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氓》公开课教案
《氓》研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引领学生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对比手法和赋 比 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赋、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体味法、启发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得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多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卫风氓》。
二、范读课文
三、诵读指导
诗经以四言为主,四言诗读时以“二二”为节拍。
四、学生初读课文,校准字音
五、考查重点字音
六、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通假字①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③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于”通“吁”
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涕泣,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词类活用:黄,变黄(名词作动词)
二三:经常改变(数次作动词)
七、学生精读课文并就疑难字词质疑,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讨论。
八、请学生串译课文。
九、概括诗歌具体内容
作为叙事诗我们必须先鉴赏其情节,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人物性格和形象。
明确: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 男女恋人的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三 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五 补叙多年的苦楚处境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概括的故事大意。(学生复述)
二、请同学概括一下这个恋爱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第一至第二章:恋爱——热情
幸福
第三至第五章:婚变——怨恨
沉痛
第六章:决绝——清醒 刚烈
坚强
三、朗读全诗,注意体会文章的情感
(1)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主人公情感的一句话。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诗眼:怨
(2)全诗的主要情感是一个“怨”字,这种深深的怨恨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位女子是如何从相恋到被遗弃的,从中感受一下这种深深的怨恨如何慢慢地产生。①恋爱阶段男女双方的表现是怎样的? 氓:嗤嗤,抱布贸丝,谋,怒
女: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总的感受:甜蜜
②婚后男子,女子的表现如何?她为何被弃?
女子婚后表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也不爽”(勤劳可爱,令人敬佩)
男子婚后表现: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通过对比,把男子负心背义的形象刻画得更加突出,从而更突出了女子的怨恨和控诉。对比的手法:氓之蚩蚩——至于暴矣
信誓旦旦——反是不思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③面对被遗弃的现状,女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躬自悼矣,老使我怨,亦已焉哉。毅然离开,并对负心的丈夫提出控诉。
(3)结合以上的分析,大家讨论下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恋爱时,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结婚后,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女子; 被遗弃后,是一个坚强、刚烈的女子。
探讨:大家认为造成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
提供几种说法,供大家参考:
①、士之变心说
②、伦理道德说
③、社会制度说
④、年老色衰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了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写作手法(赋、比、兴)
(1)为什么作者能把女子的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整个文章的主题如此鲜明,文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赋,铺陈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触物兴词
(2)让学生找找诗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赋、比、兴手法。
明确:第1、2、5、节是用“赋”的写法,直接叙写了恋爱的经过和劳苦的婚后生活。
第3、4节用了“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的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比)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斑鸠贪食就会昏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若迷恋则容易上当受骗。(比)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比)
第三四这两章以抒情为主,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兴)思考:为什么用桑叶来打比方?
明确:桑树是农村常见的树木,用桑叶作比非常切合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劳。
第6节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痛苦使我恨一切背信弃义之人。(赋)“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既是兴,又是比。
运用比兴手法的好处:生动形象,不会单调乏味。
五、请大家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六、小结:
叙事诗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妇女形象,但其遭遇令人同情,性格令人尊敬,而男主人公的做法应遭到指责。
第二篇:《氓》公开课教案
一、导语: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名言都是在歌颂那种纯洁而高尚的爱情,诗中的主人公都在渴望着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但是爱情经历了婚姻之后真正能够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的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公元前的卫国,去聆听一下那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感受一些,懂得一些,成长一些。
二、了解文章内容
1师:昨天给大家介绍了《诗经》,解决了字词障碍,老师再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这篇文章,下面同学在注意字读的同时,试着用优美的语言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生:体会音读,思考复述故事情节
2师:当我们逆着时间的隧道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用你独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独特的视角体会到了什么?我们期待着你的讲述。昨天老师已经分组留了预习作业,再给两分钟准备一下。
生: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3师:现在开始老师完成第1自然段,其余按上节课各小组分工进行,现在我们在明确一下2段?3段?4段?5段?好,现在开始
生;朗读,体会至今,我还记得当初你追求我的情景,包着布„„
三、理清、分析故事情节 师:有景,有情,有意。大家写的美,读的更美,同学们在下面再次迅速默读这篇文章,再体会文章故事内容的同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意。(板书;意读)生:全诗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过程。(人
事
果)
5师:如果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应分为哪三个阶段,分别是那几个段落?1 恋爱(1-2)婚变(3—5)
诀别(6)(板书:注意先标段落序号)
6师:说恋爱时期的人是最幸福的,在本片课文中恋爱双方的表现是怎样的呢?请用原文回答。?注意抓住关键词
氓:嗤嗤,抱布贸丝,谋,怒
女: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7师:(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一下女主人公的动作)这个时期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是怎样的?
生:热情
幸福
8师: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男女主人公恋爱时期的各种表现,注意要抓住人物特点,把男主人公的嗤嗤和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表演出来
(找一个旁白
两个表演)
生 :表演
9师:鼓掌 非常好!真是“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女主人公终于以一种热情、幸福的心情和自己心目中的“嗤嗤”的男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有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难道这句活真的要在我们的女主人公身上灵验吗?我们一起看一下婚后他们各自的表现。
生:女:婚后表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男: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其德什么意思?)
10师:女子还一如既往的爱着男子,但男子却变心了,这时我们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生: 沉痛
怨恨
11师:
正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崛期”。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最终还是遭到了丈夫的背板,怎么办,是玉石俱焚,还是死缠烂打?她是怎么表现的? 生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师:这又表现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特征呢?
生 :清醒
四 品读人物形象。
13师:到此我们发现故事情节是按照“恋爱→婚变→决绝”发展,女主人公情感是按照“热烈→冷却→冰冻”发展,我想此时此刻,大家对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定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不要着急,老师再找几位同学读一下这篇文章,大家在体会主人公情感的同时呢思考一下,如果让你给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打分的话,你会打多少分? 生:朗读、思考 师:我们首先先给我的女主人公打分?同意A 的请举手?B的请举手?C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给女主人公的分都很高,为什么,她的哪方面触动了你? 生:女主人公1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
2.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 3.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师:现在我们开始给男主人公打分,? A的同学举手?B的同学举手?C的同学举手? 为什么打C ?你厌恶他那一点?
生:男主人公 背信弃义 蛮横粗暴 如果故事中的男主人公 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那么如果你是他的(家长
朋友
亲友)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回答对男主人公一顿臭骂
总结:虽然刚才有些同学说的有些滑稽,但是老师现在非常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已经有了你们自己现在对事物的明确的认识标准,而且非常的正确,你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纯真善良,信守诺言,毅然决然的人,老师希望时刻保持。六 深入探究,提升人格
15师:爱悠悠,恨悠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又是一段爱情悲剧,那么到底谁应该为主人公的悲剧负责? 生:“士”“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古今爱情观差异。
的确如此,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男尊女卑,在家里女子就应该操劳,夙兴夜寐,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包括他的兄弟。16女主人公对自己的悲剧应不应该负责任,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在恋爱时过于沉溺与爱情不见男子就哭啊,啼啊,见到男子立刻又笑又说,一见到男子嗤嗤的样子就爱上男子,而忘记了审核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被爱情冲昏头脑。万里忧乐到尽头,但老师可以说万里乐忧无绝期,乐的失去理智时,忧已经悄然在等待,乐之深,忧之痛,这就是女主人公的责任。
总结:氓影响着我们,更在教育者我们,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的能感受一些,体悟一些,成长一些,下面呢我们大家一起站在审美的高度,以你自己最美的语言最后把他读出来,尽量不要看书。
作业:我们前几节课给大家讲过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一段爱情悲剧,那么《氓》这篇文章在悲剧成因方面与陆游唐婉有何异同点?请写出你的见解150字左右。星期五上课时前交上来。
第三篇:氓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理解《氓》的故事梗概,识别赋比兴等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注释读懂本诗,培养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2、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回忆诗经中熟悉的句子,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的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诗篇《氓》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补充:“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正如现在的表现方式——叙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相当于现在的表现手法——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2、默写,通假字
三、诵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听范读
四、理清思路结构
(一)、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
(二)按照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五、分析探究
(1)第一层:恋爱
提问:
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3.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4.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5、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最后终于迎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明确]“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7、提问:这一部分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性格:纯洁、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板书)(2)第二层:婚变
1、第三章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2、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3、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4、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
明确: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哪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
5、提问: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可要注意学习了。明确:“于嗟女兮„„”提醒女孩子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6、提问: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性格:任劳任怨。(板书)(3)第三层:决绝
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A、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没有)从哪里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B、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六、总结及引导背诵
1、总结:《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2、以下面的线索为提示,指导学生背诵。相见—定情—相送—约期—相思—结婚 桑叶起兴—呼吁
桑叶起兴—回忆婚后生活—回家被耻笑 回忆:昔日—现在—做出决定
七、布置作业
1、查找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的含义
2、将《氓》改成现代文,可以加入合理想象
八、板书:
恋爱 婚变 决绝
感情基调: 热情 幸福 怨恨 沉痛 理智刚烈 女子的性格: 温柔多情 任劳任怨 坚强 氓的性格: 老实 暴虐 三心二意
九、课后反思:
从学生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立足学生实际,讲解较详细,有效地把握课堂,课堂效果较好,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不错,注重朗读,能完成预定目标。但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明显,问题的设置可以再深入一些,大胆放手让学生多思考。创新意识应再提高,争取挖掘新的课题,让大家共同探讨。
第四篇:《氓》教案
《氓》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谈谈对《诗经》的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是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305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等。
师及时引导:大家对《诗经》里关于爱情的诗句记得很清楚。其实《诗经》里关于“爱情”的诗歌特别多,因为,爱情生活从来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先秦的人们把自己的生活咏叹成了歌谣。孔子赞叹《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极大影响的一首民歌──《氓》。
二、认识《诗经》和《氓》
《诗经》有“风、雅、颂”三个部分,也是三种体制。“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我们现在还说“采风”即源于此,指的就是到民间搜集写作素材。“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氓》选自“卫风”,这指的是它是“卫”地的民歌。
三、明白《诗经》诵读的节拍
让学生跟读,然后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四、解读课文
1、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同学们就着课下注释,将它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学生可能用字字对应的方式翻译出来,就让他翻译完,因为一来可能学生不知道意译在这里表达得更恰切,二来也许他们不好意思翻译得太有情感,不强求,也借此教习常见的文言字词。)
教师示范:在这里用意译也许能更好地表达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记得那时,你一脸憨笑地向我走来,怀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是来与我谈论婚事,这让我猝不及防,可我还真的喜欢上了你。送你一程又一程,直到涉过了滔滔的淇水,一直到了顿丘,我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但我不能立即嫁给你,婚姻毕竟是人生大事,你请个好媒人来把我的父母说动吧,不要失了礼仪。希望你不要再生气了,要不,秋天到了你就来迎娶我吧。评说:这一章写的是女子定情。可以概括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在这一章里,女子的纯洁、善良且温婉、体贴,她爱上男子憨厚、直率的品质,面对男子的怒气,她安慰他,不惜许下婚期,好让男子安心。而男子似乎不像女子所认为的那样“蚩蚩”憨厚老实,你看他有“无良媒”、失了礼仪的缺失,却还有理由发火(“将子无怒”),显得急躁、任性。但在对幸福有无限憧憬中的女子,已经散失了判断力,对他们的婚姻现在就可以猜想一二。
提问:
①氓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氓是如何来提亲的?“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②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时氓是什么表现? 生气
④婚事是否谈成? 秋以为期”(问 以字在这里是什么用法?)板书
2、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翻译:“复关”大约是男子的居住地。我常常爬上那破土墙,遥向复关凝望出神。复关远在那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好容易盼来了情郎从复关来,我有说有笑喜洋洋。这才深深体会到相思之苦,体会到你对我有多重要。我不能再矜持了,不能再等待了,既然你说你占的卜没有凶兆,那么,赶着你的车来接我吧,我带上嫁妆嫁给你。感情热烈、满怀幸福。
评说:这一章写了两人成婚。其中还写到了恋爱中的一个小插曲──别后对男子的朝思暮想,每日痴痴地遥望复关,复关与她所住的地方隔着一条淇水,想必即使望见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影子,但她已经十分满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那儿是她的寄托所在,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的身上维系着她那幸福的未来。就在“既见”和“不见”中女子的神态和心情跃然纸上。她爱得那样热烈而痴迷。最后这种想见而不得见的痛苦都化作了对男子的无限信任和对婚姻的急切盼望──“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既然你占卜过了,那我们就结婚吧。
这两章使用的艺术手法使“赋”──直陈其事,依照事情的发展,自然地书写这一对男女从初识到成婚的经过。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章,读出比较恰当的语气和语调。
提问:
①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她有何表现?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问 以字在这里是什么用法?)板书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②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提问: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么样的性格?(由学生讨论)
明确:男青年:忠厚老实、急躁、任性、表里不一------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
姑娘 :温柔、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痴情、天真、活泼------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女主人公最终被氓抛弃,那她认为被抛弃的原因是什么呢? 氓变心
观点: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
3、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翻译:你看,那桑叶未落时,润泽有光缀满枝头。唉,斑鸠呀,千万不要贪恋桑椹的甜蜜而迷醉不省。唉,年轻的女子呀,千万不要贪饮爱情的美酒而耽溺于与男子的感情中。男子若是恋上了你,想丢开便丢开太容易,女子若是恋上男子,要想解脱却难挣脱。
评析:这一段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沉痛且深情。先用比兴的手法以葱茏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以诱人的桑椹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谆谆告诫鸟儿不要贪食甜蜜的桑椹,因为那可怕的迷醉能导致鸟儿生命的终结。而爱情之于女子就好比桑椹之于小鸟,同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在男子占支配地位的社会里,男子即使感情上失意,也能在社会的其他角色中成就自己,而女子处于依附地位,在感情生活中寄托着自己全部的生命,假若遇人不淑,那么终生的幸福就会因此而断送。但是,甜美的爱情自然吸引人,爱情不是罂粟花,不会因为曾经的告诫而被抛开,如果逝去的青春能够重来,女子一样沉溺于爱情,之所以痛心地劝诫,实在是因为被伤害得太深。
既然不是爱情的过错,那到底谁的过错?我们一起来看第四、五章。
4、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这两章写的是婚后生活以及婚变被弃的经过,因此,我们将他们合着解读。
翻译: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逝,桑叶转眼落下了,枯黄憔悴片片陨落。流年带走了我的青春,终至于体衰色减。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浩浩荡荡的淇水打湿了车帘,郁积在心里的泪水也一下打湿了我的心。我反覆地想,作为妻子,我实在没有甚么差错,是你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了,你的感情没有定准,反复无常,一变再变。
多年为妇,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贪黑不嫌苦,没有一天不这样。谁知,日子好过了些后,你却变得暴戾而残酷。兄弟不了解我,嘲笑我自作自受。我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只能自己伤心泪暗抛。
评析:第四章用比兴的手法,写女主人公被弃回娘家的路上,经过淇水,往日熟悉的景色,爱情的见证──浩浩荡荡的淇水勾起了她对自己感情生活的回忆。当年“送子涉淇”的时候,陪送上了自己的真情,而今孑然一身再渡淇水,只是再也没有了那份钟情。心里有无限的委屈,却反复反省,实在想不出自己的错处,只能说声“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接着,用赋的手法补叙了婚后生活的苦楚,多年的辛勤换来的却是丈夫日益狰狞的面目,“暴”字使人很容易想见男子的暴虐和女主人公越来越深重的苦难。雪上加霜的是兄弟不理解的嘲笑,更使她内心孤苦无依,只能自己替自己哀伤“躬自悼矣”。这一章,一连用了六个“矣”,读起来让人感觉凄苦哀怨又无可奈何。
提问:
①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 比兴 ②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 桑未落,叶沃若---桑落,黄陨 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士贰其行(对比)
桑叶鲜嫩而枯黄--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苦
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 叶黄陨----喻女子年长色衰。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比喻)
5、第六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你当时说过,要和我一起白头偕老,但现在,一想起这个誓言就让我怨恨。想那浩3
浩荡荡的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广阔连绵的沼泽再大也总有个边,小孩子的玩笑话,自然不能当真。只是不曾想,一个堂堂男子汉的海誓山盟却也能这样轻易地反悔。不,我不再想了,既然你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这一章,有两个比喻:浩浩荡荡的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广阔连绵的沼泽再大也总有个边,言下之意,为什么我的苦难就没有一个尽头?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以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不想了。她果真能不想了吗?“口纵言已,心岂能忘?”从她一贯的钟情上看,从她在被休弃回来的路上还不断地想起当年美好幸福的日子来看,她是不可能这么“绝情”,她一定总是不能忘怀。想忘记,却又总是想起,这首《氓》一定是她心里一遍又一遍唱响的心曲。提问: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决绝分离的态度
五、进一步解读
1、淇水: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景,伴随着这些青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首诗中,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爱情来了又去了,在“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时,淇水默默地流淌。在女主人公被弃回家时,淇水“渐车帷裳”,在丈夫遗弃,兄弟咥笑的冷漠世界里,只有淇水悲其所悲。从小伴随她长大的淇水成了她的知己,因此也兴起了她内心的感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条“淇水”,在诗中不停地出现,一则说明淇水给她的印象太深,承载着她许多的欢乐和悲伤的记忆;二则我们也可以料想,从今往后,她生活在淇水边上,想要忘记与“氓”的种种,怕是永不能够了。
2、对氓的称呼:
第一章里,先是称“氓”,不知哪儿来的一个野小子,说明女子对他毫无认识。接着称“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时,女子已经把男子当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称“尔”了,这是两人感情很好以后的亲昵的称呼。
第三、四章而称之为“士”,视其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经淡漠了。
最后两章连“士”也不称呼了,心里积攒的怨气使她连提也不想再提这个人了。
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叙述中,由于感情的变化,不自觉地选择、转换指称,从她对男子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感情的发展,很有意思,耐人寻味。
3、氓和女子:
导致这场婚姻的悲剧主要责任人是氓。
我们不能说“蚩蚩”一脸憨笑是他的伪装,或别有用心、带着某种卑劣的目的。“哪个少年不钟情”,我们更愿意相信,氓也是带着美好的愿望与少女交往的。在集市上,一位天真纯洁的少女让他怦然心动是真实的,也许“蚩蚩”背后带着一丝的狡猾,但在这一场自由恋爱中,谁也不会一开始就把爱情当作一场阴谋。
但氓的确一开始就表现出他的性格缺陷,他急躁、暴虐“将子无怒”,最后在对女子不满了以后施以暴行是可以预见的,只是天真的女子沉醉在甜美的爱情里,丧失了判断力。(从“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里,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个相当有思考能力的女子。)而且他自私自利,在家境渐渐好起来的时候首先遗弃了在辛苦的劳作中渐渐容颜老去的妻子。
女主人公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天真痴情、温婉顺从。从恋爱时的请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到热切地盼望,顺从地听从氓的话──“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接着马上讨好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使在埋怨氓的无情、背誓时,也不是怒气冲天,而是一连用了六个“矣”,表示深深的哀叹。
因此,谁该为这场悲剧负责?他们的性格是这场悲剧的根源。
六、写作特色:
经过刚才的解读,带着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再一次诵读《氓》,读出语气、语调。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
1、四言诗。
2、赋比兴的手法。
全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两处用兴,四处用比。
赋:全文铺陈叙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剧。
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都是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比: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桑叶的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是爱情由盛而衰的象喻。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 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七、合作探究:
(1)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①青梅竹马。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
(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男子沉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5)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清醒果断的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不是。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8)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讨论。虽然不是很草率,但5
是对氓的人品还是缺乏深入了解。有点仓促。在家里太勤劳(9)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讨论。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温柔痴情,清醒刚烈。男: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11)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郑笺《毛诗正义》)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在这里,淇水就是这位负心汉的见证。
附录:
补充:历史上典型的负心男子有哪些?
第一,战国时人吴起。吴起为卫国人,妻子为齐国人。鲁国国君看中吴起的军事才能,想拜他为将,但又担心其妻为敌国之女,恐吴起立场不坚定,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为表心迹,获得自己想要的位臵,吴起竟然伤心病狂地杀掉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吴起身为一代名将,深通韬略,战功显赫。名气够大,行径又极其恶劣,故排第一。
第二,三国时人刘安。刘安本一猎户,某日,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刘备兵败,逃跑途中偶然投宿他家。因刘安家贫如洗,又正是兵慌马乱的时候,拿不出什么招待刘备。他就把自己老婆杀了,煮给客人吃。事出《三国演义》。这小子最不是东西,为了追星,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本该列入第一,但考虑到他本人身贱名微,所以屈居第二。
第三,战国时人平原君赵胜。赵胜为赵国公子,为增加自己的势力,平时养了一大群门客。某天,他的小老婆在楼上看到一个驼背瘸腿的人从楼下路过,样子很滑稽,就笑了起来。谁知这个跛子,却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径直找到赵胜要求斩掉美人以谢罪。当时遭到拒绝,后来门下食客越来越少,经打听方知,与门客们认为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重色轻士有关。于是平原君下令斩了这个小老婆的头,门客又重新多了起来。这个故事原来是被当作轻色重义的美谈讲的,影响极坏,为正视听,将其列为第三。
第四,唐明皇李隆基。他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几乎被当作自古以来帝王真爱的典范。可是,一旦大祸来临之际,他却为了平息兵变,保护自己,不惜将自己的爱妃交给叛军去处臵,演出了一场“三军不发可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悲剧。后来的许多文人想以事出无奈为他开脱,杜撰出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缠绕于杨贵妃颈上的一丈白绫无情地宣示了李隆基极端自私的负心汉面目。因杨李的故事流传千年,影响甚巨,同时杨贵妃之死毕竟不是李出于主动,两相考较,位居第四。
第五,宋人陈世美,戏剧中的人物,由于他的典型性,在国人心中陈世美三个字几乎就是负6
心汉的代名词。包公戏《铡美案》使他与秦香莲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他为世人所痛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普世性。古往今来,男人有钱就变坏,几乎成为一种定律。历朝历代,陈世美们从未断绝,逮至今日,又呈蓬勃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陈世美对家庭的背叛,合乎人们内心中的常情,未到不可饶恕的地步。如非他后来利令智昏、狗急跳墙,欲指使别人杀掉老婆孩子,他本来罪不至死,也没有资格列入这个排行榜中的。
第六,唐人元稹。元稹是中唐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古以来被人们引为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名句。但他在现实中却是一个玩弄女性的浪荡子,欺骗女性感情的负心汉。在他年轻落魄山西时,曾处心积虑地勾引良家少女“崔莺莺”,弄到手后,又将其抛弃。这段经历在他自己撰写的《莺莺传》中有详尽的描写。元人王实甫据此写出了《西厢记》,将原本始乱终弃的一段悲剧(相对崔莺莺来说)演绎成一出“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大团圆式喜剧,从而,开创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符合市民欣赏习惯的才子佳人戏的传统。《西厢记》里的张生的多情,更反衬出生活中的元稹的无情。鉴于以元稹实事为原型的《西厢记》的影响力,元稹被列为第六位。
第七,明人李甲。李甲与杜十娘之间发生的事,又是一段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出于明人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落魄书生李甲遇到当红妓女杜十娘,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杜十娘以为遇到知己,遂毅然脱离青楼,随李甲回乡。谁知还在途中,李甲便贪图钱财、背叛誓约,私下将十娘卖给富商,导致十娘投江自尽。妓女从良,自古以来,有好结局的不多。李甲的可恶之处在于,不但贪色,更加贪财,而且他背叛的时间也太快了些,故列为第七。
第八,三国时人刘备。这位刘安心目中的大英雄,与他的先祖刘邦一样,每到危急时候,总是抛下老婆不管,只顾自己逃命。而且,他的那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千百年来,流毒甚广,不将他列入,不足以平女民愤。所以,在这里让他屈尊坐了末位交椅。
第五篇:《氓》教案
《氓》教案
教材分析:
《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语言准确生动,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
对诗中主人公的婚姻结局历来以“悲剧说”占据主流,若单从男权主义对女性的肆意侵犯和践踏来看,的确这可以看做是“一曲男权时代的悲歌”;但从女性自我觉醒和反抗的角度而言,我认为这首诗所反映的恰是一个失败的爱情的经验教训总结。这种观点关乎如何引领学生对此诗作尽可能多元的理解,或者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诗意的探讨和把握的走向。具体到语言层面,首先是第一人称口吻所表现出的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其次是比兴手法在诗中的巧妙运用所带来的诗意的丰富和延伸,第三是典型意象如“淇水”在不同语境中的象征意味以及其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等等。但实际教学中,上述无论内容还是语言,任何一个角度的选择与展开都可能会为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教学创新注入活力,应该说是应该加以有效利用的资源。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习过《关雎》,对《诗经》应该并不陌生,加之已有一定的文言积累,结合注释理解故事情节不会有太大障碍,可以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着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2、品析语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不知大家有否读过这样一首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初读——正其音
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生交流纠错。
(齐读)正音: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将qiāng子 载zài笑载言
于嗟xūjiē鸠兮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
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师作配音范读。生齐读。
二、再读——懂其文
借助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找学生将这首诗歌以恰当流畅的语言韵译。
三、研读——明其意。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内容。
师做引导:同学们这是从行文内容的角度的概括总结。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变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呢?
氓——那个人——人生还只在初见。(初相逢)
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处于浓情蜜意的热恋中,相敬如宾。(爱恋,相思)
尔——你——比子少了敬称,多了随意,更显亲密——今日我要成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壮年男子——那个男人——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婚变(悔,恨,怨)
尔——你——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还有岸,隰水还有边,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决绝)(补充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四、品读——识其人。
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组讨论。
示例:
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哥送到大门外还不行,还要送过淇水来;送过淇水不罢休,还要送你到顿丘。这是又一场的“十八相送”啊!不过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台,而是女子送男子。
痴情——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讨论:秋以为期,婚期早还是晚。)
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
(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3、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
引导:作者在写奉劝女子不要沉迷于感情之中前,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桑叶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鸠食桑葚——喻女子沉醉于感情,引出对女子的慨叹——比兴。
思考:读本节诗时,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
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这三节诗背诵下来。
继续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
6、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劳——师引导,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
在这种种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却一心一意苦心经营着这个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过越富裕,女子却容颜衰老——“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引导:“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镜里朱颜改”的原因有哪些?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1)生活贫困(2)日夜操劳(3)男子变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对这样一个三心二意,品行无德之人,女子是该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呢,还是该怎样做?
齐读最后一节。
8、清醒的认识,断然的决绝,刚烈的性格。所以要读出那种清醒和决断的语气。找生试读,师范读。
留5分钟,学生试背这三节诗。
美读——诵其文
学生齐背全诗。
质疑探究:
文中多次出现了“淇水”,你认为淇水有怎样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初涉爱河,爱情的见证。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泪水如淇水浩荡,女子被休回家。象征悲伤的泪水。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对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无边际。
淇水,就是这场爱情悲剧的见证者。
拓展提升:
读这篇文章,我一直有个困惑。印象中,在很多爱情故事里,都要给男主人公取一个名字,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长城》中的万喜良,《西厢记》中的张珙等,这首诗为什么不给男主人公取个名字呢?
明确:真情永恒只是个例,故能被人牢牢铭记,而负心忘义之人却比比皆是。所以,这个女子所遇到的命运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几代人。这个女主人公的可敬之处,就在于她不愿屈服,而是敢于抗争,勇于把握个人命运,勇敢追求独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们将要学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无论是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布置作业:
你认为女主人公在断然分手后,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吗?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