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3节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 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 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 知道机械效率的意义 • 机械效率的公式及应用 •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概念。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2.2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我国的许多农村都没有自来水,人们为了食用水,要从井中打水,在从井中提水上来的过程中,人们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生】水桶、滑轮
【师】这些功都是人们希望做的吗?对谁做的功才是有用的呢?
【师】下面我们进行这样的一个实验来看看:
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设计方案:
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 【师】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点? 【生】
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
还有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师】接下来自己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结合我们课堂刚开始的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6.2 新知介绍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有用功和额外供的定义了。那么接下来,为了熟悉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共的概念,我们来看这样的案例。
案例: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生】经过讨论。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功
【师】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 ①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②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③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 一般来说,有用功:机械对外所做的功
额外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前面实验中,正如各位同学所想的,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师】现在大家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如果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数据: 【师】
①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②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③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生】回答问题: ①不相等 ②手拉绳做的功多
③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二、机械效率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生】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师】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通过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求法: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 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实验次数
【师】实验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生】得出: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三、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2、当W有一定时,减少W额,可提高效率.比如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和绳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轻质材料做动滑轮或尽量减少动滑轮的个数;还可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少轴处的摩擦及使用较细的绳子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它的效率.当W额一定时,增加W有,可适当提高机械效率.比如,对于同一滑轮组(额外功不变),增加所提物体的重, 就会越大,机械效率就会越高.总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对于滑轮组而言,要提高效率,可增加有用功的同时尽量减小额外功.四、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理:
【师】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五、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功率是表示机械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只表示机械做功快;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效率高只表示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高.因此,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机械效率高。如内燃机车的功率是4210W,但它的效率只有30—40%;而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它的功率不一定就大,如儿童玩具汽车的电动机效率可达80%,但功率只有几瓦.课堂小结
课堂知识点总结: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计算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即η 物理意义 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若机械效率越大,表示该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越高,即机械做的有用功占它所做的总功的比例越大,或者说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小,也说明该机械的性能越好.提高机械效率方法:
1.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有用功:增加物体的重。
2.有用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额外功:减少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
课后习题
[1]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B、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快 C、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D、有用功越多,机械的效率越高
2、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C)A、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3、如图所示,一物重为G,从斜面的底端A,在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到顶端B,若重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斜面的机械效率η,则(C)
A.f=F,η=Gh/FL B.f=F-Gh/L,η=1-Gh/FL C.f=F-Gh/L,η=Gh/FL D.f=F, η=1-Gh/FL
4、某同学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若物重为120 N,每个动滑轮重20 N,摩擦及绳重不计.
(1)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甲挂的重物为180 N,它的机械效率为多少?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答案:机械效率为90%,同一滑轮组,所提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2、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即η
物理意义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若机械效率越大,表示该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越高,即机械做的有用功占它所做的总功的比例越大,或者说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小,也说明该机械的性能越好.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由η==可知: A.当W有一定时,减少W额,可提高效率.比如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和绳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轻质材料做动滑轮或尽量减少动滑轮的个数;还可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少轴处的摩擦及使用较细的绳子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它的效率.B.当W额一定时,增加W有,可适当提高机械效率.比如,对于同一滑轮组(额外功不变),增加所提物体的重, 就会越大,机械效率就会越高.总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对于滑轮组而言,要提高效率,可增加有用功的同时尽量减小额外功.4、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理: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第二篇:第3节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际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
机械效率概念。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出复习内容:
1.使用杠杆、滑轮各有什么好处? 2.什么是功?功的计算公式?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使用机械能够省力,能否省功呢?引入课题:本节课我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在引入(使用机械能能否省功?)的基础上,演示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将重为1N的钩码 匀速提升250px,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算出此时所做的功;
实验2: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用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的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算出此时所做的功;
比较实验1和实验2计算结果,探究使用机械能能否省功? 分析使用机械不但不省功,而且费功的原因:
注:此时老师反复演示用滑轮提升物体,给学生以暗示。在实验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有用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使用机械时,总共做的功。巩固练习:
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点拨:W总=W有+W额
在上面实验、计算及分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总结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方法。点拨:公式W有=Gh中,G代表物体重力,h代表物体升高的高度; 公式W总=FS中,F代表施加在杠杆上的力,S代表该力移动的距离。
1、组织学生看书“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表达式。
(二)机械效率
1、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表达式:
点拨:(1)“机械效率”的含义: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的高低,而不是有用功或总功的大小。并举例说明: 如: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4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60℅.也就是说
1、起重机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40%,另外的60%是额外功.抽水机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是额外功.2、起重机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小于抽水机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但是起重机做的有用功不一定比抽水机做的有用功少,而起重机做的总功不一定比抽水机做的总功多。
(2)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
(3)求解机械效率的思路:先求有用功:W有=Gh或W有=fS 再求总功:W总=FS;最后求机械效率:
(三)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提出问题:要测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哪些器材?需要测哪些量?
2、组织学生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3、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1)按照图示安装滑轮组,算出钩码的重力并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2)匀速竖直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慢上升,读出拉力F的值,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实验表格:
注:学生实验过程中,将实验步骤及实验表格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小结:根据实验数据小结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所提升重力的增大而升高。
(四)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拓展:思考若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且用实验验证。(用两定、两动的滑轮组提升与上面相同的重物)
板书
第3节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使用机械时,总共做的功
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所提升重力的增大而升高。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机械效率是不同的。
第三篇:第3节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大小有关。
2.教学重点/难点
机械效率是重点;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是难点。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书香门第小区一户住宅正在装修中,现在需把1000 kg的砂子运到6 m高的楼上。想想看,下面两种方法哪种更好? 为什么?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效率。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节 机械效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85-87页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观察P演示实验,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 852.什么叫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分别用什么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叫机械效率?用什么表示?表达式是什么? 4.机械效率为什么总小于1?
5.阅读P实验,实验之前需要测量哪几个量,怎样计算有用功,怎样计算总87功?
6.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准备展示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叫 _______功,用______ 表示;并非我们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叫_______功,用_______表示;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_______
功,用 _______ 表示。
2.使用机械工作时,人们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的主要原因:一是机械_______;二是机械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的 _______。
3._______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_______表示。计算公式是 _______ 由于_______ 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_______ 1。
4.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 _______,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合作探究1--交换学案用红笔更正。1.你掌握了吗?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学生提出疑惑,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2.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3.打捞掉到井里的水桶,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二)合作探究2--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要求:选取三名同学到黑板前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小组同学分析交流 1.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G=_______ h=0.1 m_______ W有=_______ 2.借助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计算拉力做的功。F= _______ S= _______ W总=_______ 3.计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_______ 4.小组交流分析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三)合作探究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要求:按课本步骤完成探究实验,填写实验表格,分析实验数据,准备展示,比比哪个组又快又好:
问题:本实验原理是什么?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展示实验结果
你在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你的测量结果,看看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提高机械效率?你解决了吗?
回扣导入新课时的问题,学生作出解释。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做的有用功是800J B.拉力F的功率是80W 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提到9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A.1800J 83.3% B.2160J 83.3% C.1400J 80% D.1800J 80% 3.如图的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 B.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 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2J的功用于剪纸 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剪纸 4.如图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中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 N,将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375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2)取下2个钩码,再做实验,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斜面上拉一个重4.5N的物体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1.2m、高0.3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求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学生展示,反馈矫正。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小结
板书
第四篇:第3节 《机械效率》教案
第3节 《机械效率》教案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简单计算。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和图片观察。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总结,以及下定义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培养学生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观察一些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从而体会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
定义和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等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将重20 N的重物匀速举高2m,人需做多少功?
二、引入新课
师提问:小明家装修房子,需要把这堆沙子从一楼运到三楼,你有哪些方法?同学们思考讨论,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多?
生发表观点:
1.将沙子装进桶里提上三楼; 2.将沙子装进桶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 3.将沙子装进袋子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
师:我们的目的无非就是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但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各自过程中所做的功是不同的。怎样才能让我们用最少的功达到我们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
1、有用功和额外功
如下图所示,将重100N的沙子运到三楼。没层楼高3m
(1)图中三种方法有什么区别?(2)每种方法人需要做几部分功?
(3)哪部分功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4)每种方法中,人一共做了多少功?
师点拨:图中三种方法是有区别的,第一种情况人用桶提沙子上三楼,第二种情况是人用动滑轮将桶与沙子提到三楼,第三种情况是人用动滑轮将口袋与沙子提到三楼。
将学生分为三组,每一个小组研究其中的一种情况,将各自小组分析结果展示出来。(提示:三种方法的目的均是把沙子运到三楼。在此过程中沙子升高的距离是两层楼的高度即6m)
学生讨论、展示分析结果:
第一组:第一种情况人用桶提沙子走上三楼,客服自身重力做功、将桶提到三楼做功、将沙子提到三楼做功;这种情况下做的功:
W1=G人h+G桶h+G沙h=(400N+20N+100N)×6m=3120J 第二组:第二种情况是人用动滑轮将桶与沙子提到三楼,将动滑轮提到三楼做功、将桶提到三楼做功、将沙子提到三楼做功;这种情况下做的功:
W2=G动h+G桶h+G沙h=(10N+20N+100N)×6m=780J 第三组:第三种情况是人用动滑轮将口袋与沙子提到三楼,将动滑轮提到三楼做功、将口袋提到三楼做功、将沙子提到三楼做功;这种情况下做的功:
W3=G动h+G袋h+G沙h=(10N+5N+100N)=690J 师点评各组情况。讲解:其实我们的纯目的“将沙子运上三楼”需要需做多少功呢?
生回答:W= G沙h=100N×6m=600J 师讲解:这个600J的功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称为有用功(W有)。除了这600J之外,上面的三种情况中,我们都多做了一些功。这些功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称为额外功(W额)。
(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客服机械自身重力和机械间的摩擦所做的功。
人们达到一定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这个功叫做总功W总。
(3)总功:使用机械时,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人们总共做的功)W总=W有+W额
2、机械效率
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四个数据,由三个小组分别找出各自情况下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第一组:有用功是600J,额外功是2520J,总功是3120J; 第二组:有用功是600J,额外功是180J,总功是780J; 第三组:有用功是600J,额外功是90J,总功是690J.师: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会采取哪种方法将沙子运上三楼呢?为什么呢?(第三种情况;因为可以少做额外功。)
师:如果我们在选择某一简单机械完成相同的功,大家将会选择什么情况的机械呢?(要选择少做额外功的机械)
师:这应该是反映机械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即: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由定义得公式: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η表示机械效率。
W有W总师强调:
(1)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②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越好。
(2)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①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②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③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3、例题讲解
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由一名学生来演算,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给出了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大家完成课后练习,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学会机械效率的计算。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88页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五篇:第3节 比热容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热量计算;难点:比热容的理解。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发烫,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10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1-1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比热容”部分,阅读“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知11道什么是比热容及其单位;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白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及其应用。
2.阅读课本p“热量的计算”部分,学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吸放热的计算。14利用10分钟时间,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10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第4小题要写出过程,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2.比热容是指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____________与他的______和___________的乘积之比。用符号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用_______表示,物体的质量用_____表示,升高的温度用_______表示,则根据概念得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_______。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_________。6.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和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_______。因此比热容______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三、后教环节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
(1)你认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2)本实验应采取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3)说说你的探究方案。
(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一桶水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比较,有什么关系?
3.观察课本P12“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格”,你会发现什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四、训练环节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它的比热容,它的大小只跟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个103J/(kg·铜球的比热容为0.39×℃),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3.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5.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6.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的是()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C.夏天洒水降温 D.滩涂湿地温差小.热水瓶内有1.5千克水,如果它的温度从100°C下降到30°C,可放出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用来做功,可以做多少功?
(师用利用多种方式统一展示答案)
(二)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13.3 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他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c水=4.2×103J/(kg·℃)
二、热量的计算 1.概念公式:
2.变形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