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0:3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1.3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理解改革的意义。

2、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2.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4.标签

八下历史第三课

教学过程

你听过《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这首歌吗?歌中唱道:“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内容?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你知道这一过程是怎样的吗? 学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这些问题了。【学习探索】

1.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并奸污了喜儿。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请讨论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 2.右课本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地契。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二)自学探究:

1、结合课文,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

2、思考:农民为什么踊跃地斗争地主和拥护《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请反复阅读课本,思考并记忆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互动提高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3、阅读第14页红字阅读材料,进一步思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并奸污了喜儿。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请讨论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 2.右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地契。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二)自学探究:

1、结合课文,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

2、思考:农民为什么踊跃地斗争地主和拥护《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请反复阅读课本,思考并记忆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互动提高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3、阅读第14页红字阅读材料,进一步思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课后习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1950年——《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3、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建国时期 4、1952年,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而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5、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6、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时间及标志是

A.1949年——南京解放

B.1949年——新中国成立 C.1951年——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

7、毛泽东的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在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抗美援朝运动 C.合作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板书

第二篇:3、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导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二、出示学习目标。提前板书,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教材,思考以下问题,之后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1、阅读第一二段思考:土地改革有怎样的必要性?或者说为什么要进

行土地改革?

教师用数学统计表讲解封建土地制度,补充“解放区的天”歌曲,“白毛女”中的土地制度

2、阅读第二段:勾画出土地改革开始时间、地点、标志、内容、步骤、结果

开始时间:地点:

土地改革开始标志:颁布《》

内容: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年底,除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阅读13页小字段介绍西藏地区的土地改革情况和这次土地改革与以往土改有什么不同?

4、土地改革有怎样的意义?(理解土地改革的好处)阅读14页小字

5、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制是怎样变化的?公有还是私有?完成课后练一练

四、归纳讨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五、当堂巩固训练完成多媒体出示习题及配套练习册。

六、小结:学生完成

七、课后反思

第三篇:1.3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

2.通过学生剧的编制与演绎,掌握提升历史知识层面的方法。

3.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4.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更加热爱共产党。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2.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资源:图片集《现代农民》、《旧社会的农民》。

提示:观察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1世纪的农民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然而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农民只有苦难。农民何时翻身做了主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我们农民的历史。

补充:导课方式不是唯一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这里提供其他导课,仅供参考。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过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课本上导入框中的照片,就是土改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注意引导学生看导入框中的照片)除此之外,有的农民还分到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这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农民分地主土地的情况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内容。2.出示《分马》片断,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的一个片段,反映了中国东北农村解放后,翻身农民在土地改革时分马的情景,表现翻身农民获得胜利果实的喜悦心情。那么,土地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3.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并奸污了喜儿。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请讨论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 4.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作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三农”解决的好坏是衡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领导把经济搞好的重要指标在于农民的增收。但解放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最大愿望都是什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新课:土地改革。

5.你听过《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这首歌吗?歌中唱道:“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内容?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你知道这一过程是怎样的吗?学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这些问题了。)

6.下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地契。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7.出示目前流行的“斗地主”的游戏,你们知道这个游戏名称为什么叫“斗地主”?(据传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做,人们为了发泄对地主的痛恨,常常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一家人关起门来“斗地主”。)农民什么时候才真正实现了斗地主,做了国家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8.可以利用自己家乡刚刚发生的有关农村的事件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资源:土地改革知识框架、图片《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地主与农民所占土地人口比例图、毛泽东照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节选、土地改革地图、视频《苏醒的土地》、剧本《分马》、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对比表、土地改革真实照片集、视频《喜儿哭爹》、图片《农奴主剥下的农奴的皮》、图片《被砍掉一只手臂的西藏农奴》、图片《带手脚镣的西藏农奴》。

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提示:课题已经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几大要素。请根据提示看书,对于土地改革我们需要弄清哪些问题。(1)必要性(原因)

必要性(原因):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未土改。

旧中国:引导学生回顾建国时的中国是贫困的。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中国近代历尽了多年的战乱,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温饱问题亟待解决。

迫切要求:通过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对比图例》,了解到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是什么?(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毛泽东也很感慨地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如果你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请简单说一说具体的做法?(土地改革„„)祖祖辈辈受苦受难的贫雇农,身受几重压迫和剥削,一旦明白了“谁养活谁”的道理,埋在他们心理的深仇大恨立即迸发出来,就像暴风骤雨来临前的霹雷,惊天动地。一场反地主、要土地的斗争之火,迅速地在新解放区的大地上燃烧起来。

新解放区:根据地图,了解到这次土地改革的范围和对象。因为前几次的土地改革教材中并未介绍,所以学生容易误以为是全国性的,教师要强调此次土地改革的对象是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在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播放视频《苏醒的土地》,观看我党如何总结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教训和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进行的土地改革。(2)经过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摘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内容。(3)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4)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 不 同 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地主阶级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强调:土改后,土地由农民支配,可以根据自家经济情况自由买卖,仍然是私有制性质。跟我们今天的土地所有制不一样。现在我们的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思考:农民除了可以得到土地之外,还可以得到什么呢?(房屋、农具、牲畜。)

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地区的土地改革,如果是农村学校,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寻找乡土素材,共同探讨本地的土地改革。

补充:西藏的民主改革。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要比其他新解放区晚,全国约有三千五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根据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社会制度,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在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下,有农奴主和农奴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西藏农村中,占人口不到2%的农奴主占有几乎全部的土地和农奴、奴隶,占人口不到3%的农奴主代理人,代表农奴主直接统治农奴;占人口90%以上的农奴,没有土地所有权,人身依附于农奴主,劳动收入的一半甚至70%以上被农奴主剥削去;占人口5%左右的奴隶,人身完全为农奴主所占有。农奴主倚仗封建特权私设公堂、监狱,随意对农奴施以酷刑,农奴受着农奴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被剥夺了起码的做人的权利。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农奴制度。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5)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各种土地改革的图片中,定位到一个图片《拔地界碑》时,与学生共同分析试题:

①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土地改革。

②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③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播放视频《喜儿哭爹》,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根据视频资料分析试题:

①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喜儿获得了土地和农具,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④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至少三点建议.

减免农业税;切实关心农业收入;领导农民进行发家致富;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根据课前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新式学生剧《分马》片断,反映土改前后农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内容如下: 历史剧名称《分马》。

旁白:在中国东北某一农村,解放后翻身村民在郭全海的带领下在土地改革中分马的片断。

郭全海:(院子当间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众人:(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这都是谁整的呀?”)众人: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众人: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郭全海: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师:看到同学们也兴致勃勃,喜悦异常。2.土地改革的意义

资源:三段文字资料、推荐书籍。教师根据文字资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意义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短短的三年,新中国从废墟上站了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着整个世界。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

(三)巩固练习见本课随堂练习。

六、参考资料 1.地主

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凭借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佣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分与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2.地主阶级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主要是地租。地主阶级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也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统治阶级。它具有按封建等级制度划分的阶层。在中国,地主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享有政治特权的世族地主、缙绅地主,他们拥有世袭的或非世袭的地位和特权。②社会地位较低、没有政治特权的庶民地主。他们主要是中小地主。他们既受豪强地主欺凌,又凭借财势,勾结官府,欺压乡民。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地主阶级的成份常有变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地主身份所需土地的最低必要量降低,庶民地主在人数上的优势增大。在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后,工商业者购买土地,出现工商业地主。3.封建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大体上有如下四种:一是领土占有制,是西方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二是地主占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三是国家占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土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曾经出现五种土地国有制形式,即:A:屯田、B:营田、C:职田、D:农庄、E:均田。四是自耕农占有制,农民自己占有所耕种的土地,也即所谓的“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土地制度。4.西藏民主改革 1959年3月开始的西藏民主改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这是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但西藏的社会制度仍然是“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社会。只占人口5%的三大领主(贵族、寺庙、反动地方政府),霸占了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并占有大量的农奴和奴隶。农奴和奴隶终年不得温饱,领主可以任意役使甚至杀害他们。

1959年3月,原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撕毁了《十七条协议》,发动了武装叛乱,他们表面上打着“反对汉人”的旗号,实际上是阴谋分裂祖国,反对西藏百万农奴强烈要求的社会改革。他们的叛乱,很快就被人民解放军在广大农奴的支持和配合下平息,这为在西藏顺利进行民主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9年3月下旬,民主改革正式开始。民主改革是分阶段、有步骤进行的。第一步是开展“三反”(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制度、反对人身依附制度)和减租减息运动。在农村,对于参加叛乱领主的土地实行“谁种谁收”的政策;对于未叛乱领主的土地,实行“二八减租”(领主得二,佃户得八)。同时,解放家奴,废除人身依附。在牧区,对于参加叛乱牧主的牲畜,由原放牧的牧民放牧,收入归放牧的牧民所有;对于未参加叛乱牧主的牲畜,仍归牧主所有,但减少牧主的剥削,增加牧民收入。第二步是对参加叛乱领主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分配给贫苦农、牧民;对于未参加叛乱的领主,采取赎买的政策,国家出钱赎买他们的生产资料,无偿分配给贫苦农、牧民,农、牧主也分得一份生产资料。在寺庙里,坚决打击披着宗教外衣的叛乱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废除寺庙中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建立寺庙民主管理制度,保护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

七、拓展

1.农村阶级划分表

地主: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做些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富农:一般占有土地,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或大部分。

中农:占有土地,拥有相当的生产工具,生活依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不剥削别人,也不出卖劳动力的农民。

雇农:靠出卖劳动力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农业劳动者。一般没有土地和生产工具,或只有较少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贫农:农村中的佃农。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一般都是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地主富农的剥削。2.刘青山、张子善案 新中国成立后,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和腐蚀下,国家机关和经济部门中的少数干部中存在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行为。

1951年11月下旬,中共河北省第三次代表会议揭露出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被捕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专员张子善(被捕前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巨大贪污案。刘、张二人都是3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立过功劳。但在解放后的和平环境中,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下,逐渐腐化堕落。他们不顾党纪国法,公然贪污救灾贷款、治河款、干部家属救灾粮、克扣民工工资、飞机场建筑款等,共贪污171.62亿元(旧人民币,旧人民币1万元等于现在人民币1元)堕落成贪污犯和吸毒犯。1952年1月,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罪行和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定。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审大会。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奉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全部财产。3.《暴风骤雨》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1948年完成,这篇作品曾荣获1951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作品主要人物赵玉林、郭全海、老孙头。

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以赵玉林为中心人物,展现了元茂屯农民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后以赵玉林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结束。第二部写一年后萧队长带领工作队再进元茂屯,扭转出现反复的不利形势。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带领农民继续赵玉林等人的未竟事业,进行锄奸反特和对地主杜善人的斗争,最后巩固了胜利果实,并带头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农村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面貌,热情地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奋起推翻封建主义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从而告诉读者: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4.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不同

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是两个不同社会的阶级,我们要区别开来:

首先,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上层阶级,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阶级。

其次,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剥削农民的压迫阶级,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广大工人的压迫阶级。再次,如果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放在一起比较,地主阶级属于旧势力,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而资产阶级属于新势力,新兴生产力的代表,地主阶级最终被资产阶级赶下了历史舞台。

最后,地主阶级最终被资产阶级所取代,同样的真理,资产阶级同样会被无产阶级取代的。5.“斗地主”游戏

“斗地主”是流行于湖北一带的一种扑克游戏,玩法简单,娱乐性强,老少皆宜。据传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做,人们为了发泄对地主的痛恨,常常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一家人关起门来“斗地主”。

课堂小结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巩固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重重困难:国民经济千疮百孔,斗争形势错综复杂。首先要做的是巩固人民政权。为巩固工农联盟,完成新民主主义遗留的任务,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不但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在整个建国后的历史中起着牵引、铺垫的作用。

第四篇: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卢龙镇中学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姓名: 2014 年2 月24 日

教学反思是个人授课后的深度思考,一要深刻,二要具体,三要手写,四是不得雷同。篇二: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第3课 土地改革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改的历史意义。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课本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改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改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及土改开展的情况和意义

难点:关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的分析;关于土地改革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课前预习题

(1)解放前,我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和,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规定废除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5)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 准备了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随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你认为此后新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巩固政权)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有上节课学到的什么事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国内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和平环境。)

3、承上启下:几乎在抗美援朝进行的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①这是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②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这就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一段话:“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段话反映了广大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指导学生综合归纳土地改革进行的必要性: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进行土地改革;②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尚未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争取其对新政权的拥护以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土地改革的开展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年-——1952年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结合文献内容,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补充: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提示:从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等方面考虑)

(3)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总结:正是这种区别性的措施,使土地改革实现了四个心: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5)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生产及生活资料,每年免交地租350亿公斤粮食。)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同学们,在学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即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这是近代历史开始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土地改革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下节课我们就将一起去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①、②)

2、土地改革的开展(时间、指导文件、具体方法、特点、效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①、②、③)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篇三: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通过教师讲述土地改革的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运动之一,土地改革的进行也是当时势在必得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对巩固新政权有极端重要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运用刘文彩这个典型案例来分析旧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情况,从而突出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对于土地改革的内容与性质,可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进行总结。

对于土地改革的意义,应当先进行补充,讲述土地改革所带的结果及其在农村土地制度上的变化、农民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列表对比,然后再从结果中引导学生归纳其意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毛女》的故事或电影资料吗?(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及对土地改革的感性认识)

生:(思考并讨论)

师:《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注:“白毛女”在现实中,是有此人存在的。罗昌秀——1923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罗锡联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

她哥哥。1939年,年仅16岁的她,被迫躲进深山老林,过了17年的野人生活,直到年届33岁时才重返人间,此时的她已是满头白发。2003年去世,死时80岁)

师:同学们在听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在旧社会,地主是如何剥

削广大农民的?

生(思考并回答):收取高额地租;强迫农民为他们干活?? 师: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占有大量土地,阡陌相连,他依靠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过着奢华的生活。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进,小斗进”的伎俩巧敢豪夺,住的是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庄园,专门用水牢迫害穷苦百姓;当时在他家干活的雇农却难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一句话,站在地主这边来说,就是坐享其成;站在农民那边来说,就是劳而无获。

有个农民叫唐礼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孙多代穿了162年。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已补丁摞补丁,看不出它的模样了。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辛,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买新衣服穿了。

师:其实,众观整个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农民,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土地。

师:对,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历朝历代,人们不堪忍受的时候,就起来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总之,农民从始到终都在为土地而奋斗。到了毛泽东这里,以他对历史的熟谙和研究,深知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去为农民争取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展开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 土地改革(板书)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板书)

(引导生阅读p11的第一段,了解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真正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进行土改。)

师:正是由于旧封建土地制度的严重盘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阻碍了农村(注: 1950、6、3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时的阶级成份划分 地主——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而不劳动,或者只做轻微的附带劳动,靠剥削农民

为生的人,划为地主。经济和社会发展。(简介地主、富农、贫农、中农、雇农的阶级成份划分)

富农——凡自耕农土地有余,而兼顾人耕种或以余田出租者及佃农民,自己无土

地,资本租得大批土地,所收获超过需要,并雇人耕种者为富农。

中农——虽然占有土地,又拥有一定的生产工具,但既不剥削别人,也不出卖劳

动力,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者,划为中农成份。雇农——完全没有土地,而靠被人雇佣耕种者为雇农。

贫农——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靠出卖一部分劳动力为

生者,划为贫农。这种农民一般都租种他人土地。)

(副板书)

1、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板书)

师:在旧中国的状况是这样的,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又是怎样的呢?

2、新中国:新解放区未进行土改(板书)

师: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地位有什么变化?(大家回顾第1课的内容,是否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生(思考并回答):中国人站起来,人民当家作主。

师:对,大家回答得很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也掌握

了国家政权,地位得到提高的他们,于情于理都想去争取他们一直以来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土地,最典型的就是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那么,在前面我们提到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意识到这一点,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他具体又是怎样去实践的呢?(引导生阅读p12的相关内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950)(板书)

师:新的土地改革法里规定,在农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归谁所有? 生(思考并回答):农民。

师:对,这是和旧的地主阶级所有制的最大区别所在:大家一起来观看p11—p12 的四幅图片,在颁布新的土地改革法后,1950年冬起,全国又分批进行土改,土地当时都掌握在地主手中,应该如何做?——没收地主土地。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引导生看p12的图片),那么,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动脑筋p12)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总结):首先,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总根子,要把它给废除,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就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师:地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没收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反抗、阻止土改的开展?? 师:那么,在土改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这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土改的阻力??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板书)

1952年底,近三亿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板书)

(引导生阅读p1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土改情况)

(引导生阅读p12的第二段小字部分,找出这次土改与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回答):保有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中农放心,稳定??孤立??减少??发展?? 师: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并加以适当的讲解来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明白建国初期的土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

注: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板书)

废除了??消灭了??巩固了??解放了??(板书)

师:人民政府的威望在广大农民中迅速树立起来,即使在3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民们也坚持下来与共产党和国家共赴难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到195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五篇: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一)一、课标要求: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P17)

二、教材分析:

①主要内容:本课有三个知识点,土地改革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实施以及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②编者意图:教材的编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包含的知识点为土地改革的背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与土地改革的进行;第二部分为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知识点为

土地改革完成的伟大意义,教材的编写依照课程标准,体现了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教师达成三维目标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但是我感觉意义给出的太直接,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③教材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是中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象征,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重点知识,要求学生达到理解层面。

④教材处理:我的设计思路是,采用探究的方式,根据所给出的材料展开学习活动,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再给出材料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观察分析图片材料,围绕怎样进行土地改革,展开探究活动,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最后结合材料和教材从结果和作用两方面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归纳土地改革的经过,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土地改革背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归纳土地改革内容,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表达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阅读理解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围绕土地改革的背景、经过、意义,结合课本知识和预设材料展开探究活动,理解土地改革的全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情感;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感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土地改革的展开和

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难点是理解土地改革的内容,分析并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在处理内容上,采用课内外材料引导,通过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介绍怎样进行土地改革,展开探究,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最后从结果和作用两方面体会土地改革的意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简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可以在课上探究,否则,作为学生课后拓展延伸)

五、教学工具: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前不久,两会刚刚闭幕,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关注三农。这张照片反映的是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视察河南农业生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的重视,关注三农就是关注土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祖辈是怎样获得土地的呢,今天让我们回到那个改天换地的年

代,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探寻祖辈获得土地的历程,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板书课题)

2.我们的探究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渴望土地;第二个模块是梦想成真;第三个模块是欢欣鼓舞。

(二)课堂互动:

模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 动

设 计 思 路

活 动

设 计 思 路

探究一:渴望土地

1.布置第一组自学探究任务。第一组自学时,布置第二组探究任务,教师与学生互动探究。

2.第一组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总结在社会方面、农民方面、国家政权方面的背景是什么?

3.我们理解了先辈为什么要进行

土地改革,我们今天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点困难,算得了什么。

1.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深入认识当时的生产情况,总结背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再认识旧中国农民的贫困,通过与今天生活对比,进行思想教育。

1.分组按照学案进行探究活动。

2.探究完成后,总结知识,配合教师讲解。

3.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背景,体会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并根据图表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形成初步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形成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情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去争取成功。

环节衔接

土地改革是必要的,势在必行,党

和政府是不会拖延的,立即着手开展了土地改革,我们接着看第二个小组探寻的成果。

探究二:梦想成真

1.农民获得土地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决策,第二实施,第三完成。

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总结。

3.认识到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

1.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归纳课文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图片,总结土地改革的其他内容。

3.通过思考题加深对土地改革的理解。

1.探究完成后,总结知识,配合教师讲解。

2.阅读教材13页,概括土地改革的结果。

1.阅读教材,并归纳主要内容,形成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2.读图概括土地改革主要内容,形成观察分析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衔接

土地改革两年基本完成,这么重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让我们来看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三:欢欣鼓舞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按照学案探究。

2.分别链接材料2、3、4,体会在农业、政权、发展方面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升华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展示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整理信息能力与思维。为学生理解掌握土地改革意义做铺垫。

1.知道土地改革破旧立新的结果,知道土地改革中土地是由地主私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2、3、4,总结土地改革的作用。

1.阅读材料,形成阅读,整理,分

析等能力。

2.训练分析、运用等能力。

全课总结

打开知识盘点,总结本课知识。得出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达成思想教育目标。

七、练习设计

见学案

八、作业:

课后自主探究百家争鸣。(如果时间充足,可在课上探究)

学完了本课,你针对祖辈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新旧社会农民处境的不同,写一篇探究体会。

九、板书设计: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二)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

革的信息,形成正确历史概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资源:课本相关插图、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破题导入

1.组织学生阅读1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

所有了。)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二、自主先学 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10 “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 合作探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

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中反思:

土地改革的意义两点,第一点是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这一点,要通过回忆辛亥革命的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分清两者的不同。封建制度和封建帝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点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让学生讨论理解其中的含义: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是新政权给予的,农民感激政府,从而拥护政府,积极参与其中。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解除了农民身上的束缚,从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四、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延伸:调查一下,如今中国的土地制度与50年代的土地制度有何区别?

五、知识整合 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一)《中华人民你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1950年颁布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2)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3)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11-12(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下载1.3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作者:历史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1686 更新时间:2012-3-27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研究性教学案例设计 【学习目标】 1,搜集土地改革时期历史资料,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对历史现象追根溯源的精神。 2,掌握土地改革的实......

    土地改革教案

    教学设计一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土地改革。 (点击播放音频)《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很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歌吧?是不是还有很多同学会唱这首歌呢?歌曲中的妈妈和孩子们......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目标设计 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

    关于土地改革的教学设计(最终版)

    关于“土地改革” 的教学设计1.播放《暴风骤雨》中的“分马”时的场景,2.教师提问:从这一场景中你看到了群众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呢?土地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 3.学生讨论,回答。 4......

    第三课 土地改革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知识与能力】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第三课土地改革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义隆永中学 张艳春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

    土地改革教学反思

    土地改革教学反思 土地改革教学反思1 本课围绕着一个主题──土地改革展开叙述。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由于理论较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