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加几——微课——教案
《9加几》教学设计
安国市郑章学区东桄小学 吴从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预习
今天是兔八哥的生日,一大早,小狗和叮当猫送来了礼物胡萝卜。看!叮当猫送来了1、2、3、4、5、6、7、8、9,9个胡萝卜,小狗送来了3个胡萝卜,你能帮它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吗? 9+3得数超过10了,怎么算?
二、启发思维,学习“凑十”: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继续数的方法解答,试做:(10、11、12、13一共13个)
2、启发学生摆一摆,尝试计算:
想一想:怎样摆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启发学生把9凑成十
3、借助课件,形象讲解算理:
新方法:凑十法(可以先从3中拿出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2,等于13)
4、背一背“凑十歌”
三、试一试、练一练
兔八哥学会了,九加几的计算,同学们学会了吗?
第二篇:9加几 练习课 教案
9加几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 “凑十法”计算“9加几”进位加法。
2、熟练地计算“9加几”题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 “凑十法”计算“9加几”进位加法。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9加几”题目。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吧。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题做的最正确!
二、专项练习
1.讲解:第90页第1题:
①出示习题课件(1),说图意: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②理解题意:山坡上有9个人(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山坡下又来了7个人(题目告诉的),求一共有几人?(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③列式:9+7=16 ④怎样计算9+7?用小棒代替题目中的小同学,摆一摆:
左边9根,右边7根,合起来是多少根?
从右边的7根中拿一个到左边,左边就是10根小棒了,右边还剩6根,10+6=16(凑十法)
2.讲解:第90页第2题: ①出示习题课件(2),指名读题:移动9,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 ②理解题意:移动9:向哪边移动?为什么?(注意箭头指向)移动之后怎样做?(加上卡片上的数计算)③指名计算。
3.讲解:第90页第4题:(1)①出示习题课件(3),说图意,图上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求什么?
②理解题意:左边有9只小蜜蜂(数准确),右边有5只小蜜蜂,求一共有多少只?(你
怎么知道求一共有多少的?右边写的加号,要用加法,加法就是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
③列式:9+5=14
④怎样计算9+5?用小棒代替小蜜蜂,说说应该怎么摆怎么凑?
(2)①除了小蜜蜂,你还看到什么了?(左边9朵紫色的花和6朵黄色的花;右边3朵黄
色的花和4朵紫色的花)
②求左边一共多少花,怎样列式?(9+6=15)
③怎样计算9+6?用小棒代替花朵,自己摆出来。
4.补充习题
?朵
=
第三篇:9加几的练习课教案[范文模版]
课题:《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清“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1.掌握“凑十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训练口算: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10=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首先来口算几道题,我们开火车吧!哪列火车开起来?
(评析:让学生按照顺序口算,在口算过程中体会9加几的规律。)
二、填一填
1、完成第88页第1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大屏幕上的这3题是什么意思?要求我们做什么?(评析: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以突出“凑十法”的基本思路。)
2、完成第88页第2题
(学生先独立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师巡视辅困。)师:算好后比一比,每组中的几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把你的发现跟同桌交流交流。
三、比一比
1、完成第4题
师:现在咱们来个分组接力赛,比试比试。3人一小组,分成4组,每人一题,以接力的方式完成。比一比,哪一小组完成的又对又快即可赢得3面红旗。
2、完成第5题
四、说一说,算一算
1、完成第6题
师:同学们,掌握了计算的本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里有两幅图,请仔细观察,你能用几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吗?每幅图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完成第7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填一填吗?解决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五、游戏激趣
1、小猫钓鱼。(完成第89页第8题)
师:三只可爱的小猫去钓鱼。它们都想显示自己的钓鱼本领强。这不,它们正在为谁是钓鱼冠军而争论呢。同学们,你们能评判出谁是真正的钓鱼冠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1:我知道紫猫是冠军,因为它钓的鱼最多,是5条;第二名是蓝猫,它钓了4条鱼;黄猫钓的鱼只有3条,最少,所以是第三名。生2:我想到了蓝猫比紫猫少钓了几条鱼? 生3:我还能想到蓝猫和黄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生4:我想到了三只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
(评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倍爱有加,小猫钓鱼唤醒了他们的记忆,热心当裁判,积极思考,有理有据,其乐无穷,想到的问题广泛而深刻。)
2、钻“山洞”。(完成第88页第3题)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最后请你们玩一个钻“山洞”的游戏。游戏规则:请两名同学扮演9号山洞的守门人,其他同学每个人想好一个数,到了洞门口要大声的算出9+□,算对了就可以顺利钻过洞去游戏了。算错了要重新来一次,直到正确了为止。
赶快想好一个数,准备好了,我们开始游戏!
(评析:这个游戏放在即将下课的时候,孩子们积极参与,看着他们一个个鱼贯而入,快乐地钻过山洞,走出了教室小课堂,又高兴地在课间大课堂里玩着这个游戏,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课虽然结束了而游戏仍在进行,孩子们快乐的心境深深感染着我这个当老师的。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是我最大的享受和乐趣。)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成功的练习课。它完成了本来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练习的高效率。容量大,形式多,玩得快乐,学得轻松。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练习,依赖学生,相信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及时恰当地评价引导,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融个人力量与集体智慧之中,使他们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了珍惜与尊重,珍惜集体荣誉,尊重他人,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辨别,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感受到了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变,是教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但愿自己像个魔法师,有百变的本领,领着这帮淘气又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地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
第四篇:9加几评课稿
《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以学生发展为主,创造性使用教材 ”
《9加几》评课稿 陕西省神木县第四小学 王香爱 今天听了贺静老师《9加几》一节课,我们知道《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9加几》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听了贺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贺老师在课始通过闯关和出示校园运动会激烈比赛的画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篇二:9加几评课稿
《9加几》公开课点评
邹 武 军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的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者(田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课前的复习,运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出了复习题,复习题的准备非常恰当、精妙,为新授部分做了很好的铺垫。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差,利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及这样高效的复习,便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和理解。在新授过程中,教者采用多种方法诱发孩子们主动的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的培养出了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的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不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者在授课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同时,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偏大了一些,但是教者敢于尝试,精心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这是本节课中的一个亮点。
总体上说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多媒体的运用娴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灵活多样。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者还应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1、在教学9+6的环节中,有一位学生汇报时说到将6分解成3+3,先用9+3=12,再用12+3=15.教者感觉学生的汇报偏离了自己预设的目标,教师在此时的教学机智表现得不是很好。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同时,完全有必要将该生的想法展示出来,再和‘凑十法’做算法对比。让学生重新认识,从内心深处感知出‘凑十法’的优越性。这样,充分展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又不会抹杀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2、建议该节课的后边练习部分设计应多增家趣味性的东西。低年级学生思维集中的时间有限,这就会给执教者在组织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要充分考虑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如何设置一定的游戏环节,将学生的思维再次集中回来。让整节课达到高效这一目的。否则课堂将会前紧后松,所谓‘轰轰烈烈开张,冷冷清清收场’。篇三:9加几评课稿 《9加几》的评课稿
张辉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李老师这节课设计合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李老师对于问题情境的探究这一过程太快,他以小猴计算桃子的数量来引入9加几,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小猴计算时移动一个桃子,目的是为什么,让学生动手移动贴片了,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学生才能理解。并且后面的算式都应该先让学生分析完,再列算式,不能单纯讲解计算,还要渗透加法的意义。
2、教师设计的小猴搬砖这个练习较好,给学生渗透优化计算的思想,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动脑思考,关于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这一点非常好。
3、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在最后的练习中,让孩子认真观察、动脑找出9加几的的算式的规律,并找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9加几的计算。
通过9加几这堂课,我认为1.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纸片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总结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方法。2.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说的训练、解决问题的常规性要求等方面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作为一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一年级的教师都有所提高。篇四:《9加几》听课评课记录
《9加几》听课评课记录
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微课程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法的过程。这一节的内容是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直观理解凑十的过程,掌握凑十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篇五:九加几评课稿
本堂课本来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苟老师创造性地改动教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激烈的运动会的教学场境,将计算融入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枯燥无味的计算课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了。在本节课新课教学中,吴老师始终围绕运动会里的情景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苟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感觉好像有点冲突,吴老师在开课的“过三关”中,有层次的练习给新课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她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吴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最后的“排一排”拓展练习中,让孩子亲自动手、动脑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并找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她决没有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突出重点、难点,练习形式也灵活多样。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更多关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
周华亭: 对本节课例题“9+4”,采取设置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及求知欲,诱发内需,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本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始终围绕课前设计的“9加几”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本节课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凑十”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四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设置“9+4”情景,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摆一摆,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学生再摆一摆,探究计算“9+几”的方法,学会从多种计算“9+4”方法中,优化出“凑十法”能熟练计算“9加几”。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在计算“9加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创造出适合自己的“9加几”算法,能有条理地思考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数学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寻找解决“9加几”问题解决方法。
第五篇:-876加几说课材料
《8、7、6加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8、7、6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 “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我校“情境—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学生爱学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凸显学生经历活动、主动建构生成的过程。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建构生成,允许学生经历建构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过程。
教学中,我将在“9加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习作,然后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校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我将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明标定向:
本环节我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9加几”出发,从“数的分解”入手,为突破重难点“凑十”做好铺垫。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逛公园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在明标定向这点上没有做牵强的设计。
(二)经历活动、建构生成: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在该环节中,我注重以学生主动建构,自主探究为主。例如教学例1时,我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一共有多少人?”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讨论过程中,让学生用数数、接数、凑十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的同时,提出 “凑十”法的在计算中的优势,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例2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应用”凑十”法,去总结“凑十”的方法。例3则让学生在即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生成一题多解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我本着学生能自学的内容不讲,学生不能自学的内容教师精讲。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进行多层次地探究、协作、交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建构。
(三)走进生活、解释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以公园里的景物背景,创设了“圈一圈、算一算”、“买气球”、“我们去爬山”“找规律”等有层次的习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四)反馈测评、铺垫孕伏:我将通过互动、答题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为学生准备了一道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四、说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将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内化新知。我相信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的探究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