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经》的基本常识和其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学会赏析叙事性诗歌,同时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把握诗歌的情节,梳理文章层次,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学会在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4.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中人物的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5.升华总结,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同时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其他原因。
【重点难点】
1.掌握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价值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研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爱情是一篇写不尽的传奇。从汉乐府“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忠贞,再到古诗十九首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牵挂,从唐诗“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动人心愿,再到宋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不悔。然而,是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经历了另一种爱情的女子,她又会有着怎么样的人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氓》。(同时板书“诗经•卫风•氓”)
二、介绍《诗经》 提问:
既然《氓》出自《诗经》,那么我们也有必要介绍一下《诗经》了。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例如《关雎》和《蒹葭》,大家对《诗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诗经》呢? 明确:(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为“五经”之首。
(提问:“四书”和“五经”分别是什么?)(明确:《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按其内容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为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主要为宫廷乐曲歌词,为周代贵族所作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
颂,分为“商颂”“周颂”和“鲁颂”三颂,共45篇,主要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诗经》的精华。与屈原的《离骚》被合称为“风骚”。
《诗经》中诗歌的来源有“采诗”一说,即由朝廷派专人去民间收集各地民歌。《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赋者,铺也”。朱熹称赋即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排比。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起兴、起情,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引出所要吟咏的主要对象。
比和兴有时很难区分,所以我们一般笼统的称为比兴,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提问:《诗经》的“六义”是什么?)
(明确:风、雅、颂——表现形式,赋、比、兴——表现手法)
三、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正字音。同时提出以下问题让同学思考。提问1:诗歌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提问2:女主人公的情感基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情节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板书)第一部分1-2节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恋爱——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节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控告男子移情别恋→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婚变——沉重、悔恨 第三部分6节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所以选择离开 离开——清醒、决绝
五、人物形象分析
提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归纳总结,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又深了一步。下面我们根据刚刚得到的这些信息,再次阅读原文,来分析以下女主人公和氓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明确:
(1)女主人公
“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温柔、热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勤劳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清醒、刚烈、坚强(2)氓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急躁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不专
一、不负责、品行不端
六、写作技巧
提问:刚刚我们分析了这首诗的人物形象,不仅是美丽善良的女主人公,还有反面人物——不专一不负责人的氓。下面让我们继续回到课文之中,让我们学习诗经的艺术手法。我们重新读一下课文,带着这样的问题。“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用了怎么样的表现手法?有的人认为这两句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如果这两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 “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
用了比兴手法;不可以删除或者替换。(1)结构
1.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平铺直叙。2.起到了过渡作用。(2)内容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2.以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七、开放性问题讨论
问题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喜欢女主人公么?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请说说自己的理由。同时,思考一下女主人公有没有什么缺点。
问题2:你们觉得女主人公在离开了氓之后,就会有真正的幸福么?如果是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又会怎么做呢?
问题3:同学们,结合以上的思考,你们觉得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是怎么造成的?是在于她自身,还是在于氓,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八、情感升华和总结 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是有着其社会根源的。同学们在历史课上也学习了或多或少的历史知识,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自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而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这些妇女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
我们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她受到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
同时,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也不能只从社会制度出发。落后的制度中人类的真善美也是无法被抹杀掉的,先进的制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同是两千多年之前,但也有人可以执着于爱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有人可以忠贞于婚姻,“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这样伟大的情感,是任何时代和任何制度也无法抹杀的光芒。
第二篇:氓教案
《氓》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了解赋比兴及对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二、本课学习重点
1、分析《氓》的婚变过程、原因
2、透析现代社会存在的婚变现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课前准备:制作相关幻灯片
课时设置: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1、导入:
2、齐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拍,集体纠正个别字音。
3、请一位同学根据上节课的翻译概述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位古代女子回忆自己与氓从热恋到成婚再到婚变最后决绝的过程。
找出这个句子的 主
谓
宾
女子
回忆
过程
(婚变)
(二)、婚变专题探究:
1、婚变过程:
(1)表现男子婚前婚后行为的词:
蚩、谋、涉、怒、乘、卜、筮、望、迁
耽、贰、罔极、二
三、遂、暴、誓、不思
(2)表现女子婚前婚后行为的词:
谋、送、将、乘、望、泣、笑、言、耽、食、劳、兴、寐、思、悼、怨、反、已
明确:
贰、二
三、数量词活用作动词
谋、乘、耽、望
属于隐含信息
2、婚变原因
(1)、男子变心说
男子(氓)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2)、年来色衰说
(3)、社会制度说
其它:
女子
将子无怒
三岁食贫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3、现代社会婚变现象透析
(1、夫妻感情不和、性格不合(2、男子品德问题
(3、夫妻双方地位变化
(4、女子不能与男俱进
4、解决对策
提示:针对本课女主人公的遭遇,作为女性我们应该怎么做?
睁大双眼
静下心来
自强自立
与男俱进,提升形象
当断则断,不拖泥带水
小结:
氓
氓
社会版
二中版
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 涯 何 处 无 芳 草
睁大眼睛静心找
→
何 必 非 在 二 中 找
与男俱进是关键
本 来 数 量 就 不 多
当断则断勿缠扰
何 况 质 量 又 不 好
作业:假如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你的闺中密友,那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设计一条100字左右的短信发给她)
第三篇:氓教案
《氓》教案
一、导语设计(配《不要再来伤害我>》
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有一个字能够挣脱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重担和痛苦,这个字就是“爱”。当我们面对人类最为永恒的话题“爱情”之爱时,却也总是相随着重担和痛苦的。当往事已成云烟,此情已惘然,诗人陈帆告诉我们“不要苦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线每一条感情线都通往心园 每一座心园都有多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着苦与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星每一刻幸运星都挂在蓝天每一片蓝天都有阴晴的变幻每一次变幻都像那梦一般 有的人不能等 有的事古难全有的心太脆弱 有的情如云烟学会放弃吧
我的朋友痛过之后明天的路不很远不要苦恋
为往事而缠绵不要苦恋
为绝情而自怜也许错过了太阳星光正灿烂也许失去了春天秋天更明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2500年前,用心去聆听一位痴情女子的心声,看看在情感的世界里,面对痛苦和不幸,她是否做到了不再苦恋,她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幻灯片-教学重点
三、检查预习情况。(幻灯导学案答案)
四、整体感知
1、集体诵读;思考:(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文中最能表现主人公情感的诗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全诗的主要感情是一个怨字,这种怨恨是怎样产生的?这位女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A.故事分哪几个阶段:相恋——结婚——婚变——被弃 2.相恋阶段:
女子表露的情感: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这些词语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除了这些表露情感的词语,还有那些叙述突出了女子的特点? “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提问: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性格:温婉体贴、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板书)
3、婚变:
1)女子婚后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哪些句子体现出来?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生活困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辛苦劳作
2)氓又如何对待女子?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女子处境:丈夫遗弃,兄长讥笑,孤独无依。
以上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 明确:性格:任劳任怨。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板书)
4、决绝
弃妇、怨妇形象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待、忍耐)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何处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讨论)
明确: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决定要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5、重读课文,再次体会女子的情感历程。
五、深化探讨,体会手法
1、《氓》一诗中这位女子是如此温柔、多情、勤劳、淳朴,具有多种美德为何却遭氓虐待,最后抛弃,这位女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悲剧命运的?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她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
2.你觉得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源于什么?
从学生回答中,A、把握氓的形象(“蚩蚩”,忠厚老实;“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急躁、任性;“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婚后男主人公表现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C、社会原因
原因有很多,我从男子称谓变化进行分析)
(1)氓:流亡之民。古时也写作甿,释成亡田之民。《过秦论》称陈涉:“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可见诗中男主人公是一个失去土地,流落在外的小商贩(抱布贸丝)。氓的求婚是真诚的。其一:从诗中的描写来看,两人相识已久,姑娘对他应该是了解的,否则两个相知不深的人自己商量婚事未免荒唐。其二:以求婚时两人的社会地位和处境来看,氓仅是一个小商贩,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历来有重农贱商的传统观念,所以氓的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姑娘正是基于坚贞的爱情冲破各种阻挠,方才和心上人结成姻缘。(子无良媒,秋以为期)
(2)究竟是什么使敦厚的氓感情发生变化抛弃了妻子呢?
示: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
女子对他的称呼前后是不一样的,始称氓,又称为子,或直呼复关(以居住地命名),而遭遗弃 时却称为士,士在当时是官名,分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由此可见,氓的社会地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诗中虽未交待他如何由商人而士,但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难得出结论。春秋中后期,周初的“工商食官制度”(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从事生产和贸易。)渐次解体,商人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图利甚多。社会政治地位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逐渐上升。像卫国的子贡(儒商鼻祖,端木遗风),越国的范蠡,皆富可敌国。子贡在鲁国、卫国都做过大官,在政治上取得很高的地位。氓得到妻子不薄的嫁资(以而车来,以我贿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为以后发展成富商打下了基础,有了钱,买个官职来提高社会地位是轻而易举之事,各种形式的卖官鬻爵从古至今都是屡见不鲜。所以社会地位的变化是造成这场恋爱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C、女子色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艺术手法:
了解了全诗的内容及主题,我们来看看作者把女子的怨恨之情表现得如此深刻,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具体哪些对比 略)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诗
2、完善导学案的课后总结
第四篇:氓教案
氓(卫风)
讲课人:二中 王雪方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3.诵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话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有梁鸿贾光举案齐眉的相敬如宾,也有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的浪漫凄美,还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执着悲壮等等。今天让我们去聆听一位女子对爱情的含泪倾诉。
一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并用笔勾画出不确定的读音。(2)请个别学生朗读,并评价。(3)体会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二读诗歌,读懂文意。
(1)齐读诗歌。
(2)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快速翻译诗歌,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己的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4)小组互相答疑,教师指导。
三读诗歌,读出感情。
有感情地朗大声读诗歌。
思考:1.《氓》以谁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女主人公的感情随着遭遇的不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交流讨论,发言。
明确:《氓》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女主人公与“氓”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
恋爱---------------婚变-----------------决绝
(1-2)(3-5)
(6)
欢乐、幸福
痛苦、懊悔
清醒、刚强
四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
轮读诗歌。
思考: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女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提示:抓住各个阶段女子的行为和心理)
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讨论“恋爱”“婚变”“决绝”三个阶段。
小组发言。
明确:恋爱时——美丽温柔、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真诚热烈、痴情。
结婚后——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坚贞。
婚变后——清醒、理智、坚强、刚烈。
五读诗歌,赏析表现手法。
再读诗歌。
思考:“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中还有哪些文句运用了此种手法,找出来,并说明这种手法的好处。
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比兴手法。
兴: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暗示女子的悲惨命运。
比: 喻体
本体
桑
--------------------
女子
其黄而陨
---------------------
女子年长色衰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兴手法:
是《诗经》最有特色的写作手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来烘托渲染气氛,来象征或暗示某种特定意义,诗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六.小结
全诗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述、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主人公的做法则应遭到唾弃。
1.背诵诗歌。
2.任选一章,扩写成散文。(提示:对情境展开想象)
第五篇:氓教案
《氓》教案
一、教学目标1、2、3、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课时:2课时。
四:策略:合作探究、诵读理解、媒体辅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子自古以来都是美的化身,《红楼梦》里曹雪芹就借贾宝玉之口说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古人描写关于女子的诗歌不胜枚举。如李延年的《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形象。还有《木兰辞》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位巾帼英雄的沙爽英姿。今天我们我再来认识一位新的女性,她又有怎样的故事,怎样的风姿,让我们再次走进《氓》。
二、朗读感知。
(打开多媒体,放录音)1、2、3、听录音,注意易错字。教师强调朗读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齐读。(教师及时点评)
三、走进课文。能够准确的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梳理《氓》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因诗经以四言为主,所以朗读时一般采取二二的节奏。
1、请一位同学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到最终被遗弃的故事。(多媒体展示女子经历的三个过程)
2、提问: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了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由学生讨论)(投放幻灯片)
(讲解分析人物形象的办法: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明确:
女子:温柔(将子无怒);情深意重、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传统(子无良媒);活泼(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等等。
男子:忠厚老实(氓之嗤嗤);积极主动(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急躁,表里不一(将子无怒)等等。
3、提问:度过了甜蜜的恋爱期,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又发生了什么转变? 明确:
女子: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痴情;任劳任怨(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刚强清醒(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等等。
男子:不体谅人(女也不爽,士二其行。);暴躁(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三心二意(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等等。
四、拓展延伸。
诗歌的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主人公的分析,还有哪些方法?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
明确:
1、分析人物所处环境。
2、诗中所出现的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3、知人论世。
五、板书设计。
氓 恋爱
女:温柔、情深意重、痴情、传统、活泼 男:忠厚老实、积极主动、急躁、表里不一
婚变——决绝
女:勤劳、痴情、任劳任怨、刚强清醒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