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江西省瑞金第一中学
陈小兵
[设计思想]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同时,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推理、分析、概括,发现生物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学会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不直接提出内环境概念,而是通过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进一步探讨稳态的含义。本章的知识可以说是学习本册的基础,由微观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延伸到个体生活的外环境,由内环境的稳态延伸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1的学习,对细胞的结构、生命历程等有了一定的掌握,细胞又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能自然接受到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概念图和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方法]诱导思考、合作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
就像俗话说的“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一样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且依赖环境而存在,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结合“问题探讨” 并思考讨论本栏两个讨论题。(多媒体展示)知道像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而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那么机体的其他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过程设计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板书)
首先让学生完成【思考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过渡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思考1】细胞本身有没有什么结构能反映细胞生活的环境?如果有,是什么,并作相应的解释。
(学生讨论交流)(有,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磷脂是一种由亲水端和疏水端组成的,磷脂亲水端分别朝向细胞内、细胞外,疏水端相向对着。由此可知,细胞内、外应含有大量水分,也就是说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总结:细胞外的液体叫细胞外液,细胞内的液体叫细胞内液,合称体液。构建概念图: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根据所处的部位不同细胞外液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多媒体展示)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思考2】举例说明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否相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不一定相同,比如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大量的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三者间的联系可表示如下图)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有机联系,共同构成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进一步完善概念图:
2.细胞外液的成分
【思考3】从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细胞代谢产物的角度分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除了含水外还可能含有哪些成分?(学生讨论交流)
需要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质、无机盐、维生素、O2等 代谢产物:尿素、尿酸、乳酸、CO2等
引导学生把以上的结果与“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进行比较。讨论:
1.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含量较多?(Na+、Cl-)2.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由老师提示)(维持血浆酸碱平衡)3.比较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三者的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海洋的盐溶液。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几个人类生存环境和极端环境的图片。
【思考4】结合个体生存对环境的要求,分析内环境中除了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外还要什么条件才能满足细胞正常生活的需要吗?
个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强、光照等。如同个体对环境的要求一样,细胞对内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一定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因为渗透压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来分析),而酸碱度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等。
引导学生带着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教师提示从渗透作用原理的角度来思考)(生理盐水是0.9%氯化钠溶液,这种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用蒸馏水会导致组织细胞吸水。)
2.渗透压的概念、大小。(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3.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什么有关?(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人体血浆的PH为多少?如何保持其相对稳定?(人体血浆PH为7.35—7.45)5.人体细胞外液温度是多少?(人体细胞外液温度维持在370C左右。)
概括: 人体内环境不但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相对稳定,理化性质也相对稳定。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机体细胞从外界环境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经过内环境,而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思考5】内环境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引导学生回顾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用多媒体展示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作用过程。思考讨论: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l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Na和Cl来自食物由消化道直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分别是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后的产物,经小肠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H2O结合,在酶的作用产生的,HCO3-通过与细胞外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除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例如,尿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内,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概括: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做好准备)完善概念图:
[巩固提高]
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不是,提示学生从细胞与内环境间的关系来考虑。)2.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经过几层膜?(2层)
3.根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联系以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尝试解释组织水肿(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的可能原因。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尝试用图解或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形式模拟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大致过程。
第二篇:细胞生活环境的练习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3、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
4、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
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K+B.Na+C.C1—D.Na+和C1—
6、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8、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蛋白原B.激素C.淋巴细胞D.纤维素
9、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
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C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0、对人体内环境中pH及调节途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维持在7~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C.血液中Na2CO3过多,就与H2C03结合成NaHCO3
D.血液中C02过多时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
1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1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5C.6D.10
第三篇:《细胞》教学设计
《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发现史;
(2)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会对事物的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初步感受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引
入
设问:每位同学都吃过西瓜,西瓜多汁美味,那你知道西瓜汁是哪里来的吗?为什么多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那就请同学们认真听,答案本中找!
可能不知
激发学生求知欲。
2分钟
细
胞
发
现
史
问:你们知道细胞吗?
述:确实,由于细胞极小,小到我们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所以,普通人一般无从所知。
展示:微生物大小
问:那么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
(布置学生阅读P3和P62)
活动一:
思考:细胞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置疑:从细胞的发现到今天的细胞学成就,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其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不知)
阅读
学生思考后回答
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通过自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细胞发现史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史,以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分钟
7分钟
3分钟
细
胞
学
说
置疑: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动、植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结构构成的吗?这个结构是什么?
述: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就是细胞学说。
(板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答:细胞
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3分钟
细
胞
的 形
态
过渡:细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展示各种细胞形态图。
要求学生谈谈观察后的感受。
总结:细胞的形态是各式各样的,但它们都很小。
观察
回答。
感受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3分钟
细
胞
的 结
构
过渡:细胞的形态各异,那么其内部结构又是如何的?
展示动物细胞结构图,介绍各部分结构。
继续在旁边展示出植物细胞结构图。
问:你能找出它们共有的结构吗?
追问:有没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哪位同学能在图中指出?
介绍植物细胞结构。
思考,并回答。
指定学生上台指出。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辨别能力。
10分钟
细
胞
结
构
的 功
能
过渡: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细胞各部分功能。
针对动植物细胞图在引导的基础上介绍各结构的功能。
思考:
1、高大的树木为何能顶天立地?
2、叶子为什么通常是绿色?
3、西瓜的汁来自哪里?
讨论并交流
使学生初步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让学生用新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既帮助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6分钟
实
践
应
用
︵
小
结
︶
活动二:(“小小侦探家”)
设障:公安部得到一份生物作品,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植物还是动物,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它鉴定出来?(展示样品图片)
说明你的鉴定理由,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分组讨论。
汇报成果。
学以致用。并进一步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分钟
练习
(见)
3分钟
布置
作业
作业本BP12—13第1、2、6、7、8题。
后
反
思
四、板书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保护、控制物质交换
:含有遗传物质
:生命活动的场所
:支持、保护作用
:含有细胞液
:含叶绿素,光合作用场所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四篇:细胞概述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细胞概述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分析
《细胞概述》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胞学说、细胞的大小和数目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细胞的结构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本节课实际上是知识的衔接和延伸,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中其他重要结构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在初中也接触过细胞概述的部分内容。
但是学生对细胞概述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真正理解与内化相关知识还有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顺应与同化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
2.了解细胞的大小和数目,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课内外的信息,学会鉴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细胞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发展自主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初步形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五、教法学法
【教法】支架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通过初中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依据各自的特性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细胞。
提问:同学们也对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都有所了解,那么同学们知道“细胞”一词是由谁提出的吗?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过渡: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细胞概述”就知道了。【教师活动】
讲述:那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细胞学说。顾名思义,细胞学说即对细胞进行有关阐述的理论。
讲述: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1-22的内容来寻找它的建立过程。半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预设:胡克发现细胞;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万提出所有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教师活动】
评价:阅读仔细。需要注意的是胡克看到的实际上是死细胞。展示PPT 讲述:以上几位科学家的研究加上其他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提问:已经学习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它的内容,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
回顾建立过程,思考后回答问题。
预设: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开拓的过程。需要时间。值得学习。【教师活动】
评价:讲得很对。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胡克的显微镜到光学显微镜再到电镜。【教师活动】
讲述:细胞学说的建立无疑很伟大,它的意义在于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提问:对于这么伟大的理论,同学们可曾对它的内容提出质疑呢? 【学生活动】 预设:无。【教师活动】
讲述、总结:实际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学说也有漏洞,典例就是病毒它是没有细胞结构的,这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自然,细胞学说在现代也得到了纠正,这也说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还在不断被修正和发展。【教师活动】
过渡:学习完细胞学说,继续来了解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细胞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
预设:支原体;鸵鸟的蛋。【教师活动】
讲述: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来计算。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呢?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讲述: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书本23页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地进行一次,同学们直接看方法步骤里的表格,进行计算,并对得到的结果对应老师刚刚的问题进行思考。两人以小组单位进行答案校对和讨论,可以结合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学生活动】
计算表格数据,小组讨论学习。
预设:细胞体积越小,体表相对面积(表面积/体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教师活动】
评价:对。还因为受细胞核控制范围的制约。过渡:除了大小,同学们还知道有细胞结构生物由多少细胞组成的呢?一只大象的体积和一只老鼠的体积完全不一样,数目是一样多吗?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是因为细胞体积的增大吗? 【学生活动】
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加。【教师活动】
评价:对。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展示细胞图片。
过渡:同学们是否发现细胞长得都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 预设:是的。【教师活动】
小结:这说明细胞有着种类之分。
讲述: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各种细菌)和真核细胞(植物、动物和真菌)。将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核被认为是最大的细胞器。
总结:我们学习的细胞概述包括细胞学说,细胞大小、数目和种类,接着我们将实际去观察各种细胞。
【教师活动】介绍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进行试验,记录结果,分析交流。
七、板书设计
第五篇:《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嘉汇三中 张琛
一、教学背景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本节课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3、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具体内容标准:
1、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2、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而且学生已经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并且基本能说出细胞膜、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因此本节课应该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激起学生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兴趣。并且完善学生已有的概念,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概念。
三、设计思路
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次级概念: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分布的部位和功能、玻片标本的种类
提供的事实性知识有以下几点:
1、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整片洋葱鳞片叶,使学生形成显微镜观察的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实物展示切片,涂片,装片的标本,让学生结合教材,使学生形成玻片标本类型的概念。
3、让学生观察墙壁,分析墙壁的作用,引出细胞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让学生观察细胞中染色较深的部分,引出细胞核的概念。
5、教师举出如吃洋葱有辛辣的味道,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活需要能量等事实性知识,让学生形成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并进行概念的扩展,追问吃西瓜会有汁,有甜味,汁液有颜色的原因。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等。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例举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临时装片,练习绘制细胞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
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结构
教师准备:显微镜,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现在翻开书上37页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生:齐读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 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常用的仪器,在他的视野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妙的生物世界。如果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我们将洋葱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吗? 生:能/不能
师:那大家亲自动手试一下吧(动手)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厚了,不透光 师:从刚才这个事实我们知道了,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我们在观察之前,必须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作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翻开书42页看看有哪三种? 生:
师:(简单介绍并演示)
师:那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学习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介绍实验材料)主要内容
生:齐读43页方法步骤
师:那谁能作为老师指导一下我应该怎么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
1、擦
师: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避免视野中出现杂志和污垢 生:
2、滴
师:注意水滴的大小,太小容易出现气泡或干涸,太大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同时水会溢出污染显微镜 生:
3、撕
师:内表皮与果肉粘连不紧密容易撕下来,用刀片划一个井字,从一角快速撕取,5mmX5mm大小最合适 生:
4、展
师:避免细胞重叠不易观察,撕得太大就不易展平生:
5、盖
师:盖玻片要速度均匀缓慢放下,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生:
6、染
师:从另一侧吸引使染色均匀(边演示边说明)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师:(从旁指导)
师:思考
1、所有植物细胞形态都是一样的吗?
2、不同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一样?都有哪些结构? 生:形态不同
结构也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 师:细胞最外面的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功能,紧贴着的有细胞膜。里面有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也是染色最深的部分。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细胞质。细胞质内有很多细胞器。如线粒体供能的,一些植物的汁液来自液泡,绿色植物有叶绿体。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课堂小结 板书
第二节 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的类型
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
三、植物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