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一篇: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

天水市2015年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

《三峡》

甘谷县第六中学 谢金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5、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白色的急流]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的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盛。]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疏通文意、问题探究

1、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1)略无阙处(毫无)(阙 通 缺)(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第二段:(4)夏水襄陵(漫上)(5)不见曦月(太阳)(6)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7)或王命急宣(有时)(8)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9)不以 疾也(不如)(快)(10)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急流冲荡)(13)良多趣味(实在)第四段

(14)属引凄异(接连不断)(15)林寒涧肃(寂静)(16)哀转久绝(转同啭 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6)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5、问题探究

问题

一、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 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二: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三: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课堂练习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六、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七、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2、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第二篇:《三峡》优质课教案

《三峡》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3、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烟烟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脸炙人口的游记散文,我们今天学习的《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公布教学目标:(略)

二、初读课文,看谁读得准,读得熟练。检测:读准下列词语: 请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 夏水襄陵:xiāng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巘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清荣峻茂:jùn 属引凄异:zhǔ

你能正确停顿吗?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大家一起读!(对字音、节奏的检测)

三、自学指导

(一)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如有疑问,可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并正确译讲课文。

2、同学译讲课文。要求:(1)、先读原文,逐字逐句地译讲课文。(2)、听到错误,立即举手指出。

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或是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里)山高水清,草木茂盛,实在有着许多的趣味。(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逢天气刚晴或是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得清冷而寂静。(5)、属引凄异。

(声音)接边不断,凄凉而怪异。(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在空旷的山谷回旋荡漾,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自学指导

(二)细细品读课文,思考回答:

1、课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课文中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2、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急猛 水 春冬----清幽

秋-------凄凉

3、课文表达了作者无限赞美之情。

五、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六、拓展延伸:

积累描写山水的诗句:

七、背诵比赛

五分钟背诵课文一、二两段,背过的举手。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知识:

1、字的读音:

略无阙处 曦月 飞漱 重岩叠嶂 沿溯 绝巘 隐天蔽日 襄陵 属引 素湍绿潭 沾裳 长啸 乘奔御风 峻茂 哀转

2、词的释意: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 巘 飞 漱 清荣峻茂

3、课文一、二段的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2、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水? 因为三峡夏季的水最具特色。

3、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然“沿溯阻绝”,但“王命”不可违,因此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三、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四、背诵课文三、四段。

解题。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滴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朗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正音:藻()将()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元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相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逐:于是盖:原来是但:只是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相如藻落交横。)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相?但少困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滴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滴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满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读成诵。夜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赏月

绘景:月色一积水空明 竹相一藻落交横 空灵、皎洁

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潇洒、达观

写人:“有闲”——热爱生活

第三篇:《三峡》优质课教案

《三峡》优质课教案

执教者:王永涛单 位: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三峡》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三峡景物特点。

2.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成长。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课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给学生讲清楚课前预习目标。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老师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学生活动以诵读与讨论为主,读中释义,读中品味,论中释疑,论中赏析,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与讨论,使其对文本的理解由浅显逐步走向深入,感受三峡美丽多姿的山水风光,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能力以及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诗歌,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图片1),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三峡)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文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没有哪一方山水胜景,能像三峡这样把历朝历代的文化宗师巨匠深深吸引,使这里在千百年中,一直有星光闪耀的人物不顾山高水险,在这里流连高歌,休憩沉思。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独特的魅力。

二、诵华章,释文意

1、找学生试读课文,师生共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将文字障碍扫除。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自己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注意句子停顿、语气、语调等。

3、学生自由朗读。

4、译读课文

师:要想把文章读得声情并茂,首先得理解文章的意思,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意,现在请各小组代表结合本组讨论记录汇报交流情况(若有本组未理解的地方,先主动请某个小组帮助解决),其他小组加以评价。

1、小组朗读代表先朗读本组在字词句翻译方面的收获,在小组发言代表做交流汇报,其他小组点评。

2、小组解决不了的,可请其他小组帮忙。

3、老师提问重点字词、句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教师预设(书下没注释的重点词句):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曦:日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古义,即使 今义,连词 虽然;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疾:快)(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的确)

(4)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运用互文修辞手法)(5)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连接;引:延长;空谷: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转:通“啭”婉转发声;绝:消失)

三、赏美景,悟情感

1、学生分段诵读,边读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概况三峡山水的特点,领略三峡四季之美,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师生共同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学生分小组质疑,教师搜集整理,并展示有代表性的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四、赏奇文,品雅言,学生畅所欲言,你认为作者对三峡四季之景中,哪个季节的描绘最精彩,为什么?(教师引导:可以从描写,修辞,色彩,观察视角,准确精炼的语言等方面入手)

五、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课外拓展延伸、多角度了解三峡

1、如果你是导游,请你结合本课作者描写的三峡景物特点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

2、三峡之美丽风光,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写作题材,请同学们收集关于三峡的诗词,并诵读。

我们常常说到历史典故,关于三峡的典故也不少,请同学们收集关于三峡的典故(白帝城托孤、神女峰)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第四篇:获奖优质课教案

三年级 思想与品德 《谁勇敢》

2001年济南市思想与品德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执教人:张燕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为了完成有益的事,不怕困难和危险,是勇敢的行为;只为表现自己,不顾后果去做无益的事,是逞强。

2、能举例说出勇敢和逞强的区别。

3、知道一些真正勇敢人的故事。情感:

1. 敬佩真正勇敢的人,愿意向勇敢的人学习。

2. 不喜欢逞强的行为,不愿意逞强。行为:

1. 做有益的事,不怕困难和危险,表现出勇敢精神。

2. 不逞强,见到逞强的行为能加以劝阻。

二、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向真正勇敢的人学习,不逞强。

三、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勇敢与逞强。

四、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敬佩英雄人物,愿意学习他们的勇敢精神,可你们知道什么是勇敢吗?(请同学们说一说)

2、小结归纳同学们的几种想法

3、演示课件(课文导入部分“想一想”)并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同学的表现你认为谁勇敢?

板书:谁勇敢

4、导入小结:同学们都认为敢从高高的跳台上跳水的那位女同学是勇敢的,像她这样有教练的照看既不会发生危险,又有利于锻炼自己。而在禁游区游泳的那位男同学不顾提示,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的做法不是勇敢行为。

(二)结合课文,启发明理。

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勇敢呢?咱们先不急着回答,等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就明白了。请大家先看大屏幕:(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计算机课件)

1、演示课件(课文第一幅图场景再现):这天下午,陈松、张勇和一年级的小同学刘小刚在村头的大树下玩儿。大树上有个马蜂窝,里面住着许多马蜂,这时,陈松提出要捅马蜂窝玩的想法。

2、提问:在该不该捅马蜂窝玩这件事上陈松和张勇各自的意见是什么?

3、演示课件(对第一幅图的加工处理):突出再现并进行放大、缩小处理陈松和张勇的形象、语言进行对比。

4、小结:在捅马蜂窝玩这件事上,陈松和张勇产生了分歧。陈松坚持要捅马蜂窝,表面看来,陈松显得胆大些。

5、过渡语:陈松把马蜂窝捅下来了。捅下来之后他们又表现得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看在关键时刻他俩谁棒?

6、提问:陈松捅马蜂窝时是怎么想的?他现在这样说明了什么?

7、小结:陈松自认为自己胆大,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显示自己,这是逞强而不是勇敢。

8、提问:张勇在马蜂乱飞时是怎样做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9、小结:像张勇这样为了保护他人不怕困难和危险就是勇敢行为。

板书:不怕困难 不怕危险。

10、讨论:开始是陈松说张勇不敢捅马蜂窝是胆小鬼,张勇是不是胆小鬼?为什么?马蜂把张勇的脸蜇起了好几个大包疼得他直掉眼泪还能说他勇敢吗?

11、小结:正因为张勇知道马蜂蜇人很疼,所以他极力劝阻陈松别捅马蜂窝。在出现危险时张勇挺身而出,保护他人,以至自己身上脸上被马蜂蜇了好几个大包,疼得他直掉眼泪。他掉眼泪,并不是因为被马蜂吓的,而使因为马蜂蜇人实在太疼了。不由自主的掉下了眼泪并没有哭起来,而是强忍着疼痛,我们说张勇真是个勇敢的好孩子。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过渡语:英雄人物受人敬仰,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小英雄戴碧荣的故事。

2、提问:你最敬佩戴碧荣什么 ?(为了保护他人,不怕牺牲的精神)

3、提问:你还听说过哪些勇敢人的故事,请你讲给大家听。

4、小结:通过张勇、戴碧荣、以及同学们讲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勇敢就是做有益的事不怕困难和危险。

(四)辨析事例,指导行为

1、演示课件(课后练习1“帮一帮”)

2、提问:谁知道平衡木?演示课件4(平衡木的简要介绍穿插奥运会上中国体操小将勇夺平衡木金牌的录像)

3、孙红为什么不敢上平衡木?谁来帮一帮她?

4、小结:从大家帮助孙红的话语中我感觉到大家的勇气是非常足的。孙洪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鼓足勇气克服胆怯心理练好平衡木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5、演示课件(“帮一帮”练习2)罗军、李林放风筝,风筝挂在树上。

6、提问:罗军上树够风筝好不好?这样会怎样?

7、继续演示课件4:再现学生预测的事情发展的结果。

8、学着用今天学的道理分析这件事。(分组讨论)

9、小结:罗军不想事情的后果,盲目上树够风筝,做事无益是蛮干。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明白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蛮干与逞强。希望同学们向真正勇敢的人学习,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逐步培养勇敢精神,做真正勇敢的好少年。

三年级作文《说说写写人物外貌》

2004年济南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执教人:张燕

一、教学目标:

1.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人物的长相和衣着进行外貌描写。

2.引导学生归纳出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

二、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张老师来我们长清实验小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和大家一起上一堂语文课,另一个就是找两位同学。找谁呢?先不说。如果只是问某某在哪里?你们一指,我就知道了,挺没意思的。那怎么办呢?大家不妨考考我,待会儿,我把要找的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你们就告诉我,这位同学长得什么样儿,让我根据你们说的,在你们中间找。也考考大家,能不能说得清楚,既考我,又考大家,多有意思啊。大家可千万别偷偷告诉我,或者冲我使眼色,那就不好玩了。现在开始吧?老师先不回身(板书:王晓琪 张言亮)你们认真观察这两位同学,等一会儿好说给我听。

(二)说外貌

1.先说王晓琪长什么样?学生形容,可多请几位同学,老师找不着,可以请同学连起来说一段话,可以提醒他们先说长相,再说衣着。说张言亮的时候,可以请同学直接多说几句话,好让老师对这位同学有个完整的认识。

2.我之所以想认识这两位同学,是因为听说这两位同学是我们班里最爱读书,知识面最广的孩子,我特别想和这样的人交朋友,照相留念吧。(拍照)等张老师回到了我们商河,一想起这两位新朋友,可以看看照片了,还可以怎样回想他们呢?把刚才同学们对他的描绘记下来,也可以帮我记住他们。那么写的时候要做到写清长相和衣着。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板书:长相 衣着 仔细观察 抓住特点)

3.有没有同学们想记住张老师呢?可以仔细观察张老师的长相和衣着,抓住特点说一说张老师是什么样的?可以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

4.现在有三个人可供大家选择,下面还可以写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还有猪九戒。猪九戒是猪八戒的弟弟,长什么样呢?想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因为没人见过他,没人给你提意见。小组内说,指名说。

(三)写外貌

1.写真人,就要写真话,是什么样写什么样,需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清长相,衣着。

写想象中的人,没有限制,大胆去写。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随机点评,教学生修改,把句子写通顺,把词用恰当。4.继续修改,再点评。

(四)总结板书

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可以让你交到更多好朋友。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年山东省教科室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执教人:张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把握全文基调

1.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导写好“圆”“毁”

2.指导读写“瑶”“剔”,说出文中含有这两个生字的词语。“蓬莱瑶台”“玲珑剔透”,简单说说意思。

3.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恨)

(二)感悟第五自然段段

1.最能表达心情的段落,练读,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感受,指名说自己所做的批注。指导体会“掠”“统统”,练习读出自己的感情。

3.教师小结:一可恨,他们把凡是能够拿走的统统拿走;二可恨,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牲口运;三可恨,拿不动的就破坏毁掉;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销毁他们自己的罪证。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就这样被毁灭。

4.圆明园被毁灭了为什么激起中国人如此的愤恨?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三)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书读薄,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这三段的内容。2.学生认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互相交流,说明自己画这句话的理由。4.指名读这句话,反复多读。

5.写圆明园建筑宏伟的是第二、三段。第二段中有一个词叫“众星拱月”,字面意思?在文中“星”指什么,“月”指什么?这个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这一个词就写出了圆明园的布局,也就是整个园的安排。从众星拱月就可以看出明代的建筑师设计师是多么的高明啊。6.从高处看圆明园,众星拱月,很壮观。当我们从高处下来走进圆明园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更多惊喜。

7.生读第三段。(师对读得不准的字音指导)逐句读,逐句想。

(1)“金碧辉煌”是写宫殿很大,“玲珑剔透”是写亭台楼阁很小。大小相间(2)“买卖街”很热闹,“山乡村野”很静。动静结合

(3)有建筑是仿造的“雷锋夕照”“狮子林”;有建筑是想象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简单介绍出处)。有仿有创(4)“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西合璧

8.圆明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果圆明园还在,你会以怎样的心情去读这两段?齐读。

9.多美的艺术园林啊。同学们,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如果他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北京,那么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多么的自豪,可惜他没了。记住这一天,一八六O年,记住这一天,把书拿起来,一八六O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读

10.这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啊。圆明园中还珍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指导朗读)

11.同学们,如果这些珍宝现在还完好的保存在北京,我想,每个中国人该是感到多么的骄傲啊。但是,这些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宝物被掠夺一空,有的至今还保存在法国英国的博物馆里。记住,一八六O年十月六日,中华民族的国耻啊。记住他,把书拿起来,一八六O年十月六日,记住他,读──

(四)深读第一自然段,指导练笔

1.圆明园的毁灭令人痛心,指名读第一段。

2.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同学们,当时的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了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最后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烧成灰烬。同学们,读到这里,难道你不想对自己对别人说点什么吗?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心情表达一下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写的,再指名读,多鼓励学生,但注意纠正用词不当的地方。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同学们说的话,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2.我建议每个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诵下来,让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背的时候注意这些关联词。先记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依照什么,根据什么,不仅有什么还怎么样,最后写游览的感受。请记住这些关联词,记住层次有助于你背诵。

第五篇: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获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

详细教案

导语:一段春江,一处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而有位诗人正是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唐朝的张若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春江,走进这轮明月。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

《一》课件展示前四节 生齐读

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 春江,月

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板书)月

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

赏析“生”字 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

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下面还有什么月? 似霰月

如霜月

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 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

朦胧)该怎么读? 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找学生读

指导

师范读

<二>展示课件白云五句 生齐读

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思妇

游子

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

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

赏析其中的“卷”和“拂” 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这是个(相思月)

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生示范,指导,师示范

《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 落花

(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

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游子在梦中神游故乡,花落月潭,春光将尽,身在天涯,山高水长,不能乘月归家,情何以堪?

板书(归家月)这段怎么读?

(孤寂)生读,指导,师范读

《四》展示课件江天一色 生齐读

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中,天空的月亮也成了一轮孤月,古代士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所谓“临风落泪,对月伤心”,自从孔夫子有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流水就成了年华流逝的象征,似水流年,光阴和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而望月,则更是古人阐发人生哲理的难得契机。

板书(孤轮月)他想到了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哲思? 自然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易逝

月的圆满和人的孤独

可以说这是一句深沉的天问,有着旷世的孤寂,陈子昂曾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是哭了,可他哭了吗? 他没有继续哀伤,而是写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人生代代永恒相延续,还会孤独吗?(待人月)

这段该怎么读?(平缓)生读 指导 师范读

《五》展示课件 最后两句

游子带着这样的欣慰,再去看这轮斜月,可它却开始斜斜的沉入海中。最后应该读出它的悠长,绵延来。生齐读 师示范

这种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思念之情,哲思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令人心驰神往。

总结: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体,在诗中成了诗人生命情怀,情感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寂静,“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寂静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忧愁,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空旷静寂。

带着这个理解,我们再来读出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

作业:会背这首诗

下载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吆喝(优质课获奖教案)

    一、导入 课前:课件展示北京的胡同,播放音乐 【师】(聊天口吻):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获奖 参考)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

    优质课获奖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举国上下迎接祖国六十华诞来临之际,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顺利圆满地结束了,在此我谨代表教育局向获奖选手表示热烈地祝贺。此时此刻,我心里首先......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课获奖教案(推荐五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砀山中学徐辉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才女,她半世孤苦,却清高脱俗。她一生坎坷,却坚韧执着。她以“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才华,书写......

    三峡教案

    2011年秋学期初一语文教案 课题:《三 峡》 审定:施云康编写:蒋书霞11月17日 教学目标 ①能在自读的基础上正确朗读,翻译课文。 ②能说出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③学习......

    《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a、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b、学习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季节描写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c、学习衬托、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峡教案

    《三峡》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

    三峡教案

    材料:红糖,大枣 做法: 1)锅内放清水加入洗净的大枣一起煮开,继续煮8分钟 2)放入姜盖盖煮3分钟 3)调入红糖饮用 番茄酸辣汤 材料: 中等大小西红柿三个, 土豆一个, 火腿, 木耳适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