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驴教学设计(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01: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放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放驴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四中学 张铮

教材分析:

民歌是民族乐器的基础,许多民族乐曲都来源于民歌,“河北吹歌”就是用乐器吹奏出的、沿用民歌曲调进行乐器化变奏加工而成的“歌”。本单元所选《小放驴》是河北吹歌的典型曲目,为重点欣赏曲目。《小放驴》形象生动,在创作手法上,去掉的大跳和级进形成对比,好像一个放驴的人和调皮倔强的毛驴较量。同时可感受中国传统乐器管子高亢明亮的音色,进而学习了解其形制。该曲不仅能够带给我们逗趣式的对答,还带给我们极富生活气息的轻快与诙谐,易于通过欣赏体验,了解“句句双”、“学舌”等民族器乐创作知识,感受中国鼓吹乐的独特魅力。而另外一首要欣赏的是江南丝竹乐《欢乐歌》则具有小型乐队演奏、音乐情趣轻松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并且地方色彩浓郁,能够突出体现地方特色主奏乐器音色,易于欣赏、易于学习,实为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乐器的佳作。

教学环境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与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把听觉和无法述说的感觉艺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演绎,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悉《小放驴》曲调,能够听辨管子、唢呐的音色;欣赏江南世竹名曲《欢乐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清丽悠扬动听的风格。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昕辨乐曲中使用的乐器的音色;对河北吹歌、江南丝竹有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通过两首乐曲了解河北吹歌、江南丝竹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两首乐曲不同风格的把握。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发现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要求:请人家先合上书本,需要时我会请大家打开。

二、学习《小放驴》

l、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农村,农民一般会用什么运送货物呢?学生:······老师:那如果是在贫穷的地区,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买卡车、拖拉机,或者是在偏僻的崎岖路段,路很窄,车无法过去的情况下呢?农民会用什么运送货物呢?学生:······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啊!在农村地区啊,农民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那同学们,你们对驴、马的叫声熟悉吗?学生:·······老师:可能大家现在生活在人都市罩,对这些动物的叫声并不是十分熟悉。那老师就让人家来听一听他们的叫声。在我们中国河北地区,有一首吹歌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为主而创作的,人家有没有兴趣听听呢?学生:······人家在听的过程中肯定会觉得非常好笑,但你们不要光顾着笑,听听它在模仿什么声音,主要又使用了哪些乐器在演奏呢?

2、初听:乐曲模仿什么动物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3、乐器简介:介绍管并展示图片。

4、重复听一下乐曲的开头的几句,感受乐曲的绝妙之处。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叫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叫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山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5、了解《小放驴》的演奏形式。同学们,请大家做一道单选题。《小放驴》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请从下面三个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学生:······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

6、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河北吹歌属于我国传统器乐乐种之——鼓吹乐。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关于河北吹歌,请大家记住: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

三、学习《欢乐歌》

l、导入:

播放江南水乡风光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刚才画面上的地方好多同学可能都去过、看过,你们知道是哪里的风光吗?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多媒体展示北方图片,对比北方图片。师:提到江南,人家会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她呢? 生:·····师:很好!那提到江南地区的音乐呢?大家会想到什么形容词呢?(可提示:北方的音乐如果是粗狂、豪放的,那么南方的呢?)生:······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这样赞美过江南的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不光有如此秀美的风景还回荡着如绵绵江南雨般的丝竹音乐。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江南丝竹乐《欢乐歌》,请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初听《欢乐歌》)

2、介绍乐器,师:听的真仔细!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开熟悉一下其中的乐器。(多媒体山示乐器)这些乐器小、轻、细、雅,具有委婉、明快、圆润、优美的特征。在江苏南部,浙江以及上海一带给这些乐器的合奏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江南丝竹。江南丝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人云:“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由此叫知,江南丝竹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式的“轻音乐、室内乐”。

3、师:在刚才演奏的丝竹乐队中你们知道哪些乐器属于“丝”哪些乐器属于“竹”吗?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是这样的:“丝”一般指二胡、琵琶、扬琴等为代表的乐器,“竹”是指以笛了、箫、笙等为代表的乐器,之所以这样分类,是按照发生部位的材质来划分的。还有一些如鼓、板鼓、碰铃等乐器为它伴奏。

4、复听乐曲速度变化的段。师:有没有听出乐曲的情绪变化,师:它分为两段,第一部分为慢板和中板,旋律舒缓柔和,第二部分为快板,情绪热烈欢快。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首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聆听了不同的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这些优秀的作品是我国的瑰宝。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自己再搜集一些类似的乐曲,有机会的话展示给你们的其他同学和朋友。我们还学习了两种民族民间音乐体裁:河北吹歌,江南丝竹。请同学们记住它们所使用的乐器以及对应的乐曲曲目。

第二篇:小放驴音乐教案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周静

审核:王帅 课题:《小放驴》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女声合唱《看秧歌》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导学重难点】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学法提示】通过体会歌曲情绪,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

这两首曲子一首是歌曲,一首是器乐曲,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是表现的都是地方民间音乐,极具地方特色。所以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曲子的地方风格特色,从旋律歌词以及所使用的代表性乐器上入手,体会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聆听《看秧歌》

1、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师生讨论: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4、分段欣赏:

边听边想: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分析: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5、再听,完整感受,小声哼唱。

四、聆听《小放驴》

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

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4、复听,学生跟着想象

五、小结下课。

教后记: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有限度,以及对其他地域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各种存在的差异,在对地方音乐特点的认识上也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尽可能的让他们知道在音乐上反映出的地方差异和特点。

教学感悟:

第三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刘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语。

2.对比两头驴,体会主人公心情。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引入:

孩子们,看看这是谁?(PPT1出示图片)

他是?对了,他就是我们今天课文的主人公——包公。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智慧侦探,他用聪明的头脑破了不少离奇的案件。你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对他有什么了解呢?向你的伙伴们介绍一下吧!

(生汇报包公资料和相关案件)(PPT2出示图片)

看来包公可审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那么今天他要审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的课题。(PPT3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2.课题质疑:

读到这样的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解决简单问题,相机板书: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预设问题:

1、为什么审驴?

2、驴子不会说话,他怎么来审驴呢?

3、审驴的结果是什么呢?

4、驴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真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来提问。老师听了孩子们刚才那么多的问题,真是非常期待今天的故事,看得出来孩子们更加好奇,现在我们就赶紧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探案旅程,去文章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大声自读课文,读完以后静下心来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ppt4问题)

孩子们在读课文前,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些生字宝宝,(PPT5出示生字)还记得他们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些字怎么读?(举手回答,点击注音。)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再来看看这些形近字(PPT6出示生字)一起来给这些生字组词(学生组词,点击出示)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学生领读)

这些字,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要多加注意,现在把它们放回课文当中,大家快来读一读课文吧。(齐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随文识字: 1.理清课文线索,随文识字:

孩子们读课文的时候非常认真,对于刚才的问题你们一定都有自己看法的了。(ppt7)

(1)谁来说一说包公为什么审驴? 你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那请你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孩子认真听,听听字音是否读准了,看看包公审驴的原因是不是在第二自然段?(抽生读,正音,带读,全班读)

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三个比较难读的词语。(PPT8出示“辔头”“鞍子”“懊恼”,强调“恼”是鼻音)那么谁知道“辔头”“鞍子”是什么意思?(抽生答,师略讲)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当中,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准字音。(全班读)

从第二段中我们知道包公为什么审驴了,原来是因为刘五丢了驴要告驴。

这就是整个案件的?(引导生答:起因,相机板书:起因)(2)我们知道了案件因何而起,现在,老师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审驴的结果是什么!

(抽生答:找到的好驴,抓住了小偷,相机板书:结果)那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审驴的结果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生齐读,正音)

原来包公审驴的结果是?

(3)案件的起因和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最精彩的自然是包公审驴的经过了!

那么哪些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包公审驴的经过呢?

那请你默读课文的3-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包公是怎样一步一步审驴的?

谁来说一说,包公先怎么做了? 第二步呢?打了驴40大板 最后呢?把驴放了

(4)、通过自己默读课文理出了包公审驴的步骤,我们现在就回到课文中看一看,包公是否是这样一步一步审驴的?首先,请你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抽生读第三段,随文正音)

包公不给驴吃喝是在干什么? 第二步包公怎么做了? 紧接着,包公把驴给?

是在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包公打驴和放驴的经过? 那我请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6-11自然段。男生读6、7自然段,女生读8、9自然段,全班孩子一起读10、11自然段,明白了吗?(生读,随文正音)

(5)审驴过程中衙役和人们肯定也有他们的反应,请两个孩子来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衙役和人们在听审时做何反应。(抽两生读4、5,随文正音)

自己再读读4、5自然段,看看衙役和人们有什么反应。2.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孩子们真能干,读书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就理清了包公审驴的步骤。现在请孩子们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上三个小标题,然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待会儿说给大家听。(同桌练说,多让几个学生汇报,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师可以从旁引导)(ppt9)

说得真不错,知道利用老师的板书,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情节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是会学习的孩子。

(三)、对比两头驴,讲解案件起因: 1.对比两头驴的样子:

故事内容我们已经明白了,看来整次事件都是围绕着“驴”展开的,那么刘五告的到底是一头什么样的驴呢,赶快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ppt10前两句)

这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那么刘五丢的那头驴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它的模样勾画出来。(生勾画,师巡视)

请你来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抽生读)你真能干,和老师找的句子一样。那这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生答:毛色发亮,突出“毛色发亮”读句)

对了,一看就知道是一头好驴,刘五喜爱它吗?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PPT10第一段话,整段出示,引导生答:珍宝—刘五觉得它很珍贵;唯一—刘五很穷,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生活来源;漂亮辔头—打扮漂亮;悉心照料—把驴当朋友)

人们又是怎样评价这头驴的?

这样漂亮的一头驴,它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刘五能不爱它吗?你们能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刘五对驴的喜爱吗?(抽读,评价,齐读)

2.体会情感:

刘五如此喜爱的一头漂亮的驴竟然变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PPT10出示第二段话,要让学生齐读)

两头驴的模样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刘五完全不能接受。他有什么反应,请你去课文中找一找,用直线勾画描写刘五反应的句子。

谁来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抽生读)和老师找的完全一样。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五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生根据词语谈感受,教师适时引导理解什么叫做“惊慌失措”?)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2—3名学生谈体会,再读出体会)

他读得真好,请你们像他一样,突出语段中的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刘五此时着急、懊恼极了的心情。(抽读,齐读)

你从这两段描写中读懂了什么?(ppt11标题)(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ppt11内容)

此时的刘五完全没有了办法,只好把那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告上公堂了。接下来可就是包公的审案时间了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朝,来到包公身边,看看包公如何审驴?(ppt12标题)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包公是怎样审驴的有关句子,试着读一读,做批注: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ppt12)

4.交流找到的句子

5.分享自己的读书读书感受并指导朗读(ppt12)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ppt12第二句)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这说明他思维敏捷,才智过人。

怎么读出这种奇招破奇案的沉着与潇洒呢?谁来试试?你现在就是包大人。

谁再来一次,把包公的胸有成竹,把包公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要心定气闲,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包公,像包公那样不紧不慢地读。(ppt13)

是啊,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啊,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就连那一个个强有力的感叹号,几个呢?都凸显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光辉品质。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使劲打!”

你读懂了什么呢?没有读懂的同学再多读几遍,(ppt13红色字)—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男女比赛,读出包公的底气十足来。

(ppt14)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他不怕驴跑丢了吗?那看来他是真的知道驴会跑去哪里了,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ppt14红色)

6.全班齐读

7.包公审驴的办法实在妙,妙在何处?(ppt15)

8.案子破了,他们可能对包公说些什么?一起来夸夸包公吧。

包公,你真是()!

(三)思维延伸

(ppt16)本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呢?结果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ppt16绿色)

(四)回顾总结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总结一下吧。(ppt17)

(五)课外作业

(ppt18)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有配套ppt)

第四篇: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一、教的目标

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知识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二、学的目标

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三、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二)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柳宗元(773--819),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欣赏美丽的山水来排遣自己郁闷烦恼的心情,感悟人生哲理,为我们留下了丰

1富的精神遗产。这时的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和韩愈合称为“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韦应物并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驴》。

(三)走进文本

1、熟悉课文,结合注释和字典掌握下列字音:

好(hào)载(zài)黔(qián)窥(kuī)慭(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狎(xiá)踉(liáng)倚(yǐ)(hǎn)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

3、读完课文后,请大家分组讨论文章翻译。教师指定每小组的翻译范围。

4、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归纳:(1)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

(2)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

5、教师归纳学生 翻译中出现的疑问并释疑

6、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说出文言文翻译,教师予以指正。(略)

7、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找出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动作的词语?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8、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

明确: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9、为何虎最后敢吃了驴?(虎后来为什么能吃掉驴?)

明确:虎通过多次观察,渐渐了解了驴的“本领”仅是“鸣”、“踢”,虽然驴外观看上去是“庞然大物”,但“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10、怎样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明确: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虚有其表、外强中干、迟钝麻木、不辨形势。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勇猛机警、谨慎小心、善于观察、狡猾果断的形象。

(四)总结寓意

1.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明确: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五).拓展探究

1.将原文结尾内容及译文材料发给学生阅读。

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哎!外形庞大好似很有德性,声音洪亮好似很有本领,如果不露出它的可怜的技能,即使虎很勇猛,却疑虑畏惧,最终不敢进取;像今天这样,可悲啊!.2、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

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的文体就叫寓言。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等。

3、从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语?写出三个跟动物有关的成语。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5、改写故事结局,让驴子战胜老虎:《黔驴新编》(字数200字,想象要合理)①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②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明确:想象合理皆可。

五.课堂小结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从驴子和老虎身上还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从老虎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②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③要克服畏惧心理;④遇到困难,不应逃避;⑤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⑥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应该多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⑧不虚荣买弄;⑨正确估计对手;⑩坚持,不放弃。

(2)从驴子身上,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①不了解情况,不能轻举妄动;②没有本事,不能逞强;③不能让敌人了解掌握自己的底细;④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而且要谦虚;⑤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六.课堂检测

练习册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黔之驴(寓言)

柳宗元

驴(外强中干、不辨形势)虎(勇猛机警、善察果断)

形 态:庞然大物 ———以为神畏驴(害怕)

声 音: 鸣———甚 恐↓过程:恐→疑→探→喜→计→吃 动 作: 踢

结局:被吃掉

——— 喜(技止此耳)(黔驴技穷)食驴 5

第五篇:《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柳宗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实词;背诵全文。

2、认真阅读课文,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里欧节寓言的深刻含意,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的方法。

3、能够借助书下注释阅读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故事。

4、理解和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含意,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西方最著名的寓言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是寓言故事“三戒”中的一篇。“三戒”是三个应引为借鉴的故事。黔,今贵州的简称,当时指今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黔之驴”指黔一带的驴子。

2、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又称 “ 柳柳州 ”。

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3、学习生字: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kuī)

慭慭然(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阚(hǎn).......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技止此耳(“止”通“只”。).

2、一词多义:

(1)、然:庞然大物(表示事物的状态,译为“„„的样子”);然往来视之(表转折..连词,译为“然而”、“但是”)。

(2)、之:视之(代词,驴);蹄之(代词,老虎);计之(代词,这情况)。...(3)、以:载以入(连词,相当于“而”);以为神(介词,把)。..

3、此类活用:

(1)、益狎(狎,形容词,意为“态度亲切而不庄重。”此处用做动词,意为“戏弄”。).(2)、蹄之(蹄,名词用做动词,意为“用蹄子踢”。).(3)、船载以入(船,名词做状语,用船。).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段:交代驴的来历,写虎对驴敬畏而又急于摸底的心情。“蔽”“窥”稍这几个动词用得恰到好处。

第二段:写老虎对驴的甚恐——怀疑——试探——进攻,把虎写得栩栩如生,烘托出驴貌似强大却外强中干的形象,使寓意深刻。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整个过程的叙写,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全文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扣人心弦。作者用拟人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老虎,两相对比,增强了寓言的意蕴,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二、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

“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

2、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驴不胜怒,蹄之。

三、细读分析:

1、整体阅读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词)。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2、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

——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3、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又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明确: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制敌于死命,虎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4、老虎感言:

对于驴子我一开始有些害怕,但是放弃我又不甘心,放弃也不是我的性格。所以就用各种方法试探它,最后还真让我试探出来,原来是个没用的家伙,让我饱餐了一顿。

5、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

明确:体态、声音、动作,(“庞然大物”。“鸣”和“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6、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7、驴子感言:

我觉得我很冤枉,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被送到这个鬼地方,没有我的同伴,只有一片大森林。看来没有车,也没有磨要拉,我在这儿无所事事,最后还莫名其妙地被一只老虎吃掉,可谁都知道我并不擅长“相扑”啊!

8、积累成语: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9、探讨故事的寓意。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1)、从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角度得到启示: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2)、从驴子的形象,明确是讽刺了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10、找出带有动物的成语

沉鱼落雁

打草惊蛇

对牛弹琴

非牛非马

飞鸟惊蛇

狗尾续貂

管中窥豹

害群之马

鹤立鸡群

狐假虎威

鸡鸣狗盗

惊弓之鸟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狼狈为奸

如鱼得水

守株待兔

指鹿为马

四、教师小结: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黔之驴,从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好本领,如果光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话,那我们也就只会像那头驴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学好本领,遇到事情多动脑筋,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老师祝愿大家能够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21、黔之驴

驴:“鸣”“啼”“技止此耳”(庞然大物)虎:恐→疑→探→喜→计→吃(机智勇敢)————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下载小放驴教学设计(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放驴教学设计(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v加入收藏 v上传资料 v网站地图 v设为首页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 课件站 教案站 资料站 试卷站 作文站 幼教站 公文......

    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教学设计。 2、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

    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德育点: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能力点: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单位: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 教师:高燕 科目:语文 年级:五年级 时间:二00八年十月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 高燕 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一、认识包公,导入新课 几百年来,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

    《黔之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 积累重点字词2、 体会描写老虎的动作和心理3、 明白本寓言的寓意一 名师引领同学们,一些成语不少来源于寓言故事,成语“黔驴技穷”就是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

    《放小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放小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8......

    放小鸟 教学设计

    15、放小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放小鸟》是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第15课。这是一篇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文章,讲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