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过程: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拓展阅历,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全般交流:“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教学后记: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教学后记: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教学过程: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联系背诵。
3、积累名言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教学后记: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 :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 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教学课时: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理解本单元词语,并学会运用。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三、四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课时目标: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测试
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课时:2课时
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第五单元试卷讲解
目标: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课时:2课时
过程:逐题进行讲解,并对有疑问的知识反复强调。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算除法》
一、设计理念
本着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1.问题情境的设计。我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新年到了,处处洋溢着喜气,人们张灯结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探索新知的设计。我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思想,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主根据情况信息,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并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
4、体现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算除法》,课本第59-62页窗口1,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四、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新年到了。咱们来动手布置教室,把我们的教室装点得漂漂亮亮的。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瞧,我们学校买来了什么?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了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可以同桌交流,稍后指名答)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2)探索口算方法。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交流好后,汇报)(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生2;对,80÷20=4。因为8÷2=4,所以80÷20=4。生3:我同意他们的想法。师:你们呢? 全班齐答:同意。
师:很好,他们的口算方法真不错。谁能说说他们各根据什么做题的? 生4:生1是想乘法做除法,而生2是想表内除法做除法。师:讲的非常棒!(由此揭题,板题,并板书:口算除法)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口算除法。那么,大家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把你喜欢的口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4)检验正误。(课件出现结果)
师问:学校买来的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齐答:4个。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口答。那如果是6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40个?那分别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请你在数学本上试试。(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检查正误,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又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学例2。(出示课件)(1)情境中引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学校分气球的任务。大家表现非常好!瞧,学校又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请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该例题的教学较上例题放得更开了,旨在培养学生用迁移类推的能力。)(3)汇报。
生1:120÷30 =4,我想4个30是120,也就是30×4=120,所以120÷30=4。生2: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12÷3=4,所以120÷30=4。生3:我同意第一个同学的想法。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想法。生5: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是对的。师:你是怎样认为的?
生5:因为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是想乘法做除法来计算的,第二个同学的方法是想表内除法做除法计算的。
师:说的很好。你还真善于总结。让我们一起来检查结果吧,看大家的做法对吗?(课件演示)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 122÷30≈(80)(120)80÷19≈ 120÷28≈(20)(30)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借助已有的口算与估算经验探索除法估算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推上口算的主体地位。)(2)交流,并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生纷纷举手)
生1:83÷20≈4,我是这样想的,我把83估成80,80÷20=4,所以83÷20≈4。生2:80÷19≈4,我认为19接近20,80÷20=4,所以80÷19≈4。
生3:122÷30≈4,因为我把122估成120,120÷30=4,所以122÷30≈4。生4:120÷28≈4,我认为28接近30,而120÷30=4,所以120÷28≈4。师:大家真不错,说的非常好。那么,谁愿意总结估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师:你总结得真好。请你告诉大家,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什么样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 40÷20 = 143÷70 ≈ 360÷40 = 632÷90 ≈
2、赠书活动。
师: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课件出示)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书本78.79页看一下并完成做一做,完成80页练习十三。
七、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因为20×4=80 所以80÷20=4 →想乘法做除法(2)因为8÷2=4 所以80÷20=4 →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120÷30=4(1)因为()所以()→想()
(2)因为()所以()→想()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本单元可用8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 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61页3题折一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57“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画垂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1、58页“做一做”
2、思考: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3页11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教具: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0“做一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64页)2.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哪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3.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4.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具:图形,剪子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66页“做一做”。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2)小组交流汇报。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1、67页4题,在点子图上画三个不同的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量出上底、下底和高。2、67页6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四、课堂小结: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练习十一8、11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难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教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组内分工测量68页10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汇总填表。
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全班汇报交流。出示图形
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69页 12、1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重点: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具:准备剪刀,双面胶、彩笔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一听古代故事:
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抓获,人们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在纸的反面写上: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行官,由他去办理。问:他这样做合理吗?
接着讲:执行官他要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聪明的执行官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了。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问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问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活动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说:四条边 两个面)2.同学们能将它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同学们拿出①号纸条试着做一做。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这样接起来纸条就成了一个环(圈)。是这样接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现在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师投影:两条边 两个面 像这样有两条边 两个面的纸环我们把它叫(双侧曲面)师:说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是呀,这点小把戏,地球人都知道.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停顿,环视学生). 看,我变出来了是这样的.(学生看师做)
(做纸圈)师:这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能做吗?大家看看老师怎么做? 师:好 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现在同学们请拿出2号纸条出来开始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同学做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
师:刚才我说它只有一个面,(那么它是不是一个面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用笔在纸圈中间画一条线,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直画一圈,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又回来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它只有一个面.
师:我们用手指沿着纸圈的边走一圈,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的很会观察发现)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板书显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现在老师拿出一号纸条出来剪,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一)1/2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启发学生想象力)生1:它会变成两个圈。生2:...........师: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样做? 生:剪剪看。
师: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强调怎样剪)注意安全。
师:剪完的同学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生:(因为莫比乌斯带是扭了180度才粘在一起的,所以剪开后好像伸开了一样,是一个连着的大圈)。
汇报(真的是两个圈,并且还套在一起)。
师:学到了这里,你对莫比乌斯带有了怎样的感觉呢?
生:太神奇了
师: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二)1/3剪莫比乌斯带(师剪,学生不用操作)
师:莫比乌斯带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体会。
请拿出3号纸条,把它做成莫比乌斯带。
师:这个莫比乌斯带的面被平均分成三等分,我们可以沿着任意一条直线剪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猜
剪 汇报)生: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师:下面有情一个同学上台剪。师:大家看看现在是怎样的结果呢? 师:(你来说)
生:中间涂色的部分变成了这个小圈,两边沿涂色的部分,剪完后连在一起,变成了这个大圈。
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你们可真会探索、发现。
刚才我们研究了莫比乌斯带的?和1∕3 线剪开后的情况,感受到了莫比乌斯的神奇。现在我们回到开课的那个故事,哪位同学能根据“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帮那个执事官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想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投影)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
现实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却很好地反映出“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四、生活中应用
师:莫比乌斯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大家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他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请欣赏图片(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投影)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投影)师:请看这是中国科技馆的大厅里耸立着一个巨型的三叶纽结.这个三叶纽结就是莫比乌斯带的原理设计的.它每天不停地旋转着美妙的曲线,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享受着数学的神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莫比乌斯带不但很神奇,它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处呢?有些机器上的传动带就做成莫比乌斯带形状的,这样就不会只磨损一个面,使传动带的寿命提高了一倍.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带充满了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八——九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检测与试卷分析 试卷附后 单元小结: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9个生字,会写45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表演,复述故事,根据课文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查阅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4、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机智灵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体会人类的进步要靠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的道理。
4、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热爱弱小的生命。
本组教材以“倾听探索者的脚步声”为主题。人们常说:“脚踏实地”,但是,现在,人类的脚步已经到了太空。只不过,到过太空的人还只是少数。所以,有更多的人要通过阅读文章去了解那神奇的太空生活。也许,今天的学习中就会有一颗科学的幼芽萌发,也许,今天的点滴思考就是一颗科学的巨星蹒跚起程。很多的发明、发现都源于假如。暴雨中蝴蝶到底哪里去了,它的家到底在哪里?作者在想,读者也在想;作者在探索,读者也可以接着去探索。只要没有找到答案,探索着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只要还有疑问,学习者的脚步也不会停下来。探索者有探索者的精神和风采,探索者有探索者的故事和经历。教学思路:
教学时,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借助图片、录象等,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此外,为了丰富学生对科学适应的了解,还要调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积极性,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课时设置:
《向卫星求救》2课时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2课时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课时
《蝴蝶的家》2课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 时
课题:21向卫星求救
组长
主备人课时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掌握12个生字。理解“失踪、范围、小型、剧烈、峡谷、救援”等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过程和方法: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探索的兴趣,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导入课文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2、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教材简析:
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航天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广泛地服务于人类,影响人类社会.本文讲述了第一颗救援卫星首次救人的故事.教材编选这篇课文,意在向小学生展示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思路:
1、本文是一则故事,但由于设计的高科技知识对学生比较陌生,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2、引导学生试着讲好故事,读是讲的基础,只有读好,读通才能绘声绘色的讲故事。
3、把课文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问题,要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二要读出文章表达的顺序。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三要读出感情。
四、能具体生动的讲故事。复备: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7个生字,掌握12个生字。理解“失踪、范围、小型、剧烈、峡谷、救援”等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导入:
1.板书课题:“向卫星求救”。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卫星、的资料。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
1、见预习常规目标完成。
2、课前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1、谁向卫星求救?为什么求救?卫星为什么能救人?
2、看一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表达内容的?
小组交流:
1、对学、互查预习作业。
2、小组以互说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同学必须发言。
合作探究:
1、提出本课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如:失事,一些科技术语等。
2、“卫星”救人的原理是什么?
3、当西姆知道是卫星救了他们,他可能会说些什么?会想什么?
4、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卫星救人的故事呢?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课外拓展:
1、教师补充卫星有关知识:
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卫星按它所围绕和星系可分为地球卫星或其他星球的卫星。按来源分,地球卫星又可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地球卫星。要说作用,天然卫星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不好说它有什么作用。当然,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可以为地球人照明,还可以用来观察时间等,还可以想象出很多美丽的传说。人造卫星的用途很广泛,有的装有照像设备,用对地面进行照像、侦察,调查资源,监测地球气候和污染等;有的装有天文观测设备,用来进行天文观测;有的装有通信转播设备,用来转播广播、电视、数据通讯、电话等通讯讯号;有的装有科学研究设备,可以用来进行科研及空间无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生产。
总之,人造卫星因研制、生产、使用者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
2、写一写咱们国家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训练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型()
监()
峡()
峦()刑()
临()
狭()
恋()
找出不同的地方写一写()
二、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剧烈—()
救援—()
踪迹—()微弱—()
茂密—()
搜寻—()第二课时训练设计:
一、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圈{
将{
重{
二、想一想,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三、把这个卫星救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课题:22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组长
主备人
2课时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掌握12个生字新词。积累“宇航员、娱乐、栽培、蔬菜、装饰、恐惧、遮挡”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生活,体会太空生活的奇妙有趣和艰难。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宇航员的太空生活。过程和方法: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探索的兴趣,借助杨利伟在太空生活的资料,围绕“妙趣横生”来理解课文。
2、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将太空生活和地球生活对比,是学生真正体会到奇妙有趣和艰难。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太空生活,体会太空生活奇妙有趣和艰难,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生活,体会太空生活奇妙有趣和艰难。
2、理解“智能化、失重环境”等词语。
教材简析: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的交待了造成“妙趣横生”的原因。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舱的生活、在太空行走、睡觉、景观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太空生活与地面的不同:奇妙、有趣而又艰难,最后表达了作者和宇航员的共同情感:故乡地球才是最美的。教学思路:
在学生通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条理的基础上的深层次的探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学会搜集、选择、利用资料,引导他们在悟中读,读中悟,并适时进行学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复备: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妙趣横生”一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生活,体会太空生活奇妙有趣和艰难。
2、了解宇航员描绘的地球,体会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3、有条理的向别人介绍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导入:
太空生活是神秘的,让人浮想联翩。而今,人类的“飞天”已不再只是一个梦。那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吧!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见预习常规目标完成。
第二课时:
1、想一想“妙趣横生”的意思
2、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3、宇航员的生活与地球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区别? 小组交流:
1、小组以互查的形式进行展示,组长检查组员的生字词情况,先听写,然后说出词语的意思,把不会的词语总结出来。
2、小组交流、发言、讨论。
3、对学、组学预习问题。
合作探究:
1、小组组长把本组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讨论。
提出本课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如:智能化,无土栽培一些科技术语等。
2、出示有关表格体会太空生活的奇妙有趣和艰难。
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 我们在地球的生活 吃住
行走
睡觉
喜欢做的事
3、为什么宇航员说自己的家乡美?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
课外拓展:
1、课前了解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可以参考杨立伟在太空生活的视频资料)
2、教师补充: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训练设计:
三、比一比,说出不同,再组词。
洒()
疏()
障()
具()酒()
蔬()
章()
惧()隔()
吴()
列()
唯()融()
娱()
例()
维()
四、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妙趣横生: 潇洒: 屏障:
第二课时训练设计:
一、改正错别字
1、很多实例说明,吸烟有害健康。
()
2、太空蔬菜实行无土栽培。
()
3、宇航员梆在床上也可以睡。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从太空看去,喜马拉加山(),甚至分得出哪里是(),哪里是(),哪里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褐色与白色的大旋涡簇拥着()肆意翻腾;巴哈马群岛像绿玉一般闪闪发光。
教学反思:
课题:2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组长: 主备人: 课时:1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3)培养学生识字、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模仿习作。2.过程与方法:感情读文,尝试仿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本课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饱含童真的儿童诗,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诗中处处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写出了儿童的心事与天真,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描写了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后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激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未来。诗歌极富想象力,语言生动,富有情趣。揭示了科技的进步、人类愿望的实现,要靠我们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诗人从儿童的视角,一开始就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奇妙的想象中:第一节总写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生活该是多么有趣。第二至第四节描写了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后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我移植了爷爷的记忆,爷爷移植了我的记忆,多么神奇;我移植了博士叔叔的记忆变得博学多才;我移植了诗人爸爸、教授妈妈的记忆,能吟诗做题,变得出类拔萃;宇航员和潜水员相互移植记忆,都知道了如何上天入地;蝴蝶移植了蜜蜂的记忆,酿出了甜甜的蜜。第五至第六节描写了生活中植物嫁接后创造的奇迹。第七节总结记忆移植能不能实现、何时能实现要依靠我们不懈地探索、努力,激发孩子努力学习、探索未来的决心。
编写本课的意图是,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激起学生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及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特点。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赏、创的教学策略,达到领悟课文,主动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再现诗歌的声音形象。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逐渐提高要求:先是初读,读正确、读流利,获得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再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等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思维发散迁移后,再进行自由朗读,学生就可以读出自己的感悟,并和诗人苍生共鸣。
复备: 导入:
出示一组“移植”植物的照片,理解“移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诗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自学导航:
自读课文,标示出诗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之意。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勾出起过渡作用的诗节。按照“幻想—启迪”的顺序,理解诗歌内容。(哪些诗节描写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诗节描写的是生活给予的启迪?)幻想 启迪
爷爷的记忆移植给我 看到爷爷的爷爷长的什么模样
从生活中的启迪到大胆假设,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
小组交流:
交流形式:组学
交流重点:按照“幻想—启迪”的顺序,理解诗歌内容。
合作探究:
儿童诗优美、规范的语言,使诗的声音节奏更具有音乐性,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再现诗歌的声音形象。小组交流讨论: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呢?去做些什么呢?说一说。
谈谈你读了这首诗歌后,受到了什么启迪?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课外拓展:
1、教参《神秘的记忆移植》
2、图片举例:心脏移植、肾移植、骨髓移植
3、医学移植发展历史图像
板书:
2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不懈地探索、努力 大胆想象→→→→→→→成为现实
达标训练:
布置学生仿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或开展以“假如
”为主的诗歌创作(如“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等)可以是一小节,也可以是整篇。
教学反思:
课题:24.蝴蝶的家 组长: 主备人: 课时:2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展开想象,感受文章的美,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本课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线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第一段主要写想到下大雨“我”为蝴蝶无处躲雨而着急,第二自然段写了蝴蝶的身体没有办法经受狂风2,第三段写任何地方都不能容忍下蝴蝶躲雨,第四段写蝴蝶的家不会在桥下、树叶下,“我”再次为蝴蝶没法躲雨而着急,第五段写一个小女孩告诉“我”蝴蝶一定有一个秘密的家,它不会淋雨的,第六段写了“我”想知道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作者与孩子一样,拥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美好的童心,正是这童心,使他更多地关注弱小的生灵,关心无助的生命。文章最后以苦寻而无结果作结,给人留下了无尽遐想的空间。
教学思路:
以读为主,读、思、议结合。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之情,感受文中之景,感受散文的韵味。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复备: 学习目标:
1、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导入:
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1.完成预习常规目标。
2.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1.下雨时,蝴蝶在哪里?作者做出了几种假设? 2.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小组交流:
第一课时:
互查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1.分小组学习生字、小组展示。
2.对学、组学预习问题。
合作探究:
1.学生提出问题写在小黑板上,进行探讨。提炼课堂生成问题.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3.你觉得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采用板书设计形式.课外拓展: 蝴蝶消失的原因何在?
相信大家都喜爱美丽的蝴蝶吧!然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蝴蝶也愈来愈少。许多原来盛产蝴蝶的地方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它们了,部分种类甚至是完全消失了。今天,蝴蝶的命运非常令人担忧。蝴蝶消失原因何在?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主要的原因
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导致蝴蝶消失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很清楚,蝴蝶一旦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寄主植物,它们就无法生存下去。
近几十年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速度非常迅速,森林被大片大片地砍伐,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一些领导者没有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盲目地指挥,使自然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以广东省为例。五十年代末的一场“全民大炼钢”运动,使本省的许多原来郁郁葱葱的山林在很短时间内就变成了光秃秃的山头。许多蝴蝶也跟随大树一起倒下了。而更为严重的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一些的地方领导不顾本地的实际,盲目跟随“学大寨”,把大片的森林砍掉,在山坡上开垦梯田。
大树被砍倒,一段时间后,它们还能重新发芽生长。但是山坡被改造为梯田,就彻底地改变了生态环境,令这些被砍倒的树木再也不能重新生长。而蝴蝶一旦痛失了家园和它们赖以生存的寄主植物,就会永远在该地区消失。滥用农药的也使蝴蝶数量大大减少
近几十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药的使用也愈来愈普遍。这些农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把许多蝴蝶一同杀死了。1981年,Cheni在南昆山随时都可见到白斑眼蝶。然而1986年南昆毛竹林发生了一场蝗灾,为了保护毛竹,山民们大量地使用农药。以竹叶为生的白斑眼蝶也不能幸免。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
一、给生字注音、组词。避()()、撼()()、喧()()、嚷()()、盈()()、玷()()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躲避——()、确信——()、猛烈——()柔弱——()、急忙——()、喧嚷——()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栽不动一个水点;————,一点水都不能玷污的;————,————,怎么禁得起着猛烈的风雨呢?
二、课文在线。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的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画——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方法。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是:
—————————————————————————————————— 2.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发挥想象,自己试着写一写。
——————————————————————————————————————————————————。
教学反思:
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组长: 主备人
课时:2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教学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本课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向权威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并通过试验取得胜利的故事,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疑问,并以认真科学的态度寻求真理的精神。
2.课文先对挑战者——伽利略和挑战对象——亚里士多德作介绍,讲到伽利略学生时代就是一个善于动脑筋,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探索的人;讲到亚里士多德是大权威,他的话在当时被当作不能更改的真理。然后讲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提出怀疑。最后讲伽利略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3.这篇课文通过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作两个铁球落地试验的背景与经过的记叙,宣传尊重科学、大胆怀疑、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这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教学思路:
一、课前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生平与业绩资料,或有关他们的小故事。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做到把课文读通。
二、课文写的是科学界的论战,时间较久远。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开始上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与业绩的资料。
三、这篇课文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是由事实引发的正确认识,也是人们应有的科学态度。这个思想是伽利略带给我们的。要引导学生以这个思想为线索,以感悟重点词句为手段,以伽利略的怀疑精神为动力,开展探究性阅读。
首先,就课文背景进行论辩。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特别是理解伽利略的行为,就要先了解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狂热崇拜。教师可让学生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第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教师可用课件出示:“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先讨论:“信奉”与“相信”意思有什么不同?(“信奉”是不但相信,而且实行)再讨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到什么程度?你怎样看待这种信奉现象?教师要诱导学生在讨论、论辩中要启发学生援引搜集的资料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论辩的过程中,学生会感悟到:对权威要尊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对这样的权威应当尊重。但是,对权威不应盲目迷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复备: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信奉 胆大妄为 固执 惊讶 宣布
2.结合具体语境认识7个生字“违、妄、执”,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导入:
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 1.完成预习常规目标.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伽利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1.梳理归纳伽利略到底胆大妄为地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在多次读文的基础上,说说:伽利略为什么要作这个实验?结果怎样?
小组交流:
1.见预习常规..2.分小组学习生字、小组展示。3.对学、组学预习问题。
合作探究:
1.“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
2.怎么读才能读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3.伽利略通过这个实验所要追求的真理是什么?这个实验是怎样产生而进行的? 4.伽利略到底胆大妄为地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采用板书设计形式.课外拓展: 1. 本文有一些描写人物动作、心理、语言的词语和句子,都是佳词妙句,要鼓励学生依自己的需要练习读写,积累语言。
2.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找一些类似的资料读一读.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
一、辨字组词、划出不同。
辩()
忘()
磅()
宣()辨()
妄()
傍()
喧()
二、选词填空
实验
试验
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成功了。
2.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分辨
分辩
1.你能()香花和毒草吗?
2.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不想()。事实
实事
1.遇到问题我们要摆(),讲道理。2.我们只有多做(),少说空话,才能把事情做好。年轻
青年
1.()时代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难忘的时期。2.作为一个()人,在公交车上应该主动让座。第二课时: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池水
()的身材()的衣裳
()的年轻人
二、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表示。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1)这“和平之花”是一种新品种的花。()
(2)“和平”如同花一样美好,因而把它称为“和平之花”。()2.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就称他为“辩论家”。
(1)他就是一位辩论家,善于用一定的理由说明自己见解的专家。()(2)他口才很好,像辩论家一样能言善辩。()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扩充具体。例:伽利略做了试验。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1.奶奶爬上了山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课题:阅读链接:不会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组长: 主备人: 课时:1 教材分析:
阅读链接使孩子们找到了一个展现自己课外知识的舞台,使教师们找到了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效联系的桥梁,科学家他们为我们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使学生们对第五单元的学习有了更多的熟悉和快乐的享受。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学会“链接”,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上的文章。另外,在课后将链接内容办成手抄报,在动手中动脑,在抄写中加深理解。手抄报中以课本中的“阅读链接”版块为主要内容,自己收集的资料成为辅助版块,样式由学生自己设计。优秀手抄报在班中上墙展览,拓宽交流面;自己收集的资料订成小本本,以作收藏。
复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的事迹。
过程与方法:以诺贝尔为一个扩散点,一个了解、感悟的范例,通过网络学习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浩瀚的科学史,甚至人类历史,去探求、去走近、去了解一个个伟大的科学家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孩子们更深刻地感悟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导入:
通过课前查资料,你知道世界科学史上有好多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科学家。
自学导航:
1、小组展开一次“我心中的科学家”搜集资料、事迹。
2、自读自悟: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不会被历史遗忘?
小组交流:
形式:组学
交流重点: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不会被历史遗忘?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展示
2、讨论:中国距离诺贝尔奖究竟还有多远?
我的收获:
小组归类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
课外拓展:
1、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Bofors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的遗嘱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
2、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家,究竟有哪些国家的哪位科学家呢?希望我们在课余时间假如家中有电脑的话把它查一查,然后留待下节课我们做以交流。
3、小组合作办一次“不会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手抄报 达标训练:
1、诺贝尔()国家,伟大成就:()。
2、介绍你所了解的科学家的故事。教学反思:
课题:综合学习五 组长: 主备人: 课时:5 教材分析:
综合学习五有“我的采蜜集”、“我的好方法”、“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五部分内容。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性能力及多渠道所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学语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积累运用生活中的词句,学会观察、积累、诵读、想象、运用,做生活有心人。教学思路: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做好拓展、交流和积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复备: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
1、自学“我的采蜜集”,“我的好方法”,积累你在生活中的所得,交流学习的好方法。
2、自学读读背背中《劝学》中的两句,运用多种渠道,理解意思,明白道理。第二课时:搜集“生活小窍门”,小组交流并解决疑难。第三四五课时:预习我的小笔头《我会变》,完成创作单,小组交流并习作,修改展评。
小组交流:
形式:组学
交流重点:口语交际、习作
合作探究:
一、生活中的词句拓展积累与理解背诵。
二、口语交际:
1、小组共同探讨:“生活中的难题”,共同找窍门。
采用小组分工的办法,有介绍、有评委、有记者,各司其职,让每位学生参与进来,交际起来。
2、成果汇报,完善表达。
三、习作
1、构想:填写“创作单”:你变成(),发生的故事(),填写线索图:()→()→()→()→()…
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习作,修改。
4、展评。
我的收获:
小组归类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
课外拓展: 积累生活中的词句以及小窍门
(提示:各小组归类整理,班级可以装订成册)
教学反思: 文 章来源 莲
第五篇:四年级第五单元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古诗;反复吟读;启发想象。
自主学习作业:
1、读一读:背过两首古诗。
2、写一写:写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庐山瀑布》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1、回忆学过的诗。
“同学们,喜欢读诗吗?把你最喜欢的诗读给大家听!”
2、读李白的诗,了解李白的有关信息。
“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古诗还真不少!在这些古诗中,李白的诗有哪些呢?”(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对于他的有关信息,你还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李白的信息。)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感受他的风采,体会他诗歌的豪迈!”(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先让我们走进庐山,去倾听李白的声音!”(课件展示庐山瀑布风景,配诗朗诵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初步感受庐山的神奇与瀑布的壮美。)
二、自读识字,读通古诗。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
(1)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2)去掉音节自读识字。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识字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认读“炉”与“庐”)
(4)试着给生字找朋友。
3、再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
三、总结学法,合作学习。
1、总结学法。
“孩子们,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方法,请大家打开思想的大门,好好回忆一下有哪些方法?”
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顺势大屏幕展示:
(1)反复吟读,感悟诗歌的美。
(2)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诗歌的内容。
(3)看图说话。
(4)结合诗句内容,画一画。(诗配画)
2、合作学习。
“孩子们,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同学之间自由组合,合作学习古诗吧!”(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展示,学习古诗。
本环节是这堂课的精彩之处,也是关键之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汇报展示学习的成果!
展示一:品读领悟
1、指名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感悟庐山的秀美和瀑布的壮观。展示二:看图说诗意(大屏幕展示书中的插图)
1、小组同学展示,看图说话,其他同学补充。
2、配乐读古诗。
展示三:读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1、指名说说读诗的想象。
2、师读古诗,学生闭目想象。展示四:诗配画
五、提出质疑,共同提高。
“孩子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很多,领悟到了庐山秀丽的风光,感受到了瀑布从天而降的豪迈气势,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没弄明白的问题 呀?说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六、美读全诗,感受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
七、拓展延伸
1、读一读李白《秋浦歌》感受诗仙李白想象丰富,气魄雄伟的写诗风格。
2、预习杜甫的绝句。
第二课时《绝句》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读自悟古诗。
二、1、读一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想一想: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说一说: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4、画一画:结合插图,加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交流,理解诗意。
学生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提出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解疑,教师随时指导、讲解。
2、展示图画。
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意。
3、朗读展示,读出适当的语气。
三、再读古诗,感悟春之美。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自由读诗,读出情感。
3、指名读诗,体会情感。
4、配乐配画,入情入境地读。
5、齐读美读。
四、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李白、杜甫的诗篇,召开“李杜”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19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香炉峰生紫烟
瀑布从天而降
雄伟壮丽
绝句
黄、翠、白、青
千 秋 雪
春之美
万 里 船
教学反思:
20、雷雨
教学要求: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自主学习作业:
1、读一读:读熟课文。
2、写一写:写会本课生字。
3、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情景。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 会认4个生字,并写好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预设过程:
一、激趣导入。1.出示谜面:
①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② 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2.学生猜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风声、雷声、雨声),想象下雷雨时的一番情景,想象说话。2.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反馈,正音。
3.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4.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理解“垂下来”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分组赛读雷雨前、中、后各自的景色。
四、写字指导。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重点指导:“垂”。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的生字,知道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分三部分来写的。
2、指名同学分部分读课文,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读完简评。
二、分组学习。
1、每个小组先选择好最喜欢的一部分课文内容,然后按照学习提示进行学习交流。
2、点击课件上的学习提示,出示。(1)默读
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联想
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3、分小组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感悟。
过渡:课文是怎么写雷雨前的情景的呢?哪个小组先来汇报。◇雷雨前
指名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是怎么读懂的?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重点抓四个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1)看图理解“满天”、“黑沉沉”、“压”等词,引导学生体会雷雨来临之前,天空中乌云又多又厚,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2)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个人读——全班读)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数枝乱摆。(1)通过“忽然”、“乱摆”等词,引导学生体会这阵大风来得猛,来得急。(2)能用你的话说说雨前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吗?(3)指导朗读。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通过“垂下来”、“逃走”等词,体会蜘蛛的害怕,急于逃命。(2)理解“垂下来”。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理解“
越来越
”。(2)指导朗读。
小结:雨还没下呢,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了它的来势汹汹。齐读雷雨前的课文,注意读出你的感悟。
◇雷雨中
过渡:一阵电闪雷鸣之后,雨紧跟着就下起来了。哪个小组学习的是雷雨中的课文?指名小组汇报。1.重点抓雨的变化。
雨有什么变化?(下雨—雨大—雨小)你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反馈,随机指导朗读。
2.齐读雨中部分,注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雨的变化。下大雨了——雨更大了——雨逐渐小了
◇雷雨后
过渡:这场雨来得猛,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就雨过天晴了。雨后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呢?哪个小组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句子?知道了什么? 重点抓两个句子。
1.一条彩虹挂在天上。
(1)课文是怎么写彩虹的?欣赏图片。(2)看图,弯弯的彩虹挂在天上,像什么? 2.蜘蛛又坐在网上。
通过“坐”与前面的“逃”相比较,体会雨后蜘蛛的悠闲自在,心情愉快。
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雨后的情景之外,你还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美景? 齐读雨后部分,把雨后的美读出来。
四、拓展延伸。1.想象说话。
雷雨过后,蝉又叫了,叫什么?青蛙也叫了。你们听——蛙鸣
小青蛙也叫得可欢啦。让我们听听他们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出示补充的小诗、自由读、齐读)2.口语交际。雷雨过后,小青蛙又开始忙着捉害虫了。这时,还有很多小动物也都出来了,小青蛙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总结:多神奇的大自然呀,小朋友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还会发现更美丽、更神奇的景象。
板书设计: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天空
压
挂 蝉
不叫
叫 蜘蛛
垂、逃
坐 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时:两课时
自主学习作业:
1、读一读:读熟课文。
2、写一写:写会本课生字。
3、想一想:“书”为什么加引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据我观察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看书,能说说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吗?
请生交流。
读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也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希望大家一直保持爱看书这个好习惯。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和书有关系的课文。板书: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通过读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课文,题目上有引号,回想一下是哪一课?“红领巾”真好,加上引号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呢?加上引号的书又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呢?学完了可问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读书品味 “书”指的是什么。
1、再读课文,说一说“书”指的是什么呢?
2、从那些句段中你知道书指的是岩石呢?请生读。
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3、看课文插图,比较思考:岩石和我们的书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板书 :一层一层 厚厚
句式练习:这不就是最大的书吗?
结合上学期的句式进行联系。
(二)品读感悟 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
这位地质勘探队员看到岩石除了外表厚厚的,一层一层得像一本书外,上面有些什么记录,竟然被称为是最大的书呢?请大家再读读5-10自然段,思考一下。
1、生自由读书。
2、提问交流。
结合课间理解词语: 雨痕 波痕 矿物
指导读出川川和叔叔的疑问,兴奋的不同语气。
树叶贝壳小鱼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吗?已经成为了化石。
3、拓展延伸
小资料
看课后小资料,了解什么是化石。多音字 :壳的读音与组词。
不同的层面省有不同的图画与文字,这些又说明什么?
4、分角色感情朗读
下面我们分角色读一读 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品读体会 这本大书的用处
这本书是地质勘探队员们最喜欢研究的书,你说那些叔叔天天读这样的书,究竟有什么用啊?
交流。强调多音字 藏
三、小结,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岩石是这本书,我们现在能看得懂吗?不光是你们看不懂,老师也不懂得,这是一本用特殊符号纪录的书,只有地质勘探队的书阿姨们再看得明白,你们猜一猜要想像他们那样看懂这样的书,我们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五、推荐作业
寻找自然当中有趣的知识。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
外形:
一层一层 厚厚的
岩石
文字:
雨痕
波痕
矿物
图画:
小鱼
树叶贝壳
作用:
寻找宝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课前你都从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知识呢?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集
2、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收集。
3、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我们认真学习,比比看哪个小朋友学的最棒?
二、再读感悟,激发探究意识,(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A、(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五、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
地壳()
贝壳()
宝藏()
埋藏()
3、填空
说说岩石上的字指的是()、()和()。图画指的是()、()和()。读懂这本书的用处是()。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学问,有很多新鲜的事物,课后大家可以多读一些书,比如说:百科全书、小百科、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等,不少同学还订阅了这些书,多度就会有收获。希望大家称为知识丰富的小书迷。
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
1.会写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了解几种辨认方向的方法。【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自主学习作业:
1、读一读:读三遍课文
2、写一写:写会本课生字。
3、搜一搜:在野外迷路的方法还有哪些?
4、想一想:课文中告诉了我们哪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2分钟)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暑假,有个叫小明的孩子,才七岁,一天,他带着他的好伙伴星星、林林、白雪到野外去玩耍,在一座大森林里迷路了,看着天就快黑了,白雪吓得哭了,星星和林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小明却想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找到了方向,带着他的好朋友高高兴兴走出了森林。想知道小明想的是什么办法吗?这个办法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中。
2、请大家齐读课题——
3、再听老师怎样读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师加手势)一样吗?老师把词读在了一起,(边说边画分隔线)声音有高有低,还读出了节奏。
4、来,像老师这样再读一遍。(果然是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
二、学习生字,初读感知(10分钟)
1、读生字。课文都预习了吗?真是爱学习的孩子。看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请班长来)你发音很准,声音洪亮,真是个能干的小老师。去掉拼音会读吗?(指名读)来,看着生字卡片,我们拍着小手读三遍。(读得真准)
2、记生字。怎么记住这些字呢?跟同桌交流交流。针——(想想它的意思和样子就记住了。)
忠——编顺口溜,我有一颗中国心,我把忠心献祖国(这是一个形声字,知道了字的读音和意思很快就能记住它)盏——(换一换,记字好方法)
稠——编谜语:四周都是禾苗(这也是一个形声字,编个谜语就记住了它)
3、读词语。看,这些生字带着他们的朋友来了,我们来认识一下。*指南针(贴),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出示图片,这些都是——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人的骄傲,带着这种骄傲再读读这个词。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针”字,哪一笔就像一颗针?对,这种竖就叫“悬针竖”,怎么才能把这竖写得像一颗针呢?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在书上找个空位再写两遍。自己能写好针字吗?写一遍。展示。
*忠实 忠实有很多近义词,你知道哪些?忠实就是对人忠诚,很可靠。*向导:向导是做什么的?对,向导为我们指明方向的,是引路人。(两张一凑)读读这个词组。忠实的(向导),忠实的(向导)。还可以说忠实的()。
*一盏,可以说一盏()这是一个量词,专门用于灯。再读“一盏指路灯” *稠密(查字典①密②浓)稠密的意思是 ——,跟稠相反是——
还有一群词语朋友排着长长的队来了,我们来开火车读。(火车开得又快又
稳)
4、读课文。生字、词语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能把课文读正确吗?来,打开课本,自己大声地读读,注意读书的姿势。开始吧!
5、咱们班的小朋友就是会学习,课文读完一遍又读了一遍。我想,很多同学一定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谁来读读第一节。(机会让你抢到了,你来。)其余的小朋友要注意倾听,听一听第一个站起来的小勇士读得怎么样?(太佩服你了,既勇敢,读得又流利,掌声送给他!)
6、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指南针呢?请在文中圈出来。指名回答,板书。(真是火眼金睛,全都找出来了。这些指南针不是人制造的,是谁制造的?所以是——板书:天然)
三、朗读感悟,尝试背诵(15分钟)
1、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该怎样使用呢?课文2-5小节给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你与你的同桌一起学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指南针,反复读读这小节,等会向大家介绍一下。
2、哪一桌先来给大家介绍?(老师给你们开个头:我们为大家介绍太阳这个天然的指南针)
真流利,请坐!太阳中午的时候在——,早晨呢?傍晚呢?会不会改变?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是很可靠的,所以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能很快把这个忠实的向导记在我们的脑子里吗?试试吧,记住了就举起手来。XX已经记住了,XX已经记住了。一大组来背背。
3、有了太阳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可是,晚上迷了路又该怎么办呢?哪位同学接着来为大家作介绍?
说得真好,有了北极星,晚上也不会迷路了。可是,北极星在哪儿呢?(课件)看大屏幕,这就是北极星,29课我们还要去认识它。能快快记下这盏指路灯吗?
4、同学们:要是遇上阴雨天,白天没有太阳,晚上也没有星星,你们还有办法吗?(贴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棵大树,为什么它的枝叶一边稠,一边稀呢?看看大树的枝叶就能辨别方向了,这个办法真好,赶快记下来吧。非常聪明的孩子,下面请两个大组一起来介绍北极星和大树这两种指南针。
5、要是碰上下雪天,沟渠里的积雪也会给我们指方向。哪桌来介绍?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课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请大家都动脑想一想。我给大家画个图。
那山坡上的雪、房顶上的雪哪边化得快呢? 哦,这位同学太有智慧了!大家也把积雪这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记在脑子里吧。记住了吗?第四大组的同学来背背。你们能把这节诗改一改,像前面几节那
样,明确告诉人们哪边是南方,哪边是北方。(要是碰上下雪天,沟渠里的积雪也会来帮忙。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积雪化得慢的一方是南方。)
四、背诵课文(5分钟)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跟同桌一起学习就弄明白了课文中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现在我想请大家把这四种天然指南针连起来进行介绍,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你们可以用书上的话来介绍。先练练,等会介绍时最好不看书。四人小组一起努力吧,读读课文、背背课文,把这些辨别的方向的方法记在我们的脑子里吧。现在我们开始介绍吧。
哪个组的同学想上台来展示。介绍时加上一句自己的语文,比如:我介绍XX这个天然的指南针,会吗?女生来给他们加上一个开头,男生给他们添上结尾。我读课题。
五、写字(5分钟)
1、学完了课文,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四个生字,这四个生字不但要会认,还要会写呢。你们有这本事吗?哪个最难写?同桌商量一下怎么写?抽学生上黑板写,评讲,再写。
2、写忠字要注意什么?(竖要短,关键是卧钩,不要写成竖弯钩。)范写
3、能自己写好稠字吗?注意两个地方:禾变成禾字旁后
因为它要让着左边的字。汉字都是这样有谦让。像这样
变点的还有木
火字变成火旁
也变成了一丁点。自己写写稠吧。
4、展评两个同学的字。
六、作业拓展(3分钟)
下面我们来读读书上的学习伙伴在说的话,看看他们在说什么?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也没关系,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者上网、到书店去查查,收集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样啊,你在野外迷了路也不用慌张了。下节课,我们也把我们收集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编成一首小诗。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书中藏着许多秘密,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就能发现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字词
导语:嗨!小朋友们大家好,这几天天气越来暖和,花开了,草绿了,多美呀!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郊游,想不想去?(课件出示一幅美丽景色的画面。)不过,只有闯过迷宫的小朋友才可以去,那么谁想第一个闯关?(课件出示迷宫图,学生认读词语,通过迷宫。)
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成功的闯过了迷宫。现在,准备出发!呀!老师忘记带指南针,不过没关系,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我们辨别方向。他们呀,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小诗中,这首诗是——(课件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3、板书课题
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书空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各种指南针的用处:
1、整体感知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与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将诗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找出来,看看谁找的又对又快。注意读课文的时候不读错字,不拖音。(生读文——同桌交流——个别汇报——贴图)
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该怎么用呢?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2、挑战一:“帮小女孩找方向”(课件出示女孩迷路图)(1)、图中的小女孩在什么时候迷路了?她该请那种天然指南针辨认方向呢?(指导学生看图,引出天然指南针“太阳”)(2)、生读第二小节。(3)、理解词语“忠实”、“向导”,并用“忠实”练习说话。(4)、太阳这个忠实的向导该怎样帮小女孩辨别方向呢?大家再来读读这个小节,看看谁能第一个告诉小女孩?
(生读文——同桌交流——汇报交流——指认“南”“北”并板书)(5)、帮小女孩找到了方向,大家心情一定很高兴,那我们就高兴的读读这小节吧!
过渡:帮小女孩找到了方向,第一次挑战成功!自己给自己鼓鼓掌。再看挑战二:“完成表格”还有胆量挑战吗?
2、挑战二: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样辨认 中午
太阳
太阳在南方,树上的影子指着北方。北极星
大树
积雪
我们知道太阳在中午的时候告诉人们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在北方。可是其它天然指南针在什么时候怎样帮我们辨认方向呢?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找一找,将找到的答案填写在你手中的表格之中。填的又对又快的小组老师会为他们颁发“智慧星”。
(1)、小组成员合作填写提前准备的表格,师巡视并随机指导。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汇报一:北极星在夜晚的时候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夜晚的北极星像什么?引出“盏”。
c、认读并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书写“盏”。(出示两个书写不同的“盏”,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中该注意什么?)
d、夜晚的北极星这盏指路灯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夜晚星空图。)这七颗星想什么?叫什么?它在夜晚的时候会告诉迷路的人们什么?(相机板书“北”)
e、语言创设情境,怀着轻松的心情朗读第三小节。(男女生比赛读。)汇报二:大树在阴雨天帮我们辨认方向。(出示阴雨天情境图)
a、生读文
b、学习反义词“稀”和“稠”、c、看图辨认哪边“稀”“稠”?哪边“南”“北”?(相机板书。)
d、启发学生质疑并解疑。
教师引导:聪明的孩子不但会回答问题,还要会提问题。你看看这小节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如提不出来没关系,老师问“为什么枝叶稠的一边是南面?”谁会补充下半句?
e、指导朗读,并评价。
汇报三:沟渠里的积雪在冬天帮我们辨认方向。a、生读文。
b、引导学生自己质疑。
引导:沟渠里的积雪有的化得快,有的化得慢,那么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 c、实物分别演示沟渠里的积雪和山坡上的积雪如何帮我们辨认方向。(注意区别山坡与沟渠的不同,可让学生板书“南”“北”。)d、生读解疑后的第五小节。
(3)、回顾自学情况。(出示表格)
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还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各种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表格简单明了的特点,为学生提出小组共同学习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快速的理解其他三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自学能力。并在汇报交流中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孩子的内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质疑。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同时采用实物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过渡:表格完成,我们再一次挑战成功!再次将掌声送给自己。现在我们轻松轻松,和张老师一起去美丽的郊外去游玩吧!(出示美丽的郊外风景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3、总结全文(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可加入自己的动作。(2)、师总结
无论在大自然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做有心之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多多(观察),用自己的脑袋细细(思考),这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板书:观察,思考)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资源的作用,通过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郊游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朗读激情。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文本,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创作表达做好铺垫。
三、拓展延伸:
1、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大自然中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吗?(生自由交流)
2、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天然指南针,教给学生辨认方法。(课件,实物出示。如:苹果、树桩、大雁、向日葵等。)
3、根据所学各种天然指南针的辨认方法,并完成小诗。(课件出示)
苹果是个忠实的向导,树桩是个天然的指南针,它在____指引方向。
它在_____指引方向。
红的一面是____,____的一面是____,黄的一面是_____。
_____的一面是_____。(后略)
4、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2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北)
树荫
(南)
(北)
观察 思考
(南)
(北)
慢
快
(南)
(北)
23看浪花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想象力。自主学习作业:
1、读一读:读书课文。
2、想一想:你看到的浪花像什么?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回答)你能说说大海,那儿有
些什么吗?海底有什么?
小结:其实,海底也是一个大宝库,有丰富的矿产,有石油、煤、铁、天然气等等。(出示矿产图)
2、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海的美景。(1—2分钟)
一、导入
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里生活许多可爱的动物,海底蕴藏着无数的宝藏。今天老师就把大海带来了。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听!(播放海水声音)
3、学习象声词
(1)听到什么啦!谁来学学?(生模仿)出示“哗哗”。(不好,再放一遍音乐,让学生模仿)
(2)这是个表示大海的声音,声音特别长,我们在中间加上一个破折号,把声音拉得长长的。
(3)谁再来学学大海的声音。
(4)大家一起来吧!你们就组成了一片海,这是澎湃的海。
(5)这样表示声音的词,我们叫它——象声词,生活中还有很多象声词,你们还知道谁的叫声?(生说)
(6)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动物,(1)一只小猫轻轻地走过来了,轻轻地:喵——喵——;(2)青蛙跳出来,他扯着嗓子喊:呱呱(3)可爱的小鸡来了,说:叽叽。(4)一只鸭子吧嗒吧嗒地走过来,嘎嘎。
发现了,这些象声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口字旁。是啊,他们都是表示声音的,所以很多都是口字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偏旁表义。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我们
刚刚认识的这组新字吧!齐读
4、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海岸,你们看,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图)(书上是这么说的:三个可爱的小朋友光着脚丫坐在沙滩上看浪花。)你看他们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多开心啊,我们也带着甜甜的笑读一读。
5、今天我们就跟着这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出示课题,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这是一首很美的诗,下面请小朋友把书翻到158页,你们自己来读课文,注意,标上小节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2、(出示带拼音词语)瞧,一束束浪花带着词语宝宝跑出来了,认识他们吗?先自己读读看。(生自由读)
(出示:脚丫、稻穗、天涯、潜水服装、黑鲨、马鬃、金疙瘩、彩绸)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谁来当小老师?)
3、现在小浪花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去掉拼音,分组出示
词语,齐读)
(1)重点指导 “海疆”“抚摩”读音。(2)出示图片,认识“马鬃”。(哦,这里的马鬃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想想是马的哪个部位呢?)鬃这个字里也有一幅图,这是马的头,这是长长的脖子,这是飘动的鬃毛,下面是奔跑的马腿,身旁是徐徐的风,下面还有一个宗字,这个字练“鬃”。
4、小浪花还带来两个表示动作的,请你们读读看是什么动作?抚摸是什么动作啊?你们能做一做吗?轻点,再轻点。尾巴(很重很有力哦)我们做着动作来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小浪花还让老师带来几张图片,请你们根据图的内容说词语,你们能行吗?
出示课件。学生说:马鬃、万马奔腾、稻穗、庄稼、黑鲨、潜水服装、彩绸(人们在欢庆节日的时候就会舞起彩绸)。
6、词,大家都会了,现在考大家一个长句子,(出示长句子:我想到海里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多音字,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想想,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读音。(自由读、指名读<他选的是哪一个?对了吗?>)“身着”读三遍。
在出现多音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句子意思去选择读音。齐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品味诗歌
过渡:真棒,词语和句子都会了。让我们再读读诗歌就更正确,更流利了,边读边想,三个孩子看浪花时都在想些什么,找到句子,划下来。(出示要求)
生再读课文。
现在你们知道三个孩子在想什么,心愿是什么吧? 你最喜欢谁的心愿呢,和同桌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过渡,你最喜欢哪个孩子的心愿? 交流:
(一)品读第一个孩子的心愿
1、第一个孩子坐在海边看浪花想到了什么?(指名说,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板书:变淡水)
2、这句里也有一个象声词(哗啦哗啦),读一读,听老师读读,你读出了什么?(快乐)是啊,苦苦咸咸的海水变成了甜甜的淡水,庄稼喝得饱饱的,多快乐啊,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吧!
4、哗哗这么多的水,让庄稼喝得饱饱的,想想庄稼会是什么样?
7、(出图)哗——哗——,庄稼痛快地喝了个饱,没过多久就结出了沉甸甸的稻穗,眼前你看到的还是浪花吗?眼前的一束束浪花像什么?
8、庄稼长呀长,风一吹,怎么样?“绿浪滚滚”(指导读)风再大些,再大些。
茫茫一片,一直连成天涯。不够远,连到天边呢?再远些? 多美啊!让我们再去看看这个美好的愿望吧!
小结:引读。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哗——哗——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想什么呀?——“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哗——哗——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二)品读第二个孩子的心愿
1、第二个孩子的心愿又是什么?(指名说,出示:我想到海里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黒鲨。)
小朋友,你们见过鲨鱼吗?鲨鱼是什么样的?
孩子想到海底去探险,还要去跟黑鲨游戏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勇敢、自信、有冒险精神)
2、请勇敢的男孩都来读一读吧!我发现了一个最勇敢的小男孩,你大声读给大家听听?
3、如此刺激的戏黑鲨啊,搅得大海也波涛滚滚了。来看看此时的浪花像什么?(指着图)(马鬃,是啊,雪白雪白的,是一匹马吗?不是,是很多匹。)
5、你们看,这就是万马奔腾的场面,是多么的有气势,谁能读好这个词吗? 马还不够多,再读。
6、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
我们又了解了一个孩子的美好愿望。齐读。
小结: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哗——哗——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孩子们,你在想什么呀?——“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 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三)品读第三个孩子的心愿
1、我们知道了两个孩子的心愿,那么第三个孩子呢?(大家一起说,出示: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2、他们一起去采矿,他们会才到什么呢?对啊,这就是课文里的“金疙瘩”。
3、这么多金疙瘩都被我们开产出来了,多高兴呀,高兴地读读这句话。
4、浪花也跟着我们一起高兴地唱起歌来,在晚霞的映照下,浪花显得更美了,就像欢庆的彩绸一样。这时的海多宽阔啊,你能读好这个词吗?能再宽些吗?
5、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1)一二组读。(2)三四组读。(相信三四组一定能读得更好。)小结: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孩子们,你们还想什么呀?“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四、美读全文
(1)引读:三个孩子看浪花,说说笑笑忘回家。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2)孩子们说说笑笑,那么开心,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看浪花。看浪花可不简单,我们大家都有任务,你们看,这里的师指什么?齐?一二组?三四组?女?男?你们会吗?我们一起来读。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比喻的手法
在不同的孩子眼里,美丽的浪花就不同了。(出示比喻句)引读—— 孩子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一束束浪花像——
海水变淡水,去灌溉庄稼时,一束束浪花又像—— 在勇敢探险的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又像—— 当海底将开采出无数矿藏,一束束浪花还像——
当浪花轻轻地拍打着我们的小脚丫时,一束束浪花还像——
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个像字的,那你说说是什么句子啊?这些都是——把浪花比作
(课件标红)
多美啊,我们又积累了这么多美丽的句子。读一读吧
六、拓展
1、说说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在贪吃的小明眼里,一束束浪花像—— 在天空飞翔的雄鹰眼里,一束束浪花像—— 在可爱的企鹅眼里,一束束浪花像—— 在你眼里,浪花像什么?
总结:大家的想象多美啊!多美的浪花啊!(补充板书)
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成语)还积累了什么?
我们还认识了三个小朋友呢?他们想让海水变淡水,去探险,去采矿。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认读新字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2、学会连接动类与偏正类的词组。
3、积累(读背)节气歌。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新字新词。
2、能正确搭配词语。
【课时设计】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生:齐读句子。
师: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生积极思考。
生:我给“这书上有字”加“。”。
生:可以加“?”。
师出示相应的句子: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
学生读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要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用“。”说明讲的话是真实的。
生:用“?”表示值得怀疑,代表疑问。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句号、问号的不同用法,老师为大家鼓掌。
2、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下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的用法。
3、出示几组句子进行练习:
⑴今天老师没来。
⑵明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老师没来明天是你的生日
三、读读认认
1、出示生字:
材、拦、蚪、猴、伴、膀、慢、祖
学生认读生字。
2、再出示新字:
财、栏、抖、喉、拌、榜、馒、租
3、学生猜读后教师出示拼音拼读:
学生说说不同处和相同处。
4、学生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5、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
四、总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又结束了,同学们有新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课件出示:
打开方向茂密的乌云
辨别宝藏满天的空气
寻找窗户清新的枝叶
⑴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⑵明白题意后连一连,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汇报学情。
⑷讲要点:前后词语要恰当。如:“打开”只能对窗户、门、抽屉、盒子等可以紧闭的东西。再如:“辨别”只能对方向、色彩、图案、脚印等内容。
⑸再出示几个进行练习。
二、读背节气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你们会读节气歌吗?
学生们积极思考,也许有的学生说的不太完整,鼓励他们知道几个说几个。
1、出示相应的节气歌。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师生正音。
4、师范读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针对每一个季节出示相应的节气。
6、了解“暑相连”与“秋处露秋”的意思。
7、学生质疑,相互提问,共同解决。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8、熟读成诵。
三、课后延伸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会读、会背节气歌,回去后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及你的朋友们,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愿不愿意去?(愿意)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动物世界)
生观察后回答:动物世界(师板书:动物世界)
师:动物世界都有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吗?
生看后积极回答: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
师:大家知道真不少,真是:不看不知道,动物世界真奇妙。(板书:奇妙的)
二、自由组合,生生交流
师:动物世界真奇妙!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赶快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说出来。在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师巡视指导)
三、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选取几名代表上台交流,同组的学生可以补充。
四、组织评价
学生们进行评价,优胜者选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示鼓励。
五、写一写
师:同学们说的都特别好,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愿意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们都来了解它们吗?(愿意)
1、出示写话要求: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写好后,与本组学生进行交流。
4、选写的生动的读一读。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