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有关0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关0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例题3。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分别接触过0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但还没有系统的整理在一起学习过,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整理归纳0的各种运算性质,掌握有关0的运算特性。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教学、学法】
教法:进行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0在运算中的特性。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谜语带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请同学仔细听猜一猜!
(老师边说边出示谜语)一位渔翁去河边钓鱼,回家的路上,遇到路人问“老伯,今天钓了几天鱼啊?”老翁笑着说:“钓了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我钓了多少条鱼?”聪明的同学请你想一想这位老翁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2、学生思考,指名回答。(这位渔翁一条鱼也没钓着,得数是“0”。“6”条没头的,就把“6”的上半部去掉是“0”;“9”条没尾的,就去掉“9”的下半部也“0”;“8”条半截的,不管你去掉“8”的上半截或下半截,还是得“0”.所以,就是一条也没钓着——“0”.)
3、同学们真厉害,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0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口算题目:
1+0= 0+578= 45×0= 19-0= 27-27= 0×32= 0 ÷ 64= 45×0=(1)、请学生开火车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2、请同学们把这些题目按四则运算分分类,看一看在每一种运算中各有什么特征,(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用字母表示)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还得原数。
例: 5+0=5 0+66=66 a+0=a 0+a=a 减法: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例: 10-0=5 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86-86=0 a-a=0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23=0 0×a=0 54×0=0 a×0=0 除法: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0÷a=0
3、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举例说明。板书: 5÷0=□ 0÷0=□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5÷0=□ 想:□×0=5 无商 0÷0=□ 0×□=0 商不确定 所以:商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数加0,结果是它本身。()
2、被减数和减数相同,差是0.()3、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结果都是0.()4、0除以任何一个数,结果都是0.()
2、算一算:
127×0+98= 0×35÷999= 35+66-(35+66)= 48+110×(18-18)=
四、小结与思考
师: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计算
加法: a+0=a 0+a=a 减法: a-0=a a-a=0 乘法: 0×a=0 a×0=0 除法: 0÷a(非0)=0 因为: 5÷0=□ 想:□×0=5 无商 0÷0=□ 0×□=0 商不确定
所以:0不能做除数
第二篇:有关0的运算教学反思 文档
有关0的运算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讲《0和1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有关0的练习题,复习旧知,然后对所做的练习题进行分类,并按分类的结果试着归纳0的四则运算。然后对子交流、组内交流,解决自学中的疑难,最后在班内展示。让学生重点展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并作举例说明。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真正明白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通过写达标测评,发现学生基本上能掌握0的四则运算,但是在计算过程中由于马虎还会出错,以后要多加练习。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页例3。
在前面的学习中,关于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性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本节课在举例、讨论中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例3明确提出了“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忆、整理和概括,把关于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
(二)核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分类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算式,通过分类、整理,概括出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性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讨论,结合例子说明0不能作除数,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四)学习重点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五)学习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关于0的运算有哪些?举例子写一写。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课前大家写了一些关于0的运算,谁来说一说你写的有哪些?
学生汇报。
(2)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0的运算,你能快速、正确的计算吗?
120+0=0+368= 0×79= 267-0=
0÷74= 187-187= 0÷76= 235+0=
99-0= 49-49= 0+879= 45×0=【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汇报自己所收集的有关0的运算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有利于唤醒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有关0的口算练习,为概括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和进一步掌握有关0的运算作铺垫。】2.问题探究
(1)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关于0的运算的特性。
①小组活动要求:
请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观察这些运算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运算;
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做好汇报准备。
②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汇报,在汇报中注重生生间的交流,进行及时补充。
③概括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发现了关于0的运算有这些: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和减数相等,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数,还得0。(注意:在总结时举例验证。)
(2)探究0不能为除数
①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若学生想不到,可以通过观察0在不同运算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0是否可以作除数。
②小组讨论:0能否作除数?如果用0作除数会怎样?
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确0不能作除数。
③教师总结:0不能为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这时,教师相机板书“非0的”。【设计意图求:通过分类,使学生归纳出有关0的运算的不同规律;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白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在分类、举例说明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3.巩固应用 提升能力
(1)抢答。
24+0= 13-13= 0×8= 0÷9=
70-0= 0+504= 0÷36= 392×0=
(2)判断。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③ 一个数加上0仍得0。()
④ 130×0=130-0。()
(3)同桌之间互相写出关于0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交换完成后相互检查。
(4)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9+9×9-9【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同时,最后一题也为下节课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做铺垫。】4.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总结:这节课我们梳理总结了关于0的运算的特性。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和减数相等,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三)课时作业
题号1:算一算.0+31= 18-18= 68-0= 23×0=
72+0= 78×0= 78×1= 0÷56=
1+2+3+4+5+6+7+8+9+0=
1×2×3×4×5×6×7×8×9×0=
题号2:脱式计算。
34+4-34+4 430×0÷45 28+(69-69)÷7
125×8÷125×8(100-25×4)×36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2第四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有关于0的运算教学反思
2.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课件教案及板书设计
3.0的运算教学课件
4.数学加法运算教学设计
5.四年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6.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7.春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测试题
8.人教版数学上《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9.数学乘法运算教学设计
第四篇:教学设计0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板书:最小公倍数)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例
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例2、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 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42=()×()×()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A=2×2 B=2×2×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24和20 28和21 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1.填空.
(1)A=2×3×
5(2)A=2×2×5
B=3×5×7
B=()×5×()
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5×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布置作业.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5 30和40 36和54 22和33
六、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例1 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M、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30、30、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 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例2 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探究活动
最小公倍数
活动目的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㈠、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玩吗?可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兰,她非常想爸爸妈妈带她到公园去玩,可是爸爸妈妈非常忙,没有时间。一天晚上,妈妈对小兰说:从四月一日起,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小兰听了非常高兴,这下可好了,爸爸妈妈可以带我去公园玩了。那他们会选什么时候去公园呢? 师:聪明的小朋友都会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的时间带小兰到公园去玩。
师:这是今年四月份的日历,那在这一个月里,他们会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先想想怎么找,同桌之间要不要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的可以发表意见。
生:二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能出现这种答案)
师:问题是那一天怎么来找共同的休息日,用什么办法找? 生:
师:同意吗?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好?
先找出爸爸的休息日,再找妈妈的休息日,最后找出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老师给大家提一个建议,请大家分工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同桌一人找爸爸的休息日,另一位找妈妈的休息日,再合作找出共同的休息日。拿出练习纸,同桌可先商量一下谁找爸爸谁找妈妈的休息日,开始。生找休息日
师:找出来了吗,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生汇报师记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12、24 ㈡、激思引探,尝试思考: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他们先分工找出了爸爸妈妈的休息日,再合作找出了他们共同的休息日,下面同学和他们一样的请举手。
师:下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妈妈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你们在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他们的休息日就是4的倍数。那4的倍数只有这些吗?加省略号。
师: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和4、6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4和6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是什么意思?你能和大家说得清楚点吗? 生:4和6公有的倍数。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象这样的数我们就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公倍数。
师:如果小兰想早一点去公园玩,你们说她应该选哪一天去呢?(12号)
师:在共同的休息日中12号是最早的一天,也就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我们再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最小公倍数)
师:4和6的公倍数我们找到了,还有吗?还有几个?为什么?如果我们继续找下去,还能找到很多。(加省略号)
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
12、24…… 其中最小的一个:12 师:那刚才我们找到了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 6的倍数
师:这两个图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公有的?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4和6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师: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有关的问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小兔和小猫在同一条路上玩跳格子的游戏,小兔每次跳2格(师演示),小猫每次跳3格(师演示)。师:你会接下去把小兔和小猫跳的路线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在自已的练习纸上画出来,看看会发现什么? 生:画线路。
师:画好了吗,有发现吗?老师也画了一个,和老师画的一样的请举手。师:同学们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交流
师:小兔跳到的地方对应的数字有哪些?它们刚是哪个数的倍数?小猫呢?
师:小兔和小猫都跳到的地方它们对应的数字和2的倍数和3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数我们可以给它一个什么名称。如果小兔和小猫继续往下跳,这样的地方还会出现吗?如果一直不停地这样跳下去,这样的地方相对应的数字会出现多少次呢? 师:板书2和3的公倍有:6、12、18…… 2和3的最小公倍数有:6。
师:看到小兔和小猫玩的这么开心,小狗也想玩一玩,你们猜一下,小狗每次几格?请同学们也把小狗路的路线画出来,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不仅两个数有最小公倍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如果三只小动物继续往下跳,还会出现三个同样跳到的格子吗?
师:刚才我们举了几个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例子,哪请同学们来说说看,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要不要商量商量。生交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讲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我们找到了他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们在找的过程中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生交流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同学们分工和合作来完成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这种方法叫列举法。2.基本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找出这两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和12 7和21 生练习。
师:老师这里也用刚才的方法找出了这两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对的同学请举手。8的倍数:8、16、24、32、48、…… 12的倍数:12、24、36、48、60、…… 15和30的公倍数:24、48、……
15和30的最小公倍数:24。的倍数:7、14、21、28、35、42、49、…… 21的倍数:21、42、63、84、…… 7和21的公倍数:21、42、…… 7和21的最小公倍数:21。
师:用同样的方法得确可以找出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觉得这样的方法怎样?
师:那当一种方法感到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另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些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想好后可以在小组之间商量一下。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7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21。
生交流汇报猜想: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师:只凭一组数我们是不能下这样的结论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吗? 生举例。
练习:学生说答案,师判断。
3和5 7和9 13和7 3和100 10和11 师板书结论。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同样你能举例来说明吗?生举例。练习:10和20 9和45 100和4 师:小结板书结论。㈢、小结提炼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还发现了什么规律。㈣、布置作业:
第五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动画“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4)比较异同,总结算法.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算法:求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后才能相加,所以加号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运算,这样会更简便. 2.改变例题,学习例2.(1)将例1 16×4+6×3变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积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积,或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一乘一除.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强买3支铅笔,2本写字本.看图算出买铅笔和写字本各用了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四、质疑,全课总结.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