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八、总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出示了4幅图。而第一幅图虽然呈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含整十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4幅图实际上呈现了5部分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直观复习加、减法的算理,二是将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结合实例复习学过的计算方法,四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人民币的复习,既要辨认,又要进行换算和简单的计算;认识平面图形的复习,不但要辨认,还要描述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对分类与整理的复习,重在经历过程,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必要性,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达整理的结果。对学习中最有趣事情的回顾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式上的有趣,二是内容上的有趣。通过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后,通过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整理,进一步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2)完成表格。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三、分层练习基础题(必做题)
1、完成教材第93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四、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第二课时:复习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94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93页编排的内容为数学活动,活动设计了一个新的百数表,让学生在建构新百数表的过程中继续探究其中的规律,发展学生对数及运算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在编排中以“新”百数表的建构和探究过程为主线,通过6个问题,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计算结构化、系统化。6个问题设计精致、巧妙,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4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分为3个层次。首先,让学生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过程,初步体会数之间的关系;其次,进行“新”“旧”百数表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同与不同,探究“新”百数表中的规律,感受百数表中首位数不同所带来的变化,领悟数学的奇妙;然后运用“新”百数表的规律写数。后两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计算。其中第(5)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第(6)题复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仿此可以进行许多类似的计算,并发现一些规律。教材通过6个问题对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位值、数的排列规律和数的运算等方面进行了复习,这样的编排,用同一素材把同一领域的内容串联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又可使学生获得对本册教学内容的整体感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并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分类整理及简单的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及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复习近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四、分层设计 基础题(必做题)
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5—8题。2.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16题。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指导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7—20题。
五、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1.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三课时:复习认识人民币及找规律
教学内容:第96~97页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教材的编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情境图中的对话及操作,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包括对5个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的认识、用七巧板拼有趣的图案、用同样的三角形拼组;二是按要求拼摆(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拼摆、操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为今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积累了活动经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类推意识、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察能力、创新意识。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超市货架:各类货物有规律的摆放,在各类货物下面标有价格。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说明:这里面有我们认识的人民币还有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人民币与找规律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一)复习人民币的知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元、角、分。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为: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币值的大小比较:
(1)创设情境:文具店的货架上:一本软面抄3元4角,一块橡皮5角8分,(2)提出问题:3元4角=()角 ①指名学生汇报答案。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师生共同小结: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
④练习:5角8分=()。让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3)47角=()元()角,76分=()角()分
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度1元,那么40角=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角=(4)元(7)角。
②练习:76分=()角()分 3.比较大小:
(1)8元○79角。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2)练习:10元○97角 4.简单的计算:
(1)课件出示:4分+9分= 4角+9角= 4元+9元= ①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汇报。②比较:思考方法相同,单位不同。
(2)课件出示:4元5角+3元=、4元5角-3元=、4元5角+3角=、4元5角-3角=
①你能独立完成吗?学生完成后,集体核对。
②请做全对的同学来说一说成功的经验,也请出了错的同学来说一说错误所在。
③师生共同小结: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5.稍复杂的计算:
(1)课件出示:5元6角+4角=、4元2角+1元3角=、7元6角+2元8角=(2)这几题有点难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3)完成后,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二)复习找规律的知识:
1.课件呈现:有规律的图形与数字(通过单组图形与数字简单重复形成的规律)、数列(等差数列)。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来说一说。(2)这两种规律相同吗?
(3)我们还学过哪些和规律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数组、百数表等。2.你会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吗?呈现P96的第11题:
(1)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2颗黄3颗蓝。(2)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步骤,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方法:先要按照规律把遮住的珠子画出来,最后再分别数出遮住的珠子中黄珠子与蓝珠子的个数,再记录下来。
(3)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汇报,师生共同验证。
3.归纳小结: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背后体现的规律可能是同一个,我们找规律就是要找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不变”。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一)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让一说出思考过程。(二)练习二十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而后教师讲评。注意让学生说出简单的思考过程。
2.呈现第(3)题的问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至少”的意思。
(2)解决问题:多让几个学生汇报不同的买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小组合作,完成第(4)题:(1)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同桌解答。(2)教师选择不同问题的学生来汇报。(三)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 课件呈现第12题的第(1)、(2)题:
(1)观察数列,发现规律: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2)汇报规律:学生汇报规律。(3)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比较规律:这两个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第(1)题是递增,第(2)题是递减。
2.课件呈现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让学生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3.课件呈现第13题:
(1)要想填出这些数,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找到表中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2)启发:这个表是不完整的,我们怎么找规律?引导学生可以从第一排、第二排或第一列中去找规律。
①我们先看第一排,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从左往右依次递增6,或从右往左依次递减6。
②那第二排的数也是这样排列的吗? ③把第一排与第二排合在一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列中相对应的两个数都相差10。
④再看第一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从上往下依次递增10。⑤小结:从左往右看,每一排的数依次递增6,从上往下看,每一列的数依次递增10。
(3)你能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填出这些空格里的数吗?
①学生先独立填写最上面的空格。而后指名汇报,可以让利用不同规律的学生分别来说一说。
②学生独立填写剩余的空格。而后集体汇报。汇报时,一定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利用什么规律来完成的。(4)课件呈现完整的表格:
①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②学生汇报,只要是正确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补充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与本课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练习。
四、分层设计: 基础题(必做题)
1.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2.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设计一件有规律的作品。
五、生活延伸,全课小结
(一)创设情境:课件呈现生活中购物情境与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二)全课小结:
1.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里面就包含着我们今天复习的知识。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第四课时:复习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96、98、99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94页第3题是总复习中的第3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按颜色、形状这两个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选标准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这个数学活动既是对分类与整理的系统复习,也是对平面图形特征的再认识。
教材的编排分为两个层次:按指定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指定标准有两种:一是按颜色进行分类计数、填表,比较简单,只要计数准确再填表即可;二是按形状进行分类计数、填表,计数时学生要先弄清楚卡片是什么图形再分类计数,像卡片11、15、17这样位置的平行四边形辨认时容易出错,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按自选标准分类有一定难度只要能说出道理即可。
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了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归纳、整理分类的方法和标准,进一步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一)情境创设
师:周末又到了,小平和小英是兄妹俩,两人一起去游乐园玩,游乐园里可好玩了。可以划船、可以游泳、可以看到漂亮的鸽子,还有激烈的比赛与套圈游戏。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玩吗?
(二)引入课题 师:不过,他们在整个游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完成吗?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划船。P96的第7题:
1.他们先来到湖边,准备划船: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划走了多少只?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观赏鸽子。P96的第8题:
1.划完了船,他们来观赏鸽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一共有24只,飞出8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窝里有几只?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的两个条件都是直接用文字给出的,而第二题的一个条件是通过图给出的。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解决。
7.反馈练习:P98的第16题;
(1)游乐园里正在进行折纸鸽子比赛,我们和小平、小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讲评,核对正误。
(三)情境三:游泳。P99的第17题:
1. 天气真热啊,他们准备去游泳。课件呈现情境图:与两个救生员的对话。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与小孩,而救生员是岸上的。所以,这个问题与救生员的人数无关,也就是说3个救生员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就是求25比7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四)情境四:套圈。P99的第20题:
1.游泳结束后,他们接着去玩套圈游戏: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图中分别有哪些玩具?套中分别能得多少分?小平和小英分别得了多少分?
3.呈现问题:小英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1)引导学生理解“可能”“两个玩具”的意思: ①只有结果不止一种的时候,才用“可能”。②两个玩具在这里是指两个不同的玩具。(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可能有学生是按顺序罗列的,也可能学生是用了尝试再调整的方法的,但不论是什么方法,也不论学生是说想:28=25+3,还是说想:25+3=28。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5)根据两种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可能”。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1)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按顺序罗列,或者尝试——调整。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可以凭数感直接排除掉一些组合,无需每种组合都要罗列或尝试。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小平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五)情境五:坐公交车。P99的第18题:
1.小平和小英游乐园玩好了,坐公交车回家。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不同方法。
三、分层设计: 基础题(必做题)
1.完成教材第94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一第15题。拓展提高题:(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小平、小英一起回到家,妈妈买了一筐鸡蛋,要把50个鸡蛋装到盒子里,8个装一盒,可以装满几个?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习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习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960ⅹ14.8﹪=142.08(万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操场:30000×20%=6000(平方米)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花坛:30000×0.03%=9(平方米)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板书设计: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教学反思: 总复习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0.0162(立方米)=0.02(立方米)(2)0.02×40=0.8(立方米)(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板书设计: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
第三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复习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卡片。复习课时: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课件出示题目: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师: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学生自主分类)
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即分类标准。可能有两种答案:(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
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3、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
74-20=□4 54+9=□37-8=□9
35+30=□5
一、综合练习。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智慧爷爷带我们到智慧乐园去玩一玩。连线。
2、我们先来到射击场,这些目标球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说出算式的得数,如果正确,就能把球射中。小射手的本领大不大,谁想来试一试?(学生做题)
3、飞上太空。
这个游戏更好玩了,是飞上太空,只要你做对这些题目,就能坐上这架小飞机,飞到太空遨游了,谁来试试?
4、踩地鼠。
(1)54+6=50
()(2)73-20=7()(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4)23+30﹥
53()
5、智慧果。
师: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62=68()-40=53 76-()=70 54-()>50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元 角 分的复习
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由于比较抽象,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还是一个难点。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
熟练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准确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复习的主要内容: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能够准确地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行换算。
3、会购物,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简单为题。复习课时
一、填空题:
1.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角、()角、()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分、()分、()分。2.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角的人民币和()张1角的人民币.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角的人民币.也可以换()张1角的人民币.3.5=()-5()-6 = 3 + 6()+ 6 = 5 + 9 4.一个足球46元,小明:我带的钱正好够买一个足球,我最多带了()张十元?
小红:我买足球付的钱全是十元的,我付了()张? 5.一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
45.一张100元的可以换()20元的,也可以换()张10元的。
6.26角=()元()角 100分=()元 3元6角=()角 7.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和是9,这个数字可能是()、()、()。
一个数它的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一个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8.88左边的8在()位,表示()个(),右边的8在()位,表示()个()。
9.个位是5,十位是3的数是()。
二、选择题:
1.一个篮球的价格为()A:68分 B:68元 C:68角 2.一本字典的价格为()A:8元2角 B:8角2分 C:82分 3.2角可以兑换成()个5分。A:1 B:2 C:4
三、解决问题:
1.小亮买了一个练习本用去6角,他付出1元,应找回的钱是多少钱? 2.小红买文具用去9角,还剩1元1角,她原来有多少钱。3.小兰有2元5角,买学具用去1元2角,还剩下的钱数是多少?
认识图形的复习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复习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一些平面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三、小结
四.游戏: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第四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A卷)A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5)A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按要求回答。
(共5题;共13分)
1.(3分)数一数。
(1)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2.(5分)连一连。
3.(1分)填合适的货币单位。
3_______6_______
17_______5_______
8_______
6_______8_______
4.(1分)填上>、<或=。
9角9分_______1元
45元_______4元5角
30分_______30角
5元6角_______6元5角
5.(3分)实践活动,填一填。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_______角。
(2)买上面三种物品,一共用_______角。
(3)张刚买上面三种物品,付给售货员5元,应找回_______角。
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回答。
(共5题;共13分)
1-1、1-2、1-3、2-1、3-1、4-1、5-1、5-2、答案:略
5-3、答案:略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教学准备: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想加算减、破十法、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 „„ 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回顾与梳理”。
二、复习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板书课题)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一、二题。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三、四题。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直接写得数: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2.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3)46里有()个十和()个一.(4)100里有()位数,1在()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第93页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3.课堂练习:第95页1、2、3题。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加减。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法大视野》P53第一题
说一说怎样算:
2.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二、复习加减两步计算。
1.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2.《学法大视野》P53第二题
3.课本第95页第5、6题补充完整。
三、解决问题:《学法大视野》P54第五、六题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元角分的认识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2.(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3)总结进率
(4)1元2角=()角 15角=()元()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2.《学法大视野》P55、56第一至四题
三、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图形分类统计
复习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一起完成统计表。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重点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3、《学法大视野》P56第五题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