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综合实践《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了认识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
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设疑
1.激趣:打篮球、踢足球、拍皮球等都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
2.设疑: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
3.谈话揭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收集数据,分组活动 1.阅读教材说明和示意图。
2.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3.明确实验注意点:
第一,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第二,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
第三,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4.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
(1)要求:分三次进行,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全班统一),及时记录;(2)小组分工活动并记录; 5.选择其他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其他如上。(2)小组分工活动并记录;
6.回教室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然后进行交流。
三、整理分析,做出判断 1.同一个球做实验的结论分析
(1)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并汇报;
(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不同的球做实验的结论分析
(1)观察用不同的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又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并汇报;
(3)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3.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根据实际情况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1.阅读“你知道吗”:学生先自主阅读,了解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2.总结:今天的活动有趣吗?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你们掌握有趣的发现了吗?谈谈你的发现。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分数单元的实践活动课。带着几个不同的球走进教室,学生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因为这样他们可以走出教室去上课了。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清楚上课的内容,地点,并进行了分组和分工。课外实验开始了,学生带着问题实验操作,研究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组织学生实验操作后写出实验数据并计算,接着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学生会发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第二次实验研究不同的球从同一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学生根据第一次的实践经验展开第二次合作实验,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积极性较高,但组织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
(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4)小组如何分工?
4、出示教材第81页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1)测量时的注意点。
(2)落球时的注意点。
(3)观察球的反弹高度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坐上标记。
(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及时做好记录
(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多做几次。
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发现。(大屏出示)
(1)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
(2)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
(3)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4)引发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再次实践,充分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第三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4)小组如何分工?
4、出示教材第81页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1)测量时的注意点。
(2)落球时的注意点。
(3)观察球的反弹高度时的注意事项。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坐上标记。
(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及时做好记录
(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多做几次。
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发现。(大屏出示)(1)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2)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3)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4)引发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再次实践,充分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第四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定稿)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
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
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 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3、揭示课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
2、明确实验注意点:
(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
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3、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1)要求:分三次进行,全班统一,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高度分别为100厘米、120厘米、150厘米),及时记录;
(2)小组分工活动并填好记录表;(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注意两点:①将球的上沿与高度齐平时可以用平直的工具(如书本、直尺。)
②观察反弹高度时要仔细,及时标记,若看不清可以重复一次。
4、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1)通过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但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5、选择其他不同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步骤如上。(2)小
组
分
工
活
动
并
记
录
;
6、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1)通过观察不同的球做并展示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3)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三、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而不同的球的弹性是
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
四、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第五篇:我的教学故事——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
我的教学故事
在教授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这一课时,我将班级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4人,他们来测量篮球的反弹高度。另一组为5人,他们来测量乒乓球的反弹高度。在教学之前,我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这时候有学生举手了:生1:我认为应该在平地上测量,并且测量的地面最好一样。
生2:我认为观察高度的时候应该选择求到达的最上端而不是最下端。
生3:我认为应该每个实验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实验的误差。
生4:我认为篮球太重了,乒乓球轻一些,所以测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乒乓球的弹性大一些,数据才算准确。
在对学生提出的设想给予表扬之后,我安排学生进行了实验。整个实验花费时间差不多十分钟时间,在实验中,我观察到几个现象:
首先:学生对于球落下的高度把握的非常好:都是以30cm,70cm,100cm为一组数据,每个数据测量三次。
其次:学生分工明确,一个小组四个人中,一个用来控制球落下的高度,一个来控制直尺不发生移动,一个观察数据,一个记录数据。
再次:得出来的数据误差太大的情况下,他们会进行多次测量,甚至有的实验数据会进行五至六次测量。
但是,学生由于不正确的生活常识的影响,总是觉得,乒乓球的重量比篮球轻很多,所以乒乓球的弹性要比篮球的弹性大,受到这个潜意识的影响,他们在测量中有意无意的将篮球的反弹高度读的小了,这导致的结果是,计算出来的乒乓球的反弹高度的平均值比篮球的稍微大了一些。而实际上,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篮球的反弹高度应当大于乒乓球才是正确的。因此,我抓住这一点对学生的实验结果提出质疑,测量篮球反弹高度的这一组读数的学生也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在二次测量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班长安排了每个下落高度至少测量9次,每三次为一组,每一组数据有一个学生来观察数据。这样下来,学生的实验结果有了很大的可信度。
本次实验的成功和失败,我鼓励学生分别作了反思和总结。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究竟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总结后回答:
生1:我认为,我们不能被自己的错误的想法所左右,应该尊重实验结果,用数据说话。
生2:实验前有一定的猜测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因为猜测结果而有意去改变实验的数据,这样的实验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试验中要注意很多问题,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就为实验下定论,还要根据数据来验证它的结果。这样的实验才有价值,才能让我们学到正确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