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
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教学策略
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乡愁》。
生读诗歌,并体会“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深厚的渊源。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教师:祖国统一是全球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今天,我就一起走近宝岛台湾。
【设计意图】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这一点是无须质疑的,进一步补充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那如果我们暑假到台湾去游玩,需要做哪些准备?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查地图,确定台湾的位置,选路线,选取交通方式。2.查资料,了解台湾的地形和气候,备衣物。3.了解台湾的景点,为更好地欣赏景观储备知识。4.了解台湾的物产,提前了解可以选购什么纪念品。5.找旅行社,谈价格。„„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设计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课题,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观察阅读:
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说出台湾省的位置。(2)在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说出台湾省的范围。(3)说出台湾在海洋交通和海防方面的重要性。教师课件展示: 1.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临── 海,东临── 洋,南临__ 海,西隔── 与 省相望。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
2.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还包括周围的、、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 是中国第一大岛。
3.重要性: 北通 海,南接 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位于台湾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
教师板图──台湾岛的轮廓图,小组代表填图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台湾处于西太平洋南北航线的要冲,是祖国东南沿海的海上门户,天然的海防屏障,自明清以来,被称为“东南锁钥”。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填图、填空,让学生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并理解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过渡:宝岛台湾,四面环海,风光旖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令无数的游客心驰神往。山东齐鲁台的《假日旅游》栏目组织了“大咖伴你行深度台湾游”,2014年3月29日第四季启程,开启豪华深度台湾游,玩转台湾,吃遍当地美食,我们也追随“大咖”的脚步,饱览台湾风光吧!每到一站,游客们都会有不少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大家有信心解答吗?好,那我们第一站先去闻名遐尔的阿里山。
教师视频播放:阿里山奇观。
教师出示游客的问题:
1.除阿里山外,台湾岛还有哪些山脉呢?怎样分布的? 2.台湾岛主要的地形及分布特点是什么?
学生在图7.14台湾地形图上,找出台湾主要的山脉,并回答台湾山脉的分布特点。教师小结:台湾岛多山,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自东向西依次有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玉山、阿里山等五大山脉,这些山脉合称台湾山脉,全岛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台湾岛最高的山峰是玉山。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台湾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其中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和东部约2/3是山地,东部沿海分布有狭窄的平原。
学生活动填写竞赛:
在“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中的方框内填写有关地理事物的名称。
教师小结: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约占总面积的2/3,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约占1/3。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填图竞赛,让学生了解台湾岛的地形特征。过渡:我们跟随大咖的脚步,来到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日月潭。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同学们,来自山东的游客感觉台湾气候与山东差别很大,他们后悔衣服带多了,你能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图观察: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什么部位?北回归线以北、以南各是什么温度带?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亚热带。
教师:结合海陆位置,台湾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教师:山东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具有什么气候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使得两地的气候差异比较大,如果游客提前了解台湾的气候,衣服就不会带多了。
教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台湾日月潭?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日月潭的资料,教师补充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台湾最大的河流是浊水溪,请结合台湾的地形和气候分析台湾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台湾岛上的河流一般发源自中部山地,河流较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设计意图】台湾的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很大,通过认识台湾的气候特点,结合之前分析的台湾地形特点,学生可以认识到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且理解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过渡:台湾的行程是非常愉快的,游客们不仅欣赏了美景,而且还品尝了美食。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因此食材丰富,美食多样,请阅读图7.46“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的农矿产品?农产品的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读图说出主要农矿产品的名称及农产品的分布特点。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导游告诉大家台湾有许多美称,如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等,游客想知道这些美称的含义,你能告诉他们吗?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台湾美称的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广阔的山地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台湾的山脉是森林的母亲,是动植物的家园。台湾西部平原气候高温多雨,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是种植业的宝地。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尤其是蝴蝶兰更是驰名中外。此外,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
【设计意图】台湾之所以被称为“宝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台湾物产丰富,通过设计“品美食”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台湾有哪些物产,主要分布在哪里,以及物产丰富的原因。
过渡:宝岛台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被誉为“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台湾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台湾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游客从地图上发现,台湾的很多城市都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你能给他们介绍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台湾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以及气候、地形、交通、历史等对台湾人口分布的影响。
“大咖伴你行”来到了台湾省的省会──台北,很多游客忙着购物,你能给游客介绍一些台湾的著名企业或者品牌吗?
课件显示相关图片:
统一100方便面,旺旺米果、饮料,徐福记糖果、糕点,永和豆浆,太平洋百货,明基电脑„„(学生枪答)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很丰富,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品牌产品、商家企业都源自台湾,它们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峡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而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共识。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1.台湾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各阶段中,台湾经济主要以哪种类型为主? 学生完成课本70页活动题。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台湾的外向型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的,即出口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重要比重。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高附加值的软件、电路板等,台湾生产这些产品有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后小结:
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这几个优势条件:物产丰富,劳动力素质高,多港口,吸收外资,建出口加工区等。
【设计意图】课本上这部分知识条理清楚,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教师进一步介绍外向型经济,使学生对台湾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小结:美丽富饶的宝岛让我们流连忘返,这里有山、有水、有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美丽的城市,还有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手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第二篇:《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祖国宝岛”—台湾省》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首先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每个方面的介绍都相当简练,而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处农村,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有限;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台湾省地形图、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并尝试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去解释现实问题。
三、设计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搜集到的地理信息来理解文中的理论知识,如课前搜集资料,理解台湾与祖国的渊源,课堂上真正体会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学科。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提出探究思路,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海峡两岸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台湾省经济的发展特征、城市分布都明显受台湾省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基础,确定本节的重点是:(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2)台湾的美丽和富饶。难点是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1、欣赏诗人余光中作品《乡愁》;
2、新闻回顾:连战、宋楚瑜大陆行;
3、同学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和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整体感知,胸怀全局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东临太平洋,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名胜较多,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勾画:台湾轮廓(注重地图的使用)
浏览本节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方框内的黑体字。让学生整体感知,目标明确,心中有数。
(三)深入学习,逐个击破
地
理 位
置
1、温故而知新: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判读?
2、了解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战略地理位置以及范围、居民概况,强调泉州与台湾的渊源。(结合地图)
3、引导学生尝试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知识链接】资料:泉、台地名相同何其多树立学生地理空间感,让学生量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亲临台湾省。
地形
1、读“台湾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并观察其山脉的走向及分布,读出台湾岛的最高峰,找出主要平原分布区。
2、思考题:根据高度表,你能大致说出台湾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台湾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海底古森林遗迹),可见台湾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利用地质历史上的地壳变迁事实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史实材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说明祖国神圣领土的问题。气候与自然资源
阅读P52课文“气候与自然资源”,回答: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整理展示交流资料,看看你找到了有关台湾省的哪些美称?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内容要求有代表性,语言精炼。补充讲述台湾岛矿产、水能均很丰富,然后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提高学生搜集和使用地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共享,并能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经济与城市
(过渡)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角色扮演:假如我们是台湾居民,我们应该怎么办?
1、台湾省利用本岛这些宝贵资源是如何发展经济的?台湾省的经济部门有哪些?各部门的生产状况和主要产品有哪些?利用“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找到主要工业中心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区。
2、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
3、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从省外进口哪些工业原材料和能源?试举例说明。
【学情预设】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图资料,与同组同学合作研究,并将探究成果由小组代表汇报出来,其他人补充。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议,回答无论准确与否,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探究的乐趣。)
我是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出台北、高雄、台南,说说它们的城市职能及分布特点。【知识链接】台湾的城市特色(见教师用书)
链接生活,体验生活,这些问题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提高自信心。提炼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四)达标检测,小结归纳达
标 反
馈
读台湾省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海峡A:_________ 大洋B:________ 岛屿C:_________(3)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你知道她有哪些“美称”吗?请你写出来。(至少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祖国神圣领土(从时空的角度分别说明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的关系(发展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从以农业为主过渡到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工业的分布特点)。
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研究区域地理的思路。结束语
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一定能早日实现。回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延伸,知识升华课后探索:
1、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你能举例说明台湾与大陆的密切关系吗?(历史、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
2、小论文写作:台湾省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就台湾省未来的发展,试分析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必要性,怎样才能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资源、地价、腹地市场、劳动力价格、资金等)
3、分发课堂学习评价表。
反思一节课的收获,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知识迁移、升华。【板书设计】沿海万里行之“祖国宝岛”——台湾省
一、历史上的台湾
二、地理概况
三、台湾岛的地形及河流
四、气候与自然资源
五、经济概况和主要城市
第三篇:《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说课稿
【教材的分析与理解】
一、教材内容
本课对应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三节 台湾省。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台湾省对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我校八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台湾省是个旅游胜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很陌生,因此,在讲授台湾省时,要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印象。
2、通过前边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在省级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北京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积累了许多学习思路与方法的经验,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基本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根据课标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地理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分配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以及主动积极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解决文中难点。
2、对认识省级区域的学习,是中国地理区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本节教学中,要突显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多举例,多以鲜活的多媒体资料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与把握】
一、本课对应的内容标准: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3、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经以上的分析,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让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让学生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3、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指导】
1、教法设计
本节课运用读图分析、阅读理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的运用
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地图、视频资料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3.教具选择: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
4、说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①依据教学目标,快读课文,整体把握,明确重点。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③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5、课时安排: 依据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教材的编排体系,本节教学一课时。教学过程的思路与环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四个主要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总结巩固;达标检测;作业布置。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一、导入新课
激趣设悬,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然后设悬念问: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 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 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 一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作探究
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1.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 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证据 让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2.然后我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改变教材原来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台湾地形状况怎样 然后我将作出概括和补充。
这样处理的依据: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美丽富饶的宝岛” 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 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 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 ?
这样处理的依据: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
台湾的自然环境这一重点解决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上,我分三步解决: 第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将进行第二步提出问题:1.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应具备哪些条件 2.哪些因素促使台湾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3.台湾工业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指导学生阅读材教材思考回答.这样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解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第三步是根据折线图绘制图表的训练.我先把第一产业的图表 绘出,再引导学生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图表.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课堂小结: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设计的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我国东南沿海 范围: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面积:3.6万km² 人口:2200多万 人口密度:611人/km²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四、达标测评——学得怎么样?
采用边学习边检测的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检测的内容。检测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五、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析两岸统一对祖国有什么好处,两岸分裂对祖国有什么坏处,并请以此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四篇:《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识图、绘图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台湾》诗朗诵,让学生谈谈诗词中说的地方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得出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讲授新课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让学生熟悉台湾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不仅风景名胜不胜枚举,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是个富饶的宝岛,现在我们从范围,位置,气候和地形来了解台湾。
学生读图:
(1)《台湾省》图,说出其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穿过的部分。(2)《台湾地形图》说出地形的种类: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3)《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 教师提出问题:
A 农作物有哪些种?主要分布的地区,其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B 森林分布在哪?指出樟树是台湾著名的树种: C 矿产有哪些?分布在哪?
教师指导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说明台湾是富饶的宝岛。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学生读图:《台湾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图
教师提问: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以什么为主?60年代后,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60年代以前以农产品和矿产品为主,60年代以后,以工业为主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呢?从位置,资源,教育,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台湾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展示《台湾主要城市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1)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与大陆的位置关系,交通等方面加以分析。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五篇:《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3.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4.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台湾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三、课前准备
学生在旅行社或网上查阅并下载关于台湾省的地理风情图片资料,了解台湾省出口的商品类型。到大型超市查找台湾省出口的食品。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台湾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
教学反馈:课件资料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台湾风光图片,个人经常吃的和用的超市商品,学生感觉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初步形象直观感受到台湾省和我们联系紧密。
活动一:认识台湾省——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教师提问:台湾省在哪儿?范围组成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快速查找,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5-67.并将对应内容在书上和图中找出。结合课本p66-67页图7.41-7.42独立完成P67活动1、2。
教学反馈:学生小组内能互相抽记,强化巩固。小组合作抽查的优势显现出来。
反馈检测:学生代表指图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组成:台湾省包括 岛,以及附近的____、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 海,东临 洋,南临 海,西隔 海峡与 省相望,是我国最 的岛屿。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 部位。
2.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读图时注意到台湾岛的轮廓像什么?
3.师生互动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形象引导,如果像树叶,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像孤舟,终将有回归港湾的那一刻(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师生互动2:台湾省的居民中 族占97%,他们主要是自明清以来从___ _、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两岸人民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但历史至今,很多外在势力妄图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湾省古时曾被 侵略者和 侵占。现在台湾省的钓鱼岛又被 国
妄图抢占去。我们大陆和台湾两兄弟岂能容忍,我们中华民族岂能容忍!
4.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在教材中郑成功的像除了抵御荷兰侵略者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含义?那就是让全世界都知道:台湾省历史至今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反馈:学生在用图片理解妈祖庙等事物时有些陌生,教师通过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两岸的共同文化背景。
活动二:理解分析台湾岛——美丽富饶的宝岛
1.教师创设情境:台湾省和我们其他的33个省级行政区都是兄弟,所以我们更要互相多走动,多了解对方,两岸一家亲才更亲。我们小区内就经常有组织联系去台湾旅游的旅行社,如果我们小组报名去台湾旅游的话,我们需要先了解台湾有哪些特色?请大家分享各组的资料图片。
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代表在讲台前展示所收集的图片资料过程中,教师协助归纳总结,在黑板上板书台湾省著名的风光和物产。如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风光;水稻、甘蔗、菠萝、茶叶、森林等物产。其余学生对照在课本图中查找。
3.教师引导: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美丽的宝岛,岛上丰富的物产,铸就了富饶的宝岛。台湾岛众多美誉的形成,是来自于当地自然环境。大家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结合课本第67 69页图7.43 7.45独立完成P69活动1、2。
4.师生互动:1.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这些美称的含义是什么?2.这些著名的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哪些方位?3.为什么农产品分布呈现东西部的差异?
分析地形图:①台湾岛地形特点是什么?各叫什么名称?②从平原和山区对应的土壤、宜耕条件、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地形对物产分布的影响。
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①台湾岛的气温分布是怎样变化的?与哪些因素有关?②台湾岛的东西两侧降水明显有什么差异?说明当地降水类型是什么?
判断台湾的森林覆盖率,结合地形区环境理解“亚洲天然植物园”的含义。(学生问题抽签分组,小组同学合作研究,小组讨论交流,完善答案。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评价)5.教师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物产分布因地形、气候环境的差异呈现出典型的东西部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孕育了台湾省丰富的物产。当地农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这些值得我们今后继续学习借鉴。设计意图:学生首先认识物产美誉,形象直观,建立印象;其次读图找出各自分布区域,对比呈现出分布差异。再则探究原因,从而理解物产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再次强化理解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
学生反馈:在层层分析的环节中,有部分学生对分析地图,有效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欠佳。这需要小组组长指导分析理解;其次,各组的时间进度不一,需要教师适时在部分组中引导调控。
活动三: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
1.教师过渡:我们从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里看到了台湾省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台湾商品资料展示给大家吧。
小组学生代表展示,教师板书归纳,课件补充商品类型。
2.教师提问:这些商品类型有农产品、农产加工品、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软件等。那么试想一下,在二十年前不太可能买到的是哪些类型的商品?在60年前可能只能买到的是哪些商品?这说明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是什么?经济发展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结合课本第69页图7.47独立完成P70活动1、2、3。
小组交流,完善答案。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提问:台湾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具备哪些有利因素?这和香港的转口贸易优势条件有哪些类似?有哪些不同?学生对比思考回答。
师生互动:两者都拥有便利的海上运输条件,人力资源都很丰富。不同之处台湾省的土地资源丰富,香港土地不足;但香港自由贸易港国际地位更加突出等等。4.教师小结: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反映出二战以来在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台湾省的经济即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形成产业优势,顺应国际潮流及时转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
学生反馈:部分学生对经济概念的理解还不太明白,以教师在所在小组进行概念辅导来突破难点。
总结: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今天我们从两岸的文化环境、地理位置、物产及经济贸易都有着直按的联系。台湾省和祖国大陆的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相信共同努力,就能让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