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在成长教学设计
篇一:六年级科学下册 1.我在成长教案 苏教版
我在成长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科学知识
1、了解人的一生的大致过程。
2、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4、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6、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4、珍爱生命。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4课 1.我在成长。本课对于人体生长的认识是从三个阶段进行的:从出生到现在、现在、今后。主要教学活动有:通过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了解从出生到十一二岁这个阶段人体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了解人体的第二生长发育突增期;预测自己长
大后的身高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可以大致了解人长大后的生长发育状况。
2.悄悄发生的变化。青春期是人生一道靓丽的风景,青春期教育是近年来教育专家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能够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对每个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课安排了以下活动:
(1)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以“说悄悄话”的形式交流自己身体近期的变化;
(2)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应该出现哪些变化,对这些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变化建立全面、正确的认识;
(3)通过讨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为学生们顺利度过这个时期提供必要的帮助。3.人生之旅。本课通过认识人的生命周期,唤起学生对弱势人群的关爱。
主要教学活动有:
(1)利用古希腊神话故事“斯芬克司之谜”进行猜谜活动,了解人的一生大致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
(2)通过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人的生命周期,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意识;
(3)调查身边老年人和婴儿的生活,写一份调查报告,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能力,在情感
上获得丰富的体验。
⒋ 踏上健康之路。本课是在前面几课的基础上,通过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统计全班同学(男、女)的身高,绘制统计图,是本课的主要活动。它是评价生长发育的依据,有了对自己生长发育情况的正确认识以后,引入健康生活方式的话题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各种成长证据。
·能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生长过程中的现象作出解释。
·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珍爱生命。1.我在成长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能掌握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发生的变化。
层次2:可以收集并掌握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但不能利用证据做出解释。
层次3:可以收集并掌握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并可以利用证据做出解释。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根据成长的证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层次2:可以根据成长的证据绘制身、体重曲线图,但不能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层次3:可以根据成长的证据绘制身、体重曲线图,并可以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2)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身高体重仪。(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2)没有身高体重仪的学校,学生要带木板和尺子,也可用其他东西替代。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四、教学步骤 篇二:我在成长教案
我在成长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教学效果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4.出示思考题:(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我在成长》教案
主题:研究讨论课地点:5404时间:2011.2.21(周一)
一、新课引入
镜子里的我好像变了个模样,仔细瞧瞧:不知不觉中,感到了成熟的来临,品尝着成长的喜悦。带着喜忧参半的心情和了解自身的渴望,更想知道长大的秘密。
让我们踏着成长的脚步,走进青春之旅!
二、播放一段视频,让同学们了解青春期男女的性别差异以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看完视频请同学们讨论自己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男女生青春期的变化:
1、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既可以预测、又不可预测的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
2、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在很早一起,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以后这一名称一直被使用。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
3、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从青春期男性所负担的各种义务、责任,从他们所要应付的各种问题来看,青春期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青春期是过渡时期,少年要逐渐担负一部分由成人担负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断把一些由成人来办理的事项交给他们去办理,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这些负担是他们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负担,日后不可能成熟。青春期是一个发展的时期,这决定了他们要应付由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的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心理压力相对增大过速。青春期是变化的时期,这决定了他们必须在抛弃各种孩子气、幼
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青春期是个反抗的时期,这决定了在应付自己的反抗倾向的同时,还要极力维持和保护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
在青春初期,十多岁的青少年开始主动与家庭外的人建立关系。如果他们不能获得建立友谊所需要的社交能力,他们便会日渐孤立。如果缺乏这种能力,他们也是可以教会的。对于男孩子来说,通常他们的友谊是在同性伙伴之间存在的。这阶段,男孩子的朋友比女孩子的要多;而且,与其说他们相信自己,不如说他们更多地是怀疑自己结交朋友的能力。男孩子倾向于较关心竞争性的奋斗,关心自己在别的男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而女孩子,则即使在与最要好的朋友交往中,也常担心嫉妒的情感。对于男女青少年来说,同辈群里的人起到了试验者、榜样和镜子的作用。
青春期是一个易冲动时期,所以老师,家长,社会要正确引导青少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不要走歪路,甚至是犯罪的道路。
播放青少年犯罪警示录视频,教育青少年对待问题要冷静,切莫冲动,以免后悔。
三、请同学们将上完这一节课的感触写下来,了解一下他们对青春期的新认识,老师可以对几位同学的认识讲评一下。
第二篇:《我在集体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中的第三个主题
教材分析: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从当好班级值日生,做好小小保洁员入手,培养学生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逐步形成集体观念。
学情分析 :
升入二年级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认真做值日,但个别孩子由于多种原因,还不会打扫教室,打扫方法掌握不是很全,也没有养成一下课就擦黑板的习惯,有很多时候下一节课的老师来上课了黑板还没擦,对班级保洁容易忽视。他们喜欢过集体生活,但缺乏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急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认识,进一步培养爱集体、爱班级的情感。
教学目标 :
1.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做值日是为集体服务,是每个同学应尽的职责。
2.让学生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激发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之情。
3.通过为教室保洁,让教室变得整洁,让学生在为班集体服务的同时,学习分工与合作的方法,感受分工的好处,提高实践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4.体会整洁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好品质,鼓励他们做好班级的小主人。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我爱清洁教室
1.播放一段录像《小邋遢大王》
2.对于我们的学习环境——教室,你希望它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同一间教室,画面一:干净整齐;画面二:干净杂乱;画面三:又脏又乱。
3.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并引出课题:
既然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那怎样能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来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1).边看边想:录像中的小男孩为什么刚开始大家都不喜欢他,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后来大家又愿意和他交朋友了呢? 看完后,学生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选择画面,并说说理由。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整洁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喜爱整洁的愿望。
活动二:议一议,做一做,我会让教室更清洁
1.观察并思考,我们班教室哪里最干净?哪里还可以更加清
洁?是谁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呢?你想对他说什么?
2.平日里,早晨、课间、放学后值日生都要做些什么?你是怎样做的?
3.我们班哪个同学做值日最认真,做得最好? 4.表演完让大家评价,并给优秀值日生发小红花。
5.小结:教室是我们大家的,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干净、舒适的读书环境,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争当优秀值日生。
6.在平时做值日时,有没有出现过这些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小组交流,夸夸我们班里或组里的优秀值日生,评出优秀值日生。请优秀值日生即兴模拟表演自己是怎样认真做值日的。小组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来讨论:“
(1).老师或组长安排的活是我最讨厌做的, 怎么办?(2).别人都不回来打扫教室,我自己一个人还要不要扫?(3).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别的同学还在做,怎么办?
(4).擦黑板不是由我负责,可要上课了我却发现黑板还没擦,我要不要去擦?” 交流汇报:
本环节通过交流、演示,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值日能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小结:做值日是为集体服务,我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值日是我们每
个同学应尽的责任。每个同学在值日中要服从安排,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7.“班级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址)组值日做得好。设置一个“红旗榜”,比比哪组值日做得好,就给他们插面小红旗。从今天开始到期末,看看哪个小组得的红旗最多。
各组组长把自己组事先设计好的小组标志牌贴到“红旗榜”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保持教室清洁很重要
1.对于我们班的保洁情况,你还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2.现在我们的教室非常的整洁干净,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你有怎么想说的?能让教室保持像现在这整洁吗?怎么保持呢?
3.引导学生开展人人为班级保洁做贡献的活动,让每个同学管好自己座位周围的清洁,值日生负责讲台和教室后面空地的清洁,全班同学轮流当保洁员,监督大家保持教室清洁。
4.整理总结出一份“班级保洁公约”并贴在墙上,期末评出“优秀保洁员”。
小组讨论交流 并把自己的“金点子”写在卡片上。
进行“小小保洁员” 的情境表演“地面有纸,怎么办?削笔后,铅笔屑怎么处理?打扫完清洁区和教室后,打扫卫生的工具怎样摆放?桌子、椅子不整齐应该怎么办?吃零食或课间餐后,桌面和地面脏了怎么处理?”
小组合作制定班级保洁公约。
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保持教室的清洁,列出学生经常遇到的几
种情况,让学生充分去研讨,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好值日更重要的是保洁。全课总结:
在值日劳动中,虽然我们自己受了一点累,却换来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每天的劳动,不仅为大家,也为自己,为集体带来了好处。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今后人人都是“优秀值日生”、“优秀保洁员”,为保持教室的清洁做贡献。要下课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
(学生纷纷动起来,摆齐桌椅,检查地面是否有垃圾、垃圾桶的垃圾是否满、打扫工具是否放整齐,值日生擦黑板„„
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清洁的内心需求,做好班级的小主人。)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1.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新课程要求教师彻底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孩子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甚至是参与者。其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材,而是努力地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结合实际,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但又不能放任自由,还要适时地点拨、引导,就像是一出戏的串联词。在本堂课中,我就是在努力的充当一个很好的导演角色,尽可能地让主角们——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现。
2.引活动于教学中,突出课程“活动性”的特点。新课程有三个特点: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因此,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充
分考虑到“活动性”这一特点。整节课我安排了三个活动内容,其中“活动一 看一看,说一说,我爱清洁教室”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整洁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喜爱整洁的愿望。“活动二:议一议,做一做,我会让教室更清洁”,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值日能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保持教室清洁很重要”,让学生认识到做好值日更重要的是保洁,而教室的保洁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而是要靠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都来为保持清洁教室做贡献。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也融入其中,做到自然而然,不露痕迹。
3.在与孩子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开展教学。孩子是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教学与孩子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孩子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所截取的画面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多数都是用学生的真实场景拍摄,让学生不再抽象地认为这只是一些图片,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同样的情景在他们身上也发生过。例如:教室的图片、“问题”的情境都是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样会让孩子引起共鸣,也许在他们的头脑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画面:“呀!这样好脏啊!”“我以前也常常这样,这样不太好。”有了这样的感同身受,接下来的“小小保洁员”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才绽放出绚烂的火花。
第三篇:风雨中我在成长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容应对挫折。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逆境,能从容应对,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2、能力: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容应对挫折,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3、知识: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了解挫折的二重性,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
[难点]:挫折是把双刃剑
[教学方法]:活动、辩论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明确目标]
播放素材:2009年奥运会杜丽获奖视频
导入:杜丽在经历失败、成功中成长起来。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又是不平坦的。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九课第一项目: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二、[自主探究 研讨释疑]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 小组交流——心灵倾诉:
谈一谈:从班级生活、家庭困难、人际关系、学习焦虑、偶发事件等方面谈谈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烦恼和忧愁?你最难忘的一次打击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
2、小组归纳:什么是挫折?
师:挫折——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受到某种无法克服的阻碍或干扰而致使目标无法实现。课件展示说明
3、小组讨论:是否只有我们普通人才会遭受大的挫折?生活中有没有不受挫折的人?全班交流:举例说明伟人也会遭受挫折。
图片展示:(1)毛泽东、贝多芬的挫折;(2)造成挫折的因素
师总结:伟人和名人会经历挫折,普通人也会经历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太多,人不可能避开这些因素。
4、小试牛刀:学生回答:造成材料中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人生难免有挫折
5、知识点归纳(投影)
(二)挫折是把双刃剑
1、图片展示:第一组:桑兰、邓亚萍、张海迪的材料;第二组为某种原因轻生的材料。结合上述图片辩论:挫折是坏事还是好事?
正方:挫折是坏事
反方:挫折是好事
辩论过程(先小组准备,再分正反方,最后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请班长作为主持人)主要论据如下:
正方:挫折是坏事。
因为:(1)挫折带给人的是痛苦和烦恼;
(2)没有人希望受到挫折;
(3)挫折是对人的惩罚。
反方:挫折是好事。
因为:(1)挫折磨练人的意志,使人更坚强;
(2)挫折激发人的斗志,创造辉煌业绩;
(3)挫折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达成共识:挫折既是坏事又是好事。
点拨:挫折既是坏事又是好事。但这里隐含着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不畏挫折的精神和战胜挫折的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挫折才能从坏事变为好事,对于弱者来说,挫折只能是灾难。
表格归纳
三、[知识运用情感升华](10分)
实战演练:
1、,人生难免有挫折,你准备如何面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快乐成长?具体方法:独立反思,全班交流
师点拨:面对挫折,要积极进取,挫而不折;要用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系统小结,学生谈收获](2分)
学生自主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2、今后,我会这样做:。
五、[结束语](1分)
人生,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在实际生活中,人总有顺利和挫折、成功和失败,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以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去拥抱每天初生的朝阳。风雨总会过去,阳光总要普照大地,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最后让我们在《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中笑傲挫折!(多媒体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创设情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强者成功
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把双刃剑
弱者失败
六、小结
本节课主要以材料为主,引导学生认识挫折的产生和造成的影响,同时利用一个小辩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从而起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最后的“实战演练”教育学生要以一个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做挫而不折的强者。但是,在环节衔接上不够自然,使得课堂显得不流畅。
第四篇:《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成果参评作品
《我们在成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丹凤县西街小学
李 婷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活动计划。
2.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知道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物或数据可以证明我们在成长。【教学重点】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教学难点】制定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计划。【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探究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搜集资料及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课件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等能够证明自己成长的证据。【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本班学生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在成长。(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质疑: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设计理念:
突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后面的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新课程倡导下的合作学习得以体现。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并进一步质疑: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引导学生课堂上展示课外搜集到的一件能证明自己成长证据,教师适时板书。(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能力)
二、制定搜集成长证据的计划
1、根据学生刚才课前搜集资料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除了我们刚才展示的一件证据,我们还还可以搜集哪些物品或数据作为自己的成长证据?而这些物品你准备去哪里搜集?怎样搜集?带着问题小组讨论,为接下来制定活动计划打下基础。
2、教师谈话,引出制定活动计划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本次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促使活动计划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3、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并全班交流制定计划,教师及时做好评价与指导。
三、本节课小结
1、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总体回顾。
2、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感受及时做好记录,引入课外习题1,制作一张今天的成长记录卡。(由于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记录卡的方法,在这里教师不必要强调)
四、课外拓展
1、制作一张今天的成长记录卡,并与以前制作的成长记录卡制作一
套自己的成长简历,下节课做好展示。
2、课外根据制定的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计划完成活动,督促活动有目的的落实,教师应温馨提示:注重实物与数据的真实性。
五、板书设计:
我们在成长
成长变化:身高、体重、体力……
搜集证据:儿时的衣服、健康检查记录表、照片等
活动计划:活动题目、搜集人姓名及搜集时间、搜集证据、搜集地点、搜集方法,归纳分析等。
第五篇: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旅程,第二课我们在成长。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人的一生成长和变化的大致过程。进一步熟悉利用模型进行解释的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设疑——寻找证据——表达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合理交流与评价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人在一生成长和变化的大致过程。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学生不同时期的照片、能证明自己长大的依据。
2、教师准备: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折线统计图,人体比例的图表。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直观演示、讲授、引导。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分析:
同学们喜欢欣赏照片吗?今天老师让你们欣赏一组照片。在欣赏之前我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我解决:
1、猜猜他是谁?
2、猜出每张照片上的年龄? 教师依次
出示某同学的幼儿、儿童、少年时期的照片。
师:为什么有的猜不出来呢?(生:照片与本人不一样、变化了等)师: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我们自己。板书课题:《我们在生长 》
二、寻找生长和发育的证据:
1、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自己在成长和变化?(生:衣服变小了、身体长高了、力气大了、跑得快了等有关的外观的变化,最后教师要引导到知识、技能、思维方面的变化。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学的内容)
过渡:同学们说出了我们生长变化的一些现象,变化最大的要算什么呢?(身高、体重、力气等)
2、模型与解释
师:我们的成长过程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提出问题)①学生小组讨论。②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指导:要想知道自己生长变化的精确情况,科学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来比较。你们认为我们该如何测量呢?(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③师小结:要想知道自己生长变化的精确情况,必须要从小就定期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情况,必须要把这些数据收集好。由于以前我们没有定期测量所以现在没有数据来进行分析。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位学生的身高与年龄的折线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研究人的成长中年龄与身高的关系好吗? ④展示图后学生观察。
整理观察结果:这张折线统计图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0—2岁的生长明显快于其他年龄段。同时介绍0—12岁的身高公式,2—12岁的身高=年龄×5+75(厘米)比较相符。这里的模型只是解释说明我们人的身高和年龄的情况,我们的成长还有许多变化例如:学习50页人体的比例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测每一幅图的头与身体的比例,还有其他方面也要对比观察。)⑤学习小资料的知识
师:人的一生大致经过几个阶段呢?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认识后,教师再指出: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3—6岁)、童年(6—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8岁)、成年(28岁以上)。(板书)
⑥评价这种模型解释好不好。
师:我们刚才利用折线统计图和人体比例图给我们解释说明了人的成长中的某些变化,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呢?(学生评价。)
要想研究人的成长变化我们必须要在平时多积累数据,有了数据才能作分析比较。(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定期给自己测量身高和体重,并注意收集这些数据作以后研究用。在研究的
过程中要选择好表达和解释的方式。)
三、动手活动
1、画一画:《将来的我》根据自己的猜想,画出将来自己的模样,建议学生画面部就可以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例如:初中的我、成年的我、当上爷爷或奶奶的我、很老的我
2、讨论;当我们成为老人时,是否还在成长与变化呢?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让学生学会总结和评价)
五、布置课后任务
教科书50页的通知内容。
六、板书设计: 我们在成长
我们成长过程中:身高、体重、声音、力气等都在变化。2—12岁的身高=年龄×5+75(厘米)
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3—6岁)、童年(6—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8岁)、成年(28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