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下3-1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呈现的是为校园绿化,从苗木基地购进树苗和花苗的情境。通过学习,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加法运算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正确的用字母来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发展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并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并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探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学校决定在植树节期间从苗木基地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来进行绿化美化校园活动。(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
(1)一共要购进多棵树苗?(板书)(2)一共要购进多棵花苗?(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植树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定向,明确探究目标。】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探索加法结合律。1.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谈话:我们先来探究“一共要购进多棵树苗?你会列式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① 56+72+28 ② 56+28+72 „„
教师板书:56+72+28 追问: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独立试做。
预设1:我先算冬青和柳树一共多少棵,再加上杨树,求一共购进多少棵。算式是(56+72)+28。
预设2:我先算柳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再加上冬青,求一共购进多少棵。算式是56+(72+28)。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思考,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结果都等于156.【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通过经历算理算法,明确在同一道算式中,运算顺序虽改变但结果相同,为后面进一步探究规律做好铺垫。】
2.比较异同点,发现规律
屏幕显示:(56+72)+28 56+(72+28)谈话:观察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第一种做法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种做法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追问:那运算的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 明确:两种做法都是把56、72、28三个加数相加。
小结: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虽然改变,但最终都是这三个加数相加,所以,我们可以将两种做法连成等式。
屏幕显示:(56+72)+28 = 56+(72+28)
谈话;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来解决“一共要购进多棵花苗?”这个问题。板书算式:80+88+112,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独立试做。
预设1:我先算月季和牡丹一共多少棵,再加上茶花,求一共购进多少棵。算式是(80+88)+112。
预设2:我先算牡丹和茶花一共多少棵,再加上月季,求一共购进多少棵。算式是80+(88+112)。
追问: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一共购进的棵数,结果都等于280棵,也就是得数相同。请仔细观察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三个数相加,虽然运算顺序发生改变,但它们的和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发现的规律表达出来,教师借机引导学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分析,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3.感知众多实例,积累感性认识 屏幕显示:(56+72)+28 56+(72+28)
(325+82)+18 325+(82+18)
谈话: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同位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这么肯定?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都是这三个数相加,只不过运算顺序发生变化,但得数还是相同的。追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明确:三组等式中都是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4.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谈话:这到底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请你举例验证 教师板书学生举得例子 5.归纳加法结合律
谈话:像这样例子有很多,举也举不完。看来大家的发现的确是一个规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谈话:你会用字母来表示吗? 明确:(a+b)+c= a+(b+c)【设计意图: “猜测——举例验证——归纳总结——运用”是教学运算律的主要思路,此处重视学生方法的指导与形成及方法的运用。】
(二)独立探究学习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谈话:加法除了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规律?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课件出示)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板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式? 预设1:32+25=57(棵)预设2:25+32=57(棵)
小结:这两个算式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等号把他们连起来。(板书:32+25=25+32)
出示另一组算式:
学生观察、计算并谈发现
明确:加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和却没有改变。2.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谈话:自己举例验证,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否一定保持不变?如果是想办法用简洁的方法表示出来。
小结:我们把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称之为“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设计意图:加法交换律比较简单在发现、总结加法交换律的时候,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并获得正确的数学思想。】
三.实际应用,巩固加法运算律 1.基础练习
(1)屏幕显示:282+63+37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汇报(2)计算并验算(屏幕显示)238+679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小结:运用加法运算律即可以使计算简便,又可以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将学习的运算律巧妙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
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简算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价值,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2.综合练习
小结:加法运算律可以让运算更加简便。(2)解决实际问题
●阳光、文山、黎明小学共有多少人报名? ●文山、;黎明、长虹小学共有多少人报名?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要学以致用,将运算律运用到生活中,可以让计算更加简便。3.发展练习
要使计算简便,卡片上的数可以是多少?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小结:在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前我们要先观察,然后你就会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本知识的训练,又能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及时进行拓展训练,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注重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变式与拓展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依据题目特点灵活掌握加法运算律,强化简算意识,实现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五、回顾反思,梳理知识与方法
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和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简单说说。
预设:①我学会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②我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即(a+b)+c= a+(b+c),a+b=b+a ③ 我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结论的数学方法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相信大家会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猜想、推理、举例、验证、归纳等方法等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4个数相加,5个数相加及更多的数相加适用吗?乘法是否有这样的运算律?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课后也能像这节课一样去实际探究验证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会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同时要渗透数学学习的价值就是为了应用的思想,凸显数学课程的本质。】
第二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生能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归纳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要学会用字母来表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遵循认知规律。反过来,新知识又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例如,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加法中的“凑整”计算,等等。过去只知道这样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深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三.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7+36=36+()305+49=()+305
b+100=()+b 47+()=126+()
m+()=n+()13+24=()+()第二环节
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45+36)+64=45+(36+)(560+)+
=560+(140+70)(360+)+108=360+(92+)(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1)470+320=320+470(2)a+55+45=55+45+a(3)(27+65)+35=27+(65+35)(4)70+80+40=70+40+80(5)60+(a+50)=(60+a)+50(6)b+900=900+b
3、下面的算式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4、课本P19练习1至5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第三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7册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用字母表示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加法交换律
1、课间操时间,大家都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大家说说你在操场上喜欢玩什么?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提示:今天主要研究加法运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 17+28=45)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它们的结果呢?(两个加数相同,都是28和17,加数的位置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以来吗?教师继续板书:28+17=17+28 为什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呢? 指出: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两个数相加,尽管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和不变,所以可以用加号连接.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3、我们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算式,,两个数相加时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象这样的算式还有多少?也就是说任何两个加数相加都存在这样的规律.你们能结合上节课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你们的新发现吗?
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在学生交流,板书:a+b=b+a。
4、教师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二.组织练习
完成练习题。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加法中的另一个规律。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2、你们会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
(28+17)+23=68(人)28+(17+23)(28+23)+17=68(人)28+(23+17)让回答的同学说说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 28+(17+23)
4、那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28+17)+23=28+(17+23)
5、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合适的符号吗?(30+10)+50Ο30+(10+50)(27+23)+47Ο27+(23+47)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从中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再交流,教师: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
板书:(a+b)+c=a+(b+c)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8、渗透简便运算。计算比赛:两位同学上前比赛,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看谁速度快!
甲同学计算45+(88+12),乙同学计算(45+88)+12,30秒时间到!停笔!我宣布,甲同学快!乙同学慢!老师这样评价,你们有话要说吗?不公平!尤其是乙同学!甲同学算式中先算88 加12,正好凑成100。乙同学呢?(凑不成100)能凑整的快是吗?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师出示: 75+(48+25)(75+25)+48 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 为什么都选这道?因为先算75加25 正好得到100。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
9、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58+36+22+64= 357+288+143= 248+192+352= 129+235+171+165=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与思考题
第四篇: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于河街办实验小学王增武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全体学生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了解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师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 个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和律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你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
(4)小组讨论
(5)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
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a、39+34+2和34+2+39。
b、(39+34)+2和39+(34+2)。
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可能出的情况:
a、3472+1206+786和1206+786+3472
b、(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谈话: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符合这些规律呢?下面请大家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屏幕出示:思考讨论。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板书:(a+b)+c=a+(b+c)
师指出这条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发现并归纳出了加法结和律。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
那么,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游戏:找朋友。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
(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
(3)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
一3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
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
(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的时候)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在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试一试:
282+67+33126+235+174
订正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那种计算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计算得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课件)
同学们真棒,在计算得过程中不仅探索发现了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计算第三道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自主练习第2题。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3.看谁算的对又快:382+28+72427+403+397270+560+730。。。
4.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为什么?23+89+()()+14
8+5864+()+36+125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
课后反思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通过对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分析了解,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中,通过真实数据的展示,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为了一体,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a+b)+c=a+(b+c)
观察:(39+34)+2=39+(34+2)
(3472+1206)+786= 3472+(1206+786)
验证:(325+82)+18=325+(82+18)
(3470+1210)+790=3470+(1210+790)
······
结论:(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34+2=2+343470+1210=1210+347012+31=31+1278+96=96+78······a+b=b+a
第五篇: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赤金学区 四年级数学(上)编制:蔡静萍 审核:班级:姓名:教师评价: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预习案
【使用说明】
1、自学课本第47页内容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预习案中的问题,完成预习自测。
3、把自学中存在的疑惑或发现的问题写在“我的疑惑或发现”中。
【预习导学】
预习自测:
仿照例子写出几个算式:
1、40+5=5+40
120+10=10+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5+6 =(6+4)+(5+5)
37+58+63=(37+63)+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或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探究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法结合律
1、算一算,看看下列两组算式有什么关系?
(13+25)+45Ο13+(25+45)
(36+18)+22Ο36+(18+22)
2、再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同第();或者先把()相加,再同第(),他们的()不变。这叫做()。
3、怎样用字母写出发现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加法交换律
1、下面圆圈中可以填什么符号?
7+8 Ο 8+7
1000+25 Ο 2 5+10002、我也写几个这样的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相加,()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这叫做(3、怎样用字母写出发现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1、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__=__+82
47+(30+8)=(__+__)+8
(84+68)+32=84+(__+__)
75+(48+25)=(__+__)+482、学会了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会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试试看!
38+76+24(88+45)+1278+53+47+2
2。3)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训练案一
1、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5 + 36)+64=45+(□ + □)
560+(140+70)=(560+140)+□
a +(27 + b)=(□ + □)+ b
369+258+147=369+(□ +147)
(23+47)+56=23+(□ + □)
654+(97+a)=(654 + □)+□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
1.26×305=305×
2.(246×8)×125=246×(8×)
3.214+678=678+
4.225+(75+437)=(225+75)+
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64+73)+3787+42+5856+78+44
36+18+6425×1248×125
4×125×8×2550×12×2425×13×4
165+204+335+96 2×8)×(5×3)2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