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参考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
2.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教学准备:
汉代造纸图;地动仪剖面图;《九章算术》相关资料;“麻沸散”和“五禽戏”相关资料;张仲景图像;PPT课件。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图中两个人抬着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朔的奏本。这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为了轻便,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古埃及人将字写
/ 6
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板书)感知理解(板书)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
(1)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龟甲、兽骨)(2)“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青铜器)(3)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书写材料?(竹简、丝帛)(4)课件演示:兽骨、龟甲一青铜器一竹、帛一纸
讲解: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2.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提问:当时蔡伦用哪些原料来造纸?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用课件展示造纸原料)
讲解: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制造成本,造出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纸最初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人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 6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课件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了帮助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2、“神医”华佗。(课件演示:华佗像、“五禽戏”)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他还创编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仍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慢多。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原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说司马迁能编成《史记》的原因。
(1)司马迁的父亲是史官,司马迁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爱好文史;(2)司马迁年轻时到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开阔了视野;(3)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书籍;(4)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过了五年,他的好友李陵由于作战失利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官刑。在狱中,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作。后虽被赦,但仍著史不缀,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2.《史记》的内容及影响。
(1)提问:《史记》一书的上下年限是什么?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2)提问:《史记》的写作体裁是什么?是纪传体通史。
(3)引导:什么是纪传体呢?“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按这种体裁写的历史书叫纪传体史书。那么,《史记》一书中一
/ 6
共有多少纪,多少传呢?《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包括上下3000年的历史。其中战国、秦汉记载较详细。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中“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不曲笔回护,记事简洁明了,评价实事求是。《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佛教的传人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人。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佛教的地位、起源、传人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基本教义等。
(2)提问:佛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如何?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3)提问:当今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4)提问:佛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在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5)提问: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
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6)引导:佛教在张骞通西域后,沿着“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以后,汉朝的使者和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在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通欧洲。
(7)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开始外传,东汉明帝时派人到天竺求经,用白马驮回
/ 6
佛经42卷和释迦牟尼的画像。明帝令在洛阳建白马寺。佛教开始大范围传人中国,并且发展很快。佛教传人后,最先接受的是统治阶级上层,到了东汉后期,有相当多的下层劳动人民也接受了佛教,请想一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人民生活艰辛,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投胎等观点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佛教宣扬的忍受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8)引导:佛教传人我国后,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见闻,列举一些例子。对我国的建筑有影响,像佛教寺院、佛塔等都很常见;对雕塑也有影响,许多寺庙里都有佛像,如观音菩萨、金刚、如来佛祖等;还影响到文字、词语的变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涅粲”“无常”等。讲解:佛教的传人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
在哲学方面,佛教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有极为细致深入的研究,将差别、对立、矛盾等沟通起来,恢复了,世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这一切,都弥补了我国哲学的不足。
在文学方面,大量佛经翻译过来,受到了历代文人的喜爱。佛教还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意境、文体、词语等。特别是后来形成的禅宗思想,对王维、白居易、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世界、无常、现行、刹那、大干世界、清规戒律、一针见血等。
在艺术方面:寺塔、佛像、石窟等,至今保存的大都成了风景名胜。此外,像舞蹈、音乐、壁画等,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另外,在医学方面影响也较大。过渡:在佛教传人的同时,道教也在中国兴起。《西游记》里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都是道教尊奉的人物。道教是如何兴起的?它的教义有哪些?对我国文化有哪些影响?我们现在来学习这些问题。2.道教的兴起。
(1)提问:东汉时期兴起的道教与佛教有哪些不同之处?
佛教是由国外传人;道教则是土生土长,在民间兴起。佛教主张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得到幸福;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今生的成功。
(2)引导: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 6
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都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都对我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讲解: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形成于秦汉时期,道教奉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首要经典,以“道”为基本信仰。
(3)引导: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道教的兴起对我国有哪些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事物与道教有关。太极图、八卦、算卦;太极剑、太极拳;气功;豆腐的发明。
讲解:道教和佛教一样,诞生以后对中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见道教影响的印迹。哲学方面:比如陈传老祖创无极图;文学方面:我国几部有名的古典小说里面的内容都反映出道教的影响。《西游记》里有佛道两个系统。如来佛为佛教的最高首领,玉皇大帝为道教最高神。
《水浒传》里有《张天师祈禳瘟疫粼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公孙胜斗法破高廉》等描写。《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等有关道教的描写。李白诗中那浪漫的想象力,就同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有很大关系。毛泽东主席就曾说过李白道士气太重;艺术方面:建筑、道教官观等大大丰富了中国的园林艺术;科技方面:道教的炼丹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道教的气功丰富了医学的内容,也对中国人体科学作出了贡献。本课小结:
以表格形式,分类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交流学习这节课最大的感受。教学反思:
/ 6
第二篇: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要求: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依据:
1、课标要求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中世界文明的进程。司马迁和《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突破:农村学生的学情的限制,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感受造纸术发明和改进,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司马迁严谨勤奋的作风。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依据: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世界史,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以及学习能力的欠缺,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掌握造纸术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困难的。
突破:利用学生讨论以及视频,材料等直观的的方式,来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活动范围、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制约,大部分孩子没有脱离原来小学的跟随模式,自学能力差,阅读书籍少,接受社会信息的突击也少,造成知识面不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
突破:将教材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借助活动,图片,视频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挥空间。(2)教法教学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基本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而就本课具体内容而言,可以一边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一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
依据农村学生的学情,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法,通过逼真的画面,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在本课中,我主要运用的合作探究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本课来说,学生可以探讨两汉出现灿烂的科技文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参观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展览”为线索,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两汉科技文化成就,感受我们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使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的图片,东方朔的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描述两个人才能抬动,当时除了用简还用帛书写,与此同时,欧洲人用羊皮做纸写字,如果我们把我们现在的课本纸张换成竹简,羊皮等书写材料,效果如何呢?学生会凭借生活经验来回答上述书写材料的弊端,教师总结,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古今书写材料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纸张的质优价廉,感叹中国人民的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同时,顺利成章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导入新课:
创设历史场景:请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个“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展览”,一共四个主题馆,分别是科技馆,医学馆,文史馆,宗教馆,每组推选一位同学来负责这四个主题的馆的讲解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设计意图:把一节课的内容转化为参观展览的形式,既能把本课繁琐的内容联系起来,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进入第一主题馆:科技馆 展示多媒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用竹简当书写材料的弊端那就是笨重而且浪费原料,帛用书写材料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因此,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造纸术,解决书写材料的问题。请科技馆的同学讲解下造纸术的由来以及改进的过程。学生在讲述的过程当中,我会根据多媒体上的图片,课本中的小材料以及造纸的动态过程,适时的提问,向学生强调三个内容:第一,造纸是西汉时我国发明的,西汉时候的麻纸由于质量差产量低不适合普遍书写,因此才会改进造纸术,第二,蔡伦在改进造纸术具体改进在原料方面,由于造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第三,演示动态的造纸过程,强调虽然今天造纸厂使用比较先进的机器生产,但是造纸的基本程序没有太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自主讲述,设计图片情景,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能掌握造纸术的发明改进过程)展示纸传播示意图
过渡:由于我国的造纸术优点突出,世界上大多的造纸术大多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请同学们思考: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最后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设计意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造纸术发明和改进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突破本课的难点)过渡:提到刮骨疗伤,我们除了想起关羽,想起为他刮骨的医生--华佗。进入第二主题馆 医学馆
请医学馆的同学回答大屏幕的几个问题:
1、两汉时期有哪些成就哪些名医?
2、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
3、华佗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设计意图:把课本内容转化为问题,使得学生了解两汉时期医学方面的成就,避免了单纯的看资料)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医学名家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请同学阅读课本p96的两段相关史事,请两位同学上上台,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下有关张仲景的医学故事,另一同学结合大屏幕上的五禽戏的图片,结合今天广播体操做相似的动作。(设计意图:利用课本中现成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不仅是医术还有医德,通过上台展示五禽戏,使学生体会五禽戏强身健体的作用。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过渡:刚刚我们参观了两汉时期科技和医学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文史馆--感受两汉时期文史巨著《史记》 进入第三主图馆 文史馆
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的画像,简介,和“人固有一次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角色体验活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汉朝,根据大屏幕上的材料以及三个情景设置,请文史馆的同学进行自编自演,感受司马迁刻苦,坚毅,严谨,秉笔直书的精神。
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得出结论:司马迁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由衷地对司马迁的“刻苦发奋,秉笔直书,踏实严谨等”可贵精神表示钦佩。(设计思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场景,进行角色体验。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兴趣印象深刻,同时,在思想教育方面没有教师的任何说教,效果却更突出。)过渡:司马迁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韧不拔的写出的历史巨著---《史记》 随后请文史馆同学回答大屏幕上关于《史记》的三个问题
1、《史记》记述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历史?
2、《史记》的史学体例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对答,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过渡: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为两汉的文化留下重重的一笔色彩。最后我们进入两汉时期宗教馆。进入第四主题馆----宗教馆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两汉时期宗教的视频。然后请宗教馆回答问题:
1、道教的创始人是谁?教义和传播方式是什么?
2、佛教起源哪?创始人?教义是什么?
3、为何佛教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并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
4、佛教传入的影响?
(设计意图:历史的学习要为政治活动而服务,现在国家倡导宗教自由,不得强迫青少年信奉宗教,因此我通过问题,简单的使学生了解对两汉的宗教的基本史实,不作为深入了解。)课堂小结:
1、结合板书,梳理本课内容,根据材料分组探讨最后一问: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灿烂的原因?
(以板书为基础进行课堂小结并提问,从而使学生两汉的文化灿烂离不开两汉的政治和经济,体会本单元知识点的逻辑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
2.除此之外,依据时间,新课标以及往年中考要求,设置练习题,再次掌握这节课。四:教学反思
1、由于农村学生学情的局限性,因此在本课中我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将问题设置具体化,层层导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
2、本课的内容不多,但逻辑性不太强,如何呈现给学生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具有逻辑性的课堂,就必须寻找一个线索将课本重新编排。所以我用举办展览会这一主题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这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理解与设计。再次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
第三篇: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港口初中
汪传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教学过程】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一)、【自主预习】
1、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2、张仲景和华佗对医学上有哪些贡献?
(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3、历史巨著《史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4、道教和佛教的起源?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东汉明帝时兴建起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合作探究】
1、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 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2、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谈一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五、课后反思:
第四篇:第15课-两汉的科技文化学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
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方法指导一:
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又改进。质优价廉宜推广,文明传播 世界行,东汉末年张仲景,出书《伤寒杂病论》。外科祖师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司马迁著《史记》,记录黄帝到武帝。编撰使用纪传体,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 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知识模块三 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知识模块四 道教和佛教
自主阅读课本P71内容,完成第6题。
6.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们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文学、艺术方面)? 佛教宣扬忍苦受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愚民的一种手段。
对建筑的影响: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见。
对雕塑的影响:开凿石窟,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内雕刻有佛像等。此外还带来文字词语的变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涅槃、无常等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西汉时期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和医学)。
2.我国西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怎样的精神?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图中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它出现于(B)
A.秦朝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记载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进的(C)A.杜诗
B.华佗 C.蔡伦 D.张仲景
3.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 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A)A.造纸术 B.地动仪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4.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会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世界上最早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的人是(D)A.黄帝 B.炎帝 C.张仲景 D.华佗
5.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你知道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C)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位医学家的什么成就?除此之外,该医学家还有哪些医学成就? 华佗编成的“五禽戏”;创始了麻醉药剂“麻沸散”。
(2)材料二这句话是张仲景哪本著作的宗旨?该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何地位?
《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有指导意义。
(3)两位医学家都生活于哪一时代?两人分别获得了什么称谓? 东汉时期;华佗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历代史作者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至极则也。”
材料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材料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材料一中司马迁所创的“全史”的名称是什么?这部书采用了什么写作体例? 《史记》;纪传体。
(2)材料二中“通古今之变”中的“古”“今”分别指何时? “古”指远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今”指汉武帝时期。(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这句话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离骚》在文学上地位相同等。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两汉科技文化历史巨著《史记》文化道教与佛教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五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
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教学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过程】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知识模块二 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知识模块三 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
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知识模块四 道教和佛教
自主阅读课本P71内容,完成第6题。
6.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们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文学、艺术方面)? 佛教宣扬忍苦受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愚民的一种手段。
对建筑的影响: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见。
对雕塑的影响:开凿石窟,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内雕刻有佛像等。此外还带来文字词语的变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涅槃、无常等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收获: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两汉科技文化历史巨著《史记》文化道教与佛教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教学反思
回想整节课,我虽然与学生有一定的对话,但是对话没有深入地展开,没有真正地实现与学生的思想交锋。这样的对话使学生的思维停留于较浅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