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_生命》教案(第一课时)
生命
生命
(第一课时)
执教人:天山小学于小芹
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文本对话,品味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概括段意。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具及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很特别的人。(课件出示杏林子简介)介绍: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杏林子,看着一脸的微笑,这一脸的阳光,谁又会想到,她61年的生命中,有50年都在病痛的煎熬中度过。在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她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致使全身90%以上的关节坏死,轮椅上的她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写下了40多本著作,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同学们,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靠着这样一双手,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这篇课文叫做——《生命 生命》。(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3名)
3、质疑课题:读了这样的题目,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疑问呢?(指名回答)过渡:看题目有了疑问,读书的时候就更有乐趣了,想读课文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过渡:有的同学已经等不及了,你就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读出的感受。
出示阅读要求:
1、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本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小结:这篇课文讲通过三个小故事引发了 作者对“生命是什么?”的思考。
三、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过渡:课文才读了一遍,很多同学有了感受,有了思考,不过有些感受是在一次一次的读书当中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深刻的。所以,我们还得继续读书,不过,这一次的目标不再是了解课文内容,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生字新词上。要求:请同学们一边放声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然后自己想办法把它读准了,读懂了,把每句话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词。
画出生字新词了吗?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已经画出来了,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请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
相机出示新词:
骚扰 动弹
挣扎 欲望
震惊 砖缝 听诊器
震撼 糟蹋 短暂 有限 茁壮 不屈向上
3、理解词义。
(1)骚扰——扰乱或打扰。在文中是指作者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扰乱作者写稿。
(2)震撼——震惊。
这两个词在文中都出现了。读读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感受感受这两个词的意思。(播放幻灯片)出示句子: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过渡:读着读着有感觉了吧?那老师换两个句子,看你能不能用好这两个词。出示句子: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生死离别的惨景,给观众极大的()。
听到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的消息,全国人民都()了。
(3)糟蹋——浪费。在文中,有一种和“白白糟蹋”完全相反的词,是什么?(好好地使用)“好好的使用”和“糟蹋”的意思的相反,我们就可以在“好好地使用”前面加个“不”来解释糟蹋。糟蹋的意思就是——不好好的使用。对了,当我们知道一个词语相反的意思时,可以在它的前面加个“不”也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4、齐读新词。
四、分段朗读,概括段意
过渡:刚才,我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了,生词读懂了,再读课文,我们更容易把课文读好了。这一次我们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每一段的意思读出来。
1、第一段:
提问:谁想来读第一段?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作者在干什么?
2、第二段:
是什么引发作者这样的思考呢?指名读第二段?
要求:仔细听,从他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结:这一段中是飞蛾求生的欲望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出示幻灯片)
3、第三段:
过渡:我常常在想,生命是什么呢?在第三段中,是什么引发了作者这样的思考?(齐读第三段)
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作者此时是什么心情?(惊讶)
问:种子发芽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有什么好惊讶的?(因为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
追问:你认为香瓜子应该长在哪里?
你看,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这些都是整个生长必须的条件。可是,这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幻灯片出示)。
小结: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引发作者的思考。
4、第四段:
过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又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老师和大家合作来读这一段。
感受心跳:
同学们,你们听——(听心跳)
就是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想到——(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这是杏林子给自己的一句话。同学们,把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你感觉到了什么?(心跳)对,这就是你的心跳,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全体起立,让我们大声地告诉自己——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小结: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五、课堂小结
过渡:看黑板,作者经历了这三件事,一次次引发她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当她静听自己的心跳的时候,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都写在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1、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刚才,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和作者一起经历了引发他对生命思考的三件事,特别是她对生命的那些思考,简直就是一句句经典的人生格言。同学们,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争取把它记在心里。
2、读句子。出示句子: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总结:这样的句子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内涵,我们这节课的阅读已经为理解这样的句子打下了基础,下节课,我们将运用学过的方法深入地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的生意来。
六、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搜集关于杏林子的相关资料。
七、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 求生的欲望
香瓜子 顽强的生命力
心脏 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第二篇:《生命-生命》教案(第一课时)
生命
生命
(第一课时)
执教人:陆慧玲
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文本对话,品味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概括段意。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具及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很特别的人。(出示课件)
介绍: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杏林子,看着一脸的微笑,这一脸的阳光,谁又会想到,她61年的生命中,有50年都在病痛的煎熬中度过。在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她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致使全身90%以上的关节坏死,轮椅上的她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写下了40多本著作,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同学们,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靠着这样一双手,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这篇课文叫做——《生命 生命》。(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3名)
3、质疑课题:读了这样的题目,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疑问呢?(指名回答)过渡:看题目有了疑问,读书的时候就更有乐趣了,想读课文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过渡:有的同学已经等不及了,你就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读出的感受。
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要求:请同学们一边放声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然后自己想办法把它读准了,读懂了,把每句话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词。
画出生字新词了吗?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已经画出来了,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请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
相机出示新词:
3、理解词义。
(1)骚扰——扰乱或打扰。在文中是指作者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扰乱作者写稿。(抓住关键字,组了个词,就能大概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结:抓住关键字组词我们就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
提问:那么。在课文中作者用“骚扰”要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里面的句子。
(2)震撼——震惊。
这两个词在文中都出现了。读读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感受感受这两个词的意思。(播放幻灯片)
出示句子: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过渡:读着读着有感觉了吧?那老师换两个句子,看你能不能用好这两个词。出示句子: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生死离别的惨景,给观众极大的()。听到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的消息,全国人民都()了。
4、齐读新词。
三、再读课文,概括段意
过渡:刚才,我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了,生词读懂了,再读课文,我们更容易把课文读好了。这一次我们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每一段的意思读出来。
1、第一段:
提问:谁想来读第一段?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作者在干什么?
2、第二段:
是什么引发作者这样的思考呢?指名读第二段?
要求:仔细听,从他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结:这一段中是飞蛾求生的欲望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出示幻灯片)
3、第三段:
过渡:我常常在想,生命是什么呢?在第三段中,是什么引发了作者这样的思考?(齐读第三段)
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作者此时是什么心情?(惊讶)
问:种子发芽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有什么好惊讶的?(因为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
追问:你认为香瓜子应该长在哪里?
你看,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这些都是整个生长必须的条件。可是,这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幻灯片出示)。
小结: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引发作者的思考。
4、第四段:
过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又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老师和大家合作来读这一段。
感受心跳: 同学们,你们听——(听心跳)
就是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想到——(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这是杏林子给自己的一句话。同学们,把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你感觉到了什么?(心跳)对,这就是你的心跳,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
小结: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四、课堂小结
过渡:看,作者经历了这三件事,一次次引发她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当她静听自己的心跳的时候,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都写在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1、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刚才,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和作者一起经历了引发他对生命思考的三件事,特别是她对生命的那些思考,简直就是一句句经典的人生格言。同学们,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争取把它记在心里。
2、读句子。出示句子: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总结:这样的句子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内涵,我们这节课的阅读已经为理解这样的句子打下了基础,下节课,我们将运用学过的方法深入地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的深意来。
五、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搜集关于杏林子的相关资料。
第三篇: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我们来认识下杏林子,简介杏林子)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热爱、珍视、崇敬、强烈呼唤„„)
2、读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梳理: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样的?应当怎样对待生命?
3、师导入新课:作者在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思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2、说说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
三、研读三个事例: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三个事例中的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请你用直线画出来;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体会句子的方法: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②抓住标点符号体会;③通过联想或想象;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2、交流: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里掉进了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他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想象:香瓜子是怎样克服困难冒出地面的?
香瓜子为了见一眼灿烂的阳光,它 它终于冒出了地面,舒枝展叶。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3、齐读2到4自然段,说说生命是生命?观看图片说说生命还可以是什么?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命是什么,也知道了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作业:
板书:
19、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第四篇:《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学习用概括的方法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字。
2、学习两则事例,抓住重点词语及联想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顽强。
【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两个事例中蕴涵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设计思路】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作者通过三个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进而提出要珍爱生命,使生命光彩有力。行文清晰,结构严谨。对这样一篇文章,一读就有一种爱不释手之感,感动与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竟如此的敏感与细腻。这样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本文引用的三个事例,飞蛾、瓜苗、心脏跳动都是平时熟知的事物,这些事物对我们来说都已经是熟视无睹了,但在作者眼里,都是一个个不屈的顽强的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但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生命感悟显然是遥远的。怎么引领四年级的学生也能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对话。这是一个难点。再读文章,我细细地感悟文章表达上的特色,这不光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如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的清晰;在三个事例中用记叙加抒情的方式,通过事物的行为和作者的感悟表达对生命的体会。有了这样对文本、对学生的分析,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教学目标的问题,这堂课我想引领学生有哪些收获。显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能力方面:概括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用谁怎样一个最基本的句式来概括三个事例);抓住重点词句及联想的方法感悟重点句子(这是句子教学的常用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用时髦一点的话语,即:把书读薄和把书读厚。另一方面就是人文方面,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爱,这个情感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它不是结果目标,应该在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不断地升华,而且个人认为在这一目标上,我们应许学生不到位,应许学生参差不齐。
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后,我又在思考,我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达成预定的目标。教学方式力求朴实、扎实、简单、有效。
一、把书读厚
我想在本课中尝试我曾经提到过的留白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讲究留白,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空白的魅力是含蓄、深刻、广阔而多样的。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法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纵观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就特别重视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空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而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大多是在教学留白中闪现的,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挖掘文本的留白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本课教学的两个事例中,我抓了两个空白点,一是听飞蛾的声音,文本中只有飞蛾挣扎的动作,但通过动作去倾听声音,让飞蛾求生的欲望更加凸现;二是联想瓜苗的动作和呐喊。这两个点,一说二写,在文本的留白处做足文章,使语文教学的人文与工具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再如对多媒体的运用,要留白,不能什么都直观。我的建议是,能靠语言文字本身感悟的就少用媒体,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更大空间,语文课要靠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要在语言文字的挖掘、品位、撺磨中感悟语言的魅力,要用语文的方法去解决语文的问题。本课的多媒体运用的几张图片,滞后放。三是对学生的感悟要留白,允许学生感悟不到位,为什么一定要在一节课中感悟那么深刻呢,学生知识背景、生活背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他对学习主题的感悟肯定是不同的,我们要宽容学生的浅层次感悟。
二、把书读薄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在这节课上,整体感知中,我用了一种非常非常老土的方法,用谁怎样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这三句话高度概括了本文的重要内容即生命是什么,这种语言其实也有它的精练美,我把它作为本课的一条明线在教学中贯穿。为什么在最后还要以一首小诗的形式重现这三句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这种简练语言的魅力,第二还想潜移默化地把对生命的感悟引向下面的学习,走向生活乃至人生。
【教学预设】
一、交流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师板书生命,齐读,生命是什么,你想过吗?
2、再板书生命,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题目,作者,杏林子,台湾著名女作家,看看课题,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想法要问,(为什么要重复两次)谁能来读读这个课题。(停顿、强调)齐读。
二、初读感知内容
生命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为题目,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课文不长,五个段落,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
反馈:
1、词语:
欲望 不屈 震撼(重点读好)
茁壮 糟蹋 听诊器 有限
2、指读第一自然段,谁机指导(这段话写作者干什么──思考,读出思考)
3、指名读第二段: 随机理解骚扰等词语,正音,再读句话。
4、生命是什么,这段话你能用一个短句说说吗,最简洁的一个短句可以这样表达:谁怎样。(飞蛾求生的欲望)。
课文用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还有两个事例,请你们再读读下面的两段,也用两个短句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
(提示,可以用上投影上的两个词语),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反馈:
⑴ 飞蛾求生的欲望。
⑵ 瓜苗破土的不屈。
⑶ 心脏跳动的震撼。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三个短句。
5、三句话把文章读短了,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课文最后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要珍爱生命。作者不仅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还提醒我们要珍爱生命。怪不得她要重复生命两字作为课题,让我们再读读课题。
三、抓欲望,引导珍惜生命
1、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什么是欲望?请大家我们翻开课文,读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了这种欲望呢?
反馈句子: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自由读:
找出一个最让你感受到这种欲望的词语?把它圈出来。
反馈:跃动。
⑴ 跃动:
为什么找跃动?怎么样的动叫跃动,一上一下地跳动叫跃动,字典中跃就是跳的意思,那么跃动就是跳动:但跃动分明不是一般的跳动,为什么不叫跳动叫跃动,你感受到了吗? 这跃动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随机指读多名。
⑵ 这样对生命强烈的欲望,这样强烈的生命跃动,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三个感叹号、挣扎、极力鼓动,指名读。
3、你们可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9天)尽管只有短短的9天,但它(女生)引读重点句子。这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男生)齐读。
4、分明听到了它挣扎中的声音,它极力鼓动着翅膀,它在对自己说
引导学生强烈地表达:
是啊,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生命)。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样的生命,读好这句话,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成背。
5、师:
这样的生命震惊了我!读最后一句话。
5、总结:
活下去,这就是飞蛾求生的欲望,这就是生命的跃动。难怪作者要重复两次生命。读课题
四、抓不屈,感悟生命的顽强
1、刚才同学们紧紧地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读懂了生命是什么,学得真好。现在我们就用这种学习第三段,哪个句子,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香瓜子破土的不屈?默读第三段,你可以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圈圈词语,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反馈:竟使它在只活了几天。
⑴ 自由读句子,这句话中有没有跳入你眼帘的词语?
① 不屈向上、冲破、茁壮生长。谈感受,指读多名。
②(竟)居然,这样不屈的生命是在作者的意料之外,读出作者的不可思议。
⑵ 这生命的不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的,读读第一句话。(墙角的砖缝中、掉、冒,冒换词:钻、长、伸,为什么要用冒,形,指名读、齐读)课件冒字形。⑶ 就是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一起读。(再读重点句)
2、你看,那小小的种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在呐喊,它在舞动、它在冲破,它在冒出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在书上。
3、交流,评价。
4、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顽强)这样顽强的生命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吗?或者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交流。出示图片:是的,它、它、它它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个句子,把这粒香瓜子深深地写在了自己的心中。齐读背。
5、大家读出了瓜苗的不屈,读出了生命的顽强。这就是(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五、小结
生命是什么?随着我们走进杏林子的文章,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生命就是(齐读三句话),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把它读成了一首诗,一首生命的小诗,出示,读。
这首小诗给了我们这么多生命的启示,飞蛾、瓜苗、心脏都是我们熟知的事物,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三个事例,走进杏林子。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的欲望 跃动
瓜苗破土的不屈 顽强
心脏跳动的震撼
第五篇:《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莉霞
教学目标:
1、生字读写,关注本课左右结构字“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态度、思考,感受生命的意义。
3、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文中三个事例的小标题。
一、激趣导入,预习检测
1、白板出示关于新生的图片,同学交流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一组图无一不是新生命的诞生,也许一切是公平的,我们从新生到成长都同样接受着大自然无私的关怀,也许一切又是不公平的,每个生物都有每个生物的命运—比如飞蛾,瓜苗还有本课作文的作者杏林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命的坚强与伟大
2、板书课题,生命 生命
指导读课题
3、预习检测
a.出示本课生字。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觉得那些字书写需要注意什么?
b、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 短暂 珍惜 有限 无限
师:“有限”的反义词是什么?(无限)
师:“有限”我们可以利用反义词来理解的,这是理解词语很好的方法。
师:课文中关于有限无限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白板出示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指导分类识记词语
二、初读课文,概括事例。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杏林子对生命的思索。
阅读任务:将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找出课文中所讲的三个小事例?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2)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走进作者,感悟课文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标题中所列事物你们谁有什么疑问吗?作者为什么写生命这么深刻的话题却用的是如此弱小的事物?她关注动物,关注的只是一只飞蛾。她关注植物,仅仅是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她关注的都是弱小的生命,这跟她的亲身经历有关。
1.出示杏林子的资料,师配乐介绍:
2.师:让我们带着杏林子对生命的敬畏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或者喜欢的句子待会朗读分享。
3.学生交流,师指导朗读。关注标点。
4.再次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读到这,如果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会加什么?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齐读)
5、小结:回顾大家的朗读分享,同学们发现老师为大家搜集补充了课外资料,同学们抓关键词也可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标点符号是同学们凭借教材经常用到的方法。今天老师将这三个妙招锦囊送给大家,以后可要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哟。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个)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并背诵。
3.课外阅读:杏林子:《生命颂》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砖缝中的瓜苗
静听心跳
坊主点评
这篇课文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学生没有对生活、对生命的那种深刻体验,特别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对生命更多了一些敏感而独特的感受。
杏林子12岁时罹患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动,饱受病痛煎熬。杏林子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她的好友三毛看着都觉得不堪忍受。以至于三毛看完杏林子后,在门外忍不住祈祷说:“神啊,杏林子太惨了,求您大发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里安息吧!” 杏林子听到后大吃一惊,连忙纠正祷告:“神啊,关于这件事你千万别听三毛乱说,您还是听我的吧。我还没活够,我还有好多事还没做呢!”后来,她用她的坚韧走完了她63岁的人生,而她的好朋友,四肢健全才华横溢的三毛,后来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
教学设计者常丽霞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把作者的简介纳入教学环节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正所谓:阅读是读者、文本、文本作者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给予我们莫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