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围绕着“民间故事和神化传说”这一主题编排的,安排了《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 为略读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八》。《古诗两首》是根据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写成的,想象丰富。《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历史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6、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7、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8、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9、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0、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1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1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4、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5、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6、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7、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8、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四、教学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西门豹》 2课时 《女娲补天》 2课时 《夸父追日》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4课时 单元复习2课时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有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故事中有两个性格相反的人物,一个慢性子,一个急性子,当急性子顾客遇上慢性子裁缝,他们之间就发生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方帽子店》写一家帽子店只卖方帽子,顾客只买方帽子,他们从未尝试着改变,几个小孩子却打破固有思维,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帽子,而那些方帽子最终成为古董的故事,告诉我们墨守成规、不懂变通,最终将会被淘汰。《漏》和《枣核》都是民间故事。《漏》讲述了一只老虎和一个贼做贼心虚,被老婆婆口中的“漏”吓得自乱手脚的故事。《枣核》讲述了聪明勤快的枣核大闹县衙,解救牲口的故事。本次口语交际围绕“趣味故事会”展开,要求学生讲讲有趣的故事。习作的主题是“这样想象真有趣”,给出四幅动物图片,要求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赋予它们与实际相反的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特点。
4.默读课文,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体会故事的有趣。
5.学习转述别人的话。
6.能围绕“复述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7.读词语,发现特点,认识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8.能大胆想象,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9.感悟、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
10.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读词语,发现特点,认识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4.能围绕“复述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5.感悟、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
难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2.学习转述别人的话。
3.默读课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4.能大胆想象,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5.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课时
《方帽子店》1课时
《漏》2课时
《枣核》1课时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1课时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的是一个急性子的顾客在一个冬天要做一件棉衣,找到一个慢性子的裁缝,在急性子顾客接二连三的催促和改变下,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慢,答应了顾客所有改衣服的要求,而衣服却还没有开始做的故事。故事没有结局,其实也有更多的结局,每个学生都能为故事增添结局。
三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比较高,而这个故事幽默风趣,学生学习起来会兴趣盎然,多读几遍,就能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填写好表格,复述故事就变得容易了。
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引导学生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默读课文,填写好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他们说说读故事后的体会。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快和慢。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作者周锐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一、揭示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裁缝是干什么的吗?(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裁缝和一位顾客的故事。(教师板书:裁缝 顾客)
2.这位裁缝和这位顾客各有什么特点呢?谁看完课题后来告诉老师?(学生说)原来他们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板书:慢性子 急性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
1.师:多么有趣的故事呀!请翻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生认读。
(2)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3)指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师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同桌讨论交流。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1.课件展示人物:裁缝、顾客。
2.他们分别是什么特点?(裁缝——慢性子、顾客——急性子。)
3.根据人物特点,交流裁缝和顾客说话时的语气。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师范写“卷、责”等字,重点指导这几个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师:同学们,读了故事,你们能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真有趣,讲的是一个急性子的顾客在一个冬天要做一件棉衣,找到一个慢性子的裁缝,在急性子顾客接二连三的催促和改变下,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慢,答应了顾客所有改衣服的要求,而衣服却还没有开始做的故事。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细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主人公:裁缝 顾客
特 点:慢性子 急性子
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填好表格,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2.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重点
默读课文,填好表格,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难点
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下列生字。
缝 箱 夸 歪 承 袖
衬 衫 负 泄 艺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文本
1.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表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2.全班交流表格填写情况,深入理解文本。
(1)第一天:急性子顾客要求裁缝就在冬天完成衣服,慢性子裁缝耐心地劝说他,说定了做衣服的事儿。
①师:急性子顾客在遇上慢性子裁缝之前共跑了几家裁缝店?为什么没有做成衣服?
(三家。因为急性子顾客不满意他们完成衣服的时间。)
②急性子顾客起先同意慢性子裁缝完成衣服的时间吗?
(不同意。)
③为什么急性子顾客愿意让慢性子裁缝为他做衣服呢?你们觉得慢性子裁缝说的话有道理吗?
(因为慢性子裁缝根据急性子顾客的特点进行劝说,顾客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有道理。)
(2)第二天:急性子顾客不做棉袄了,改做夹袄。慢性子裁缝同意了。
师:同学们,以急性子顾客的性子,你们觉得夹袄做得成吗?(做不成)
(3)第三天:急性子顾客不做夹袄了,又改做短袖衬衫。慢性子裁缝同意了,因为这只需在夹袄的基础上咔嚓咔嚓两剪子就能做成。
(4)第四天:急性子顾客要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慢性子裁缝先是不同意,后来才说可以,因为急性子顾客的布在柜子里搁着,还没开始裁料呢!
①前两次慢性子裁缝都同意了顾客改衣服的要求,为什么这一次他摇头了?
(因为接上去的袖子太难看了。)
②裁缝为什么还没开始裁料呢?
(因为裁缝是个慢性子。)
③顾客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惊讶、恼怒)
④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这个裁缝真是名副其实的慢性子,我真是上当了。或者:哎,幸亏是个慢性子,要不然我的春装就不是最漂亮的了。)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一:不能太心急,越心急越做不成事情。
预设二:性子太慢也不行,办事情会太拖拉。
……
三、复述故事
1.根据表格,接龙讲故事。
2.同桌相互讲讲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课后讲给同学听。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顾客—性子太急—办不好事情
裁缝—性子太慢—办事拖拉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感知本课两位主人公的特点。随后,我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时,我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悟文本内容,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26* 方帽子店
创新是从疑问开始的,打破固有思维,追寻生活中的疑问,尝试解决,生活就变得更美好。起初帽子店只有方帽子,大人们习惯了戴方帽子,不管舒不舒服。不喜欢方帽子的孩子们自己用布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帽子,渐渐被世人接受,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的帽子的新帽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则慢慢地成为了古董。文章告诉我们墨守成规、不懂变通,最终将会被淘汰。
精彩的故事总能吸引孩子去思考。这个故事里的人物有孩子,更能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兴趣。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理解主要内容,在对方帽子店主人的笑声中,学生也会体会到改变的不易和美好。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形式学习本课。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深入思考的精神,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认字读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交流,说出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培养学生表达交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创新的精神。
重点
1.会认6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你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展示方帽子,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帽子(教师出示方帽子店中的帽子图片),欣赏完这些帽子,你们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些帽子的形状吗?(学生回答,方的),由此,我们可以为这家店取个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方帽子店。)
2.教师板书课题:方帽子店
3.师:这些帽子好看吗?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在这家店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正音。
3.教师重点指出“嚷”“溜”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rāng和liù。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2.交流文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内容。
预设一: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这句话强调了方帽子店里只有方形的帽子。)
预设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这表明人们戴着方帽子特别不舒服。)
预设三: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此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孩子们想到别的形状的帽子。)
(通过写孩子们做出不同形状的帽子,反映出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预设四: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这句话告诉我们世界在改变,那些让人戴着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变成了古董,告诉我们不适宜、不合潮流的东西,最终会被淘汰。)
3.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5.小组内互相复述故事,如果有同学讲的时候卡住了,其他同学可以提示。
6.教师出示图片,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布置作业,指导摘抄
让学生摘抄本课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方帽子店
方帽子 ――→圆帽子
不舒服――→ 舒服
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呈现方帽子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帽子的形状,引出课题,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关于方帽子形状的印象。教学中我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理清课文内容,虽说是略读课文,但朗读练习和理清课文思路的练习仍然不可忽视。复述故事时,我呈现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复述故事,降低了复述的难度,给学生以自信心。漏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夫妇养了一头小胖驴,小偷和老虎都起了歹心,一个想偷驴,一个想吃驴,于是在一个下着蒙蒙小雨的夜晚,贼和老虎同时到达了农家,然后在听到老婆婆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时,做贼心虚的一人一虎都以为漏是一个厉害的角色,阴差阳错把对方当成了漏,纷纷吓破了胆,虽然再次有贼心,仍旧被对方吓昏了的故事。而最有趣的是“漏”的身份:老夫妇怕漏雨。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这个民间故事很有意思,学生读后,会因其中的老虎和贼互相惊吓而哈哈大笑。故事的前因后果也比较清晰,学生读后就能理清。课文较长,虽有一个示意图,但学生复述故事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进行复述。
整体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最大限度地解决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故事的趣味;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解决生字词。
2.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难点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2.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漏》。
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指生说。(预设:“漏”是指什么?)
4.如果想知道答案,那就赶紧去学习课文吧。
二、介绍文体
《漏》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三、认识人物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指生说,师相机板书:老公公、老婆婆、毛驴、老虎、贼。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生读字词,正音。
(2)课件出示词语,指生说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交流故事的前因后果。
①了解故事的起因:老虎和贼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小胖驴,结果,听到老婆婆说不怕狼,不怕虎,就怕“漏”,于是被吓得乱了手脚。
②了解故事的经过: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老虎甩掉贼,贼蹿上了树。
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了山坡。
滚下山坡后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都吓得昏了过去。
③了解故事的结果:老婆婆说的“漏”,其实是漏雨。
五、交流有意思的内容
1.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们一定知道“漏”是指什么了吧?
2.学生交流。
3.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有意思?请你告诉大家。
4.学生交流。
漏
故事的经过:
①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②老虎甩掉贼,贼蹿上了树。
③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了山坡。
④滚下山坡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吓得昏了过去。
第二课时
1.会写13个生字。
2.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3.借助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
重点
1.会写13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指名说说“漏”指什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2.全班展示读,说说哪里让自己觉得有趣。
(展示读时,读的内容不要重复,尽量将文本内容都读到。)
三、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1.出示示意图,学生自读。
2.说一说示意图中的总结分别对应文中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4.组内复述。
5.再次指名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四、总结课文,交流体会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仔细观察字形。
2.教师范写“喂、贼、厉、偏”这四个字。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余的字,学生评价。
4.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本课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
漏
漏 | 喂 | 胖 | 驴 | 贼 | 狼 | 莫 |
厉 | 抱 | 架 | 胶 | 粘 | 偏 |
本课教学时,我先通过问题“‘漏’是指什么”引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接着介绍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再出示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人物,理清思路,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从而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奠定基础。然后,我让学生交流有意思的内容、和同学分角色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学生乐于投身其中,体会到故事的趣味。最后出示示意图,读示意图,了解示意图分别是哪部分内容,再通过一个学生的示范复述激发更多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当学生在小组内复述后,再次指名学生复述故事,这一次的复述就更加流利、通畅了,学生对故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28* 枣 核
一个枣核一样大的孩子,虽小却能做很多事情,不仅用自己的勤快获得了邻居的夸赞,还用自己的机智惩治了县官。这个故事用一个小小的人物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民间故事都是神奇的,神奇的故事情节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有生活的影子。本课中的人物和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较为浓厚,同时,他们也会从枣核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通过前几节课关于复述故事的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复述本课故事也会更加生动、具体了。
1.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
2.运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训练学生快速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读质疑,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重点
会认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一、故事导读——谈“趣”
1.同学们,民间故事以夸张、幻想的情节影射生活,给人们以启示。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大家交流分享。
2.学生简略地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
3.(出示图片枣核)让学生比一比大小,想象一下如果这样一个人能干什么。(学生交流)我们文中的枣核可是有很大的本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大略初读——知“趣”
1.自读“导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名读“导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3.自读互读。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字上的注音,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作个记号,待集体解决。
(2)互读。每个成员在小组中朗读一遍课文,出现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朗读选手,然后各组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收获。
(1)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的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然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复述故事——品“趣”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枣核的来历及他所做的事情。
2.理清枣核帮人们赶回被官府收走的牛、驴及惩治县官的过程。
3.赏读品味。
(1)爹娘为枣核始终长不大而苦恼时,枣核所说的话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他的懂事。)
(2)大家不相信枣核有办法帮他们牵回牛、驴时,枣核是什么样的态度?
(他不争辩,对自己信心十足。)
(3)县官带着衙役去捉人时,枣核主动承认牲口是他牵的,这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枣核敢作敢当的品质。)
(4)你认为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是个聪明能干、勤劳、敢作敢当的孩子。)
4.学生演一演枣核帮人们牵回牲口及惩治县官的过程。
5.组内互相复述故事。
6.小组派代表在全班面前分节复述故事,比一比哪个小组复述得更生动。
四、延伸想象——增“趣”
为这个故事续编结尾。
枣 核
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积累的民间故事,再通过出示图片,围绕枣核的大小引发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对照文前的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内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的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集体交流,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及人们的美好愿望,也为讲述故事做了足够的铺垫,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有趣的故事”这一专题课文之后,意在让学生讲讲有趣的故事。指导学生先选一个故事,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再运用适当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这次口语交际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本单元课文的拓展和延伸。
对于讲故事,学生的兴致很高,但怎样让学生主动讲、乐于讲、讲得有趣,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本次讲故事要突出“趣味”,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故事时点明。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趣的故事,并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
2.创造轻松、快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和兴趣。
【知识与技能】
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的故事收集及准确筛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将故事讲得精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以及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重点
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教师: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
1课时
一、漫聊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有趣的故事,谁来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有趣在哪里?
2.指名发言。
3.是呀,惹人喜爱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
4.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指名讲故事)
5.师:谢谢你,你的勇气让老师非常佩服,我要送你一枚“勇气徽章”。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次,请同学们做评委,看看我俩谁讲得好?好在哪儿?
6.老师讲故事。
7.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更喜欢听谁讲故事呢?
8.生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9.老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讲得很棒了,只是因为老师用上了优美的语言,加上了合适的动作、表情,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了,你愿意让你的故事变得这样精彩吗?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10.教师板书:趣味故事会。
二、语言训练
1.课件出示对话,分小组朗读。
风魔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小树是森林中刚刚长大的孩子,森林爷爷是森林里最老最老的一棵树。
风魔王:哈哈哈!我是威力无比的风魔王,我发起脾气来,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起波浪……哈哈哈!那儿有一片森林,我要冲过去!
小树:森林爷爷,怎么办呢?
森林爷爷:孩子们,别怕,手挽手,肩并肩,大家一起对付它!
2.师:同学们,你们读得都很有感情。咱们再试试加入表情和动作吧。老师有很多有趣的场景,当这个场景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用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3.出示场景,学生根据场景中的对话进行表演。
4.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这样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你们一定能讲出精彩的故事。
5.指导学生用上两分钟的时间,回想自己准备的故事。
6.师:谁来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别着急,大家都爱听故事,我们在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7.出示听故事要求。
(1)集中注意力,认真听。
(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
(3)听完后说说故事哪里最有趣。
8.抽生讲故事。
9.指生评价,出示评价要求。
(1)故事是否生动、有趣,讲故事的人是否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有没有加上适当的手势。
(2)讲故事的时候态度是否自然、大方。
三、小组交流,试讲故事
1.组内互讲,一个人讲完后,其他同学一定要给他评一评,说一说,他哪里讲得好,哪里需要改进。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出色的同学作为代表,和其他组的同学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2.激励同学。这次故事会,我们将评选出本班的“故事大王”并颁发光荣勋章。故事大王所在的小组,将被评为本班的“最佳讲故事小组”。
3.分组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4.请各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比一比。在他们讲完后,台下的同学要评价。
5.各组同学讲故事。
6.学生评价。
7.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讲故事小组”。
四、交际范例
杜杜先生的喷嚏
杜杜先生感冒了。
感冒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可是,杜杜先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因为他要像往常一样,夹着公文包赶去上班。
当杜杜先生走在上班的路上的时候,他开始打起喷嚏来。
阿嚏——杜杜先生打了第一个喷嚏。
哟,喷嚏的声音响极了,连一辆停在路边的大卡车都被这声音震得直翻跟斗!
这时,大卡车司机看见了,他冲着杜杜先生说:“你瞧瞧,你把我的大卡车弄成什么样子了?”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杜杜先生急忙道歉。
“我不管,你弄坏我的卡车,我要你赔!”卡车司机说。
“我——阿嚏!”杜杜先生又打了一个喷嚏。
这回,杜杜先生的喷嚏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把司机吹到天上去了!
杜杜先生一看时间,哎呀,上班的时间快到了,不能再耽搁了。
“对不起,司机先生。再见。”杜杜先生冲着天空说。
他飞快地向公司的方向跑去。
阿嚏——又是一个喷嚏。
这下更不得了啦!一架在天上飞行的直升机被杜杜先生这响亮的喷嚏声一震,螺旋桨被震坏了,于是,直升机从天上掉了下来,坠毁了!
杜杜先生只顾着上班,一点儿也没注意到自己打的喷嚏闯下了大祸。
杜杜先生终于来到了公司门口,这时,他再也忍不住了,拼命地打起喷嚏来:阿嚏!阿嚏!阿嚏……
他的喷嚏还没打完,就听见轰隆一声巨响,整座公司的大楼就被他的声音震塌啦!
杜杜先生吓得两腿发软。
老鼠与小偷
有一天,老鼠在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硬币。
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品尝过肉的味道了,于是就连蹦带跳地跑到了肉铺。他把硬币交给屠夫,然后带着一大块肉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到了晚上,老鼠把这块肉切成了两半。
他吃了一半,然后把另一半小心翼翼地放在盘子里。他把盘子放在了架子上,然后就去睡觉了。
半夜十二点的时候,一个小偷悄悄地潜入老鼠的家。
小偷蹑手蹑脚地,在老鼠家里转了一大圈。他发现了那剩下的半块肉,于是毫不留情地把肉都吃光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鼠就醒来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天啊!盘子竟然空了!老鼠愤怒极了,“砰”的一声关上大门,朝法院奔去。
“早上好,法官先生,”老鼠说道,“昨天,我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硬币,然后我去了肉铺,买了一块肉,吃了一半,把另一半放在了架子上。但是,半夜里,竟然有小偷把我的肉偷吃了!我该怎么办呢?”
法官对老鼠说:“这太简单了,你照我说的做就一定没问题——你回到家里去,在盘子里装满泥巴,把盘子放在架子上,在墙上反着钉一些钉子,在大水盆里藏一条蛇,在门后藏一头驴,然后呢,你就美美地睡觉去吧!”
老鼠回到家里,按照法官说的那样做了。
果然,半夜十二点的时候,小偷又来了。他悄悄地潜入老鼠的房间,把手伸进了盘子里,结果却摸到了一手的泥巴,甩都甩不掉。为了蹭掉泥巴,小偷把手放在墙上擦了擦,却不料被墙上的钉子狠狠地扎了几下。这时,小偷看到一个水盆,就去洗手,可刚把手放进去,就被蛇咬了一口。小偷吓坏了,朝大门狂奔过去,打算逃跑,就听“乓”的一声,藏在门后的驴狠狠地把他踢了一脚。
从这天开始,小偷再也没有去过老鼠的家。
五、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口语交际写成一篇日记。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讲: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态度自然、大方。
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
如何让学生将故事讲得吸引人,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本课教学中,我借助故事场景引导学生读、表演,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悟到讲故事要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还要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为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效果更好,我组织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讲故事小组”,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也卓有效果。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这是一次想象习作,为学生明确了想象的方向: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想象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这次习作就是让学生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孩子最宝贵的财富。这次想象习作又颠覆了固有思维,习作内容和形式都是学生喜欢的。因此,他们乐于想象,乐于下笔,写出来的习作一定会异常精彩。
1.用夸张的图片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习作的主角。
2.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习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知识与技能】
1.能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想象的情境,让学生敢于想象,乐于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要突出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难点
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要突出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重点
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难点
要突出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一、综合活动,导入新课
1.演演看。请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一种动物。
2.猜猜看。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表演猜一猜是哪种动物。
3.比比看。看谁演得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猜出来。
4.同学们能一下子就猜出这些动物,是因为这些动物都有各自的特点。那如果这些动物都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二、观察图片,进入情景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出示的图片分别为母鸡在天上飞、老鼠个头特别大、猫很小。)
2.放飞想象:这些动物如果变成这样,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会发生什么事情?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同学们的想象很精彩。(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
三、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1.出示动物图片,学生交流它们原有的特征及想象的特征。
鹰——
蜗牛——
马——
小鸟——
……
2.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根据刚才的想象,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尝试着编一个童话故事。
3.出示童话故事的特点。
(1)大胆的想象
(2)有趣的内容
(3)生动的语言
四、明确内容,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1.学生思考习作主角的确定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把想好的故事和同桌说一说,交流评议。
3.拟定题目,动笔书写。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主角:动物
内容:童话故事
第二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2.通过讲评习作,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3.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热情,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带来的快乐。
重点
通过讲练习作,进一步体会如何把童话故事写生动、写具体。
难点
激发修改习作的热情,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带来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各自编写了一个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欣赏大家写的童话故事。
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讲评课)
二、复习回顾——明确习作的具体要求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编一个童话故事。
2.主要写动物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的变化和发生的奇异的事情。(指名学生读)
三、了解本次习作评改应注意的事项
1.有无错别字。
2.童话故事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3.想象是否合理有趣,故事是否具体生动。
4.读后是否能给人以启发。
四、指点迷津
1.出示学生的习作。(以×××同学的初稿为例进行评改)
2.指名朗读例文,请同学们思考:这篇文章有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哪些不足?
3.出示例段,引导学生把习作修改得更精彩。
五、佳作赏析
母鸡欢欢去散步
这天,天气真好,母鸡欢欢走出鸡舍去散步。
她经过小狗丽丽的家,丽丽正在哭泣,原来妈妈给她新买的气球缠在树上,取不下来了。欢欢说:“别怕,有我呢!”说完,欢欢扑腾着翅膀飞上高高的树枝,取下气球,还给了丽丽。丽丽破涕为笑,高兴地接了过去。
她经过小河边,一条贪玩的小鱼跳上柳树,卡在树枝上,动弹不得。鱼妈妈焦急地向人求救。欢欢看见了,于是扑扇着翅膀飞上柳枝,叼下那条小鱼,把他送回到水里。
她经过一个小山坡,小蚂蚁们正气喘吁吁地在搬家。欢欢让小蚂蚁们爬上自己的背,然后扑扇着翅膀,只几秒钟就飞到了山坡上。
当她经过草地时,一只小狐狸盯上了她。趁她不注意,小狐狸咬住了她的腿。欢欢一惊,扑扇着翅膀飞向空中。小狐狸吓呆了,他不敢松口,怕一不小心掉下来摔死了。只好闭上眼睛,任由欢欢带着他在空中飞翔。欢欢飞到一片树林里,把腿伸向一根粗壮的树干。“嗵”的一声,小狐狸的头撞上了树干,吓得松开了口,一下子掉在了地上。他望着飞走的欢欢,百思不得其解:这明明是一只母鸡呀!
是呀,欢欢是一只母鸡,但是,她是一只会飞的母鸡。
点评:小作者想象丰富,选了一只母鸡作为故事的主角,这只母鸡会飞上天,多么神奇的想象呀!母鸡有了新的特征,一定也会有精彩的故事发生。在小作者的笔下,母鸡帮小动物们解决了许多难题,帮自己摆脱了困境,惩治了想吃自己的狐狸。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读者,从故事中也能感受到小作者那颗关爱别人的童心。故事叙述有条理,语言生动,让人读后为小作者的奇妙创作而啧啧称赞。
六、大显身手
1.读一读自己的初稿。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修改的部分。
4.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习作讲评课 修改习作
本次习作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想象的平台,先通过一个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表演动物,感知动物的特征。接着,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变化。然后,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想象、创新,从而使学生体验创作童话故事的乐趣,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课我以学生完成的初稿为例,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再让学生自我修改习作,全班交流,最后将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从而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积累复述故事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词句段运用——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交流有趣的故事题目;学会转述别人说的话。
日积月累——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背诵古诗。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复述故事的方法,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对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交流平台”应引导学生将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识字加油站”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词句段运用”中转述别人的话除了学生自我发现之外,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素材,供学生练习。
【知识与技能】
1.交流、积累复述故事的方法。
2.读词语,说发现,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3.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仿写句子。
4.能和同学交流有趣的故事题目;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培养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能和同学交流。
2.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难点
1.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2.能发现故事题目的规律,能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故事题目。
3.学会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能和同学交流。
2.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3.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重点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能和同学交流。
2.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难点
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一、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读了好几个故事,谁能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些故事?
2.出示本单元的故事图片,学生复述故事。
3.请复述故事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复述故事的。
4.教师总结。
复述故事不是要一字不差地背诵课文,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叙述出来,并适当加上表情和动作。要想复述得好,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了,重要的情节也不会遗漏了。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第一组词语,指名学生读。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2.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学生读。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3.指名说说从这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字都带有“口”,说明它们大多与嘴或嘴部的动作有关。第二组词语中的“谚、语、谣、诫、辩、论”都带有“讠”,说明它们大多与说话或语言有关。)
4.同桌互认生字,教师重点指出“吐”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读tǔ。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1.学生自读句子,交流加点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第1句中“噌的一下子”形容“跳起来”的速度和样子,把顾客吃惊的状态描写得很形象。
第2句中“扑通一声”生动地写出了椰子掉进水里时发出的声响。
2.想一想,试着仿写句子。
3.全班交流。
语文园地
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1.能发现故事题目的规律,能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故事题目。
2.学会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难点
1.能发现故事题目的规律,能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故事题目。
2.学会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一、词句段运用
(一)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1.出示故事题目,引导学生发现题目有趣在哪里。
2.学生交流。
(题目中含有一组相反的词语。由题目就能猜测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大体的故事内容。)
3.结合自己读的故事,说几个这样的故事题目。
4.全班交流。
(二)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1.出示文中的例句。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改转述句的方法。
①冒号改为逗号
②删去双引号
③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④提示语不变
(4)巩固练习。
①出示句子。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②学生改写。
2.认识人称。
师:你改对了吗?其实,改转述句最关键的是要改对人称。我们来认识一下人称。
课件出示: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她、他、它、她们、他们、它们以及具体的名字、称呼等。
3.回顾总结。
回顾今天改写转述句的方法,可以用“一不变二变”的口诀来归纳。
课件出示:
自己转述别人话,永远不变提示语,标点人称都要变。
冒号变逗号,双引号要删掉,改对人称最重要。
二、日积月累
1.导入诗题,解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我们一起去踏春吧!(播放春景图)春景美吗?我们曾经学了不少描写春景的诗句,看到这些景物大家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指名吟诵)同学们会背的诗句可真不少哇!今天,我们还将学到一首描写春景的诗。(出示诗题,读题)
(2)师:从诗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解题)
(3)师:看来,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子明白其中的内容呢!
2.简介诗人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1)师: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有人记得他写的其他的诗吗?(指名吟诗)
(2)师:白居易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相传他写《大林寺桃花》之前曾经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但由于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而被降职,贬到当时的江州担任一个很小的官——司马。当时,他心情郁闷,登庐山游大林寺花径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出示诗句)
3.指名读诗,纠正字的发音。
4.那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一下古诗大意,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5.入情入境,感悟诗境。
(1)学习第一、二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①引导学生想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画面。(画面辅助)
②指导读好这两句。
③请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都已经凋零,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④你觉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学习第三、四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师:对于“长恨”一词,联系前面对白居易写诗背景的介绍,想一想:词中包含的仅仅是诗人对春天走了的不满情绪吗?(还有遭贬的境遇)
②师:而此时此刻,看到山寺桃花的白居易还“恨”吗?(不恨,还有一种惊喜的情绪)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不知转入此中来)(板书:惊喜)
③师: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写成调皮可爱的小孩子,好像在与他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充分地表现了此时诗人的那份惊喜之情。
④指导读好第三、四句。
6.师总结:当作者心情郁闷的时候,却意外看到这满寺的桃花,留下了名作《大林寺桃花》。而在这段遭贬的岁月里,白居易还陆续创作了《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问刘十九》《长恨歌》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看来人生的挫折与遭遇也会成为一笔特殊的财富,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总会有惊喜等着我们。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尝试背诵。
语文园地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复述本单元故事,回忆复述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转述别人的话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此处我用时较多,有例子的指导,有拓展的指导及训练,最后用一首儿歌引导学生牢记方法。日积月累的教学我以点拨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情,再熟读成诵。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25.争论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17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 远近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近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 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习作八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体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
2、指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童话。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编写童话。
难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童话编写得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1、例文的录音。
2、教材插图的放大彩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教师知道你们都爱听故事,今天,教师就请小朋友来吃“故事大餐”。
二、读懂例文
1、听例文录音。
今天老师带来的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请小朋友听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2、学生自由读例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学编童话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觉得编这样的童话故事很难吗?那我们也来编编童话故事吧!
2、指导看图练说。
(1)编点什么呢?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怎么样?
(2)(出示挂图“小兔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小兔他怎么了?
①小组讨论讨论。
②指名说。
③师生共同想象、评议、补充。
(提示:小兔的表情?小兔会说些什么?小兔该怎么办呢?结果怎样?)
(3)依照例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地编一个童话。
①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补充。
②大组交流、评议。
(4)自由选择情境编写童话。
这里还有几幅图,看着这些图还可以编好多的故事呢。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有内容写的图来编故事。
①学生自由练说。
②交流评议。
3、学生练写草稿。
4、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大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誊写。
练习八
教学要求
1、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
2、照样子,练写“轰、蒜、森”三个字。
3、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
4、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
5、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幅连环画: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遇到学生说的精彩字、词、句,可板书在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三个字:轰、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3、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4、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6、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5、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6、反馈。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 段 篇
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翠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略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品读《燕子专列》,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4.略读《路旁的橡树》,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第二课时 品读《翠鸟》
一、品读《燕子》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翠鸟,又名“叼鱼郎”、“小鱼狗”。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2
嘴长,它是一种很可爱的小鸟,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2.这篇课文是通过动作、住处、外形三方面来描写的翠鸟的(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然后给这三方面排序,说说哪几节写了这三个方面。
3.检查,出示:外形美丽(1)
动作敏捷(2、3)
住处安全(4)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外形
1.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电脑填色游戏,出示一幅翠鸟白描图。
同桌互相帮助,把第一节背出来。哪一组先背出,老师就请哪一组上来做填色游戏。(请2-3组)
2.齐背。
3.师: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4.课外补充:
《丹顶鹤》《可爱的燕子》《鹦鹉》
①齐读;②你最喜欢哪一篇;③请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整体到局部;有生动的比喻)
5.同学们在课外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所 3
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写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请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动作敏捷
过渡:翠鸟的外形是那样得美丽,它的动作更是敏捷。
1.默读课文2、3节,划出表现敏捷的词句,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2.指名一生朗读,大家评价一下,他哪些词句读出或没有读出表现翠鸟敏捷的词句。
3.生边交流,师边在电脑上红色点出。然后齐读。
疾飞,一眨眼,锐利,隐约可见,像箭一样,刹那间,叼,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看录象《翠鸟捕食》。
5.读课文2、3节,读出语气。
(三)住处安全
过渡:这么可爱、机灵的小生灵,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1.请同学自由朗读第四节,找出表达作者喜爱的词语。交流,朗读表示。
2.出示选词练习口答(题3),多媒体出示
3.老师和同学配合朗读填空。
4.老师读老翁的话,你们读作者喜爱的话。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住处安全,而且课外还收集了资料,说明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
2.通过对翠鸟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对翠鸟产生了感情。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品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第四课时 品读《燕子专列》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一)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通句子。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3、有感情朗读。
(二)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读通句子。
2、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3、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三)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瑞士,恰好遇到这种情况,你能代政府向人们发出拯救燕子的呼吁吗?
第五课时 品读《路旁的橡树》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
第六课时:单元收尾工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结合习作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写下来。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七、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