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氓》教案
氓
张敬华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以来,爱情是一种永不褪色的话题,也是很多人毕生所追求的东西。古今中外的文人骚客写下了很多关于爱情的名篇名句,同学们能说你所知道的关于爱情的名篇名句吗?《蒹葭》《雎鸠》,那这两篇是选自哪一本书的——《诗经》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4、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诗经》里的一首关于爱情诗歌《氓》。
二、分析整首诗歌,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讲述了一名女子从恋爱,婚变,到离开丈夫回娘家的婚恋悲剧。
2、这个恋爱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是如何的,依据在哪里? 明确:恋爱时(婚前),热情,幸福甜蜜(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载笑载言);、婚变时(婚后),怨恨,沉痛;(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决绝时,清醒,刚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或者:从女子对男子的称呼上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她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1、你能根据男女主人公在不同阶段(婚前、婚后、决绝)的所作所为,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吗?
明确:女,热情、温柔、纯真、勤劳、刚烈,认识清醒,敢爱敢恨
男,狡猾、心情急切(脾气暴躁)、用情不专、暴力,没有责任心。
2、从女主人公婚前婚变后的所作所为及人物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婚姻有什么要求?
明确:敢爱敢恨,忠贞,不依赖,追求人格平等的。
这反应了远古社会妇女的一种比较朴素的婚恋观。那么在接下来的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们是否也秉承了这么一种婚恋观呢?(不)那么她们又有着怎样一种婚恋观呢?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窥探一下她们的婚恋观。
四、拓展,对比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诗,诗中反应女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婚恋观?(幻灯片)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①诗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②女主人公是什么身份? ③(同样是弃妇身份,当被抛弃时,跟《氓》女如何对待丈夫对比),她对男主人公有哪些行为动作? 1到2个学生发言
明确:地位不平等的,没有尊严的,以夫为天,依附式(附庸式)的婚恋观。
为何封建社会妇女的婚恋观会和《氓》中女主角的有如此大的反差?
明确:封建礼建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们从小被灌以“三从四德”的观念,在这种教育下,经没有了自我,没有了尊严,她们全部的生活都是围绕着丈夫展开的,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只能附庸于丈夫。(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这首诗歌给我们展现的是封建社会附庸式的婚恋观,那么随着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人们对婚恋又有什么新的要求?
舒婷的《致橡树》就反应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婚恋的一种新的要求,让我们结合这首诗歌,了解一下这是怎样一种婚恋观?(幻灯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明确: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人格平等,个性独立,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的爱情。
五、延伸
《致橡树》反应的是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恋爱婚姻的要求,那么现在是不是所有人的婚恋观都是这个标准呢?你能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婚恋观吗? ① 马诺,情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依赖)② 为何有些妇女在知道老公有了小三小四后,尽管又哭又闹,也不会跟老公离婚,最多是找到小三,揪一把她的头发了事。为何又那么多的人愿意当人家的小三小四?(物质依赖性,不忠贞)③ 白富美,高富帅。少奋斗二十年。(物质至上的依赖,虚荣心)明确:心甘情愿的依赖的,虚荣的,不忠贞的 ④ 只管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贪图一时快乐的,不负责任的)⑤ 门当户对 ⑥ 利益联姻
„„婚恋最终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虽然我们还没到这个时候,但面对如此多元化了的婚恋观,我们如何抵制一些不好婚恋观的影响,我们又应树立怎样一种婚恋观,来引导我们将来步入幸福甜蜜的恋爱、婚姻生活呢?是《氓》反应的这种,还是《上山采蘼芜》反应的这种,还是《致橡树》反应的这种?(《致橡树》)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分析《氓》的情节及人物形象,了解了《氓》的思想内容,并拿《氓》中所反应的婚恋观和封建社会的婚恋观做对比,否定了这种附庸式的婚恋观,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多提倡的是《致橡树》中那种两人比肩站立,人格平等,个性独立,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的爱情。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树立一种正确的婚恋观,让它来指引我们将来的恋爱婚姻迈向幸福
第二篇:氓教案
《氓》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了解赋比兴及对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二、本课学习重点
1、分析《氓》的婚变过程、原因
2、透析现代社会存在的婚变现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课前准备:制作相关幻灯片
课时设置: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1、导入:
2、齐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拍,集体纠正个别字音。
3、请一位同学根据上节课的翻译概述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位古代女子回忆自己与氓从热恋到成婚再到婚变最后决绝的过程。
找出这个句子的 主
谓
宾
女子
回忆
过程
(婚变)
(二)、婚变专题探究:
1、婚变过程:
(1)表现男子婚前婚后行为的词:
蚩、谋、涉、怒、乘、卜、筮、望、迁
耽、贰、罔极、二
三、遂、暴、誓、不思
(2)表现女子婚前婚后行为的词:
谋、送、将、乘、望、泣、笑、言、耽、食、劳、兴、寐、思、悼、怨、反、已
明确:
贰、二
三、数量词活用作动词
谋、乘、耽、望
属于隐含信息
2、婚变原因
(1)、男子变心说
男子(氓)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2)、年来色衰说
(3)、社会制度说
其它:
女子
将子无怒
三岁食贫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3、现代社会婚变现象透析
(1、夫妻感情不和、性格不合(2、男子品德问题
(3、夫妻双方地位变化
(4、女子不能与男俱进
4、解决对策
提示:针对本课女主人公的遭遇,作为女性我们应该怎么做?
睁大双眼
静下心来
自强自立
与男俱进,提升形象
当断则断,不拖泥带水
小结:
氓
氓
社会版
二中版
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 涯 何 处 无 芳 草
睁大眼睛静心找
→
何 必 非 在 二 中 找
与男俱进是关键
本 来 数 量 就 不 多
当断则断勿缠扰
何 况 质 量 又 不 好
作业:假如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你的闺中密友,那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设计一条100字左右的短信发给她)
第三篇:氓教案
《氓》教案
一、导语设计(配《不要再来伤害我>》
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有一个字能够挣脱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重担和痛苦,这个字就是“爱”。当我们面对人类最为永恒的话题“爱情”之爱时,却也总是相随着重担和痛苦的。当往事已成云烟,此情已惘然,诗人陈帆告诉我们“不要苦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线每一条感情线都通往心园 每一座心园都有多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着苦与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星每一刻幸运星都挂在蓝天每一片蓝天都有阴晴的变幻每一次变幻都像那梦一般 有的人不能等 有的事古难全有的心太脆弱 有的情如云烟学会放弃吧
我的朋友痛过之后明天的路不很远不要苦恋
为往事而缠绵不要苦恋
为绝情而自怜也许错过了太阳星光正灿烂也许失去了春天秋天更明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2500年前,用心去聆听一位痴情女子的心声,看看在情感的世界里,面对痛苦和不幸,她是否做到了不再苦恋,她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幻灯片-教学重点
三、检查预习情况。(幻灯导学案答案)
四、整体感知
1、集体诵读;思考:(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文中最能表现主人公情感的诗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全诗的主要感情是一个怨字,这种怨恨是怎样产生的?这位女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A.故事分哪几个阶段:相恋——结婚——婚变——被弃 2.相恋阶段:
女子表露的情感: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这些词语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除了这些表露情感的词语,还有那些叙述突出了女子的特点? “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提问: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性格:温婉体贴、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板书)
3、婚变:
1)女子婚后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哪些句子体现出来?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生活困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辛苦劳作
2)氓又如何对待女子?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女子处境:丈夫遗弃,兄长讥笑,孤独无依。
以上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 明确:性格:任劳任怨。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板书)
4、决绝
弃妇、怨妇形象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待、忍耐)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何处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讨论)
明确: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决定要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5、重读课文,再次体会女子的情感历程。
五、深化探讨,体会手法
1、《氓》一诗中这位女子是如此温柔、多情、勤劳、淳朴,具有多种美德为何却遭氓虐待,最后抛弃,这位女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悲剧命运的?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她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
2.你觉得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源于什么?
从学生回答中,A、把握氓的形象(“蚩蚩”,忠厚老实;“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急躁、任性;“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婚后男主人公表现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C、社会原因
原因有很多,我从男子称谓变化进行分析)
(1)氓:流亡之民。古时也写作甿,释成亡田之民。《过秦论》称陈涉:“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可见诗中男主人公是一个失去土地,流落在外的小商贩(抱布贸丝)。氓的求婚是真诚的。其一:从诗中的描写来看,两人相识已久,姑娘对他应该是了解的,否则两个相知不深的人自己商量婚事未免荒唐。其二:以求婚时两人的社会地位和处境来看,氓仅是一个小商贩,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历来有重农贱商的传统观念,所以氓的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姑娘正是基于坚贞的爱情冲破各种阻挠,方才和心上人结成姻缘。(子无良媒,秋以为期)
(2)究竟是什么使敦厚的氓感情发生变化抛弃了妻子呢?
示: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
女子对他的称呼前后是不一样的,始称氓,又称为子,或直呼复关(以居住地命名),而遭遗弃 时却称为士,士在当时是官名,分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由此可见,氓的社会地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诗中虽未交待他如何由商人而士,但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难得出结论。春秋中后期,周初的“工商食官制度”(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从事生产和贸易。)渐次解体,商人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图利甚多。社会政治地位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逐渐上升。像卫国的子贡(儒商鼻祖,端木遗风),越国的范蠡,皆富可敌国。子贡在鲁国、卫国都做过大官,在政治上取得很高的地位。氓得到妻子不薄的嫁资(以而车来,以我贿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为以后发展成富商打下了基础,有了钱,买个官职来提高社会地位是轻而易举之事,各种形式的卖官鬻爵从古至今都是屡见不鲜。所以社会地位的变化是造成这场恋爱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C、女子色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艺术手法:
了解了全诗的内容及主题,我们来看看作者把女子的怨恨之情表现得如此深刻,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具体哪些对比 略)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诗
2、完善导学案的课后总结
第四篇:氓教案
氓(卫风)
讲课人:二中 王雪方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3.诵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话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有梁鸿贾光举案齐眉的相敬如宾,也有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的浪漫凄美,还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执着悲壮等等。今天让我们去聆听一位女子对爱情的含泪倾诉。
一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并用笔勾画出不确定的读音。(2)请个别学生朗读,并评价。(3)体会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二读诗歌,读懂文意。
(1)齐读诗歌。
(2)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快速翻译诗歌,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己的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4)小组互相答疑,教师指导。
三读诗歌,读出感情。
有感情地朗大声读诗歌。
思考:1.《氓》以谁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女主人公的感情随着遭遇的不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交流讨论,发言。
明确:《氓》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女主人公与“氓”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
恋爱---------------婚变-----------------决绝
(1-2)(3-5)
(6)
欢乐、幸福
痛苦、懊悔
清醒、刚强
四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
轮读诗歌。
思考: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女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提示:抓住各个阶段女子的行为和心理)
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讨论“恋爱”“婚变”“决绝”三个阶段。
小组发言。
明确:恋爱时——美丽温柔、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真诚热烈、痴情。
结婚后——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坚贞。
婚变后——清醒、理智、坚强、刚烈。
五读诗歌,赏析表现手法。
再读诗歌。
思考:“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中还有哪些文句运用了此种手法,找出来,并说明这种手法的好处。
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比兴手法。
兴: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暗示女子的悲惨命运。
比: 喻体
本体
桑
--------------------
女子
其黄而陨
---------------------
女子年长色衰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兴手法:
是《诗经》最有特色的写作手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来烘托渲染气氛,来象征或暗示某种特定意义,诗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六.小结
全诗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述、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主人公的做法则应遭到唾弃。
1.背诵诗歌。
2.任选一章,扩写成散文。(提示:对情境展开想象)
第五篇:氓教案
《氓》教案
一、教学目标1、2、3、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课时:2课时。
四:策略:合作探究、诵读理解、媒体辅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子自古以来都是美的化身,《红楼梦》里曹雪芹就借贾宝玉之口说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古人描写关于女子的诗歌不胜枚举。如李延年的《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形象。还有《木兰辞》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位巾帼英雄的沙爽英姿。今天我们我再来认识一位新的女性,她又有怎样的故事,怎样的风姿,让我们再次走进《氓》。
二、朗读感知。
(打开多媒体,放录音)1、2、3、听录音,注意易错字。教师强调朗读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齐读。(教师及时点评)
三、走进课文。能够准确的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梳理《氓》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因诗经以四言为主,所以朗读时一般采取二二的节奏。
1、请一位同学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到最终被遗弃的故事。(多媒体展示女子经历的三个过程)
2、提问: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了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由学生讨论)(投放幻灯片)
(讲解分析人物形象的办法: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明确:
女子:温柔(将子无怒);情深意重、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传统(子无良媒);活泼(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等等。
男子:忠厚老实(氓之嗤嗤);积极主动(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急躁,表里不一(将子无怒)等等。
3、提问:度过了甜蜜的恋爱期,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又发生了什么转变? 明确:
女子: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痴情;任劳任怨(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刚强清醒(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等等。
男子:不体谅人(女也不爽,士二其行。);暴躁(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三心二意(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等等。
四、拓展延伸。
诗歌的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主人公的分析,还有哪些方法?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
明确:
1、分析人物所处环境。
2、诗中所出现的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3、知人论世。
五、板书设计。
氓 恋爱
女:温柔、情深意重、痴情、传统、活泼 男:忠厚老实、积极主动、急躁、表里不一
婚变——决绝
女:勤劳、痴情、任劳任怨、刚强清醒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