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3 01: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

非常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唐雎不辱使命》,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是:7—9年级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文言语感,了解并积累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够进行创造性表达。

本文处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重点,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物传记,从不同角度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本单元内容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学生学习这些文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对他们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与本单元的其他篇目相比,《唐雎不辱使命》以人物对话见长,因此教材把本文当作一篇经典阅读篇目是很有道理的。它讲述了小国使臣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依据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理念,和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掌握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

3.围绕“不辱”二字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再创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初一初二学习了22篇古文,既有写景记趣的,也有借景抒怀的;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一定量的文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中对《孙权劝学》《五柳先生传》《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等涉及人物要素文章的品读,使学生对人物性情有了一定的认知,便于对本课中的人物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等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对《战国策》等历史古籍的阅读有所欠缺。

三、教学模式:

依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在深入学习我市推行的“345”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和教学特色,我才用了正在校内推广课堂教学模式即“三航导学”模式。“三航”即起航-导航-远航三大块。它明确了课前、课上、课后要做的事情,“起航”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战国策》刘向和士的相关知识,以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课文中的基础字音、字形、字义,完成对文中人物的初步感知。“导航”引导学生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深入研读课文,借助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并演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远航”通过精心设计训练题目,类文比读或写作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迁移提升,从而真正做到扬帆远航。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本文虽短,指导预习很重要;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采用小组捆绑,一帮一、一带一的形式,实行组长赋分、组员监督、组间竞赛;以品味语言、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的魅力。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我设计了“导、测、译、赏、演、论、拓”七个教学环节:

1.导 ——即导入(大约1分钟)

以对标题的解读导入新课,询问学生“不辱”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质疑:唐雎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他又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测 ——即预习检测(大约6分钟)

出示“导航”中的检测题,检查预习成果,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长监督完成情况,并填写评价表。(题目设置简单,给学生以成就感,使他们更积极的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

3.译 ——即译读(大约9分钟)

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学生再译读课文,圈点勾划。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点,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巡视点拨疑难。

(此环节力在养成学生勤学好问、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巡视指导,可以了解学情,加强个别辅导。)

4.赏 ——即赏析人物(大约12分钟)

朗读课文,划出并品味文中描写秦王和唐雎的句子,采用“读 ________,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秦王和读________,我看到了一个 _________的唐雎”的句式,赏析人物。学生先自主探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成果,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我认为本环节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点拨,例如学生谈到第二三段时,让学生揣摩秦王的心理,尝试给秦王设计动作、表情和语气---质问、愤怒、拍桌子、大吼等。这样一步步不仅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突破了难点,为下一步的展演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赏析,以及动作语气的揣摩,总结概括人物形象。秦王

假仁假义

阴险狡诈

凶狠残暴

欺软怕硬

总结秦王时为学生出示,贾谊在《新书·过秦论》中队秦王的评价:“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而唐雎 正是凭借他的机智勇敢、正气凛然、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中战胜了秦王,最终做到不辱使命。

5.演—— 即展演(大约10分钟)

学生在译、赏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进行表演训练活动,要求学生融入角色中,配合动作表情,表演出人物的精、气、神。选两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评价。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6.论—— 即讨论(大约7分钟)

出示两个话题,每小组任选一个话题讨论,组内交流后,当堂展示。

(1)你还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

(2)就日趋白热化的“钓鱼岛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借助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进行当堂实践,加强体验和巩固。例如第一题中,学生会想到:晏子使楚 和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并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完成了使命,他们与唐雎有什么不同,经讨论,学生会发现:晏子凭借的是反唇相讥战胜他国,而唐雎和蔺相如都是凭借有勇有谋完成使命。

7.拓—— 即拓展(也就是三航中的远航部分)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在课外查阅有关刺客的知识或故事,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三人,专诸、聂政、要离的事迹。

(2)假如你在家里写作业或在上课时听MP3,被家长或老师收走,请写上150字左右的文字,说服家长或老师,要回你的MP3。

五、板书设计:

因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时秦王和唐雎,对其性格的理解和把握则是本文的重点,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文章主旨一目了然。

六、课堂评价:

1.以生为本,因材施评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语辞,例如:在“赏”环节,学生如果回答很到位,我就可以评价他的准确、语言美,点出答语中的关键词,甚至让学生记录下来,有的则可以侧重他的参与意识,将他的回答提炼、润色,并争取同学们的认同与鼓励。

2.适时互动,倡导多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力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小组捆绑评价结合起来,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例如在进行导航“测”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自评表,让学生对测试情况进行自我评定。如学生演读完对话后,可以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开始,他们的评价局限于“定性”—“好”“不好”,后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他们可能学会从语音、语调、语气、语感等角度进行评说。根据本堂课中,各小组的表现,小组评价表的赋分,可以推选出优胜小组、动车组。

七、资源开发 :

为了体现新课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结合课堂实际,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有以下几点:

1.在“起航”中让学生搜集《战国策》中的故事和士的相关知识,做好素材储备

2.让教室成为学生展演的舞台,例如在指导学生“演读”活动时,学生在自我表现,自我鉴赏、自我评价中积累了技巧,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自觉地投入到课文朗读、展演的行列中去。

3.比较中反思、现实中演练,教学设计“论”环节,在学生回答出晏子、蔺相如等不辱使命的人物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不辱使命,他们与唐雎的异同,晏子重在反唇相讥,而蔺相如与唐雎一样有勇有谋。在对待钓鱼岛到问题上,学生可能谈论到国家主权,还可能谈到如何解决国际争端,更可能认为要认真学习,保家卫国。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总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中,语文之舟一定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谢谢大家!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一)教学过程

1.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雎jū 怫fú 跣xi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o 挠náo 谕yù

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五)总结、扩展

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一、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三、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四、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第三篇:《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指导下的八年级下册第17课《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八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著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

1、积累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目的及要求,在学习了全面推广的“洋思经验”之后,我采取的课堂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导学案,先自学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通过检查,找出学生学习的差距以及学生的疑难和困惑。通过师生讨论和讲解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继续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这样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过程中,交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思路:

根据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及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我准备用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引导初读,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具体方法及过程是:

1、激趣,引入,解题。在激趣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问:“哪个同学兜里有十元钱?请拿着你的钱到讲台前。”然后我拿出一张百元钞票对这个学生说:“我用一百元交换你这十元的,你可要答应我啊!”当我接过学生的钱后,就跟我的那张一起放进了我的包里。我再问学生对我刚才的做法有何评价?学生应该会说我用诈骗的手段欺

负同学等等,接着我就导入本课的故事:历史上也有一个跟我刚才做法一样的人,他想用诈骗的手段并吞安陵,他就是秦王。那么他的阴谋得逞了吗?是谁化解了这场危机保全了国土?板书课题:《唐雎不辱使命》,再让学生解题。这一过程大约需要4分钟

2、明确学习任务。这一过程需要1分钟。

3、检测课前生字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注意做到有感情。这一过程需要6分钟。

4、积累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将导学案上的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异义词等特殊词整理出,并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的文言资料,疏通文意。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先自学12分钟,再交流明确、疏通文意,需要20分钟。

5、整体感知: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这一过程需要2分钟。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有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写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价值观,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具体的教学设计,分以下六步进行。

第一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本课重点的词语。这一过程大约需要3分钟。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这一过程需要1分钟。

第三步:组织学生自学, 这一过程需要8分钟,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边读边想,圈,点,勾,划。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自己的疑难点。

第四部:检查自学成果,组织学生讨论,释疑解惑,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8分钟。首先展示媒体画面,给学生创设声音、图画交融的艺术氛围,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明确秦王是个阴险狡诈、骄横狂暴、色厉内荏、胆怯懦弱的人,唐雎是个临危不惧、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人。再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围绕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接着,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提问,互动式的理解课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思考,在发问,在质疑,在探究,丰富了课堂形式,极大的挖掘了课堂潜力。教师在引发学生思考,在组织学生讨论,在点播学生思路。第五步: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内容,这一过程大约需要3分钟。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部分回到整体。

第六步:当堂训练2011全国中考部分省市试卷中《唐雎不辱使命》的课标试题,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2分钟。

到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结束。我这样设计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读,说,演,做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学作用,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第四篇: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李世姬

一、说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又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常识,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背后的潜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唐雎的说话技巧。

三、说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课件和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分析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然后以朗读表演、语言品味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句内涵。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的潜台词。

四、说教学设计

1、导入:两幅图画导入本科的学习。(周恩来的故事导入)

2、介绍作家作品。

3、朗读课文两遍。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4、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

②、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③、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巡堂,解疑释惑,指导学法。

5、朗读展示表演:通过朗读展示表演,体会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用命令、商量的语气各读一遍,选择何种语气,为什么?)

②、第二段中秦王与唐雎各自的语气。(秦王骄横不满,唐雎不卑不亢,应如何表现?)

③第三段为秦王设计动作表情和语气(愤怒、拍桌子、大声)。唐雎的语气(有决心、斩钉截铁、置生死于度外)其中两句话的潜台词: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④、第四段中秦王的表情动作和语气,前后对比朗读,体会其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特点

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结合动作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6、通过以上朗读分析,以及动作角色表演,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秦王:虚伪狡诈、骄横狂妄、外强中干、胆怯懦弱

唐雎:沉着冷静、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正气凛然

7、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这也是《战国策》这部书的特点,从本文看,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揣摩的。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

8、再读课文,体会对话特点。

9、练习自测:内容为文学常识、句子翻译、词语解释、课文内容理解等。

10、布置作业:练习写一段人物对话,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11、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五、说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

唐雎

骄横狂妄、外强中干

有胆有识、不畏强暴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李世姬

第五篇: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秭归县实验中学

李作翠

一、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精彩的对话描写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个性化的语言,传神的细节,让唐雎的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它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品读中受到“士”的精神的激励和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寻“士”文化的窗口。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的关键时期,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模糊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是非常难得的教科书。学生循迹人物的语言,能从中领悟民族文化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价值观念,让他们学着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完成生活赋予他们的各项使命。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

物形象。

3、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其中,理解人物对话、品读是“士”的精神是重点,品味对话艺术,读出“士”的形象是难点。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品读法、表演朗读法让学生入情入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达成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四、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导入激趣

通过对题目中“使命”一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唐雎此次出使所肩负的责任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没离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二)读懂文章、理解故事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之后教师检查学生字音、断句等基础知识,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读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夯实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

2、秦王以大易小是天大的好事,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呢?教师抛出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品读人物语言,识破秦王的骗局。明确唐雎此次出使关乎国家存亡,责任重大。

3、那么唐雎完成了使命吗?请同学们用文中的句子做依据回答,引入对文章最后一段的学习和理解。初步感受唐雎的力量。

4、那么,面对强大秦王,唐雎如何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的呢?自然引入对唐雎与秦王斗争过程的品读。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士”的力量)

(三)、品读对话,感悟“士”的精神

这个环节,我首先采用比较唐雎的拒绝与安陵君的拒绝在态度、语气上的不同,感受唐雎说话有理有力的特点、不卑不亢的态度、勇敢无畏的精神。然后我采用师生演读的方式,把学生带入斗争的情境,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士的内涵,在情境再现中感悟“士”的精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现鲜活的历史和人物,融入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突出本文学习的重点)(四)品评人物,深化“士”的内涵

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士”的故事,进一步理解“士”的精神。再赋予“士”的精神以时代意义,让学生明确: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不受侵犯是全世界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最崇高的使命。从而深化“士”的内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预期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展现以下亮点:

1、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主线,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教学环节紧凑,设问巧妙精当,教学过程流畅。

3、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4、在理解和感悟“士”的精神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积累和实际,有效深化“士“的内涵,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暴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备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文内容重点 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这本书是由 (年代)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 2、全文主要使用了 (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向我们描述了一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安达市第六中学 徐凤 一、教学设想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课时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复习学案(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复习学案(一)一、复习目标 1、了解、识记作者情况和《战国策》要点。 2、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二、复习内容 美国总统尼克......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推荐5篇]

    27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日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文言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疏通文义,把握重点字词。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理清故事情节......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分析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觉得繁琐无味,理不清的字词,释不完的句意,教师也很头痛,若条分缕析,学生不厌其......

    九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讲义

    22《唐雎不辱使命》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