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 及工 作单 位
岳麓版九上第 16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谢登平灌阳县民族中学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是继第二单元欧美主要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力量得到壮大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巩固扩大的历史,这一过程又为其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保证。因此本单元在近代史的教学中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 16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作为第四单元第 1 课,它所陈述的历史事件在性质、背景、意义上具较多的相同之处,而且日俄两 国都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们的一系列改革对今天的中国 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学好这一课有利于学生宏观把握资本主义兴起、发 展的历史和深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1、前面已学过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本课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学 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八年级中国史的学习过程中已接触到与日本、俄国 相关的内容,对日俄的历史较为熟悉,在本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已 有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2、本课涉及到“农奴制”和“封建残余”,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无 相关的历史知识与体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对农奴的生活情况 进行介绍,对封建残余的表现进行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性质及局 限性;通过对农奴制和明治维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对历史事件 的分析比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 件,从而理解农奴制的废除的重大转折意义;引导观看有关 19 世纪中期日本现 状的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的必要性,感受明治维新在日本社 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对俄国、日本的促进 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进而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 预设学生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环节 行为
一、导入 新课
二、学习俄国 农奴 制改 革
二、学习明治 维新
三、教师 小结
用简洁的语言阐明本单元 以学习第二单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元的方式进行 培养学生的分析材料和 与第二三单元的联系并引入
学习、思考 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 使学生课题。
阅读课本,进行理解农奴制的废 除为资
1、要求学生按学习第二单
归纳,概括 学生本主义的发展带 来了劳
元资产阶级革命的方法学习按组讨论,并具动力、资金和市 场 只有1861 年 农奴制改革,弄清农 体说明为 什么能学生了解了农奴制 的具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起到这 样的影响 体情况之后才能感 知它
学生联系英国 圈的废除的历史意 义。利局限性和意义。
地运动体会 农奴用圈地运动这一 熟悉的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
制对俄资 本主义内容可培养学生 对知识
述问题的学习情况。发展的 阻碍 学的联系迁移能力 加深印
3、要求学生简单地概括农 生齐读课本 第 象,以读促学 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 的教育功能。奴制改革的内容,并强调不能 87 页内容 学生
联系课本 思考题通过对“启 示”的思考、照课本内容。
进行讨 论,理解讨论,让 学生感受改革
4、教师作纠正、点拨。
封建残 余的表现 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知识
5、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 学生思考、发 言,的运用、迁移能力,体
得出结论: 国家现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 有什么影响?
6、教师及时补充农奴制背 的发展,离 不开进一步理解明治维新的
改革;改革 是强局限性的影响,使学生
景下农奴的生活情况及其对 俄
国之路 学生按原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深
国社会发展的制约。因、内 容、性质、层次体验改革的重要 性,7、教师强调: 农奴制的废 意义、局限性启并在此基础上感受 学习除成为俄国历史发哪儿重大 转示等 要素自读教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的必
材,并讨论 思要性 折点,即促进了俄国资本主
考:日本明治 维义的发展
新对中国有 什么
8、农奴制改革有何局限 性?影响? 观看图片,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 体验 这一变化 面?
9、要求学生思考: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给你带来什么 启示?
1、要求学生按组以学习农奴 制改革的方式学习日本明治 维新
2、多媒体展示:中日甲午战 争和抗日战争片段
3、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迅 速增强,成为亚洲唯一保持独 立的国家。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19 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通过 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两国的改革史告诉我们: 改革 是强国富国之路。当前,我国 也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 动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才能
使我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板书设计
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1、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2、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要高价赎买
一块土地、背景:内忧外患、内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3、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3、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1、、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判断日俄两国的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什么事件?
3、明治维新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的是哪一内容?
4、从本课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教学反思
1、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在背景、性质、意义等方面具有相同点,且二者都
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先详细教学农奴制改革,再引导学生按学习农奴制的方 式学习明治维新,既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通过观看图片和影视片段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历史过程的注重。
3、强调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感到历史的实用性,从而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讲述的内容过多,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填鸭式”的老套路中,不利 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
5、板书过于繁杂。
6、学生在讨论时多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的这一新课改的理念转变。以后的教学可尝试由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疑问,师生 再一道合作解答,更有助于学习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篇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反思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1)设计理念:
从以上整个设计过程可以看出,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定位就是创设一个新的小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并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只是起了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做到了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但不指令,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学得失:
我认为本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整堂课学生都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不足是学生展示的时间和人次还是有点少,今后的备课还要兼顾这一问题的解决。
反思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导学、探究、问题讨论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理解方法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反思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强调学习个体的独立思考、鼓励独立地发表见解。与此同时,历史学习者还能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电化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注意培养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探索式>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节课给我有益的启示:第一,长期以来,教师不能放手,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把教材的内容调整得更有条理,前后结合得更巧妙些,对名词概念解释得更准确些。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挑战教材,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第二,新课改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大量阅读,丰富自己,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去琢磨学生,教案的设计也要有所改变。
反思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1、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在背景、性质、意义等方面具有相同点,且二者都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先详细教学农奴制改革,再引导学生按学习农奴制的方式学习明治维新,既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通过观看图片和影视片段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历史过程的注重。
3、强调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感到历史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讲述的内容过多,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填鸭式的老套路中,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
5、板书过于繁杂。篇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12341234 篇三: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硖洲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四: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重点)
2、认识两次改革的性质及进步作用,树立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难点)
二、温故知新
(一)复习巩固(考考自己,独立完成下列习题,比一比谁做得好,做得快)
1、南美的解放者是()。
2、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被英国人誉为“魔鬼的化身”,同时也被印度人誉为“永不消逝
的巨人”的人物是()。
(二)知识梳理(依据提纲,理清线索,在教材上标出知识点,看谁记得快,记得好)
1.俄国废除农奴制
(1)原因: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俄国在__________战争中的失败,加深了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时间:__________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3)目的:摆脱日益严重的 危机,维护沙皇统治。
(4)前提:保护 利益的前提下。
(5)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__________(6)性质: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7)意义(评价):促进了俄国__________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但
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
2.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_________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根本原因)。1853年,___国强行打开日本大门(直接原因)。
(2)过程:武士、商人、__________、新兴地主等组成__________派,1868年,倒幕
派军队推翻__________统治。
(3)维新:
①时间:__________年,明治政府开始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内容:消除封建割据,加强__________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技术;允许土
地买卖,承认__________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__________化军队;提倡__________,大力发展教育。
③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影响(评价):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__________的危
机。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
三、反馈练习(盘点收获)
(一)基础闯关(单选题)
1、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b.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改革前面临外敌入侵
2、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a.日本 b.c.美国 d.法国
3、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这块土地的获取方
式是()a.高价赎 b.无偿分配 c.资产抵押 d.移民垦荒
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其意义主要是
()a.维护了沙皇统治 b.使农奴获得解放 c.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维护了社会稳定
5、下列不属于日本明治维新任务的是()a.实现近代化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实现资本主义化 d.保证国家的独立
6、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的原因是
()a.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b.c.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7、“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这个
法令签署于()a.1855年 b.1925年 c.1861年 d.1868年
8、“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表明()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时,已经一无所有;
③农奴已没有油水可榨,以后地主不会再敲诈农奴; ④改革的实质是对农奴进行大规模的
掠夺 a.②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某男子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
由人”,并自己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事件是()
10、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均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
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努力发展教育
1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促进了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 b.实行了“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c.引进了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d.引进了西方技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2、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一
项措施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13、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标志性事
件分别是()a.大化改新、明治维新b.大和统一、大化改新 c大和兴起、明治维新
(二)能力运用(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
材料二:185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定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
农奴得到的土地,按当时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农奴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 亿卢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的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看法。
四、快乐体验(学习反思或教学反思)
1.我在享受(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我要求助(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请
写下来)。
五、课后征答
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进步。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第16课参考答案:
11、(1)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3)1861年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为获得小块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善于吸收和消化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篇五: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 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一、复习巩固
.新航路开辟后,最先侵人拉丁美洲的殖民国家是()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英国、西班牙 d.法国、葡萄牙
2.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a.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b.充裕的资本原始积累
c.广阔的原料市场 d.广阔的商品市场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激化的民族矛盾
b.英国殖民当局取消了印度皇帝的称号
4.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 联赛冠名为“解放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解放者()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查马塔
5.16 世纪,一群西班牙人带着他们的家属移民到下列殖民地,但有个地区他们没有权利去,这个地方是()a.哥伦比亚b.秘鲁 c.阿根廷 d.巴西
6.使非洲丧失近亿的精壮劳动力的是()a.殖民掠夺b.殖民扩张 c.三角贸易 d.鸦片贸易:
7.罪恶的“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的贸易路线起止。地点是()a.欧洲、非洲 d.欧洲、美洲 c.亚洲、非 洲 d.非洲、美洲
8.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是在()a.17世纪初 b.17世纪末 c.18世纪初 d.18世纪中期
9.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a.封建王公 b.资产阶级 c.农民 d.土兵
10.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是()a.章西女王 b.圣女贞德 c.伊丽莎白女王 d.卓娅
二、导入新课
提问:英国、法国和美国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且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世界强国)。那么,后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日本又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三、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小组完成下列知识填空且在书上勾画出相关内容,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2、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a.目的:为了摆脱()的危机;维护()的统治。
b.前提:维护()的利益前提下。
c.性质:()推行的带有()的改革。d.内容:法令在保护()的前提下,宣布(),还规定(),但必须()。e.评价(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3、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忧外患):
4、()年,美国打开日本大门。
5、倒幕派由()、()、()、()构成。
6、()年,倒幕派军队推翻幕府统治。()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7、()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史称“ ” 性质:
内容:
评价:
四、知识拓展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2、想一想,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是什
么?
五、课堂生成根据本课已学习的内容,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把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记忆。
六、课堂达标测试
1、阅读下列材料: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取消大名单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1)上述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主要反映了哪方面的内容?请写出要点。
(2)写出这一事件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内容。
(3)这一事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材料一:与其等农材料二:诸位会相
第三篇:第十六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备课人:龙宏腾
2013-11-3
第十六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的基础知识:
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分析俄国和日本改革的性质,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
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及影响
教学用时:一课时
讲 授 过 程
导入新课
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另两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和日本又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
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农奴制阻碍了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1861年改革” 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分为两个方面:进步性和局限性。备课人:龙宏腾
2013-11-3
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
4、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
联系俄国近代对中国的掠夺和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二、日本明治维新
回忆中国历史上讲过的“甲午中日战争”,提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1、幕府统治的危机
2、“倒幕运动”
3、明治维新改革内容
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4、“明治维新的影响”,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这里要注意和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反面评价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加深理解。
小结
俄国和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不彻底的,这也对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四篇: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目的:摆脱日益严重的 危机
2.时间、人物: 年,沙皇 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宣布 获得自由;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 赎买。4.评价:性质:是 性质的改革。影响:促进了俄国 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保留了大量的 残余。知识点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19世纪中期,幕府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2).1853年,强行打开日本大门;(3).1868年,、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的倒幕派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
2.时间: 年,明治政府开始改革。
3.内容: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生活方面:
4.评价:(1).性质:是 性质的改革。(2).影响:使日本走上了 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 的危机;保留了大量的。
合作探究 1.“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这是列宁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评价,请你结合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评价的合理性。
2.比较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异同(从背景、内容、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作业
1.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这样评价当时农民的变化:“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种变化是因为
A.彼得大帝改革 B.俄国农奴制改革C.十月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 2.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D.所有的农奴无偿分得了土地第 3.标志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武装倒幕 B.南北战争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4.工业革命后,民主政治继续发展,有的国家通过改革而不是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有①俄国②日本③美国④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⑧ D.①④
第五篇: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篇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的历史课,讲授的内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总体还算顺利,过度比较自然,过程符合要求。但是讲授的知识比较表面,没有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反思几点不足和需要以后加强的地方。
一、缺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宗教改革,比较其性质及方式。二、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应联系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及代表国家。君主立宪制亦称资本主义政体形式一种(除此外还有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国王是虚位元首,没有实际权力,权力中心在议会。代表国家有英国等。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必修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部分。
三、为什么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因为①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②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
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篇二:《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板场中学 李东
今天上午的历史课,讲授的内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总体还算顺利,过度比较自然,过程符合要求。但是讲授的知识比较表面,没有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反思几点不足和需要以后加强的地方。
一、缺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宗教改革,比较其性质及方式。二、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应联系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及代表国家。君主立宪制亦称资本主义政体形式一种(除此外还有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国王是虚位元首,没有实际权力,权力中心在议会。
三、为什么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篇三: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备课时间 :
内容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3.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4.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5.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6..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7.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8.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2.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3.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4.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2.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3.通过归纳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认识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构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 农业方面:
② 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⑴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⑵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⑴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军事上: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⑴原因: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 ②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
⑵经过: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⑶败因: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⑷对俄影响: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⑴矛盾激化:农奴制存废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⑵出发点: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⑶组织措施: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改革工作,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
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
2、目的:
3、主要内容:(1)政治上,(2)经济上:(3)组织上:
4、评价: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阶级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1)进步性
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地位: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2)局限性(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 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影响:
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2、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
1、目的:使俄国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近代化 表现:工业:
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p84-85)
原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借鉴西欧技术
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3、政治近代化
(1)政治体制: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阶和贵族地主包办)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
(2)司法制度: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4、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代替旧日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5、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注意: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小结:俄国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也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在政治改革。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这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教学反思: 篇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反思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1)设计理念:
从以上整个设计过程可以看出,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定位就是创设一个新的小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并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只是起了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做到了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但不指令,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学得失:
我认为本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整堂课学生都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不足是学生展示的时间和人次还是有点少,今后的备课还要兼顾这一问题的解决。
反思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导学、探究、问题讨论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理解方法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反思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强调学习个体的独立思考、鼓励独立地发表见解。与此同时,历史学习者还能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电化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注意培养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探索式>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节课给我有益的启示:第一,长期以来,教师不能放手,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把教材的内容调整得更有条理,前后结合得更巧妙些,对名词概念解释得更准确些。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挑战教材,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第二,新课改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大量阅读,丰富自己,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去琢磨学生,教案的设计也要有所改变。
反思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1、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在背景、性质、意义等方面具有相同点,且二者都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先详细教学农奴制改革,再引导学生按学习农奴制的方式学习明治维新,既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通过观看图片和影视片段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历史过程的注重。
3、强调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感到历史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讲述的内容过多,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填鸭式的老套路中,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
5、板书过于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