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时间:2019-05-13 01:1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一篇: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3课时)

[学法导引]

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词、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而《西江月》是词中的小令,描写的是丰收在望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

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尔后,应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典题例析]

例题:请细读诗句,比较五首诗词思想感情的不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5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考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读透了5首诗歌。解答时特别注意,所比较的不是5首诗歌的中心思想,而只是思想感情的比较。

参考答案:《观沧海》表达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表达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天净沙•秋思》表达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zhì()()

jié()石

澹澹()()

萧瑟()()

没马蹄()

白沙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

三、填空、简答。

、《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字

,(朝代)

家、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长。他与其子

、合称“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

代诗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文后要求答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横线上补全省略的句子。

2、这首诗选自《

》,作者是

代大诗人

,字

,晚号。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4、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

春。

5、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

7、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

(作者:)

训练二

一、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括号内。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

2、枯腾老树昏雅

()

3、路转溪头忽现

()

二、填空。、《西江月》一词选自《

》,作者

,字

,号

,(朝代)著名的词人,与

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2、“西江月”是

名,这首诗里写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

图。词中作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3、《天净沙•秋思》体裁为

,“天净沙”是

名,作者

,代著名

家。

4、接续所给的句子,完成填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面对夕阳,我却

三、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按文后要求作答。

,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横线上补出省略的部分。

2、本曲可分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3、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

4、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

5、本曲运用了 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6、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答:

训练三

一、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二、将下列诗题、作者、朝代、体裁用横线连接起来。

《观沧海》

马致远

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

唐朝

《钱塘湖春行》

辛弃疾

四言乐府

汉朝

《西江月》

七言律诗

元代

《天净沙•秋思》

白居易

词的小令

宋代

三、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

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

D、断肠人/在天涯

四、请找出本课五首诗词中与“水”有关的诗句。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秋思》: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给诗中加点字注音。

禅院()

万籁()

钟磬()

2、诗中有四句诗被抽取了出来,请结合诗句的内容,并运用诗歌对仗及押韵的知识,将它们排列为正确的顺序。

①山光悦鸟性

②禅房花木深

③曲径通幽处

④潭影空人心

正确的顺序为: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末句中“但余钟磬音”的“但”字意思为“只”。

B、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的是清晨山林禅寺的景色。

c、所写的景物如古寺、山林、曲径、深潭、钟磬等共同构成一幅幽静的图画。

D、“潭影空人心”一句的意思是说,潭水深深,让人心中的杂念都消除了,心中澄静无比。

*

4、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所写的钟磬之音未免破坏了这幽静、宁谧的氛围。你的看法和他相同吗?为什么?你能否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末句写法相似的诗句?请写出来。

答:

一.竦峙

dàndàn

xiāosè

二.1.哉

2.悬

3.雁

三.1.《乐府诗集》 曹操

东汉末年 政治家 军事家

曹丕

曹植

孟德 慷慨悲壮

2.停泊 唐 王湾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3.孤山寺 贾公亭 白沙堤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4.早(或:初)

5.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6.体现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古代诗歌五首》训练二

一.1.鹊

2.藤 鸦

3.见

二.1.《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南宋 苏轼

2.词牌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星光、小雨、茅店、社林

农村夏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散)曲 曲牌 马致远 元 戏曲作家

4.(略)

三.1.互文、对偶

2.对偶

3.拟人

4.对偶

四.1.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第一层:描绘晚秋残景,渲染悲凉气氛。第二层: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心情。

3.c

4.断肠

5.寓情于景(物)

6.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

《古代诗歌五首》训练三

一.赋

小说

二.(略)

三.c

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小桥流水人家

五.1.chán

lài

qìng

2.③②④①

3.c

4.不同。因为这是采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将静谧更充分地表现出来。如:王维《鸟鸣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第二篇:《论语十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中考资源网

第10课《论语》十则

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

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知也(这)

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

C、(2)(3)/(1)(4)D、(1)(3)/(2)(4)

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合称“四书”。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

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

点相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

秀,那么 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____ ____

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

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

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2)夫子式而听之()

(3)然()(4)昔者吾舅死于虎()

(5)何为不去也((6)小子识之()

8、“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_________

9、“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

10、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___________

11、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___________

12、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三、请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

最昂贵的稿费----最难做的饭----

最短的季节----最绝望的前途----

最高的巨人----最长的脚----

最难走的路----最大的地方----

【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

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A: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探索太空造福人类。

生B:我的理想是像老师一样,长大也当老师。

生C:我的理想是彩票中大奖,买一座带游泳池的大大的房子,一辆豪华轿车。

生D:我的理想是现在认真读书,先考上好的高中,再考上好的大学,最终的理想等考上大学以后再来确定。

„„

对于他们的说法,你有什么意见?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请结合第二单元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与思考]

1、《人生寓言》中,王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理想》这首诗也反复强调:“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有一首流行甚广的歌词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都说明了,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的曲折。请联系你身边的生活或查书、上网,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证明“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观点。

2、品读下面的语句,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1)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答: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的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答:

(3)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根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塞涅卡)

答:

(4)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没有目标(蒙田)

答:《〈论语〉十则》训练一

1—

2、(略)

3、A

4、ABBA5、D6、(1)B(2)D、《〈论语〉十则》训练二

一、1、论语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儒孟子大学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

3、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

5、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6、略

二、7、(1)经过(2)它,指哭声(3)是的(4)在(5)离开(6)记住

8、zhi9、(A)

10、孔子

11、丈夫的父亲

12、老虎很凶猛

13、妇人

14、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三、(略)

第三篇: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

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习导引]

《童趣》通过回忆童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我们要善于感悟,从中获得物外之趣。

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中的“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成语。

[典题例析]

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则或()千或百

昂()首观()之

果()如鹤唳()云端

参考答案:清楚

观察

一定

细心

所以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

(2)鹤唳()

(3)土砾()

(4)丘壑()

(5)癞蛤蟆()

(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余忆童稚时

项为之强()()

果如鹤唳云端()()(4)以丛草为林()()

(5)方出神()

(6)兴正浓()

(7)驱之别院()

(8)则或千或百()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

2、()---------------------------

3、()---------------------------

4、()---------------------------

五、翻译下列句子。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6、故时有物外之趣。

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训练二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以丛草为林()

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

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

果然鹤也()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6、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7、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四、简答。

1、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邑()人大姓文不识

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曰:“穷〔

〕矣!”

4、解释文中画“——

”线的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5、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童趣》训练一

一、填空

《闲情记趣》

沈复

鹤唳云端

庞然大物

二、(略)

三、(1)我(2)脖子

同“僵”僵硬(3)果然

鸣叫(4)把

当作(5)刚刚(6)兴致(7)驱赶(8)有的四、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

4、拔山倒树:使山动摇,使树倒下,形容气势极大。5—9(略)

《童趣》训练二

、当作

因此

2、主谓之间、可不译

它,指蚊子

的3、自己的 它的4、的样子

5、我6、只

7、之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0、癞虾蟆

土砾凸者

丛草

11、略

12、略

3、同乡

他、指文不识

如此、像这样

穷尽

4、(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

(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

5、(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第四篇:第6课《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6课《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

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不懈地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理想的十二个比喻,并分析其作用,进而了解全诗的主旨。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典题例析]

例题: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笑里的酸辛。

……

解析:读着这几句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杂交水道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如今,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身价以亿计算的袁隆平在鲜花、掌声和欢笑之中快乐地享受人生。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他在实现理想之前,熬过怎样一段漫长与黑暗,艰难与曲折的日子:他在偏远的农村饿着肚子翻山越岭来回40多公里换回稻种;他搞杂交水稻被讥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搞实验的坛坛钵钵被造反派砸烂;他为找回被扫荡一空的秧苗发疯似地跳下深井……从53年到74年,整整21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试验,忍受着误解与讥笑,饱尝了孤独与寂寞。袁隆平的经历是这几节诗最好的注脚。

参考答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蜕变(tuì)

饥寒(jī)

缀连(zhuì)

倔强(jiàng)

B、洗濯(zhuó)

玷污(zhān)

扒窃(qiè)

诅咒(zòuŭ)

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

庸人(yōng)

D、鬓发(bìn)

寂寥(liáo)

榆扬(yú)

当心(dāng)

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

A、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c、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D、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3、请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连结)

B、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清洗、冲洗)

c、理想更多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静、空旷)

D、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染上杂质)

4、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

c、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阅读分析。

阅读本诗的第8、11两节,回答后面问题。

第8节: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11节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5、这两节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6、这两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7、“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大写的人”的名字,并简说其事迹。

8、“夸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是“可厌”的?

9、“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是“可笑”的?

训练二

一、请摘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两句,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二、比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分别摘出两首诗中能表明主旨的诗句。

《理想》

《在山的那边》

2、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3、为什么说“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请结合你所知道的人和事,举出一二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个论断正确。

4、仿照《理想》中“理想是……”的比喻句式,写几句话。

三、将下面语句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本上,并背诵下来,把它介绍给你的父母。

4、理想是人生的太阳,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5、微风难寻,落日难追,但心中的目标只要执着地去追寻就一定能得到。

6、一个有远大理想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犹如一片没有播种的土地,一条不经流水的江河,一株永不结果的大树,一只失去舵手的航船。

六.《理想》训练一、B2、c3、c4、c5、树立远大理想意义重大。

6、对比,突出强调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7、指崇高伟大,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于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

8、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夺名利,当然令人讨厌。

9、凡是只会怨天尤人,诅咒眼前的环境,当然可笑。

10、略

《理想》训练二

一、略

二、1、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2、内容上,都抒发了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莱特兄弟想在空中飞翔,不断实验,发明了飞机;瓦特想让火车跑得快一点,不懈努力明了蒸汽机。

4、略

第五篇:第7课《短文两篇》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 《行道树》采用拟人的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无私奉献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崇高的精神。行道树其实就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象征:它“立在飞尘里”“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寂静黑暗孤独立苦熬”“制造清新”——这些特质,正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体现。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行道树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用心品味“堕落”“忧愁又快乐”等词的含义,学习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次真好》通过列举种种生命中的“第一次”,启示我们要多感受、多体验、多经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作者先写第一次看见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再写第一次看见母鸡孵出的雏鸡,中间插入两段的议论抒情,结尾点明全文的主旨,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全文的中心。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细心品味结尾主旨句所蕴含的哲理。[典题例析] 例题:

1、《行道树》文中说“我们居然站在这里,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加点词的本义是什么?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一次真好》开头写看见柚子树上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作者为什么说“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解析:第1题考阅读的理解,第2题考句意的品析。

参考答案:

1、堕落的本意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文中含有远离伙伴贪图城市繁华生活之意。

2、这黄绿相间的颜色正是秋天特有的色彩,这沉甸甸的果实正展示了秋天特有的丰收景象,所以说“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冉冉()丰硕()姊妹()沉甸甸()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4、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5、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6、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7、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

8、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三、填空简答。

9、《行道树》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述,书写了——————————————————————————————————————的襟怀,赞美了———————————————————————————。

10、《第一次真好》详写了第一次看见结果的柚子树和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感受,告诉我们——————————————————————————————————————。

11、《行道树》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1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1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训练二

一、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1、固执()贪婪()污浊()

2、珍重()稀疏()装饰()

3、不见天日()不可磨天()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4、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5、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6、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庄稼收割了,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伏着。

(2)“啊,天到尽头了!”

(3)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4)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5)“老爷子,你是从天边过来的吗?”

(6)“天边?”

(7)“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8)“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9)“地平线是什么?”

(10)“是个谜吧。”

(11)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12)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开它,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同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13)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7、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分)答:

8、文中说地平线是个“谜”,原因是什么?说地平线“很亮”有什么含义?(4分)答:

9、加点词语“我一天天长大起来”有双重意思,具体指:

。(4分)

10、画线句“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意思是:,如果用《在山的那一边》中的诗句来回答,答案是:

(4分)

11、文中写“矮矮的屋”和“树丛在那伏着”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

12、你认为“地平线”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4分)答:

《短文两篇》训练一

1、rǎn shuò zǐ diàn

2、婪 缀 孵 雏 浊

3、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4、坚持不懈,体现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5、留恋。

6、不知满足,尽情。

7、整个形体都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

8、丰满硕大。

9、无私奉献者 奉献者无私奉献 奉献者崇高的精神。

10、看见母鸡孵小鸡 要多感受多体验多经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11、忧愁的是城市空气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献出浓荫。

12、行道树眼看着人们在充满烟尘的环境中生活而人们却似乎毫无知觉,对此,行道树又无法从根本上去改变他们,所以只能借自身的奉献为城市做悲凉的点缀。

13、奇妙,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

《短文两篇》训练二

1—

3、略

4、比喻,把景象具体化了。

5、拟人,把行道树写活了。

6、反复,强调第一次意义重大。

7、地平线

8、看它时很接近,追逐到它却不容易 它醒目而又有吸引力。

9、年龄变大 思想成熟(阅历丰富)

10、实现理想不容易,但完全是可能的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人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一个全新的世界。

11、反衬理想的伟大 反衬地平线的亮

12、人生的目标、理想(意思对即给分)。

下载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