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美国》 第二时 教学设计
《美国》第二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程标准要求
1、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3、活动建议: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二、教学内容分析《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时是在第一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和带来的问题。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2.
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3.
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4.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2.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3.
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4.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2.
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
五、教学重点1.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2.
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六、教学难点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七、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无锡物联网基地”和《京都议定书》的材料。
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提问: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导入:美国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基础是有发达的工业。今天我们就接着上节来认识有关美国工业的特点。思考、回答复习上节的所学美国农业的特点,由机械化程度高的基础是发达的工业,导入到美国发达的工业。堂活动投影:美国的著名的工业产品的商标:可口可乐、耐克、通用汽车、英特尔、柯达。小结: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思考、抢答通过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呈现的商标按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和精密仪器工业的顺序出现,让学生认识美国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材料分析追问:美国除了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它的工业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阅读、思考、回答通过追问和指导学生分析材料,让学生总结出美国工业的特点。读图分析投影:美国的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指导学生读图找出美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结承转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的第一经济强国,其基础是发达的农业和发达的工业。承转: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有一项产业部门飞速发展,给美国经济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这个产业就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过渡到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突出其作用。读图对比指导学生读教材86页图913,认识美国的有哪些高新技术产品。对比传统工业产品,从而认识高新技术产业。读图、思考、归纳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从认识高新技术工业的产品入手,帮助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堂活动投影:一列工业产品,一列工业类别。开展“连连看”的活动。讨论、思考
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检验学习效果。分析材料小组讨论投影:比尔盖茨的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7页活动第二题。阅读、讨论、一句话概括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学生熟悉的比尔盖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仅给比尔盖茨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还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归纳四个材料,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完成标要求1。拓展延伸介绍美国的硅谷、无锡中科院物联网基地。根据前查找的资料,介绍无锡物联网基地。
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和科教兴国的思想。堂活动承转:美国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发展工业离不开资源。美国资源丰富吗?投影:美国自然资分布图、美国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的排位表、美国进口矿产资源在世界的排位指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活动题,认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情况提问:美国消耗的资源多不多?消耗的是本国资源还是世界资源?指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的活动题第2题,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对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读图、计算、讨论
通过读图表和计算让学生直观地总结出美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大量消耗世界资源并且大量排放污染物。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完成标要求2。拓展延伸和角色扮演提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会给地球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让学生介绍前准备的有关《京都议定书》,教师点出布什政府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投影: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美国政府含糊的说辞。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参加气候峰会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另一组代表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模拟气候峰会,先组内讨论后进行辩论。投影:议题
1、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有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美国为什么要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哪些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事实依据进行辩论。介绍、讨论、辩论、自主学习就教材中的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进行延伸,使学生认识美国大量排放废物对全球带来的影响。进而过渡到《京都议定书》的目的以及美国不负责任的行为,再联系热点问题“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组织学生模拟气候峰会,根据相应的议题,对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既给学生创设了有激发性的情景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堂升华提问:面对美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做?联系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低碳经济。讨论、回答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堂总结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大力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美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破坏全球环境。
巩固教学重点。
八、教学反思
堂的辩论活动气氛很好,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前面的介绍过分强调了美国污染物排放过多的基调。如果讨论前仅给出相关的材料,让学生,特别是代表发达国家的学生充分阐述观点。然后再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相信会更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探究得更开放、更深入。
第二篇: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美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的是六年级下
2.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七、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种族构成及位置、范围、地形、河湖、降水量、农业生产特点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能利用美国地形图、降水量图分析出美国农业带分布的原因。
八、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九、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十、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很高兴在一中多媒本教室里同初一四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地理知识,希望这节课给同学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带来愉快的地理体验。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1.美国农业现状
学生观看83页阅读材料中的图表,概括出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2.美国的自然环境 引言:美国能够成为世界著名农业大国,依靠的是它优越的自然环境特点决定的。这面同学们讨论完成活动题1.2题,然后从位置与组成、地形特点、河湖与降水量三个方面,总结一下美国发展农业的优越性。
教师分组:
第三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
[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教学反思:为了能让学生亲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被我所学,为我所用” 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了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强大媒体表现功能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却又十分生动形象的游乐园小朋友在面包房购买点心的生动活泼的情况,使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第四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方法不同,引发人们的思考。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只动物不同的品格。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续编结尾。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一口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法设计:
指导朗读、引导思考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体悟 教学准备:
小猪、小牛、小猴头饰若干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那我来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是出自哪个故事——“魔镜啊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芝麻,芝麻,开门吧!”
3、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三袋麦子》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4、(引读第一节)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谁来告诉老师,土地爷爷一共给了它们几袋麦子?
你怎么知道的?(你读书真仔细!读书就要咬文嚼字)。
二、精读课文第2节。
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可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仔细找一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词语)
(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
(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诉老师,哪几小节写了小猪?
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和第6小节,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读了这几小节,你还感受到什么?(学生自学)
5、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猪看到麦子很开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馋嘴)而且这是一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猪啊!
6、你能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吗?
7、你还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憨厚 可爱 性急
能干)你从哪里看出来?
性急:理解“迫不及待”。有了这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他(引说)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板书)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谁能用它说句话?你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还有这个词语字面的意思,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8、现在,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师范读。
9、指名说。(生:以前我不喜欢小猪觉得他很懒很爱吃,可刚才听老师读,感觉不一样了,有点可爱。我看到了一只很能干的小猪,他能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10、师:如果你能把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感情带进去,一定能读得非常好。生朗读。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开心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三、精读第6节。
1、一只容易满足的小猪把快乐和开心带给我们大家,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憨厚可爱了?让我们继续来读第6小节。
2、“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3、你们看,土地爷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4、想象一下他听了小猪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你把麦子都吃了,过完年,你吃什么呢?小猪啊,小猪你好可爱啊,不过你不能这样只想着吃。)
5、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麦子吃完以后怎么办呢”?
过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课文来自学。你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年后土地爷爷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又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边读边想,并把有关的词语画下来。
四、生自学,精读第3、7节。
1、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小组交流。
2、师:先来说说小牛吧!他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
3、指名答。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想清楚再做。师:好锐利的眼睛,你很会读书,小牛面对事情先思考再决定,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3)节俭 先„„慢慢
你能抓住重点词把第3小节读好吗?(指导朗读)
你还从哪里看出小牛很节俭?你从小牛的回答中还体会到什么?(4)小牛一年以后还剩半袋麦子,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
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老人点点头也能看出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
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错!但你再节俭,麦子还是迟早会吃完的呀!)
4、总结过渡:勤俭节约的确是美德,可节俭并不能阻止麦子的减少。
五、学习第4、8、9小节。
1、小猴一贯受小朋友的欢迎,你觉得《三袋麦子》里的小猴怎么样?
2、指名答。
(1)小猴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他有经验,善于发现。你知道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吗?(就是最好的麦子)是啊,同样的麦子却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具有劳动经验的小猴发现它是上等的麦种。
(2)能干。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小猴收获了很多麦子,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满满一囤麦子。所以土地爷爷说他聪明能干。
3、同桌表演读土地爷爷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相机提问:
(1)小猴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神秘)为什么你不马上告诉土地爷爷你有这么大的收获?(2)小猴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自豪)小猴为什么感到这么自豪?(因为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他是靠自己的劳动才有了收获)
4、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5、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劳动才让人更聪明,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最了不起!
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小猴说的话。你还从小猪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6、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7、你们注意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抚摸小猴的头,很兴奋,很激动。说明他最喜欢小猴)(看看土地爷爷望着这满满的麦囤,望着聪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开心啊!)
8、把你的这些理解带进去,再读土地爷爷的话。(生朗读)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给它们的一袋麦子,结果不同,当然也得到了土地爷爷不同的评价。
想一想,那在三个小动物中,谁吃到的麦子多?(从长远看,还是小猴吃得——最多。)谁来说说看,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特别是小猴的做法更独特,更富有创意,目光也更加长远,更值得我们学习。
2、这一天,小猪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们惊讶地发现,(指名说)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问起了其中的原因,小猪会问——小牛会问——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呢?
3、请同学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把小猴的回答写具体。(交流)
4、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收到了一份份节日礼物,那就是压岁钱,那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钱呢?(小组讨论)
5、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
(2)读拓展阅读第54页,边读边思考: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并把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来。
(3)思考:你会怎样合理地安排你的压岁钱?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
慢慢吃
勤劳节俭 小猴
种下地
聪明能干 教后反思:
1.针对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我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儿童作家,于是我让儿童把自己当作这个童话世界中的一员,让其喜学、乐学。
2.读——语文教学一剂不变的良方,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多种读的形式,保证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提高学生的能力。
3.在复述中创新,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复述课文的机会,加深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训练是创新的核心,本课教材就是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创作,编写故事,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写作能力。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e’re Going Back”。
4.能理解、会跟录音说Pronunciation部分的绕口令。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用“there be结构”描述欢送会场、听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填充句子,并能跟读、试读Pronunciation部分的绕口令。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用“there be结构”描述欢送会场,并能跟读、试读Pronunciation部分的绕口令。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相关录音带。
2.教师准备Group and write部分和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主情景图部分的教学挂图。
3.教师准备欢送会用品的单词卡片。
4.学生准备英汉词典。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出示五年级上册第五或第六单元的主情景图,提示学生用“there be句型”描述主情景图中的场景。
(2)教师出示欢送会用品的单词卡片,如水果、饮料、照相机等,上面覆盖一张镂空的铅画纸,让学生猜是什么物品并拼读。
2.预习(Preview)
(1)教师放Let’s read(P62)部分的对话,学生跟读。
(2)教师展示一部分学生制作的英语请柬,并请制作者上讲台朗读请柬内容。教师根据请柬内容说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如:“The
thfarewell party will be on June 25.”学生迅速做手势说“That’s right!”或
“That’s wrong!”教师也可以就请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Pronunciation
教师出示Pronunciation部分的教学挂图,在部分单词的元音或字母组合下画线,提示学生注意其发音,如:,,,,。学生分小组用五分钟的时间查一查绕口令里出现的新词,师生一起讨论绕口令的内容。然后教师放录音,学生认真听。再放两遍录音,学生跟读。最后学生分小组试读绕口令。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Group and write
(1)教师说:“The farewell party is coming.We made invitations.So we can invite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the party.We made a performance plan.So we can give performances at the party.What else shall we do? What things can we bring to the party?”启发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可带物品以及
欢送会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2)教师请学生看Group and write部分的挂图,四人为一小组,做单词分类连线题。其中个别单词如“plan”“decorate”等可让学生查英汉词典了解词义。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确。
(3)教师在挂图上连线做示范,让学生仔细看图,延续图下的示范语言描述教室的场景,如:What a beautiful classroom!There are some balloons in it.There is a camera on the desk.There are some gifts, too„.
(4)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口头描述教室的场景,教师轻声放Let’s sing部分的歌曲“We’re Going Back”作为音乐背景。
(5)学生分组完成书面练习,教师巡视进行指导,然后请部分学生朗读,看哪组学生写得内容丰富、语言又准确。
Listen and write
(1)教师放Listen and write的录音,第一遍学生认真听,第二遍学生边听边填空。
录音内容如下: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China.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Goodbye to the pandas,Goodbye to the noodles,Goodbye to China and friends.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China.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I studied hard,I learned Chinese,Goodbye to China and friends.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China.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Goodbye to the mountains,Goodbye to the kites,Goodbye to China and friends.
(2)教师鼓励学生即兴创作,编写歌谣在欢送会中吟唱。例如,可以将录音中“Goodbye / goodbye to„”后的名称替换为好朋友的姓名。还可以替换成为各任课教师,如:“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our school.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Goodbye to my Chinese teacher.Goodbye to my math teacher.Goodbye to my art teacher.Goodbye to my dear friends.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our school.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I studied hard, I learned English/I played games.Goodbye to my dear friends„.”
Let’s sing
(1)教师放Let’s sing部分的录音“We’re Going Back”,师生齐唱歌曲。
(2)如果时间许可并且学生感兴趣,教师可以教唱歌曲“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做本单元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学生听Listen and write,Let’s read和Let’s sing部分的录音,读或唱给家长、同伴听。
(3)学生背诵并抄写四会单词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