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之古诗三首

时间:2019-05-13 00:5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案之古诗三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案之古诗三首》。

第一篇:语文教案之古诗三首

语文教案之古诗三首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

“川”:指大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遗:

直下: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二篇:古诗三首语文优秀教案

教材简析

《出塞》是盛唐时期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吟咏了出征人守边的战斗豪情和对和平生活的祈盼。《春望》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前4句写景,借景抒情;后4句叙事,借叙事抒情。全诗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情感。《马上作》是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一个军人为国尽忠的豪情和戎马生涯的英雄本色。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主线,通过解题、初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初步进入诗的意境;通过品析文眼、佳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诗的意境中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感。

教学目标

1苯柚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崩识敛⒈乘腥首古诗。

3比鲜端线格内的7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

教学重、难点

1倍炼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彼卸凉攀,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笨吻安贾醚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以及诗人的其他诗篇。

2惫彝蓟蚩渭。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钡既耄何夜的古诗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你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三首诗。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2毖习第1首《出塞》。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奔蛞介绍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15年(727年)中进士,授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龙标尉,也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起,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著称。他的七绝多用乐府旧题,或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或表现宫女思妇的愁怨,在简短的篇幅中能容纳多种景象,融进复杂的情感,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他的诗语言简洁洗炼,韵味深长。

2苯馐题。

塞:边塞。

3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潦文,做到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诗句。

4苯淌Ψ抖痢

5敝傅佳生读好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学生朗读,读好节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学生互读互评。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6弊远磷晕颍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诗的大意。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7奔体交流。

结合历史知识理解诗句的含义。提出疑问,梳理共性问题。

三、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1倍亮苏馐资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辈シ趴渭,出示边塞的风光图片,感受边关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3敝傅祭识燎傲骄洹

4苯彩隼罟憬军的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作铺垫。

5碧寤帷安唤泻马度阴山”中诗人表达的人们世世代代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6敝傅祭识梁罅骄洹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弊杂勺楹狭废岸痢

2闭故靖鲂灾该读。

3笔ι互动背诵读。

五、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六、拓展延伸,积累提高

1笔占一些王昌龄的诗读一读。

2笔占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读一读。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苯淌介绍诗人及《春望》的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义人。他生在一个“奉儒守官”、兼有诗歌创作传统的家庭里,这对他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终生以诗歌关注国计民生的伟大现实主义大师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少研究者把杜甫的生平分为四个时期,即读书与壮游期,困守长安期,战乱流离期和飘泊西南期。756年6月,“安史”叛军下唐都长安。7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鹿阝州的羌村,自己前去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诗人在长安城内忧虑国家命运,惦念家人下落,于公元757年3月写下了这首《春》。

2卑迨椤洞和》,解题。

春望:春天在高处远眺。

二、感情朗读,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

1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潦文,做到把字读正确,读通诗句。

2苯淌Ψ抖痢

3敝傅佳生读好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在读中初步认识“溅、恨、抵”三个生字。

(2)学生互读互评。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4弊远磷晕颍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5碧寤崆楦校培养想象力。

(1)读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诗人看到这些景象,是怎样的心情?(凄怆之情)

(2)美好的春景,在诗人看来却“花溅泪”“鸟惊心”,这是为什么?

(3)指导朗读前四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

(4)国家沦陷,忧虑国家命运;无法和家人团圆,倍感思亲;诗人“白头搔更短”,直至“浑欲不胜簪”这种愁,这种痛,你能体会出来吗?

(5)带着这种愁,这种痛,感情朗读后四句。

三、背诵全诗,总结归纳

1毖生自由练习读。

2闭故靖鲂灾傅级痢

3笔ι互动背诵。

4弊芙崛诗的表达方法:前4句写景,借景抒情,后4句叙事,借叙事抒情。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课外收集、阅读杜甫有关忧国忧民的诗篇。

第3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敝该背诵前两首诗。

2苯樯苁人的生平。

本诗是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的诗作。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戚继光出身将门,从嘉靖34年(1555)开始,他招募“戚家军”,在浙江抵抗倭寇,成为抗击倭寇的主力,在抗倭的战斗中连连大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后辞官归乡,病死于家中。戚继光堪称军事家,对练兵、冶械等都有独特创见。

本诗是戚继光为数不多的诗作之一。他以浅显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一个将帅对国家的忠诚和报国之志。“马上作”即骑在马上吟出的诗作。

3币导学习《马上作》。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毖生自读,认识“驱、驰、戈”三个生字。

2苯淌Ψ抖痢

3敝傅佳生读好节奏。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4毙∽楹献鳎根据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5笔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无比自豪之情。

6毕胂笠幌抡馕唤军在战场上作战的情景。

三、朗读、背诵

1敝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北乘小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海军名将邓世昌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以填空形式完成。(参考:劈波斩浪白云蓝海乘风舰上行)

舰上作

()报主情,()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

五、识字、写字

1背鍪旧字卡,巩固识记生字。

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写好以下字:塞秦恨欲驱横戈。

2毖生描写生字后,独立书写。

第三篇:《古诗三首》的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三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板书:

《早梅》

………白玉条

似玉

………傍西桥

不知……花先发

如雪

疑是……雪未消

第四篇: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案

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个别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出《望天门山》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奇幻美妙的童话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一起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风光的别样魅力!(一起阅读单元导读)

进入新课学习:

现在,我们将要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写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描绘天门山美丽风光的《望天门山》。

二、简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及时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建有游侠、隐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气质。儒家、道家、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报复,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三、初读课文

1、分三个组来读,比一比,哪组读的更好。

2、要求:正确、响亮、有节奏。

3、全班一起朗读。

四、学习《望天门山》

(一)明确目标,尝试学习.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你有什么感想

(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指导诵读诗句.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a—读出节奏感.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五)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第五篇:《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总目标:

1.认识“塞、秦、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二、分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塞、秦”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出塞》。

3、能借助注释理解理解《出塞》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出塞》。

2、能借助注释理解理解《出塞》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四、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出塞》的大意是: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

越过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诗的大意是: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干色的宴饮情景。“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上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安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诗的大意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理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课文的插图有边关、长城、古战场,可以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

诗歌描写的画面。

2、学情分析

三首古诗的教学,可以依据诗意理解的难易程度来划分课时,第一首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学第一首,再学习后两首。古诗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尝试借助注释等初步理解诗歌大意;接着,进行疑难交流,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并积累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

师:在单元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弘扬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传统。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表现了历史名人的爱国之情。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学习写书信,学会用书信与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十一课跟老师读课题二十一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写的出塞,唐朝诗人王翰所写的凉州词和宋朝女诗人李清照所写的夏日绝句,其中出塞和凉州词是七言诗,夏日绝句是五言诗。

二、初步古诗

1、听古诗录音

师:首先让我们听课文录音

2、借助拼音读正确三首古诗

师:现在请同学借助拼音,试着把三首古诗读正确。

3、指名朗读古诗

师:请同学来朗读

《出塞》

·塞:sài

·秦:qín

·征:zhēng

多音字:

·人未还huán:还——回来

·飞将jiàng :将——将领

将jiāng将来

·教jiào:使 令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读准了这三个生字的字音

·题目《出塞》的“塞”是平舌音,更老师读。

·在第一景诗中的秦时明月的“秦”是前鼻音。

·万里长征的中“征”后鼻音。

·在这首诗中还有三个多音字。

·第一个是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还”意思是归来,读huán。

·第二个是“将”,根据注释我们了解到这位龙城飞将是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所以这个字第四声,跟老师读jià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将jiāng组成词语,将来

·第三个是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注释告诉我们“教”的意思是指使得、令,所以这个字的字音应该读第四声教jiào。

《凉州词》

·琵琶:轻声

师:第二首谁来读?......诗中提到了一种乐器的名称,琵琶。跟老师读“pí pa”

师:最后一首谁来读?......这位同学把诗读正确了

4、自己读古诗 注意停顿

师:现在请同学再把三首诗自己读一读,注意停顿。

三、学习《出塞》

1、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塞”就是可以做屏障的,险要的地方,可以组成词语边塞要塞。这是乐府旧题 《出塞》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常用的题目。

2、王昌龄简介

师:诗人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出塞》是他早年赴西域边塞时,所做的诗篇。一共有两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3、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师:在这首诗中,王昌龄向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呢?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插图来说一说。哪位同学来交流?

预设:结合插图,我知道了边塞的关口是由高高的城墙阻隔而成,它在崇山峻岭之中曲折蜿蜒。是没有尽头。

预设: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只有一堵长长的城墙。边塞显得十分荒凉。

师:能把诗句的意思说清楚吗?

预设:这是秦国的人月和汉朝的边关,出征万里之外的人还没有归来。

师:意思说出来了,但明明已是唐朝,诗人为什么要写秦时明月汉时关呢?

预设:因为明月还是那轮明月,而眼前的关口,在汉朝时就有了,但出征的将士却不曾回归。

师:诗人向我们描绘的正是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而这样的边关自秦汉时期就已存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写出:边塞的战争从秦汉时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万里长征人未还,是说那些出征远方的将士们没有回到家乡,他们倒在黄沙大漠之中。

师:读一读这两句诗,你的心情怎样呢?谁来交流?

预设:我的心情有点沉重,因为连年战事带来了生死离别。

预设:我读的时候有点忧伤。战争让年轻的将士常年在故土之外

师:是呀,明月照关口清冷孤寂,加上人未还的伤痛,让我们感受到诗的前两句所表现出来的忧伤情绪。

4、后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师:结合注释自己说一说。那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结合注释自己说一说

师:谁来交流?

预设:注释二告诉我们龙城飞将是指汉朝名将李广,此时是唐朝,他早已不在人世。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所以诗句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驻守边疆,就一定不让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越过阴山。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准确说出了“但使”“不教”词语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谁来交流。

预设:诗句的意思是只要有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驻守边疆,就一定不让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越过阴山。

师:那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不教胡马渡阴山,让我感受到了,将士们的守边决心,他们拥有坚定的意志。

师:同学们体会的很好,诗人还借着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实现国家安全与统一的心情。

师:前两句诗人在感叹边战不断出征不归的遗憾,后两句却赞美了将士们的家国情怀。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预设:读了这两句诗,让我体会到了边疆战士们希望能像汉朝名将李广那样,守护边关保卫中原。

预设:我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将士们的豪迈气概,他们会以历史上的名将为榜样,英勇作战,抵御外敌。

师:每一位将士都有可能一去不还,但每人都具有克敌制胜,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师:现在你们再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诗吗?谁来读

6、背古诗

师:现在谁能借助提示来背一背一首诗。

师:不借助提示能背诵吗?

师:这节课老师重点指导大家写一个“秦”字

师: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匀称。

师:下面的“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师:请同学们在写字本上写两遍。

板书:

古诗三首

《出塞》

作业布置: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完成练习册一、二

21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分教学目标

1.会写“词、催”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理解《凉州词》《夏日绝句》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理解《凉州词》《夏日绝句》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背诵《出塞》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谁能来背诵一下

二、学习《凉州词》

1、听录音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外两首诗,我们先来行行凉州词。听听这首诗的录音

2、注释一:诗名来源

师:《凉州词》和《出塞》都是边塞诗

师:注释一告诉我们诗的题目凉州词是唐代,起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以凉州词和出塞都是唐朝时期的边塞诗。

3、自读古诗,想象画面,和同学讨论

师:那王翰笔下的凉州词所描绘的边塞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所以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诗读正确,想象一下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同学说一说。谁来读凉州词?

4、诗中描绘了什么场景?

预设:诗人描写的一场军营中的盛宴,精致的美玉做的酒杯里充满了醇香的葡萄酒。身披铠甲的战士们正要举杯痛饮,好不畅快。可是这时候就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这不免令人扫兴。

师:诗中写到的酒水,昔日盛产的葡萄美酒,酒杯则是用美玉制成的。

师:边塞紧张动荡的战争生活,将士们难得有一次开怀欢聚的酒宴,可战斗来临,他们就要马上投入战场。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

5、感受“饮” “催”

师:从一“饮”一“催”两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饮”本该是快乐的。“催”却给人带来一种大战前的紧张。

师:谁能读出这种情形和心情?豪华盛宴戛然而止,将士们即将投入战斗。

6、面对大战,将士们是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借助注释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谁来回答?

预设: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由几人能回?

预设:从诗句中我能感受到将士们们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预设:醉卧沙场难道就是醉倒在战场的意思吗?

预设:这里我想象的是将士们在出征前互相鼓励,激发斗志。他们会说如果自己在战斗中失去了生命,就当是喝醉后倒地不起。所以醉卧沙场不是真的醉倒在战场上,而是一种视死如归的态度。

预设:我也有同样的体会,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是指既然投身疆场,就早已做好为国献身的准备,表现出战士们不惧死亡的英雄气概

师:是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诗表现的边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谁来读?

7、比较《出塞》《凉州词》

《出塞》明月照雄关的苍凉景象

《凉州词》欢聚酒宴上大战即临的场面

师:表现出守边将士投身疆场、不怕牺牲、英勇豪迈的气概

师:两首边塞诗,王昌龄描绘的是。营业账雄关的苍凉景象。王浩描绘的是欢季酒店上大战升起的场面,但他们都表现锋。首先将士们投身疆场,不怕牺牲英勇豪迈的气概

8、有感情地朗诵,并尝试背诵

请你再读一读凉州词尝试背一背。谁来背一背

三、学习《夏日绝句》

1、听录音

师:出塞和凉州词都是唐代诗人所创作的边塞诗。

师:我们要学习的第三首诗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所写的下士绝技。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诗的录音。

2、自读诗歌体会韵律

师:五言诗,二三停顿

——朗读古诗

师:请你自己读一读,注意。五言绝句五言诗常常为二三停顿请你读一读,体会一下。

3、诗的前两句意思

师:诗句字音和停顿都读准确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谁知道诗句的意思?

预设:这两行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是人中豪杰,死后依然要做鬼中英雄

4、古诗的历史背景

师:第一条注释:项羽

师:第二条注释:项羽自刎的典故

师:说的对,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老师告诉大家,在北宋靖康2年,宋王朝在天津的沉重打击下瓦解,高宗皇帝仓皇南逃,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李清照一家也因为朝廷的败逃而衰败,颠沛流离,他丈夫死了,自己也尝尽人间艰辛。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当她在南渡之时想到了项羽。

师:注释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项羽是秦朝末年的楚军领袖。后来给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师:这两句诗还蕴含了一个典故,就是注释二,谁来读一读?

预设:项羽在斗争中失败,人劝他渡过长江再做打算,但他认为没有脸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

5、结合注释说说对开头两行诗的体会

师:了解了这个典故,结合诗人李清照的经历,对于开头就两句诗,你应有的什么心得体会呢?

预设:我觉得诗人想到了乌江自刎的项羽,在想到南宋皇帝不管百姓死活,自己逃走,抛弃国家和百姓,感到非常气愤。

师:确实,诗人在不着痕迹的痛斥当时的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

预设:我觉得诗人非常佩服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她觉得在国家危难面前,虽然自己是女子受到重重苦难,但同样愿意为国效力

师:有道理。

师:是啊,为国建功立业才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李清照借古喻今,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的不满。

预设:我觉得诗人不仅是在为自己的苦难而愤慨,更是对当时老百姓们的生活感到担忧。

预设:朝廷不能保护百姓的安危,只顾自己逃跑。应该像项羽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保护自己的百姓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我们来尝试着背诵一下这首诗。

作业:背诵《凉州词》《夏日绝句》;默写《夏日绝句》

板书:

21、古诗三首

《出塞》

边塞诗 英勇 豪迈

《凉州词》

《夏日绝句》

下载语文教案之古诗三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案之古诗三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1.古诗三首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大新县桃城第一小学覃丹娜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由覃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等下老师可要提问的哦!(你们把笔和笔记都准备好了吗?)2......

    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9.古诗三首课时2时间教学目标1.利用随文识字法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背诵古诗,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并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

    古诗三首教案

    诵读欣赏 古诗《蝉》《孤雁》《鹧鸪》 一、教学目标: 1.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

    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主备人:刘家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