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有写人类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太阳》《月球之谜》。有展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果园机器人》。每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介绍相关互联网的知识。这组课文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对于有的学生用过过电脑上过网,学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很感兴趣。对《太阳》、《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这三篇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用列举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但由于学生经历体验不太深刻,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是由于现在信息量很多,到课外书、网上查找资料来理解课文。神奇宇宙、太空探险。我国杨利伟到太空,也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整体教学设想:

1、与生活链接。通过搜集和网络有关的资料,上网查阅与太阳有关资料,搜集阅读与太阳、月亮有关故事、诗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2、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感觉到宇宙的奥秘。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4、鉴于本组课文的特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写本单元元的所要求的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句。

3、理解本单元的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课前准备:

有关图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有关太阳、月亮传统诗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激发他们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情、读中想。

2、课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设置一些优美的语句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变戏法的方式复现生字,巩固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太阳》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太阳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人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月球之谜》

1、激趣导入。

从神奇的传说到科学的了解太阳知识,让我们共同迈出了探索宇宙的第一步。宇宙中的一切

都在吸引着我们人类,白天有太阳、夜晚会有月亮悬挂在天际,从小我们就听说过月亮故事,你能讲一讲吗?月亮中的嫦娥使我们望而兴叹,究竟她什么样?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才揭开它的神秘的面纱。但它却仍然产生了迷团,今天我们便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

2、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了解和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展示收集的图片。

3、把收集到描写月亮的诗句,展示出来读一读。

(三)《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悄然走进各个家庭。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资料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哪些功能?学生自读。

2、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你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果园机器人》

1、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了解机器人吗?同学们交流。

(2)播放机器人资料片。

师讲解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世界上有百万台工业机器人正在同人类朋友并肩战斗,它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今天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果园机器人。(板书)

2、讨论交流机器人有怎样的特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交流展示:

1、学习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交流会,把收集到的美的诗句读给大家听看谁收集到的多。

2、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展出来,搞一个太空图片展。看谁收集的最多最美。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杨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juàn)]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Wáng láo juàn kūlóng diāo fáng 亡羊补 牢 羊圈 窟 窿 叼 街 坊 quàn huǐ 劝 告 后 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攵‛下边有一横,不要丢掉。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3)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不听街坊的劝告。)

指名分别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养羊人说了什么?(4)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没有瞻前顾后,考虑问题不全面。

(5)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自然段。‚又‛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方面吗?

(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做到了瞻前顾后。(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5)投影出示插图。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

(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错了:不听别人劝告,不瞻前顾后。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

(一个人有错,只要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南辕北辙》

我们学了寓言《亡羊补牢》,继续学习另一则寓言《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一、理解题意

1.请同学们利用字典来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滚压出的痕迹。)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本要向南走,而车子却往北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一个故事呢?

二、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自学,我们了解了南辕北辙讲诉()故事。(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

三、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通过组内讨论。我们知道,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道理。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四、汇报交流,精彩展示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 2.汇报寓言内容

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话把内容说清楚 3.汇报寓言的寓意 生汇报寓意,教师适时点拨

1.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不应该不听朋友的劝告;你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你的马车方向不对,能到楚国吗?)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未为迟也 目标与行动一致 布臵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学准备:生字小黑板、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

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2)熟读并理解词意。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

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

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四、作业布臵。1.听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思考:箭伤作痛

结果:不用箭

叫得惨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伤口裂开

掉了下来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臵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有一家商场,刚开始生意很不景气,后来做了一些改革,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意好了,麻烦事也来了。商场里唯一的一部电梯,常常挤得

水泄不通。于是,商场召开董事会,请手下所有职员出谋划策。如果你是员工,你会出什么好点子?(学生议论)正像你们说的那样,再装一部电梯吧,没位臵;搬迁吧,又没有那么多资金。想不想听听一个聪明的职员出的好点子?他说在电梯的两旁摆上几张桌子,桌上放上各类报纸;在靠电梯附近的墙上装上几面镜子,这样一来,电梯拥挤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原来,那些爱看报纸的男士看到电梯上人多,不经意地在那里看报纸;爱美的女士,不由自主地在镜前照镜子。这位职员立了大功,后来晋升为经理。请问,这位职员为什么能晋升为经理?他的点子好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件:出示动画 3.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些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骆驼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只、一只、另一只)4.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出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1)读一读画师的话。(2)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出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一句或几句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的多呢?(板书:以少代多)8.齐读课文。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1.(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作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画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画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与方法: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臵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第三课时

讲解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3.开火车背诵。4.齐背。

第三篇: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余数<除数

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2.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预设: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三)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2.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3.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的竖式格式不正确,个别辅导。并在黑板上强调书写 格式。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监控:为什么要“加1”。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二)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试一试。

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2)独立解决问题。(3)你是怎样做的? 2.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 与这个问题的关系。

五、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六、教学反思:

3.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综合与实践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小设计师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四、作业:

1、完成课本。

2、口算本。

五、教学反思: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学习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关心别人,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教学时间:12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 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太阳》:介绍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月球之谜》: 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引起对网络和现代科技的兴趣。《果园机器人》: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教学内容:

1、认识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3、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4、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2、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学安排:12课时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小结

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小结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根据农村孩子对田园生活比较熟悉的实际,一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哪些地方让你最留恋,是什么原因。你和小朋友们一起最爱做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四是结合综合型学习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乡村田园景色,到实际生活中再次去感受,去领悟。

在教学《乡下人家》一文时,由于学生对乡村田园生活比较熟悉,因此,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结合自己居住的环境,寻找有关段落。并把居住的环境中与文中描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找出来。这样学生通过把自己家乡的环境与课文中描写的乡下人家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家乡就是一幅幅的风景画。从而感受到家乡自然风光的美丽。激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在让学生了解写作顺序时,我让学生合作学习,把不同的风景图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本文是按不同地方不同景物进行描写的。可为动静结合,由人到物。也可体现为从描述乡下人家景色独特迷人到赞美乡下人家生活自然和谐。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的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下载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5篇材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1 .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

    人教语文五年下第5单元复习提纲

    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内容:《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知识要点及教学过程 一、字 1、正音字。 立即( jí jì) 撞(zhuàng chuàng)碎 允(yǔn......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 段 篇 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读《翠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鄂教版八年级下) 一、单元复习目标 1.复习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积累每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3.借鉴并运用作者的写景技巧。 4.把握每......

    三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感恩》教学设计(最终版)

    一、教学设计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感恩故事,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时时刻刻受恩于社会,学会回报是......

    人教六上语文单元复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 一单 元 复习形近字 激(激动) 邀(邀请) 俏(俏丽)峭(陡峭) 悄(悄悄) 津(津津乐道)律(纪律)供(供应)烘(烘烤)暴(暴露)瀑(瀑布)龙(巨龙)庞(庞大)港(香港)巷(巷子)侠(侠客) 峡(峡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5篇材料]

    课题第六单元课型复习共几 课时2 (三维)1.认识本组25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的段落。 3.以读为本,能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

    八语下第六单元教学案[本站推荐]

    编号01-----26、《小石潭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课核-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