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00: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5.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采用多媒体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设问:①在16国中哪个政权曾经统一黄河流域?这个政权长久吗?前秦之后,你知道什么民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吗?通过学生回答后,老师顺势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立了北魏。思考:①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③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A.迁都的原因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归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而洛阳是古都,是中原政治文化的中心。可见孝文帝迁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北魏的统治。

B.迁都的过程:借南征的名义,将百官带到洛阳后劝大家留在洛阳。C.迁都洛阳的意义: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洛阳繁荣,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提问:

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汉化改革)①语言:用汉语。②服饰:穿汉服。③姓氏:改汉姓。④婚姻:与汉联姻。⑤政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礼法:学汉礼。动脑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哪一项改革内容?

分组讨论:阅读东晋使者的感受,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改革产生什么作用?”

2、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四、北朝的更替。北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后来北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北周统一北方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融合,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见课件)

●探究活动

寻找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提示:从饮食、节日、服饰、风俗习惯、文化等方面思考!)

●巩固练习(见课件)●德育教育(见课件)

●课后作业布置。你怎样评价改革家孝文帝?

第二篇: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 年级:七年级 设计人:王世君 时间:2014-7-31 编号:18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情况,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2、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3、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1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自制视频《东北少数民族风情片》,师生共同欣赏东北各民族独特的服饰、饮食及其他风俗学生边看边思考:短片中展现的东北少数民族的哪些习俗已经与汉族融合了?(从饮食习惯、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回答)待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设疑:历史上的东北地区还生活着鲜卑、匈奴等民族,那么这些民族为何今天不存在了呢?学生带着困惑,急于探索答案。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讲主题。(板书课题: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先学(15分钟)

(一)自学教材(8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任务。好,开始!

1、北魏的建立的时间、地点、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作用?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目的?内容(语言、服饰、姓氏、联姻、汉制、学礼法,尊孔子)?作用?

(二)自学检测(4分钟)

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魏

C.东魏

D.北齐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氏族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邺城

(三)我的疑惑(3分钟)

过渡语: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解决组内的疑问和自主检测部分,解决不了的疑惑举手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科目:历史 年级:七年级 设计人:王世君 时间:2014-7-31 编号:18

三、后教(22分钟)

(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7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部分完成的很好(评价优秀小组)下面共同梳理下本节课的知识点,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知识体系;(见课件)。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要求:1.个人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学案上;2.组内讨论,达成统一观点; 3.小组选派代表班级展示。)

合作探究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提出来,课堂上由其他小组同学解决,或者由老师帮忙解决。第二部分是老师在本学案上设计的合作探究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案上题目进行交流,分组分题目进行课堂展示,教师结合课件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精讲点拨。

1、本册书中学习了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这写改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当堂训练(13分钟)

(一)过程:1.每组的3号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和题目得分计入小组量化;

2.注意时间,提高效率,总结方法和技巧。3.学生整理学案。

(二)训练内容

1、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争 论,你赞 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5、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科目:历史 年级:七年级 设计人:王世君 时间:2014-7-31 编号:18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

(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3)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2、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1)你能说出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吗?

(2)你能说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吗?

(三)、反思收获

过渡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些什么?请你写在学案上面。

结束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祖国大家庭中,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各民族互相学习交流,同时传承自己的独特民族文化,在发展的时代里,共同创造着祖国辉煌的明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第3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的时间;了解北魏迁都的目的和意义;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了解北朝朝代更替的情况。

2、过程方法能力

通过学习民族大融合的进程,能够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认识到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理解民族关系问题。

能够结合史实全面分析孝文帝改革,并能做出客观、全面地评价,从而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认识到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决制止旧势力,坚持改革的史实,学习那种顽强的意志力和除旧布新的勇气,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担挫折的能力。

二、教学要点

重点:(1)民族大融合,这是本课的主题。本课在讲述北魏建国、统一北方、改革的史实中,也贯穿了民族融合逐渐形成并达到高潮的这条主线。(2)孝文帝改革,这是本课的核心。

难点: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并不简单等同汉化。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那么,我国的民族大融合发生在什么时期?它是怎样进行的呢?

讲解新课:

(一)北魏统一北方 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思考: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 十六国时期,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建立后,通过长期征战,于439年统一北方。

师介绍鲜卑族:①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②拓拔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发源地在大兴安岭的大鲜卑山。③东汉末年开始迁往内地,逐渐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学习农耕,过定居生活。

你是怎样理解北魏学习中原文化的政策的?(统一战争激起了各民族的反抗,尤其占人数最多的汉族的反抗,因此,实行汉化政策,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北魏虽入主中原,但其具有原始色彩的落后文化和生产方式与中原民族有很大差距,实行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的发展、封建化和巩固统治。北魏的汉化政策对北魏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理解和融合。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化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二)孝文帝的改革

1、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也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2)迁都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更好地吸取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

2、孝文帝的改革

(1)改革的社会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自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南迁。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并逐步过上定居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杰出首领拓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改革的内容:①迁都洛阳②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3)主要措施: A:规定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B: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改革姓氏,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 E: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

(4)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三)北朝的形成 学生看书88页了解。学习小节: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课后作业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4、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3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魏统一北方

1、北魏建立

2、统一北方

3、融合的概况

二、孝文帝改革

(一)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

2、迁都的作用

(二)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

2、改革的内容

3、主要措施

4、历史作用

三、北朝的形成

第四篇: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李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大屏幕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学生查阅中华民族分布图后回答:没有)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迷茫疑惑)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时期。(展示东晋十六国地图)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课件动态展示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及淝水之战)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学生答略)

2、(课件动态展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及北魏骑马佣)后来,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是怎么统一黄河流域的呢?它的统一有何意义?(学生答略)

3、动动手:回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用方向箭头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上画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迁徙方向。

(学生用鼠标在地图上标识)

第五篇:第22课_北方民族大融合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史上总称什么? 2.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3、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一、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二、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4、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5、课后作业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六、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课堂小结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课后习题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板书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

2、统一北方

3、融合的概况

二、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

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

2、主要措施

3、历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下载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2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掌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2.掌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过程。 3.掌握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5篇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 池菊芳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老师指导同学主动地获得学问,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肯定的......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老师指导同学主动地获得学问,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肯定......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反思一: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

    4.3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

    4.3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设计者 李占锋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北方政局基本情况。 ②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 2.能力培养 ①识读“北魏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