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证明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模版]
台湾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国民政府就已经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手中接管台湾。成立台湾省政府,并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中国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取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国民党领导的中国国民政府利用台湾的有利条件退据台湾,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也就是说,1949年10月1日当时的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个政府,双方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相互不承认对方政府的合法性。
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台湾的历史。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一、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实际上就看中了台湾这块宝地,他为了能够在曹操打过来时有一个退路,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带领万名官兵东渡海峡前往台湾(当时称夷洲)。只是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才未能够达到与曹操隔海而治的目的。
二、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巡检司(相当于县,即府的派出机构),正式对台湾实施有效管理。
三、明朝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并统治,但是,明朝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复台湾的决心。一直派郑成功大练水兵,谋求收复国土台湾。到1662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四、清朝初期,朝廷设立台湾府(相当于地区),属福建省管辖。
五、1888年3月,清朝任命刘铭传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省。
那么,台湾问题又怎么好像成了“国际问题”了呢?这里面就牵涉到了日本,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大学西方工业化,逐步强大。加之中国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通过武力抢占我国台湾省。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强占我台湾省,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从台湾夺取大量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虽然日本战败后将台湾归还中国,但日本人十分清楚,台湾海峡是日本原料输入的主要通道,一旦中国完全统一,日本将被中国锁住咽喉。至于美国人,从意识形态上和他在西太平洋的利益上都不希望中国统一。美国人称台湾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控制台湾就可以把共产党中国控制在“第一岛链”以内。如果中国拥有台湾,将直接面向太平洋,中国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广阔。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中共老一辈领导人在处理台湾问题是何等的高明,《中日马关条约》和《日本无条件投降协议书》中所指的台湾都是只指“台澎地区”,而毛泽东又放着原本属于福建省近在咫尺的金门、马祖不收回,让台湾独也独不了。毛泽东的用意是极其的高明。
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痛!
第二篇: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坝盘中学 唐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识图、绘图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诗朗诵《乡愁》诗朗诵,让学生谈谈诗词中说的地方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得出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讲授新课: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让学生熟悉台湾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不仅风景名胜不胜枚举,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是个富饶的宝岛,现在我们从范围,位置,气候和地形来了解台湾
学生读图:(1)《台湾省》图,说出其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穿过的部分。(2)《台湾地形图》说出地形的种类: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3)《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
教师提出问题:A 农作物有哪些种?主要分布的地区,其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B 森林分布在哪?指出樟树是台湾著名的树种:
C 矿产有哪些?分布在哪?
教师指导完成P41的习题,进一步说明台湾是富饶的宝岛。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学生读图:《台湾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
教师提问: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以什么为主?60年代后,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60年代以前以农产品和矿产品为主,60年代以后,以工业为主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呢?
从位置,资源,教育,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台湾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台湾主要城市分布》图:(1)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与大陆的位置关系,交通等方面加以分析。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第三篇:用史实证明新疆台湾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
用史实证明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
(1)公元前138、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得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
(2)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军事、政治有效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3)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西域,他在西域经营30多年。其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控制,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4)6世纪中期,突厥族控制东起兴安岭,西至里海的广大地区,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在其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辖;
(5)西突厥接受唐的册封,唐代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6)回纥是维吾尔族祖先,8世纪强大,控制黑龙江至阿尔泰山广大地区。唐朝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人可汗”,后回纥改称回鹘。9世纪中期,回鹘瓦解,其民迁往今甘肃、新疆地区;(以上三条也适用于外蒙古地区)
(7)清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并加强统治;
(8)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1.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当时称吐蕃),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后来,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②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
3.明朝时设都指挥使司,4.清朝时确定了西藏地区的首领**和**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和**共同管理西藏。
由此可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工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系;隋朝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盐税;1661年至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以上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篇:鲁教版 用史实证明新疆台湾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
用史实证明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
(1)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军事、政治有效管理,这是西
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西突厥接受唐的册封,唐代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3)清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并派驻伊梨将军为最高长官
进行统治。
(8)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1.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当时称吐蕃),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后来,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②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
3.明朝时设都指挥使司,4.清朝时确定了西藏地区的首领**和**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和**共同管理西藏。
由此可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工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系;隋朝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盐税;1661年至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以上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五篇:《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说课稿
【教材的分析与理解】
一、教材内容
本课对应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三节 台湾省。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台湾省对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我校八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台湾省是个旅游胜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很陌生,因此,在讲授台湾省时,要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印象。
2、通过前边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在省级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北京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积累了许多学习思路与方法的经验,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基本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根据课标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地理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分配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以及主动积极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解决文中难点。
2、对认识省级区域的学习,是中国地理区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本节教学中,要突显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多举例,多以鲜活的多媒体资料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与把握】
一、本课对应的内容标准: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3、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经以上的分析,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让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让学生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3、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指导】
1、教法设计
本节课运用读图分析、阅读理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的运用
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地图、视频资料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3.教具选择: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
4、说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①依据教学目标,快读课文,整体把握,明确重点。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③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5、课时安排: 依据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教材的编排体系,本节教学一课时。教学过程的思路与环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四个主要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总结巩固;达标检测;作业布置。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一、导入新课
激趣设悬,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然后设悬念问: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 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 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 一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作探究
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1.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 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证据 让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2.然后我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改变教材原来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台湾地形状况怎样 然后我将作出概括和补充。
这样处理的依据: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美丽富饶的宝岛” 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 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 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 ?
这样处理的依据: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
台湾的自然环境这一重点解决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上,我分三步解决: 第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将进行第二步提出问题:1.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应具备哪些条件 2.哪些因素促使台湾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3.台湾工业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指导学生阅读材教材思考回答.这样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解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第三步是根据折线图绘制图表的训练.我先把第一产业的图表 绘出,再引导学生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图表.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课堂小结: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设计的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我国东南沿海 范围: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面积:3.6万km² 人口:2200多万 人口密度:611人/km²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四、达标测评——学得怎么样?
采用边学习边检测的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检测的内容。检测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五、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析两岸统一对祖国有什么好处,两岸分裂对祖国有什么坏处,并请以此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