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三个单元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示活动,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设计一系例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从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人和事为切入口,了解在我们周围世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让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与外界的 接触面越来越广,如何正确让学生处理媒介的利用,了解我国的媒体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37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17人。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 定的品德认识,部分同学能够按照相应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行兼优的学生;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少,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的执行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2)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 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五、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和探究家乡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自豪感和责任感。单元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3、浓浓的家乡情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家乡探寻”和“在地图上看家乡”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张湖北省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家乡探寻夏令营活动的图片,其主要目的是展开探寻家乡湖北的话题,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热情;第二部分“在地图上看家乡”有文也有图,简要介绍了湖北的一些基本情况和一些必备的地图知识;这一部分中的地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湖北省周边邻省分布图》和《湖北省行政区划图》,这一部分是想让学生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夷陵区、宜昌市、、湖北省及省会城市武汉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地图。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还没有构建起一个较为全面或具体的家乡乃至祖国的意识,对于家乡的概念是简单而又模糊的。他们对地图也了解不多,仅仅是在三年级时,认识了实景图、平面图和上学线路图,基本了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过程与方法: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思念家乡、热爱家乡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教学方法:查阅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云南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67,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四、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中国地图 云南地图

我们的家乡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乡 村委会 小组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材分析: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 》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家乡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二个主题活动:

1、家乡的风光美

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排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课前或节假日、双休日老师可带领学生遍游家乡土楼景点,做好充分地调查工作,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扩充课文内容。上课时尝试结合家乡土楼的景色、名人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家乡的美,学习合作与分享,充分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我的家乡》的图片。2.说说从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评议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六.作业:

1、我是小导游。

2、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名人:---------------------

第三课:浓浓乡土情

教材分析:本科教材是让小学生在调查和学习中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居民和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让学生在感受家乡文化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现阶段小学生自信、想象力丰富、敢于冒险,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但还不能从文化的深面上去理解家乡和思考家乡文化和所处地域关系。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广泛地去搜集资料,并做到学科的融洽,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去了解家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

2、过程与方法: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图片,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教学过程

一、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二、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图片: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些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3.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4.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板书设计

浓浓的家乡情

家乡的文化风采:方言、歌舞、手工艺品、民俗活动„ 家乡的住房:竹楼、木楼、砖混高楼„ 家乡的美食:美味烧烤、风味佳肴„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单元教学重难点:

1、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 第一课 吃穿用哪里来

第二课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第三课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第一课:吃穿用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

教学重点:

1、了解农民的劳动,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不浪费粮食。

2、通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体会农业的变革与发展,激发从事农业生产的美好愿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

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询问家长、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了解:

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3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二、课堂学习

(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 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学生根据提示:(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2)学习需要„„(3)出行需要„„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

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

(二)、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

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教师可以补充讲讲副业)

通过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相应图片旁写下: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2.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种植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2.利用苹果和柑橘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种类会受自然条件影响。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设计广告词。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

饮食:大饼、面粉、水果、蔬菜、肉食„„ 起居:衣服、床、椅子„„ 学习用品:书、本„„ 出行:公共汽车、自行车„„

第二课: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教材分析: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有三个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劳动工具发展变化的认识,体验人们在劳动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成为迫切的需要。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物品的多样化和便利化入手,让其明确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教学准备:调查、访问

1、让学生针对电视机进行小调查。

2、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3、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更新。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课前我们就针对电视机做了一个调查,(出示课前调查的内容)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吧!(学生分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师巡视和学生一起交流)

出示的问题:

1、你家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

2、你家电视机换过吗?为什么要换?

3、近几年你家打算换电视机吗?换成什么样的?

随着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家里的电视也越换越好。那关于电视机变化的故事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板书:从电视机的变 化说起)。

(二)说电视机的变化,初步感受变化的成因

1、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当时的人们会想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出示)

2、由黑白电视机转入彩色电视机、防辐射电视机等,及当时人们不同的想法。

3、据我所知,现在更多的人家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不伤眼睛的液晶电视机,还有科技含量高的等离子电视机(边说边展示各种电视机的图片)。看一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也是越来越(好了、高级了。)

4、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回答。

问题:(1)、你认为现在的电视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2)、电视机的发展与人们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生活需要、科技发展、社会进步)

5、教师小结:

是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东西是不是也越变越好,越变越高了呢?咱们人可真聪明!真的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创造!

(三)寻找身边其他方面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变化的成因

1、引出话题:放眼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人们的思想意识其实都在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呢!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2、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汇报,我受益匪浅,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人的伟大!真的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创造!

3、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事物变化的图片,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介绍)

4、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教材“我的总结”栏目里。

(四)教师送学生礼物,对学生提出希望。

学生看自己成长的照片,通过看自己一步步地成长,发现自己不断地变换,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会有更大的变化。板书设计: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生活需求 科技发展 社会进步

第三课: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是学生在了解农业、工业具体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知道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了解社会生产部门各行各业之间分工与合作关系,让学生对社会生产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产活动的理解。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比较了解,但对其他行业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是只能结合我们身边能看到的、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教学方法:讲授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 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3.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反思思考:假如„„

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四、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食堂、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五、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农业、工业、其他行业

密切联系 分工合作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的交通在方便我们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面对我们学校面临的交通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想办法使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秩序的重要性,明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4.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给人们带来的问题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引发他们进一步对交通事故带来的问题的思考,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探寻人们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

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3、从古到今话交通。

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第一课: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发现不同时期交通发展是状况,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学情分析:

“交通”这个话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只能懂得一些粗浅的知识。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互相合作、合理分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运输设施。知道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教学难点: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我们都到公园或郊外玩儿过,那么我们是怎么去的呢?(坐汽车、坐火车、坐船、坐飞机)

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会怎么样?它们还能正常工作吗?(学生讨论,教师给予肯定。)

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就不能带我们去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了。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很多的不方便。我们把它们叫做交通运输设施,那么大家都知道哪些这种交通设施呢,你仔细观察过它们没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呢?

2.复习导入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交通运输?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总结)过渡: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要完成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任务,必须要依靠一定的交通运输设施,你都知道有哪些交通运输设施呢,大家把想到的写在纸上,看看谁写得最多。

板书:交通运输的设施与方式 二.新课

1.待学生写完(或说完)后,请他们和书上“说一说”中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相对照。对于那些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多于书上的学生,可请他们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补充,并予以表扬。

2.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最为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进行简单描述,主要侧重在外观形态方面。

(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并相应补充。)3.那么大家能把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分下类吗?

如可提示学生在“说一说”中所列的可以移动的交通运输设施旁作个记号。或问:那么大家说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可以移动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正象大家说的,交通运输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不变的,如铁路、公路、车站、码头;还有一类是可以移动的,如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板书:交通运输设施

固定的:铁路、公路、车站、码头„„ 移动的: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4.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二十三页内容。

那么大家从你的亲身体验中说一说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要是没有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呀?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选代表说,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要给予鼓励。)

5.总结: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它们是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的保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交通运输设施。

二、了解交通运输方式

1.出示[演示:交通运输方式]边演示边提问、讲解

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是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大家想一想,都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呢? 板书:方式

提示学生回答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四种方式,并配合演示。

运输方式有这么多,那么大家知道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吗? 请大家做书上第二十五页的“做一做”,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的,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

2.大家说的都很好,同学们所说的理由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演示)

过渡:各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交通运输任务,要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时一次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就象运动会上的“接力赛”一样。

3.出示[演示:交通运输接力赛]边演示边讲解

将林区的的木材运往城市就不能只依靠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总是要用汽车把木材从林区运到火车站,再通过火车把木材运到城市。

从北京到大连去,就可以先乘火车到天津,然后再换乘海轮到达大连。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可让同学讨论)

总结:像这样靠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来完成一次交通运输任务,我们就说是交通运输“接力跑”。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汽车 汽车站

水路运输:轮船 码头

航空运输:飞机 机场

铁路运输:火车 火车站

第二课: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现代的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乘车乘船的必要知识和交通安全的知识。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基础。学情分析:

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但对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 及它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想凭借《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文本,引领儿童 进行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之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查阅简明交通图,学习独立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知道乘火车和轮船需要注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交通法规、交通事故、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

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②出示图片资料“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①学生用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②学生讨论

(三)新授

1、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2、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3、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四)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把学生收集的种交通标志的照片,交通事故的图片,交通法规的相关条文等放在展览角供同学参观学习。(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资料,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

板书设计: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食 离不开交通

行 第三课:从古到今话交通

教材分析:《从古到今话交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课时的活动,围绕交通发展史,安排对交通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考察,内容丰富,辐射面较大。教材除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图片外,还提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去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学情分析:

1.学生在本单元第一、第二个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对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交通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未有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史进行过归纳整理,所以对本课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四年级的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已有基础,思维比较活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2、过程与方法: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教学方法:交流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预习教材60-63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搜集资料。教师准备相应资料。教学过程:

一、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感受到交通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课前布置了让大家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身边其他人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变化。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

(学生汇报采访结果,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小结:就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今天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舒适。

二、分组谈交通的发展史

师: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一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都经历了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

师:课前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别从陆上交通、水中交通、空中交通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资料查找。

要求: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整理查到的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找到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后请把小标题和具体时间填在表格里,并商讨如何把资料展示给大家。

开始交流整理小组的资料,学生组内整理交流。

三、小结

四、本课新授

教师的适当点播: 正如这位同学说得那样,我们今天正在研究的以太阳能、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是我们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今天,我们虽有了这么多的车,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自行车。这是为什么呢?

再好的车,也需要宽阔平坦的道路,我们来听一下关于道路的发展史。但再好的路,也有遇到河的时候,我们要想过去就需要——桥。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请大家看一下。边出示图片边讲解。这是木桥,后来人

5、那有没有不用走路、过桥的交通工具呢?船。

最后一组介绍什么。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跟老师从古到今话交通,同学们讲到了天上的飞机,陆地上的车。水中的轮船。(边说边板书)现在老师讲讲地下的地铁,大家都坐过吧!最早的地铁出现在1860年的英国,在开通的第一年,就运送了650万人。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铁。地铁为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还有埋在地下的管道运输。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中国人在四川用竹子做成管道运送天然气和卤水熬制食盐。同学们请看图片,现在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和全部天然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让学生看板书)

大家看,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天上有飞机,水中有轮船,路上有汽车、火车、自行车,地下有地铁、管道运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

活动:研讨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

师:通过以上各组同学的展示,使我们了解了交通从古到今走过的轨迹,但此时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结合我们查到的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1、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

2、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就拿我们船来说吧,虽然,第一艘蒸汽船被称为“笨家伙”,但人们没有放弃。

3、是人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桥的故事,可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茅以升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1934年春,他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以周密的勘测和精湛的设计,拿出了比当时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既好又省的方案。从1935年春正式开工起,他创造性地使用造桥方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建成了长1453米,高71米的钱塘江大桥。这一壮举显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中国人民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4、因为人类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自行车刚发明时,只能用脚蹬地前进„„

5、人类有一种献身精神。从人类有了飞行的梦想,就有无数人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才有了飞机的发明。

活动

4、课后引伸,为下节课做准备。

师: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的历史。交通发展的历史,是古人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交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改进方法。在下节课时展现给大家。板书设计:

从古到今话交通

工具:车、船、飞机„„

交通的变迁 进步

设施:路、24

桥 „

第四课: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教材分析: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分析研究交通事故的事例及原因,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通过学生运用观察、调查等各种办法搜集、整理关于交通事故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初步具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探讨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对策,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常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学情分析:

教学中针对四年级儿童的特点,将儿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思考、探索,以及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教师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使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警醒。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靠自觉,要具备现代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地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区的观察,发现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知道汽车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节约上。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本区的观察,发现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通过会让学生知道汽车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节约上。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调查交通问题有哪些?有关交通污染的问题以及国家在控制污染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时,也的确带来了不少问题。课前同学们就交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谁愿意汇报你的调查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二、交通问题——堵车

1、师:你说的问题是堵车。(板书)

(1.)堵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方便呢?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图片)(2.)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谁有补充?

2、师:造成堵车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3、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小结

三、交通问题——车祸

1.师:你们课前找的资料真齐全,其他的同学你们还找到了什么交通问题呢?

2.师:车祸(板书)多么可怕的交通问题。在你的周围发生过什么车祸吗? 3.学生举例讲述。师:当时你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心理是什么感受? 4.师出示图片及相关数据。

5、师:造成车祸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6、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

四、交通问题——汽车污染

1.师: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其中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更是影响我们的生活。说说它对你平时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面对带给你的影响你想如何解决?

2.学生汇报,师出示数据。

3.小实验:我们来做个噪音实验好吗?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 4.全班汇报交流感受,找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五、活动四:交通督察员

1、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了解到现在的交通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祝贺你们!面对交通出现的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要依靠我们的聪明才智一一解决,有没有信心!请做一回交通督察员,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交流,把出现的交通问题想办法解决,在纸上写出你的金点子吧!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4、师小结。板书设计: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交通问题:堵车 车祸 汽车污染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伤害 损失 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 影响交通

第四单元 通信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一些通信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

1、通信连万家。

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3、小窗口 大世界。

4、从看电视说起。

第一课

通信连万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的第一课《通信连万家》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单元注重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贴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通信、传媒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引导儿童认识社会的同时,培养他们社会生活的能力。即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现代通信方式的同时,学会选择和利用各种各种通信方式;让学生了解现代传媒的同时,学会如何有效的利用传媒来获取信息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课是要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此,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现代通信方式,比如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还是用过。相反,学生对于写信等通信方式却是用极少,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力争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利用课程资源,式教学与学生生活贴得更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现代通信的迅猛发展,体验通信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合理利用通信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与生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形式。学会合理选择通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访问、链接生活、尝试选择等活动,体验通信的发展,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现代通信的迅猛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形式。学会合理选择通信。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学会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教学方法:交流法,讲授法。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电话信息传递路径 学生:开展课前调查

1.解现代通信方式有哪些。2.了解家人常用的通信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交流──感受通信与生活息息相关 1.找找生活中的通信方式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无法面对面交流信息时,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这就是咱们常说的通信。在前几天,我请同学们就通信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你们完成了吗?【板书课题:通信】

你们了解到在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通信方式,学生没有谈及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适当补充。)

板书:打电话、传真、发电子邮件、寄信、特快专递、QQ发短信、寄包裹„„ 师:你们知道的通信方式这么多!那你,还有你的家人常用哪些通信方式呢?课前,同学们把调查表交给了我,我已经把大家调查的结果统计出来了。

2.探究一:为什么打电话会成为最普及的通信方式 师:(指着图表)看到这组数据,有的同学想探究“为什么打电话很受欢迎”这个问题!你们打过电话吗?哦,这么多人打过电话,那就从我们身边的事例说起吧!你们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打电话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探究二:为什么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有这么多?

师:既然打电话这么方便快捷,为什么人们还经常使用这些(用手指黑板)通信方式呢?刚才有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在课前调查的过程中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不同的通信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二)通信实践──学会选择通信方式

刚才,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通信方式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家庭,从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通信方式这么多,又各具特点,大家会选择吗?

40分钟过得真快啊!课后,如果在通信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就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或其他感兴趣问题,可以和我继续交流,除了面对面方式外,还可以──用通信方式。

板书设计:

通信连万家

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

寄信

打电话

发传真 电子邮件„„

第二课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从通信业的变化与发展来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行业的门类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客观规律。从烽火台到互联网,通信业发生的变化是很大的。

教材先由三幅插图帮助学生认识通信业;接着通过“历史坊”、“故事园”、“七色光”、“聪明豆”等几个板块,让学生从通信方式的变迁、通信工具的发展,认识通信行业变化发展的历程,懂得通信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初步学习选用合适的通信方式,为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家用固定电话、移动手机等对学生来说早已不陌生,而且能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至于网络通信,有的小朋友知道电脑有这一功能,但是基本不会使用,而对于已经被历史淘汰掉的以及生活中较少使用的一些通信工具都比较陌生,缺乏了解,特别是他们的功能特点更是知之甚少。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让学生看课插图1,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让学生看课插图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从古到今:人力、畜力→邮政→电报→电话→传真→互联网

第三课 小窗口 大世界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主题三“小窗口,大世界”,既要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对各种不同的传媒进行初步介绍,又要让学生学习怎样在生活中利用各种媒体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传媒世界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他们探究传媒世界的愿望,进而进一步运用传媒。教材的编排提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充分地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合作、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自己身边的传媒世界,使学生感受到信息传媒在生活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在农村,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各种类型的传媒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媒体的操作方法还没掌握,部分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众多的媒体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有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广告媒体等类型,但在这些媒体使用的能力上,不同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媒体使用的选择上还有一定的误区,老师应当更多地给学生一定的导向。另外,在学习的方法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小组合作预习、调查生活的方法,若要顺利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要善于调动和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调查方法,丰富发展他们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受到教育,获得经验。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都是大众媒体。

2、过程与方法:透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国家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丰富人们的知识,即时地获取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养成看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资料等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什么是大众媒体及大众媒体的作用。

2.养成看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资料等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喜欢的电视节目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小窗口 大世界”这个话题。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发布一条新闻: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猜猜我是怎么知道的?(生答略)这是老师通过收看„„(频道)的(栏目)了解到的。【板书: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

2.现在,让我们推开电视这扇小窗口,去看看精彩的大世界。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平时你经常看哪些电视节目?愿意给我们推荐一下吗?(老师引导点:同学们推荐的这些电视节目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同学们的知识。但是还有一些新闻节目,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国际、国内的大事情;中央电视台有哪些新闻节目?教师补充:若想知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请锁定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我们要坚持收看新闻,从小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河南电视台《村长开会》节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电视内容越来越丰富。同学们要注意选择适宜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节目。)

3.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请你们说出这些电视栏目的名称。

4.同学们,你知道自己身边的人又经常看些什么电视节目吗?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小小的电视就是一扇神奇的小窗口,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丰富着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打开电视,我们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很多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还能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果我们错过了看电视新闻的时间,那报纸也是我们通向大世界的小窗口。

活动二:我们来读报

1.大家经常读报吗?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一份《河南日报》,大家就一起来看一看,待会儿我们要召开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请你来发布一条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好吗?

2.不过请注意:我们的读报时间只有五分钟,如果你想非常迅速地了解这份报纸的主要内容,或者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栏目导航、标题新闻、版面主题)

3.说得不错。那老师还有一个小提示: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看报时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妨碍他人。下面就拿出你的报纸开始看吧。看报纸时注意报纸分几版,每版都有哪些栏目,你喜欢哪些栏目。你又对哪些新闻感兴趣。

4.“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教师随机点评:国际要闻、民生新闻、财经、体育„„】

5.“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这小小的报纸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信息。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方便我们保存。看〈展示“剪贴本”〉,我平时在看报时,还喜欢把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剪贴下来。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快四年了,但每当翻 32 开当时的报纸,那一幕幕场景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是报纸让我将这些难忘的记忆永远保存了下来。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报纸中能获取很多方面的信息,我们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小事、天下事。活动三:生活中的互联网

1.在生活中,同学们也可以用大众传媒来为我们服务。请看这个问题:

李文一家准备周末外出春游,可妈妈想到洛阳看牡丹花、爸爸想去游览白云山,这下李文可犯难了„„请同学们利用大众传媒帮李文一家作出最佳的选择。

2.小结引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但可以从互联网上非常迅速地搜索到所需的资料,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来时刻了解天下的大事、小事。

教师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小窗口大世界”这个话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走进这些方寸的小窗口,可以了解大事、小事、天下事【板书:大事、小事、天下事】。我们从小要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板书:利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及时【板书:了解】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板书设计:

小窗口 大世界

利用

了解

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

大事、小事、天下事

第4课、从看电视说起

教材分析:

《从看电视说起》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的第四个话题。本话题旨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看电视开始体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了解电视节目对促进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小学,由于地理环境关系,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看电视。爱看电视是小学生的特性,也是通病.家长们对于孩子爱看电视的现象,有的是放任自流,有的却一味制止,很少去引导孩子。怎样在五花八门的电视节目里选择健康的且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学习此课,我觉得很有必要从看电视说起,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辨析、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过程与方法: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重点: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

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

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

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

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

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

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

汇报采访结果:

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0分钟以内。

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

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

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

四、拟订协议

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

四、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

(3)甲方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

(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

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

生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

生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板书设计: 从看电视说起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料。

“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评价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中国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中国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

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6课时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9课时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9课时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 学 计 划

徐 爱 芹

2011.2

第四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土地养育着我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一切都是源于土地,增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2、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需要,人们的需要有哪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过挨饿?饥饿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举手回答。)

我们饿一两顿就已经觉得很难受了,下面我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在饱受饥荒煎熬的人的故事。(展示图片并讲述图片里的故事。)

二、讲述什么是需要。

在这些饥饿的人群了,你们说,他们当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呢?(粮食!)对,他们需要的是食物!他们不会在这样的时刻里想要穿名牌、去旅游,对他们来说,任何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比什么都重要。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本第3页豆博士的话,并把它读一读,然后告诉我,什么是需要。(学生自行阅读,并举手回答。)

好了,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还是不错的。我们接着要了解一些关于需要的课外知识,这是关于需要的心理学知识。(简单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如,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baby到现在的需要的不同来解释不同的需要层次。)

三、探讨我们的食物来源和变化。

学生讨论: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呢?它们分别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它们来自哪里?从古到今人们都是吃这些食物吗?为什么?

讨论以后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四、课后作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食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却有一些传统的耕作方法流传了下来。你知道吗?回去问问长辈,或者自己亲自试试种一棵葱(蒜),感受一下传统的种植方法。

简单讲解种植的方法。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种植的条件和过程。

2、感受传统的农业种植方法,学会和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种植的经验,学会聆听别人的经验介绍。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检查上一节课所布置得作业:种一棵蒜或葱。)同学们,请把你们所种的蒜或者葱放到桌面上,我现在看看那个同学种得最好。

二、根据同学们种植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种植的条件和过程。

评出种得最好的五位同学,请他们介绍一下他们的种植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感受。这五位同学介绍以后,其他愿意发言的同学也可以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并结合课文“萝卜的故事”介绍农作物的种植。

三、小结。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有一定的规律。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是在夏天生长,那些是在冬天生长的呢?(学 生举手回答。)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样,荷花不会在冬天开放,梅花也不会在夏天盛开。农业生产也是一样,不同的季节,农民们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麦、玉米的生长季节吧。(学习书本6页的内容。)

二、认识节气。

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所以,人们种植作物,就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节气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背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学生齐读节气歌。)教师简单讲解:大约15天为一个节气。

三、农业生产是有地域性的。

教师提问:广东有种苹果吗?(学生集体回答。)那北方有种荔枝吗?(学生集体回答。)为什么不在北方种植荔枝,在南方种植苹果呢?

学生讨论:为什么植物分布不同的地方?讨论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四、一起找找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在哪里。

学会看“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四、小结。

从传统到现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以下这些都是传统的农具,你能说出它的作用吗?(展示各种传统农具的图片:铁锹、耙子、镰刀、锄头、镐子等,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适当指引。)

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认识哪些传统的农具?(学生自由发言。)

二、了解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在人们使用各种农具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这些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三、现代的农业机器。

展示现代农业机器的图片,简单讲述它们的作用。了解它们是在传统农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农业工具,它们更加方便人们的耕作了。

四、小结。

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在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中走过悠悠的岁月,生产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 创造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一起再去了解更多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二、了解都江堰。

教师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并详细讲解都江堰是怎样防洪导水的。(展示竹笼、杩搓和古代人民利用都江堰的情况。)

观看都江堰视频。

三、了解坎儿井。

学生阅读书本内容,了解坎儿井的独特构造。教师讲解坎儿井怎样为新疆人民带来珍贵的水资源,使得在沙漠中的吐鲁番能够生产出水灵的葡萄。

自由探讨:为什么在新疆取水要用坎儿井的办法,而不直接开辟一条河流,从雪山把水引到新疆呢?

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完毕后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四、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的新成就。

2、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3、简单了解我国农业产品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了解。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

对了,我们上一节课了解了我国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坎儿井。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伟大工程,它们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今天,我们来了解现代的农业,农业科学家们把最新的科技应用到农业上,提高我们农业的生产。

下面请同学先阅读书本16——17页,了解一下,书上给我们介绍了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

二、学习课文内容。

考察学生阅读的情况。提问:书本上告诉了我们那些农业上的新科技呢?(学生举手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一下内容:

1、简单介绍袁隆平。

观看介绍袁隆平的影片,了解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的奋斗史。

2、了解温室技术,重点了解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温室技术的一种。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有那些有缺点等。

3、知道“水上放牧”,规模养禽,科学养畜等。

二、小结。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都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种植,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配合农事生产,它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历法,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在《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将要学习到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20——21页,并回答,这里提到了有关我国的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哪些?

二、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

早期陶器上面的图案反映了早期人们都劳动的重视,劳动人们通过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刻画到生活用具 上,粗糙的文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各地人民根据不同的耕作需要,创造了不同的历法:古埃及人创造了一年12个月,共365天;古巴比伦人创造了一个星期7天,中国人根据农事耕作创造了农历。这些都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知识拓展:了解埃及的金字塔。(视频。)

三、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1、土地崇拜:观看视频《五色土》 2、了解桑蚕文化。观看视频《桑和蚕》 3、茶文化:观看视频《茶文化》

每观看一段视频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四、小结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知道了在劳动的过程中,各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了解了古埃及人的历法、金字塔,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还有中国人的“农历”、五色土、桑蚕和茶文化等。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耕作,获得丰衣足食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所以说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祖先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化,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习俗。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2页,阅读22—27页的内容,并思考,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二、了解各国各民族的特色节日。

在一课里,我们要了解散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是各个不同地方不民族的人民的节日,第二个是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三个是了解我国传统的食物——豆腐的制作过程。

1、简单介绍“洛萨尔”;

2、观看“火把节”视频,了解彝族、白族的火把节。

3、学生自己介绍感恩节的来历。

4、简单介绍过年,日本和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

三、介绍各地的饮食习惯。

学生举手回答,我国南北的主要食物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饮食。学生自己介绍世界各地特色的食物。

三、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阅读书本的漫画,并结合教师播放的幻灯片,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四、小结,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三者102~105页。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 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 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 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第二课时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08~10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4、总结。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1)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4~115页。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

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四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2)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3、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导入。

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

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

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第五课时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8~11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

分析讨论。让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家庭作业: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1、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一课时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24~127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60~61页的导读图引入。

2、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上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

教师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小结。家庭作业 :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

第二课时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30~131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汇报调查情况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讨论: 对比书上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

4、阅读讨论。

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书上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

然后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

先让学生交流“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再让学生提出建议。

6、总结。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面134~136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小组准备。

“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请学生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随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可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上没有这些标志行不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可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

4、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后,自行设计交通标志。

5、总结。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第四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1)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教科书分析:参见面礼141~145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阅读讨论。

“你知道哪些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书上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

3、小组交流。

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可采用统计图形式)

4、全班交流。

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小结。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五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2)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模拟体验,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活动准备------进行游戏-------活动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

2.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一课时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148~14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图引入。

2、阅读讨论。

阅读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的报告和统计图,并引导引导学生讨论: 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讨论。

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书中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

5、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

第二课时

防患于未然(1)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教科书分析:参见154~156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读76页的三幅图,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

“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报警?怎样自救?

4、小组活动。

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街道或商店等地方消防设施的分布。

第三课时

防患于未然(2)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学生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

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

3、小组汇报。

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

(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2)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4)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5、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课时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教科书分析:参见159~163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引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与讲解。

请学生阅读书上79~81页后进行讨论,教师适当讲解。

3、全班讨论。

“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思想教育)

4、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3.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第一课时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教科书分析:参见166~168页。教学过程:

1、导入。

开门见山,提问引入。

2、探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84页,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

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

4、模拟表演。

5、阅读与讲解。

6、小结。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书上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第二课时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教科书分析:参见171~172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引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中87~88页,并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3、小组活动。

4、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师进行适当点评。

5、小结。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第三课时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参见175~17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与讨论。

先让学生阅读书本89页的内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

“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 “‘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书上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 议?”

5、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第五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三者102~105页。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

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 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 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 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第二课时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08~10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4、总结。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第三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1)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4~115页。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 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四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2)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3、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导入。

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

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

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第五课时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8~11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

分析讨论。让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家庭作业: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1、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一课时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24~127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60~61页的导读图引入。

2、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上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小结。家庭作业 :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第二课时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30~131页。教学过程:

1、导入。汇报调查情况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讨论: 对比书上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

4、阅读讨论。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书上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然后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先让学生交流“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再让学生提出建议。

6、总结。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面134~136页。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2、小组准备。

“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请学生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随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可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上没有这些标志行不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可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

4、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后,自行设计交通标志。

5、总结。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第四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1)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教科书分析:参见面礼141~145页。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2、阅读讨论。

“你知道哪些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书上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

3、小组交流。

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可采用统计图形式)

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小结。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五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2)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模拟体验,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活动准备------进行游戏-------活动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

2.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一课时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科书分析:参见148~149页。教学过程:

1、导入。以图引入。

2、阅读讨论。

阅读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的报告和统计图,并引导引导学生讨论: 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讨论。

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书中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

5、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第二课时

防患于未然(1)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教科书分析:参见154~156页。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读76页的三幅图,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

“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报警?怎样自救?

4、小组活动。

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街道或商店等地方消防设施的分布。第三课时

防患于未然(2)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学生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

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

3、小组汇报。

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

(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2)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4)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5、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第四课时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教科书分析:参见159~163页。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引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与讲解。

请学生阅读书上79~81页后进行讨论,教师适当讲解。

3、全班讨论。

“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思想教育)

4、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3.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第一课时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

教科书分析:参见166~168页。教学过程:

1、导入。

开门见山,提问引入。

2、探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84页,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

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

4、模拟表演。

5、阅读与讲解。

6、小结。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书上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第二课时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教科书分析:参见171~172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引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中87~88页,并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3、小组活动。

4、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师进行适当点评。

5、小结。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好记录。第三课时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参见175~17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与讨论。

先让学生阅读书本89页的内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

“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 “‘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书上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5、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大全

    第一单元 我们天天在进步 学习目标: 1、遇事不怕困难,会发扬自己的优势,且能够取长补短,待人人宽厚。 2、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了解自信的含义,学会正确看待自......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1、 我们都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2、认识到每个人都......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1. 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 态度: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同在蓝天下 1、我们都是一样的(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2、 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3、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天天在进步 教学目标: 1、遇事不怕困难,会发扬自己的优势,且能够取长补短,待人宽厚。 2、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了解自信的含义,学会正确看待自己,......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从看电视说起

    从看电视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世界之窗》说课稿 一、《世界之窗》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取名为“世界之窗”是希望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 1、地球上的陆地分成()、()、()、()、()、()、()七个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 2、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频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