等。这样就把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一条一条的线。这种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点线面结合法。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中考复习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历史基本知识有点,也有线,前面已经提到,除了这两个外,还有面的问题,如何用线串起点,再用线编织成面呢?

比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840年6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这是一个点。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又是一个点。1901年9月清政府又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化的深渊,这又是一个点。把这些点串起来组成一部屈辱史的一条线;把林则徐、邓世昌、义和团运动等串起来就组成抗争史的一条线;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串起来就组成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一条线。三条线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这个面。

四、纵横比较法。这是历史知识复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纵向”就是把同一国度不同时间的类似事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所谓“横向”就是把不同国别而在时间上比较接近的类似事件进行比较。“纵向”如:焚书坑儒、文字狱、文化大革命的比较;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的比较。“横向”如: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等。通过纵横比较,学生就可以发现问题,感悟历史现象,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连线列表法。有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连线或列表的方法复习,特别是科技、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用这种方法去复习,显得既简单又明了。如:

美国蒙特哥菲尔兄弟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德国亨利·福特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法国卡尔·本茨热气球

六、分析探究法。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记一些历史时间和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个问题、某一段材料作出客观的评价。现在中考,除了反复练习过的题,学生答起来比较容易外,其它课外的材料阅读题,学生就无处下手。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然后准确定位这段材料属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或什么人物,再把它放在具体的时间和事件中去审视去分析,让材料与事件、人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材料阅读题就迎刃而解了。

七、强化记忆法。历史这门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不背不记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的方法加以巩固。复习巩固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1)10分钟记忆法。上课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指定的内容,然后教师检查。(2)竞赛记忆法。教师只提出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不能贪多,让全班学生进行比赛,边记边写,教师逐个收“卷”。(3)模拟测试法。平时题量不宜过大,也不能太难,要少而精。中考前的模拟测试量可适当增大,难易适中。(4)补考激励法。对个别模拟测试成绩较差的同学,可给一段时间把刚考过的测试卷再做再记,一周后,用原试卷去测,多数学生得满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一次模拟测试后记会一套试卷,十次就是十套试卷。这种办法适用于一些学困生。

中考虽然不同于高考,但能用较好的复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复习好,考出好成绩却是每位教师的心声。

第四篇:中考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九年级中考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尾闸中学 王跃兵

毕业年级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抓出成绩,抓出实效,力争再度辉煌,我们毕业年级全体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怀信心,真抓实干,抓常规管理出质量,抓课堂教学出效果。

一、升学目标

九(1)20人九(2)24人九(3)24人

二、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

语文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数学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英语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理化生惠农区第二,全市前12名。思品、生物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

三、综合素质质量目标

理化生惠农区第一,全市前5名。英语口语惠农区第二,全市前15名。体育惠农区第一,全市前5名。信息技术惠农区第二,全市前15名。

四、工作建议

1.打造一支和谐的互助的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学校特别重视九年级组的工作,今年对九年级的任教师的安排上就已经体现出来,原则上是优先九年级。加强了九年级的组织领导,从目前来看九年级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们应当全力打造一支“肯吃苦、会共事、善于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中考成绩”的集体。进入毕业年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很难适应重负荷、快节奏的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因此肯吃苦是必备的。会共事就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老师的新要求,新的中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均衡发展,任何一门学科薄弱都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因此需要我们的老师把自己融入到备课组,在集体研讨中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智慧和力量,去打整体战,切记单兵作战、个人行为和个人不作为,这就是会共事。关于抓质量是团队精神的落脚点,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中考成绩的大面积提高中。

2.一定要重视过程管理

要正确对待年级组给各班确定的升学指标,这一指标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中考教学中的奋斗目标,所有任课教师一定要眼中有学生,手中要抓住学生,心中要装有学生。特别是接近中考分数线的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起到实效、收到良好地成绩。各班有了奋斗的目标,这就要加强年级组管理使目标落到实处,所以年级组一定要狠抓班主任工作这一核心,狠抓课堂教学这一根本环节,从而顺利完成各班的奋斗目标。

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学宗旨,重点做好提高中考成绩的策略研究。要加强优生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生的带动作用,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各科任老师狠抓课堂40分钟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精练,把提高成绩、提高分数放在一次次的课堂训练中。从每一个知识点训练起,循序渐进。注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以求得学生成绩实实在在的提高。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将年级组的月度会考工作做到实处,会考后要及时反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试卷加以训练和考查,使得全年级的全体学生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为明年中考再创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师要做到充分的认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中考总复习开始,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2012年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认真做一遍2011年的中考试卷。对中考试卷难度设置,整体要求(各类知识点的分布),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压轴题中,新课程理念具体通过那些类型的问题体现等。特别建议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对照2011年中考命题要求,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反思自己的复习内容和方法,防止走偏,做无用功,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教师要认真学习中考命题要求,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着重解决如何及早把握中考动态,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平时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

力拼争。

4.教师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做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行之有效的复习,努力使学生的中考成绩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制订计划中要仔细思考以下问题:学生目前的基础知识如何?掌握较好的有哪些部分?最为困难的是哪一部分?最有希望通过复习可以掌握更好,成为提高分数增长点的是哪一部分?就整张中考试卷来说,自己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重视哪些类型的问题),才最能够提高总分?针对整个复习周期来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10日到5月4日为系统复习阶段,这个阶段必须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各学科的复习,建议最好按照知识块进行。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第二阶段从5月4日到6月1日为专题复习阶段,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主要有“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些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第二阶段加强训练,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第三阶段从6月1日到6月25日为强化训练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这三个阶段的课时教师要合理安排,不要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5.重视课本、夯实基础保质量

中考命题的趋势以基础题为主,试卷难易度改为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6:3:1。所以在复习中,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首先要确保前面的90%分数不丢。每年中考都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即初中各学科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等。我们说要重视基础,不仅仅要以背记住这些基础知识,还要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复习初期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做一些适当难度的题,中期做题量要大一些,要覆盖到所有的考点,涉及各种题型和难度,临考前做题重在适应性练习,做好仿真度较高的题目,避开难度过大的题目,以免挫伤自信。目前,适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新型问题较少,要注意选择,不做旧题、陈题、偏题、怪题。

6.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一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习时,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调节,避免因老师无目的地复习从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二是,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各学科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学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往往会一无所获,学生应把这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三是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7.强化反思总结,注重错题分析

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特别注重反思总结。一个知识块复习结束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要学会问自己复习效果怎样?进步了没有?还存在什么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定出复习小结。复习小结教师可在具体的讲题中进行,一般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来完成:如你以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的问题、你在解题过程中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解题中运用了哪些学科思想和方法、解该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该问题的难点何在、你是如何突破的、如果交换这个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仍然成立吗、你在解题时有哪些缺点等等。最好让学生把自己在解题中的心得体会简要地写一下。

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解题效果最大化。尽量做到“举一反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改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复习中,不能仅盯学科,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思考如何通过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复习的效率。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整理自己在复习中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解题习惯,总结自己较好的学习习惯,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复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必要时可以在班级或年级组中开展学生复习方法交流.8.教师一定要用好复习资料

对于复习资料的用法和用好教师心中一定要明确,否则资料一但泛滥将会出现大面积的负面影响,复习不会取得任何效果,特别是宁夏练习册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让其它资料冲击宁夏练习册。学生手中的练习资料教师一定要将繁锁题、偏题、怪题、陈旧题删掉以逸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多做基础题,教师要讲新题型的题。

9.模拟考试安排

第一次模拟考试从5月4日进行,第二次5月18日进行,试题由任课教师以备课组的形式出题。试题必须与中考命题要求一致。第三次6月1日进行,试题由教务处出题,第四次6月15日进行,由学校组织进行。每次模拟考试后教师要利用星期天进行阅卷,星期一进行讲评。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时间。监考教师为九年级教师,由年级组安排,考场安排以中考形式编排。成绩汇总由教务处统一进行,任课教师必须于星期一早读将成绩册交年级组或教务处。

10.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与考核

理化生实验操作、英语口语训练、体育会考工作从下周要全面展开,任课教师和实验员要高度重视,要做到认真细致,各学科从时间上要相互协调,合理安排。年级组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公正客观地评价。综合素质测试从5月中旬开始。

总之,切切实实提高复习实效性是九年级各学科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我校今年中考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中考现代文复习(一)记叙文

中考现代文复习

(一)记叙文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四大类:

①写人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②叙事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③写景记叙文: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④状物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三.记叙文的要素。

把握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 ① 顺叙:(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 倒叙:(结局→开端)

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③ 插叙:(中断叙述,插入片断)

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内容,突出中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烘托出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主要内容。五.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①以人物为线索。(人线)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②以实物为线索。(物线)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物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③以事件为线索。(事线)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智取生辰纲》 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④以时间为线索。(时线)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地线)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⑥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情感线)

有的文章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春》盼春→绘春→赞春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六.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考试常见试题类型为:本文或某段运用了什么人称,有什么作用?

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中“便于直抒胸臆”的特点,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七.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1、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性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例子: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朱自清《背影》)

(2)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胡适《我的母亲》)

2、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描写是文学中最基本、最生动的东西,是文学作品最感染人的地方。但描写在议论文和应用文中的应用很少。描写分类:

按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

使其鲜明突出。

按描写内容分: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

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

俗民风等的描写。)

按描写宏观、微观性分:↗细节描写(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

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描写。

↘场面描写(初中阶段不作为考查内容)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①体现人物性格、情感。②体现人物身份。

(二)自然环境作用:

①交代故事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如“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已》(明确了故事的发生的时间、人物的活动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②象征和暗示。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④ 烘托人物形象。

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飞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⑤ 为下文作铺垫。《竹林深处人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作铺垫。⑥ 深化作品主题。

备注:解答相关问题时,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三)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的朝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四)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更细致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情感。②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点明时间或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五)侧面描写作用:烘托的作用。(“烘托了„„”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3、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

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1)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2)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4、议论即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记叙文中的议论主要起到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例子:

(1)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2)文间:过渡,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3)文末:揭示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5、说明就是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征等表述明白的方法。简言之,说明就是对事物、事理、人物作简明扼要的解说和阐释。(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例子: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八.修辞手法

常见题型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作用)? 表达效果(作用)答题的参考格式为:修辞的作用﹢对象特性(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语言生动形象。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效果:赋予﹢对象人的性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效果: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效果:强调了﹢对象﹢特性

(5)对比:反衬突出,使事物性质、特征鲜明突出。效果:通过比较,鲜明地突出了﹢对象﹢特性

(6)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效果:强调突出了﹢对象﹢感情

(8)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效果: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9)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效果:加强语气,表意坚定(表达了„„态度或感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九.表现手法(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高尔基《海燕》(2)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鲁迅《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比较。(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用菊作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洁。(4)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如《范进中举》中运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具有强烈的讽刺。(5)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8)伏笔

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9)铺垫

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导。(10)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如周敦颐《爱莲说》

(1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含蓄、巧妙。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下载中考现代文复习的五个重视(“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现代文复习的五个重视(“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201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 《课程标准》:现代文阅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领悟能力的考查,重点 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

    授课班级:九年级3班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 (4课时) 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

    2006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讲稿

    2006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讲稿 一年一度的中考已悄然临近,预测中考命题趋势,合理安排中考复习,已成为广大初三教师、学生及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把握好复习的内容与进度,制定和落实......

    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1080 更新时间:2011-10-22 22:53:10 1、明确方向 (1)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化学课程标准》和《考......

    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化学教学座谈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中考又将来临,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以这种方式与大家交流,我们聚在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一起分享教育工作给于......

    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了解了2010年中考试题特征,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弱点。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在紧张而忙碌的中考复习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策略......

    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汇编)

    2012年中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何宏涛 3月24日, 商南县2012年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在县初中隆重召开,作为毕业班的一名化学教师,我很荣幸地参与了大会研讨和交流。此次研讨会,使......

    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 新泰市英语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作为毕业班的一名英语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我收获颇丰: 首先,这次研讨会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