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文稿
篇一:音乐课教学设计(定稿)1 音乐课教学设计
《卖 报 歌》
(一)教学设计理念
《卖报歌》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歌曲,创作于1933年底,描绘了一个为了生计四处奔跑叫卖的小报童形象。如何让现在的儿童感受、理解、体验、表现当年的小报童,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本课设计旨在抓住“小毛头”这个音乐形象,让学生走进“小毛头”的生活,融歌唱、教学于音乐活动和生活化的情景中。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体验、表现不同情境下的音乐形象。在演唱实践活动中运用想象,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使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的形象。
2.能学会唱《卖报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感受与体验活泼、自信、凄苦的小报童形象,积极参与歌曲的情景表演活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
(三)教学分析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形
象。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2、创编表演。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教学卡片、报纸、打击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已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是谁作曲的?(聂耳)
(3)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引出课题《卖报歌》)
(4)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个音乐小故事:
在1933年的一个冬天,有一位10岁左右卖报的小姑娘叫“小毛头”。她穿着单薄的衣裳在大街上叫卖,当时天下着大雨,小姑娘不小心滑了一跤,手上的报纸掉在地上弄脏了,小姑娘难过地哭了起来。这时候聂耳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把小姑娘扶了起来,并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他觉得卖报童的生活很悲惨,就以这个“小毛头”为原型,写成《卖报歌》。让小姑娘边卖边唱,从此以后小姑娘的报纸非常好卖,小姑娘感到很开心。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五、新授歌曲:
1、聆听范唱
课件播放动画范唱后回答:
(1)这首歌曲有多少段?(两段)
(2)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2、朗读歌词
教师范读第一段歌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整首歌曲的歌词,重点解决前八后十六分节奏。
3、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歌词。
a、随琴轻声唱词,指出感觉唱得吃力的乐句,教师帮助解决。b、情感处理:(小组讨论)
师:怎样演唱才能生动的表现出来呢?
生:自由谈感受,情绪——高兴的;速度——稍快的;力度——较强(教师按学生的方法示范一次)
师:就按自己的感受生动的表现出来吧!
生:自由表现。
师:还可以从那些方面表现呢?快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吧。
生:因为音乐欢快,很愉快,还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会更生动。
(2)、学唱第二段歌词:
情感处理:(小组讨论)
此环节采用对比方法,让学生根据这段歌词所表现的内容的感受,选择不同于第一段的音色、力度、速度进行生动的表现。第二段:表现小报童生活的悲惨,情绪——痛苦的、悲惨的,速度——稍慢,力度——较弱。(这个环节要学生提出想法后实践演唱,大家评价选择最适合表现歌曲情感的的方法。体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感受,体现了新课程中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课堂体现了民主的气氛。)
(3)、完整演唱两段歌词,表达歌曲的情感,生动的再现歌曲所表现的情景。师:再开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从那些方面表现呢?生:还可以用表情,动作表现。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说的方法生动的表现歌曲,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六、情景创编
师:今天老师想让你们更真实的来体会一下当小报童的感觉!
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
2、学生表演,教师总结
七、拓展欣赏,开拓视野
1、观看当年的“小毛头”杨碧君的照片。
2、欣赏《卖报歌》歌表演等。
八、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卖报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共同走进了解放前旧社会同龄的孩子——小报童的生活中去,目睹了他的悲惨生活,同时也被他对待这种生活的乐观、自信的态度所触动。对比我们今天的幸福、优越的生活环境,你们应该怎样去做呢?(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遇到困难不放弃。)好,回家后把这首《卖报歌》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有机会老师将带大家继续学习《卖报歌》的第三段和欣赏更多更好的聂耳叔叔的作品,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离开教室吧!下课!篇二:初中音乐教案说课稿全套 第13 册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1997天地人》交响曲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 欧洲风情
第四单元 行进中的歌
第五单元金色乐章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第六单元银屏乐声 第 14 难忘岁月(合唱)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感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
采茶舞曲 1 龙船调
十送红军
欢乐歌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五单元轻歌曼舞
第六单元春之声 第15 让世界充满爱 满爱
第二单元雪域高原
正月十五那一天(女童独唱)
阿姐鼓(女声独唱)改为黄孩子
第三单元 梨园金曲)
智斗(三人对唱)
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京剧花脸唱腔)
音诗音画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交响曲)
览会(交响曲)第五单元
八骏马(器乐曲:福建南音)松梅傲雪
咏梅(旦角唱腔)
梅花三弄(古琴)2 第16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
我们共同的世界
瀑布与溪流(管弦乐《九寨沟音画》选曲)
日出(《大峡谷组曲》选曲)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瑰丽的电声(筝曲)渔舟唱晚(电子合成器演奏)第四单元歌剧世界
猎人合唱(歌剧《自由射手》选曲)花女》选曲)卡门序曲 第五单元化蝶 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第六单元 婆娑舞姿
第17 第一单元祖国情
我爱你,中国(女高音独唱)
啊!中国的土地(杨洪年领唱,女声合唱)
交响曲《我的祖国》)
第二单元西北放歌
黄河水手歌(民间唱法,男声独唱)
(合唱)
(钢琴独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混声合唱,好)
(民间唱法,男声独唱)
第三单元 曲苑寻珍
(器乐)
答李淑一(弹词唱段,女独/合唱)3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18 第一单元 华夏古乐
第二单元 多情的黑土地
第三单元 缤纷舞曲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友谊之歌 友谊地久天长
祝你平安 手拉手
戏曲撷英 梨园英秀
月光 经典交响 章
《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的第一单元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初步 感受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的音乐特点,能从对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门。澳门的人文和环境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从政治上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很多,但不会远离情感和审美(虽然我喜欢用教育实用做解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4 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强生命力的保证。
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说重难点的解决 :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怎样让学生唱好<<七子之歌>>,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三、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fa与mi的半音关系。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如:听音连线、射击打靶等练习为突破口,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四、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等教学工具。
五、说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ppt,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2)学唱新歌 ; 3)共
同探究。针对学生的聆听于七子之歌的演唱,共同讨论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 3]歌曲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七、教学反馈: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七子之歌》更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但是学生对于音乐乐理知识了解不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只有从其他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并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分析法
板书设计:《东方之珠》:
1、作者简介:罗大佑; 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 藜; 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 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分段欣赏,逐渐分析乐曲,理解作品表达的风格和内在含义的掌握。
三、巩固提高: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5 篇三:初中音乐教案说课稿全套_免费
第13册曲目表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澳门
东方之珠
《1997天地人》交响曲
鼓浪屿之波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
青春舞曲
咯什的春天
乌夏克木卡姆斯坦间奏曲
褐色的鹅
新疆之春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桑塔·露琪亚 伏尔加船夫曲
伦敦德里小调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
当兵的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第五单元金色乐章
夜曲
二泉映月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如歌的行板
第六单元银屏乐声
雪绒花
冰山上的雪莲
我心永恒
悍牛与牧童
第14册曲目表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
游击队歌
四渡赤水出奇兵
保卫黄河(合唱) 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
咿唷嘞啦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寻找朋友
非洲民间乐曲片段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
采茶舞曲
龙船调
十送红军
欢乐歌
茉莉花
摇篮曲
鳟鱼(第四乐章)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第五单元轻歌曼舞
难忘今宵
雷鸣电闪波尔卡
蓝色的探戈
第六单元春之声 渴望春天
春天来了
春晓 第15册曲目表
第一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让世界充满爱
祭献之舞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第二单元雪域高原
走进西藏(女声独唱)
阿玛勒俄(女声独唱)
正月十五那一天(女童独唱)
阿姐鼓(女声独唱)改为黄孩子
第三单元梨园金曲
唱脸谱(童声齐唱)
智斗(三人对唱)
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京剧花脸唱腔)
都有一颗洪亮的心(京剧与乐队)
浑身是胆雄赳赳(唢呐与乐队)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美丽的村庄(童声合唱)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交响曲)嘎达梅林(交响曲)
图画展览会(交响曲)
我的祖家是歌乡(合唱)
五指山歌(童声合唱)
雨打芭蕉(器乐曲:广东音乐)
八骏马(器乐曲:福建南音)
第六单元松梅傲雪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演唱)
卜算子 咏梅(旦角唱腔)
梅花三弄(古琴)
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 第16册曲目表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
我们共同的世界
瀑布与溪流(管弦乐《九寨沟音画》选曲)
日出(《大峡谷组曲》选曲)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
阿西里西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瑶族舞曲 五月蝉虫唱得好
瑶族舞曲
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
渔舟唱晚(筝曲)渔舟唱晚(电子合成器演奏)夜莺 第四单元歌剧世界
猎人合唱(歌剧《自由射手》选曲)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
饮酒歌(歌剧《茶花女》选曲)
卡门序曲
第五单元化蝶 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军民团结一家亲(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
场景音乐(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
西班牙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
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第17册曲目表
第一单元祖国情
爱我中华(唱)
我爱你,中国(女高音独唱)
啊!中国的土地(杨洪年领唱,女声合唱)
沃尔塔瓦河(选自 交响曲《我的祖国》)
第二单元西北放歌
黄河水手歌(民间唱法,男声独唱)
蓝花花(合唱)
蓝花花(钢琴独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混声合唱,好)
上去高山望平川(民间唱法,男声独唱)
第三单元曲苑寻珍
前门情思大碗茶(器乐)
碟恋花 答李淑一(弹词唱段,女独/合唱)
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唱)
第四单元经典交响
念故乡(唱)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一、四乐章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第二乐章
第五单元月光
在银色的月光下(轻音乐)
春江花月夜(童声齐唱)
月光(钢琴)
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
月夜(二胡与乐队)第18册曲目表
第一单元华夏古乐
苏武牧羊
流水 阳关三叠
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
放风筝
乌苏里船歌 二人转牌子曲 迎春谣
松花江上
第三单元缤纷舞曲
森林之声 蓝色多瑙河
波莱罗
第四单元戏曲撷英
梨园英秀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双枪震撼华蓥山 满工对唱
第五单元友谊之歌
友谊地久天长
祝你平安
手拉手
《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的第一单元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初步 感受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的音乐特点,能从对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门。澳门的人文和环境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从政治上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很多,但不会远离情感和审美(虽然我喜欢用教育实用做解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强生命力的保证。
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说重难点的解决 :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怎样让学生唱好<<七子之歌>>,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三、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fa与mi的半音关系。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如:听音连线、射击打靶等练习为突破口,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四、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等教学工具。
五、说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ppt,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2)学唱新歌 ; 3)共
同探究。针对学生的聆听于七子之歌的演唱,共同讨论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 3]歌曲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七、教学反馈: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七子之歌》更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但是学生对于音乐乐理知识了解不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只有从其他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并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分析法
板书设计:《东方之珠》:
1、作者简介:罗大佑; 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 藜; 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 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分段欣赏,逐渐分析乐曲,理解作品表达的风格和内在含义的掌握。
三、巩固提高: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第二篇:《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推荐]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音乐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史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欣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材分析:
一、导言:包括了一句格言和一篇短小的散文。阐述了以下三个观点:
1、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
2、音乐智能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3、高质量的人生生活离不开音乐。
二、《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合作完成。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三、《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这部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是他“最真诚的一部交响曲”,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基本思想是: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即使是死神来临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在最富悲剧性的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音乐有哪些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学会运用音乐要素鉴赏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以聆听为主,先直观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再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音乐的内容;最后运用对比、分析、讨论从音乐要素角度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课由“音乐与人生”这个话题开始。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雅士都以音乐作为他们陶冶情操的首选,可见音乐对丰富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视听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用音乐装点生活,也应该学会正确深入地鉴赏音乐。
在进入欣赏环节之前,同学们先谈谈你们对音乐与人生的认识,以前是如何欣赏音乐的。师生交流讨论
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鉴赏两部作品:《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希望今天的鉴赏能对同学们今后的音乐鉴赏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板书:音乐与人生 《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第一环节:
布置聆听任务:我们首先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听后回答这两部作品总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
多媒体播放《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各一遍。播放完毕找同学回答两部作品总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教师简介作品: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合作完成。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是他“最真诚的一部交响曲”,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基本思想是: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即使是在死神面前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在最富悲剧性的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因此,刚才同学们通过一遍的聆听判断两首乐曲的基本情绪都是正确的:《草原放牧》是欢快明朗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沮丧忧伤的。第二环节
布置聆听任务:刚才我们只听了一遍就抓住了音乐的基本情绪,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联系老师刚才的简介,课本上的创作背景介绍以及你们相关的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交流音乐使你们产生了对哪些情景、情绪、感受、思绪,任何的内容,只要是音乐使你产生的。
多媒体播放《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各一遍。播放完毕就联想与想象的内容展开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参与交流适当点评。第三环节
布置聆听任务:同学们,这一遍聆听的同时认真看乐谱,注意观察音乐的旋律发展、力度、速度标记、节奏、音色、和声等方面。
教师引导思考: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我们聆听两部作品时产生的联想与想象内容,会发现内容大致是一致的,并且我们会发现这也基本上是作曲家要我们听众所产生的感觉与体验。那么,音乐是如何做到沟通人心灵这一点的呢?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规律就是从音乐构成的要素来进行深入理解分析。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而不是只停留在音响表面的欣赏了。那么什么是音乐要素呢?
板书:音乐的基本要素: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乐的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音色、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1、首先,从“旋律”与“音程”方面看: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草原放牧》主题,如下
找学生连接五线谱音符符头,得出旋律线,如下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如下
找学生连接五线谱音符符头,得出旋律线,如下
学生对比讨论:观察两段音乐旋律线走向有何不同?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老师归纳概括:
在音乐作品中旋律具有表情性,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旋律上行,通常表现激昂向上的情绪;而下行则暗示着松弛和低沉。平行则体现了节奏的作用。“音乐里面最先存在的,最能够用各种神奇的魔力把握着人们的情感的,最美的东西,就是旋律”。因此,旋律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旋律中的同度进行、二度级进和三度小跳被称为窄音程。一般,窄音程给人以平稳、安静、柔和、流畅的感觉;而四、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被称作“宽音程”,常用于表现宽阔、激昂的情绪,具有活力、开朗、有力、激动等感觉。
2、从“节奏”与“速度”方面看: 对比分析:
播放课前运用Cooledit软件将《草原放牧》减速和将《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速度加快的音乐进行对比。看音乐的速度改变是否能改变音乐表现的情绪?
说出《草原放牧》主题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的节奏和速度特点。老师归纳概括:在很多情况下,紧凑的节奏表现活泼、欢快或激动、紧张等情绪,快速给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呼吸急促之感;而松散的节奏则表现悲伤的、沮丧的、沉闷的、沉思的或婉转的、抒情的情绪,慢速给人慵懒的、忧郁的、沉重压抑的感觉,中速则给人精神舒畅、气息宽广、意蕴宁静之感。教师总结:综合旋律、音程、节奏、速度等方面来看,《草原放牧》主题旋律线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曲折多跳跃变化;音程多四、五度跳跃,甚至八度跳跃;速度是小快板,每分钟108拍,结合着紧凑的节奏。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乐曲表现的是欢快、活泼、激昂、宽阔、开朗的情绪。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线则总体呈下行,并且无大的跳跃;音程多二度、三度下行;速度是柔板,属慢速,每分钟56拍,结合着松散节奏。正是这些因素就决定了乐曲表现的是低落、沮丧、消沉的情绪。
最后,关于《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哪里体现了即使是在死神面前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这一说法,同学们是否可以从音乐要素中找到答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一直的下行的级进的旋律、慢速松散节奏中偶尔会有“X X.X XX ”的节奏和不断向上推进的音调,将情绪推向高潮:
大屏幕展示 1=D
在整体渐弱的力度中有一个f的强,也有两个ff的很强,大屏幕展示 1=D 渐慢
ff
f
这充分表现了乐曲的感人精神:在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的同时,仍然有抗议的激情,仍然有对命运的不屈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仍然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这便是一部蕴涵着深刻人生体验,具有一定历史认识作用的作品。由于它是柴科夫斯基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去,最真诚地创作出的,是他最后一部也是最钟爱的一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因此可以从这部作品去贴近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的心灵,深刻对他的认识,进而作出对他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而对我们也有所启迪:我们虽然不可能避免困难甚至是苦难,但不要放弃的是斗争的激情,不能熄灭的是希望的火焰。第四环节
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大屏幕的乐谱,打着节拍齐唱两部作品的主题。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音响感觉体验基本情绪,到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到分析音乐要素深入理解音乐,是否能够总结一下我们以后该如何鉴赏一部作品呢?好了,这个就作为课后的思考作业。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在小学课程中得到了重视,希望通过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小学的音乐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音乐教学课堂的设计,没有充分把握学生和音乐教学的特点,充分地对音乐教学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设计进行相应探讨,明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目标,从而全面完善教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基础教学课程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前小学音乐课程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进行教学,从而创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理念
1.1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因素: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进行小学音乐内容教学的依据,通过音乐教学,能够将音乐教材中的审美观念转换为学生的思想。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因素主要包含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以及立意美。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优秀曲目都是来源于生活,其中包含了很多美好的寓意,能够向学生传到音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真善美。而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内心,进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美好的种子。
1.2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原则:小学的音乐教学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体验性原则,音乐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说理式的教育,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体验和鉴赏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教学过程;其次是情感性原则,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客观上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曲目中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让学生逐渐产生情感花火,打开学生的情感之窗。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
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能够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新课程理念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意因素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比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对生活更加积极、乐观、向上。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自身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更体现在学习兴趣、爱好和激情上。同时也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正确地个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自然价值观,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程目标的重要意义,就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价值和性质来说,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以美育人和以情感人的教育方式,在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净化以及顿悟的作用,而不单单是音乐知识技能的养成。
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音乐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因素共同组成,比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等。同时按照音乐教学目标和理念进行的一种教学程序和活动。教学课堂的设计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仔细的分析,在课堂中形成的一种秩序,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3.1起始阶段: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要充分做好课程导入,如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导入新课程等,这是一堂课程的开始阶段。课程导入有多种方式,情境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等。课堂起始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后面的教学产生影响。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个合理的课程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音乐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3.2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和主要阶段,整个课程都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展开。这个阶段是音乐教学内容显现和实现当堂课程教学目标的阶段,所以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活跃课堂氛围,组织和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通过这个阶段的教学,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教学的意义,并且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能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使音乐知识得到深化,内心得到情感的冲击。
3.3结束阶段:结束阶段通常是当堂音乐教学课堂的总结阶段,是对整个课堂的的巩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为“点睛之笔”,通过结束阶段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整个音乐课堂的氛围和寓意,使音乐情感在学生的心中得到升华,最大限度地保证音乐教学课堂的完整性。在结束阶段,音乐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有助于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不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体验性,应该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阐述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共同总结,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涉及到的内内容进行相关探讨,都会取得较为不错的效果。
4结语
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相关教师充分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合理地对音乐课堂进行设计,尽可能设计一个优秀的、高水平的教学课堂,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作者:杜祝霞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白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木鑫.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5)
[2]祁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探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7)
[3]陈海娟.小学音乐课教学“微行动”的案例分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5)
[4]孙晓华.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J].音乐天地,2008,(2)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音乐课标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我们要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解决当前音乐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做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新课标的理念和陶行知的教育生活论呢?本人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认为面对新课程,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聆听、表演、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聆听、表演(歌曲)、创造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聆听”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在欣赏二胡齐奏《小青蛙》 时,我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猜谜语、听故事的心理,通过猜青蛙的谜语和讲述根据整首乐曲编成的情节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聆听的兴趣。(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如在欣赏人音教材第二册歌曲《劳动歌》时,我一上课便出示小矮人的头饰问:他们是谁?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进课堂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他们是白雪公主的好朋友,”有的说:“他们每天都去劳动是勤劳的小矮人”……,看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便巧妙的转入聆听环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矮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演唱歌曲的快乐情景吧,”就这样孩子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
2、用为乐曲起名字、编故事的方法,抒发独特感受与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为乐曲起名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展开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
二、“表演”(歌曲)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咯咯哒》的教学,重点解决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问学生:“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是怎样叫的,请学生模仿老师,咯咯咯咯 哒,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歌曲《小奶牛》中的节奏教学,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为歌曲创编动作。如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尺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第五篇:《中国通俗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教材: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一课时 教学器材:多媒体
教学媒体设计:通过音频、视频及图片实现立体教学。学生分析:
生于90年代的学生都热衷于通俗歌曲,但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了解还是比较浅显,欣赏层次也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感情基础上。在本次课中通过音响、影像的视听及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及不同时期的要素特点。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国通俗音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聆听、了解中国通俗音乐。
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通俗音乐的特征,认识理解通俗音乐发展历程”,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七单元(动感地带)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通俗音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通俗音乐的风格特点,而且能对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及历程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音乐探索、关心音乐发展的新世纪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们对通俗歌曲的兴趣让其认真聆听《春天里》、《九九艳阳天》、《乡恋》等歌曲,充分感受、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了解中国通俗音乐不同年代的音乐特点,并总结归纳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4、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国通俗音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聆听、理解中国通俗音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聆听中国通俗音乐不同年代的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各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描写意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老师提问:同学们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呀?在你们心目中那些音乐是通俗音乐?
2、学生讨论,并举例自己心中的通俗音乐。
3、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不进行评价,只进行罗列。
4、老师进一步提问:什么是通俗音乐?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下一环节。
三、新课教学
1、(幻灯片)概念:泛指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大众化、便于流传的音乐,亦称流行音乐(流行歌曲)、轻音乐。
2、介绍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1)、新中国成立前
(2)、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3)、改革开放以后至今: 兴起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末期)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3、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春天里》 提问:歌曲有什么音乐特点?
为什么这首歌曲不能在流行于属于你们的年代? 探讨:20—30年代的通俗音乐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歌曲《春天里》是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影片主要反映了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青年的苦闷、觉醒后走向抗敌道路的过程。
小结:师生探讨,归纳小结。(2)、播放《九九艳阳天》 提问:歌曲有什么音乐特点?
探讨:在那个年代为什么这首歌曲不能得以流行的原因?
(幻灯片)《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八一电影厂摄制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并播放视频片段。影片名描写的是新四军战士李进和农村姑娘儿妹子的爱情故事,朴实的姑娘在送别心爱的人参军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定地爱情。
小结:师生探讨,归纳小结。(3)、播放《乡恋》
提问:这是哪个年代流行的歌曲?
(4)教师演唱歌曲《黄土高坡》,请同学们说出歌名?(5)个别学生演唱90年代以后的歌曲。(6)基本特征:
通过鉴赏不同时代的作品后,请同学们概括说说通俗音乐有哪些基本特征?
1、音乐优美抒情,格调轻松活泼;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大多短小易记,大众容易接受及演唱,充满生活气息,便于流传。
2、民族风格浓郁。
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音乐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