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十三课《夏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4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上)第十三课《夏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上)第十三课《夏感》教学设计》。

第一篇:七(上)第十三课《夏感》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设计

湖北省罗田县实验中学 周新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作者抓住具有夏天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品味句子(从炼字、修辞、句式角度),体会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体会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体会感情,品味语句,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夏的赞美,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民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春游芳草地,夏赏碧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虽然夏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秋的凉爽或许还没有抹去夏天留给我们的独特记忆。

如果要你用画一幅画来表现“夏天”,你会画上哪些景物?对于这些景物你有哪些感受?

请展开你的想象说说你要画的内容,并用两三句话谈谈你用这些景物表现夏天的原因。

(点名两三名学生交流谈感受。)

是的,每一个人对于夏天的感受可能各不相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就叫《夏感》,让我们一起走近当代著名作家梁衡,体会他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二、交流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关键词句回答下列问题:

1、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什么感情? 听读课文后,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在班上交流:

1、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紧张、热烈、急促。

2、从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调动各种感官实写和虚写)

夏天的色彩(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描写夏季旺盛的生命力)夏天的旋律(写农民的辛苦和忙碌来烘托夏天紧张的旋律)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天赞美之情。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点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熟读课文,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大家注意听,等一会儿请你从重音、节奏、语调和感情这些方面进行点评。

点名学生读。学生评价。点名学生读一遍“朗读要求”:

这篇课文要大声朗读,读出“磅礴”之势,读出“升腾”之调,读出“赞美”之情。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 方法提示:

1、动词和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要重读。

2、情感递进的句子,每句最后的部分要连读,语调逐渐上升。

3、句式短小的句子,节奏明朗,语调高亢。

4、具有对称性的句子要读出旋律感。例如: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划线词语要重读)

2、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后两句要连读,读出逐渐上升的语调。“夏天到了”要读得斩截,响亮)

3、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语调高亢,声音响亮)

4、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读出旋律感)

2、请同学们从文章三、四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注意重读、连读、语调和节奏等,要读出感情。

点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下面我们一起把文章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三)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我们能欣赏到如此精彩的散文,得益于作家的那支生花妙笔,写出了夏天蓬蓬勃发的生命力,写出了农民紧张忙碌的气氛,写出了赞美之情。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到底为什么要赞美夏季呢?他仅仅是在描写这些景象吗?还有什么内心的感觉、体验要表达?

请同学们思考:

1、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作者到底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方法提示:结合第四段分析

同学们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明确: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三、感悟、运用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激情。

文中有很多写得很精彩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最好?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方法提示: 从修辞、炼字、句式、描写方法等角度品味。

用“我喜欢„„这句话(或者这个词),因为„„”的形式说一段话。示例一:

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 “绿烟”、“长墙”来比喻“林带的变化”,描写了一个郁郁葱 3 葱、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形象生动。

示例二:

我喜欢“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中的 “匍匐”字,因为这个词写出了瓜秧伏地生长的情态,把瓜秧旺盛的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点名学生读示例。

师: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先说自己喜欢的词或者句子,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即这个词或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等。如果是修辞句,要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用黑板上的句式进行交流。学生赏析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适当总结赏析语言的方法。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对喜欢的句子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读到这里,我们还是意犹未尽,这就是一篇好文章的魅力。

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赞美了辛勤劳动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夏季。

(大屏幕显示如下 片13)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同样能发现,夏,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秋的收获来自夏的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同样来源于夏的积累。希望我们每个人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人生之秋!

五、板书设计

紧张 热烈 急促

景物——充满活力(多角度描写)

夏感(梁衡)色彩——金黄(对比)赞美

旋律——紧张(烘托)语言——生动 形象 富有表现力

第二篇:人教版七上《夏感》教学设计doc

13.《夏 感》 【教学目标】

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3.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4.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5.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文章的语言特点

2.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教学设想】

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今天学习的《夏》,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3.词语积累

贮满(zhù)澹澹(dàn)芊芊(qiān)磅礴(páng bo)黛色(dài)匍匐(bú fú)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二、研读课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①乡野的景物 ②农民的劳动生活 ③夏天的旋律 ④夏天的色彩 ⑤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2.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4.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第三部分(5-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

★★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进到这里的抒情。对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写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写足了,情自然生出,写景和抒情组合融洽,成为有机整体。5.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夏季,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6.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再有,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还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如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7.请仿照文中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开头各写一个句子。

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

三、课堂小结

1.本文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意境中。《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然而,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过去评价散文之美,有所谓“人生宝、智慧宝、美丽宝”一说,而“六六”,在我们民族习惯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谐意。《夏感》正是这样一篇三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杰作。

2.如果你来写城市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准备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①注意写景方法 ②体味作者感情

4.历代文人写夏季,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写农民夏天劳作情景的。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宋代苏轼《鹧鸪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课后小结】

第三篇:七上第三课检测题

七上第三课《珍爱生命》检测题

湖北省特级教师 李洪祥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动物有150多万种,植物有50多万种。这说明()

A.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的B.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C.动植物种类繁多,与生命世界无关D.动物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2.2011年 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全力开展救灾。之所以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是因为:①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 ②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③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④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春天来了,随之而来的不仅有鸟语花香,有时还有肆虐的沙尘暴。为了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加清新怡人,我们应该:①植树造林,围湖造田 ②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 ③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④多用手帕,少用纸巾,减少木材的砍伐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②

4.每当看到虬枝盘旋破石出的劲松,傲霜斗雪凌风立的寒梅,破地惊石吐新绿的韧草,我们不能不惊叹世间万物生命力的顽强。然而,无情的火灾、肆虐的洪水、频繁的车祸、迭出的疾病又使多少人丧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

A.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B.植物的生命可以由自己把握

C.人的生命是自己不能把握的D.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5.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表明()

A.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B.世界上的东西都没有可比性

C.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D.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事物

6.有的人一生躬耕于农田,有的人把青春的汗水洒在城市清洁工岗位上,有的人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科技研究和创新上,有的人一辈子甘做园丁默默奉献„„这告诉我们()

A.人们的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B.人们的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C.人人都愿意为社会作出贡献D.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

7.人没有鸟的羽翼,仍可飞上蓝天;人没有鱼的鳃鳍,仍可遨游海洋。这说明()

A.人类可随心所欲地改造大自然B.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

C.生命的价值是可以延伸的D.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8.下列做法中能体现热爱生命的是()

A.远离毒品,拒绝毒品B.日夜上网聊天

C.吸烟、酗酒D.购买廉价的“三无”产品

9.我国每年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约7~10万;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为300万左右;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这些数据警示我们()

A.生命是脆弱的B.要肯定、尊重、珍爱自己的生命

C.生命无常,人要听天由命D.生命随时可能失去,我们要追求享受

10.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当火灾、溺水、车祸等灾难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时,我们应该()

A.放弃生的希望B.积极自救

C.听天由命,顺其自然D.结束自己的生命

11.小燕同学的以下做法中,属于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有:①把野外的小鸟捉回家饲养 ②不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③劝阻同伴抛石块打池塘里的青蛙 ④为路边刚栽上的小树苗浇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癌症算得了什么,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我要勇敢地站起来。”这是身患癌症的女孩张仲培在日记中写下的话。这段话告诉我们()

A.珍爱生命的人,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B.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C.每个人生命的价值都能得到延伸

D.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13.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自1988年退休后,扎根深山,牵头创办大亮山林场,义务植树20余年,使近5.6万亩荒山重披绿装,创造的活立木直接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2009年4月,他将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的事迹启示我们()

A.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B.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C.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D.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二、非选择题

14.小明的同桌小丽患上了白血病,住在医院的无菌病房里。小丽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拒绝治疗,拒绝进食,放弃了生的希望。小明和同学们心急如焚,一方面捐款资助小丽治疗,另一方面给小丽寄去贺卡,劝告她珍惜生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现在小丽的病情稳定,正在顽强地同病魔做斗争。

(1)请你给小丽写几句心里话,陈述“珍惜生命”的理由。

(2)请你在贺卡上给小丽写一句生命箴言,给予鼓励。

15.有人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这种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16.一位中学生给自己的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你对这句话中的“生命的质量”是怎样理解的?

17.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女中学生张穆然在16岁时患了癌症。面对绝症,她顽强乐观,清醒冷静。在治疗过程中,小穆然拒绝用麻药,她说:“我不能让自己脑子坏了,我要学习,我要清醒地度过每一分钟。”她理解生命“不是数量词,而是质量词”,总是把痛苦留给自己,而用真实的快乐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病中,她还应聘担任母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同学讲解生命的意义;在医院,她整天给别的病人解闷,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平时,她还帮助护士出板报,宣传抗癌知识。

我们应该向张穆然学习哪些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做法?

18.材料一:2009年10月24日下午,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江段,2名少年不慎落入江中。在附近秋游的长江大学的15名同学发现险情后在江中手拉手结成一条“人链”展开施救,但由于水流湍急,水情复杂,在求助过程中,部分同学滑入洄水湾深处遇险。在附近冬泳的韩德元等同志听到呼救后,迅速赶来跳入江中进行施救。2 名落水少年和6名落入江中的大学生相继脱险,但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材料二:2009年11月28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贾春旺等为荆州长江宝塔湾“人链”纪念碑揭幕,并对见义勇为英雄予以高度赞扬。他说:“10·24”英雄群体在他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手拉手,接出一条生命通道,链起了一种时代精神,树起了一个道德标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10·24”英雄群体传承和弘扬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至少说出2种传统美德)

(2)若你所在的学校拟开展学习“10·24”英雄群体的活动,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至少说出2种形式)

(3)有人认为,用3个大学生的生命来换取两个少年的生命,不值得。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4)向“10·24”英雄群体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青少年学生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

参考答案:

1.A2.A3.B4.A5.C6.D7.D8.A9.B10.B11.C12.D13.D

14.(1)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爱生命。②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应当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使自己生命的价值得以延伸。(2)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己。

15.这种观点不对。我们应当珍视有限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6.追求“生命质量”,是指人活着,应该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做出贡献。

17.我们要学习张穆然珍爱生命的积极态度。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顽强与病魔作斗争。我们还要学习她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她应聘担任母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同学讲解生命的意义,反响强烈;在医院,她整天给别的病人解闷,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帮助护士出板报,宣传抗癌知识,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用真实的快乐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18.(1)团结互助、见义勇为、关爱他人、舍生忘死等。(2)收听收看相关的报道;举行主题班会;办黑板报;办板报;举行座谈会;举行演讲活动;写心得体会;向英雄家属献爱心等。(3)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人的生命无贵贱之分。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②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3名大学生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他们虽死犹生,会永远受到后人的崇敬与追念。(4)示例:①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②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第四篇:第十三课夏感梁衡

吉岘九年制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导学稿

第十三课夏感梁衡

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秋的终点: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课型:新 授时间:2010年10月课时:一课时 主备:文韬樊晓宏审核:刘 洵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

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匍匐()()澹澹()芊芊()....

磅礴()()黛色()贮满()....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2)主宰:

(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B.激烈C.急促D.急忙

(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A.照B.晒C.沐浴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

吉岘九年制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导学稿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5、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好不好?为什么?

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16、文章语言优美,内涵丰富,请仔细品味下面句子,作点赏析。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17、“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在这片记忆的天空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18、仿写句子。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语。

1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能力提升】

21、作者说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事实上是有一些的,同学们想想写夏的诗句有哪些,举出连续的两句?

22、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A、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②

B、假如你是体育委员,请为你们班拟一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案。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两项以上):

【教(学)后记】

鸟语黄明山

向晚时分,我陪爱人到公园去散步。

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园,狭长,半自然,依水筑路,颇具水乡特色。

突然听到鸟的叫声,清脆而婉转。我一惊,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来听到的最真切的鸟语。如此近距离,不能不让我生出几分感动。

“是什么鸟?”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爱人脱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复者。显然是鸟语的作用。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发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弃,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

最有乡土情结的要算俗称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动感。灵如雀,形似燕,飞入云,叫满天。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随着吱嘎吱嘎的叫声满天荡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它,又怕因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辽辽远远地叫,然后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儿,像依附着什么,只把一双翅膀扇动。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小,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成群结伙,吵闹声不绝于耳。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观。

鸟语给我们幻想,让我们迷惑。鸟语的情感,鸟语的色彩,使我们始终无法穷尽其奥妙。

对鸟语的模拟,大概是艺术家们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条通幽的曲径。刘天华是一个用手指抵达鸟语的高人。他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解读鸟语的一次尝试。两根弦,流淌出山与鸟的和谐之源,天籁之音。在鸟语的招引下,我们感受着乐曲音色的听辨和情绪布陈的风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万物的无穷之大。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我到过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那可真正称得上是鸟语天空。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鸟语斑斓,直让人顺利地完成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过渡。你看,那么多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鸣禽为亮色,组成了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月华如水,鸟语沐之。

第五篇:《夏感》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芊芊、磅礴、春华秋实、匍匐、苦涩、闲情逸致”等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把握所感内容。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强调有感情的朗读,融入文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2.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魅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人钟爱百花争艳的春天,因为给人一种万物苏醒的愉悦;有人喜爱瓜果飘香的秋天,因为给人成熟的满足;有人眷念白雪皑皑的冬天,因为给人纯洁的感觉。但是夏天,好像没有多少人特别喜爱,能不能说说大家知道的描写春花秋月的诗句? 的确,历代的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诗文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高声赞美这春与秋之间,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叹服。今天,让我们与作家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放声朗读,检查生字词,了解作者: 齐读课文,完成黑板上的问题:

夏天是一个()的旺季。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的旋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研讨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思考题,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景物表现出夏天的热烈?读一读有关句子,感受。(2)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

(3)为什么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4)文题是“夏感”,作者的“感”是什么? 2小组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夏天的特点,体会农民的辛苦,感受作者对农民的赞美。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默读2、3段,圈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是打动你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老师提示方法:从用词之美或修辞之美上去体会,建议用“我赏析的佳句是,它采用了(用词、句式、修辞或写法),写出了 特点,表达了 的感情。”的句式来欣赏语言美。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四、美读课文,感情升华方法指导:诵读文章时,要在脑海里想像文中的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夏天的磅礡之势,升腾之气。2 学生自由朗读

五拓展延伸,练习仿写

秋天在不经意间已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希望同学们用美的眼睛去观赏秋天,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秋天,用你的妙笔去赞美秋天。现在就让我们来写一段《秋感》,老师相信同样精美的文章也会在我们之中产生!

夏 感

梁衡 紧 张 急 促 热 烈

自然景物 色彩美 紧张的旋律 大自然 普通劳动者 热 爱 赞 美

《安塞腰鼓》说课分析评说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概昂奋,气状山河的时代之歌。在《安塞腰鼓》这篇说课教案中,朱老师比较注重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比较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情画意的散文,朱老师在说课案中十分注重文本,整堂课,大部分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

发了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地与课文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杨生命力的美文,在学习阅读前,老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课堂运用现代教育多媒体为学生展现陕北腰鼓舞动的雄状场面;空旷的黄色背景,雄健的后生,激越的鼓声。引导学生由视觉到听觉,由鼓到人再到生命,产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课文,感悟生命。

3、注重课堂问题设计

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朱老师在说课案中设计的问题是: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动性的,在教学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这一环节,提问:你比较倾向于哪种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现存的,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独立思考,组织语言陈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二、探究说课案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本说课案分别使用了情境激趣法,点拔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读写训练法,反思体验法。这些不同形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壮阔豪放的情感美,传递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让学生全面品味短句、排比、反复、比喻等语言艺术带来的激烈节奏美。记得文章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四句话如同一个分水岭从四个方面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住黄土高坡,这里的百姓都是古老厚重的黄土高原的儿女,他们深深爱恋黄土高原,爱她灿烂的民族文化,爱这条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安塞腰鼓。它壮阔、豪放、火热的气势,震撼、烧灼、威逼着中外读者的心灵,带给所有人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令人颤粟在浓烈的艺术氛围中,叹为观止。

下载七(上)第十三课《夏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上)第十三课《夏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夏感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设计讷河市龙河镇中心学校 张一岭 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3.通......

    夏感教学设计

    t = event.ctrlKey && !event.shiftKey && !event.metaKey && !event.altKey; if (isRotateRight) { var index = this.panelOrder.indexOf(this.currentPanel); index......

    夏感教学设计

    《夏感》是人教版初一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夏感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

    《夏感》教学设计16

    《夏感》教学设计16 第13课:《夏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

    《夏感》教学设计17

    《夏感》教学设计17 《夏感》教学设计 象山荔港学校 程予东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抓住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 2、从炼字、修辞、句式角度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

    《夏感》名师教学设计

    《夏感》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语言,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

    夏感教学设计详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本文作者,掌握生字词; 2、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夏感》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夏感》教学案例 马家榨小学钟晓华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 难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