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在公共汽车上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幅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时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板书:自觉遵守
(2)师: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2、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学目标: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良好品德的体现。
2、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顽强的精神。
3、尊重关心残疾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教学准备:
1、收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收集一些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自立的事迹。
3、观察本地区的公益设施和福利机构,了解社会和人们关怀弱势群体的事例。活动过程:
活动
(一)感受残疾人的难处
1、老师想请同学帮一个忙,谁愿意?请你上来打开电灯,好吗?谢谢。某某,请你再上来打开电灯,不过这次要把眼睛蒙上。其他同学静静地看有什么不一样。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2、是呀,眼睛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如果失去了眼睛,就连开灯这样的小事都会变得如此困难,可想而知,我们的学习、生活又会有多么艰难。更重要的是,如果失去了眼睛,我们将永远看不见这美丽的世界。
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米莱的一幅名画,名字叫《盲女》。雨过天晴,彩虹是那样的绚丽,景色是那样的迷人。两个姑娘正相互依偎着。静静坐着的是一位盲女,另一位则是她的同伴,她正在为盲女描述周围的景色,而这样的美景在盲女的眼里却只是一片黑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盲女的痛苦吧!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一位盲女,什么也看不见。这时,你来到了一处你从未去过的地方,这儿真是美极了。想知道有多美吗?请你为大家描述这里的景色,大家可以在脑海里想象一下。
在她充满爱心的倾诉中,你们体验到了什么?
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迷人的地方?(出示:图片《草原》)请你们睁开眼,这里美吗?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是啊,能亲眼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在刚才角色的扮演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盲女看不见的痛苦,可却从同伴的倾诉中感受到真情的温暖。这是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盲女这样身体有残疾的人很多。他们有的不能走路,有的不能开口说话,有的听不见美好的声音……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残疾人吗?请你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残疾人?他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
板书:生活中的困难
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指出残疾类型。追问:你有没有帮助他?)
4、其实,残疾人远远不止你们所说的这些。(出示:我国现有残疾人6000多万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的人。)
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许多的痛苦,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5、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一位身体不健全的残疾人有什么难处?老师看看哪些同学体验得最认真、最用心。
(1)请任意举起你的一只手,握拳,放在背后。
(2)现在,请大家用另一只手把红领巾解下,再系上。(3)完成的同学抱臂做正。
6、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牙来帮忙,有的想用腿来帮忙,从大家脸上那吃力的表情上,不禁想到,残疾人的生活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该是多么的困难呀!
7、失去一个胳膊已经如此困难,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出示:黄阳光组图、音乐)
他叫黄阳光,五岁那年一场意外的电击事故夺去了他的双臂。非来横祸改变了他的一生,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生存,学会了用嘴和脚代替了他的手。看到这些,结合刚才你的体验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活动
(二)学习身残志坚的品质
1、是呀,残疾人的生活是那么不容易,但他们却是那样坚强、那样勇敢。在他们当中,有的甚至克服了我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
就像这位黄阳光,他虽然失去双臂,可是他始终没放弃自己的理想,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演员。想不想看一看他精彩的演出?(播放:黄阳光《秧苗青青》)
看到这让人惊叹的一幕,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身残志不残
2、像他一样身残志坚,用顽强的毅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她是--他是--她是--(出示图片:桑兰、舟舟、张海迪)
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先说给你小组成员听一听,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也可以说。
小组讨论后,指名说。
师指着《千手观音》图: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千手观音》舞蹈片段。)这是一群聋哑人,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却能演绎出这么美妙绝伦的舞蹈,令人钦佩!
3、感受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这些人虽然残疾的地方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身残志坚。
除了这些取得惊人成就的人物,其实,还有很多平凡的残疾人也在工作上、生活中,默默无闻地与困难做抗争。活动
(三)--懂得尊重、帮助残疾人
1、那么,当我们遇到残疾人时,应该怎么做呢?(出示:P11图)
请大家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 如果你看到有人不尊重残疾人,你会怎么做?
学了这课,你打算为残疾人做些什么呢?(要顾及感受、力所能及、不是可怜施舍……)(教师的点评要突出几方面:这是你能做到的;这是你从行动上对他们的帮助;这是你用话语对他们的安慰。)板书:尊重帮助残疾人
2、尊重残疾人能给双方带来愉快,而不尊重残疾人则会给残疾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我们不光要尊重他们,更要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给他们关心和帮助。
3、社会呼吁要关爱残疾人,那社会为残疾人做了那些具体的事呢?课前,我们进行了爱心小调查,同学们调查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我国的“助残日”是每年
月的第个星期日。中国助残日: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国际盲人节:每年10月15日
国际聋人节: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残疾人日:每年12月3日
(2)中国有没有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全社会应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3)中国残疾人的组织称作什么?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4)社会还为残疾人做了哪些具体的事?
(出示图片)几乎每一辆公共汽车上都有这种颜色的座位,它就是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座位。
(出示图片)这就是专门为盲人设置的“盲道”。
(出示实物)请一个同学上来指出人民币上的识别标志。
师简介:人民币上这些黑色的小圆点,就是为盲人提供的识别标志,盲人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钱。除了100元的人民币外,50元、20元、10元、5元的人民币上也有识别标志。回家后,同学们可以找来人民币,亲自感受一下。(还有残运会、残疾人通道、为盲人提供就业机会、盲文计算机等。)
4、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残疾人做了许多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又能为身边的残疾人做些什么呢?
5、同学们,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有爱才有快乐!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课件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读一遍--(生读)
6、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师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让我们大声说出自己爱的宣言吧!
7、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把我们的爱心诺言变成我们的爱心行动,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快乐和温暖。同时,也让爱伴随我们一生吧!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料。
“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评价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中国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中国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
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6课时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9课时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9课时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 学 计 划
徐 爱 芹
2011.2
第四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土地养育着我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一切都是源于土地,增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2、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需要,人们的需要有哪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过挨饿?饥饿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举手回答。)
我们饿一两顿就已经觉得很难受了,下面我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在饱受饥荒煎熬的人的故事。(展示图片并讲述图片里的故事。)
二、讲述什么是需要。
在这些饥饿的人群了,你们说,他们当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呢?(粮食!)对,他们需要的是食物!他们不会在这样的时刻里想要穿名牌、去旅游,对他们来说,任何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比什么都重要。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本第3页豆博士的话,并把它读一读,然后告诉我,什么是需要。(学生自行阅读,并举手回答。)
好了,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还是不错的。我们接着要了解一些关于需要的课外知识,这是关于需要的心理学知识。(简单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如,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baby到现在的需要的不同来解释不同的需要层次。)
三、探讨我们的食物来源和变化。
学生讨论: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呢?它们分别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它们来自哪里?从古到今人们都是吃这些食物吗?为什么?
讨论以后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四、课后作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食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却有一些传统的耕作方法流传了下来。你知道吗?回去问问长辈,或者自己亲自试试种一棵葱(蒜),感受一下传统的种植方法。
简单讲解种植的方法。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种植的条件和过程。
2、感受传统的农业种植方法,学会和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种植的经验,学会聆听别人的经验介绍。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检查上一节课所布置得作业:种一棵蒜或葱。)同学们,请把你们所种的蒜或者葱放到桌面上,我现在看看那个同学种得最好。
二、根据同学们种植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种植的条件和过程。
评出种得最好的五位同学,请他们介绍一下他们的种植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感受。这五位同学介绍以后,其他愿意发言的同学也可以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并结合课文“萝卜的故事”介绍农作物的种植。
三、小结。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有一定的规律。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是在夏天生长,那些是在冬天生长的呢?(学 生举手回答。)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样,荷花不会在冬天开放,梅花也不会在夏天盛开。农业生产也是一样,不同的季节,农民们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麦、玉米的生长季节吧。(学习书本6页的内容。)
二、认识节气。
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所以,人们种植作物,就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节气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背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学生齐读节气歌。)教师简单讲解:大约15天为一个节气。
三、农业生产是有地域性的。
教师提问:广东有种苹果吗?(学生集体回答。)那北方有种荔枝吗?(学生集体回答。)为什么不在北方种植荔枝,在南方种植苹果呢?
学生讨论:为什么植物分布不同的地方?讨论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四、一起找找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在哪里。
学会看“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四、小结。
从传统到现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以下这些都是传统的农具,你能说出它的作用吗?(展示各种传统农具的图片:铁锹、耙子、镰刀、锄头、镐子等,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适当指引。)
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认识哪些传统的农具?(学生自由发言。)
二、了解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在人们使用各种农具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这些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三、现代的农业机器。
展示现代农业机器的图片,简单讲述它们的作用。了解它们是在传统农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农业工具,它们更加方便人们的耕作了。
四、小结。
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在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中走过悠悠的岁月,生产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 创造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一起再去了解更多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二、了解都江堰。
教师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并详细讲解都江堰是怎样防洪导水的。(展示竹笼、杩搓和古代人民利用都江堰的情况。)
观看都江堰视频。
三、了解坎儿井。
学生阅读书本内容,了解坎儿井的独特构造。教师讲解坎儿井怎样为新疆人民带来珍贵的水资源,使得在沙漠中的吐鲁番能够生产出水灵的葡萄。
自由探讨:为什么在新疆取水要用坎儿井的办法,而不直接开辟一条河流,从雪山把水引到新疆呢?
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完毕后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四、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的新成就。
2、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3、简单了解我国农业产品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了解。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
对了,我们上一节课了解了我国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坎儿井。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伟大工程,它们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今天,我们来了解现代的农业,农业科学家们把最新的科技应用到农业上,提高我们农业的生产。
下面请同学先阅读书本16——17页,了解一下,书上给我们介绍了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
二、学习课文内容。
考察学生阅读的情况。提问:书本上告诉了我们那些农业上的新科技呢?(学生举手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一下内容:
1、简单介绍袁隆平。
观看介绍袁隆平的影片,了解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的奋斗史。
2、了解温室技术,重点了解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温室技术的一种。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有那些有缺点等。
3、知道“水上放牧”,规模养禽,科学养畜等。
二、小结。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都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种植,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配合农事生产,它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历法,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在《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将要学习到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20——21页,并回答,这里提到了有关我国的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哪些?
二、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
早期陶器上面的图案反映了早期人们都劳动的重视,劳动人们通过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刻画到生活用具 上,粗糙的文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各地人民根据不同的耕作需要,创造了不同的历法:古埃及人创造了一年12个月,共365天;古巴比伦人创造了一个星期7天,中国人根据农事耕作创造了农历。这些都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知识拓展:了解埃及的金字塔。(视频。)
三、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1、土地崇拜:观看视频《五色土》 2、了解桑蚕文化。观看视频《桑和蚕》 3、茶文化:观看视频《茶文化》
每观看一段视频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四、小结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知道了在劳动的过程中,各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了解了古埃及人的历法、金字塔,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还有中国人的“农历”、五色土、桑蚕和茶文化等。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耕作,获得丰衣足食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所以说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祖先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化,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习俗。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2页,阅读22—27页的内容,并思考,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二、了解各国各民族的特色节日。
在一课里,我们要了解散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是各个不同地方不民族的人民的节日,第二个是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三个是了解我国传统的食物——豆腐的制作过程。
1、简单介绍“洛萨尔”;
2、观看“火把节”视频,了解彝族、白族的火把节。
3、学生自己介绍感恩节的来历。
4、简单介绍过年,日本和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
三、介绍各地的饮食习惯。
学生举手回答,我国南北的主要食物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饮食。学生自己介绍世界各地特色的食物。
三、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阅读书本的漫画,并结合教师播放的幻灯片,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四、小结,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三者102~105页。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 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 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 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第二课时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08~10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4、总结。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1)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4~115页。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
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四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2)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3、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导入。
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
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
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第五课时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8~11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
分析讨论。让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家庭作业: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1、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一课时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24~127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60~61页的导读图引入。
2、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上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
教师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小结。家庭作业 :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
第二课时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30~131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汇报调查情况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讨论: 对比书上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
4、阅读讨论。
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书上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
然后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
先让学生交流“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再让学生提出建议。
6、总结。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面134~136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小组准备。
“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请学生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随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可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上没有这些标志行不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可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
4、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后,自行设计交通标志。
5、总结。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第四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1)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教科书分析:参见面礼141~145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阅读讨论。
“你知道哪些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书上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
3、小组交流。
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可采用统计图形式)
4、全班交流。
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小结。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五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2)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模拟体验,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活动准备------进行游戏-------活动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
2.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一课时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148~14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图引入。
2、阅读讨论。
阅读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的报告和统计图,并引导引导学生讨论: 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讨论。
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书中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
5、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
第二课时
防患于未然(1)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教科书分析:参见154~156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读76页的三幅图,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
“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报警?怎样自救?
4、小组活动。
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街道或商店等地方消防设施的分布。
第三课时
防患于未然(2)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学生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
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
3、小组汇报。
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
(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2)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4)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5、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课时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教科书分析:参见159~163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引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与讲解。
请学生阅读书上79~81页后进行讨论,教师适当讲解。
3、全班讨论。
“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思想教育)
4、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3.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第一课时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教科书分析:参见166~168页。教学过程:
1、导入。
开门见山,提问引入。
2、探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84页,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
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
4、模拟表演。
5、阅读与讲解。
6、小结。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书上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第二课时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教科书分析:参见171~172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引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中87~88页,并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3、小组活动。
4、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师进行适当点评。
5、小结。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第三课时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参见175~17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与讨论。
先让学生阅读书本89页的内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
“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 “‘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书上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 议?”
5、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第五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三者102~105页。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
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 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 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 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第二课时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08~10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4、总结。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第三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1)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4~115页。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 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四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2)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3、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导入。
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
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
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第五课时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8~11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
分析讨论。让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家庭作业: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1、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一课时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24~127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60~61页的导读图引入。
2、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上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小结。家庭作业 :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第二课时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30~131页。教学过程:
1、导入。汇报调查情况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讨论: 对比书上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
4、阅读讨论。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书上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然后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先让学生交流“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再让学生提出建议。
6、总结。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面134~136页。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2、小组准备。
“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请学生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随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可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上没有这些标志行不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可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
4、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后,自行设计交通标志。
5、总结。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第四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1)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教科书分析:参见面礼141~145页。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2、阅读讨论。
“你知道哪些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书上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
3、小组交流。
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可采用统计图形式)
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小结。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五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2)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模拟体验,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活动准备------进行游戏-------活动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
2.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一课时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科书分析:参见148~149页。教学过程:
1、导入。以图引入。
2、阅读讨论。
阅读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的报告和统计图,并引导引导学生讨论: 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讨论。
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书中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
5、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第二课时
防患于未然(1)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教科书分析:参见154~156页。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读76页的三幅图,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
“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报警?怎样自救?
4、小组活动。
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街道或商店等地方消防设施的分布。第三课时
防患于未然(2)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学生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
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
3、小组汇报。
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
(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2)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4)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5、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第四课时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教科书分析:参见159~163页。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引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与讲解。
请学生阅读书上79~81页后进行讨论,教师适当讲解。
3、全班讨论。
“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思想教育)
4、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3.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第一课时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
教科书分析:参见166~168页。教学过程:
1、导入。
开门见山,提问引入。
2、探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84页,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
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
4、模拟表演。
5、阅读与讲解。
6、小结。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书上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第二课时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教科书分析:参见171~172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引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中87~88页,并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3、小组活动。
4、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师进行适当点评。
5、小结。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好记录。第三课时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参见175~17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与讨论。
先让学生阅读书本89页的内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
“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 “‘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书上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5、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