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 朱守文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7A Making friends
沈阳红菱九年一贯制学校
朱守文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对特殊疑问句的进一步巩固与了解。掌握按字母顺序的方法去查单词。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鼓励学生说英语口号,来鼓舞士气。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节课的课题的目的。教学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Step2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对课文复习,我进行填空方式,和自由背诵的方式去进行复习。上课时,对课文进行提问,从而对特殊疑问句的巩固和复习。为了巩固这一环节,我又找出几个同学们的照片,对他们进行提问。对熟悉的人很了解,所以对于问题也很了解。
Step4 Play a game 听一首英文歌曲,ABC字母歌。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对知识进行一下复习。进行打字母游戏从而使学生更加巩固教学,有大大提高课堂气氛。因此,对按字母顺序的知识进行了解。
Step5 Composition 对字母顺序进行了练习之后,学习查字典。通过微视频播放查字典,来教授查字典。并且进行单词打查找,看看谁能最快的找到单词。
教学意图: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单词的学习又是新的单词,为预习打下基础。
Step6 Summary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巩固知识。
六、课后反思
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也加快了课堂的节奏。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环境。整堂课师生,生生互动性强,在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中展开课堂教学。并且引导学生重视所学的知识的语用功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参加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朱守云期中总结
期中小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期中小结
第一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半之多,回顾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让我感触良多,从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来看,这半个学期的教学是失败的,是有很多漏洞的,下面我从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来小结我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
期中考试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这些天来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数学成绩,可以说这次成绩是在是太惨,把学生打击了一大片,同时也深深击了我们六年级数学老师一锤,失利的客观原因是这次的卷子有20多分超过了考试范围,导致了低分的产生,本来一个班不及格的人数就多,这次期中考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多,连一些中等成绩的同学也步入了不及格的行列。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进入六年级的状态较慢,教学设计上未能增设知识拓展内容;
2、不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过高的估计一些优秀学生的做题水平;
3、作为班主任精力不足,没有抓好班级培优补差的工作,课余的时间没有及时去辅导一些中下等学生;
4、知识点落实不狠,认为只要讲过就可以了,随堂的作业订正后没有时间去落实;
5、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和信心,尤其是数学成绩特差的学生,他们数学基础太薄弱。面对这样的成绩,想在期末考试中能有所提升,将是一段很艰苦的历程。
二、工作计划
本次期中考试数学试题难度增加,学生一时适应不了,导致成绩
非常的差,这主要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把书本中的知识学会就行了,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给学生增加课外训练,没有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思维难度的题目,以至于学生在遇到新题型或者有些思维跨度的题时,不知道从何入手,解题思路比较混乱。因此,我从此次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好以下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学生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生解决难题;
2.安排好差生同座,相互帮扶;
3.以后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能考出满意的成绩。
朱守云
2011-11-30
第三篇:朱春风教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阳谷第二中学
学科:生物 姓名:朱春风
证书编号:080609电话:*** 【课程分析】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一节。此外还包括: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课本的内容是按细胞的结构由外向内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课本的内容都是以细胞为基础展开的,因此本节内容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课本介绍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没有介绍有关这些组成成份的更详细的生化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课本用了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
学习重点是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学习难点是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学生上课充满热情、积极发言、善于表现自己,并且具有合作精神。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材料和辨别重点难点的能力。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知道了组成细胞的物质种类;且在初中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也对细胞膜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们为学习新知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细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关于细胞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因而兴趣不浓。【设计理念】
基于诱思探究教学活动,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教式的单方向的教师传授知识的倾向和问答式的简单的对话式的模式,努力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地转变。
这节课如果不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很有可能变成“满堂教”的课堂。本节课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但要使学生对细胞膜有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堂上安排学生利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使学生对细胞膜有个感性的认识。这节课分三个认知层次进行:
(一)实验探索
亲 身感知:在这个认知层次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让学生对细胞有了初步认识;接着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细胞膜,使学生对细胞膜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吸引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其在体验中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二)理性探究
把握实质:在这个认知层次中教师给出同学们相关的资料及探究问题,让同学们根据资料解决问题。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由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完成学习任务。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这个认知层次的作用是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认知层次中选取了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
课前准备好猪的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学习目标】
(1)能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操作。
(3)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会调整视野与选择观察范围。【教学流程】
一、实验探索
亲身感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课件投影: 请认真观察所展示的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吗?
2.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请你思考一下,我们怎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 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初中关于细胞的基础知识,看到图片能够一下子想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快速融入课堂)。
(简要实录:同学们看到图片及两个问题时,课堂气氛陡然活跃,学生露出胸有成竹的表情,纷纷抢答,很快刘玉杰答出第一个问题,气泡是光亮的,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复杂结构,赵腾飞补充说在显微境下可观察到细胞不同层次;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第二 个问题却陷入沉默。根据学生们答的答案及时给予肯定及修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给大家提示鸡蛋的蛋黄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细胞;如何确定蛋黄的膜呢?学生陷入思考并就自己的想法互相讨论。王晓提出蛋黄外面有一层非常薄的膜,林胜说没看到过,这时孟珊提出碰触蛋黄表面蛋黄有弹性,如果用针扎破它蛋黄就会流出来,可以证明蛋黄外面有一层膜,而它就是细胞膜。至此,学生对细胞膜便有了形象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分组实验来获得细胞膜。
1、课件投影: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材料用具: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鸡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植物细胞的稀释液、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1)请选择获得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是什么?说明原因。
(2)你认为获取细胞膜所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要求:请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设臵问题情境,找到探究的方向,避免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盲目实验,失去探究意义。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学生主动探究做铺垫)。
(简要实录:通过大家的思考与讨论轻松解决了问题,同学们都很有成就感,探究情绪一下调动起来了)。
课件投影:最佳实验材料为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理由是红细胞只有细胞膜这一膜结构。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流出内容物可获得细胞膜”。
2、课件投影:请根据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请大家回忆初中所学习的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步骤。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详细步骤写到课堂笔记上,由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家在初中时做过类似的实验,这个问题应该能轻松解决。)
(简要实录:同学们经过短暂思考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根据已有的经验,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设计好了实验步骤。)
3、课件投影:请根据实验步骤获取细胞膜,并描述现象
(1)、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要求: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由代表描述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使其在操作过程中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探究到新知识)。
(简要实录:有了前面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小组内同学配合默契,过程井然有序,实验效果良好)。
课件投影: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变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二、理性探究
把握实质
课件投影:
(一)请根据下述资料,分析细胞膜的成分。
资料一: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二:科学家还发现细胞膜除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使学生既掌握了细胞膜的成分又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简要实录:学生看到资料分析之后,陷入了独立思考状态。不一会儿,一位学生根据资料分析1得出细胞膜中有脂质,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利用老师提示的内容经过思考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
课件投影: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课件投影:
(二)请根据下述资料,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⑴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细胞膜将草履虫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⑵清水洗红苋菜清水呈什么颜色?红苋菜在锅中炒熟后汤成什么颜色?想想为什么?这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⑶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它们是靠什么结构进行识别和结合的?
要求:小组内将问题分开,两位同学解决一个问题,并将问题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细胞膜的功能)。
(简要实录:学生看到第一则材料,纷纷抢答,很快得出细胞膜的第一个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第二则材料提出的问题学生生活中再熟悉不过,但从未深究,议论纷纷,兴趣盎然,通过讨论,不难得出:清水洗红苋菜时,细胞膜完整,细胞膜不允许色素分子透过,水呈无色;炒熟后,细胞膜被破坏,色素分子透过膜进入汤,故汤成红色。则得出细胞膜的第二个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第三则材料学生依靠初中对这两种细胞的认识可得出两种细胞首先接触的是细 胞膜,可得出它们靠细胞膜进行识别和结合,教师进行点拨:进行识别和结合即细胞膜的第三个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课件投影: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有人在解释细胞膜时,把它与窗纱进行类比:窗纱能把昆虫挡在外面,同时窗纱上的小洞又能让空气进出。你认为这样类比有什么合理之处,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要求:请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集思广益,将答案归纳整合后,选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实录:这道题是开放性习题,同学们在讨论时,不但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窗纱进行了分析,还从是否有生命,对于控制物质的进出有何不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的全面细致)。课件投影:把细胞膜与窗纱进行类比,合理之处是说明细胞膜与窗纱一样具有允许一些物质出入,阻挡其他物质出入的作用。这样的类比也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窗纱是一种简单的刚性结构,功能较单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的多。
2.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你能解释“染色排除法”的原理吗?提示:从细胞膜的功能上来分析问题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在小组内展示。(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掌握情况)。
(简要实录:学生经过自己思考,顺利将问题解决,学生感觉掌握的比较好)。
课件投影:“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课后反思:
在研究这节课时,我发现课本上是将知识直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依据课本来学习这节课,很容易成为“满堂教”的课堂,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遵循“观察—思维—迁移”的认知规律,以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的:“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为理论指导。大胆设计探究问题,让这节内容在形式上彻底改头换面,整节课没有一个知识点是由教师说出来的,全部是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自己得出来的,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满堂学”。在整节课中学生五官并用,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学习,学贵善思,学贵善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具有“志远、德高、才智、健康”素质的人。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学生以前做的实验不多,而我又将这个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材料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过程实施,现象描述都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如果完成不了怎么办?因此我还准备了另一套实验方案:那就是如果学生做不成功,我就用课件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投影给大家,让大家看一下,感受一下。可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能力让我惊叹,不但相应的探究活动顺利完成;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制备细胞膜时,从材料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都完成的很好,在过程实施中小组内同学配合默契,操作规范,实验效果明显,现象描述准确。我从来没想过把课堂还给学生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我深深体会到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精髓所在: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更坚定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决心。
不足之处: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答出了一些不得要领甚至是错误的答案。面对这种情况,我没能及时给予鼓励,可能会使这部分同学短时间内不会在提出问题,甚至可能也不会回答问题了。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同学们不论是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制定方案、还是表达和交流各个阶段的学生行为表现都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作为教师要想尽办法鼓励学生,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才能真正被激活。
第四篇:朱博文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作者 朱博文
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历。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他终于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老人费尽心力,把大马林鱼扎死。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扑了过来。最后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凭着顽强的意志胜利返航,尽管拖回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第五篇:《朱家故事》教学设计
绘本《朱家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3.通过故事感受妈妈的辛苦。渗透性别平等意识,懂得要和家人一起分担家务事,家人之间才会更加相亲相爱。
教学重难点: 懂得要和家人一起分担家务事,家人之间才会更加相亲相爱。教学准备: 在此之前,孩子已经充分阅读“妈妈”系列绘本,如:《逃家小兔》、《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换个妈妈会怎样》、《妈妈,你爱我吗》《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封面,探究朱家故事兴趣
1.回顾拍全家福的经验。
师:你们拍过全家福吗?心情怎么样,表情是怎样的?
2.发现朱家全家福的与众不同。
师:照片上分别是朱先生、朱太太和两个孩子。你觉得这张全家福怎么样?(出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不同寻常。)
小结:朱家所有重量都压在朱太太一人身上,朱太太心
情一点也不好。一起看《朱家故事》,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3.(出示书封面)(1),齐读书名“朱家故事”,这是一家人,爸爸、妈妈、西蒙、帕克,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妈妈的表情和其他三个人有什么不同?(父子三个在妈妈背上,笑得多开心呀!)妈妈那么瘦小,为什么背着三个人?想看这本书吗?现在还不行。老师要提醒大家,在看每一本书前,除了看封面上的图画,还应该注意其他信息。(出版社、翻译、作者等)
【设计意图】阅读一本书是从封面开始的。而我们的阅读习惯往往是迅速翻过封面,但这样就忽略掉了其中的重要讯息,如作者、出版社、封面主角等等。《朱家故事》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就是封面上的妈妈,为什么妈妈背着三个人?同样,阅读封面时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对答案的猜测让我们立即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这本书里,想要一看究竟。
二、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好的,故事开始啦!师讲述故事内容,学生边听边看图。(部分章节采用猜测阅读、角色模仿,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想象思维训练。)
(2)-(3),爸爸在催、西蒙在催、帕克在催,连报纸上的画像似乎也在大声地催……“早餐弄快一点儿!早餐弄快一点!”
(4),这个家谁最早起床(妈妈)?又是谁最晚离开家(妈
妈)?
(5)-(7),谁来学一学爸爸是怎么喊的?于是,他们吃上了香喷喷的红肠,柔嫩细滑的牛排,清香可口的青豆,松软酥脆的炸土豆条。
(8),妈妈在做这些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呢?猜一猜。(9)指明学生回答。朱先生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真享受啊!兄弟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动画片呢!连小狗小猫也是一幅吃饱喝足满意的样子。
(回顾,贴士。)而妈妈此时正在做着些无穷无尽的家务事,请孩子们回忆一下,从早到晚,妈妈做了哪些家务事?做早餐、洗碗、整理床铺、吸地板、做晚餐、洗碗、洗衣服、烫衣服、准备食物……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妈妈好累好累啊!如果你是妈妈,你想说什么?(有人来帮帮她,多休息一下,多想去看会电视,放松一下……)但故事里的妈妈,却一句话也没说,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地照料着一家人甚至是小猫小狗的生活。
【设计意图】黑板上原先贴着一个故事中妈妈的形象,她是那么纯净、可人。随着孩子们回答“妈妈从早到晚做了那些家务事”这个问题,老师不断贴上床铺、锅碗、蔬菜、熨斗、洗衣机、吸尘器等等等等卡片。看似小小的一张卡片却在不断地叠加中覆盖了妈妈的整个身体。当黑板上出现这一幕时,孩子们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甚至有的孩子早已是泪水夺眶而出了……我想,这一刻,不需要老师的任何言语,孩子们也会深切地体会到妈妈的
辛苦。
有一天,朱家发生了一件怪事,是什么怪事呢?
(10)-(13),只有短短的四个字。猜一猜。(揭秘)。齐读。短短的四个字“你们是猪!”妈妈为什么要写这四个字?想象一下,妈妈在写这四个字时是什么心情?生气、无奈、失望还是疲惫的感觉呢? 同学们看一看,爸爸的手变成什么了?还有什么变化?(壁纸,变成了猪的图案。)其实,细心的孩子一定早就发现,猪的图案在我们前面的画页中已经一点一点的出现了。(6),(11),(12)。安东尼叔叔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猪的图案呢?在这里“猪”代表了什么?(父子三人就像猪一样好吃懒做。)所以呀,小朋友们在欣赏绘本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还可以前后对照着看,这样你就会发现书中藏着很多的小秘密哦?
【设计意图】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是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他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自作者个人的嗜好。但也有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这样说,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朱家故事》中主角以及环境中猪形象的慢慢呈现实际上就是暗示着一个主题:爸爸和孩子们懒惰如猪!
没有了妈妈的朱家会变成什么样呢?朱家三父子会怎么办呢?注意父子的语言,哼哼声。
(14)-(15),瞧这一桌子的盘子、瓶子、杯子、刀子、叉子……简直是一团糟!
(16)-(17),他们不会做饭、不会洗碗,身上的衣服脏兮兮,家里弄的一团乱。
(前后对比)(2)(17)他们原先的帅气与傲气,通通不见了……
妈妈还会回来吗?为什么?(18)-(19),妈妈会留下来吗?如果你是朱爸爸你会怎么求,你是西蒙和帕克会怎么求呢?师动作扮朱太太。这样的话,我是不会留下来的,留下来还是做饭、洗碗、洗衣服……做不完的家务事,想一想,要怎么求?
【设计意图】老师扮朱太太,学生扮演跪在地上的爸爸和儿子们,来恳求妈妈留下来的情节是很有现场气氛的。一年级孩子憨憨的神态、稚嫩的语言,以及故意做出的可怜至极的样子会让老师和其他孩子忍俊不禁。
(20)-(23),瞧!他们好像很满意自己的厨艺!20-23撕贴士。
现在,妈妈是什么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了。(2)你瞧!妈妈笑得多开心啊!除了妈妈,还有谁也很高兴?原来一起做家务事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只有所有的家人都快乐,这样家不才是一个幸福的家!
(25)大家看,妈妈多能干,还把车子修好了。看来,做饭不一定只是女人做的事,修车也不一定是男人做的事。
【设计意图】伴随着孩子们回答“爸爸和孩子分担了哪些家务事”,老师又从妈妈身上一张张地取下象征着家务事的卡片。以前妈妈身上的沉重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变得轻松了,此时孩子们也会不由自主的长舒一口气。
三、联系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体会妈妈的辛苦,升华情感。1.我们的故事就到这儿结束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家都有很多的家务事要做。现在回想一下,说说你觉得家里谁干活最多,最辛苦?
2、如果妈妈此刻就在你的眼前,你最想对妈妈说的是什么?(先老师扮妈妈,之后请两位孩子的妈妈上台来——不事先告诉孩子。)
3、师小结:家里的事一起做,一家人才会更加相亲相爱。只要是你们力所能及的事,能做得到得都要一起帮忙做哦,这样家里每个人都会开心。所以,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和家人重新商量一下重新分配一下你家的家务事,好吗?
【设计意图】“如果妈妈此刻就在你的眼前,你最想对妈妈说的是什么?”当妈妈突然出现在上课的现场时,孩子们惊讶了。原先课堂上的所有心得与感悟此刻便有了一个具体的表达的对象——妈妈。此时,丰富的情感会如开闸的水奔涌而出,“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了!”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热泪盈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