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大全)

时间:2019-05-13 00: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大全)》。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大全)

课 题:1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2.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 爸爸:简单说几局 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委屈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教学反思:

课 题:2母亲的帐单 时 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和感受。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板书问题。

二、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读顺。2.指名读文,正音,检查读顺情况。3.学生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大致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1.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对小彼得和母亲的理解。2.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体会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情感。4.适当扩展:

妈妈的帐单是可以用金钱来兑换的吗? 将来你怎样换妈妈的帐单?

板书设计: 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报酬

妈妈给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 羞愧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高兴无私

一、积累内化。

1.完成课后‚练‛的内容 2.独立完成‚字选词语‛。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文后11个生字。

2、指导写字。

3、实践活动。

三、作业

写一篇日记(结合课文)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 一 天气预报 时 间: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1.注意读音。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教学反思:

课 题: 看不见得爱 时 间:

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

1.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2.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2.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转述 时 间: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3.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重点: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的转述。

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结识话题。1.教师讲故事,导出新课。

2.自由读书,什么是转述,在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认真听 听清楚 抓要点 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创设情境:有一位同学病了,请把这个通知转述给他。2.练习转述,同学相互练习说说。3.表演汇报,同学评议。

三、课外拓展,联系生活。

四、总结。

五、作业:把今天课的内容转述给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一 时 间: 教学目标

1. 完成练习中的三道语文基础知识题目。2. 积累名言警句。

3. 阅读知识短文,了解关于狼的简单知识。

4.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有所用,会利用语文等知识表达、传递亲情。教学重、难点

前三项语文知识练习题目,尤其是对第三项,学生练习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狼的图片、资料等。课 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 练:

(1)在中间的圆圈里填入一个恰当的字,使周围的字都能与它组成词语,再抄写在右边的横线上。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要求,再互相补充,丰富词语积累。对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安排组成词组、造句等训练。2. 找出下列成语中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词。先让学生正确地读准这些词语。再找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3. 把下面的词语写在适当的地方。

题目较难,只要求学生通过多读凭感觉判断完成。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1. 日积月累。

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名言警句的意识和习惯,受到做人处事的启示和教诲。2. 知识窗

(1)课前让学生查阅或询问有关狼的相关资料或知识,供课堂交流。(2)独立阅读。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3)交流阅读体会,可结合课外积累或资料来谈。6. 制作亲人、朋友信息卡。

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互相交流设计方案,大家评议、修改、完善方案,然后再去制作。

最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反思:

课 题:3《沙漠里的船》 时 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积蓄‛、‚熟悉‛造句。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辅导法、议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映准备好的电脑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骆驼,引起学生兴趣。

2、(复习)课文分几段? 各写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想问题:骆驼有哪些生理特点?

(身高脖子长,嗅觉很灵敏,鼻孔能紧闭,腿上有胼胝,脚掌宽又厚,背上有驼峰。)

2、根据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自由读课文。再想:骆驼这些生理特点各通过哪句话表达出来?

1)第一、二句写沙漠广阔无边,骆驼身体高,脖子长,望得远。

2)第三句写骆驼嗅觉很灵敏,能找到水源。3)第四句写骆驼的鼻孔能及时紧闭以防风沙。4)第五句写骆驼有胼胝,不怕热沙烫。5)第六句写骆驼脚掌宽、厚,不陷沙。

6)第七、八句写骆驼背上有驼峰,可以存脂肪,维持生命。

3、把自己喜欢的一、二句话背出来,并说说写了骆驼什么生理特点及其作用?

(先请个人背诵,然后请他带领大家一起背诵)

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理解边背诵。

5、学生试背诵课文第一段。

三、略读课文第二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在沙漠生活图,思考: 骆驼有哪些特殊本领?

2、小组讨论汇报。1)给人带路。2)预报风沙。3)能驮东西。

四、总结全文。

1、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人人动手:上黑板找联系。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船

生理特点 特殊本领

身高脖子长--------望得远

嗅觉很灵敏--------找水源给人带路

鼻孔能紧闭--------防风沙预报风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烫

脚掌宽又厚--------不陷沙

背上有驼峰--------存脂肪能驮东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完成反义词练习。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知道书写13个生字。

三、实践活动。

1、屏幕展示各种动物。

2、激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3、议一议: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举手发言,仿说(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观察熟悉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短文。教学反思:

课 题:4《雪猴》 时 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2.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

4、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从对聪明、可爱的雪猴以及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边防军与雪猴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讲一段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在我国云南边境,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动物——雪猴,它是边防战士的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读前引导看阅读提示,了解阅读要求。设问:

1.雪猴有哪些特点?

2.雪猴和边防战士是如何相处的?

3、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三、合作研讨

1.从文中二、三自然段了解雪猴外形特点:

文中二、三自然段中‚桌子上多了一小把香蕉‛,‚回头看了我一眼‛,‚点点头‛,‚闪进‛,‚蹿到‛等词句,写出了雪猴通人性,行动灵活、迅速的特点。‚身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形象地描绘出了雪猴的外形特点。

2、阅读四至六自然段,填写下表,了解雪猴对边防军的友好。人

猴 来客人 送礼物

出操

3.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重点引导认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后,进行归纳:

(1)热情、好客、有礼貌。每当边防哨所来了客人,雪猴当天就送来了小礼物。

(2)模仿性强。模仿边防战士出操、洗脸刷牙、上课。‚雪猴也按号音起身,攀枝欢跳,飞身跃林,开始做‘早操’‛。‚猴儿也一齐拥到水边,用爪捧水抹抹脸,把脚趾伸到嘴里掏掏‛。‚战士们上课,它们也会不远不近地学着战士们席地而坐,凝神听讲‛。

(3)懂得体贴。‚一次,一个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首先奔上去的竟是猴儿。它们把那个战士围得严严实实,又蹦又跳,用它们特有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同情。‛

(4)有灵性,能预报天气。一次,我们采访归来在途中休息,‚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催我们快走‛。

从中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友好感情。)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猴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想想、议议边防战士对雪猴的态度:假如边防战士厌烦它们,驱赶它们,甚至捕杀它们,雪猴仍然会那么友好吗?引导学生想象边防战士爱护雪猴的情景,让同学们认识到,雪猴的友好,源

于边防战士对它们友好,从而认识到要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板书设计: 跟军人出操

} 深厚感情

预报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到摘抄本上。

2、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书写13个生字。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思路:(1)你想对雪猴说什么?(2)你想对边防战士说什么?

(3)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作业:找一些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反 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二 动物的‚个人卫生‛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2. 认识本课9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几种动物是怎样搞‚个人卫生‛的。2. 帮助学生理解个别不常见词语:如羽虱、蚁酸等。教学准备: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出世图片小鸟用水搞‚个人卫生‛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小鸟在干什么。激发他们的兴趣: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让我们去动物世界看看,动物怎么搞‚个人卫生‛的。

2.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篇内容。(2)小组内‚开火车‛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3.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读、议,了解不同动物搞‚个人卫生‛的不同方法。

(2)学生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有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4.拓展延伸。

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办法,你知道吗?交流汇报。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有关动物种种仿人行为的资料。如:睡觉方式、安家等。(2)阅读《阅读》中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青蛙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及多种本领,从而感受到青蛙的可爱,并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2. 认识本课6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通过读文感受到青蛙是一种可爱的、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有个小动物,本领真是大,游泳、跳远、唱歌、捉虫样样都数它,如果你还猜不到,呱呱叫的就是它‛,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带领我们来到池塘边,一起走进青蛙的世界。2.结合提示,自读自悟。

(1)结合阅读提示,在问题和情境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扮演小青蛙,把自己了解的青蛙美称向大家做介绍。先在小组内介绍交流,再选代表在全班 交流。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读中体会:学生范读,大家闭眼听,将文字变为画面帮助体会青蛙的本领真大,它当之无愧有那么多美誉。(2)看图理解:青蛙是农作物的好卫士。(3)相互讨论:

1)青蛙是怎样捉虫的? 2)用青蛙可以做哪些科学实验?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青蛙的哪些知识?向同学们介绍。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的资料,相互介绍,进一步强化保护动物的意识。

(2)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动物本领大 时 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3.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重点:

1.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神奇的本领,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世界》要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神奇本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主持人,你们有信心竞选小主持人吗?只要你在这次‚口语交际‛课山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资格竞选小主持人了。加油吧!2.自由读书,理解要求。

(1)全班自由读书上的文字说明,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自由汇报。

(2)师生总结说话要求。

a介绍自己了解的具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说明它们的这些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b说明自己所介绍资料的来源。c同学之间展开互评。3.小组练说,互相补充。

小组内练习说,同学之间随机补充,互相纠正评价。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5.总结。

(1)师生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小组,选出《动物世界》节目的主持人。(2)动物世界是神奇的。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与它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二 时 间: 教学目标:

1.进行词、句训练,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3.阅读介绍浣熊的短文,扩展知识面。

4.练习猜谜,并说出自己的根据,激发学生猜谜的兴趣。教学难、重点:

1.理解个别成语的意思。2.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前收集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练。(1)仿写句子。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小组、全班交流,要注意肯定学生所填的新颖答案。

(2)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

a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再相互说说、评议,看谁说得正确、恰当。

b适当补充一些关联词语,做扩展练习。(3)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加上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体会语气。小组试读、全班交流,评议,教师讲解。最后学生再试着用句号、问号、叹号分别写一句话,同桌互读,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日积月累。

(1)先出示缺少动物名称的成语及12个动物图片,让学生帮动物找家,选择试填。

(2)学生试填后,互相交流,然后读一读这些成语。

(3)学生质疑,这些成语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4)‚动物成语之最‛小竞赛。看谁知道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先读一读文章的内容,同时欣赏浣熊图片,理解浣熊名字的由来,从中感受它的可爱。同学之间可相互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的由来的小故事。2.开心一刻。

(1)自读谜语,读通读顺。(2)小组互读,试猜谜语。(3)推荐代表,全班汇报。

(4)扩展:教师或学生出有关动物的谜语,共同猜。(5)选一则谜语背下来,回去说给家人或小朋友猜。教学反思:

课 题 :

5、爱国将领邓世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按提示找出描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等

主要语句,概括归纳后组织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并理解课文里主人公慷慨激昂说的一段话,体会并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爱国志士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体会学习

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难、重点:

1.抓住邓世昌在关键时刻所说所做的语句,通过读、议的形式,体会他的爱国精神。

2.学习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充满感情地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诵完后师述:刚才同学们吟诵的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和文天祥 的诗词《满江红》和《过零丁洋》。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认识

另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3.师述: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师述:邓世昌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有哪些功绩?请大

家把书打开轻读课文后说说。读后学生谈谈对邓世昌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

1.指名分别朗读第一节和第八节后,(板书词语:为国捐躯)从第一节中找出意思相呼应的句子进行理解。

2.课文2—7小节具体叙述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海防献出生命的那场海战。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那场海战的场面。

(播放电影《甲午海战》剪辑片断)

3.请同学们各自学习课文2—7节,读一读,划一划邓世昌在战斗中指挥定

远,表现得非常勇猛的语句。4.学生读、找、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将有关划出的语句进行交流,师指导朗读,齐读划出的语句。

(2)师出示邓世昌慷慨激昂的一段话:

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臵

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他同归于尽。‛

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

播放与此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感受后再次朗读。

(3)师说:邓世昌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边说边板书:(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进行归纳概括,并在提纲中列出。(4)教师指导学生将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表现进行归纳概括的小标题,加上开头和连接词,组织成主要内容。

(5)学生按要求进行组织整理,在小组中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所述主要内容,进行点评。

(6)出示归纳后的主要内容。(多媒体演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学生再读课文,回顾课文情景

二、课外引申:

1.读后师说:中国的近代使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任

凭列强欺凌,但是每当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受到奴役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我们课外已经读了许多有关近代爱国志士的书籍,并且写了读后感,这节课我们进行交流。2.学生先按小组交流,然后在集体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

三、积累内化

1、识字教学

学生看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写字教学

师板书,生临写后摹写。

四、总结全文

师说:这些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让人感动,精神让人震撼,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

5爱国将领邓世昌

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战斗打响后 纵横海面 屡中敌舰 日舰进逼旗舰 开足马力 抢先迎战 炮弹打光时 命令用步枪射击 船伤弹尽时 亲自驾舰 冲向敌舰 舰沉落水后 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课 题:6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

难、重点: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颂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课前布臵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2.挂图或课件。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A 板书并揭题,说说你知道的王昌龄、杜甫的诗歌有几首?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戚继光吗?

B 介绍王昌龄、杜甫、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从哪里得到的?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学提纲,按提纲要求自学三首古诗歌。

三、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A 小组内朗读这三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B 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1)背诵三首古诗。

(2)‚自选佳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二、迁移练习。

(1)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北洋海军名将邓世昌也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如学生有困难,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据情景填写适当的古诗。

2005年的春天,当一位中国记者踏上伊拉克的领土,面对葱葱的绿树和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指导写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找王昌龄、杜甫的其他诗作读一读,背一背,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对爱国诗有所感悟,对爱国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一《为了祖国》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3. 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 投影片,华罗庚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3. 汇报交流。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 朗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 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3. 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4. 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 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 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2. 全班汇报。

3.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五、扩展延伸

交流在外国的中国科学家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事例。(课前布臵学生搜集)

教学反思:

课 题:死也不倒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认识13歌生字。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

1. 填空导入,激发情感。(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 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 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讲爱国故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2. 认真倾听,理解所讲的内容,并能说出一定的看法、感受。教学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用多种途径去搜集爱国志士的故事,每人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讲的时间在三分钟内为宜。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试讲故事,明确要求。

(1)指导点拨:开头可以采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个《苏武牧羊》的故事……‛,‚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讲一个爱国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是中国人》……‛等形式。(2)自荐试讲。

(3)讨论:这位同学讲的怎样,好在哪里,还应该注意什么?(4)小节。

3.组内练讲,交流评议。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练讲,互听互学,交流评议。教师巡回听讲,相机指点、奖励。

(3)根据练习要求,每组推选一名讲的好的同学。给学生一点自由互动的空间,各族同学为本组参赛的同学出主意、想办法,争取在比赛中获胜。4.故事比赛,畅谈收获。5.布臵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三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填成语、关联词语的练习,感知语言的运用情境,了解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2.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3.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难、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教学准备;搜集爱国的图片。课 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先让学生自由读成语,默读5个句子,试着给成语找到合适的位臵;说出依据再动笔填写。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几个成语,再用这些成语说一句话。3.读题,指导研究例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试者填空。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借助投影介绍名人,讲解名言的大意。3.背诵名言、诗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甲午战争‛。2.观看录象。

四、大家一起来。

1.将课前准备的图片拿出来,和同桌说一说。2.指名到前面介绍图片。

五、布臵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7倔强的贝多芬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自然段。3.认识13个字,会写14个字。

重、难点: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格。教学准备:月光曲和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同学们听《月光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

2、串读感悟。

1)课件出示“面对这种侮辱”这句话,请大家说说你认为这里的侮辱指的是什么?

“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 2)别人对音乐的不尊重,在贝多芬眼里就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贝多芬是如何反击的呢?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话。“我绝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贝多芬称这些人为蠢货?

3)“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二者相比,哪个更值得人们尊敬,为什么?

3、交流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背诵课文 1)引背法。2)词语提示法

3、迁移练习

1)给贝多芬、主办音乐会的亲王或大声说话的伯爵写几句你心里想说的心里话。

2)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3)知道写字。

二、实践活动:

阅读《月光曲》,并把它与《倔强的贝多芬》串联起来,讲给家长听,题目叫《两个贝多芬》。

教学板书:

7倔强的贝多芬

鄙视贵族

弹琴时伯爵大声讲话 贝多芬: 愤怒地停止演奏 遭到亲王的训斥

回击亲王

教学反思:

课 题:8女主人与乞丐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不胃权势刚强不屈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从不同的人身上体会到一些人做人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字,学会13个字。

教学难点:体会‚砖......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见过乞丐吗?说一说。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到准确流畅为止。

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3、梳理课文内容。

三、自读自悟,体验内涵: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想想课文中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愿意搬砖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让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让学生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只有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5)让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再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四、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 的尊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照样子口头填空。

美丽如()心急如()

二、迁移练习

1、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2、认读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

3、选择典型字、易错字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1、用喜欢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故事。

2、给文章设计一幅插图。

3、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乞丐》。

教学板书; 8女主人与乞丐

乞丐 一只左手来乞讨 不愿意搬 终于搬完 若干年后,坐了轿车 邀请女主人进城里住

女主人 让乞丐搬砖 亲自示范 给他20 元钱 不认识他了 不接受

那房子是教育我的工钱 让他送给连一只手也没人

自立自强,劳动创造幸福 教学后记:

课 题:贫困人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并学习准确、有创意地表情达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2.板书‚贫困‛。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再板书‚人家‛。现在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莫小米的〈〈贫困人家〉〉看看这户人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4.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5.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6.老师组织学生讨论。

7.如何理解穷日子不能过成苦日子。

8.我的同事为什么说: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精神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9.谈一谈感受。10.学写格言,升华认识。

11.拓展延伸,陶冶情操。阅读〈〈最大的财富〉〉〈〈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12.小结:

教学板书: 贫困人家 环境:走进人家,以为走错门

贫困人家 语言:穷日子不能过程苦日子只要精打细算,日子总

会好起来的。

谜底:电器是别人淘汰的等

教学反思:

课 题:难忘的八个字 时 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重、难点:体会老师对‚我‛的爱和八个字对我的影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身边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尊敬残疾人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身带残疾的小姑娘,体验一下她的感情生活。板书:难忘的八个字

2.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这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谁说的这八个字?谁又难忘这八个字?为什么说这八个字是令人难忘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质疑交流。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1)小女孩为什么对同学撒谎心里就好受些?(2)‚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是什么原因?(3)怎样理解小女孩?用做假的办法对付耳语测试。

(4)为什么伦纳德夫人说的八个字会对小女孩产生那么大影响? 2.引导学生归纳,问题主要有两类。

(1)遇到伦纳德夫人之前,‚我‛痛苦且无奈的心情。(2)为什么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3.对哪个问题感兴趣,认为哪个问题重要,就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的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讨论。

4.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讲讲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5.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伦纳德夫人。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不要强求达到某种目标。能对伦纳德夫人的充满爱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三、想想这篇文章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并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4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能借助插图提供的情景及联系生活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

2.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争做有礼貌、有道德的、会尊重别人的好学生。

第二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课 题:1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1.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 委屈 爸爸:简单说几局 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教学反思:

课 题:2母亲的帐单 时 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和感受。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板书问题。

二、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读顺。2.指名读文,正音,检查读顺情况。3.学生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大致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对小彼得和母亲的理解。2.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体会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情感。4.适当扩展:

妈妈的帐单是可以用金钱来兑换的吗? 将来你怎样换妈妈的帐单?

板书设计: 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报酬 高兴 妈妈给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 羞愧 无私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完成课后“练”的内容 2.独立完成“字选词语”。

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文后11个生字。

2、指导写字。

3、实践活动。

三、作业

写一篇日记(结合课文)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 一 天气预报 时 间: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

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1.注意读音。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教学反思:

课 题: 看不见得爱 时 间:

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1.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2.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2.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转述 时 间: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3.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重点: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的转述。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结识话题。1.教师讲故事,导出新课。

2.自由读书,什么是转述,在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认真听 听清楚 抓要点 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创设情境:有一位同学病了,请把这个通知转述给他。2.练习转述,同学相互练习说说。

3.表演汇报,同学评议。

三、课外拓展,联系生活。

四、总结。

五、作业:把今天课的内容转述给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一 时 间: 教学目标

1. 完成练习中的三道语文基础知识题目。2. 积累名言警句。

3. 阅读知识短文,了解关于狼的简单知识。

4.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有所用,会利用语文等知识表达、传递亲情。教学重、难点

前三项语文知识练习题目,尤其是对第三项,学生练习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狼的图片、资料等。课 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 练:

(1)在中间的圆圈里填入一个恰当的字,使周围的字都能与它组成词语,再抄写在右边的横线上。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要求,再互相补充,丰富词语积累。对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安排组成词组、造句等训练。2. 找出下列成语中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词。先让学生正确地读准这些词语。再找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3. 把下面的词语写在适当的地方。

题目较难,只要求学生通过多读凭感觉判断完成。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1. 日积月累。

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名言警句的意识和习惯,受到做人处事的启示和教诲。2. 知识窗

(1)课前让学生查阅或询问有关狼的相关资料或知识,供课堂交流。(2)独立阅读。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3)交流阅读体会,可结合课外积累或资料来谈。6. 制作亲人、朋友信息卡。

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互相交流设计方案,大家评议、修改、完善方案,然后再去制作。最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反思:

课 题:3《沙漠里的船》 时 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积蓄”、“熟悉”造句。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辅导法、议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映准备好的电脑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骆驼,引起学生兴趣。

2、(复习)课文分几段? 各写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想问题:骆驼有哪些生理特点?

(身高脖子长,嗅觉很灵敏,鼻孔能紧闭,腿上有胼胝,脚掌宽又厚,背上有驼峰。)

2、根据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自由读课文。再想:骆驼这些生理特点各通过哪句话表达出来?

1)第一、二句写沙漠广阔无边,骆驼身体高,脖子长,望得远。

2)第三句写骆驼嗅觉很灵敏,能找到水源。

3)第四句写骆驼的鼻孔能及时紧闭以防风沙。

4)第五句写骆驼有胼胝,不怕热沙烫。

5)第六句写骆驼脚掌宽、厚,不陷沙。

6)第七、八句写骆驼背上有驼峰,可以存脂肪,维持生命。

3、把自己喜欢的一、二句话背出来,并说说写了骆驼什么生理特点及其作用?

(先请个人背诵,然后请他带领大家一起背诵)

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理解边背诵。

5、学生试背诵课文第一段。

三、略读课文第二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在沙漠生活图,思考: 骆驼有哪些特殊本领?

2、小组讨论汇报。1)给人带路。

2)预报风沙。

3)能驮东西。

四、总结全文。

1、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人人动手:上黑板找联系。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船

生理特点 特殊本领

身高脖子长--------望得远

嗅觉很灵敏--------找水源给人带路

鼻孔能紧闭--------防风沙预报风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烫

脚掌宽又厚--------不陷沙

背上有驼峰--------存脂肪能驮东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完成反义词练习。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知道书写13个生字。

三、实践活动。

1、屏幕展示各种动物。

2、激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3、议一议: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举手发言,仿说(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观察熟悉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短文。教学反思:

课 题:4《雪猴》 时 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朗读课文,默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

4、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从对聪明、可爱的雪猴以及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边防军与雪猴的密切关系。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讲一段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在我国云南边境,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动物——雪猴,它是边防战士的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读前引导看阅读提示,了解阅读要求。设问:

1.雪猴有哪些特点?

2.雪猴和边防战士是如何相处的?

3、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三、合作研讨

1.从文中二、三自然段了解雪猴外形特点:

文中二、三自然段中“桌子上多了一小把香蕉”,“回头看了我一眼”,“点点头”,“闪进”,“蹿到”等词句,写出了雪猴通人性,行动灵活、迅速的特点。“身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形象地描绘出了雪猴的外形特点。

2、阅读四至六自然段,填写下表,了解雪猴对边防军的友好。人 猴

来客人 送礼物 出操

3.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重点引导认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后,进行归纳:

(1)热情、好客、有礼貌。每当边防哨所来了客人,雪猴当天就送来了小礼物。

(2)模仿性强。模仿边防战士出操、洗脸刷牙、上课。“雪猴也按号音起身,攀枝欢跳,飞身跃林,开始做„早操‟”。“猴儿也一齐拥到水边,用爪捧水抹抹脸,把脚趾伸到嘴里掏掏”。“战士们上课,它们也会不远不近地学着战士们席地而坐,凝神听讲”。

(3)懂得体贴。“一次,一个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首先奔上去的竟是猴儿。它们把那个战士围得严严实实,又蹦又跳,用它们特有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同情。”

(4)有灵性,能预报天气。一次,我们采访归来在途中休息,“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催我们快走”。从中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友好感情。)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猴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想想、议议边防战士对雪猴的态度:假如边防战士厌烦它们,驱赶它们,甚至捕杀它们,雪猴仍然会那么友好吗?引导学生想象边防战士爱护雪猴的情景,让同学们认识到,雪猴的友好,源于边防战士对它们友好,从而认识到要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板书设计: 跟军人出操

} 深厚感情 预报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到摘抄本上。

2、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书写13个生字。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思路:(1)你想对雪猴说什么?(2)你想对边防战士说什么?

(3)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作业:找一些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反 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二 动物的“个人卫生”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2. 认识本课9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几种动物是怎样搞“个人卫生”的。

2. 帮助学生理解个别不常见词语:如羽虱、蚁酸等。教学准备: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出世图片小鸟用水搞“个人卫生”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小鸟在干什么。激发他们的兴趣: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让我们去动物世界看看,动物怎么搞“个人卫生”的。2.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篇内容。

(2)小组内“开火车”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3.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读、议,了解不同动物搞“个人卫生”的不同方法。(2)学生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有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4.拓展延伸。

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办法,你知道吗?交流汇报。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有关动物种种仿人行为的资料。如:睡觉方式、安家等。(2)阅读《阅读》中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青蛙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及多种本领,从而感受到青蛙的可爱,并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2. 认识本课6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通过读文感受到青蛙是一种可爱的、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有个小动物,本领真是大,游泳、跳远、唱歌、捉虫样样都数它,如果你还猜不到,呱呱叫的就是它”,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带领我们来到池塘边,一起走进青蛙的世界。2.结合提示,自读自悟。

(1)结合阅读提示,在问题和情境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扮演小青蛙,把自己了解的青蛙美称向大家做介绍。先在小组内介绍交流,再选代表在全班 交流。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读中体会:学生范读,大家闭眼听,将文字变为画面帮助体会青蛙的本领真大,它当之无愧有那么多美誉。

(2)看图理解:青蛙是农作物的好卫士。(3)相互讨论:

1)青蛙是怎样捉虫的?

2)用青蛙可以做哪些科学实验?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青蛙的哪些知识?向同学们介绍。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的资料,相互介绍,进一步强化保护动物的意识。(2)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动物本领大 时 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3.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重点:

1.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神奇的本领,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世界》要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神奇本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主持人,你们有信心竞选小主持人吗?只要你在这次“口语交际”课山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资格竞选小主持人了。加油吧!

2.自由读书,理解要求。

(1)全班自由读书上的文字说明,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自由汇报。(2)师生总结说话要求。

a介绍自己了解的具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说明它们的这些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b说明自己所介绍资料的来源。c同学之间展开互评。3.小组练说,互相补充。

小组内练习说,同学之间随机补充,互相纠正评价。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5.总结。

(1)师生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小组,选出《动物世界》节目的主持人。

(2)动物世界是神奇的。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与它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二 时 间: 教学目标:

1.进行词、句训练,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阅读介绍浣熊的短文,扩展知识面。

4.练习猜谜,并说出自己的根据,激发学生猜谜的兴趣。教学难、重点:

1.理解个别成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前收集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1)仿写句子。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小组、全班交流,要注意肯定学生所填的新颖答案。(2)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

a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再相互说说、评议,看谁说得正确、恰当。b适当补充一些关联词语,做扩展练习。(3)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加上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体会语气。小组试读、全班交流,评议,教师讲解。最后学生再试着用句号、问号、叹号分别写一句话,同桌互读,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日积月累。

(1)先出示缺少动物名称的成语及12个动物图片,让学生帮动物找家,选择试填。(2)学生试填后,互相交流,然后读一读这些成语。

(3)学生质疑,这些成语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师生共同讨论、释疑。(4)“动物成语之最”小竞赛。看谁知道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先读一读文章的内容,同时欣赏浣熊图片,理解浣熊名字的由来,从中感受它的可爱。同学之间可相互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的由来的小故事。2.开心一刻。

(1)自读谜语,读通读顺。(2)小组互读,试猜谜语。(3)推荐代表,全班汇报。

(4)扩展:教师或学生出有关动物的谜语,共同猜。(5)选一则谜语背下来,回去说给家人或小朋友猜。教学反思:

课 题 :

5、爱国将领邓世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按提示找出描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等 主要语句,概括归纳后组织成课文的主要内容。2.朗读并理解课文里主人公慷慨激昂说的一段话,体会并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3.通过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爱国志士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体会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难、重点:

1.抓住邓世昌在关键时刻所说所做的语句,通过读、议的形式,体会他的爱国精神。2.学习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充满感情地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诵完后师述:刚才同学们吟诵的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和文天祥 的诗词《满江红》和《过零丁洋》。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认识 另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3.师述: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师述:邓世昌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有哪些功绩?请大 家把书打开轻读课文后说说。读后学生谈谈对邓世昌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

1.指名分别朗读第一节和第八节后,(板书词语:为国捐躯)从第一节中找出意思相呼应的句子进行理解。

2.课文2—7小节具体叙述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海防献出生命的那场海战。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那场海战的场面。(播放电影《甲午海战》剪辑片断)

3.请同学们各自学习课文2—7节,读一读,划一划邓世昌在战斗中指挥定 远,表现得非常勇猛的语句。4.学生读、找、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将有关划出的语句进行交流,师指导朗读,齐读划出的语句。(2)师出示邓世昌慷慨激昂的一段话:

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

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他同归于尽。” 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

播放与此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感受后再次朗读。

(3)师说:邓世昌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边说边板书:(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进行归纳概括,并在提纲中列出。(4)教师指导学生将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表现进行归纳概括的小标题,加上开头和连接词,组织成主要内容。

(5)学生按要求进行组织整理,在小组中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所述主要内容,进行点评。(6)出示归纳后的主要内容。(多媒体演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学生再读课文,回顾课文情景

二、课外引申:

1.读后师说:中国的近代使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任 凭列强欺凌,但是每当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受到奴役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我们课外已经读了许多有关近代爱国志士的书籍,并且写了读后感,这节课我们进行交流。2.学生先按小组交流,然后在集体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

三、积累内化

1、识字教学

学生看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写字教学

师板书,生临写后摹写。

四、总结全文

师说:这些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让人感动,精神让人震撼,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

5爱国将领邓世昌

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战斗打响后 纵横海面 屡中敌舰 日舰进逼旗舰 开足马力 抢先迎战 炮弹打光时 命令用步枪射击 船伤弹尽时 亲自驾舰 冲向敌舰 舰沉落水后 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课 题:6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难、重点: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颂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2.挂图或课件。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A 板书并揭题,说说你知道的王昌龄、杜甫的诗歌有几首?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戚继光吗?

B 介绍王昌龄、杜甫、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从哪里得到的?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学提纲,按提纲要求自学三首古诗歌。

三、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A 小组内朗读这三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B 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背诵三首古诗。

(2)“自选佳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二、迁移练习。

(1)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北洋海军名将邓世昌也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如学生有困难,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2)根据情景填写适当的古诗。

2005年的春天,当一位中国记者踏上伊拉克的领土,面对葱葱的绿树和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指导写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找王昌龄、杜甫的其他诗作读一读,背一背,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对爱国诗有所感悟,对爱国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一《为了祖国》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 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3. 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

投影片,华罗庚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2.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3. 汇报交流。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 朗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 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3. 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4. 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 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 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2. 全班汇报。

3.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五、扩展延伸

交流在外国的中国科学家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教学反思:

课 题:死也不倒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认识13歌生字。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

1. 填空导入,激发情感。(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 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3. 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讲爱国故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2. 认真倾听,理解所讲的内容,并能说出一定的看法、感受。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用多种途径去搜集爱国志士的故事,每人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讲的时间在三分钟内为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试讲故事,明确要求。

(1)指导点拨:开头可以采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个《苏武牧羊》的故事……”,“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讲一个爱国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是中国人》……”等形式。(2)自荐试讲。

(3)讨论:这位同学讲的怎样,好在哪里,还应该注意什么?(4)小节。

3.组内练讲,交流评议。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练讲,互听互学,交流评议。教师巡回听讲,相机指点、奖励。(3)根据练习要求,每组推选一名讲的好的同学。给学生一点自由互动的空间,各族同学为本组参赛的同学出主意、想办法,争取在比赛中获胜。4.故事比赛,畅谈收获。5.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三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填成语、关联词语的练习,感知语言的运用情境,了解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2.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3.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难、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教学准备;搜集爱国的图片。课 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先让学生自由读成语,默读5个句子,试着给成语找到合适的位置;说出依据再动笔填写。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几个成语,再用这些成语说一句话。3.读题,指导研究例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试者填空。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借助投影介绍名人,讲解名言的大意。3.背诵名言、诗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甲午战争”。2.观看录象。

四、大家一起来。

1.将课前准备的图片拿出来,和同桌说一说。2.指名到前面介绍图片。

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7倔强的贝多芬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自然段。3.认识13个字,会写14个字。

重、难点: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格。教学准备:月光曲和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同学们听《月光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

2、串读感悟。

1)课件出示“面对这种侮辱”这句话,请大家说说你认为这里的侮辱指的是什么?

“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

2)别人对音乐的不尊重,在贝多芬眼里就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贝多芬是如何反击的呢?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话。

“我绝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贝多芬称这些人为蠢货?

3)“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二者相比,哪个更值得人们尊敬,为什么?

3、交流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背诵课文 1)引背法。2)词语提示法

3、迁移练习

1)给贝多芬、主办音乐会的亲王或大声说话的伯爵写几句你心里想说的心里话。2)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3)知道写字。

二、实践活动:

阅读《月光曲》,并把它与《倔强的贝多芬》串联起来,讲给家长听,题目叫《两个贝多芬》。

教学板书:

7倔强的贝多芬 鄙视贵族

弹琴时伯爵大声讲话

贝多芬: 愤怒地停止演奏 不胃权势刚强不屈

遭到亲王的训斥

回击亲王

教学反思:

课 题:8女主人与乞丐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从不同的人身上体会到一些人做人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字,学会13个字。

教学难点:体会“砖......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见过乞丐吗?说一说。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到准确流畅为止。

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3、梳理课文内容。

三、自读自悟,体验内涵: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想想课文中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愿意搬砖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让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让学生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只有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让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再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四、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 的尊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照样子口头填空。

美丽如()心急如()

二、迁移练习

1、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2、认读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

3、选择典型字、易错字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1、用喜欢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故事。

2、给文章设计一幅插图。

3、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乞丐》。

教学板书; 8女主人与乞丐

乞丐 女主人

一只左手来乞讨 让乞丐搬砖

不愿意搬 亲自示范 终于搬完 给他20 元钱 若干年后,坐了轿车 不认识他了 邀请女主人进城里住 不接受

那房子是教育我的工钱 让他送给连一只手也没人 自立自强,劳动创造幸福 教学后记:

课 题:贫困人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并学习准确、有创意地表情达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2.板书“贫困”。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再板书“人家”。现在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莫小米的〈〈贫困人家〉〉看看这户人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自主阅读,感悟交流。4.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5.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6.老师组织学生讨论。

7.如何理解穷日子不能过成苦日子。

8.我的同事为什么说: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精神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

9.谈一谈感受。

10.学写格言,升华认识。

11.拓展延伸,陶冶情操。阅读〈〈最大的财富〉〉〈〈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12.小结:

教学板书: 贫困人家

环境:走进人家,以为走错门

贫困人家 语言:穷日子不能过程苦日子只要精打细算,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谜底:电器是别人淘汰的等

教学反思:

课 题:难忘的八个字 时 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重、难点:体会老师对“我”的爱和八个字对我的影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身边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尊敬残疾人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身带残疾的小姑娘,体验一下她的感情生活。

板书:难忘的八个字

2.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这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谁说的这八个字?谁又难忘这八个字?为什么说这八个字是令人难忘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质疑交流。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1)小女孩为什么对同学撒谎心里就好受些?(2)“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是什么原因?

(3)怎样理解小女孩?用做假的办法对付耳语测试。

(4)为什么伦纳德夫人说的八个字会对小女孩产生那么大影响? 2.引导学生归纳,问题主要有两类。

(1)遇到伦纳德夫人之前,“我”痛苦且无奈的心情。(2)为什么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3.对哪个问题感兴趣,认为哪个问题重要,就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的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讨论。

4.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讲讲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5.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伦纳德夫人。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不要强求达到某种目标。能对伦纳德夫人的充满爱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三、想想这篇文章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并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4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能借助插图提供的情景及联系生活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

2.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争做有礼貌、有道德的、会尊重别人的好学生。教学重点:

能理解、体谅别人的处境,有尊重他人的意识。1.插图、投影。2.问路的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2.请同学们看小品〈〈问路〉〉或老师讲述: 3.明确目标,研讨案例。4.明确要求。

5.仔细看图,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6.换为思考:如果你是插图中任务你会怎样做? 7.联系生活实际,延伸拓展。

8.同学们,我们平时有没有不尊中别人的地方? 9.你今后怎样做?

10.课堂总结,引入生活。教学板书:略 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字词句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2.积累名言、成语,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发展语言,理解自尊和尊重别的重要。3.读懂名人幽默故事,培养学生的幽默感。教学重点:

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背诵名人名言。教学准备:

把名言的内容用漫画表现出来。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练

(1)形近字组词。

先分析例子了解偏旁部首的含义与组成词语的关系;默读、齐读形近字;说一说是怎样使用的?

(2)访写句子。

反复朗读,感知句意。分析句子间的关系。访写句子。2.日积月累。

(1)老师范读,简单介绍人物。(2)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熟为止。(3)借助漫画理解名言。(4)练习背诵。

(5)拓展: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自尊自强的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自读,互读,读后交流。扩展:讲故事。

2、开心一刻。

a)正确读一读。要有感情。

b)议一议两人的话外之一是什么?

c)编一编:把幽默改成短剧,适当加一些内容。d)演一演:先表演后展示。教学反思:

课 题: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

2.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送元二使安西》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 配合《阳关三叠》的乐曲,在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2.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到哪里?”(安西)解读“安西”。学生找资料明确地点。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的具体位置。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3.同时出示标有三个地名的地图,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渭城——阳关——安西)。4.算路程,体会离情。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要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再说说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点拨)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2.客舍,客中送客。(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3.柳,“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是“后之咏别者,纵有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根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但由于年代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第二课时:《赠汪伦》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泥融飞(燕子)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1)(不敢高声语)(2)白发三千丈

(3)(举头望明月)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4)(朝辞白帝彩云间)

(5)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导入。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对李白的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便于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

三、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关联词来表达更为合适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纵使……也……)

(2)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那么,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现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可改为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行连起来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别董大》 授课时间:

一、审题导入。

1.审题,引出是送别诗。2.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今河北沧县人,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后,他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直至做到散骑常侍,因此世称“高常侍”,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唐书》也著录其文集20卷,但都已遗失。现存《高常侍集》,有诗87首。

3.诗人在送别董大时的情景如何,会说些什么呢?

二、理解诗文。

1.感悟诗文,学生自由读诗文。2.明确学习目标。

(1)读懂加点词和每句诗的意思。(2)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感情。3.学习方法指导。

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结组学习,准备汇报学习成果。(全体参与)4.理解指导。

(1)前两句写到了哪些景物?(2)学生谈感受(景象凄凉),体会读。(3)诗后两句写的是什么?

(4)最后两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他说呢? 高适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庭兰虽然身怀绝技却常无人赏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对朋友董庭兰的。

(5)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莫”、“谁人”)5.感情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齐读体会、表达诗情。

三、课外拓展与能力提高。

1.激趣导入:古代送别诗还有很多,如下面列出的几首。《赠汪伦》 《 夏口夜泊别友人》 《 送桂阳孝廉》 2.能力运用实践。

(1)体会几位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2)发现诗人的优秀品质。(3)发现写法上的不同特点。

(4)其他课题(自拟)汇报时可以结合其他的诗。(5)可以利用自己找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3.组织学习结果交流,鼓励学习精神。

四、小结。

古诗词是一个丰富的宝库 ,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动大量阅读。

教学反思:

课 题:10讲信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不能不讲信用”这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教学难点:感悟守信用的重要。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宋庆龄的照片,简介宋庆龄。今天我们了解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大意。3. 由读课文,看生字表读准字音。4. 字词。(一般读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对理解课文又帮助的词句等等。)宋庆龄 折花篮(用这两个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解释 虽然 挺想你的(书中说谁挺想谁的?挺可以换个词吗?)惋惜(把带惋惜的这句话读一读

惦记 这件事(她惦记着学折纸这件事)5. 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6. 指名读课文,(可以分自然段读)了解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感悟课文内容

1. 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讲信用 有耐心(整体感受)

2. 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还有不同感受吗?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给足时间)3. 汇报交流。边汇报交流,边板书。重点交流一下语句的理解。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板书:答应等

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a、学生汇报,读所画的句子,谈感受。板书:一定等 b、“想了想”在课件上变颜色,问:在什么情况下想了想? c、读读爸爸说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d、你们现在都是宋庆龄,听了爸爸的话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e、课件出示:

对比读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带着理解读读宋庆龄的话:宋庆龄想了想,……

宋庆龄一个人留在家里……仍旧耐心地等下去。学生读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再读。板书:耐心等

十二点过后,……迎了出去。学生读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等来了吗?读最后一段。板书:没等来 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大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

(留个问题下节课解决)板书设计: 讲信用 宋庆龄 耐心等

还在等

没等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没解决的问题:

二、默读课文,为自己选择一个角色,想想你为什么笑?(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播。)

1、选择小珍的妈妈,你为什么笑?

2、选择宋庆龄的父母,你们为什么笑?

3、谁选择宋庆龄,你为什么笑?板书:等得值

把你体会到的带到句子中,读“宋庆龄望了望爸爸妈妈,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4、读全文,看还有谁也是讲信用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学生自由发言。

6、师生交际 把故事结尾演一演

老师演小珍的妈妈,同学演宋庆龄。师引导:庆龄,对不起,小珍没有按时来和你学着花篮。……

老师演宋庆龄的妈妈,同学们演宋庆龄。师可引导:庆龄,后悔吗?……

7、学习字词

自学生字,看看你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小组学习,挑选难字,在小组中交流。推荐小老师给大家讲。学生汇报。(边汇报,边鼓励学生的记字方法,可适时指导:归类记字)在交流“惋惜”时,指导造句。

(重点讲解“解释”等字的书写,鼓励补充某个字的资源,加大识字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练习书写。

三、作业

1. 认真写本课生字词。

2. 选作:搜集宋庆龄的小故事、或讲信用的小故事。编演课本剧。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五 绝交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读懂课文,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2.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同桌朝夕相处,也许偶尔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有一对同桌吵了架,要绝交,却又盼着人来说和,想言归于好,你愿意帮他们吗?快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看看怎么回事吧!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要将课文读通顺。

2.互读课文,把课文互相读给同桌听,相互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3.小组轮流。小组内轮流读课文,一人读一小节,读后评一评谁读得好。4.思考交流,为课文中的同桌和好出主意想办法。

三、展示交流 1.展示朗读 2.交流意见

3.把自己的建议写在课本上。

四、检查注音

1.小组互相检查注音,交流记法。

2.教师抽查,做读字游戏。教学反思:

课 题:知音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在课文中体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2.认识课文中的几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直音难求”。2.板书:知音

二、初读,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的意思。

3.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2.汇报,相机指导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话。

四、识字,巩固阅读

1.师出示字卡抽查生字,小组内互读互查。

2.阅读课文全文。

五、拓展延伸阅读

1.读了这个故事,你怎么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这句话的?

2.生活中,你有知心朋友吗?你觉得应该怎样相处?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五 道歉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表演,能把 说清楚,说明白。2.培养学生遇到偶发事件能比较恰当处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错就改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做文明人。教学重难点:

1.能身临其境地演一演。

2.能清楚明白得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3.学会道歉,做个文明人。教学准备:学生表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2.有时我们自己说话或做事不小心,可能会让人有不愉快,甚至造成伤害,这时,你们就要像刚才老师那样及时向对方道歉。

二、模拟生活,情境交流:

1.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么样做?

2.那你准备怎样跟小丽说呢? 生:小明,我不小心把你的文具盒碰到地上,对不起。

生:小明,我不小心的撞掉了你的文具盒,请你原谅。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面对别人的道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2.面对小明的不同的说法和做法,小丽又该如何说与做呢?

四、课外延伸,体验生活:

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了要从小做个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做错了事要主动承认,遇到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本领用到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快乐。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五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1.学词积累与运用。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教学反思:

课 题:11 电影的诞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影诞生的过程,体会科技发明中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主动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电影这一科技发明中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有了科技,人类才从愚昧走向了文明,有了科技,人类才成为了地球的主人,有了科技,人类才为自己铸造了美好的家园。然而,科技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有一个艰苦的过程,发明者和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倒转的时光,来到19世纪,追寻电影的诞生过程。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默读课文。

明确要求:继续联系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 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语。

3、结合课文后的第一道题,理出课文的脉络,完成表格,读懂大意。

4、突破难点:第三、四自然段,默读,画出示意图,解说给同桌听;第五自然段,制作简单的动画片做实验,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三、复述课文。

1、结合课后第二题目“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电影诞生的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话”的意思是要求学生不能是读课文、背课文,必须是自己组织语言。

2、步骤: 1)明确要求。2)自己练说。3)小组互说。4)推荐代表。5)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新学会的词语填在空白处。

2、摘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并用字组词,用词说话。

2、指导书写生字。

让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字来写,然后在黑板上示范,给同学讲解书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活动:

搜集科技发明这一类的故事。板书设计: 电影的诞生 1872 摄影师麦布里奇——拍摄照片 1888 马莱——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

1895 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影片《火车到站了》 教学反思:

课 题:12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

慕(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二、课后质疑,总结全文。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2.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六 克隆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从课文中了解克隆羊“多利”的来历,体会科学的神奇。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从克隆羊的诞生,初步了解克隆技术。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搜集资料: 克隆,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中可以搜集到关于它的大量信息。事先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克隆资料。

二、助学课文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克隆?

2.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克隆?

三、延伸拓展

话题讨论:假如我会克隆……

要求:展开科学,合理的想象,围绕一个意思把话清楚。

四、同桌互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五、推荐作业:

小练笔:假如我会克隆…… 教学反思:

课 题: 新奇电话知多少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从课文中知道多样的新奇电话,感受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挂图:教具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导读提问。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2.新奇的电话有几种?都有什么新奇的地方? 3.你将来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电话?

二、角色换位:

1.情境模拟(推销员、发明者、顾客、科学家)

三、组织活动

活动程序:选定角色,查阅资料,角色认定,互动交流。选定角色: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查阅资料:很关键的 一环,让生获更丰富知识。活动小结

四、推荐作业

你需要什么样的电话?你可以发明出什么样的电话?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六 要是有了它……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介绍清楚,提出特点。

3.初步培养学生查阅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2.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介绍清楚。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介绍资料,引发话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到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的书籍,教师选择有代表的全班交流。

二、开动脑筋,奇思妙想: 1.开动脑筋,静心思考。

学生有了上面的启发,思维上跃跃欲试,想象力被拓展,先别让我们急者说,提供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让他们想深、想开。2.合作交流,充善想法

让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小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完善想法,达到一种和谐、热烈的交流。3.畅所欲言,表达创见

小组交流后,选出创意好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完成练习中的两道语文基础知识题目。

2.积累名言警句。

3.阅读知识短文,拓展知识面。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缩句练习

教学准备:反映人类交通工具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给下面的字换偏旁,成为新的字,再组词。难---堆、谁、准、推…… 样---洋、痒、佯、徉…… 蝙:遍、编、匾、…… 妈:码、玛、蚂、冯……

二、照样子写句子。

抓住主要意思,主干的训练。参考: 1.贝尔兴奋。

2.“多利”是复制出来的。

三、日积月累

激发学生的热爱科学兴趣。

四、知识窗

1.让生课前查找资料。2.阅读短文理解。

五、小制作

要求:1.自己制的2.交流

3.评比 教学反思:

课 题:1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

2.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山行》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像。(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介绍(教师)。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语。)3.句子的理解。

(1)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2)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3)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4)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像。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8.朗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板 书: 7.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就是杨万里所写的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的或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5.再次交流。

古诗用短短的几句话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画了下来。你们看看这幅插图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学生试背,指名背)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敕勒歌》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图片。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它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2.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教学反思:

课 题:14美丽的小兴安岭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手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热爱身边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审题质疑,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引情激趣。

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幻灯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横线画出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③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懂得了哪些知识。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等到下一节课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3.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知道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

(3)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

二、精读“春夏”两段,总结探究方法。

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春”由老师领学,“夏”由老师引导学,“秋”、“冬”由学生自学。1.教师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2)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3)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可以看教师的直观演示。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以培养学生听、读能力。(4)引读。

师说:春天醒了!

(学生读描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河水流淌着……”

(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读后再想像画面,概括出春天的特点)

2.“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段的相同。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探疑方法。(1)读——找景物。(2)读——写特点。(3)读——悟其情。

3.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1)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自由读:小组议一议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在学生自读汇报时:重点学习描写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这几词的位置换一换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借助图片或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或句。(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

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读,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 14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 按时间顺序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秋”、“冬”两段,议疑解疑。

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1.小组学习,看看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做课后习题。3.小组汇报。(抓住“飞舞”、“刮”、“积满”等词进行理解)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领略“秋”、“冬”之美。

5. 问学生是否明白了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作者是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回答问题时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

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外,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看图书或录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三、词句赏析,巩固练习。

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3.从春、夏、秋、冬四段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背诵。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七 沙漠奇观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3. 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心智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1、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神奇,壮观的幻景吗?

四、阅读体验(谈收获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由浅入深,示异释疑——逻辑严密,吸引力强 崇尚科学 教学反思:

课 题 :锡林郭勒大草原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教学用具: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七 心中的风景 时 间:

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风景,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留心观察身边景物的意识。

2.通过介绍风景,引导学生学习用心去感受风景,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重点:用心感受景物,表达真情实感。

注意身边的风景并能比较有条理的进行介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交流感受,引出话题。

三.小组第一次合作,交流自己喜 欢的景物。

汇报交流,共同评价。四.小组第二次合作。

五.小组推荐讲的好的同学面向全班做介绍,师生评议。六.总结。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七 时 间:

教学目标:1.练习多音字组词,把词语整理通顺成句子。

2.学会积累关于描写景色的古诗名句。

3.了解我国的六大自然保护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鼓励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我国著名风景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相互介绍交流。教学难、重点:把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教学准备:图片、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先让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教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3.适当拓展。教师再找一些类似的词语,进行拓展性训练。

二、日积月累。

1.让学生熟读这些诗句。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教师注意组织交流,不必细讲句子的意思。3.拓展:交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风景的古诗名句。4.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背诵下来。

三、知识窗。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讲述,教师补充。

四、大家一起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然后全班交流。

课 题:15掌声 时 间: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的几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悟守信用的重要。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听课你们紧张吗? 可是老师特别紧张真怕讲不好,出错误。你们能不能给老师一些鼓励增强老师的信心?谢谢大家刚才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我现在不那么紧张了,同学们你们接受过 别人的掌声吗?当时你心理有什么感受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掌声》(板书)看到课题你有没有问题啊?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自渎课文带着你们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你知道了什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 3通篇朗读指导词语

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1大家都为英子鼓掌那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请大家默读课文 2默读化出相关句子 3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哪?能用书上的句子简单介绍一下吗?师板书:文静忧郁 从哪看出来?谁在来读读 她文静由于应该怎样读

(2)文静忧郁的英子变了,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板书:活泼开朗

真替英子高兴,她现在和同学一起说笑,还要和同学们学跳舞,那么英子当时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这部分。

(3)英子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能不能在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呢? 同桌合作:一个人读英子的文静忧郁,一个人读英子的活泼开。朗指导朗读

(4)你们读得可真好!让大家听出了英子的变化。是什么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文中几次提到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别急着说,让我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书,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1)响起几次掌声?

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的?你体会到什么?(板书:鼓励)谁来读一读?大家都来读读第一次掌声这部分,她有哪些心理活动?从哪看出来?她为什么犹郁豫? 指导朗读

(2)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响起的?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表达些什么?(板书:赞扬)为什么?在掌声中,英子深深的向大家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6.英子真的变了,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齐读这封信。7.从英子的变化中,你会想到什么?

四、情感升华

1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心理障碍,并微笑的面对人生,这掌声代表的是什么?(一种爱)

2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咱们身边也有很多残疾人,你打算怎样做呢? 3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 4 师配乐朗诵诗歌(爱的奉献)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还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只蜡烛

这个世界事由爱组成的,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板书设计: 15 掌声

文静忧郁 活泼开朗 英子{ 鼓励 赞扬 教学反思:

课 题:16一节特殊的课 时 间: 教学目的 :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唤起学生作为子女应用的关心与孝敬父母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

体会孩子们内心的变化,唤起他们关爱父母的意识。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拐弯处的回头》和《母亲的账单》,谁还能记得他们是讲的什么? 是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的对么?那你是否以同样的感情爱着我们的父母呢?今天就让我们上《一节特殊的课》(板书),感悟为人子女的我们应该怎样爱父母。

二、初读课文: 1.什么是特殊?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特殊的一节课是怎样的?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出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要求标段。)

(2)读后想一想,这节课为什么是特殊的?它的特殊在哪里?(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检查学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

1.那么哪位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性的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那么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为什么是特殊的?它的特殊在哪里?(学生答不出来也可,在整个分析完这节课后再说也可。)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老师在这节课上向同学们一共提了几个问题?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三个问题

学生表现

1.第1自然段在描写同学们的表现时都用了哪些词?

“齐刷刷”“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词语。从这些词里可以看出来什么?

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的兴奋和幸福的心情,也可以看出父母都是那么无私的爱孩子。(指导学生用高兴欢快的语气朗读。)

2.第3自然段在描写 同学们的表现时都用了哪些词?与前文有什么不同?

“安静”“依然很安静”“默默地举起手”。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印象深刻。

3.第4自然段在描写同学们的表现时都用了哪些词?

“寂然无声”“沉默着”“沉默着”体会到孩子们后悔,惭愧的心情。(指导学生用不好意思,难为情的语气来朗读。)

(二)1.画出孩子们沉默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的语句。动作—目光,全躲开了。低着头或望着窗外。都沉默不语。心理变化—忍受着、不安?歉疚?懊悔?(理解这些词的意思)2.说一说你的体会?(沉默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个意识)3.展开想像,孩子们沉默了,他们在想什么? 4.“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对父母的爱)说明在孩子的心中也是同样的爱着父母,只是这种爱已经成为习惯,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些关爱父母的事。

(指导用内疚,不安的语气来朗读。)

(三)1.第6自然段里,孩子们七嘴八舌在谈论什么? 2.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与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言中和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体会到孩子们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实际行动中去关爱孝敬父母。

(指导朗读这段时,前半部分用后悔、内疚的语气来读,后半部分用热闹、高兴、欢快的语气来读。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四)1.“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只要有一份爱心,无需注重形式)2.这一段里的“稚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导朗读)

(五)1.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节特殊的课。最后交流“这节课特殊在哪里?” 它的特殊在哪里?(生交流后的汇报)

2.这篇文章都通过对人物的哪个方面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我们班的同学有哪些人知道父母的生日?有哪些同学为父母祝贺过生日? 4.如果还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就按课文中老师的建议去做吧!

二、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父母的爱了吗?举例说说 2.你准备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父母?

三、总结全文: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帮助他们何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给予比得到更快乐。板书设计: 一节特殊的课

三个问题—意识到—懂得了并开始行动 问题:

同学表现:

1.爸爸妈妈为自己庆祝生日的? 动作—举手 脸上—兴奋(齐刷刷)

2.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动作—举手 教室里—安静(默默)

3.谁为爸爸妈妈庆祝生日的?

动作—“举手” 沉默(没有人)动作、神态: 心理变化:

我知道问题很多,希望对我“毫不客气”的提出来,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八 四块糖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做错事后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学习陶行知理解他人的宝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5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理解陶行知用什么方法使学生主动认识了错误。

2、王友为什么会流下悔恨的眼泪,他是个怎样的学生。课 型:阅读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溪生病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病、扔、丢、变、黑、仔、细、串、己”10个生字;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能在老师指导下描摹汉字“扔、生、光。”2朗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3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4明白不能随便扔垃圾,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正确读准十个生字的音,注意“扔”右边部分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生病。学习生字:生、病。

2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的什么病?

师:生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今天小溪也生病了。

3揭示课题,读课题。

4质疑。

二 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小溪动画。

过渡: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 指导朗读句子,注意读准轻声。

师:可是有一天,小溪生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小溪怎么会生病的?

4交流,并学习生字。

扔——认识新笔画“横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扔——丢(近义词)(做动作、唱近义词儿歌)

变、黑——交流记字方法。

5媒体播放(小溪生病的动画)

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1)指导朗读:看到小溪生病了,你感到怎样?(难过、不高兴??)

(2)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句子吗?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引读第四、第五小节。

(1)思考:现在你们知道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小溪治病的吗?指名说。

引读:难怪小鸟说——你们自己就是医生。大家听了,仔细想想——都不好意思了。

(2)学生字:己、仔、细。

7媒体播放(小溪病好的动画)。——跟着背景音乐师口述第六节。

(1)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

(2)学习生字:串(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3)指明读,找伙伴读,挑战读。

三 朗读全文,练习说话

练习想象说话。

师:小溪病好了,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它遇到了小动物,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老师指导。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3老师小结。

四 巩固练习,指导写字

1朗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身上带有词语的小鱼游溪水的动画)

2用“生、细”一字开花。

3写字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描摹“扔、生、光”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着重指导学生写带口字旁的字。

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学写带有口字旁的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清晨出东海,傍晚下西山。照亮了大地,送来了温暖。(谜底:太阳)

2、出示课题: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质疑:告诉大家,你在读书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小组合作读书。在都读不好的地方画上一条曲线。

4、教师指导都读不好的地方。

5、指名读课文。

三、随文识字。

1、认识词语。

1)在课文中你认识了哪些新词语?2)学生汇报。师出示生词卡片。3)齐读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自学生字。

小组合作学习:看看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宝宝。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课的生字真多,你们想不想与他们都交上朋友?

2、小组合作识字。

3、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些字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

5、针对学生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二、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火眼金睛”游戏。

3、送字宝宝回家。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

第三课时

一、导入激趣。

1、提问: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有的小朋友说,太阳多好呀,它给世界涂上了漂亮的颜色!也有的小朋友说太阳把自己晒黑了。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问问: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二、精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齐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段。

1)合作学习:读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懂的。

2)汇报学习情况。

3)你最喜欢太阳的哪一件作品就快读读吧!4)指名分句读。

5)你知道太阳还有哪些出色的作品吗?

6)对,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太阳的作品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们所说的都藏在了这个自然段最后的六个小圆点中。

7)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意思朗读出来

4、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合作交流:你们有什么没读懂的吗?

3)指导朗读:如果你们就是海滩上的这两位小朋友,你们会对太阳说些什么呢?把你们的心情读出来吧!

4)指名读。

5、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三、语文实践活动。

1、我们来给太阳写封信吧,把你想对太阳说的话写出来吧!

2、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信读给太阳听。

第四课时

一、指导写字。

1、学生看“田字格”字帖,说说希望教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2、针对学习反馈,教师指导书写。

3、重点指导“匠、南”的书写。

4、出示:吹、叶、吃。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着重指导写好这三个带口字旁的字。

5、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二、学唱《我是快乐的粉刷匠》。

三、写字游戏:小刺猬找苹果。

古诗《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古诗《古朗月行》是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诗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月牙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或背诵。

教学准备:

字卡,根据生字编写的语段《兔爸爸割草》和儿童诗《天》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知全篇内容。

2、伙伴互动。与同桌或前后桌学习伙伴分节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赛读评议。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赛读,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读后,进行自评和他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超过了别人,哪儿读得有问题等等。

4、集体交流。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等等。

二、自我展示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多角度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内容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我会背——争做小演员。把《月牙儿》这首诗背诵下来,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我会读——争做小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外儿童诗《天》。

我会写——争做小作家。题目:《月牙圆圆》、《太阳》、《星星》、《云彩》。要求:自选一题,模仿《月牙儿》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像,把你对它的喜爱表现出来。可以找一两个好朋友合作完成。喜欢画画的还可以画一画。活动过程:选择展示——自由展示——师生共同评出优胜者。

三、检查识字

1、出示字卡,“开火车”认读或看文后字表认读。

2、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语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微风中,兔爸爸翘起短尾巴,挥动着镰刀在割草,嘴里还不停地哼着歌谣,眨眼间割了一篮子草。

四、推荐阅读

课外选读一首写太阳、月亮或星星的儿童诗。

《星星的秋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认识本课7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童话。

教学准备:

小星星、青蛙、蟋蟀、风娃娃和月亮妈妈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方式一:播放或请学生演唱《小星星》的歌曲。在美丽的夜晚,可爱的小星星们也常常会溜出来玩儿。你知道她们是怎么玩儿的吗?今天,我们就进入 “快乐读书屋”,学习《星星的秋千》。

导入方式二:同学们,你们玩过秋千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题目啊《星星的秋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轮读、领读、比赛读等),达到读通读顺的目的。

2、读后引导学生交流:

(1)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的感想。

(3)提出的疑问,发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然后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任选一个内容,练习说一说或演一演,一会儿向大家展示。

1、基础层:我会说

小星星溜回家后,怎样把自己在地球上怎么玩的和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其他小星星呢?

假如你是花瓣、草叶或风娃娃,你怎样向同学介绍小星星玩耍的情形呢?

2、提高层:我会想

有一天,月亮妈妈发现了小星星的秘密,想像小星星和月亮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请把课文接着往下编,并与好朋友合作表演出来。

地球上的环境不断遭到人类的破坏。有一天,小星星溜出来后发现她的秋千全不见了,她会怎么样?这时青蛙、蟋蟀、风娃娃会说些什么呢?

先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最后集体评价。

(开放了课堂,提供了自主、合作、实践的机会,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是训练表达、发展语言、引导创新的重要途径。)

四、引导识字

选取一两个字,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位地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如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梦”,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我们除了用部首、熟字记忆之外,还有许多识字方法,比如猜谜语、编顺口溜、形象识记法等,谁能想出其中一个办法记这个字?

(1、左一木,右一木,脚下一个夕阳红。

2、夕阳落林下,睡着还说话。„„)

五、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或其他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篇讲给家长或同学。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计理念:

阅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首诗语言通俗,情感愉悦,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

后置识字,主动探究。识字过程放在学习课文后,以自学探究的形式为主。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意义识记的含量可大大增加,自学探究的难度可相应降低。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主动,并更有实际的效果。设置梯度,引导背诵。本首诗篇幅较长,章节间联系不大,学生背诵有较大难度。设置背诵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节到章再至篇的背诵,并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背诵成功的愉悦,培养背诵的兴趣,坚定背诵全文的信心。

设计特色:

1、后置识字,利用无意注意提高识字效率。

2、设置背诵梯度,增加背诵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吹、地”等6个生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体会过节的快乐,能用快乐的语调朗读。

2、自主认读生字,正确书写“吹”、“地”。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一)板书:节日,齐读。

1、问:你都过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开心吗

2、用“(什么节日)是(怎么样)的节日”说话。

(二)在“节日”前加书“快乐的”,出现本课题--《快乐的节日》,齐读。(读出开心、快乐)

[通过对话,激发愉悦的心情,唤醒表现的渴望,为感情朗读奠好基石。]

二、阅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二遍。

要求:第一遍读正确,第二遍体会快乐的心情。

(二)研读:哪些句子让你读到了节日的快乐?

1、找出最能让你体会到快乐的一段语句自己读一读。

2、读给同桌听听,让同桌帮你评一评。

3、指名读。

读得不够好的,请同学帮助指导。读得好的,请你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三)欣赏歌曲,观看课件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欣赏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件,可轻声跟唱,也可拍手或表演。

(四)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全文。

[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品读,体会语言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语言文字,用“音乐语言”来酝酿愉悦情感,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一)自主识字

1、分小组自学生字

说说你认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并打算怎么记住它?

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识字情况

⑴运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要求读正确并组词。

⑵认读有生字的词语。

每个生字组词2-3个(不要出现未学生字),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⑶形近字辨认,音近字辨读。

吹--听 贺--员 国--园 由--田

祖--祝 敬--近吹--村 进--敬

(二)自学写字

要求:能正确书写“吹”、“地”二字。

1、学习小组内分析:⑴书写的笔顺。

⑵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吹”、“地”各二个。

⑴展示部分作业,全班交流、评价。

⑵小组内交换评价意见,交流书写体会。

四、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吹”、“地”二字。

2、把诗歌有感情地读给同桌(老师或家长)听。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老师”、“祖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一)生字掌握情况

指名读带生字的词语

(二)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三)质疑问难,不明白的地方力求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

二、自学书写生字

(步骤与上堂课中“自学写字”环节相同)

三、背诵课文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1、会背后马上举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2、反馈:尽量抽背背诵速度较慢的学生,相机给予鼓励。

选背的环节可再进行一次。反馈时可背给同桌听,教师再做简单的了解和热情的鼓励,再次调动背诵积极性。

(二)定时背诵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3-5分钟)自由背诵。

指导: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可逐节背;

记忆力强的学生可几节一起背。

2、反馈:⑴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⑵请背得多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并请他们说说你是怎么记牢的。

⑶指导:还可用记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帮助背诵。

3、再次定时背诵,时间以达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为准。

4、反馈:全班同学起立背诵课文,到你不会背的地方,自觉坐下。听其它同学背。

[不同形式的背诵可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背诵难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积极的评价,促进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发展。]

四、听唱歌曲,结束课文

(一)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全班学生边唱边跳

(有条件可到室外)

(二)小结:在我们这个充满甜蜜、幸福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五、课外延伸

布置学生收集描写节日的诗歌,熟读会背。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课内外结合,使课堂上培养的朗读诗歌的能力在课外得到很好的延伸,并培养学生对诗歌这种表达的喜爱之情,最终使他们有兴趣着手创作诗歌。

《小草,向前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激发对小兵一样的喜爱、敬佩之情。

2、学习质疑,学习自主阅读发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认识双线格中的10个字,学会田字格内的11个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

教学难点: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小草,向前走》。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理解课文,感悟新知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教师检查指导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标出自然段。

4、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从课文中又发现了什么?

5、在小组中、班级中交流阅读新的。

三、深化明理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来欣赏、赞美小草:你想对小草说点什么?

2、结合课文,动手画出插图

四、教师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草,向前走》这篇课文,感受了小草的可亲可敬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有小草“向前走”的劲头,那么,我们的心中一定会充满阳光和快乐的!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引导学生尽可能选一些新词语,增加词语积累。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迁移练习

1、认读词语

2、识记字形,运用多种方法。

3、引导观察,指导写字

4、实践活动

收集朗读关于“草”的诗文,在同学之间交流

《小猴栽树》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3、复述课文。

4、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语文学习目标。本课教学的读书指导应以读为本,将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层面的读作为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涵养情感、积淀语言、领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读通、读懂、读好也是学习课文的主要目标。

1、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分步出示课题。先板书“小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调动学生前期经验,奠定学习本课的知识前提和情感前提;再板书“栽树”,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激发阅读兴趣。

2、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反复练读。

(2)学生合作读课文:同桌互读,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3)师生合作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轻声伴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重点字的正音和长句子的停顿。如“栽”、“所”是平舌音,“施”是翘舌音;“擂”是后鼻音,声母是l而不是n;“樱”是后鼻音,“耐”的声母是n而不是l。文中的“兄弟”的“弟”读轻声。如长句子“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他/到处吹嘘/自己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出大桃子”要读好停顿,防止把完整的意义单元读破。)

3、读懂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照例子填空。

小山羊 杏树 四年 栽树 杏

小黄牛

小白马

小猴子在干什么呢?他真的是“一无所得”吗?(2)完成课后讨论题和揭题时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对课文的解读不是惟一的,关于本课的寓意,学生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或关键词句说出小猴子大吹大擂、盲目看样、急于求成、朝三暮四,急功近利等意思都应给予肯定;当有学生对小猴为美好愿望而努力、不断追求更好办法提出肯定时,教师也应认可。能否形成一致的认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要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多角度看问题思维方式的培养。)

4、读好课文。

(1)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对话,反复朗读。

(2)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通过语气变化体会“大吹大擂”、“吹嘘”、“不耐烦”等词语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全文或给课文的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不是简单地轮读课文,而是设身处地进入情境,将心比心地体验,诉诸情感地表达。可按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设置故事情境——把握角色特点——形成角色感——分角色朗读——朗读评价。

5、复述课文。

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复述课文与背诵课文的区别。(如复述课文第一节:春天到了,正是栽树的好时节。小猴子在山坡上栽下了一排梨树,累得满头大汗。他看着自己刚栽下的梨树,就觉得马上会结梨子了,于是大吹大擂起来:“我栽的梨树要结大梨子啦!我栽的梨树要结大梨子啦!”)

二、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果树名:

动物名:

(先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再写出课外积累的。)

完成课后的“自选词语”练习。

2、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结果 施肥 栽树 开花

3、联系课文插图了解“满山遍野”、“两手空空”、“一无所得”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用上这些词语。

三、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除其他方法外,可以连生字成句,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巩固生字。如:

兄弟栽树,浇水施肥。秋天刚到,果实遍野。

小猴拔树,一无所得。要问原因,请你回答。

2、指导书写10个生字。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的字型特点,说说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写独体字笔画要舒展,重心要稳定;写合体字要注意部件的比例和位置,特别是独体字做偏旁后一些笔画的变化。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让学生在配套用书《写字》中练写。

易写错的字:“野”,在写“予”时不要少点、多撇; 不易写好的字:“坡”、“改”、“种”,注意左边偏旁同独体字“土”、“已”、“禾”在书写上的变化。

四、实践活动

1、排演课本剧。

(1)“招聘”小演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成“小猴子”演员组、“小山羊”演员组、“小黄牛”演员组、“小白马”演员组。

(2)排练:背诵对话,设计动作,练习表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表演最好的同学。

(3)表演课本剧。全班评议。

(依据课文中的角色特点和关键词句进行评议。)

2、到了第二年,小猴子会怎样做?请以《又是一年植树时》为题,拓展教材,展开想像,续说课文。也可以编排成课本剧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

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头摆()

东()()望

()气()现

狐()虎()

2、比比组词

派()爪()胆()

旅()瓜()但()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铺设感情基调

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答:我读的是“„„”,我好像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摸到了„„;

三、总体感知,讲读第一小节。

孩子长大了,是不是一定要离开妈妈?你从诗中哪一个字明白这个道理的?

1. 教学多音字“得”。

(出示三个句子)谁能为句中的三个“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读一读。

2.“孩子”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四海为家”?

3.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

四、细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优美语言。

(一)、情境导入:你想知道植物旅行的方法吗?想去田野里看一看吗?闭上眼睛,跟我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

(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情地朗诵二至四小节。)

(二)、带着对录像片的回味,自读二至四小节。

你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讲解这些内容,不必按顺序。)

(三)、设置情景,欣赏“蒲公英”。

设境赏景,体会词义。

将从田野中采来的蒲公英呈现,观察它的形态;然后让学生试着吹一吹,一边吹一边观察,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它的种子是怎样飞出去的?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你能用什么词来代替“纷纷”?

2.缘语生像,模仿练习。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上“纷纷”呢?

播放录像片断1:下课了,孩子们伴着欢快的音乐纷纷从教室里涌出来,度过愉快的课间十分钟。

根据录像补充句子:下课铃响了。

播放录像片断2: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燕子纷纷飞向南方。

根据录像,说一句或几句话。

3.学以致用,实践创作。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纷纷”说一句或几句话吗?

(四)、体会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苍耳:谁喜欢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为什么? 出示苍耳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

豌豆:你为什么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指导朗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读出豌豆宝宝离开时的快乐、可爱)

五、启发思考,训练发散思维;创作实践,学习体会诗的语言。

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种子的方法?

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柳絮也靠风来传播„„)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那这首诗可以再写长一点.你能照着诗的格式自己写一段诗吗?

六、课堂小结,激发想象,进行言语交际训练。

这首诗学完了,看着课题,你想对植物妈妈说些什么?你能向同学或家长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结语: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小鸟和牵牛花》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冲”等难读的字。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三、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教学重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题《小鸟和牵牛花》,齐读。读好词语之间的分隔。

二、自读课文

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让我们再次仔细地读一遍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字词 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多读几次。

三、检查朗读

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学生听清难读字的读音,有错误马上举手给他提出来。

2、根据学生朗读重点指导难读字的读音:玩儿

蔓儿

蒙蒙亮

嗒嘀嗒

冲。以及句子:牵牛花把自己的蔓儿缠在榆树上,使劲爬呀,爬呀。

四、细读课文

课文读得不错,那么课文里的植物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图片,认识榆树、凤仙花和牵牛花,说说对牵牛花的认识。

1、榆树啊,凤仙花啊,牵牛花,榆树上的小鸟,还有一些小草、小花都住在同

一个院子里。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啦。请你轻轻读一读第一小节,说说他们会怎么玩? 学生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2、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感觉到了这些朋友们的感情很深。书上也写到了,就看你们会不会读书,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写伙伴们感情深的词句。现在就请大家边读边找边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好吗?

学生交流说。教师适时出示句子:

? 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

学生说理由。教师接;小鸟病了,想念伙伴们,说明他们感情很深。病得重吗?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读写小鸟生病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

A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B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 C小鸟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

读句子,读出小鸟病重的样子。

如果他的朋友们知道小鸟病了会怎样呢?学生自由说。

但是伙伴们不知道啊,这时的小鸟,真是又——生接(寂寞、难受、孤独等)。所以他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

又从哪里看出朋友们的感情很深呢? ? 凤仙花听了,红着脸,说:“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不会爬树也不会飞,怎 么能上你那儿玩儿呀!”(红着脸、真对不起)指名对读,读出凤仙花和小鸟的语气。? 小草听见了,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没有翅膀没有脚,没 法去陪你说话呀!”(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朗读,读出小鸟和小草抱歉的语气。? 这时,牵牛花在一旁说话了:“凤仙花姐姐,小草弟弟,你们别发愁。我去陪 陪小鸟。”(主动说去陪小鸟看出很关心小鸟)谁来做好心的凤仙花读读他的话呢?指名读这一句。

? 牵牛花把自己的蔓儿缠在榆树上,使劲爬呀,爬呀。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他终于爬到了鸟窝旁。“嗒嘀嗒,嗒嘀嗒”,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使劲,终于)真急,你能读好么?指名读。

引读:小鸟醒来了。他睁开眼睛一看——生接读牵牛花正在他身旁,冲着他吹喇叭呢!小鸟心里一高兴,病就好多了。

还有吗?

? 牵牛花看见小鸟高兴的样子,举起一个个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嗒嘀嗒„„”(更带劲)

3、体会得真不错,读得也好。能把这几小节连起来读好它吗?先学习小组自己 试一试。

指名进行分角色朗读。师生点评。

五、拓展延伸

有了朋友们的关心,小鸟的病很快就好啦,这不,他又回到了朋友们中间。他真想对朋友们说一些感谢的话。请你说一说好吗?

哪个同学也关心过你呢?我想,你一定很想对他说出感谢的话,有时因为不好意思有时因为忘记没说,现在趁这个机会能说出来吗?

六、点明主题

是啊,朋友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就像滴滴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窝,让生活变得温 暖,充满阳光。

朗读一些赞颂友情的名言,下课。交往友情

1、重视交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王勃

2、珍惜友谊:

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太阳。

——[古罗马]西塞罗

3、同学友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孔丘

《小乌龟找工作》教案

一 教材分析

《小乌龟找工作》是个颇有悬念的儿童故事。故事从小乌龟要找一份工作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小乌龟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接下去小乌龟到邮局、消防队的应征工作,又紧扣孩子的心。“小乌龟会被录取吗?”经历了和小乌龟同样的失望后,孩子们也不禁会和小袋鼠、小猴子一样惦念着:小乌龟上哪儿去了呢?最后,小乌龟终于找到了工作,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在欢喜之余,孩子们或多或少能领悟那么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就能充分发挥这个长处。二 教学要求 能专注地听故事,听清小乌龟是怎样找工作的; 听懂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模仿他们用不同的语气说话; 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能充分发挥长处。三 媒体使用 课件:

(一)小乌龟两次找工作的情景。

(二)小乌龟在马戏团表演的情景。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故事

引:小乌龟认为自己长大了,想自立,要找一份工作。板书题目:小乌龟找工作(轻声读课题)你猜,小乌龟会找什么工作?(自由猜想)

(二)听故事第一段

引:我们替小乌龟找了那么多工作,还是让小乌龟自己去找工作吧!(演示课件一)1 仔细地听故事。(播放故事第一段)2 听后交流:小乌龟是怎么找工作的?(在孩子说的同时出示相应的画面)画面

(一):小乌龟在邮局应招,参加送信的情景。画面

(二):小乌龟在消防队应招,参与救火的情景。3 再听故事:听清小乌龟、熊队长、鸵鸟主任的对话。(1)请学生模仿小动物们说话,并配以头饰。(2)师生共同评议、指正。

小乌龟的话:“没关系,我一定会找到工作的。”(要显得自信、毫不气馁的样子。)鸵鸟主任、熊队长的话应是很抱歉的。

(三)听故事第二段 引:小乌龟两次都找不到工作,从离开消防队那一天起,他就不见了。谁也再没有看到过他。小袋鼠、小猴子心里都很惦念他。你呢? 1 和小乌龟说说知心话。听故事第二段。(演示课件二)听了故事,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层次

(一):替小乌龟高兴,终于找到了工作。层次

(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能充分发挥长处。(教师可适当点拨,但不易过分强调。)

(四)表演故事 1 连起来听一遍故事。2 表演故事。

四人小组准备──抽小组上台表演。

(五)课外作业

把《小乌龟找工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评星。也可以谈谈你听了故事以后的体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小马过河>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 愿 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

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 突 然

如 道

半 拦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 突然

拦住 挡住

愿意 如果

低头 深浅

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 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 知道

突然

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匹 突 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

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房去。)

(二)学习第三——七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

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

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投影片):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加上“立刻”,说明什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

深的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习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6、7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

8、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9、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10、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小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三)学习第八段:

1、指名读,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水不深也不浅。)

2、投影片: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象(),也不象(),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象(),也不象()。

答案:因为小马不象(老牛那样高),也不象(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象(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

3、展开相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再读全文:

1、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

2、在全班展示朗读。

四、进行总结:让学生谈学习后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有语气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想像一下,小马过了河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松鼠、老牛,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它同学评一评想像的怎样。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引水思源的好行为。

学生分析:

本班的学生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把识字和朗读放在第一位,有着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扎实的朗读基础。在这一课教学中,学生能够运用我们自创的识字方法板很快掌握本课生字,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够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

设计理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上课伊始,创设极能导行入情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积极投入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找出生字,识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感情,从而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2、会写“忘、想、念”3个生字。

3、初步懂得了“引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流程:

-、激发学生兴趣,歌舞创境

1、(3名男生、3名女生台前准备,一女生主持)

主持人: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六个人想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希望你们能喜欢。(6名同学随着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随曲调拍手)

师:你喜欢他们的表演吗?那么,你都看懂或听懂什么了?

2、教师相机小结,学生认识生字

对!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画像)。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相机出示:主席、领导、革命、解放)。让我们大家在毛主席伟大品质人格的鼓舞下大声地读出它们吧!愿意吧吗?

(生齐读)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二、板书课题、理解认字。

1齐读课题

问:看到课题后,你们有话要说吗?(自由发展)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想出办法弄明白)

2、认识生字“忘、挖、井。”

师:谁来当今天的小悟空,用你的火眼金睛把题目中的三个生字挑出来,并用你喜欢的方式带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个传奇人物,本课创设这一小小的情境,目的是想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学得有兴趣、乐学。

3、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说说自己的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前面情境大胆猜,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前先说说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完后找出或检验上面问题的答案,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2、师讲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认识“战士、时刻、想念。”

意图:在故事情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难度。

3、师指字板。聪明的小悟空们,再来施展一下你们的法力,把这些字在课文中做出自

己喜欢的标记,好吗?(学生边做标记边认读,再次识记生字)

4、同桌互相读词,说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可互相取长补短。

5、出示句条。老师这有几条句子,看看谁能读一读。(如,“我今天忘记带课本了”;爸爸正在地里挖土„„)生:个别读、齐读、会读的一起读等。

6、出示卡片。词:谁来当今天的小师傅(唐僧)用你喜欢的方

式来考考悟空们的认字情况呢?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使他们继续保持朗读的热情。

7、游戏:交朋友

想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吗?那就请你拿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板把卡片贴在你喜欢的方法的后面,心里还要明确为什么贴在那?这样你就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了!

(师放轻音乐,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进行识记,教师参与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帮助差生识字)

设计意图:全员参与,多感官互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任务。

8、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感悟文章。

1、生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你想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为什么?(目的是明确文中的自然段);你希望他们怎么读?(目的是使朗读的同学能发扬优点,发现不足)

三名同学读课文,教师相机范读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起示范、正音的作用。

3、想象、扩展

出示题目:a、毛主席初到沙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难,心里会怎么想?b、乡亲们得到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怎么想?c、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A、可以分角色(即:主席、士兵、乡亲)把题目表演出来;B、也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演员。(教师必须参与各小组的表演中去,做一些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调动全员参与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在情境中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再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练习书写“忘、想、念”

1、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型上有什么特点。

2、写好每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忘”字)

3、学生独立写其余2个字,随时进行指导。

六、总结、作业

小朋友们,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事迹。下节课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或小节目等准备好,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师生一起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舞中结束。

<她是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知道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是怎样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教育学生学习居里夫人这种品质。3.理解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回答课后作业中的问题。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居里夫人是怎样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教学难点理解人们为什么向居里夫人投来更加尊敬的目光。

教学准备一幅彩色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都很尊敬自己的老师。课文“她是我的老师”(板书)这里的“我”是谁呢?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听完写出有几个自然段。

三、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标上拼音。)

四、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段:

1.提问: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出生在哪儿? 2.区别下面的句子:

居里夫人是科学家。

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什么叫“世界著名”? 说明知名度大,声望高。

(二)齐读第2段,说说有几句?

1.提问:居里夫人回到哪儿去开会?人们是怎样对待居里夫人的?她是怎样做的?说明什么?

(要求回答出2、3句话的内容。)2.板书:拥、献

3.提问:突然,居里夫人有什么变化?人们有什么反映? 4.板书:目光停下急匆匆地走下奇怪 5.指名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三)指名读第3、4段

(边听边思考:居里夫人走到谁身边?怎么做的?)1.回答下边问题:(1)居里夫人走到谁身边?(出图)

(2)从哪儿看出居里夫人非常尊敬她的老师?

(3)找出表示居里夫人尊敬她的老师的动作的词来。(提示:拥抱吻推着)(4)她的老师怎样做的?

(5)理解“紧紧地、深情地、苍老、慈祥” 2.区别句子:

居里夫人拥抱那位老人。

居里夫人紧紧地拥抱那位老人。

“紧紧地”说明居里夫人兴奋、激动的情绪。3.指导读3、4段,要读出感情来。

(四)指名读第5段: 1.理解“热烈的掌声”“更加尊敬的目光” 2.提问:台下为什么响起热烈的掌声?

(提示:对居里夫人的做法表示拥护、赞赏。人们本来就尊敬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对自己的老师这么尊敬,人们对她也就更加尊敬了,用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板书:更加尊敬

(五)齐读第6段

1.提问:这位老妇人是谁?

2.讨论:你明白台下为什么响起热烈的掌声了吗?说说你是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六)小结:这课书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想法? 板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一)辅导学习。

x0席

1.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笔顺广

席 2.组词:主席 3.指导书写:

li3n脸

1.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月—佥 2.组词:脸上洗脸 3.指导书写:

(二)自学生字。t1sh9zh(t2iq0ngm)f1shu1ng 她师主台情目发双

要求分析字形,组出词语,在本上写一个。

二、读词语。

目光双手老师事情 亲自发生热情主席台

三、作业

把本课生字在作业本上各写3~5个。第三课时

一、认读生字卡片(不注拼音)。

二、看拼音写词语、句子。

三、比一比,再组词语。自()情()台()目()睛()告()难()帮()狮()

雄()整()师()

四、填空

(一)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

(二)人们向()投来更加尊敬的()。

(三)她是居里夫人读()时候的()。

五、作业:抄写课后作业2的词语。

<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3·能听写指定的句子。

4·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重点]

1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会用“发现”造句。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读通课文,知道锯是鲁班发明的及怎样发明出来的。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是由谁发明的叫锯,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学习小组自学。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字连词,想想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

(2)开火车读字连词。

(3)交流新词词义。

(4)指导用“发现”造句。

1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2完成课后练习二。

3联系生活,独立造句。

3说说课文哪儿节介绍了锯的发明?

三、巩固字形。

1·分小组交流记字方法,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2·分层要求默写、抄写。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

学习第三、第四小节,知道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初步背诵第三、第四小节。培养质疑问难、评议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写了锯是怎样发明的。这节课我们重点读懂这两小节,争取把它背出来。

2·同学们,你们在读第三、第四节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启发鲁班发明了锯?(出示小草)

二、学习第三、第四小节。

1、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读句)

2·体会“仔细一看”、“发现”。

3·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1)分学习小组讨论。

(2)交流,出示: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 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他试了试,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 互相评议,指导读。

4·这时鲁班又怎么想?出示: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5·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6·小结:鲁班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想到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从而发明了锯。这个过程也是鲁班受到启发的。过程。(板书:启发)

7·背第三、四小节。

(1)课文的第三、四节具体写了这一个过程,连起来读读这两节。

(2)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注意背诵之前,不仅要再读读课文,还应理理这部分内容的顺序。

(3)自己准备,分层要求齐背。出示课后练习一

(4)完成填空。

三、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3·总结,听写课后练习五中句子。板书:

锯是怎样发明的 上山————划破手

鲁班—————发明锯

<,有趣的发现>教案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还认识他吗?他是谁?

2、师述:对,他就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有趣在哪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19、有趣的发现。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达一起乘船到小岛上去考察一番吧。

好不好?

二、指导朗读2-3

第2自然段

1、好,我们出发吧,来到小岛上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

可能:⑴(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⑵你们刚才看到的蝴蝶和蚂蚁都是昆虫,小朋友,再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发现岛上的昆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再出示)

2、这岛上的昆虫可真有意思,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小朋友,看到这些,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达和小朋友一样,看到这么奇怪的事情,他心中也有很多的问号,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自由-指名-齐)

小手不是很多,先自己读读看。

谁愿意来

达尔文心中有很多的问题,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你读得真好,谁愿意和他比比看。

读得真好,而且,老师从你好奇的表情中也感觉到了。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读一遍。

4、读的真棒,那么,遇到这些奇怪的事情,小朋友,你们想搞清楚吗?你们会怎么办呀?

第3自然段

1、达尔文他是怎么解决的呢?他找到答案了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

2、他找到答案了吗?(找到了)他找到了什么答案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答案看?

3、你也找对了,我们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原来„„消失了),请小朋友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同桌讨论讨论,课文写了哪几种昆虫?

⑴同桌讨论好了,课文写了那几种昆虫呢?(指名交流——板帖)

⑵你们说得很对,课文写了三种昆虫,有„„

4、那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这段话,认真想一想。

(交流板书:不会淹死

也能生存

逐渐消失)

5、原来,当大风刮过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下面请你挑选一种你想做的昆虫,表演一下当大风吹来的时候你的表现,等会儿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你表演的是哪种昆虫,可以站起来加点动作。

⑴好,大风来了„„(自由表演—指名上台表演—猜—找课文中句子—练习朗读)

⑵随机指导

A、没有翅膀的昆虫(自由—指名—齐读)

——谁愿意上来表演—你们猜猜看,你怎么知道的—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请小朋友找找看—你们愿意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试看;谁想来读,谁还想来读:我们一起来一遍。

B、翅膀特别大的昆虫(指名—男女比读)

——那么,当大风吹来时,其他昆虫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表演—猜—课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呢?—这句话谁愿意读好他;谁跟他比比看;男女同学来比比看。

C、翅膀不大的昆虫(自由表演读—指名表演读—齐表演读)

——还有的昆虫表现又是如何呢?—猜—再请小朋友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请小朋友自己一边表演一边朗读,找个好朋友一起来也行;谁来;我们一起站起来试试看。

6、读得真不错,这就是达的一个有趣的发现,他发现了什么呢?原来„„(引读)

7、小朋友,你们现在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了吗?(明白了)真的吗?那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而没有翅膀不大的昆虫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要是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指板书,师示范),自己准备准备。

8、看你们说得这么好,老师也想用“因为„„所以”来说一句话,因为我们班小朋友今天表现都不错,所以老师心里非常的高兴,哪位小朋友也能象老师一样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句话呢?

9、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都说的那么好,看来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达发现事情的真相,也是花了很多的工夫呢?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看出达的这个发现也是很不容易的。

⑴交流(出示:达尔文捉来了„„找到了答案。)

⑵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许多:昆虫数量多,种类多。

反复观察比较:研究次数多,态度认真。

终于:时间长,曲折多。

⑶看来要想知道答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经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得来的,那么应该怎么读好这句话呢?(自由—指名—齐)

请小朋友练一练——谁愿意来——我们一起来

⑷达可真爱动脑筋,小朋友,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10、正因为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他才会成为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他才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这个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好,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12、其实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的问号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去动脑筋解决呢,小朋友,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你们想弄清楚吗?那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呢?——你们的方法真不错,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都是小朋友动脑筋想出来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今后遇到难题,能多用用自己的小脑袋去认真思考,多用自己的小手去动一动,相信你知道的还会更多。你们愿意吗?

三、学写生字

是不是也愿意把字写漂亮呢?

“岛”“因”

1、指名读

2、描红笔顺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4、范写

5、练习

6、习字册

四、板书设计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还认识他吗?他是谁?

2、师述:对,他就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有趣在哪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19、有趣的发现。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达一起乘船到小岛上去考察一番吧。

好不好?

二、指导朗读2-3

第2自然段

1、好,我们出发吧,来到小岛上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

可能:⑴(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⑵你们刚才看到的蝴蝶和蚂蚁都是昆虫,小朋友,再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发现岛上的昆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再出示)

2、这岛上的昆虫可真有意思,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小朋友,看到这些,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达和小朋友一样,看到这么奇怪的事情,他心中也有很多的问号,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自由-指名-齐)

小手不是很多,先自己读读看。

谁愿意来

达尔文心中有很多的问题,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你读得真好,谁愿意和他比比看。

读得真好,而且,老师从你好奇的表情中也感觉到了。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读一遍。

4、读的真棒,那么,遇到这些奇怪的事情,小朋友,你们想搞清楚吗?你们会怎么办呀?

第3自然段

1、达尔文他是怎么解决的呢?他找到答案了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

2、他找到答案了吗?(找到了)他找到了什么答案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答案看?

3、你也找对了,我们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原来„„消失了),请小朋友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同桌讨论讨论,课文写了哪几种昆虫?

⑴同桌讨论好了,课文写了那几种昆虫呢?(指名交流——板帖)

⑵你们说得很对,课文写了三种昆虫,有„„

4、那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这段话,认真想一想。

(交流板书:不会淹死

也能生存

逐渐消失)

5、原来,当大风刮过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下面请你挑选一种你想做的昆虫,表演一下当大风吹来的时候你的表现,等会儿让其他小朋友来

19、有趣的发现

没有翅膀的昆虫

生存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

也能生存 翅膀不大的昆虫

逐渐消失 猜一猜,你表演的是哪种昆虫,可以站起来加点动作。

⑴好,大风来了„„(自由表演—指名上台表演—猜—找课文中句子—练习朗读)

⑵随机指导

A、没有翅膀的昆虫(自由—指名—齐读)

——谁愿意上来表演—你们猜猜看,你怎么知道的—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请小朋友找找看—你们愿意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试看;谁想来读,谁还想来读:我们一起来一遍。

B、翅膀特别大的昆虫(指名—男女比读)

——那么,当大风吹来时,其他昆虫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表演—猜—课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呢?—这句话谁愿意读好他;谁跟他比比看;男女同学来比比看。

C、翅膀不大的昆虫(自由表演读—指名表演读—齐表演读)

——还有的昆虫表现又是如何呢?—猜—再请小朋友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请小朋友自己一边表演一边朗读,找个好朋友一起来也行;谁来;我们一起站起来试试看。

6、读得真不错,这就是达的一个有趣的发现,他发现了什么呢?原来„„(引读)

7、小朋友,你们现在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了吗?(明白了)真的吗?那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而没有翅膀不大的昆虫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要是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指板书,师示范),自己准备准备。

8、看你们说得这么好,老师也想用“因为„„所以”来说一句话,因为我们班小朋友今天表现都不错,所以老师心里非常的高兴,哪位小朋友也能象老师一样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句话呢?

9、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都说的那么好,看来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达发现事情的真相,也是花了很多的工夫呢?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看出达的这个发现也是很不容易的。

⑴交流(出示:达尔文捉来了„„找到了答案。)

⑵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许多:昆虫数量多,种类多。

反复观察比较:研究次数多,态度认真。

终于:时间长,曲折多。

⑶看来要想知道答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经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得来的,那么应该怎么读好这句话呢?(自由—指名—齐)

请小朋友练一练——谁愿意来——我们一起来

⑷达可真爱动脑筋,小朋友,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10、正因为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他才会成为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他才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这个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好,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12、其实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的问号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去动脑筋解决呢,小朋友,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你们想弄清楚吗?那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呢?——你们的方法真不错,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都是小朋友动脑筋想出来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今后遇到难题,能多用用自己的小脑袋去认真思考,多用自己的小手去动一动,相信你知道的还会更多。你们愿意吗?

三、学写生字

是不是也愿意把字写漂亮呢?

“岛”“因”

1、指名读

2、描红笔顺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4、范写

5、练习

6、习字册

四、板书设计

19、有趣的发现

没有翅膀的昆虫

生存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

也能生存

翅膀不大的昆虫

逐渐消失

学习目标

1、认识“盆”“位”“选”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成熟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进入情景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出这篇童话的教育意义:诚实的品质最可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前两课我们拜访了小动物,不但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还明白了一些道理,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王国,超越时空回到古代(适时播放相关录像或有关画面),看那儿的人们吵吵嚷嚷在干什么?原来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是什么方法呢?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识字方法?运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归纳和总结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

4、想:国王一种什么方法选继承人?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屏幕出示)并用“-----”划出读不懂的问题。

5、讨论以上问题,后质疑。(师可根据学生质疑情况采取互相释疑或对疑问进行梳理过渡。)

过渡:雄日为什么手里捧着的是空花盆呢,他是怎样培育花种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读第2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讨论:雄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相机用动画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或你怎么看雄日?)

3、感情朗读:你能把自己对雄日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吗?①自由放声朗读。②指名朗读。(评议:他读得怎么样?)

过渡:当许许多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的时候,雄日呢?

(用动画出示相关画面)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二)读第3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就是国王,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当时会是什么感受?(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3、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课文。

4、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合作:准备表演。(提示:雄日的话可以根据前文自己补充,最好能复述下来。)

5、表演课本剧。(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三)读最后一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那些捧美丽花朵的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3、进入情景地读国王说的最后一句话。(屏幕出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把你想给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的话写下来。

交流拓展,感情升华。

1、读一读你写给些手捧鲜花的孩子们的话。

2、说说自己的感受,3、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后实践活动。

以“游戏诚实国”为题,想一想雄日当了国王以后,他的国家会怎么样?自编童话,续讲故事。

《诚实的孩子》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瓶、碎、承、谎、邮、递”6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好品质。

3、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

一、简介列宁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记住

三、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1、齐读生字卡片,教师注意纠正个别读音。

宁:鼻音。声母是“n”,不是“l”。

诚、床:读翘舌音。

2、同桌检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两个字的。

(姑妈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

(2)出示“诚”字卡片,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个字的。

(3)出示“互”字,你觉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笔画笔顺:横、撇折、横折、横。第二画“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

(4)出示“宁”、“客”,你认为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宝盖头要写得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出示“间”、“床”。

教师告诉同学,这两个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床”字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左上要包住右下。

四、学写生字

1、学生在课后练习第2题的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五、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什么?

(下节课解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扩展练习

一、复习生字

二、继续上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大家已读了课文,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书,在书上找出签字。

(1)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能说出根据课文是从哪里知道的)

(2)同桌讨论一下,这篇课文除了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打碎花瓶的事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说明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的词语。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3、教师从纸条中筛选后板书:

低声说 没有笑 不说话(不高兴)写封信 承认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语气怎样。自己边读边体会。

5、指板书小结: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妈问起时没有承认(低声说),当姑妈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笑起来,列宁(没有笑),列宁回家后,心里很难受(不说话),后来给姑妈(写封信)(承认)了错误。

三、进一步理解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你能看出图上谁是列宁吗?

2、教师检查。

3、小组讨论:花瓶自己会打碎吗?姑妈为什么要这样说?

4、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的意见。

四、指导朗读

1、教师引导:列宁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难受。姑妈知道列宁一向不爱说谎,出于爱护,才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列宁和姑妈的话。

2、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读一读。

3、教师扮姑妈,学生自愿扮列宁,全班同学扮表兄弟表姐妹,读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

五、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想一想,列宁给姑妈的信会怎么写?请你把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写下来,等会儿念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读给同学听。

3、听了x x同学读的信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4、齐读姑妈的回信。

六、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拓展

1、教师用红粉笔板书: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2、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有时候做错了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谁愿意把这些小秘密告诉老师和同学?

(每当同学讲完自己的故事时,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3、小结: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初冬>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

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

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学难点:

知道初冬季节的一些景物特点,理解课文中太阳、田野和树林在雾中、雾后有什么不同。

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初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字词: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3.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到: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评价老师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电脑演示,进行品读。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数一数有几句话,想一想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第四篇: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2《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会说话的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我想》这手小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我想》。小作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展开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会说话的草》和这首诗有些相象,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会说话的草》与《我想》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小作者置身于自然,置心于自然的真实情感。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讨论。

4、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我们把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在柳阴下、小河边、星夜里、草地

旁……静静地坐一坐,躺一躺,去领悟大自然为你带来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4、《诗的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0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人们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它“诗的材料”呢?快速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读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3、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4、理解文中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从哪里能够感受荷花的美丽。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四、拓展延伸

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我是一朵花、我是一棵草、我是一条鱼、我是一棵树、我是一只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5《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记在小笔头上。

6、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过程方法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感情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会乡情和友情的真挚情感,体会爱所蕴涵的魅力和价值。并学会关爱他人,以人为善。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李白和贺知章写的古诗吗?(齐背《增汪伦》、《咏柳》)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篇贺知章和李白的诗。揭示课题《回乡偶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古诗,教师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一〉 回乡偶书

1、师示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问: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齐读、背。边读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6、角色扮演,你能表演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试着表演)〈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由读

2、问: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齐读、背古诗。

5、问: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离开了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积累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8* 泥姑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小组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都捏过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泥姑娘》,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的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呢?

4、是呀!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她多么伟大呀!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再读课文,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预设:

(1)、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一自然段)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学生试读)

(2)、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3-4自然段。

问:此时,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学生表达情感)

(3)、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很坚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5-7自然段。

问: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朗读)问: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课文学到这里,你佩服泥姑娘吗?你佩服她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泥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来续编一下这个故事吧!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9、难忘的八个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文章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在读课文的同时能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懂得师爱的伟大和无私,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身体有残疾的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呀!把你知道的事跟大家说说吧!(学生交流)

2、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左耳先天失聪的小女孩,在她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4、师小结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采蜜集上。

4、在你的眼里,伦纳德夫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试着背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地情感朗读,感悟诗歌的含义。

2、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更多地了解天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天鹅雪白雪白的,非常漂亮,而且……)把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天鹅的材料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天鹅真的是非常的美丽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天鹅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想不想自己读读?那赶快开始吧,别忘了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2、把有疑问的词语提出来,同学之间帮助解决。

3、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歌,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三、理解诗歌

1、谁能把这首诗歌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2——3名)

2、如此美的诗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是从哪句读出来的?

3、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4、同学们,如果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只美丽的天鹅,生活在这么美丽的环 境中,感受着人们的关爱,在你们欢快的歌声中,会唱些什么呢?

5、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6、你们说的真棒,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爱,让我们满怀着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爱,再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四、拓展延伸

天鹅是非常珍贵的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小动物,也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都需要我们的保护,为你今后的行动做个小小的打算吧。

五、指导书写

12、“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小男孩儿的善良。

2、用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并帮助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男孩儿的天真善良,并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关爱保护动物的欲望,感受到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生命同样可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出示题目:“这条小鱼在乎!”仔细观察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题目有标点符号,好象别人说的话……)想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读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懂了。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自己细细地读读课文,亲自体会一下文中的情感吧,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评价的过程当中纠正字音。

3、把文中不懂的词语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语句下面画上线,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并随机指导朗读。

3、谁知道了题目的含义?

(这是小男孩儿说的话;标点符号用的好;这句话饱含了小男孩儿的感情……)

4、同桌相互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回家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家人听,好吗?

四、拓展延伸

和同学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五、积累词语

六、指导书写

13*、特殊的葬礼

教训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中国一些河流现状的资料,了解我国河流面临的问题。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河流所面临的危机,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热爱我们的地球的情感。教学过程

出示题目:特殊的葬礼

1、看了这个题目你有怎样的猜想?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同学们请看这份材料。出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看了这个图片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发言,畅谈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和壮观)

4、这个葬礼就是为这个瀑布举行的,为什么要给瀑布举行葬礼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解决解决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学生相互纠正字音。

三、理解课文

先帮老师解决三个问题好吗?

1、为什么说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呢?

2、当时参加葬礼的人们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想?

3、由菲格雷特总统亲自主持,为瀑布举行葬礼,你们觉得值得吗?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之后班内汇报。

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班内交流解决。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回答都很精彩。那么,我国一些河流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来,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吧。

面对这些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吗?面对这些现状,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师小结

14、狼和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狼、鹿和人的图片看着这三张图片,你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赶快来读读课文吧。板书: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解决生字。

2、采用开火车读词语等各种游戏来认字读词语。

3、师生共同合作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

1、字词我们都认识了,也理解了,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2、指定小组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完互评。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狼、鹿、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5、在文中有“自由王国”“功臣”“罪魁祸首”三个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呀?

6、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对它们三个词都加了引号,联系课文,再说说你们的理解好吗?

7、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之后班内交流。

8、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通过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9、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来品读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材料拓展

1、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另人思考的材料,想听吗?但听完了,可是要谈谈自己的想法呀!师读材料。

2、结合课文“狼和鹿”和刚才的材料,你们有什么启示?谈一谈吧。学生自由谈感受。

3、小结: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些好书,你会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

五、指导书写

15、会植树的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没,解决疑问,理解课文。

2、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困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鸟的种类很多,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你知道哪种鸟,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把自己认识的鸟介绍给大家)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种鸟“会植树的鸟”,想认识这种鸟吗?那就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4、提出不懂的词语,利用各种形式班内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汇报。

4、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师生互帮互助解决困难)

5、这些会植树的鸟的寿命只有三年,但老的一代死去了,新的一代又会跟来种树,这些鸟为大自然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指导书写

指导个别重点、难点生字 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怒、拔、赐”等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达、冒、握”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求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怒放的鲜花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达尔文和小松鼠》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中的小达尔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畅谈。

2、“课前你还搜集了达尔文的资料,又了解到什么?”学生据资料自由汇报。

3、“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个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想读吗?”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怒放、拔掉、赐给、恭恭敬敬、献上、口吻、冒尖、满有把握、幼稚、激动……(组织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教师随机追问,从哪里体会到,顺势指导朗读,反复品味。)

2、分角色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3、教师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将本课中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到小本本上。

2、阅读有关达尔文的其它故事。

3、你又有哪些奇思妙想呢?回家也试一试、做一做。准备参加“我的奇思妙想”交流、展示会。

五、指导书写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评、性、哩”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题、性、弱”等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哦”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以人物对话贯穿全文的这种文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从阅读角度来说,应该以学生自主读文为主;

2、从识字角度来讲,将识字有机地融入阅读的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周围的事物的评价要出于爱心和公心。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牵牛花生长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评论”

1、提出“对孩子打还是不打”的话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理解重点词“评论”并板书。

2、从“评论”一词导入本课,将课题板书完整。“看到题目,你们

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你同意谁的意见或自己有什么见解?”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重点体会语句:“牵牛花生性软弱,不依附别人是不敢站起来的。”“我看牵牛花是从小生了病,不能站立。小树们都很同情它,都乐意帮它站起来,让它也能看到远处的世界。牵牛花也有美丽的向往呢!”和“其实,牵牛花一点也不软弱。你看它攀着小树的肩膀站起来,多高兴啊!”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分”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同一桩事可以各有道理,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的启示。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榕树生长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2、“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词“互相、尊敬、成绩、禁不住、忘恩负义、思索”等。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后提出不懂的词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究竟听哪一个人的才对呢?谈谈你的看法。”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引领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感受,找多名学生谈。

4、激发学生想象:假如你见到了这株大榕树,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四、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再在文中找一些课后第三题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并积累到采蜜集中。

2、将文中喜欢的词句也积累下来。

2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检查读文与识记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分角色读、想象等手段,体验感悟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启示。课前准备:更羸虚发弓箭、鸟儿掉落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全班交流平时读过的成语故事。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这篇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

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谈从哪儿读懂的。(中间顺势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后可以由学生回答,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重点引导理解、感悟最后一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共同讨论、交流“惊弓之鸟”的本意及喻意,总结全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会写《夏日绝句》。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古诗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课前准备:了解诗人写作古诗时的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清照吗?谁能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字典、词典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班组织讨论、研究。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熟古诗。

4、指名读诗;

5、齐读这首诗。

三、品悟诗情

1、学生自读古诗,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课前了解的资料、课本的注释和字典、词典自读、理解。

2、将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解决问题。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前两句诗人抒写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襟怀。后两句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有力地讽刺了只顾逃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

4、结合“人杰”“鬼雄”“不肯”等重点语句的探讨:诗人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事例欲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想过没有,当一个革命者面对着敌人的屠刀,表现会是怎样呢?(学生凭经验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革命者的风彩吧!师板书《就义诗》。

2、师: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然后回答。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二、读中理解

1、师:读完诗歌,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这首诗,看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围绕重点的共性问题,以便组织学生讨论)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不要紧”、“只要”等词语。还要读出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英雄人物故事书籍。

22、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2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过程与方法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 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二、初读课文感知

学生读文,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24《后羿射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

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看《女娲和人》的故事,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大家说得真好,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愿意吗?(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大胆得提出来。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提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 2、后羿是怎样射太阳的?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就请大家认真读书,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自己寻求答案,也可以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帮助解决问题。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考。

2、自由结组,借助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

师:通过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因为十个太阳的贪玩,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希望能射下太阳。

引导学生想象: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世界将是什么样的,人们会说些什么、怎样做?

学生要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理解进行想象。

2、、后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要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抓住非常“难过”体会后羿的心地善良。抓住“立刻”体会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抓住“搭上、拉满”体会后羿的威武与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太阳射下来之后世界的景色与人们的喜悦。教师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生的想象要与文章的第三与第七自然段的内容相联系。师:后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你心目中的后羿十个怎样的人呢?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相信大家已喜欢上了这有趣的神话童话了吧!课下大家可以找一些神话来读一读

25《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萝卜头”,你听说过他的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绍。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文章,认清生字。注意“薄”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每段的意思。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3、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与同座或学习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三、理解课文

师: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的二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小萝卜头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二中的两组段落。

1、学生读熟段落。

2、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猜一猜小萝卜头当时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重点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萝卜头 想到了什么?

师:下面请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读给你的伙伴听。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四、拓展延伸师:

1、同学们,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大家可以读一读。我们还可以读一读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2、给文中的小萝卜头写一封信,写在小笔头上吧!晨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境

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你们感觉到幸福吗?你们想过吗?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学习的那,学习的条件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26《晨读》。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1)当时学习条件怎样?(2)学生的学习态怎样?

2、我们现在的晨读与30年代的小朋友相比有哪些异同?小组内

进行交流,从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3、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对比后个人的感受。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应学习他们什么?

4、随机指导朗读

5、文中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多读书的愿望及乐趣?推荐一些书《寄小读者》《背影》《万卡》《爱的教育》

五、指导书写 布勒门的音乐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看画面中的小动物们准备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布勒门的音乐家》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哪些地方不懂?

2、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

A、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去当音乐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B、它们怎样吓走的强盗?(据图片体会)

C、它们是怎样赶走强盗的?说出关键的动词。并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心情。

D、胜利后的心情怎样?(学生想象回答)会说些什么?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 E、总结一下童话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五、生字书写、小萝卜头的故事

28﹡木偶奇遇记(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情景。

3、师:从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木偶奇遇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2、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处理探究。

4、教师将归纳的问题进行导引解决。

四、拓展延伸:

皮诺乔和爸爸逃出鲨鱼肚子了吗?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续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书写生字: 空城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课前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你们看……(放录像)“《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是那个名著中的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感兴趣?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124页,齐读标题《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4、计是什么意思?《空城计》又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什么

计?

5、“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什么使用这个计策?你认为怎样?你有更好的计策吗?(将有关的句子带感情地反复读)。

5、反复读课文的对话,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感情,体会他们各自的心理。

四、拓展延伸

谈一谈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

五、书写生字 屋内旅行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自己的空间,解决问题。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对《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在家寻找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怎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一下总结。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为什么?真了不起!有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一次屋内旅行记,也发现了许多为什么,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探究学习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127页吧!读一读30《屋内旅行记》。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感悟课文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资料帮助他解决。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你们再多找些为什么?并找一找答案,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2、读一读《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

第五篇:【精品】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多彩的儿童生活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进度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虽然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教学后记: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例如:

“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四、读书感悟

第1自然段

(1)思考: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2)讨论交流。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一)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放声读一读

3.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把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

5.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二)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

……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对比: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小结: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提问: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教学后记: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介绍天都峰的资料。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体会: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C.感受

“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认识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板书设计:

点题

假日

“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

爬峰之前

让人发颤

不再犹豫

与爷爷的谈话

下定决心

充满信心

爬天都峰

奋力向峰顶爬去

互相鼓励

爬峰过程

一会儿攀着铁链

登山的艰难

战胜困难

一会儿手脚并用

终于爬上了顶峰

爬上顶峰

“我”与老爷爷互相道谢

从别人身上

爸爸赞扬这一老一小

汲取力量

教学后记: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

3.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与槐树结伴

离不开……离不开……离不开……

可入药

视槐米为宝贝

做染料

作用之大

槐乡的换学费

吃苦耐劳

孩子

早早起床

爬上山

采摘槐米

树上爬

钩刀削

充满快乐

满载而归

以苦为乐

弯腰捡

篮里装

带着微笑入梦乡

明天只要天晴

又将投入劳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小组交流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2.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3.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抄制作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4.可以介绍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5.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四、共同评议

1.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2.评选颁奖。

3.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选择内容

1.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

(1)游戏娱乐活动,如: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2)课余辅导训练,如: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舞蹈训练……

(3)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电子琴……

(4)家务劳动,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三、交流写法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2.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四、学生写作

五、交流评议

六、修改习作

七、誊写习作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名人故事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

“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与他们的不平凡。

4.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单元进度安排:

《灰雀》--------------------2课时

《小摄影师》----------------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2课时

《我不能失信》--------------2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5、《灰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不光我们喜爱灰雀,就连伟人列宁也非常喜爱灰雀,还与它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

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一).找出列宁爱鸟的句子,轻声地读一读。

(1)出示“每次……都要……经常带…”

请用朗读来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好吗?

(2)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

(3)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一)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运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

2.小结:

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二)列宁也很爱小朋友。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爱小朋友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三)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复习字词。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3.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后记: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图片,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4.学生朗读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5.齐读全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个人汇报:(主要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照相的原因,见高尔基使用的方法)(板书:扔纸团)

(3)出示纸条内容

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小男孩是尊敬懂事的少先队员)

过渡: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是想把照片贴在墙报上,可见小男孩很崇拜高尔基,但它采用的“扔纸团”方法很不礼貌,高尔基生气了吗?

2.学习2--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自定角色)

(2)汇报:高尔基不生气,反而请进来。(板书:请进来)

(3)

男女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语气。

小结:高尔基不但不生气,反而在百忙之中让小男孩进来,满足他的心愿,可见对孩子十分爱护。

过渡:小男孩见到心慕已久的高尔基后,会怎么样呢?

3.学习6--7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标高尔基的句子,用▽标小男孩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

(4)课件出示高尔基的重点语句

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个人汇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的极大耐心)

师:突然,事情出现了意外,小男孩怎么了?生:他忘带胶卷了。

师:忘带胶卷后,小男孩

有什么反应?高尔基又是怎么样的?

4.学习8---11自然段。

(1)齐读。

(2)交流汇报

(3)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课件出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师:可是小男孩最总还是走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有没有想问的?

(5)质疑: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

讨论交流

:(引导说出小男孩因耽误高尔基那么多宝贵的时间愧疚的心理。)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布置组员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扮演。

3.挑选一组同学上台扮演,根据扮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同学扮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扮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小朋友,回来!俺给你胶卷,俺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同学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协助小朋友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1.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2.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3.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高尔基←————————→小男孩

会动脑.有礼貌

教学后记: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6.认读要写的字。

7.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8.各自抄写。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明确本节课主要内容。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

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______才______,可用直到______才______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______。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谁能想到,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时伙伴的一句嘲笑竟能促进一个科学家的诞生,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同学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小时侯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李四光

长大后  执着探索 震惊世界

教学后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题目质疑:

“失信”是什么意思?宋庆龄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B.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新词。

2.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那到底有多想呢?引导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读好感叹语气

2.她为了一件什么事不去?爸爸妈妈是怎么劝的?引导找出父母劝说的三句话,读好问的语气。

重点理解好解释的意思:假如庆龄去会对小珍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说话,进行说话训练。)

哦,原来解释就是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啊!可是庆龄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说,她说——

3.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找句子,读出感叹号的语气。你读懂庆龄说的话了吗?

(无意失信尚可原谅,有意失信不可原谅,在庆龄心中,诚实守信,言而有信比什么都重要)估计这个理解有难度,故可以铺垫问题加以引导:

那庆龄也可以假装说:啊呀小珍,昨天我忘记了,后来回来才记得,你不要生气啊,相信小珍也不会怪庆龄的,她为什么不这样说?

难怪妈妈说,庆龄是——守信的孩子。

齐读课题——这是庆龄的话,也是课题,所以要擦去标点。

4.庆龄没有去,爸爸妈妈也没有勉强她去,你想对庆龄或者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5.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a.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再比赛。

b.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c.小组进行比赛。

d.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好吗?写作方面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3.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你能不能帮庆龄出出主意,既能去伯伯家,又不失信于小珍?2庆铃这样做对不对?

4.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难点:

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三、动笔起草: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说过的一些话,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人名言。

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单元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2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4.齐读题目三遍,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

5.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4.(课件出示全诗范读)同学们听得多么认真呀!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5.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的孩子,你们都在住校,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3.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要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4.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5.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2.除了这一首,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

3.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出示古诗。

2.全班交流。

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突出独.异.倍)

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齐读三四行,标出字:遥.遍)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

4.练习背诵。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后记: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3.做风筝

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指读,挑战读,齐读。

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4.放风筝。

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齐读

(2)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拼命)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5.找风筝。

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

(2)连起来读这几句话,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3)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4)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6.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3.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后记: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2.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2.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3.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朗读。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三)品悟第3自然段内容。

1.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

(四)品悟第4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语言训练:

出示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2.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学后记: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播放音乐)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试着续写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2.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用听听,秋的声音……的方式来说。

3.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4.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欣赏秋的诗歌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a.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b.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a.分组介绍:

b.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有感情地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一、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二、将“黄色”和“绿色”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三、交流发现

1.“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

2.“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

3..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四、读读背背

1.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背对子歌。

6.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我会填

1.填空“匆匆地()”“快活地()”。

2.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3.各人在书上填写。

4.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2.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4.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第四课时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我的发现

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单元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第四单元进度安排:

《花钟》------------------2课时

《玩出了名堂》------------2课时

《蜜蜂》------------------2课时

《找骆驼》----------------2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13、《花钟》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交流课前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

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10.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11.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

(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

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

(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

(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

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

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读。

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万寿菊)齐读。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

齐读出花开的气势

睡莲从梦中醒来

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

7.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开放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形容一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美。

2.可以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3.听写词语。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6.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出示)

2.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齐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2.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生字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习生字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3.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多形式地朗读。

5.再引读。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2)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3)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写一写。请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4)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5)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6)讲一讲。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4.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5.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6.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玩出了名堂》。学生读课题。相机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5.理解“名堂”。

二、初读质疑,检查预习。

a.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b.强调易错的生字,指导书写。(具.拜)

c.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表现“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课件出示的“填一填”。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帮助学生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b.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厚厚的玻璃四周磨薄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需要什么?(耐心.信心.认真)

c.指导朗读。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4.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体会列文虎克在玩中善于思考.善于尝试.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品质。

5.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6.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发现双引号,初步认识“小人国”“居民”“玩具”指什么。

四、拓展生华

1.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你对“玩”有什么新的认识?

2.把列文虎克的故事传递给身边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在玩中观察.玩中思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2.指导朗读发现微生物的句子。“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3.让学生用实物显微镜观察一杯水,体验显微镜的神奇和重大作用。

4.在体验的基础上,再次理解“小人国”.“居民”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列文虎克对科学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6.再次品读第5自然段: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四、小练笔

1.写一写自己的玩法和收获。

2.交流

五、总结

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还可能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读自学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A.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B.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C.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

()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2.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全班交流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8.背诵比赛。

9.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9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掌握风尘仆仆.止境.奔流不息.滋润.双龙戏珠等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5.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的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评价。

3.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4.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5.了解赵州桥的建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五单元进度安排: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2.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3.(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①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6.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内容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①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学生交流:(交流哪一部分就研读哪一部分)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重点词.: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悟出孔子谦虚好学,板书:谦虚好学。了解“曲阜”师简单介绍曲阜及

“三孔”)

孔子为了拜师吃了很多苦。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生交流,师板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生进行一次情境对话)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天黑了,孔子你歇一歇,行吗?

困了,孔子你好好睡一觉吧?

饿了,孔子你停下来吃饭吧?

白天赶路晚上赶路,你——日夜兼程

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你——风餐露宿

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抽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评。

引导学生抓住“相距几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感受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终于”读得要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体会读,师范读生想像画面,生再读背下来。

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与“拜见”

“迎候”和“等候”从而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谦逊有礼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指导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话?

学生交流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而得出“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三、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引导生理解孔子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感悟到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师小结: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上联——孔子谦虚好学

下联——老子诲人不倦

横批——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教学后记: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读题。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话。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6.围绕“创造”质疑。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2.朗读.品味中心句。

3.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A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B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C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教学后记: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桥,导入赵州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4.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5.“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6.“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文)

7.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爪”

独体字:

8.找出中心句。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2.本节课主要去了解赵州桥雄伟.壮观.坚固。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怀着观赏.赞美的心情来读这两个自然段(试读.指读.对读)

4.学生自主深入的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什么?可自读,可与同伴合作学习。

5.教师巡同参与,顺学而导。

6.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1)“赵州桥非常雄伟。”总起句中的“雄伟”的本意和本课意思?读文中的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哪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能克服什么缺点?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在这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

(4)理解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7.交流:

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赵州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由桥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你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

8.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学生练读.试读,带着赞美.自豪之情。)

9.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打算怎样给来赵州桥的游客介绍?

(1)学生读书.思考。

(2)小组讨论.探讨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指导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感情方面而考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思考:读了导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3.师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引导看图。

这节课我们就用导读提示中“看图读文,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习,默读2.3.4自然段思考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d.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五、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找,看看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

3.总结: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看了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市——热闹

景——传神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第二课时

一、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二、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

”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联系课文中的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

潋滟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3.读通课文,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想去西沙群岛看看吗?让我们走进西沙群岛吧。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争取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根据学情,对难读的词语纠音。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读了这么多次的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丽的,奇异的,富饶的,可爱的……)

5.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补充完课题)那么课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写出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请快速默读全文。

6.反馈交流

板书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7.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地方又写了物产丰富呢?请小朋友们再仔仔细细地去读读课文,然后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反馈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这节课我们先去欣赏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呢,还是先去了解那里丰富的物产?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

3.反馈:

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4.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海水真美)

5.再仔仔细细地读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颜色多,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

6.想想这么多的颜色,平时可以用哪些好词来形容?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

课文中用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板书),想想为什么最好?

(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在阳光照射下海水的颜色之多,光泽之亮)

7.师:多美的海水呀,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

8.反馈交流  海底   海滩   海岛

9.师组织讨论后出示: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同时提供研究方法:读-找-议-品

10.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A.海底探宝队

如: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1)在学生介绍时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形状各异的珊瑚的图片。

(2)这么美丽多姿.形态各异的珊瑚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

“海参”.“大龙虾”在学生为它们作产品代言人时,着重

指导学生想象海参的爬行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然后指导朗读。

师: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此次海底之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鱼非常多)

鱼非常多,课文中用了一句特别有趣的话,你们发现了吗?

反馈后出示:

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怎么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

探宝队的队员们能把你们的所见告诉同学们吗?

反馈 成群结队  穿来穿去  各式各样  多得数不清

师:是啊,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有四百多种呢!那里的鱼不仅多,还各有特色呢!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展示读

西沙群岛的鱼的种类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录像,你都看到了哪些鱼,也能像书上说说吗?

B.海滩游乐场

师:看来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不虚此行,收获不少,那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1)指名读

(2)发现了什么?(贝壳

大海龟)

(3)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到了海滩上,发现那里的贝壳怎么样?(太多了)是呀,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那么都发现哪些颜色,哪些形状的贝壳呢?

(4)课件出示:

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的,()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应有尽有啊!

(5)这么美的贝壳,该怎么介绍给大家呢?自由读,指名读。

(6)除了贝壳,还有非常有趣的大海龟呢!队员们,一起读给大家听听吧,齐读

C.海岛观察站

(1)海岛观察站的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2)这段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发现了吗?

(3)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在海岛上都看见了哪些鸟?

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栖息着各种海鸟,有().().()……

(4)这漫天飞舞的鸟儿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齐读第六小节

15.学习第七小节

师:西沙群岛的风景是如此的优美,物产又是如此的丰富,难怪人们会说是——

生接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建设离不开岛上的英雄儿女,他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让我们高声赞美他们吧。

齐读第七小节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1.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b.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4.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欣赏美景,导入新课

1.导入并板书课题。

2.播放课件,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

3.小兴安岭给你们什么感觉?那里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二、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感悟“树多”

1.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小兴安岭的树多呢?抓“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

2.齐读。

3.那么,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为什么?

(二)感悟小兴安岭的春天美

1.师范读第2自然段,生思考: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听边用笔划出来。(相机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抓“抽”字感受春天树木长得快。

①给“抽”换一个字,比较哪个好。

②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③动作演示“抽”,帮助学生体会树木在春天生长的非常快。

④指名读

3.抓“汇”字体会雪水一下子都往一个方向流淌着的美景。

4.图文结合,体会小鹿生活的惬意,春天的美好。

5.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6.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学习,感受小兴安岭的夏季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小兴安岭夏天的景物(生反馈,相机板书)

2.四人小组交流:这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3.学生汇报:

①抓“葱葱茏茏”等词语体会树木的茂密。

②课件出示画面,直观感受树木葱葱茏茏的特点。(教师配音)

③指导朗读。

4.抓“浸”字,感受晨雾的多和浓。

5.结合画面,朗读写阳光和野花的句子。

6.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四)小导游介绍秋冬的景色

(五)总结写作方法

每一段都是先说季节,然后写树木的变化

再写小兴安岭的其他景物。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热爱之情。

四、课后拓展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3.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前几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一个既能购物、又能尝到美食和旅游的好地方,那就是----香港!

2.香港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老师解说。

3.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香港。

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积累

2.自读阅读提示

3.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2-5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香港的?

4.学生汇报。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创设情境,自读自悟

1.师: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请同学们把手中的书当作此次香港之旅的旅行手册,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把它多读几遍,看看谁能给我们当临时的小导游。

2.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手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四、精读品析,理解感悟

(一)游览——“海洋公园”

1.指名说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2.指名读.(出示句子: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

3.借助动词“钻”“顶”“跃出”“点头”“喷”,体会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4.欣赏图片,再一次感受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5.点题:香港有这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难怪人们要把香港称作是“璀璨的明珠”。课件出示中心句: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齐读)

(二)小组合作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部分。

1.小组内选小导游读文。

2.组内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3.学生汇报,相机理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

五、回归主题,总结升华

1.此时此刻,你想对香港说什么。(指名让学生充分说)

2.香港的景色是如此迷人,物产又是这么丰富,香港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课件出示)

六、课后拓展

任选下面的一句话作为中心句,学习课文写法从不同方面把它写具体。

1.课间十分钟,校园里真热闹啊。

2.我们的教室真整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三、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四、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道理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单元教材的重点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单元教材的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矛和盾的集合》--------------------2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

《狮子和鹿》------------------------2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纠正错误。

4.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

3.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1.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自主阅读课文,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③全班交流。

④感情朗读全文。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4.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b.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3.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写字。

3.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复述课文

1.个人练习。

2.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五、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朗读。

2.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c.扣住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集体讨论需要注意的字

“陶.谦”。

2.播放音乐,学生自己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8、《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三、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

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3.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4.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六、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2.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

3.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4.讨论读,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

5.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6.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齐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1.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3.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三、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四、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二、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三、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四、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五、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一、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二、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三、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一、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二、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成语故事

一、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二、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四、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五、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六、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可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掌声》--------------------2课时

《一次成功的实验》--------------1课时

《给予树》--------------2课时

《好汉查理》------------1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29、《掌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投影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板书:15

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时候

愿意

轮流

情绪

慢吞吞

持久

讲述

结束

然后

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2.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三、研读感悟

1.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2.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3)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3.实验感知。

四、课后拓展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会认10个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利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4.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2.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2、《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4.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3.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1.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3.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1.读完了这个故事,2.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3.再写一写。

4.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5.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夸夸他(她)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同学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赞赏同学,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长处。

2.在有层次的训练中,让口语交际的内容.自身的语言和思维都有所提升。初步建立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意识到夸奖同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真诚地夸奖同学,并体验到夸奖他人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有条理地说出来,拓展到与周围的人的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老师由衷地说说我们班上两名同学的优点,大家猜猜看,他(她)是谁?你能谈谈被老师夸奖后的感受吗?

是啊,“良语一言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都有值得夸奖的地方: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有的同学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还有的同学热爱劳动,尊敬长辈.体贴父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出示课件:课题)。

二、探究夸法

同学们,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吧!想想你准备夸谁?从哪几个方面来夸?

(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谁的什么优点?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来夸?)。

汇报畅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出示课件:夸奖别人的基本方法:(1)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2)夸奖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三、师生互动交际

(出示课件:一则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罗丹)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最先发现美。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有哪些优点?)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这个同学的多个优点。

他有这么多的优点,或许他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你怎么告诉他,怎么夸他呢?(引导学生用第二人称语气夸奖这位同学。)

引导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这么多同学夸你,你应该怎么说?)(有礼貌地表示感谢。)

师生小结。

四、互动互夸

有些同学都快坐不住了,下面你们自由地走向你要夸的人,好好地夸一夸,看谁夸得最有创意。

全班互动:学生下位走到自己要夸的同学面前,进行面对面地夸奖。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

五、小组合作,夸同学

看来,大家的眼力还真不错,也一定发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优点。那就请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吧。(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用具体的事情来夸同学的优点。⑵ 可仿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我想夸的人是_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___。比如____,具体的事例有_____。)

比一比,谁说得好:(生分小组说,师巡视指导,每组评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六、游戏

猜猜他(她)是谁?(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每组派一个同学夸同学,先不说出被夸人的姓名,用“他(她)”代替。⑵ 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他(她)是谁。如果猜中了,请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⑶ 其他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指名夸同学。

师现场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请问,你听到同学的夸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有趣的游戏结束了,想一想,刚才哪些同学说得好,好在哪儿?)

七、活动

大家刚才的评议,就是对同学的肯定,也是一种夸奖。善于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同学们,你衷心的赞美还想对谁说呢?请站起来,找到你的伙伴,面对面,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下位,自由选择伙伴:面对面,夸一夸。师巡视,指导交流。)

师小结

八、拓展延伸

除了当面口头夸奖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呢?比如那个曾帮助过你的人,现在身处异地,见不到面,怎么办?(写文章.打电话.画画.唱歌……)

九、总结激励

同学们,你们的夸奖是那么真诚友善,其实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学会夸奖别人,不仅会给别人温暖和自信,而且也会使我们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清楚.写具体。

2.建立自由、合作、探究的习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选好题,并把想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

1.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充满了阳光和雨露,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流泪.每一次激动.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啊!今天这节作文课,咱们就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我们一起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2.明确要求:心中想说的话,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呢?请同学们自读习作要求,然后互相提一提建议。

(出示课件:习作要求:1.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物.景.想象世界等都可以,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都可以。2.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做到语句通顺。3.写人的文章,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写事的文章,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交代清楚,尤其是 事情经过要写详细点。)

3.怎么写想象作文?

想像作文,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原型,写想像作文。具体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关联式想像作文。关联想像也就是联想,即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与其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像的细致形态。它分为拟物想像和引情想像。关联式想像多适用于抒情性散文的训练。

(2)再造式想像作文。这种训练,要求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想像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像,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在朗读课文后用短文再现头脑中出现的文中描述的形象,写看图作文等,都是训练再造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

(3)扩展式想像作文。就是根据原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使画面更为生动.形象的作文训练方式。如,学习《赫尔墨斯的雕像》,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尴尬神情。

(4)延伸式想像作文。要求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的作文训练方式。

(5)假想式想像作文。可以是虚设一个事件或某种场景,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然后写作。

(6)寓意式想像作文。主要指写寓言,写童话.故事等。

(6)科幻式想像作文。

指以科学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社会和科学发展进行有创意的预见,写成一种科学幻想。)

二、小组交流,畅谈习作

看来大家还真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老师猜想你们每人心中都有许多话想对同学倾诉.畅谈,对吗?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小组合作交流,畅谈习作。(尽情地向同伴倾诉心中的话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交流评议,学习方法

推荐几名表达得较好的同学上台口述作文。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相关的语段适时地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把你们说的用笔写下来吧,相信你们都是最出色的小作家,不过老师仍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1)语句要通顺;(2)写自己最想说的话;(3)写完后多读几遍。)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赏析,没写好的地方要引导学生改正或补充,以肯定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2、你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小组内的小伙伴分享吗?小组内互评互改。(出示课件:边读边修改,互相取长补短,力求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六、课后总结。

七、课后作业: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的组成形式,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本组四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只要乐于献出自己的爱,做爱心小天使,那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今天,爱心天使来到我们的课堂,她想找爱学习.守纪律的同学做朋友。谁是爱心天使的朋友呢?那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演了。

二、我有一双慧眼(我的发现)

(出示课件:“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同学们,这些词语藏着一些秘密,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横看)(出示课件:第一组词描写人物的外貌,第二组词主要写心情,第三组词主要描写环境,第四组词写颜色。)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正确没有。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吧。

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出示课件:黑黝黝.兴冲冲.白茫茫.黑沉沉

.黄澄澄

.金灿灿

等。)

三、我是背书能手(读读背背)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读流利并背下来。

1.(出示课件: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请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朗读,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出示课件:句子的意思)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四、我爱积累我快乐(读读记记)

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将会受益无穷,学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下面的成语吧。

1.(出示课件:“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五、我善思考我会猜(猜字谜)

学语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玩猜字谜游戏。

1.(出示课件:谜面)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你还能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吗?

4.猜字谜比赛。每组轮流出字谜让大家猜,猜对就赢得“爱心”。

5.试着编一个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3)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4)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5)字谜:要一半,扔一半——奶

(6)字谜:半青半紫——素

(7)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拿

(8)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9)一加一——王

(10)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

六、作业布置

单元教学后记: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复习生词 二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4.9

    三年级上册艺术教案(教科版) 2014年秋季 第一单元《摇啊摇》 单元概述: 母亲的怀抱、外婆的摇篮、月光下、池塘边、草垛旁„„每当想起这动人的情景,耳边回很自然的想起那一首......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九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爷爷的压岁钱 第一课时 课 题 1爷爷的压岁钱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__(第九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爷爷的压岁钱 第1课时 课 题 1爷爷的压岁钱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上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共5篇)

    课 题:1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 2.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以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

    教学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24 篇,略读课文 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