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 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明治维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述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4.向学生简要的介绍一下兰学到代表人物(绪方洪庵、新井向石等)和核心思想(实行民主平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富国强兵等)指出思想准备对维新运动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武装倒幕
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做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的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要前提。
(三)明治维新
1.先向学生说明明治维新是1868年明治天皇领导的至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军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本部分内容,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学生阅毕,分别由每组的代表回答一个方面的改革的内容,评出最佳的组别和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各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国内市场的形成。(2)经济上,教师可补充这方面的材料和图片来反映经济方面的内容:一是引进先进技术,二是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三是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日本农、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3)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穿西式军装的明治天皇》和《西式服装》等图片,指出明治天皇带头改穿西式服装反映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迫切愿望。同时说明明治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4)军事上,“富国强兵”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和图片,然后探讨“日本军队有什么样的特点?”指明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军队很快就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在讲完明治维新内容后,指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明治维新的内容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答时政问题的能力。
4.评价明治维新。先由学生讨论“怎样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一方面,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社会性质,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5.结合中国戊戌变法,让学生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教师引导他们分别从国内背景、准备、内容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寻答案。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从国内背景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的中央统治相当薄弱。从准备过程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从内容上看,明治维新编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后,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同时把明治维新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板书小结本课内容,突出重点。
四、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对应习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上完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值得注意: 1.在讲“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这节,应该讲清楚:由于德川幕府的腐败统治,在日本国内形成了改革派,改革派要求推翻幕府的统治。应该尽量将知识点将详细。
2.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速,不要过快,有些学生反映我讲话速度过快,这个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课后习题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板书 明治维新
第二篇:明治维新教案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
记住最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2)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和概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治维新取得的的积极成果和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意义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评价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合作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导)19世纪中后期,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时,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为了追赶上世界的脚步都进行了一次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那么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发生?武装倒幕对于明治维新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它们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其成功之处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
(师导)什么是明治维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教师过渡)日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呢?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课件显示各类图片)
1、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各阶层人士:
天皇:我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我真想有一天能亲自管理我的国家,让我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将军:我是德川将军,虽然我只是一个将军,但是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我说了算,我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我把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我们将军。由我们幕府来管理这个国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的目标就是要维护好我们幕府的统治,让日本永远都是我们德川幕府的,哈哈…… 大名:我是大名,就像你们中国古时候的诸候,我只需要对幕府将军忠诚,我在藩地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我的藩地可以世代相传。
武士:我是一名武士,我们将军或大名的家臣,我们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我们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我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武士中绝大部分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生活困难。哼,这种日子过不下去啦。
新兴商人:我是一个生意人,我腰缠万贯,但是我却一点政治地位也没有,而且我想扩大我的生意,却受到各种政策的限制,真是令人气愤啊。
农民、城市平民:我是一个农民(城市平民),我每天都辛苦劳作,但是日子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昨天那些老爷们还说要加税,这个日子真不是人过的,多么希望有人能带我们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那怕是冒着杀头的危险我也愿意赌一把。
(学生扮演完后,师问)从中你感觉日本当时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概括)(一)幕府统治的危机(课件显示)
(指导学生粗读教材,了解19世纪中叶日本的基本情况,教师简介幕府和幕府统治)师问:幕府统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
1、国内危机:社会矛盾尖锐(课件显示)
依据:(1)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这是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2)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要求改变现状,农民和市民不堪忍受剥削不断起义。
2、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入侵(课件显示)
依据:1853年,美国舰队入侵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俄、英、法等也沿例炮制,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二)武装倒幕的开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倒幕经过进程示意图)
要求改革,形成倒幕力量(拥立明治天皇)→发布讨幕密诏,幕府挑起战争→打败幕府军(乌羽、伏见激战)→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消灭残余势力
归纳: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二、明治维新(课件显示)
1、明治维新的时间、代表人物和口号(课件展示)(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师:“富国强兵”就是要国家独立,“殖产兴业”就是要经济工业化,“文明开化”就是要文化、生活西方化。在这样的口号下,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课件展示)
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②在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在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④在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⑤在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师:明治维新在这五方面的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分析后展示)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封建割据,巩固了新政权,所以其作用就是——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②经济上的措施,实质上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扶持和保护资本主义企业,所以其作用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③文化教育上的措施,就发展了近代教育,培养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④生活上的措施,就革除了旧习,减轻了改革的阻力。
⑤军事上的措施就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并导致了对外侵略扩张。
三、对明治维新的评价(课件显示)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师:明治维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这次改革是日本最高统治者天皇以政令的形式发布展开的,所以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历史作用:对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不断强大;对外,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近代唯一民族独立国家。
3、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小结延伸:
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保持了民族独立的国家。在明治维新30年后,中国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结果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从以下方面小结、补充:
1、从国际环境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而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
2、从改革阻力上:日本阻碍改革力量(幕府统治)在改革前被武力推翻;而中国顽固派掌握着国家实权,力量强大。
3、从群众基础上:日本充分发挥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力量,尤其是充分利用人民力量,社会基础坚实;而中国维新派脱离群众,对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进行宣传发动,社会基础薄弱。
4、从领导力量上:中国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日本倒幕实力派领袖(明治三杰)则进入了政权核心,握有实权。【练习设计】
1.下面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b.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成为高度集权的国家 d.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最主要的作用是()a.改变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 b.使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c.加强了日本政府的中央集权 d.使日本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3.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是()a.废藩置县 b.废除行会制度,引进西方技术 c.实行义务教育 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4.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 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a.学习西方
b.鼓励人民富起来 c.工业立国 d.对外掠夺
5.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d.都以失败告终 【讨论学习】 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讨论后课件展示)相同点:①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②内容方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结果: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点:①领导: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②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 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第三篇: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16课 日本明治维新
执教人:曾朝芳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倒幕前日本;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日本明治维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唯一的非欧美国家。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世界的起点,为日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改革并不彻底,这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带有较强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给亚洲国家尤其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重点分析: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日本与世界接轨的标志,也是意味着日本开始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它在日本的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亚洲国家和世界格局都产生较大影响。
难点分析: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中戊戌变法的内容。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样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究。这种探讨的问题难度较大对于初三学生有一定困难。.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日本明治维新
难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复习提问】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于日本古代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上国有26O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提问:幕府统治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学生先阅读教材,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提示学生从当时的各个阶级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人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内因和外回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幕府的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二、倒幕运动
那时候,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上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待,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辞去将军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上重来。1868年初;德州庆喜潜出京都,伺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带,倒幕里与幕府军相遇,展开战斗。幕府军虽然拥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优势,但将领腐败.士气低落。倒幕军不过五千人,但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幕府深恶痛绝,因而士气旺盛,作战勇猛。第二天,幕府军即开始败退。第五天,幕府军已被打得焦头烂额,再无反攻之力。将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江户。第七天,幕府军彻底清退。鸟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五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维新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想的统治权,全国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颁布“学制令”,努力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可将班内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背景、准备和内容中找寻成功的因素。最后由教师总结:
从背景上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日本是幕藩制国家,幕府的中央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曾经是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主导力量。
从准备过程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从内容上看: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除此之外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所以这一切保证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小结:
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
第四篇: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鄂州市第五中学
卫荣鑫
一、课标内容: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教材 分析:
1、本课地位:
本教材是部编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2课。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得到扩充,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内容。
2、教学重点: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教学难点:
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学情 分析:
因为历史学科是副课,所以学生对这科不太重视。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不好。这样他们对初
一、初二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世界历史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发展的线索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教学过程相当吃力。
五、教学方法 :
本课我采用以下三点教学方法:
1、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讲解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通过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讨论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古今结合、纵横联系、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
六、学法指导 :
学习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联关系,以便合理利用。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日本向中国的隋唐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日本与中国一样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人提出“脱亚入欧”,向西方学习,进行明治维新,摆脱了危机,获得了新生。下面我们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二)学习新课:
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 :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一段有关幕府统治的史料“黑船来航”和《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同时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了解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内忧外患)。
让学生讨论幕府的闭关锁国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最后得出结论: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2、倒幕运动。显示材料和图片:倒幕运动、大政奉还。教师过渡导语: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请同学们简单描述一下日本的倒幕运动。(略)
3、明治维新。
让学生找出明治维新的时间和人物。
问题: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出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 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上:
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 上: 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等。军事上:改革军制,建立新式军队。
学生详细介绍改革内容,教师逐条指明其作用。日本明治维的意义,多媒体出示材料:
问题: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影响:
(l)进步性: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逐渐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2)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5、课堂延伸:
(1)比较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2)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3)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哪些启示?引导学生讨论,发散思维。
(三)板书设计:
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幕府统治危机(内忧外患)
2、前提:倒幕运动。
3、明治维新:
(1)时间、人物。
(2)主要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社会生活;④军事。(3)性质:(4)历史意义:(进步性、局限性)
八、教学反思:
本课上完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语速,不要过快,有些学生反映我讲话速度过快。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第五篇: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示例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 石纪元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思想教育: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推翻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轨道。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意义及局限性。
教具
1.放大教材161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悬挂于黑板。
2.按教材顺序充分利用其九处图画、引文、表格。
教学及板书要点
一、倒幕前的日本
1.内因
①高居于人民之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抗斗争与起义。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一些大名、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
2.外因
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矛盾。
二、倒幕运动
1.资产阶级化的武士逐渐控制长州、萨摩等藩。
2.倒幕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伏见、鸟羽战役。
3.幕府统治被推翻。
三、明治维新
1.内容
①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2.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
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4.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二)教法建议
1.这节课要抓住三个互为因果的问题,一是幕府统治的总危机,讲清内因、外因;一是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说明打倒幕府的简要经过;一是幕府倒台后明治维新政府的改革,阐明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2.明治维新的局限性要适当交待。但这一问题因理论性较强,不宜对中学生进行详尽评述。
3.日本明治维新可同中国的戊成变法加以比较。尤其要点明,明治维新是倒幕派利用日本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从军事上打败幕府军,建立自己的新政府后实现的,所以成功了;戊戌维新是软弱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不根本触动清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之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因而失败了。
(三)教学过程
1.讲述新课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于日本古代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幕府统治时期)。对,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书)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全国有260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占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还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因为这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发生。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皈、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募农民开恳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总之,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反对幕府的一支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幂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板书课题二)。
二、倒幕运动
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期起,日本人民的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865年至1869年五年中,发生了四百多起暴动和起义事件。1866年,为抗议米价飞涨,城市贫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捣毁暴动”,斗争甚至涉及幕府所在地江户。
那时候,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辞去将军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结兵力,伺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带,倒幕军与幕府军相遇,展开战斗。幕府军虽然拥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优势,但将领腐败,士气低落。倒幕军不过五千人,但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幕府深恶痛绝,因而士气旺盛,作战勇猛。第二天,幕府军即开始败退。第五天,幕府军已被打得焦头烂额,再无反攻之力。将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江户。第七天,幕府军彻底溃退,鸟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五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大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板书课题二)。
三、明治维新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全国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颁布“学制令”,努力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戳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2.归纳小结
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明治维新是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民族危机沉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又是地主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过军事手段摧毁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而实现的。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3.课堂练习
(1)单项选择
①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当时掌握实权的是:
A.天皇 B.大名
C.武士 D.德川幕府
②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后成为主要商业中心的地方,除大阪之外还有:
A.下田 B.兵库
C.长州 D.京都
③19世纪中期,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是哪一个欧美国家?
A.美 B.英
C.俄 D.法
④幕府统治被推翻是在哪一年?
A.1867年 B.1868年
C.1869年 D.1873年
⑤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
(2)填空。
①明治维新前,一些大名和武士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_________日益接近。
②那时候,一些有见识的武士希望了解世界,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这些武士逐渐控制了________,萨摩等藩。
③1868年初,倒幕武装在京都附近的____、____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3)简答
说出明治维新三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